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综合评价精品导学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海底两万里》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作品内容,通过节选文章的速读引导,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目录的解读,认识这本书的人物,梳理海底探险的路线。
通过抓取文章关键信息与对关键信息进行圈点勾画的方式,掌握快速阅读的要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海底两万里》及其作者,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阅读量少,阅读感悟能力较差,但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易于激发兴趣。
教学准备《海底两万里》、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播放凡尔纳的快闪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走近作者,知晓身份凡尔纳的三个身份:科幻家、“探险家”、小说家。
科幻家利用凡尔纳曾在《20世纪的巴黎》、《从地球到月球》、《征服者罗比尔》、《一个美国记者在公元2890年的日记》四部作品中分别预测到埃菲尔铁塔的建成、火箭、飞机、视频通话的实现以及凡尔纳所处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对于凡尔纳的好奇心。
“探险家”播放凡尔纳“在幻想中旅行”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凡尔纳小时候的经历。
小说家了解凡尔纳的作家身份和在科幻小说的造诣。
走进小说,共游海底解释题目,获取信息《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探险小说,从本书的名字可以知道“海底”是探险的位置,“两万里”是探险的里程。
解读目录,共游海底快速浏览目录,能否知晓探险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明确:第十一章“鹦鹉螺”号初步了解“鹦鹉螺”号,将“鹦鹉螺”号航行两万里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所耗的时间进行对比,突出“鹦鹉螺”号的速度之快。
再次浏览目录,用30秒的时间勾画出包含了“人”的章节。
第一部分:悉听尊便,先生、内德·兰德、内德·兰德的怒火、海洋人、尼摩艇长的闪电第二部分:尼摩艇长的新建议、尼摩艇长最后的话认识主要人物,根据文段信息,提取有关人物身份的信息。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单元要求新教材有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学习任务群共有三个:“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类文本阅读与写作”,而围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统编教材共编排了三个单元:必修上第六单元“学习之道”、必修下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必修下第八单元“责任于担当”。
本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的起始单元,以“学习之道”为主题选编了古代说理文、政论、杂文、随笔共6篇文章,也可分为4篇时评文与2篇随笔,围绕“学习之道"介绍了学习的方法路径、价值意义、态度立场和经历感受。
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课标规定:“本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二、教材学习任务本单元教学设计立足于单元主题“学习之道”,引导学生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实践,培养提炼、阐述、佐证、推理、批判等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并且能够学会“立意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逻辑清晰"地表达和阐述自己观点,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任务一:理解作者的学习之道。
一是通过找出文章的观点句,或其中的名言警句,进行摘录,谈一谈心得体会;二是文章中的场景进行概括,谈谈感受并分享个人难忘的读书经历。
任务二:分析如何阐释学习之道。
一是找出单篇文章中典型的例子,分析各种论证方法在阐发观点时的作用。
二是找出文中列举的错误现象,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任务三:明确并论证自己的学习之道。
这是学生通过前面两个活动进行了思辨性阅读,学习了观点立意、论证方法、论证思路、有针对性地表达后,形成个人观点并进行论证的思辨性表达的任务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作家笔下的那些极致观察与批判--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标解读】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中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再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业质量1-3描述:有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能整体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能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传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在文学鉴赏中,有正确的价值观。
学业质量2-3描述: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整体感受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能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出自己的评价。
在文学鉴赏中,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追求高尚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的意愿。
学业质量4-3描述: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
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
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在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学业质量5-3描述:在鉴赏活动中,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能具体清晰地阐释自己对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表现形式及作品风格的理解。
能比较多个不同作品的异同,能对同一作品的不同阐释发表自己的观点,且内容具体,依据充分。
能对作品的艺术形象及价值有独到的感悟和理解。
有文学创作的兴趣和愿望,愿意用文学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单元说明】1.单元导语:第一段明确了单元的人文主题--观察与批判(观察思考,分析鉴别)。
第六单元综合评价 导学案

第六单元百分数(一)综合评价班级________小组名_______姓名_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一.填空÷()==( )( )=()%是15的()%,15比12多()%。
米是()米的40%。
4.某班男生是女生的40%,女生人数是全班的()%。
5.种了200棵树苗,死了6棵,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
6.某工厂今年实际全年产值比原计划超过18%,实际完成计划的()%;今年原计划完成200万元,今年实际产值是()万元。
7.一件衣服打折以后便宜了45元,这件衣服原价是()元。
8.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10%,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
9.正方形的边长增加10%,面积增加()%。
二.判断1.百分数化成分数后都是真分数。
()2.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
()3.用100千克小麦磨出90千克面粉,这批小麦的出粉率为90%千克。
()4.甲数比乙数少20%,乙数就比甲数多25%。
()5.一种商品,先涨价20%,再降价20%,现价与原价相等。
()6.一个数的40%是20,这个数是120. ()7.9100Kg可以写成9%千克。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里1.把15千克食盐溶解到100千克水里,盐水的含盐率为()A.15% B.约% C约%2.一种产品现价45元,比原价降低了5元,求降低了百分之几的正确列式是()A.5÷45 B.5÷(45+5)C.5÷(45一5)3.有500台电视机,卖掉了20%,再增加20%,现在电视机有()A.480台B.500台C.520台4.足球个数是篮球个数的150%,篮球与足球比是()A.3:2 B2:3 C.1:35.一个数(0除外)与真分数相乘,积一定()A.小于这个数B.等于这个数C.小于或大于这个数四.列式计算1.比一个数少它的75%是60,这个数是多少?2.甲数是50,乙数是200,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百分之几?3.一个数的30%是63,那么它的120是多少?五.综合应用1.小红家用400kg的油菜籽榨出了240kg的菜油,她家菜籽的出油率是多少?2.一件衬衫原价是120元,现价是100元,现价比原价降低了百分之几?3.商场打折,商品一律八折,小明的爸爸买了一部数码相机,花了2000元,这部数码相机打折前多少元?4.一家饭店这个月的营业额为100万元,按规定应该交5%的营业税,那么,缴税后饭店营业额还剩多少?5.把2400元钱存入银行,四年定期,年利率%,到期后一共可以取回多少元?★6.一个书架上下两层放书的册数相等。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一等奖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一等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一等奖【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
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
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单元总体目标】1、会认22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及发展成就,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5、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6、体会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7、能抓住特点向别人介绍并写出自己喜欢的地方。
【单元教学建议】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本组课文记叙的条理清楚,语句准确,生动、形象。
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抓住重点,引导读书,理解关键词句。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本组课文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很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有趣的情景,以读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让学生把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和热爱的感情表现出来。
3、在学习课文前后,都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4、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积累语言的习惯。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单元 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单元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多彩童年”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多彩童年”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的思路: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体验,重视孩子们的阅读过程中的交流与分享,试图达到培养阅读兴趣、积累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的目的。
二、整体化思维的结构化学习在语文大单元整体学习中的运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已经学过的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等要素基础上的延伸。
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
教材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
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并用上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一个人,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多彩童年”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单元主题多彩童年年级三年级核心素养注重积累语言:了解关键句的作用和如何用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领悟语言:在实践中认识到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相近,了解难懂的句子多与表达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感情、想法和感受有关的句子。
3.语言实践:在课内外阅读中,能自觉运用合适的方式理解难懂的句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标要求阅读要求: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感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问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授。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检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统编版语文三上 第六单元复习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上第六单元复习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课题第六单元复习课课型复习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共1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标分析(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学段的相关内容要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识字写字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识字写字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识字写字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识字写字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1)。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阅读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阅读6)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习作2)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习作5)(2)课程标准的分析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而兴趣的培养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年级学生在“学习独立识字”的基础上,重点在“养成主动识字习惯”上。
写字则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朗读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朗读,强调老师的指导、示范,重视学习朗读的过程。
学生在对文本有了初步感知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了解词句,并积累词语。
从阅读6的表述来看,在中年级诵读优秀诗文,主要是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关注的是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活动,从课文的语言中直接感知事件、任务或情景,这是展开性和表现性目标。
三年级已经有了正式的习作练习,学生从写话过渡到习作,应避免学生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教学要从激趣入手,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和《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让学生领略到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饱含对祖国的赞美和深情。
一上第六单元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一上第六单元教案一、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语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第一册,为一年级上学期所使用的教材。
本教案所涉及的第六单元主要讲述了“叔叔在打电话”的故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b. 能正确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c. 能流利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d. 能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通过情境模拟,培养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能力。
b. 通过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c. 通过课堂游戏,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a. 培养学生对家人的关心和理解。
b.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2. 能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1.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参与课堂讨论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案制作及课堂教学所需的教具、道具、实物等。
2. 课前准备课文、故事情节等。
学生准备:1. 预先自习本单元的课文和生字词。
五、教学流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温习知识。
Step 2:学习新课(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诵读本单元的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 教师解释生词、短语和句子,并进行示范。
Step 3: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各组的讨论结果。
Step 4:课堂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游戏,如角色扮演、问题解答等。
2. 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巩固所学内容,增加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
Step 5: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概括重点和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单元综合评价一.填空
1.6 ÷()=0.75=( )
( )
=()%
2.12是15的()%,15比12多()%。
3.50米是()米的40%。
4.某班男生是女生的40%,女生人数是全班的()%。
5.种了200棵树苗,死了6棵,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
6.某工厂今年实际全年产值比原计划超过18%,实际完成计划的()%;今年原计划完成200万元,今年实际产值是()万元。
7.一件衣服打折以后便宜了45元,这件衣服原价是()元。
8.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10%,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
9.正方形的边长增加10%,面积增加()%。
二.判断
1.百分数化成分数后都是真分数。
()
2.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
()
3.用100千克小麦磨出90千克面粉,这批小麦的出粉率为90%千克。
()
4.甲数比乙数少20%,乙数就比甲数多25%。
()
5.一种商品,先涨价20%,再降价20%,现价与原价相等。
()
6.一个数的40%是20,这个数是120. ()
7.9
100
Kg可以写成9%千克。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里
1.把15千克食盐溶解到100千克水里,盐水的含盐率为()A.15%B.约13.3%C约16.7%
2.一种产品现价45元,比原价降低了5元,求降低了百分之几的正确列式是()
A.5÷45B.5÷(45+5)C.5÷(45一5)
3.有500台电视机,卖掉了20%,再增加20%,现在电视机有()A.480台B.500台C.520台
4.足球个数是篮球个数的150%,篮球与足球比是()
A.3:2B2:3C.1:3
5.一个数(0除外)与真分数相乘,积一定()
A.小于这个数B.等于这个数C.小于或大于这个数
四.列式计算
1.比一个数少它的75%是60,这个数是多少?
2.甲数是50,乙数是200,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百分之几?
3.一个数的30%是63,那么它的1
20是多少?
五.综合应用
1.小红家用400kg的油菜籽榨出了240kg的菜油,她家菜籽的出油率是多少?
2.一件衬衫原价是120元,现价是100元,现价比原价降低了百分之几?
3.商场打折,商品一律八折,小明的爸爸买了一部数码相机,花了2000元,这部数码相机打折前多少元?
4.一家饭店这个月的营业额为100万元,按规定应该交5%的营业税,那么,缴税后饭店营业额还剩多少?
5.把2400元钱存入银行,四年定期,年利率2.75%,到期后一共可以取回多少元?
★6.一个书架上下两层放书的册数相等。
上层书借走25%,下层书借
走2
5,然后从上层拿15册放在下层,这时两层的书同样多。
原来书
架的上下层各放有多少册书?
第3课时比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这一类应用题的特点,掌握按比例分配
问题的不同解法。
2、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重点:
弄清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分配。
学习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这一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54页,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这一类应用题的特点,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不同解法。
独立完成导学案。
带★的题可选做。
知识链接:把一个数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分配
一、自主学习:
求比的未知项:3.5:()=2 ():80=1.25 二、合作探究(弄清总量与份数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规律和方法)
例 2 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上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
如果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毫升?
思考: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即把稀释液的总量平均分成()份,浓缩液占()份,水占()份。
2、自己动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你想出了几种?每一种
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3、小组交流两种解法的联系与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种?并把例题解
答过程中的空白处填完整。
练习:
1、学校买回120本新图书,按3:4;5分给三、四、五年级,三、
四、五年级各分得多少本?
2、幼儿园午饭分包子,按3:4:5的比分配给小班、中班、大班,中班分了60个,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我发现: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学以致用
1、鸡的只数与鸭的只数比是4:7。
(1)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
(2)鸭的只数是鸡鸭总数的()。
2、小红看一本书,已经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比是5:3。
(1)已看的页数占未看页数的()。
(2)未看页数占已看页数的()。
(3)已看页数占全书页数的()。
(4)未看的页数占全书页数的()。
3、六年级一班有80人,女生和男生的比是2:3,女生和男生各多少人?
4、小明用6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的框架,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3:2。
这个长方形框架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5、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
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
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六(一)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
5,男生比女生多6人。
六(一)
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整理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