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

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古代诗歌体裁的简要常识

古代诗歌体裁的简要常识一、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代表作有汉代的乐府诗、魏晋的建安诗歌、陶渊明的田园诗等。
二、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近体诗对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
1.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绝句又分为古绝句和近体绝句两种,其中近体绝句要求按格律规定运用平仄,讲究粘对,并限押平声韵,对仗较律诗自由。
代表作有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2.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代表作有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三、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词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全盛时期。
词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代表作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四、曲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代表作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五、其他体裁除了上述四种主要体裁外,古代诗歌还包括赋、比、兴等多种表现手法和风格。
赋是古代一种以叙事、写景、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形式较为自由,篇幅较长;比是通过对比、类比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兴则是通过托物起兴的手法来借他物引起所咏之情。
古体诗

作法
(一)古体诗的韵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 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但是,所谓 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 依一般情况看来,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如下表: 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纸尾荠,去声寘未霁。 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 第七类: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
感谢观看
从梁至隋七言体诗歌逐渐增多,至唐代七言诗才真正发达起来。
杂言诗,因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而得名,其句中字数不定,最短仅有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 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其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便于无所拘束地表达思想感情。凡是以情致或气势胜的 诗人,对于杂言诗都有极大的偏爱。
中国古代诗歌整齐划一的格律诗发展到中唐达到巅峰状态(代表诗人是杜甫),因为其形式上的诗美空间已 经被唐代的大诗人挖掘而所剩有限,因此唐末五代中国的格律诗向杂言诗发展,形成一个对整齐划一而导致形式 有些僵化的格律诗的反拨,而最终定型为“词”这一杂言诗体制形式。而词,最终发展到了“一代之文学”的高 度,取得伟大成就。
五言诗是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当然,《诗 经》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汉魏 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说明五言诗形成于此一时期。古代本有五言诗起于李陵《与苏武诗》的说法,但 后人多加以否认,如苏软题(文选动便说:“李陵、苏武,五言皆伪。”又有说五言起于《古诗十九首》,也未获 广泛赞同。大抵五言诗系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古体诗?律诗?绝句?词?曲?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古体诗?律诗?绝句?词?曲?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唐朝以后的人仿照古诗的形式所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一般称为“古风”。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举个例子: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典型的古体诗。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人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
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举个例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经典的五言律诗。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
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古诗)--------唐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
注意:古体诗中常常有“歌”、“歌行”、“引”、“曲”、“吟”等标志古诗的体裁。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时期的诗歌:三曹→陶渊明的诗等文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诗歌。
唐代和唐代以后的诗人也有用古诗体写古体诗的,这类诗歌中常常有“歌”、“歌行”、“引”、“曲”、“吟”等标志。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鹅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②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
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的特点:①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
教考链接辨析古代诗歌的体裁与题材-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简称五律、七律。通 常的律诗为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 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 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 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 五绝、七绝。
(3)曲,韵文文学的一种。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 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 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散曲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 宾白科介,便于清唱。
2.古代诗歌的结构特点 (1)诗歌常见的思路结构
律诗常 见结构
绝句常 见结构
教材链接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 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酬赠送别诗 送别是古代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 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 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选项 标题 意象
情感 技法
突出特点
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①空间意象:长亭、灞陵桥(亭)、南浦、渡口、古道。②时间意象: 日暮、月夜、清晨。③环境意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 寒蝉、船(舟)、古道、夕阳、西风、春草、残笛、烟波、浮云、鸿 雁。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古诗文阅读】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之按题材的划分

【古诗文阅读】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之按题材的划分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按诗歌的题材可分为:(1)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抒发自己的幸福志向,或抒发作者对所写下景物的钟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好,或借景彰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写对人生世事的感叹。
借景抒情诗往往就是含而不露,文辞苍凉,情丰意墨,诚挚动人。
《漫兴九首》(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2)咏史容古诗:这类诗有的借古事、古人、古迹等生发议论,托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有的孤影自怜,感慨自身,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理想。
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常用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用典、修辞等。
用于此类诗的意象有黍离、商女、明月、城池、流水、野草、燕子等。
《江城子》欧阳修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清,水无情。
六代繁盛,亮逐波阵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3)宫恨诗与闺怨诗(闺情诗:闺中女子生活情趣。
)这两类诗都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闺怨诗分成闺怨诗、宫恨诗、征妇恨诗、商妇恨诗四类。
闺怨诗都以女性为描绘对象,“恨”就是这类诗的基调。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无人知晓恨,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另寻封侯。
(4)羁旅行役诗(思乡怀人诗)思乡指客居出外的人思念家乡亲人,怀人指想念异地的亲朋好友,思妇闺情诗也在此外。
常用艺术手法存有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利害融合、细节描绘、想象、用典、修辞学等。
常用的意象存有杨柳、明月、鸿雁、杜鹃、鹧鸪、双鲤、尺素、梅花、燕子等。
五种体裁的唐诗作品

五种体裁的唐诗作品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其创作时间跨越了唐朝的整个历史时期,涵盖了多种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
在唐诗中,有五种常见的体裁,分别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古体诗。
下面将简要介绍这五种体裁并举例说明。
1.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唐诗中最为常见的体裁之一,它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
五言绝句常用于抒发个人感情或描绘自然景观,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
例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
相比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表现力更为丰富,适合表现复杂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 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由八句组成,每句五个字,而且要遵守律诗的规则。
五言律诗表现力更为灵活,适合表现社会风貌和人生哲理等主题。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4. 七言律诗七言律诗也是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同样要遵守律诗的规则。
七言律诗比五言律诗表现力更为丰富,适合表现悲壮、豪迈等气势磅礴的情感。
例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 古体诗古体诗是指唐代以前的诗歌形式,不受律诗的规则限制,可以自由发挥。
古体诗多用于表现神话、历史事件等主题,常常带有古朴、神秘的气息。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③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绝句(又叫截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
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新乐府创于初唐。
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⑤题目·词牌
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
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
分成两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阙”(或“上片”),下段称为“下阙”(或“下片”)(“阙”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三、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四、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和文学运动
1.山水田园诗派。
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
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
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
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3.豪放派。
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婉约派。
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5.新乐府运动。
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故称新乐府。
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颇多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在当时较有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言、七言错杂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