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课 做一块卵石

合集下载

卵石的几种铺装效果及施工方法课件

卵石的几种铺装效果及施工方法课件

砂浆凹下 砂浆凸出
•卵石的几种铺装效果及施工方法
•22
卫生清理不及时表面污染严重
• 原因
1、粘贴后未及时将石子表面水泥将 擦拭干净
2、擦缝后未及时将石子表面水泥将 擦拭干净
3、施工完成后未及时进行成品保护
• 改进措施
1、粘贴24小时后及时用棉纱将石 子表面浮灰和水泥浆擦拭干净
3、擦缝2-3小时后及时用棉纱将 石子表面多余浮灰擦净,24后将 水泥浆擦拭干净
• 原因
1、结合层砂浆强度不够
2、施工前未将石子表面杂质清理干 净
3、石子插入结合层砂浆深度不够
• 改进措施
1、采用标号不低于R32.5的大 厂水泥
2、结合层结合层砂浆配合比不低于 1:2,最好用1:1或1:1: 5
3、施工前将石子洗净晒干
4、石子插入结合层结合层的深度不 小于石子厚度的1/3
粘贴不牢 脱落
•卵石的几种铺装效果及施工方法
•25
卵石施工其他要点
• 施工前将色差大、斑点、规格差别大的石子剔除
• 应先将收边材料和限位材料粘贴完成并养护三天以上 • 基层必须清理干净,施工前必须核实基层标高,并注意相邻区间标高
衔接 • 控制结合层厚度,一般以3厘米为宜,否则应用细石砼找平,小于2
厘米时将高出部份凿平 • 基层洒浆、铺结合层和贴卵石应分段同时进行,预防砂浆凝结影响质
• 现场施工任务完成,卫 生打扫干净后再铺卵石
• 铺设应平整,将色彩亮 丽和光滑的卵石铺在表 面
• 拼花应在大面铺设完成 后进行,拼花施工时不 应将灰尘及其它垃圾带 入场内
•卵石的几种铺装效果及施工方法
普通散 铺卵石
拼花散铺
•19
常 见 质 量 问 题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第二单元《10. 做一块卵石》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第二单元《10. 做一块卵石》   青岛版

《做一块卵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不同河段岩石的特征,并能根据特征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设计模拟实验,并按要求完成实验。

3、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并记录,最终证实鹅卵石形成的原因。

4、能说出沙尘暴的危害和防治办法,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能够参与小组活动并与大家讨论交流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鹅卵石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设计并探究鹅卵石形成的原因的实验。

三、教学过程1、游戏激趣,导入新课(1)游戏导入教师谈话: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玩个小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疯狂猜猜猜”。

出示游戏规则。

学生根据提示猜物品。

最后出示鹅卵石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疯狂猜猜猜”的形式导入本课,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学生听提示过程中,能了解鹅卵石的特征,为下面的活动奠定基础。

(2)提出问题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提出关于鹅卵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爱因斯坦的名言告诉学生要善于提出问题,同时使学生自比,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

(3)教师小结老师发现大家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和鹅卵石的形成有关,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鹅卵石的形成。

2、模拟实验,探究新知(1)观察图片,推测原因观察河流上游、中游、下游岩石的图片,说一说这些岩石在外形上有什么特征,结合他们的特征推断一下,鹅卵石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小组讨论写到实验记录单上。

学生展示推断。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使学生在叙述特征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模拟实验,获取新知师生讨论: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示:河流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河段,摇玻璃瓶摇几次?)教师提示:实验不只是动手操作,还需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学生观察小砖块的外形特征,记录并汇报。

教师计时,学生实验。

学生上台展示实验现象和结论,师生点评,总结鹅卵石的形成原因。

教师提问:河流中的岩石从哪里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山上岩石风化落入水中。

卵石地面施工工艺

卵石地面施工工艺

卵石地面施工工艺
卵石地面是一种由卵石、水泥、砂等材料通过模具制作而成的地面,其表面纹理如鹅卵石般高低错落,地面的花纹与图案千变万化,色彩丰富,具有良好的装饰性。

下面介绍一下卵石地面的施工工艺:
1.基层处理:基础为混凝土基础或水泥砂浆基础。

在施工前应清理基层表面杂物,用水冲洗并擦干。

2.放线:在弹出的线框内用墨线弹出地面的轮廓线及每一块卵石、水泥砖的位置。

3.做浆:在弹线完成后,洒水湿润基层后,先用水泥浆刷一道(厚度约10毫米)作为基层找平层;在此基础上用水泥浆抹一道作为结合层(厚约5毫米)。

4.做面层:根据设计要求将结合层(或面层)做好后,开始铺贴卵石面层,首先要在地面上弹出与墙面垂直的十字线,并根据每一块卵石、水泥砖的位置用石灰撒出每一块卵石、水泥砖的位置,然后按每一块卵石、水泥砖的面积将其铺满。

如地面较大且设计要求较高时,还需在中间分段做好标记,再用石灰撒出每一块卵石、水泥砖的位置。

—— 1 —1 —。

做一块卵石

做一块卵石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地震现象;知道地震的利与弊。
(二)能力目标
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合理的解释。
(三)情感目标
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意识地震既可以带给人类好处,也会给人类造成负面影响。
由于时间的问题,咱们就先活动到这里。
四、探究地震的形成原因。
A、学生交流,从理论上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
哪个小组解决了“地震的形成原因”这个问题?(在交流这个问题的之前,教师在巡视小组整理资料时候,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先找答案比较简单的小组回答;然后提问:“还有没有意见不一样的小组?或者:哪个小组要补充?。”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重点词语进行板书。有以下重点词语:岩层、压力、变形、褶皱、断裂、产生地震波、地表、引起振动)
三、探究地震的有关知识
师:关于地震,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根据情况板书出2—3个重点问题:地震的形成原因;地震的危害;地震来的时候如何自救。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的问题,也一一列出。)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让同学们搜集有关地震资料的任务,大家搜集资料了吗?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看看我们能不能利用搜集到的资料来解决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教师巡视各个小组对资料的整理、归纳情况。并有重点地了解“地震的成因”、“地震来的时候如何自救”、“地震的危害”三个问题的解答情况。这个活动的时间安排在10—15分钟之间)
(二)能力目标
运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煤等能源矿主的形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初步学习用简单的方法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做一块卵石_青岛版(六年制)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做一块卵石_青岛版(六年制)

《做一块卵石》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做卵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一块棱角分明的大石块变小、变圆的过程,从而推想大自然中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现象。

本课探究活动中,主要让学生根据实践经验对不易观察到的卵石形成现象进行推想,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类比推理得出卵石形成的原因;初步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

2. 掌握风化的科学概念,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并能进行类比推理,得出科学结论。

3. 体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愿意合作交流,能从欣赏卵石中获得美的体验。

教学准备:课件、岩石、酒精灯、镊子、水槽、水桶、玻璃片、锤子、水、火柴和塑料瓶等。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卵石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够用推理的方法得出卵石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我们了解了火山、地震的成因,知道了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是不停的变化的,那除了地球内部的原因,还有哪些自然的力量一直在改变着我们的地表的呢?这是我们今天探究的主要问题。

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想?(课件展示光滑漂亮的卵石图片)这些是什么图片?卵石(板书:卵石)说一说它给你什么感受?(大小、形状、颜色等)同学们也带来了卵石,请在小组内欣赏一下,用手摸一摸你的卵石,说说你的感受?(表面光滑)【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使学生感知卵石的多种多样,通过欣赏卵石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卵石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使学生感受的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对于卵石,你们想知道什么?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根据学生的问题板书)同学们想研究的很多,那今天我们先来尝试做一块卵石,了解一下它是怎样形成的(板书:做一块)。

二、探究实验(一)猜想:我们经常在哪里见到卵石?卵石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请说明理由。

(二)交流:卵石一般集中在什么地方?(河里,海边)学生猜测:它们的形成可能与水有关。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猜测,发散学生思维,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1课、地球内部有什么填空: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

2.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5.地壳由(岩石)组成,厚(5—70)千米,地幔由(硅、铁、镁)组成,厚(2900多)千米,地核由(铁、镍)组成,厚(3400多)千米。

简答: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2.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知道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可避免它对人类造成灾难。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厚2900多千米,温度在1200℃到2000℃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千米,温度可达5000℃。

2课、火山1、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2、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喷发。

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4、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

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做一块卵石》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做一块卵石》

卵石的形成
你见过卵石吗?它们是什 么样子的呢?观察图片和 实物,说说卵石的特点。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卵石的特点:
卵石不分大小,都是形 似鸟卵、光滑圆润的。
高山上的岩石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大海边的岩石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视频:自然界中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v_show/id_XMTUyNTYwMDA=.
html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此幻灯片可以复制多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 个性动态修改建议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常识学科教学资源—科学学科 课题:五年级上册第4课《做一块卵石》
教学课件
主备教师:李桂贞 联系电话:13406651647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卵石欣赏
卵石特点 《做一块卵石》
卵石实验
生活中的卵石
视频资料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实验材料: 碎砖块、水、透明塑 料瓶
注意事项: 认真观察,作好记录 注意安全,不要伤着手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思考:大自然中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 由于河流上游两边高山上的岩石受风化作 用,形成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石块。这些石 块经流水的冲刷,缓慢的向下游移动,并 不断被水流磨圆。经过长时间的作用,逐 渐变成卵石。
常识学科教学资源—****学科 课题:*年级*册第*课《***************》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黑体熟练背诵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黑体熟练背诵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黑体熟练背诵1课、地球内部有什么一、填空: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

2.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5.地壳由(岩石)组成,厚(5—70)千米,地幔由(硅、铁、镁)组成,厚(2900多)千米,地核由(铁、镍)组成,厚(3400多)千米。

二、简答: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2.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知道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可避免它对人类造成灾难。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厚2900多千米,温度在1000℃到3000℃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千米,温度可达4700℃。

2课、火山1、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

2、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喷发。

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4、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

(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①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②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

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课、做一块卵石
一:填空
1、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2、卵石的相同点是:形状(近似球形),表面(光滑)。

3、卵石的不同点:(大小)不同,(圆度)不同,(色彩)不同。

4、卵石经过大自然中的(风化)作用、(搬运)作用、(磨圆)作用,会逐渐变成(细沙)。

二、实验。

做“卵石”形成的模拟实验
1.实验中我们用到的材料有:碎砖头、水、塑料瓶等;其中砖头代表(岩石),塑料瓶代表(河道)。

2.把装有碎砖头、水的塑料瓶使劲晃动5分钟以后,看到的现象是
水变(浑浊),砖头变的(失去棱角成了圆形)。

3.根据做“卵石”的实验,我认为卵石是这样形成的: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在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来到了上游的河道中。

流水又将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

在河水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下)失去棱角,变成卵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