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
合集下载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共30张PPT)

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
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
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国
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
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
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
标志之一。
——张传玺
材料二: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开始, 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是中国统一多民族 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此期间,统一是 中国历史的主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得 到巩固和发展。
——《明太祖实录》
元朝丞相权势过重皇权不稳
壹 宰相制度的废除
材料二
❖明初沿袭元制
❖洪武九年(1376年),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布政司
省 按察司 都指挥 司
民政、财 政
监察、司 法
军政
废行省相权扩大
集中
行省
中央
扩大
宰相
壹 宰相制度的废除
胡惟庸——被诛杀的最后一位宰相
材料三:洪武十三年 (1380年),朱元璋以“谋不 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 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 涂节等数人。后又以胡惟庸 通倭、通元,究其党羽,前 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 狱"。
探究: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一:中国政府只有 材料二:专制政体是 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 既无法律又无规章, 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 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 是官理民政,毋宁说是 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 管 理 家 政 。 中 国 的 专 制 的性情领导一切。 主义,……用自己的锁
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 ——孟德斯鸠《论法 更 为 凶 暴 。 … … 因 此 , 的精神》 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
明成 祖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ppt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读史料: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读史料: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 宋因之,虽有贤相, 、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 乱政。 乱政。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
1、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中央: 中书省和丞相、 丞相
请问: 请问:为何 “我朝罢 相”?
2.内阁的出现 2.内阁的出现 (1)原因: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原因: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①明太祖设 殿阁大学士 作为侍从 顾问。 顾问。 ②明成祖选拔 翰林院 官员入值 (2)过程 文渊阁 ,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③大学士有了 票拟权 ,内阁地位 日益提高。 日益提高。 任首辅时, ④ 张居正任首辅时, 六部 几乎变 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2、东西方拉开差距
(1)西方 )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 •工业化进程起步 工业化进程起步
进步 落后
(2)中国 )
•君主专制强化 君主专制强化 •自然经济占主导 自然经济占主导
结论: 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 潮流, 潮流,极大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的发展 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宰相 权力来源 职 责 任 免 对皇权影响 宰相制度赋予 一级决策者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
要经皇帝及大臣 直接由皇帝意愿 决定 商议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重点讲解 重点讲解 宰相制与内阁制有何异同?内阁首辅、 宰相制与内阁制有何异同?内阁首辅、军机大 臣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吗? 臣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吗?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 清初的中枢权力机构设置如何? 清承明制, 清承明制,设立内阁 2、 中枢机构权力分配示意图 皇帝 五军都督府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 工
吏 户 礼 兵 刑
3、请思考: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是 请思考: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 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军机处的主要职权是撰拟谕旨, 军机处的主要职权是撰拟谕旨,地位凌驾于 内阁和六部之上;但它完全听命于皇帝, 内阁和六部之上;但它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 事皆由皇帝做主, 跪受笔录” 事皆由皇帝做主,即“跪受笔录”;它也不是一 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 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而皇 帝则可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全国的军政大权。 帝则可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全国的军政大权。所 以说, 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 标志。 标志。
D
B
D
A
3.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是 ①皇 .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 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 ②皇帝可以直接指挥 地方大臣 ③皇帝可以自行裁决军国大事 ④皇帝可 以避免决策失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 . C.②③ D. ①②③ . . 4.我国封建社会宰相制度建立和废止的朝代是 . A.秦朝、 A.秦朝、清朝 B.西汉、 B.西汉、清朝 C.秦朝、明朝 D.西汉、明朝 .秦朝、 .西汉、 5.北宋太祖和明太祖的中央集权措施最相似之处 . 在于 A.废除丞相 B.文化专制 . . C.改变、分散地方机构和权力 .改变、 D.废除原全国行政区划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如何完善?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如何完善? 继承发展 (西汉 西汉) 西汉 创新 (元朝 元朝) 元朝 完 善 (隋唐 隋唐) 隋唐 顶峰 (清朝 清朝) 清朝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684人教PPT课件

明太祖在一首诗中写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 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朱元璋不禁感叹:谁可替朕分忧?
自主学思 2
(3分钟)根据教材第二目的内容,了解 内阁出现的原因、发展历程、性质;思 考明朝内阁首辅是不是变相重设的宰相。
二、内阁的出现
1.原因:废丞相后,皇帝事务繁多 2.发展历程:
A
当堂检测
3.右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 (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C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图中黑字为内 阁的票拟,给出了 关于明朝和缅甸战 争的军事部署建议, 红字为明朝万历皇 帝的批红,对战事 作出指示。
自主学思 1
(2分钟)请阅读教材引言和第一目的内 容,概括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的原因。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如1果.原没因有胡惟庸案,明太祖会废除宰相制度吗?
(1)直接:丞相胡惟庸专权 (2)根本:加强皇权的需要
明初废行省设三司,丞相职权扩大,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
2中.时。朱间元:璋13鉴8于0年元(朝丞洪相武权十势三过年大)威胁皇权,已打算废除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导入导学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二反映的分别是确立于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
2.图三与图一、二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这一变 化最早出现在哪位皇帝执政期间?
只不过中国的这套制度在封建社会后期突显弊 端:高度专制,极端人治,违背了人类社会从专制 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趋势。
朱元璋不禁感叹:谁可替朕分忧?
自主学思 2
(3分钟)根据教材第二目的内容,了解 内阁出现的原因、发展历程、性质;思 考明朝内阁首辅是不是变相重设的宰相。
二、内阁的出现
1.原因:废丞相后,皇帝事务繁多 2.发展历程:
A
当堂检测
3.右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 (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C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图中黑字为内 阁的票拟,给出了 关于明朝和缅甸战 争的军事部署建议, 红字为明朝万历皇 帝的批红,对战事 作出指示。
自主学思 1
(2分钟)请阅读教材引言和第一目的内 容,概括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的原因。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如1果.原没因有胡惟庸案,明太祖会废除宰相制度吗?
(1)直接:丞相胡惟庸专权 (2)根本:加强皇权的需要
明初废行省设三司,丞相职权扩大,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
2中.时。朱间元:璋13鉴8于0年元(朝丞洪相武权十势三过年大)威胁皇权,已打算废除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导入导学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二反映的分别是确立于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
2.图三与图一、二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这一变 化最早出现在哪位皇帝执政期间?
只不过中国的这套制度在封建社会后期突显弊 端:高度专制,极端人治,违背了人类社会从专制 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趋势。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2) 影响:
积极 :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 的分裂局面;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中 央与地方的矛盾。 消极: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
行政效率低下
4、元朝: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
(1)内容: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行省长官由朝 廷任命,行省有经济、军事权力,但受中央节 制。
地位逐渐上升, 有专门的衙署 和属官
可以“票拟”对 地位进一步提高, 奏疏的处理意见 阁臣权力更大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 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 《神宗实录》卷
结论:明朝内阁虽然有类似于宰相的职 权,但不能统领百官、指挥诸司。它始 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 是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1、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 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 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王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
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
宰
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相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 普
3、宋初
(1)措施
①收精兵 a. 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大将兵权
b. 统兵权—三衙 发兵权—枢密院
a. 州郡直属中央
②削实权 b.文臣任州郡长官:重文轻武,避免武臣
[岳麓版必修Ⅰ]第4课_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岳麓版必修Ⅰ]第4课_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https://img.taocdn.com/s3/m/6530f4d876eeaeaad1f330dd.png)
(简化手续、行事快捷、提高效率)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隋唐 三省 六部 制
明朝 废丞 相、 设内 阁
宋朝 元朝 “二 中书 府” 一省 三司 制 制
清朝内 阁、议 政王大 臣会议、 设军机 处
秦朝 三公 九卿 制
汉 朝 中 外 朝 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专 制 皇 权 的 不 断 加 强
中央集权 的加强
汉代
汉初:郡国并行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明初时期的 中枢权力体系
殿阁大学士
明太祖始设 位低权轻
皇
帝
内 阁
亲自掌管
明成祖始设 位高权重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清朝的中枢 权力体系 内阁
日常事务
皇 帝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国大事
军机处
雍正始设
处理军务
内政外交
军机大臣:(职权、办事情况)
军国大计 重大案件
丏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军机处的作用:?
★弊: 形成“冗官” “冗兵” “冗费”局面, 造成国家积贫积弱(“三冗二积”) 。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皇
帝
明初时期的 元代:中书 中枢权力体系 一省制
亲自掌管 中书省
归入 归入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 ●相权反弹→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丞相制度被废除了!专制皇权发展 到了新高度
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对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又怎样?
●汉初,在地方上实 行郡国并行制,大封 同姓王,以为依仗 刘氏“天下一家” 的格局,就能巩固 皇权,稳定天下。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2014.9.24 编写班级:姓名:学号审核:高一历史组
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 3
参考答案:
1 -5 ACDCB 6-10 BCADA 11-14 BCAC
合作探究:
(1)秦朝: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
(2)相权日益削弱并最终废除;皇权日益加强。
(3)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4)职能:跪奏笔录,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作用: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反映: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 5。
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包含两对矛盾。这两对矛盾的发展 趋势是怎样的?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中央不断加强,地方不断削弱。
5.明代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的根本目的是 A.要清除权臣 B.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彻底解决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改革中枢权力体系
6.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 B.内阁的设立 C.军机处的设立 D.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立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王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限制诸侯国的权力
B.分割王国封地
C.剥夺诸侯王的封国
D.加强中央集权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二)唐中叶后的割据分裂
朝历史上一பைடு நூலகம்规模巨大的叛乱,叫什么?
王国问题到什么时候得到解决?
启西 汉
叛乱:景帝时期的“七国之 乱解”决:
景 帝
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
刘
汉武帝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
(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2)汉武帝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巩 1、建立中朝 →削弱相权
固 大
2、设置刺史 →监察地方
一 3、实行推恩令 →解决王国问题
时下,古装电视剧充斥荧 屏,“正说”,“戏说”大 行其道,历史在编剧笔下随 意安排。比如《康熙王朝》 中康熙帝中年时期的两个重 臣明珠、索额图就分别被称 为“明相”“索相”。
凭借本节课的所学知识, 你能发现其中的错误吗?
最AC..大考中皇的考帝央差你权机别!构力“稳后表上设刘天定不现刘置邦下天过在邦上建一下1大8立家年。封的”结,同政的果诸BD姓治..格造侯王制地根局成王,度方本,诸就以与制目就侯发为秦度的能权动依朝上上巩重了仗相固,叛刘比皇他乱氏,权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解析: 1、记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与发展的 各项措施。 2、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建设
(1)主要目的: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削弱地方,强化 中央集权。
(2)客观认识:制度的继承与创新,客观推动社会进步 与发展。
3、总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两方面 • 专制主义(中央决策方式)——皇权专制 • 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严格 控制地方,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3、实行推恩令 →解决王国问题 4、酎金夺爵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二)唐中叶后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
1、藩镇割据
实质:地方分裂割据
2、五代十国
实质:藩镇割据势力发展,造成国家分裂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太祖:“天下自唐季 以来,数十年间,帝王 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宰相赵普:“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一)明代吸取元朝 元朝一省制是相权 丞相专权造成政局动 的反弹,导致丞相 荡的教训,废丞相, 专权,政局动荡 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皇帝
中书省 礼 兵 刑 工
吏
户
百官未起朕已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
不如江南富家翁,
日高三尺犹拥被。
明成祖设内阁
Hale Waihona Puke (二)军机处的设立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直接原因: 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特点:参与机要政务,品级不高, 只跪奏笔录 作用:简化手续,提高行政效率;
雍正帝
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军机处内景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 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 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 顶峰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汉武帝
宋太祖
明太祖
雍正帝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 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课程标准: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 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 程中会产生两对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君权与相权
君权不断加强,明清 达到顶峰;相权不断 削弱,明初被废除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地方不断削弱。宋以 后,中央居绝对优势
中央与地方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 过程中会产生两对基本矛盾
君权
相权
中央
地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一)汉初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
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在“汉 承秦制”的基础上又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汉初地方行政体制:郡国并行制
王国问题的实质:地方分裂割据
材料一:“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 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晁错《削藩策》 材料二: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诸侯王死后,除嫡 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 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请回答: 1、汉景帝接受晁错建议,采取何种措施应对王国问题? 2、材料二的措施被称为什么政策?效果如何? 3、除材料二政策外,汉武帝还采用哪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巩 固 大 一 统
1、建立中朝 2、设置刺史
→削弱相权,强化君权 →监察地方(郡县与诸侯国)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四)汉唐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与结果
特点: 打击诸侯王势力、削弱武将军权、分割地方 官权力,以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对上风,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结果: 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绝
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丞相制度的废除
——君主专制发展到新高度 (二)、军机处的设立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