第一章 港埠发展现况及趋势
2港口发展趋势

第四节 柔性化港口的基本特征
二、柔性化港口的特点
强调港口之间互动以及港口与相关物流活动之间的
互动,能够快速响应运输市场的变化,满足市场对 港口差异化服务的需求,提供精细化的作业和敏捷 化的服务,促使与港口相关的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 无缝连接,具有高度柔性化特征的多功能的运输平 台。
管理和决策等软因素将成为港口优势的决 定因素 港口服务信息化 港口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满足顾客的 要求 港口向绿色生态港口发展
第三节 第四代港口的发展模式
1992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港口 的发展和改善港口的现代化管理和组织原 则》的研究报告中将港口功能划分为三代。 随着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港口功能的 拓展,1999年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 又提出第四代港口。定义第四代港口为 “物理空间上分离但是通过公共经营者或 管理部门连接”(physically separated but linked through common operators or through a common administration) 的组织。
第二节 现代港口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趋势 合作化道
第二节 现代港口的发展趋势 二、港口发展新特点:
港口与经济腹地、所居城市的关系更加紧密 港口布局网络化 区域内港口集群内部枢纽港与补给港的竞争 减弱,并被相互合作所取代 国际码头经营人和船公司经由共同的经营人 将多个码头联系起来 港口物流从现代物流管理向供应链管理转变
五、第三代港口(80Y以后) 一方面,港口商业化,政企分开;另一方面加强 了港口与用户、港口与城市经济间的联系,服务范围 扩大,增添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综合系统(信息设 施)。成为贸易的物流中心。
我国港口发展趋势研究(全文)

我国港口进展趋势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度的不断加速,港口已经成为一个GJ或地区能否有效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保持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导地位的重要依托。
港口作为海运转为其他运输方式的必经过渡点的作用的逐渐减弱,作为组织外贸的战略地位日益增强,成为综合运输链当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世界港口的进展历程随着港口经济地位的不断变化,港口的作用和功能随着时间的进展也是不断进展变化的。
1992年联合国贸易和进展会议在《港口的进展和改善港口的现代化治理和组织原则》中,将港口在功能上的进展分为一、二、三代。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的加速,现代港口功能发生重要变化,很多专家又从分析现代港口的进展趋势入手,提出了“第四代港口”的概念。
第一代港口:主要指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港口。
这时的港口仅是提供货物在车船之间的装卸服务,以及为部分货物提供临时的储存场所。
此时,港口与运输、贸易活动是相互独立的。
第二代港口:主要是指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港口。
此时一些传统模式的港口凭借自身的优势把触角伸向了商贸、工业和服务等行业。
港口活动已不再仅限于码头本身,而是扩展到了周边地区,从而整合进展相关物流业务,拓展物资储存和物资配送服务,同时向海上和陆上进行业务延伸。
第三代港口: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港口的服务功能逐步向储存、配送、集散、信息传输、增值服务方向扩展,成为物流综合服务链的关键环节,技术、信息、服务成为港口进展的核心因素,集装箱运输成为港口竞争的核心。
此时港口已经成为国际经济贸易链上一个重要环节。
第四代港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世界主要港口逐渐向推动经济活动有效运作的“前方调度总站”进展。
以传统眼光很难区分哪些活动应属于港口,哪些活动应属于城市。
以往的“以港兴城”和“以城荣港”,已进展成为“港即是城”、“城即是港”的港城一体化模式,。
二、我国港口的进展趋势(一)港口扩大服务范围向物流中心转化目前我国港口还处于第三代时期,港口的服务功能已经向储存、集散、配送、信息传输以及增值服务方向扩展。
港口行业发展现状

港口行业发展现状港口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海洋贸易及货物流通,促进着国际贸易和国内经济的繁荣。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行业也在不断壮大。
本文将介绍当前港口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港口行业的发展背景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港口行业迅速发展。
随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港口的规模和吞吐量不断突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沿海港口,如上海港、深圳港等已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可忽视。
二、港口行业的发展状况1. 港口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和航运业务的发展,港口规模不断扩大。
不仅现有港口进行持续扩容改造,还出现了许多新建港口项目。
2. 现代化设施改造升级:港口行业正朝着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航运设备的自动化更加普及,质量监控和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港口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3. 港口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港口行业加强了对货物流通环节的管理,提供了一系列便利的运输和物流服务。
严格的货物监管和高效的通关服务,为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港口行业面临的挑战1. 资金投入亟待增加:港口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港口项目的资金争夺激烈,政府和企业需加大力度,提高资金支持力度。
2. 环境保护问题凸显:港口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需要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理,推动可持续发展。
3. 港口竞争加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港口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提升港口的服务质量和运作效率是最重要的竞争力。
4. 物流体系整合压力大:港口作为货物流通的枢纽,需要与陆上物流紧密配合,但当前我国物流体系中的各种障碍和问题还需努力解决,以提高物流效率。
四、港口行业的发展机遇1. 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将进一步加快港口与国际市场的连接,为港口行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港口现状及未来走势

中国港口现状及未来走势中国港口是我国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我们将就中国港口的现状及未来走势进行详细阐述。
截至2020年底,中国拥有60个沿海港口,其中包括大型港口、主要沿海港口和次要沿海港口。
其中大型港口主要有上海港、天津港、宁波港、广州港等,这些港口承担着大部分的集装箱运输业务。
而主要沿海港口主要有青岛港、大连港、厦门港等,次要沿海港口主要包括福州港、丽水港等。
近年来,中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以2019年为例,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14亿吨,其中包括散货、集装箱、原油、液化气体等。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加强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货运物流体系的优化,提升了港口的运营能力和效率。
目前,中国港口已经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集聚地之一,并且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1. 增强综合竞争力:中国港口未来的发展方向将着重增强港口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港口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港口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提升港口的装卸能力和运输效率,进一步提高港口的服务质量和效益水平。
2. 推进港口自贸区建设:为了加快实现国家战略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将进一步推进港口自贸区建设。
自贸区将为港口提供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遇,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国际企业入驻,并通过优化市场布局和流程管理,提高港口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3. 发展智能港口:智能化是未来港口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国港口将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动港口信息化建设,实现港口各个环节的数据共享和流程优化,提高港口的操作效率和安全性。
还将发展无人化设备和无人驾驶技术来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和能力。
4. 推动港口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未来港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港口将通过减少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动港口的绿色转型。
采用清洁能源、推广环保技术和培育绿色供应链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港口的环境保护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港口市场发展情况汇报

港口市场发展情况汇报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港口市场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更好地了解港口市场的发展情况,本文将对近期港口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从港口吞吐量来看,我国港口的吞吐量持续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主要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包括集装箱、散杂货等各类货物。
这充分表明我国港口市场的活力和发展潜力,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港口设施的改善也是港口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各大港口纷纷加大对港口设施的投入,包括码头、堆场、装卸设备等方面的改善和升级。
这些改善不仅提高了港口的运营效率,也为港口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和保障。
再者,港口服务水平的提升也是港口市场发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扩大,港口的服务水平也成为了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我国港口通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包括加强船舶驳运、货物装卸、仓储物流等方面的服务,提高了港口的综合竞争力,也赢得了更多的国际客户和订单。
最后,港口市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贸易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同时,新兴技术的应用和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也对港口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未来,我国港口市场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保持港口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港口市场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吞吐量不断增长,设施不断改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港口市场的发展动态,加大对港口市场的支持力度,推动港口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更好的支撑。
我国港口发展现状及战略

我国港口发展现状及战略FLF独具内容摘要本文是在考虑国民经济和水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港口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做的探讨.当今世界经济技术贸易不断变化发展,港口的功能,作用与布局对一个沿海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沿海国家的港口是一个很大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及时调整发展步伐,紧跟时代潮流和市场变化,适应其发展要求,争取某种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确保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够富强国家,提升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规划建设港口,正确地分析港口所处的环境,对港口的发展战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在各种方案中作出明智的抉择.港口发展战略探讨第一章战略和港口发展战略概述“战略”最早产生于战争.在希腊问中,”strategos”一词的含义是指将军指挥军队的科学和艺术.我国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便是集中反映我国古代战略思想的代表作.战略是战争与谋划的结合,是为达到战争目的而采取的措施策略,不仅是为达到目的和谋求生存的方法,更是一种内涵深刻的艺术.随着人们艺术的发展,”战略”一词逐渐与争持,经济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了经济发展战略.岁着渗透到生活之中,其内涵也有可很大的发展.战略的概念广泛传播与应用是在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安索史的(企业战略论)发表之后,他认为”企业战略是贯穿于企业经营与产品和市场的一条共同经营主线,这条主线决定企业目前所从事的或计划从事的经营业务的基本性质”.美国学者H.塔威尔在(企业的生存战略)一书中认为:”战略是一种谋求生产的方针,它为公司的未来确定了道路,并紧紧与风险相联系”.我国的学者对战略的定义一般可归结为:”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为求得生产和发展而作业的总体的长远的谋划”.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战略涉及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和发展行动等四个主要的问题.所以,战略是对未来所定制懂得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及有原则的系统的谋划.由于战略管理面临的对象多种多样,因而战略描述企业竞争谋划的竞争战略,体现企业财务谋划的财务战略等,这些战略的内容而是不同的,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战略依据,战略知道思想,展览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战略对策等等.通过对战略定义的剖析,我们不难发现战略概念所具有的特征:全局性长期性层次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实用性以及主客观两重性.企业要指定出合理科学地发展战略,笔削对战略的这些特征要有所了解.这样指定的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促使企业和谐状态发展,企业才能由弱变强,由强变大. 港口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实体,是水陆运输的枢纽和中转环节,其规模大小和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该港口所在城市或经济腹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同样道理,一个沿海国的港口对其所在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将起到止管重要的作用.根据对战略概念的延伸,港口发展战略便是对港口发展现状及国际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后,所制定的关于港口在一定时期内的规划开发建设及发展的设计蓝图和实施方针,它需要全面系统客观科学地分析各种因素和条件,才能做正确地判断和抉择,涉及范围广,包括知道思想方针及目标选择措施指定实施步骤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内容.所以,必须综合处理协调各因素间的关系,统筹全局和整体.这样才能提高我国港口的核心竞争力,根本改变我国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档次低的现状,保护我国的经济利益.战略的思想方法,市场的竞争观念早已被运用于指导港口的发展与规划建设.港口的规模越大,越应重视战略研究和管理.当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等市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港口必须从战略角度调整发展方向或重新配量资源.因此,港口企业应该从新的活动中研究港口的发展战略,重视战略研究与管理对港口发展的意义.首先,战略研究与管理可以促使港口关注未来的发展.不断审查重大决策对港口为了营运产生的影响,把握港口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其次,战略研究与管理可以推动港口重视资源的合理分配,并将内部资源条件与外部因素有机结合起来考虑,使港口得意最充分地利用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第三,战略研究与管理可以推动港口优化组织,改进决策方法,使港口日常管理建设在规范有序的基础上,并增强港口的调节,沟通与控制的职能,推进管理的效率与水平的不断提高.最后,战略研究与管理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客户面向为了,因袭,需要对捉拿了形式经营不断地进行科学分析,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第二章我国港口的基本情况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了解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中国国际贸易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国际贸易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国际贸易港是中国大力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是通过构建一个便利高效、开放包容、法治稳定、国际一流的贸易投资环境,打造为全球物流与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
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港的建设有望进一步加速。
首先,我们来分析中国国际贸易港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已经确定了11个国家级贸易港,包括天津港、大连港、上海港等。
这些贸易港具备了现代化港口设施和先进的物流管理体系,能够满足世界各地货物的进出口需求。
同时,中国国际贸易港还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体系,推动贸易便利化改革,提高通关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其次,中国国际贸易港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际贸易港不仅仅是一个港口,更是一个综合性的物流、产业、贸易和金融中心。
通过发展国际贸易港,可以促进物流供应链的畅通,提高贸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同时,国际贸易港作为一个开放平台,可以吸引海内外企业进行投资合作,推动产业升级和贸易多元化,提高经济竞争力。
未来,中国国际贸易港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
首先,随着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推动,国际贸易港将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枢纽。
中国国际贸易港可以与其他国际贸易中心相互联通,形成全球贸易网络,为全球货物流动提供便利。
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国际贸易港将成为全球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门户。
中国国际贸易港提供了便捷的贸易通道和高效的物流服务,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入驻,推动了中国市场的开放与发展。
再次,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国际贸易港将积极探索数字化贸易模式,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物流智能化管理,实现更快捷、高效的贸易渠道。
然而,中国国际贸易港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抬头,给国际贸易港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港需要加强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其次,国际贸易港的发展还需要解决一些制度和政策上的问题。
港口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港口发展趋势调研报告港口发展趋势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调研了当前全球港口的发展趋势。
研究发现,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增长和物流运输的发展,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正在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港口发展的趋势包括数字化转型、绿色可持续发展、港口城市一体化以及物流网络优化等。
港口经营者应积极应对这些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推动港口的发展。
一、引言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环节,一直扮演着枢纽的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和物流运输的进步,港口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变革和挑战。
本报告将对当前全球港口发展的趋势进行调研与分析。
二、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港口可以实现信息的高效流转和智能化管理,提高操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许多港口已经开始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系统,如自动码头起重机器人和智能停车系统,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三、绿色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港口也不能免俗。
当前,许多港口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的绿色措施,包括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水和废气排放、推广电动车辆等。
一些港口甚至开始利用风、水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来供电。
绿色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助于改善港口周边环境,也有助于提升港口的形象和吸引力。
四、港口城市一体化发展港口经营者越来越意识到,港口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在港口本身,还应紧密结合周边城市的发展。
港口城市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港口和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通过开展联合规划、优化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进港口-城市之间的信息共享,可以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港口城市网络。
五、物流网络优化优化物流网络能够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减少运输成本。
港口在物流网络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与其他节点的紧密协作,可以实现物流的无缝对接和高效运作。
港口经营者应积极推动港口物流链的优化,例如提高装卸效率、减少货物堆存时间以及建设更多的国际物流园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Zone)與自由港相似 的保稅倉庫與保稅工廠,促進轉口貿易與加工 貿易活動,該區內得同意兩年內貨物之儲存與 加工,因此比自由港更具有彈性。 自由貿易區的一般性機能,大抵可區分為基本 機能與附屬機能,前者可區分為物流機能、物 流促銷機能、生產機能、製成品重整、交易機 能、交易促進機能、資訊傳遞機能;後者則可 分為業務支援與公共服務機能、交流機能、娛 樂機能、人才實習機能等機能。
廈門市
金門 金門港 峽 麥寮港 箔子寮 布袋港
花蓮港
灣
太
澎湖 澎湖港 望安
圖 例
國際商港 輔助港 國內商港 工業專用港
特種貨物裝卸及其他特殊設施 (商港法第十三條)
七美 安平港 興達港 永安港 高雄港 高雄港外海 卸油浮筒 東港 小琉球 開元 富岡 南寮 洋
平
交通船碼頭
巴
士
海
峽
臺灣國際商港貨櫃碼頭營運之問題彙總
2. 港埠附加價值服務
附加價值服務可分為附加價值物流 (Value Added Logistics)與附加價值設 施(Value Added Facilities) 。 附加價值物流可區分為普通物流服務 (General Logistics Service)與物流鏈 整合服務(Logistics Chain Integration Services)。
影響港埠變化之因素
內陸運輸基礎設施改變 鐵路來臨造成更大港口建設更大,如倫敦港 與利物浦港;公路來臨造成港口建設更小。 貿易型態改變 英國加入歐盟後,區域貿易量俱增,造成菲 利斯特港口生意興榮,卻因英國與大英國協成 員國貿易量減少,造成利物浦貨運量相對減少。
財務與物流想法改變 二次大戰後,港口發展不再以產業區域 之儲存考量,造成倫敦港貨運量減少; 相對地,鹿特丹港發展所謂「附加價值 活動」,成為所謂專業之行銷與配銷中 心,日益成長。 生命長度 港埠生命較船舶來得長,經常維持一世 紀,需要因應時事作調整與改變,否則 相面臨陳舊淘汰命運。
(二) 、依所處地理位置
國際商港:為對外貿易所開放港埠,准許國 內外船舶進出港,如基隆港、高雄港、台中 港、花蓮港。 國內商港:僅為本國商船提供服務,如布袋 港、馬公港。
馬祖
福州市
馬祖福澳港
中國大陸
台 沙崙外海 台北港 卸油浮筒 觀塘港 烏坵嶼 蘇澳港 基隆港 深澳港
灣
泉州市
海
臺
台中港
和平港
1.1 港埠定義
港口是指具有相應設施,提供船舶靠泊、旅客 上下船、貨物裝卸、儲存、接駁以及相關服務, 並按照一定程序劃定,由具有明確界線之水域 和陸域構成的經濟活動場所。 港口是運輸網絡中水陸運輸之樞紐,是貨物集 散地以及船舶與其他運輸工具的銜接點;它可 提供船舶靠泊、旅客上下船、貨物裝卸、儲存、 接駁以及相關服務,並具有明確的水域和陸域 範圍。
第三代
1980~2000年 散裝貨與貨櫃 重商主義型 複合運輸系統中心與國 際貿易之物流中心 (1)+(2)+(3)貨物資訊、 貨物配送及物流活動
第四代
2000年以後 散裝貨與貨櫃 重商主義型與自由競爭 原則
活動範圍
(1)+(2)+(3)港埠活動+創 造附加價值全球供應鏈
組織的形成與 特性
˙港埠共同體的形成 ˙交易與運送體係集中 在港埠 ˙港埠與自治團體間 關係密切化 ˙港埠組織的擴大
˙國家間與港埠間之競 爭 ˙地方政府參予港埠組 織再造 ˙專家管理提高 ˙外國資本投資增加 ˙智慧港埠(Brain port) 準備 ˙更密切關係與資訊管 理目標作為港埠生產 與效率指標
生產性的性格
˙貨物流通作業 ˙提供單純的個別 性服務 ˙低的附加價值
˙貨物與資訊流通 ˙ 貨物與資訊配送 ˙整合與提供多樣化服 務 ˙ 設計高附加價值產 品 技術 / Know-How
港埠在經濟效率架構下處理船舶與貨物。 港埠範疇從最小碼頭到許多貨櫃場、服 務與產業群聚之最大中心。 港口可以視為價值鏈系統之重要因素, 歸因於透過競爭優勢之創造和加值分配 之創造。 港埠在整合三種流通管道分別為貿易、 物流以及供應管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1.2 港埠功能
商務功能:在英國過去把港埠視為主要商業基 地,強化其商業功能。 工業功能:歐洲國家將港埠視為一般交通基礎 設施,定義為工業發展中心。 轉運功能:港口位置處於全球航運樞紐地位, 成為全球主要航線必經之集散要衝,且貨運以 轉口為大宗,則具備轉運功能,如新加坡港、 香港、荷蘭鹿特丹港。 國防功能:商港兼軍品駁運、補給以及其他軍 事用途稱之。如法國馬賽港、高雄港與基隆港。
港埠附加價值服務
附加價值服務
附加價值物流
附加價值服務
普通物流服務
物流鏈整合服務
裝載、卸載 拆櫃、併櫃 散裝儲存 TANK儲存 普通倉儲 調節倉儲 流通中心
品質管控 再包裝 報關 組裝 測試 維修 再使用
停車場設施 通關設施 卡車保養與維修設施 貨櫃保養與維修設施 清潔設施 Tanking設施 拖車租賃 資訊與通訊 安全與保全服務 辦公室 飯店、餐廳
1.3 港埠種類
(一) 、依用途區分 商業港:供商船進出使用的公共性質港口,提供貨物 裝卸及旅客上下服務之港埠。如基隆、台中、高雄港。 工業港:係為提供工業服務之港埠,其輸入多為工業 原料,輸出則為成品。例如麥寮港。 專用港:係專為輸入或輸出某特定物資提供服務之港 埠,如專供能源油、天然氣輸入之深澳港。 軍用港:供軍艦艇停泊、捕給、維護以及從事訓練海 運之港埠,如左營港。 避難港:具有優良天然地勢,為船舶只能躲避颱風等 災害而設置。
˙分析客戶需求,提供更 高滿意度的服務 ˙積極性行銷
核心要素
港埠行銷
勞˙消極性行銷
功能性/資訊
˙滿足貨主與船公司需求 ˙更強全球競爭 ˙轉口貨物競爭
三、造成港埠改變之因素
港埠像大部分其他商業活動一樣,不斷 變化。例如貨物處理技術與勞功需要與 文化變化皆造成強烈改變。
工業專用港:麥寮港、和平港、觀塘港。 商港區域外興建之特種貨物裝卸及其他特 殊設施:興達港、中油位於桃園沙崙及高 雄港外海之卸油浮筒。 漁港內之交通船碼頭:富岡、小琉球、東 港、綠島南寮、蘭嶼開元港、澎湖望安、 七美港及箔子寮等。
自由港之種類
自由港(Free Port)為以港口之全部或一部分劃作自由 港,輸入該港之貨物給予豁免關稅並准改裝轉運,在 該區貨物能夠加工、製造,例如香港、新加坡港。 自由港市(Free Port City)為本來的自由港,範圍最 廣,將港市全部區域視為歸稅區域之外。自由港市內 貨物進出口與進口品再加工,不課征關稅,外國人與 市民得自由居住。由於全港市被視為關稅法上之外國 區域,因此取締走私困難,並且市民與外國人之間相 處容易發生摩擦。 自由港區(Free Port Zone) ,範圍較自由港市小,係 將開港地區或其一部分地區劃為非關稅區,在該區得 自由進出口與保管貨物,對其加工亦被允許,但不同 意居住行為。 自由區(Free Zone)比自由港市規模更小,得允許進出 口貨物之儲藏與交易。
主要處理貨物是雜貨與散裝貨、擴張主 義型港埠開發態度、活動範圍是貨物裝 卸、保管以、航海輔助、流通加工以及 船舶關聯產業、組織的形成特性是港埠 與使用者間關係密切、生產性的性格是 附加價值形成、核心要素是資本、港埠 行銷是消極性行銷。
第三代港埠(1980-2000年)
主要處理貨物是散裝貨與貨櫃貨物、企 業性原則型港埠開發態度、活動範圍是 貨物裝卸、保管以、航海輔助、流通加 工、船舶關聯產業、貨物情報、貨物配 送及物流活動、組織的形成特性是港埠 共同體的形成、生產性的性格是高附加 價值、核心要素是技術和 Know-How、港 埠行銷屬於積極性行銷。
二、港埠港發展之現況
第一代港埠1960年以前的特徵 : 主要處理貨物是雜貨、保守型港埠開發 態度、活動範圍限定貨物裝卸、保管以 及航海輔助、組織的形成特性港埠與使 用者之間維持非正式的關係、生產性的 性格是低的附加價值、核心要素是勞動 和資本、港埠行銷未能實施。
第二代港埠屬於1960~1980年代間的主要 特徵 :
第四代港埠(2000年以後)
主要貨物為散裝貨與貨櫃,港埠開發的態度與策 略為重商主義型與自由競爭原則。活動範圍為 (1)+(2)+(3)港埠活動+創造附加價值全球供應鏈。 組織的形成與特性為國家間與港埠間之競爭、地 方政府參予港埠組織再造、專家管理提高、外國 資本投資增加、智慧港埠(Brain port)準備。 生產性的性格為更密切關係與資訊管 理目標作為 港埠生產與效率指標;其核心要素功能性/資訊港 埠行銷滿足貨主與船公司需求、更強全球競爭以 及轉口貨物競爭。
航港發展之趨勢
第一代
時期 主要貨物 港埠開發的 態度與策略 1960年以前 雜貨 保守主義型 海陸交通連接地點 (1) 貨物裝卸、 保管、航海 輔助 ˙碼頭及船為中心 ˙港埠內各自活動 ˙港埠與使用者之 間維持非正式的 關係
第二代
1960~1980年 雜貨與散裝貨 擴張主義型 運送與工業中心 (1)+(2)貨物形態改變 (流通加工),船舶關 聯產業 ˙港埠區域擴張 ˙港埠與使用者間關係 密切 ˙港埠內的活動相互間 屬於成熟依賴關 係 ˙港埠與地方自治團體 間屬於不定期的 協力關係 ˙貨物流通作業 ˙貨物加工 ˙複合性服務 ˙附加價值形成
構面 基 本 設 施 問 題 貨源 問題 問題點 水深不足無法停靠萬TEU級以上船 舶 東北季風較強作業困難 潮差較大作業較困難 碼頭聯外交通動線便利性 港區背後腹地不足 港埠物流產業群聚未形成 貨量不足競爭壓力激增 港區間貨量移轉,部分移轉台北港 新興港口行銷不易 近洋航線為主 歐美主幹航線減少 退租貨櫃碼頭閒置 貨櫃碼頭使用率較低 基隆港 台北港 台中港 高雄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