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第16课告别“雅尔塔”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第16课告别“雅尔塔”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告别“雅尔塔”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2019最新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教学简案 北师大版

2019最新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教学简案 北师大版
课后检测:《学考精炼》题目
完成练习
巩固知识、检测效果
1、学生齐读具体学习目标
1、培养课前预习习惯,为新授课做铺垫明确 目标


导学
1.复习导入:发表电视讲话的人是谁?讲话的主题是什么?
1、阅读课本,完成学习容,并思考问题
1、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归纳的能力
2、复习回顾过去两次工业革命,利于比较学习
1、自主学习:为什么改革?2.如何改革?效果如何?
2、合作探究: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哪些经验教训?
3、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和课后搜集的材料,说一说苏联解体的进程
4、启导精思:苏联解体的原因
1、思考设置的问题。
2、个别提问、展示结果。
1、让学生学会分析 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究归纳问题
让学生在问题中 突破难点


课堂检测:历年中考题
《学考精炼》相对应题目
思考,回答有关问题。
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点分析问题,正确答题。
《第16课告别“雅尔塔”》
课题
告别“雅尔塔”


重点
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难点
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原因,总结历史教训
方法
表格归纳法、联系比较法、讨论法、展示 交流
手段
多媒体
检测
必题
《学考精 炼》课堂训练
选题
随堂测试
教学设计
课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课题及学习内容。
2、展示学习目标和考情分析。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16告别“雅尔塔”教案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16告别“雅尔塔”教案北师大版
3. 学生反馈: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 在课堂上设置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 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 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找老师交流,及时反馈学习中的问题和对教学的建议。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计算机、历史教材、课外阅读材料、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 课程平台:无需使用特定的课程平台,但需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
3. 信息化资源: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强调美苏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鼓励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美苏冷战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书籍:《冷战史》、《美苏冷战内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等。
(2)论文和研究报告:关于美苏冷战期间重要事件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如《雅尔塔体系的历史影响》、《冷战对欧洲格局的影响》等。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他们可以通过了解美苏冷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同时,通过学习冷战对和平与发展的影响,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世界的影响。通过分析美苏冷战的过程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学生能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本节课还旨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此外,通过了解冷战对和平与发展的影响,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北师大历史九下学案:第16课告别雅尔塔

北师大历史九下学案:第16课告别雅尔塔

◆课 堂 学 案————————————————————九 年 级 历 史 下 册——第 四 单 元◆第1课 十月革命 、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一、学习目标:1、了解十月革命的时间、地点、政党、胜利标志和建立政权。

2、记住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性质和意义3、知道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时间、标志和影响。

了解加速苏联解体的事件。

4、了解三次世界格局。

二、师生互动:1、时间:2、地点:3、政党:(一)十月革命 4、领导人:5、胜利标志:攻占6、建立的政权: 会7、性质:第一次取得胜利的 革命。

8、意义:1、直接原因(主要原因): 改革失败2、加速解体的事件: (二)苏联解体3、时间、标志: 年(11个原加盟共和国)签署(然后,11个国家正式宣告结成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改变: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4、影 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雅尔塔体系或冷战结束)世界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三)三次世界格局:一 战 后:二 战 后:苏联解体后:(四)补充:1、冷战结束的标志:2、苏联解体的标志: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位和最后一位领导人:4、苏联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阻止苏联解体发动了什么事件?{{第9页三、夯实基础1、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A.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C.民族解放运动D.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2、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是()A. 巴黎公社B. 宪章运动C. 十月革命D. 五四运动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初期主要集中在()A.政治领域B.军事领域C.经济领域D.文化领域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二战后期形成的哪一体系的结束()A.维也纳体系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雅尔塔体系D.布雷顿森林体系5、苏联的政权性质发生变化是在什么事件之后()A.戈尔巴乔夫在经济领域开始改革B.戈尔巴乔夫在政治领域开始改革C.“八一九事件”D.《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6、苏联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A.立陶宛宣布独立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C.“八一九事件”D.《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7、苏联解体时,苏共领导人是()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8、苏东剧变以后,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发展的方向是()A.单级化B.二级化C.多极化D.三级化9、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广东署山市顺德区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6课告别“雅尔塔”教学简案北师大版

广东署山市顺德区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6课告别“雅尔塔”教学简案北师大版

《第16课告别“雅尔塔”》课题告别“雅尔塔”
教学重点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难点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原因,总结历史教训
方法表格归纳法、联系比较法、讨论法、展示交流手段多媒体
检测
必题《学考精炼》课堂训练
选题随堂测试
教学设计
课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课题及学习内容。

2、展示学习目标和考情分析。

1、学生齐读具体学习目标1、培养课前预习习惯,为新
授课做铺垫明确目标


导学1.复习导入:发表电视讲话的
人是谁?讲话的主题是什么?
1、阅读课本,完成学习内
容,并思考问题
1、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
归纳的能力
2、复习回顾过去两次工业
革命,利于比较学习
1、自主学习:为什么改革?2.
如何改革?效果如何?
2、合作探究:戈尔巴乔夫改革
有哪些经验教训?
3、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相关内
容,和课后搜集的材料,说一
说苏联解体的进程
4、启导精思:苏联解体的原因
1、思考设置的问题。

2、个别提问、展示结果。

1、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

2、合作探究归纳问题
让学生在问题中突破难点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历史九年级下北师大版第16课《告别“雅尔塔”》学案

历史九年级下北师大版第16课《告别“雅尔塔”》学案
●想一想:历史属于过去,我们必须展望未来,从苏联解体的教训我们思考着,
前进着.这一环节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请留下我们从苏联解体的历史巨变中所
吸取的经验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力图阻止联盟的解体,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了最后一次努力,发动了_______,
6.________标志着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方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这个超级大国的轰然解体,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震惊,更有深深的思考。
②两级格局终结后新的多元化世界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③苏联解体,社会制度变化实质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④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体制成为生产力发பைடு நூலகம்的障碍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阅读探究(共5分)
材料一:
屹立的柏林墙倒塌的柏林墙
材料二: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国本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问题时的发言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告别“雅尔塔”教案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告别“雅尔塔”教案北师大版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总体上是成功的。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通过小组讨论和随堂测试,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雅尔塔会议和冷战政策的内容,展示出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课后作业也显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
然而,我也注意到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讲解雅尔塔会议的基本概念时,我可能讲解得过于繁琐,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简洁明了地讲解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在讲解柏林墙的建立原因时,我可能没有讲得足够清晰,导致一些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不深。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清晰地讲解关键概念和事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最后,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雅尔塔会议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6.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将能够在课后自主学习,通过撰写短文或报告,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7.跨文化理解:通过学习雅尔塔会议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关系,学生将增强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尊重,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8.历史价值观:学生将通过对雅尔塔会议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认识到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板书设计
①美国、苏联、英国三国领导人
②分区占领德国
③建立联合国
2.冷战政策
①政治方面: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九下16告别“雅尔塔”导学案

九下16告别“雅尔塔”导学案

【课堂研讨】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给俄国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二、有的认为,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

也有的认为,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
三、“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这首诗生动描绘了苏联的历史,请你用历史史实来回答诗中所含的内容。

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
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
四、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

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

【课堂检测】
1、导致苏联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经济基础日益衰弱是因为苏联
A.注重解决农业问题B.扩大企业自主权
C.注重发展工商业
D.片面发展重工业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初期主要集中在
A.政治领域B.军事领域C.经济领域D.文化领域3、“八一九事件”之后,苏联的国家大权转移到了谁及其支持者的手中
A.戈尔巴乔夫B.亚纳耶夫C.叶利钦D.普京
4、苏联的政权性质发生变化是在什么事件之后
A.戈尔巴乔夫在经济领域开始改革
B.戈尔巴乔夫在政治领域开始改革
C.“八一九事件”D.《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5、苏联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
A.立陶宛宣布独立B.《苏维埃主权共
和国联盟条约》
公布
C.“八一九事件”D.《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告别“雅尔塔》
【学习目标】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

通过分析和探索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分析与思辨的能力。

【学习重点】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的过程。

【学习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的理解
一、自学与交流
1.1985年,面对苏联长期积累的矛盾,苏共中央总书记______着手进行全面的改革,提出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2.在政治改革领域中戈尔巴乔夫主张由“_______”向“________”过度,弱化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

3.1991年,苏联政府公布了_________,准备将原来的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联邦。

4.1991年12月,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11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签署了
____________,正式宣告结成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解体。

5.为了力图阻止联盟的解体,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了最后一次努力,发动了_______,
6.________标志着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7.三次世界格局:一战后_____________二战后_____________苏联解体后
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与探究
三(2)班历史学习小组拟举办一期反映苏联解体的板报。

他们的设计思路如下:
主题:沉思——苏联的解体及启示录
版块一:回顾——轨道的偏离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面对长期积累的矛盾,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却
最终偏离了社会主义轨道,最终苏联解体。

该组同学将戈尔巴乔夫改革整理归纳为一表格,具体如下,麻烦你补充完整。

版块二:辩论——“八一九事件”
——最后的努力在讨论“八一九”事件的影响时,小组间同学产生了分歧。

因此决定展示给大家一起讨论。

他们给出了两种观点:
观点一: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会继续存在。

观点二:“八一九”事件是政府和苏共主要领导人为挽救苏联作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

所以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仍会解体。

你赞成哪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版块三:沉思——苏联解体
在此版块中该组同学准备了以下三个环节展示:2006年10月新华网专稿:香港《亚洲周刊》12月24日一期发表文章,认为苏联解体、归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抱残守缺,理想主义和教条主义,不思进取没有与时俱进思考: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瞻望:历史属于过去,我们必须展望未来,从苏联解体的教训我们思考着,前进着。

这一环节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请留下我们从苏联解体的历史巨变中所吸取的经验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0、检测与反馈
1.小明曾经于1992年给在他远莫斯科工作的爸爸写过一封信,那么他当时写在收信人地址一栏中的国名应该是()
A 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
B 沙皇俄国
C俄罗斯 D 苏维埃俄国
2. 在互联
上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能快速的找到想要查找的内容,如输入“一战中诞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91年12月解体”三个关键词,能找到最贴切的国家是()
A 捷克斯洛伐克 B前苏联 C 匈牙利 D罗马尼亚
3.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最终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其实质是( )
A 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B 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 文化观念发生变化
D 两极格局发生变化
4.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其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弊端 B各加盟共和国的离心
C 西方的“和平演变”
D 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苏联解体、东欧巨变是偶然的
②两级格局终结后新的多元化世界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③苏联解体,社会制度变化实质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④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体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阅读探究
材料: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国本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

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问题时的发言
请回答:
⑴柏林墙从修建到拆除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的变化趋势?
⑵根据材料分析东欧剧变的实质。

⑶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多极化格局中,我们该怎样应对?
四、当堂反思
五、学习感悟改革承载着社会发展的变迁,是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推动人类不断的向前前行,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有失败。

事物总是在螺旋式的上升和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本节课我们
答案
苏联解体对我们的启示:1、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建立和健全社会主民主与法制,实行以法治国4、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