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初中生物学业成果 - 东莞市先进学科组评选与展示平台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实践项目成果展示

初中生物实践项目成果展示

初中生物实践项目成果展示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初中生物实践项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参与其中,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成果。

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展示一些初中生物实践项目的成果,并向大家介绍这些成果的实施过程和价值。

一、生命的奥秘:DNA的分离与观察DNA是构建生物体的基本遗传物质,分离和观察DNA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生物的认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这个实践项目中,学生们通过采用提取DNA的传统方法,如盐溶解法和酒精沉淀法,成功地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DNA。

在分离及观察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DNA的特殊形态,并了解到DNA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这个实践项目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帮助学生们深入了解了DNA的结构和功能,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亲自实践,学生们不仅增强了对生物学理论的理解,还提升了对生物学实践的兴趣。

二、植物生长条件的影响在这个实践项目中,学生们通过改变植物的生长条件,如光照强度、温度和水分等,研究了这些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学生们发现光照强度、温度和水分对植物生长速度、高度和叶片形态等方面有明显的影响。

通过这个实践项目,学生们学到了植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他们认识到了植物的适应性和对环境的响应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植物生长条件的了解。

这个实践项目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昆虫观察与分类通过观察和分类昆虫,学生们能够了解昆虫的形态和习性,进而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

在这个实践项目中,学生们通过实地采集昆虫样本,并利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昆虫的形态特征。

随后,学生们运用分类原则和分类学规则对采集到的昆虫进行分类,并制作了相关的分类图表。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综合实践项目1制作细胞模型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综合实践项目1制作细胞模型

综合实践项目1 制作细胞模型模型在生活和学习中被广泛应用。

我们学习了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学习过程中,你会体会到文字描述不如插图直观,如果用立体的模型来展示,就更加直观而生动了。

让我们利用学习的相关知识,一起来制作一个细胞模型吧!项目效果评价表【实践练习】某班同学为当地科技馆制作细胞模型,以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

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实践之旅。

【项目一】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Ⅰ.实验过程(1)制作玻片标本。

解决问题:①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B、D、C、A、E、G、F。

②图E必须操作正确,其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

③图D和图G所滴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碘液。

④在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时,人的眼睛常会受到洋葱挥发物质的强烈刺激而泪水不断。

那么洋葱中含有的这些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的液泡中。

(2)观察。

解决问题:⑤在单目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时,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

能看到叶绿体吗?不能。

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二所示图像,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下方(填“左上方”或“右下方”)移动装片。

要想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可调节图三中的[②]细准焦螺旋。

(3)绘制细胞结构模式图。

解决问题:⑦图四是小华同学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后绘制的细胞结构模式图,该图中存在一些错误,请你指正:多画了叶绿体(或少标注了细胞壁)(写出一点即可)。

Ⅱ.过程评价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评价量规根据评价量规,你认为小华同学绘制的细胞结构模式图应被评定为哪个等级?良好。

简要说明理由:结构中未标注细胞壁,多画了叶绿体。

【项目二】制作动物细胞模型Ⅰ.材料准备。

清水、食用琼脂、海棠(或山楂、青梅等)制成的果脯、透明塑料袋、线等物品。

Ⅱ.制作过程。

(1)模型制作。

①先将水和食用琼脂加热成溶胶状,然后将部分胶状琼脂倒入小塑料袋。

未用的琼脂应保温,否则胶状琼脂会因冷却而凝固。

②当塑料袋中的琼脂即将凝固时,将一个海棠果脯放入袋中。

初中生物学科说课课题

初中生物学科说课课题

初中生物学科说课课题第一篇:初中生物学科说课课题初中生物学科说课课题1、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3、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4、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5、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6、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7、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8、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9、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0、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初中化学学科说课课题1、(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2、(第四单元、课题二)元素3、(第三单元、课题一)水的组成4、(第五单元、课题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5、(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6、(第八单元、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7、(第九单元、课题二)溶解度8、(第十单元、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9、(第十一单元、课题一活动与探究)粗盐的提纯10、(第九单元、课题三)实验9-7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初中美术学科说课课题1、初中第三册第3课墨与彩的韵味2、初中第三册第5课一版多色版画3、初中第三册第8课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4、初中第四册第1课赏析石窟艺术《敦煌莫高窟》5、初中第一册第2课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6、初中第五册第2课风格多样的静物画7、初中第五册第8课发现与创造8、初中第一册第16课拼贴装饰画9、初中第二册第3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说课课题1、七年级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2、七年级上多媒体计算机3、七年级上画图软件使用技巧4、七年级下文件和文件夹5、七年级下 CD与VCD播放6、七年级下认识“我的电脑”7、八年级下网页制作技巧8、八年级下信息的保存与下载9、八年级下认识因特网10、九年级上图像素材的获取注:教材选自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

SOLO分类理论在生物学开放性试题评分中的应用

SOLO分类理论在生物学开放性试题评分中的应用

SOLO分类理论在生物学开放性试题评分中的应用
徐万朝
【期刊名称】《生物学教学》
【年(卷),期】2018(43)6
【摘要】本文应用SOLO分类理论构建了高中生物学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的设计策略,并对一道试题设计了一份完整的评分标准以供示例说明,以期改进高中生物学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方式,为新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建议.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徐万朝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生态园校区高中部 5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SOLO分类理论在历史与社会开放性试题命制中的应用 [J], 夏陈伟;
2.SOLO分类理论在历史与社会开放性试题命制中的应用 [J], 夏陈伟
3.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生物学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研制 [J], 李相国;盛国跃
4.例谈生物学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的开发 [J], 徐连清
5.生物学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的开发——以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试题为例 [J], 徐连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UHPLC-MS

UHPLC-MS

第43 卷 第 5 期2024 年5 月Vol.43 No.5663~673分析测试学报FENXI CESHI XUEBAO (Journal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UHPLC-MS/MS 测定化妆品中67种植物提取物标识成分张秋炎,黄芳,梁维维,廖均涛,吴惠勤,罗辉泰*(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化学测量与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药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070)摘要: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 )测定化妆品中67种植物提取物标识成分的方法。

化妆品样品经甲醇(含1%甲酸)超声提取,样液在0.1%甲酸溶液-乙腈流动相体系下经Agilent RRHD Eclipse Plus Zorbax C 18(3.0 mm×100 mm ,1.8 μm )色谱柱梯度洗脱分离。

采用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分别对67种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中正离子采用多反应监测(MRM )方式,负离子采用动态多反应监测(DMRM )方式,以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

以膏霜、乳液基质为代表,67种成分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2)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002 6~1.7 μg/g ,定量下限为0.008 0~5.0 μg/g ;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膏霜、乳液基质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6%~117%和82.7%~116%,相对标准偏差(RSD ,n =6)分别为1.0%~12%和0.90%~12%。

该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化妆品中67种植物提取物标识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含量测定。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化妆品;植物提取物;标识成分中图分类号:O657.7;TQ6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57(2024)05-0663-11Determination of 67 Indicative Components from Plant Extracts in Cosmetics by 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ZHANG Qiu -yan ,HUANG Fang ,LIANG Wei -wei ,LIAO Jun -tao ,WU Hui -qin ,LUO Hui -tai *(Guangdong Provinci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Quality and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hemical Measurement and Emergency Test Technology ,Institute ofAnalysis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National Analytical Center ,Guangzhou ),Guangzhou 510070,China )Abstract :A new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and rapid determination of 67 indicative componentsfrom plant extracts in cosmetics by 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HPLC-MS/MS ) was established. The cosmetic samples were dispersed with methanol (1% formic acid ) and ultrasonic extraction. The filtrate was analyzed by a Agilent RRHD Eclipse Plus Zor⁃bax C 18 chromatographic column (3.0 mm×100 mm ,1.8 μm ) with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0.1% formic acid aqueous solution and acetonitrile. 67 indicative components from plant extracts were ana⁃lyzed in th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source ,including positive ion scanning with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ode (MRM ) and negative ion scanning with dynamic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ode (DMRM ) respectively. Creams and lotions were choos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matrix. The 67 indica⁃tive components showed good linearity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 2) greater than 0.99 in their respective mass concentration ranges. The detection limits (LODs ) of 67 indicative components were in the range of 0.002 6-1.7 μg/g ,and the quantitation limits (LOQs ) were in the range of 0.008 0-5.0 μg/g. For cream and lotion samples ,the average recoveries of 67 indicative components at thre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levels ranged of 85.6%-117% and 82.7%-116%,respectively ;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s ,n =6) ranged of 1.0%-12% and 0.90%-12%. The established method isdoi :10.12452/j.fxcsxb.24010601收稿日期:2024-01-06;修回日期:2024-02-28基金项目:广东省科学院打造综合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行动资金项目“高端医疗健康与高效生物转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22GDASZH-2022010110)∗ 通讯作者:罗辉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应用,E -mail :luohuitai@研究报告664分析测试学报第 43 卷simple,rapid,effective,high sensitive,and is suitable for the 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and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67 indicative components from plant extracts in cosmetics.Key words:UHPLC-MS/MS;cosmetics;plant extracts;indicative components随着化妆品市场的不断完善,“安全、天然、绿色”逐渐成为化妆品高质量发展的主题[1]。

我爱我家 - 东莞市先进学科组评选与展示平台 首页

我爱我家 - 东莞市先进学科组评选与展示平台  首页

《我爱我家》活动方案设计三(6)班张佰香【设计理念】家是幸福的港湾,家是充满爱的地方。

也有人说,家是避风港。

还有人说,家是一群有亲情关系的人住在一起的地方,不需要很大,不需要很华丽,但需要温馨。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不断增多,父母对子女的宠爱不断升级,造就了一个个“小皇帝”。

他们相当一部分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集体和他人,不爱劳动,不尊重老师和长辈,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等。

因此特开展“我爱我家”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对主题文章的阅读感悟,对相关链接的了解和对拓展内容的实践操纵来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让“家”更和谐,让“家”更温馨!根据“我爱我家”活动的主题设想,将此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为“提出有趣的活动方案”,“制定活动方案”,“必要的活动准备”、“活动建议”、“活动总结”五个内容。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以及与教师的互动教学中感悟家的温暖,体验亲情;在活动过程中热爱家庭树立对家庭的责任感,达到社会,生活,情感的三维统一。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家庭的知识,学会收集资料;2、了解家务劳动,并开展实践活动;3、体会“幸福家庭”的来之不易,并促进与自己家里人的沟通。

【活动准备】1、将本班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命名为蔬菜画家组、蔬菜营养组、蔬菜厨师组、蔬菜趣味组,民主推荐组长。

2、分别给各组布置任务,组长带领组员精心准备。

3、各组把收集的资料和准备的作品经过策划,选择合适的方式展示。

【活动过程】(一)确定研究目标,制订方案,设计开题报告。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本课题,让学生说说对家都有哪些了解,让学生提出对本课题最感兴趣的问题,并且具体分析,确定研究本课题的内容,并进行分组,确立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制订出详实可行的具体方案,设计好开题报告。

(二)调查研究,实践活动阶段:1、找图片。

①找一张你最喜欢的家庭生活照片。

最好征求爸爸妈妈的意见,并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②画一幅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玩的图画,在同学中展示。

制作生物模型

制作生物模型
3、用卡纸剪出20个全等的三角形,拼成一个近似球体,用白乳胶将纸卷(报纸)固定,病毒的基本模型就出来了;
4、用纸巾加上白乳胶在其表面铺一层薄膜,做出其凹凸状;
5、用合适的颜料在表面上色;
6、用毛线织成环状,再用白乳胶将其固定在纸卷上,模型制作全部完成。
7、老师提示用欧拉公式计算,得出艾滋病毒模型由20个三角面、30条棱和12个顶点,与实际制作完全一致,再一次证明模型的科学性。
作品名称卵子细胞
上一篇文章:精子细胞的形成过程--模型(大岭山中学)160号
作品的图片
(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同一件作品的图片不超过3张)
(该图片为自制模型,由于相机质量问题,实物立体感更强)
教师点评
该作品根据网络提供的艾滋病毒照片,通过观察思考,通过DIY创作,建构有独特结构的几何体。该作品形象逼真,是生物教学的理想模型,同时又可以探索立体几何模型的建构:有多少个三角面可拼成一个球体?这个球体有多少条棱和顶点?这对学生立体思维的培养有较深的启发。
6、用黄色颜料给球体上色,染色质处的黄色要加深,核膜处用铅笔涂黑。
附各部分名称:①核膜②染色质③核仁④核孔
作品的图片
上一篇文章: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常平中学)97号
下一篇文章:海女儿(麻涌一中)95号
卵子细胞的形成过程--模型(大岭山中学)159号
[作者:丁志财吴丹丹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20文章录入:zgyshen]
卡纸、报纸、纸巾、毛线、颜料、白乳胶
作形态结构特点,发现艾滋病毒(球菌,动物病毒一般为球状)是由一个个等边(正)三角形组成的,且每5个等边三角形共1个顶点,每2个三角形就共1条边;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2、用纸片做小模型,发现用20个三角形即可拼成球体;

生物专题训练9-生物技术

生物专题训练9-生物技术

生物专题训练9-生物技术1.(2022•东城区校级一模)我国科学家通过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了“中中”和“华华”两只猕猴,培育过程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A.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方式B.“中中”和“华华”与核供体猴更加相像C.“中中”和“华华”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正确答案)D.用这两只猕猴进行实验有利于排除个体差异的影响2.(2022•大兴区二模)生产及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法延长食品保存时间,下列食品保存方法与原理不一致的是() [单选题] *A.黄桃罐头——高温灭菌并隔绝微生物进入B.木耳晒干——减少水分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C.食品冷藏——低温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D.果脯糖渍——通过发酵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正确答案)3.(2022•门头沟区二模)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被广泛应用,下列配对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制醋——醋酸菌B.泡菜——醋酸菌(正确答案)C.酿酒——酵母菌D.酸奶——乳酸菌4.(2022•石景山区二模)泡菜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菜肴,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应用了发酵技术B.不需要乳酸菌参与(正确答案)C.调料水煮沸待冷却后使用D.泡菜坛子需要密封5.(2022•西城区一模)许多传统食品的制作都利用了发酵技术。

如图表示制作馒头时,温度对面团发酵时二氧化碳(使馒头松软)产生量的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面粉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B.发面利用的是乳酸菌C.温度越高发酵效果越好D.二氧化碳来自有机物的分解(正确答案)6.(2022•东城区一模)奶酪是内蒙古的美食。

牧民将奶提取油脂后放置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有了酸味,再经过多道工序制作成奶酪。

在此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是() [单选题] *A.转基因技术B.发酵技术(正确答案)C.组织培养技术D.克隆技术7.(2022•西城区一模)科学家将能使萤火虫发光的基因转入烟草受精卵中,这些烟草的根、茎、叶、花等部位在暗夜都能发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
初中生物科学业成果
一、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
以生物社为载体,在科技创新的科学小论文研究项目上,我们先后有高志达、庞宸、郑国威、张丰竞、温婷茵(我校中考第一名,东莞市第四名,取得674分好成绩)、张丛笑、陈嘉华、廖敏羽、莫茵茹、王梓帆等同学分别在广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东莞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省二等奖、市一等奖、二等奖等;在广东省初中生物竞赛中,我们先后有王志豪、陈慕华、廖倬逸、王杰荣、温盈秋、林丽怡、曾靖等同学获得二等奖与三等奖等。

在东莞市2009年中学生生物学科技作品评选活动中,廖敏羽、王梓帆、莫茵茹、陈韬、唐敏怡等同学的作品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

二、有计划的整理学生的成长档案
我们科组一直关心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引导学生关注健康、关注环保,提高个人生活质量,提高家庭环保意识。

三、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统考、会考与中考的应试能力:
近三年六学期的两个年级参加市统考,学校采用电脑随机抽号办法把12个班(或14个)打散,平均分布到12个班(或14个班)的教室进行考试,严格按照中考要求,严密统一装订,统一流水批改,采用签名负责制与科组长负责制,学生取得的学业成绩学校(年级)平均分均超过市平均分8-12分左右,赶超市直属学校平均分,会考三年近千名学生中只有一个不及格,今年首届中考平均分为68.3分,超过市平均分51.4分接近17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