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水分处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不同移栽期和灌水量对晚熟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移栽期和灌水量对晚熟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 、 、 、 灌 溉 ( 标 准 : 般 为 l 2 浅 薄 湿 晒” B) 一 5~
3 m, 润 标 准 为 土 壤 水 分 保 持 在 土 壤 饱 和 含 水 0m 湿
量 或 饱 和 含 水 量 的 8 % ~9 % , 蘖 后 期 晒 田 可 抑 0 0 分 制 无 效 分 蘖 , 高 茎 秆 抗 倒 伏 能 力 , 一 项 有 利 于 节 提 是 水 、 产 的重 要措 施 。 高
穗 长 、 粒 重 及 籽 粒 灌 浆速 率最 大 , 千 5月 5 日与 5月 2 日移 栽 , 为 间控 灌 溉 条 件 下 最 大 ; 移 栽 期 不 同灌 溉 水 平 0 均 各
的 分蘖 数均 呈 单 峰 曲线 变 化 ; 6月 5 日移 栽 的 间 控 灌 溉 的 灌 水 量 比 5月 5 日与 5月 2 日移 栽 分 别 节 水 68 6 、 0 5 .4 528 h 节 水 效 率 为 65 % 、.5 , 2 . m/ m , 6 . 2 52 % 但产 量 降低 , 产 为 927 1 gh 比 5月 5 日与 5月 2 日移 栽 减 产 单 9 .5k/ m , 0
份 各取 5 0粒 , 工剥 除颖 壳 , 手 置于 烘箱 中 15C 青 0 杀 o 3 i ,0C烘干 至恒 重 , 0m n 8  ̄ 分别称 重 。 1 3 7 产 量 的测 定 每个 小 区成 熟后 去 掉 边 行 和 . . 区头 其余 全部 收 获 , 积 为 9 m , 干后 脱 粒 称 重 、 面 2风
薄 、 、 灌 溉 ) 全 生 育 期 湿 润 +浅 水 +干 湿 交 替 管 理 ( 湿 晒” 、 间控 灌 溉 ) 全 生 育 期 1 m 水 层 ( 规 灌 溉 ) 种 灌 溉 和 ~3 c 常 几

水分管理对抗涝作物生长的影响

水分管理对抗涝作物生长的影响

水分管理对抗涝作物生长的影响一、水分管理在农业中的重要性水分管理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对于作物生长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合理控制水分,可以保证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获得适宜的水分条件,从而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水分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对作物造成不利影响,如干旱、涝害等。

特别是在涝害条件下,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有效的水分管理对抗涝作物生长至关重要。

1.1 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

例如,在苗期,作物需要较多的水分以促进根系发展和叶片生长;在开花期和结果期,适当的水分可以保证花果的正常发育。

然而,过量的水分会导致土壤缺氧,影响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1.2 水分管理的基本原则水分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适时灌溉、适量灌溉和均匀灌溉。

适时灌溉指的是在作物需要水分的时候及时进行灌溉;适量灌溉则是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土壤水分状况,提供适量的水分;均匀灌溉则是指保证水分在田间分布均匀,避免局部过湿或过干。

1.3 水分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现代水分管理技术包括滴灌、喷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此外,土壤水分监测、气象预报等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更精确地进行水分管理。

二、涝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涝害是由于过量的水分导致土壤长时间处于过湿状态,从而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的一种自然灾害。

涝害不仅影响作物的根系呼吸,还可能导致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1 涝害对作物根系的影响作物根系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涝害条件下,土壤中的氧气含量降低,根系无法正常进行呼吸作用,导致根系生长受阻,甚至出现烂根现象。

2.2 涝害对作物叶片的影响涝害还会影响到作物的叶片,长时间的水分浸泡会导致叶片发黄、枯萎,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2.3 涝害对作物病害的影响过湿的土壤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如根腐病、茎腐病等,这些病害会进一步影响作物的健康生长。

2024年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024年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一、引言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水稻产量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耕地资源减少,提高水稻单产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本文主要介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广大稻农提供科学种植的指导。

二、选种与种子处理1.选种: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品种。

2.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晒种、选种,去除瘪粒、病粒和杂质。

用0.3%的强氯精溶液浸泡种子24小时,进行消毒处理。

三、育秧技术1.育秧方式: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选择适宜的育秧方式,如湿润育秧、旱育秧、薄膜育秧等。

2.育秧基质:选用肥沃、疏松、保水保肥的土壤作为育秧基质,施足基肥。

3.播种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播种量为3-4公斤,根据品种特性适当调整。

4.播种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早熟品种适当早播,中晚熟品种适当晚播。

四、移栽技术1.移栽时间:秧苗达到4-5叶期,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时进行移栽。

2.移栽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适宜的移栽密度,一般每亩栽插1.5-2.0万穴。

3.移栽方式:采用浅插、匀插、稳插的方式,确保秧苗直立,根系舒展。

五、田间管理1.水分管理: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土壤湿度进行科学灌溉,保持田间湿润,防止水涝和干旱。

2.施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等为主。

3.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适时防治病虫害。

4.中耕除草:移栽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促进土壤疏松,减少杂草竞争。

六、收获与贮藏1.收获时间:水稻成熟后及时收获,一般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进行。

2.贮藏条件:收获后的水稻及时晾晒,降低水分含量。

在干燥、通风、避光的条件下贮藏,防止霉变和虫害。

七、结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mat r a c mu a in a d t e p o u t n h h l w ri a i n wa h p i n lme h d f r rc r wt n i l s t c u l t n h r d ci .T e s al e o o o i g t s te o t a r o o t o o ie g o h a d y e d c mp r d wi t e rg t n meh d , n h r ri a i n meh d Wa h rt Co a e t e d ri ai n o a e t o h ri i a i t o s a d t e d i g o t o S t e wo s. mp r d wi t r i g to h r o y r t Hua A r utrl iesy C a gh, u a 1 18 C ia 2K yL b rtr o Mii r 1 ol eo A rn m , n n gi l a Unvri, hn sa H nn4 0 2 , h ; e a oaoy f ns e c u t n t y
21 0 1年 第 2 5卷 第 4期
作 物 研 究
不 同灌溉方 式对 水稻生长及产量 的影 响
傅志强 ’,黄 . 一 璜 ’,朱华武 ’ 一 ,陈 灿’
(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 院 , 沙 402 ;2 1 长 11 8 农业 部多熟制作物栽培 与 耕作重点开放实验室 , 湖南长 沙 402) 118 摘 要 :为建立湘南双季稻 区节水灌溉栽培模 式提供依据 ,设置 r 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牛长发育 的影 响试验 试 小
o A r utr fr l・rp igC lvt nadF r n ytm, hn sa H n n4 18 C ia f gi l e o tco pn ut ai n amigS s c u Mu i i o e C agh , u a , hn ) 1 02

不同排水搁田时期对单季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排水搁田时期对单季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摘% 要: 进行不同排 水搁田时期对单季稻生育及产量 的影响 试验, 结果显 示: 早搁田 比迟搁 田处理 的产量显 著下降, 但成穗率有增加趋势, 通过适当调控灌溉、 排水时间, 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果, 达到 节水目的。 关键词: 排水; 搁田; 单季稻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 % 文 章编号% !’’# $ ##(! (&’’#) ’- $ "# $ ’!
$" 结果与分析
$# !"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从表 ! 可见, 两优培九 4# 、 4" 、 4!! 的单丛产量分别为 ))3 & /、 )*3 ’/、 -!3 9/, 4# 与 4" , 4" 与 4!! 之间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4# 与 4!! 之间产量差异达 到显著差异。中浙优 ! 号 4# 、 4" 、 4!! 的 单丛产量分别为 )93 &/、 )"3 ’/ 、 )"3 & /, 4 # 与 4" 和 4!! 的产量差异达显著。说 明搁田时间提早, 产量有所降低。从穗粒性状分析可知, 提早搁田穗数有所下降, 但实粒数、 千粒重有所增加。同 时提早搁田, 成穗率略有提高。从本试验的结果看, 强化 栽培的搁田时间可在苗 行。 达 到预期穗 "’5 左 右时进
& &
表 !% 不同排水搁田时期对产量及群体影响 组 处 落田苗 最高苗 有效穗 成穗率 实粒 结实率 千粒重 实产 差异显著性 合 理 (个0 丛) (个0 丛) (个0 丛) (5) (穗0 粒) (5) (/)(/ 0 丛) )5 !5 两 4# ( 3( !*3( !&3* -"3" !# (3 # *& 3( & -3 ) ))3& : ; 优 4" ( 3* &’3) !93’ -*3( !#3 ( *& 39 & -3 ( )*3’ <: ; 培 4 9 3& &!3’ !93-"3) !-3 # *& 3) & -3 ’ -!39 < ; 九 !! 中 4# ( 3( &’3’ !93#(3’ !9 *3 ’ *9 3) & -3 9 )93& : ; 浙 4" ) 3) &&3( !-3) -*3# !9 &3 # *) 3- & -3 ( )"3’ < ; 优 4 ( 3&&3’ !-3# --3* !9 &3 ’ *) 3( & -3 ’ )"3& < ; ! 号 !!

水稻穗分化期不同土壤水势叶温及生理性状变化

水稻穗分化期不同土壤水势叶温及生理性状变化

水稻穗分化期不同土壤水势叶温及生理性状变化摘要:以水稻开粳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土壤水势梯度下不同胁迫时间及复水处理对叶片温度、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白天不同测定时间内,各土壤水分胁迫下,随土壤水势的降低,叶片温度升高,但在试验处理梯度内,叶温均低于气温,各处理复水7 d后叶温基本相同,且仍低于气温;在控水期间叶绿体色素含量降低,复水7 d后叶绿体色素含量增加,轻度水分胁迫(-0.02~-0.05MPa)处理高于控水14 d水平,重度水分胁迫(-0.06~-0.08MPa)高于控水7 d水平,表现为补偿现象,15∶00时叶温与叶绿素a呈极显著负相关;丙二醛(MDA)含量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先降低,复水后升高,但仍与控水初期水平相当,在重度水分胁迫下先升高,复水后降低,但仍高于控水初期,13∶00时丙二醛含量与叶温呈极显著正相关,14∶00时呈显著正相关。关键词:水稻;土壤水势;叶温;叶绿体色素;丙二醛(MDA)Leaf Temperature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of Panicle under Different Soil Water PotentialAbstract: Japonica 1 was used to study leaf temperature and leaf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under different time and rehydration of different water stress in different soil water gradi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lowering of soil water potential, the leaf temperature increased under different soil moisture stress during the daytime, but leaf temaperature was lower than air temperature. Leaf temperatures of all treatments were the same after 7 days’ rehydration and still lower than air temperature.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decreased during controlling the water, but it increased after 7 days’ rehydration with mild water stress treatment(-0.02~-0.05MPa) higher than controlling water for 14 days, and severe water stress treatment(-0.06~-0.08MPa) higher than controlling water for 7 days. This showed a kind of compensation phenomenon. Leaf temperature was very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hlorophyll a’s content at 15∶00 pm. Under mild water stress, malondialdehyde(MDA) content decreased, but increased after rehydration and kept at the same level at the beginning of controlling water.Under severe water stress,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increased, but decreased after rehydration and still higher than the level at the beginning of controlling water.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showed high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leaf temperature at 13∶00 pm an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t 14∶00 pm.Key words: rice (Oryza sativa L.); soil water potential; leaf temperature; chlorophyll; malondialdehyde(MDA)干旱是限制水稻生长的重要因子,以往确定干旱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程度,通常以丙二醛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来衡量。近年来,随着红外测温技术的发展,以冠层温度变化来衡量干旱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日益增多。前人在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等旱田作物上研究较多,发现冠层温度在不同生态条件尤其在不同土壤水势条件下,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品种对干旱抗性不同,冠层温度存在分异现象,甚至存在不同的冠层温度类型,其生理表现亦不相同[1-6]。目前,冠层温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诊断和检测作物水分亏缺及其节水灌溉指标等方面[7-10]。对水稻这种半水生作物来说,冠层温度研究较少,仅对冠层温度与土壤水分、气象因子和肥力密度等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11-21],对通过冠层温度来诊断水分亏缺并确立节水灌溉指标的研究比较少,而对冠温、叶温与生理指标相互关系的研究更是鲜有涉及。本试验以水稻品种开粳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土壤水势条件下水稻叶片温度和生理指标的变化,探索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叶片温度、叶片生理性状的变化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为通过叶片温度或冠层温度诊断水稻植株水分状况和生理状况奠定理论基础。1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09年在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进行。1.1试验材料以开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水稻品种开粳1号(原名开系7号)为材料。开粳1号叶色浓绿,叶片直立,株型紧凑,分蘖力强,茎秆坚韧,剑叶直立,散穗型,主茎总叶数为17片。1.2试验设计采用盆栽试验,用无孔塑料盆种植,上口直径为30 cm,下口直径为20 cm,高26 cm。每盆装土13 kg,取土时充分混合,过筛,晾干。土质为沙壤土。4月13日播种,营养土保温旱育苗,5月20日移栽。每盆3穴,每穴2苗。灌溉水取自民用自来水。育苗、插秧及管理方式与大田相同。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始终保持水层(CK1土壤水势:0MPa);田间最大持水量的100%(CK2土壤水势:-0.008~-0.015MPa);80%(S1,-0.02~-0.03MPa);60%(S2,-0.04~-0.05MPa);40%(S3,-0.06~-0.07MPa);20%(S4,-0.08 MPa以下)。设3次重复,共18盆。于拔节初期(14~15叶)开始控水,水分控制采用张力计和称重法结合进行,控水15 d后正常供水(复水),采用移动式遮雨棚防止自然降水影响。取样时间分别为控水达到上述处理标准后的第7天、第14天和复水后的第7天,取完全展开叶的下一叶进行叶绿体色素(Chla、Chlb、Chla+b、Car)和丙二醛含量的测量。同时或是前后某一天选择无风晴朗天气于13∶00~15∶00时进行叶温和气温的测定。1.3测定项目及方法①叶温、气温的测定:采用德国产TFI-500型红外测温仪,于无风晴朗天气在13∶00、14∶00、15∶00时,分别测定植株向光、背光和侧面的叶温,取平均值代表叶温。气温采用ZDR-20温湿度测量仪在叶温测量相同高度下,距离植株约15 cm 处测定。②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采用95%无水乙醇浸提方法[22],在OD665,OD649测吸光值,计算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OD470测类胡萝卜素。③丙二醛的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23,24]。1.4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Excel、DPS软件进行处理与统计分析。2结果与分析2.1叶温、气温变化由图1、图2、图3可以看出,在穗分化期,无论是供水充足、干旱胁迫,还是胁迫后恢复供水,叶温均低于气温;在水分胁迫期间,叶温随胁迫的加重而升高,但在测定时段内仍然低于气温;在控水14d后,不同土壤水势之间叶温差值达到最大,在控水初期(7 d)和复水后相差则较小,特别是复水后7d叶温基本无差异。2.2不同处理间叶绿体色素含量变化叶绿体色素主要由3种色素组成: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表1为开粳1号在穗分化期不同控水阶段、不同处理叶绿体色素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叶绿体色素含量随控水时间的延长,各处理几乎都有所降低,降低幅度有所不同,说明控水时间的延长抑制了叶绿体色素的合成,或是加速了其色素的分解;复水后7 d时,叶绿体色素含量较控水7 d大多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与土壤水势呈反比。2.3丙二醛含量变化由图4看出,S1、S2处理随着控水时间的延长丙二醛含量降低,复水7 d后增加,但与控水初期含量相差不大;S3处理随控水时间的延长丙二醛含量增加,复水7 d 后没有明显变化,但仍高于控水7 d时的水平;S4处理随着控水时间的延长丙二醛含量大幅增加,复水后虽下降但仍高于控水7 d的水平,且在控水14 d和复水后7 d 与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控水7 d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表2)。在控水7 d和14 d时,重度水分胁迫(S4处理)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相同控水天数下的其他处理,说明重度水分胁迫会加重膜脂过氧化过程,促使丙二醛含量大幅增加。控水14 d与控水7 d相比S1、S2处理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13.30%和11.25%,其他处理分别增加了5.71%(CK1)、3.42%(CK2)、20.02%(S3)和112p通过对开粳1号叶温、气温及生理性状的研究表明,叶温与气温变化一致,但叶温低于气温。水分胁迫严重的叶温始终高于轻度胁迫的叶温,并随控水时间的延长差距拉大,轻度水分胁迫叶温随控水时间变化不大,复水后各水分胁迫处理叶温基本相同。韩亚东等[11]的研究表明,孕穗期水稻叶温低于气温,且叶温随着土壤水势的降低而升高,本研究证明水稻在整个穗分化期叶温与气温及土壤水势的关系都大抵如此。张文忠等[12,22]对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水稻冠层温度的研究也表明,冠层温度一般都低于气温,且土壤含水量越低,水稻冠层温度越高,说明水稻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其冠层温度(茎、叶表面温度的平均值)或叶片温度都低于气温,而且土壤水势越高,冠温(或叶温)越低。研究还发现,开粳1号叶绿体色素含量总体为随控水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复水后再升高,表现为补偿现象;15∶00时测得的叶温与叶绿素a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他时间测得的叶温与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无相关性。郝树荣等[25]研究水稻在拔节期水分胁迫复水后叶绿素的变化情况,认为短时(5 d)胁迫增加叶绿素含量,复水后降低。复水后重度胁迫补偿效应强于轻度胁迫;长时(10 d)胁迫叶绿素含量降低,复水后升高。复水后轻度胁迫补偿效应强于重度胁迫。本研究结果与其基本相同,长时胁迫使叶绿素含量降低,复水后升高,但复水后的恢复情况与其略有差别,表现为重度胁迫(S3、S4)有补偿效应,轻度胁迫(S1、S2)则没有补偿效应,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张卫星等[26-28]的研究表明,随控水时间的延长,轻度水分胁迫(S1,S2)丙二醛含量先降低,复水后升高,但仍与胁迫初期相当;重度水分胁迫(S3,S4)丙二醛含量则先升高,复水后降低,但仍高于胁迫初期水平。也就是说,轻度水分胁迫下丙二醛含量较低,表明轻度水分胁迫有利于提高植株抗性,而重度水分胁迫下丙二醛含量较高,表明重度水分胁迫不利于提高植株抗性。本文研究发现,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胁迫越重,叶温越高,丙二醛含量越高,叶绿素a含量越低。由此可以说明,通过测定叶片温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叶片生理性状的变化,这为通过叶温诊断植株水分状况和叶片生理特征,进而采取相应的节水灌溉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当然,叶温与生理性状的关系受诸多因素影响,更为确切的定量关系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 刘建军,肖永贵,祝芳彬,等.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2009,29(2):283-288.[2] 王国宇,宋尚有,樊延录, 等.不同基因型玉米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J].玉米科学,2009,17(1):92-95.[3] 李永平,王长发,赵丽,等.不同基因型大豆冠层冷温现象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7,35(11):80-89.[4] 赵丽,王长发,李永平,等.不同温型大豆与其叶片生理性状的关系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8,17(3):150-154.[5] 秦晓威,王长发,任学敏,等.谷子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8,17(2):101-105.[6] 韩磊,王长发,王建,等.棉花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7,16(3):85-88.[7] 梁银丽, 张成娥. 冠层温度-气温差与作物水分亏缺关系的研究[J].生态农业研究,2000,8(1):24-26.[8] 石培华,冷石林,梅旭荣,等.冠层-气温差检测和诊断冬小麦农田水分[J].中国农业气象,1995,16(2):13-23.[9] 王纯枝,宇振荣,孙丹峰,等.夏玉米冠气温差及其影响因素关系探析[J].土壤通报,2006,37(4):651-657.[10] 孟平,张劲松,高峻,等.苹果树冠层-空气温差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9):2030-2034.[11] 韩亚东,张文忠,杨梅,等.孕穗期水稻叶温与水分状况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214-216.[12] 张文忠,韩亚东,杜宏娟,等. 水稻开花期冠层温度与土壤水分及产量结构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2007,21(1):99-102.[13] 郭相平,张烈君,王琴,等.拔节孕穗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2):125-129.[14] 王贺正,马均,李旭毅,等.水分胁迫对水稻结实期一些生理性状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6,32(12):1892-1897.[15] 陈佳,张文忠,赵晓彤,等.水稻灌浆期冠气温差与土壤水分及气象因子关系初探[J].江苏农业科学,2009 (2):284-285.[16] 闫川,丁艳锋,王强盛,等. 穗肥施量对水稻植株形态、群体生态及穗叶温度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8,34(12):1-8.[17] 张彬,郑建初,杨飞,等.施肥水平对抽穗期水稻穗部温度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7,21(2):191-196.[18] WIEGAND W L, NAMKEN L N. Influence of plant moisture stress, solar radiation, and air temperature on cotton leaf temperature[J]. Agron J,1966,58:582-586.[19] ASTON A R, V AN BA VEL L H M. Soil surface water depletion and leaf temperature[J]. Agron J,1972,64:368-373.[20] EHRLER W L, V AN BA VEL L H M. Sorghum foliar response to change in soilwater content[J]. Agron J,1967,59: 243-246.[21] TANNER C B.Plant temperature[J]. Agron J, 1963, 55:210-211.[22] 郝再彬.植物生理实验[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3]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 张宪政.作物生理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25] 郝树荣,郭相平,王为木,等.水稻拔节期水分胁迫及复水对叶片叶绿体色素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2006,34(4):397-400.[26] 张卫星,朱德峰,林贤青,等.穗生长发育阶段水分逆境对超级稻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8,23(3):72-76.[27] 邱泽森,朱庆森, 姜长鉴,等. 水稻在不同土水势下的生理反应[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3,14(2):7-11.[28] 解文孝,张文忠,史鸿儒,等.不同时期土壤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及食味品质影响的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7(2):30-33.。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2):29~31Heilongjiang Ag ricultural Sciences育种栽培黑龙江农业科学 29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张景波1,郑福娇2,陈淑洁2,李 锐3(1.黑龙江省监狱局农科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25;2.黑龙江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25;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栽培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摘要:随着水稻不断生长发育,其需水量也在不断变化,不同的灌溉方式直接影响到水稻中后期的生长发育。

通过试验可确定灌溉的雏模式为:分蘖始期进行浅水(3~0cm)灌溉;有效分蘖期可进行浅湿交替灌溉;分蘖末期进行落干晒田,以培育水稻后期健壮的根系;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应保持3cm 左右水层,能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枝梗和颖花的正常发育,促进穗大粒饱,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关键词:水稻;灌溉方式;产量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2767(2009)02 0029 03Effec t of Diffe rent Irrigation on G rowthand Developm ent in C old RegionZHA NG Jing bo 1,ZHENG F u jiao 2,C HE N S hu jie 2,LI Rui 3(1.Agricultural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Prison Administration Bureau,Jiamusi,Heilongjiang 154025;2.Rice Institute of H 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Acclamation Sciences,Jiamusi,Heilongjiang 154025;3.Crop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Institute of H 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rbin,Hei longjiang 150086)A bstract:Rice water requirement changes with its growth.The different irrigation affected the rice g rowth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 i od immediately.T he model of irrigation could be determined from this experiment:taking shallow irrigation(0~3cm)at the beginning of tillering,taking shallow wet alternating irrigation at the active tellering period,and taking field dry at the end of tellering to make the rice root strong.The water level should be kept at 3cm about.T hat will lead to a high spike rate of tiller,a normal development of branch and spikelet,a bi g and plump panicle.So that it will take a high quality and yield.Key w ords:rice;irrigation model;yield收稿日期:2008 11 17第一作者简介:张景波(1967 ),男,黑龙江佳木斯市人,农艺师,从事水稻育种和水稻栽培的科学研究工作。

不同收获时期和收获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收获时期和收获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收获时期和收获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前言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是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加快[1-2],作为水稻生长的环境因素,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省属寒地稻作区,水稻受气候等生态条件的影响较大,过早收获,籽粒成熟度不高,青瘪粒增多,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反之,过晚收获由于在收获季节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直接影响水稻的安全收获,掌握水稻最佳收割时期和最佳收获方式,分段收获对于提高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确保丰产、丰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红卫农场水稻高新科技示范园。

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质地粘重,有机质:4.7 g/kg,ph值6.0,养份含量中等。

2.供试品种水稻品种:空育131(主茎11片叶、生长期127d),插秧规格9*3寸,穴株数4-6株。

3.试验材料与设计试验从9月17日开始到10月2日,以三种不同的收割方式,设三个处理。

每两天拾禾;人工割晒,每两天脱粒;每两天采用半喂入式直收(注:割茬高度10-15cm)。

每次取3m2测定产量、千粒重、稻谷含水量。

(具体见表1)4.田间管理及主要技术基施尿素2.2kg,二铵5.4kg,钾肥(60%)4.2kg/亩,硅肥4kg/亩;追肥尿素5.1kg,钾肥6.3kg/亩;除草:12%农思它230ml/亩封闭灭草,速克毙防虫,叶面肥3遍。

第一次防病多菌灵80g/亩+甲基托布津100g/亩;第二次防病氯溴异氰尿酸50 ml/亩+农用链霉素40g/亩;第三次防病稻艳110ml/亩+加收米90ml/亩+使百克100ml/亩。

5.气候因素影响2010年无霜期为140d,活动积温2695.8℃,今年的气候因素见表2,3-4月份的气温较低,5月份下旬气候为14.1℃,降雨量较大,利于水稻插秧,6-7月份的温度迅速回升,7月份的降雨量较大,8月份温度处于20℃以上,降雨量达到全年中最大量,达到159mm,9月份温度逐渐下降,降雨量也急速降低,利于水稻的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 同时期水分处理对水稻生长 的影 响
黄永利
摘 要: 水分胁迫对 于水稻 的生长和产量有 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水稻分蘖期 、 孕穗期 、 开花期和灌浆期进行水分胁迫处 理, 由于 不 同生育阶段对水分 的要求不同 , 有的阶段反应敏感 , 有的阶段则 表现 出较强的忍耐性。这些研究对于水稻的增产有十分深刻 的意义 。本研究从水稻产量 的构成因素出发 , 详细 阐述 了水稻的生长动态变化 , 为水稻的抗 旱节水栽培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 水分处理 水稻生长 产量
水稻作为耗水最 多的农作物 ,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水 分的要求不 同。研究不 同生育期不同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 发育的影响是研究水 稻节水灌溉的理论基础 。水稻 自身的 生物学特性决定 了其具有节水潜力 ,因此不 同时期水分处 理量构成 因素的影响 1 . 1 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理论产量 的影响 水稻在不 同土壤水分条件下 ,理论产量的表现具有相 同的规律 , 研究表 明, 在淹水灌溉 的前提下 , 水稻的理论产 量最高 , 干湿交替灌溉 次之, 旱作 灌溉最低 。水稻在淹水 和 干湿交替灌溉下 的理论产量差 异显著 ,在极度缺水 的状况 下种植早稻远远优于种植水稻。保持土壤湿润比有水层对 增加产量有 利. 其原 因是土壤通气条件 得到改善, 增强后期 根 系活 力, 延缓 了叶片 的衰老 时间, 增加水稻干物质 的积 累
对水 稻杆 内部 的维管束 的影响很大 ,因为稻杆 的发育受到 影响就会 直接影响营养物质从根部 、 叶部向籽粒运输 , 从而 使结粒数 、 结实率 、 千粒重 、 产量下 降。我们 国家是农业大 国, 所 以就必须保证农作物的产量 , 这也就要保证水稻在不 同的时期对水分 的不同需求 。我们的最终 目标是要保证水 稻产量的步步高升 。
胁迫程度成正 比的关系 ,孕穗期水分胁 迫对 叶面积指数影 响小于分蘖期 ,开花期水分胁迫对 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又小 于孕穗期 。 2 - 3分蘖期水分处理对水稻 叶龄 的影响 不同时期 的水分胁迫会影响水稻的叶片数量 ,进而改
量. 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 的效率提高。 这些结论对干旱 地 区提高产量有不可小觑 的意义。 1 . 2不 同水分处理对水稻穗数的影响 不 同的土壤水分处理对水稻穗 数的影响不同 ,在淹水 灌 溉下水稻 和旱 稻亩穗数最多。旱作灌溉下水稻亩穗数 最 少。不 同的水分处理对 于构成水稻产量 因子 的影响是十分
以保证后期的高产 ;如果水稻在分蘖期受到严重的水分胁 迫,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会严重影响水稻本身的干物质积 累, 而且对后期的干物质积 累也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所以 在这个时期就必须 注意水稻的灌溉处理 ,以保证水分的充
足, 进而保证水稻的增产。 2 . 4灌浆期水分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 H 向 灌浆期水分处理对水稻的影响是 十分 巨大的。灌浆乳 熟期 减产 的主要 因素是有效穗偏低所致,有效穗 减少 是因 为土壤水分不足使后形成 的分蘖穗不 能及时从主穗或先形 成的分蘖穗获得足够 的养分 使一些分蘖穗大量死亡, 有效 穗减少 致使产量降低。 结语 水稻 的产量 主要集 中在籽粒形成期,水分不足
重要的, 由于干湿交替情况下穗数差异不是很显著 , 但是旱 作状态下穗数最少。 所 以水稻的灌溉要 十分注意以及及 时 , 以避免水分 的不足造成水稻 的减产。孕穗期受旱无论主穗 还是分蘖穗 皆受严重影响 ,穗期水分胁迫主穗和分蘖穗都 缩短 , 穗粒数和实粒数 明显偏低 , 秕粒数多。此期干旱抑制 性器官的发育 , 一些枝梗上 的全部或部分颖花发育不全 . 停 顿在某一发育 阶段而成为畸形颖花, 减产严重。 1 - 3 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千粒重的影响 千粒重是表征农作物产量 的又一个重要 指标 ,对于水 稻的干粒重 , 淹水灌溉下 的千粒重是最重 的, 干湿交替与旱 作灌溉下的千粒重与淹水灌溉下 的千粒重差异是 十分 明显 的,而干湿交替下 的千粒重与旱作状态下的千粒重差异并 不 明显 , 但是在旱作灌溉下 的千粒重最低。 分蘖期 水分胁迫 时间长 、 强度 大 、 分蘖 基数小. 结 果造成单位 面积有效穗数 不足而影响产量 。 2不 同水分处理对水稻 的生长发育的影 响 2 . 1 不 同水分处理对水稻株高的影 响 水分胁迫对水稻株高 的抑制是 十分显著 的,也就是胁 迫越重 , 株高就会越矮。如果是在分蘖期水分胁迫严重 , 那 么水稻的株高会是最矮 。但是如果 复水后胁迫最严重 的株 高会生长最快 ,但达到最后株高的时间依水分胁迫严 重程 度而延后。这样就会改变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正常的
生育时期, 从而破坏水稻正常生长发育规律而影响产量; 孕
穗期 和开花期水分胁迫对最终株高也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 总体 比分蘖期的影 响要小的多 ,所 以水分胁迫对于水稻株 高的影响十分严重 , 进而影响水稻 的产量。 2 . 2 不 同水分处理对水稻叶面积指数 的影响 水稻 的叶面积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 的基础 ,如果 分蘖 期干旱 , 那么就会严重制约水稻 叶面积的扩展 , 制约程度与
参考文献 f 1 ] 邵玺文 , 阮长春, 赵兰坡, 等. 分蘖期水分处理对水 稻生长发育及 产量的影响f J 1 . 吉林农业 大学学报, 2 0 0 5 , 2 7 ( 1 ) : 6 1 0 . 『 2 1 赵正 宜, 迟道才, 刘 中琦 , 等. 水分处理对水 稻生 长发育影响 的研 究『 J 1 _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 0 0 0 , 3 1 ( 2 ) : 2 1 4 2 1 7 .
变水稻的正常成熟时期并影 响产量和品质。有研究表 明持 续水分胁迫对水稻叶片总数无 明显影 响,但对叶龄进程有 较大影 响. 总 的趋 势是 : 随着 胁迫程度增加 , 剑 叶抽 出时 间 推迟 , 使穗期也相应推迟 。分蘖期是营养 生长 的关键时期 , 也是基础 , 应保有水 层, 否则 生长量不足 , 基本苗数 不够, 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