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优质课件(含视频)

合作探究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带来的影响: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丘吉尔说: 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 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
合作探究
⒊冷战的表现:1947.3-1991.12
⑵经济:马歇尔计划
即“欧洲复兴计划”
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 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 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 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冷战的原因
目录
1
冷战的发生
2
德国的分裂
3
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 表演说,他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成 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提出“对 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 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 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 名词,叫做‘冷战’。”
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
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
都城。华沙、柏林……所有这些名
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高压
控制下。”
——1946年3月
英国首相 丘吉尔《和平砥柱》
丘吉尔号召西欧和美国联合对付苏联
冷战的信号: “铁幕演说”
合作探究
思考:美国冷战政策 的具体表现?
4.冷战的表现:1947.3-1991.12
⑴政治: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 共产主义的渗入”。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
合作探究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01知识管理知识点1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原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________与________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____________趋势加速发展。
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____________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________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世界贸易组织希望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知识点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利: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________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________、相互竞争。
弊: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________境地。
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____________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中国应对: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____________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________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地举办了第九届____________________成员领导人会议;中国正式成为________________的一员。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肯德基快餐盛行、海尔产品畅销海外、丰田汽车驰骋世界……这主要反映了()A.世界经济全球化B.世界经济区域化C.世界格局多极化D.地区经济一体化2.当今,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根本力量是()A.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增长B.跨国公司的出现C.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D.国际分工合作的加强3.小明是一个集邮爱好者,他有一张不小心被污损的邮票(见下图)。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六课-笔记

第16课冷战一、冷战的发生※※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相比有什么异同?两者提出方式不同:杜鲁门主义赤裸裸地表现公开的挑战性,马歇尔计划采取较为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阵营。
根本目的和本质相同:都是遏制共产主义,以利于美国称霸世界。
※评价一下冷战政策?冷战造成了二战后两极格局对峙的紧张局面,对人类进步和安全造成了威胁;但冷战期间,由于美苏对峙,实力相当,使战后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和平。
二、德国的分裂三、北约与华约对峙1,美苏冷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2,美苏争霸、冷战、两极格局的联系和区别。
(1)美苏争霸是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两极格局的主要表现形式。
(2)冷战是战后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
二战后的40多年,美苏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对抗,但没有动用大规模的武力和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
(3)两极格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苏联及其盟友组成强有力的集团,彼此对立,谁都不占绝对优势与统治地位而形成的形势。
那时的美国和苏联就是两“极”,由此形成的世界格局被称为两极格局。
3,美苏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影响:①冷战给美苏双方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世界整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
②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④面对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并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启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流,要坚持和平发展的国策。
4,二战后美国为什么推行冷战政策?(1)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2)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
(3)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冷战课件 (共38张PPT)

二、德国的分裂
1.纳粹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以 后,德国领土及首都柏林被哪 几个国家分区占领?
苏、美、英、法
哪个会议作出的规定?
雅尔塔会议
德国分裂
2.什么原因导致苏联与美、 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 的分歧越来越大?
杜鲁门主义出台
3.柏林危机
(1)危机出现: 1948年2月,美、 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 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 的抗议。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 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 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 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 锁。“柏林危机”爆发。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3)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 ——北约、华约建立
背景:
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 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 一线,而尚未复苏的西欧各 国也需要美国的援助。
时间、操纵国:1949年 美国
成员国及总部:
美、英、法等12个国家 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北大西洋公约的内容:
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 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 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2)危机的解除 苏 联 没 有
封锁空中通道,美、英通过空 运向西柏林供应物资。美国也 没有采取武力手段解除苏联对 水陆交通的封锁。双方都留有 余地。11个月后(1949年5月12 日)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 协议,双方同时解除封锁。
4.德国的分裂
(1)1949年9月,美、英、
法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 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
冷 主因
国家战略
社会制度
战
政治上:出台“ 杜鲁门主义 ” 开始标志
美 国
经济上:实施“ 马歇尔计划 ”
表现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冷战课件 (共35张PPT)

• 丘吉尔说: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 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战时, 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 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
时4、,各美种苏不国同家的利战害略关的系对往--立往-斯和会大社使林同会·盟制1分9度4裂5的于。雅巨尔大塔差 “异只,要使资双本方主的义制对度抗存、在冲,突战不争断就不加可剧避。免,和平是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 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 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 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高压控制下。”
——1946年3月英国首相 丘吉尔《和平砥柱》
“铁幕演说” 美苏冷战的序幕。
冷战政策表现 --政治:杜鲁门主义出台
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
美国认为它的民主制度和自由观念是最优越的, 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美国还认定社会 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 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自然也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一.冷战的含义: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 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
A 主义的渗入”。这表明 (
)
A.美国欲推行霸权主义
B.美国要无私地援助欧洲
C.美国要改善与苏联的关系
D. 美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6.观察左图,结合“二战”后 初期的有关史实回答:
(1)你认为,画面中的“医生” 和“病人”分别指代什么?
“医生”指代美国; “病人”指代“二战”后的西欧。
北约标志
第16课 冷战 -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VS
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主义阵营
共产党和工人党 情报局(1947年)
经互会 (1949)
华约组织 (1955)
结合图片分组讨论: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核弹
启示:①译综文:合绝不国使力用,因为敌 决定国人际会报地复位。(。左同) ②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和 平与发展才是当今
世界主流。
越战中逃难的儿童
B.霸权主义的推行
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区域集团化的加快
2.下面年代尺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完整反映
两极格局形成与解体的是( ) C
3.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下图),其开始标志是 ()
D
A.“铁幕”演说发表
B.北约组织建立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华约组织建立
4.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
军事二战19后45,年美,国武成装为部世队界总上人军数事达、到经12济00实多力万最,强国大防的预国算家超。过 800亿美元。空军、海军力量天下第一。在全球有484个 军事基地。垄断着原子弹。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路
易十六、拿破仑和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 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 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 束了,其实战争才刚刚开 始。”
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指: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 16 课 冷战
学习目标
1.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 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2.知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 3.知道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
2020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件:第16课 冷战

( 3 )爆发: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
食品等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 柏林危机 ”爆发。
( 4 )结果:大约11个月后,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同时解除封锁。
5.德国分裂
( 1 )概况: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 联邦德国 ”
第五单元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基础达标
课后巩固提升
-6-
知识点1 冷战的发生 1.( 原创 )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敌对 营垒。他这里所指的“极权政体”是( D ) A.三国同盟 B.德意日法西斯同盟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五单元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基础达标
课后巩固提升
-7-
2.下图是某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出版的宣传画《华尔街的援助》。这 幅漫画形象地反映出美国实施“援助”的实质是( A )
A.控制西欧 C.遏制苏联
B.对付日本 D.对付中国
第五单元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基础达标
课后巩固提升
-8-
知识点2 德国的分裂 3.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对下面地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C)
第五单元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基础达标
课后巩固提升
-10-
5.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 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 给予援助”。在该条约影响下( B ) A.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 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C.美国对苏联全面冷战 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
九年级历史下册16《中东地区的矛盾和冲突》简明课件

★冲突的核心问题——巴勒斯坦主权问题
海湾战争(1991开始)P093.思考题
为什么海湾地区一再发生战争?
答:海湾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石油 资源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 列强从各自利益出发,在此进行了长期的角逐。20世 纪90年代,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行为是对美国“建 立世界新秩序”的大国霸权主义计划的挑战。美国为 了它在海湾地区的石油利益和战略需要,利用伊拉克 入侵科威特事件,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1991年, 美国组成多国部队发动了打击伊拉克的海湾战争。 2003年战争,美国以销毁大规模杀伤武器为由,再 次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占领了 伊拉克。(同课本内容) ☆2011.12.18 美国最后一批军队撤出伊拉克。
P095.畅想天地 第二问
看法: ①有利因素: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 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 世界的两大主题。(橄榄枝) ②不利因素:冷战结束后,作为世界惟一 超级大国的美国,为实现独霸世界的目的, 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严重干扰 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P096.单元回眸
基本线索:
知识提要:
第16课 中东地区的矛盾和冲突
第16课 中东地区的矛盾和冲突
▲中东:泛指地中海东岸和南岸地区,石油资源 丰富。 ▲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 背 记 口 诀 巴以分治成对立, 中东战争共 4 次。 海湾战争美占伊, 和平发展是主题。
巴勒斯坦地区的“分治”
★有关资料: 巴勒斯坦(意思是腓力斯人之地)——中东心脏 犹太人曾在此建立国家。 3000多年前,此地曾被波斯、希腊、罗马征服过,人民 纷纷逃离各地。 1000多年前,属于阿拉伯帝国的一个行省,后由埃及管 辖。 1516年,被土耳其占领。 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向此移民。 1917年,被英国占领,大量犹太人涌入。 圣地—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 巴勒斯坦问题:宗教矛盾、民族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消极影响
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 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1)跨国公司把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 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2)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进一步加大。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
1984年创业初期海尔冰箱厂原貌
位于青岛的海尔总部
青岛海尔信息园
位于美国南卡州的海尔美国工业园
巴基斯坦海尔工业园第一台洗衣机下线
约旦安曼的海尔工业园
美国海尔大厦揭幕
海尔产品摆上了沃尔玛连琐店的柜台
约旦海尔专卖店
海尔在希腊的 服务车
美国海尔在纽约 的服务车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3)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拉大了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
3、对中国的影响----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中国的应对措施: (1)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 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2)2001年上海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成员 领导人会议; 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背景:
(1)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
一个整体 (3)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
2、表现: (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2)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3)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