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夏商周制度

合集下载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和对象 (1).分封的目的和对象
观察左面的分 封示意,思考: 封示意,思考: 西周将哪些人 分封到地方做 诸侯呢? 诸侯呢? 这种安排有什 么规律? 么规律?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2).分是终身的 是世袭的, 是世袭的 B王权受到限制 王权受到限制
C王权具有神权政治色彩 王权具有神权政治色彩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有所长,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 是故谋闭而不兴, 所养 是故谋闭而不兴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 礼运》 礼运》 《礼记·礼运
②继承
商: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存
(王国维、王玉哲等认为以弟及为主,以子继为辅;
范文澜、陈梦家、李学勤等认为子继为常,弟及为变。)
殷墟 殉葬坑
材料: 材料: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 乱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宫。三年, 法,乱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宫。三年,伊 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 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 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 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 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 太甲训》三篇,褒帝太甲,称太宗。 作《太甲训》三篇,褒帝太甲,称太宗。 ——《史记•殷本纪》 《史记•殷本纪》

课件10: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课件10: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5)宗法制影响:
材料一:《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 宗,何也?所以 长和睦 也。 ──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
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世卿世禄”
材料二: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
世袭制。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第一卷
武王弟康叔封国 成王弟叔虞封国
功臣吕尚封国
周公长子伯禽封国 纣王兄微子启封国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民 (4)分布的数量和区域:王族占主体;富庶和重要的战略位 置。(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转化为政治向心力)
(5)诸侯的义务与权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镇守疆土
——《诗经·北山》
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随王作战
——《晋侯苏编钟》
管仲对曰:“……而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交纳贡赋
——《左传》文公十三年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
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城。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2: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分封起到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作用 2)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3)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高度集中
影响: ①积极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消极影响:导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②历史遗存影响 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b.姓氏的起源源于西周的封国。 c.中国的地名简称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

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件ppt

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件ppt
地方:候、伯 —— 臣服于商,义务是纳贡和征伐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探究: ①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②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 呢?分给哪些人?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 (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 ③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 ④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
2 .宗法制
(1)含义:以父系血缘区别亲疏远近和分配权力 的制度。 (2)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 承上的矛盾。
(3)内容:A .嫡长子继承制;B.大宗和小宗的关 系。 (4)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
(5)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 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 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 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 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 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 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 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 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 的进步还是倒退?并说明理由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①嫡长子为大宗,享有继承权;庶子为小宗,被分封; 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解决了权利与财产的继承问题。
②嫡长子与其他诸子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凝聚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又构成了统治阶级内部 严密的等级。
嫡长子(嫡长孙……)
大宗 (宗主)
天子
诸侯

嫡长子
大夫
余嫡子及庶子
2.分封的对象:
材料一: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而天下不称偏焉。 周王的同姓亲属
──《荀子•儒效》
材料二:
姜太公辅佐武王灭商 ,
封国为齐, 建都临淄。
功臣
材料三: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
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古帝王之后
──《史记•周本纪》
3.分封的内容:土地、人口 4.封君、封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土地 人口
周王
诸侯
服从 朝觐 纳贡 出征
封臣的权利:在自己的疆域内对卿大夫实行分 封,享有独立性,设官员、建武装、征赋役
封臣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 朝觐述职。
卿、大夫 士
5.影响:
• (1)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 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是西周 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 (2)后期:因受封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 性,随着王权的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 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规定了宗族内嫡庶系 统的办法,确立和巩固父系 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 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开始: ②目的: ③内容: ④特点: ⑤影响: ⑥破坏:
问题探究:分封制的破坏
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周 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的 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史 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的 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周 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 西周分封制破坏的原因
对西周的制度有直接影响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 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 益,可知也。” ——孔子 • 你是如何根据孔子这段话来 概括夏商两朝政治制度对西周 的影响?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在“家天下”的社会, 随着疆域不断扩大,如果你 是天子,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巩固广阔的疆土?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起源 ——夏(公元前2070年 禹)
• 这两幅画像中的人物是同一个历史人物吗?
• 这两幅画像有何不同?能说明什么问题?
1、王位世袭制
2、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
相、卿、士 卜、祝、史 师
兄终弟及 父子相传
王位在一 家一姓中 传承
参与商王决策
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
执掌军权
封侯、伯
地方
以宗法制为核心, 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第一单元
•自主学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约公元前2070年,谁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王朝?他死后,儿子启继位,禅让制被什么制度 取代? • 约公元前1046年,谁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为 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实行什么制度?什么时 候,这一制度受到破坏?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2.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3、“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王位继承制度 B.分封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郡县制度
(3)诸侯义务:
①朝觐述职 ③镇守疆土
② 交纳贡赋 ④随从作战
4、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5、影响
【合作探究】1 从 中 可 以 得 到 哪 些 认 识
①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②其中大多是同 ?
姓王; ③同姓王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战略位置重要的黄 河中下游地区。 交错分布,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表明分封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主贵族的统治。
大宗 小宗
大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大宗”、“小宗”是相 对的,“大宗能率小宗, 小宗能率群弟。”,
小宗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血缘:兄弟关系 双重 关系 政治:君臣关系
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积极:
列举今天体现宗法制的社会现象?
忠孝观念、尊宗敬祖、尊老爱幼、叶落归根、认祖归宗,
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
王一定会挑我的。
【自主学习】 快速浏览教材
宗法制的内涵、目的、内容、特点、 作用有哪些?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内涵 2、目的: 加强统治秩序,解决 权力、财产 、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
(1)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次子、庶子分 封);

课件8: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8: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
内容 a.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 的后代(对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b.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c.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 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 担作战等义务。(层层分封)
王位世袭制:夏朝形 成的王位在一家一姓 中传承的一种制度。
开始:禹死启继 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相卿士等的设立 地方:侯、伯等的设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开始:周武王、周公旦
礼乐制度
为了更好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 度。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 一些规则和仪式,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工具。
本课小结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 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 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 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的特点。
4.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学思训练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宗法制的影子?有哪些行为 是受到了这种制度的影响?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 .干部职务终身制
3.内容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 在本宗族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稳定。

第1课: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臣民
部落联盟 首领(禹)
国王(禹)
国王(启)
禅让制 (传贤)
建立国家政权
世袭制 (传子)
“家天下” “公天下”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 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 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观点:历史的进步。 原因: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概念辨析:“封建”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西周的分封 制也就是“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二是指 战国之后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封建主义社会。 1、“封建制度”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指“封” 土而“建”国。古文献中“封建”即分封制;现在通常说 的封建多半是贬义,是保守与落后的代名词。然而“封建 社会”的概念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是一种社会形态。地 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农民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此处“同姓”即与周王同姓的 亲族,“周”当时是王朝之称,并非“周姓亲族”为分封 主体,应理解为“姬姓亲族”为分封主体。 3、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其中“封国”是分封制的 表现。后世历代帝王分封皇室成员为王、为侯,只是皇家 特权的彰显,已不再是分封制度;
②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4、结果: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王权至高无上的 局面形成了。 (四)王权巩固:行政管理制度 1、时间:夏商时期(主要是商朝) 2、表现: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权力: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 领)——义务: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意义:夏商初步建立了从中央至地方的行政管 理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二.分封制——众星拱月格局的造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每一个程序中,男方都要送去一只大雁, 在每一个程序中,男方都要送去一只大雁,因为大 雁是候鸟,所以守时讲信用,而且大雁忠贞不二,丧偶 雁是候鸟,所以守时讲信用,而且大雁忠贞不二, 的都独身。 的都独身。 “三茶礼” :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 三茶礼” 订婚时的“下茶” 结婚时的“ 三茶礼 同房时的“合茶” 茶”,同房时的“合茶”。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夏朝——前2070 (一)夏朝 前 第一个国家政权 1、出现公共权力 2、王位世袭度,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 、内服、外服制度, 2、神权色彩 、 西周的政治制度——前1046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前 (一)分封制 背景、概况、影响) (背景、概况、影响) (二)宗法制 目的、特点、作用) (目的、特点、作用) (三)礼乐制度
• 必修I 必修I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 西周 初现雏形 第1 课 秦朝 确立形成 第2 课 汉唐宋 不断强化 第3-4课 明清 达到顶峰 第4 课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 整体趋势: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整体趋势 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周公姓姬名旦,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 第四子,武王的弟弟, 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古代 著名的政治家, 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 周武王东伐纣王, 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 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 天下大治。 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成语「握发吐哺」 成语「握发吐哺」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 洗一次头时, 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 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 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 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 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 及待的去接待贤士。 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 典故。 典故。
常识: 常识:中国古代的朝代顺序 战国) ( 西周) 东周: 夏---商--- 周(西周) 东周: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秦--- 西汉--- 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 唐--- 五代十国--- 宋---南宋--五代十国--- ---南宋 北宋--北 北宋 南宋--元--- 明--- 清 口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口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 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王朝至此完。
P5活动建议 活动建议 像桎梏之形。像人带手梏之状。 “执”:像桎梏之形。像人带手梏之状。 外为“ “圉”(yu):内为“执”,外为“牢”。 :内为“ 斧钺之形,意为掌征伐之人, “王”:斧钺之形,意为掌征伐之人,或象 征权威。 征权威。 像屈从之形,事君之意。 “臣”:像屈从之形,事君之意。 “劓”(yi):像割鼻之意。 :像割鼻之意。 “刖”(yue):以利器去人之足。 :以利器去人之足。 在龟甲上面刻画痕迹,以行占卜, “巫”:在龟甲上面刻画痕迹,以行占卜, 指司占卜之人。 指司占卜之人。
信息, 由远古文字包含的 信息,我们已经感受到夏商时代的 高度文明, 高度文明,那么夏商的 国家运作机制是怎样的 呢?这节 内容。 课我们学习其中的 内容。
自我测评1 自我测评1:商代的附属国和西周的诸侯 国的区别: 国的区别: 血缘关系 控制力 有限,独立性自主权大 附属国 未必有 有限,独立性自主权 增强,承认周王权威, 诸侯国 同姓亲族 增强,承认周王权威, 是主体 承担义务 分封制的特点: 分封制的特点: (1)周王是最高统治者 周王是最高统治者 (2)分封对象是多方面 分封对象是多方面 (3)“权利义务”是关键 权利义务” 权利义务 (4)层层封授,形成等级序列 层层封授, 层层封授
商朝人崇信鬼神,凡事皆占卜。 商朝人崇信鬼神,凡事皆占卜。不论 崇信鬼神 战争、祭祀、渔猎、农事, 战争、祭祀、渔猎、农事,都先向鬼神问 所得结果写在甲骨上。 卜,所得结果写在甲骨上。 一种手段, 1、一种手段,商王 通过垄断神权强化 王权; 王权; 2、王权还不很强 大,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力也有限。 控制力也有限。 结论: 结论:商代不存在 留有占卜痕迹的兽骨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
• •
(三)礼乐制度 • 1、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各级贵族 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 2、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自我测评3:举例说明礼乐制度与宗法分封制的关系 自我测评3:举例说明礼乐制度与宗法分封制的关系 3:
1、分封制确立西周的统治秩序, 、分封制确立西周的统治秩序, 确立西周的统治秩序 2、宗法制维系分封制, 维系分封制 、宗法制维系分封制, 3、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 、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 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工具。 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 互为表里,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 紧密相连
周公
婚礼:六道仪式: 婚礼:六道仪式:
1、纳采:男方向女方送彩礼求婚。 纳采:男方向女方送彩礼求婚。 • 2、问名:男方的媒人问女方的名字、生辰,然 问名:男方的媒人问女方的名字、生辰, 后到宗庙里占卜吉凶,结果为吉的才能进行下一 后到宗庙里占卜吉凶, 凶的则到此为止。 步,凶的则到此为止。 • 3、纳吉:占卜得到吉兆后定下婚姻。 纳吉:占卜得到吉兆后定下婚姻。 • 4、纳征:男方派人送聘礼到女方家。 纳征:男方派人送聘礼到女方家。 • 5、请期:即请女方确定结婚日期。 请期:即请女方确定结婚日期。 • 6、亲迎:婚礼之日,男方必须亲自去女方迎接, 亲迎:婚礼之日,男方必须亲自去女方迎接, 然后男方先回,在门外迎候。 然后男方先回,在门外迎候。
小 结 王朝 建立 政治制度 公元前2070 夏朝 公元前2070 王位世袭制 外服制、 商朝 公元前1600 内服、外服制、垄断神权 公元前1600 公元前1046 宗法制礼乐制度 西周 公元前1046 分封、宗法制礼乐制度 •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孔子曰: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孔子曰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三、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核心,血缘和政治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核心,血缘和政治结合, 具浓厚的部族、 具浓厚的部族、专制色彩 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楚王问鼎的典故 西周时, 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 贵族的身份等级。 公羊传》何休注云: 贵族的身份等级。《公羊传》何休注云: 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 左传》记载,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楚庄王曾率 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 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 王不得不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 王不得不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而楚庄 王竟骄横地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 鼎的大小轻重。 鼎的大小轻重。 • 显示楚庄王觊觎周室之意。 问鼎” 显示楚庄王觊觎周室之意。“问鼎” 成了“篡夺”的替代词。 成了“篡夺”的替代词。 问鼎中原。 • 引申出问鼎中原 引申出问鼎中原。
, , ,
(一)分封制
(二)宗法制 二 宗法制 目的:解决分配和继承矛盾, 1、目的:解决分配和继承矛盾,巩固分封 渊源: 2、渊源:由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3、特点(1)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2)大小宗是相对 (3)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 作用( 世卿世禄”特权. 4、作用(1)保障贵族 “世卿世禄”特权. 利于凝聚宗族,防纷争, (2)利于凝聚宗族,防纷争,强王权 概念:通过血缘亲疏, 5、概念:通过血缘亲疏,确立分配继承制度 趣味题: 趣味题:带有宗法色彩的词汇 “光 耀 ” ;打虎 ,上阵 。 一人有罪, ” “一人有罪,株连 手艺“ 手艺“传 不传 ”
1、背景:社会动荡,周公分封 背景:社会动荡, 概况: 周王分封: 2、概况: (1)周王分封: 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异姓功臣、姻亲、 )、异姓功臣 A、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异姓功臣、姻亲、 原附属国 、殷商贵族 内容:土地(核心)人口、物资、 B、内容:土地(核心)人口、物资、武装 权力和义务: C、权力和义务:(政\军\经) (2)诸侯对下属再次分封 影响: 3、影响:作用 (1)扩大周人的势力范围 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 (2)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加强 形成“周王—诸侯 诸侯—卿 大夫—士 (3)形成“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等级序列 局限:诸侯有独立性, 局限:诸侯有独立性,易分裂割据 概念:封邦建国, 4、概念:封邦建国,拱卫王室 (周王分封诸侯 诸侯分封下属 尽权利义务 维护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