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八 一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8.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精品教案-最新教学文档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课程标准】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内容主要包含“一次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两个体系”(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则促进了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发展趋势由此确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至今犹存: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由关贸总协定演变而来的世界贸易组织更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最为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上学期的政治课《经济与生活》模块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有关货币的产生、职能、国际货币汇兑等与本课有关的经济学概念;在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课中,他们也初步接触了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本课中涉及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等内容对他们而言属于新知识。
这些知识专业性较强,在教学中应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本课上出“历史味儿”,不要上成“经济学”。
【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1)归纳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条件,理解其形成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能够说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名称,比较分析它们职能的异同点;(3)利用相关史料,感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规则和制度约束,认识美国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发展性目标:用历史的观点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并尝试用这种方法评价其他历史事件。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2教学案:八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含答案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1)二战后除美国外,各国的社会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
(2)美国凭借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地位,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2.建立: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议》。
3.内容(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4.金融组织: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资金来源:各会员国认缴的股金,股金份额由各会员国的相对经济实力来确定。
(2)权利划分:投票权的大小与各会员国认缴的股金份额成正比。
5.影响(1)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
(2)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4)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1.背景(1)二战后初期,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2)“布雷顿森林体系”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
(3)美国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更畅通地进入世界市场,着手建立国际贸易体系。
2.标志:关贸总协定形成。
(1)成立:①1946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接受了美国提出的关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的建议,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
②1947年10月,美、中等23国家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2)宗旨: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
(3)意义:①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建立起缔约方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体制。
②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4.影响: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轻巧识记]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易错提醒]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贷款主要用于稳定国际汇兑,保证各国汇率的稳定;而世界银行提供的贷款主要是用于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是短期贷款,是一个调节机构;而世界银行提供的是长期贷款,是一个发展机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8.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精品表格教案(最新整理)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课题人民版必修2第八专题第一课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授课人丁金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基本史实,分析其建立的目的和影响。
2.了解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的基本情况及宗旨。
3.能够概述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
4.能够辩证地评价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并通过二战前后世界市场的不同的分析得出此体系对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推动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在讲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背景时,通过数据和图片资料让学生理解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的原因,并培养学生通过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对此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在讲述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对二战后经济趋势的影响时,通过与二战前的世界市场(第五专题内容)的对比,培养学生前后联系学习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美国在这一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原因的分析,认识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国际地位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这一体系的评价,养成全面看待历史事件的习惯,而不是片面的看待。
教学重点1.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过程。
2.美国在这一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的体现。
教学难点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
教学过程及内容导入:(直接导入)教师: 今天我们将要进入第八专题的学习,第八专题讲的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总的来说,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幻灯片出示,教师进行讲解:第一个阶段,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在资本主义阵营里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其表现之一。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教师:以上三个阶段实际上也就是我们课本中三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下第一阶段的内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8.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1.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各小组的观点和看法。
3.强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报告。
设想:针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格局,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师生互动,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设想: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和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5.创设实践性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认识,使其认识到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利与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4.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培养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及其影响认识可能较为模糊。因此,在学情分析中,关注以下方面:
2.请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并在下节课课堂上进行分享: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应对国际经济竞争与挑战?
-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你认为未来国际经济格局将呈现哪些趋势?
3.建议学生课后阅读以下拓展资料,以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掌握程度: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学习过世界历史的相关内容,但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时间节点和关键事件可能存在记忆混淆。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教案:专题八 一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 Word版含答案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内容主要包含“一次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两个体系”(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则促进了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发展趋势由此确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至今犹存: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由关贸总协定演变而来的世界贸易组织更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最为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上学期的政治课《经济与生活》模块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有关货币的产生、职能、国际货币汇兑等与本课有关的经济学概念;在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课中,他们也初步接触了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本课中涉及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等内容对他们而言属于新知识。
这些知识专业性较强,在教学中应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本课上出“历史味儿”,不要上成“经济学”。
【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1)归纳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条件,理解其形成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能够说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名称,比较分析它们职能的异同点;(3)利用相关史料,感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规则和制度约束,认识美国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发展性目标:用历史的观点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并尝试用这种方法评价其他历史事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944年夏天,二战的第二战场刚刚开辟,全世界的注意力正集中在硝烟弥漫的欧洲。
而此时美国新罕布什尔州风景优美的布雷顿森林却迎来了有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730多位客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8.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优秀教案(3页)

课题:必修二专题八第一节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高碑店一中杨铁柱一、课标要求: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基本史实,分析其建立的目的和影响,掌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三大支柱”的基本情况,探讨“三大支柱”的国际影响和历史地位。
概述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并结合二战后初期的相关史实,通过材料阅读法、讨论法、数据分析法,进一步认识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必然性以及对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小组讨论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了解,认识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外交活动,认识到美国在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通过对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的了解,认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了解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的关系,认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我们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
三、教学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导入】:学生回顾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形成,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加强。
教师分析导语,二战后世界经济形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发展可追溯到新航路开辟,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1914—1945年,两次世界大战使全球化进程出现倒退。
二战以后,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讲授】: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整体介绍本节内容:一个主导:美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8.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

专题八第一节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了二战后美国是如何逐步建立起来由其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这个体系包括: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和由美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构成调整世界经贸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这既承接了专题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又启领本专题第2、3课即《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内容,起到了衔接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2)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国际自由贸易体制的确立。
(3)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形成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归纳知识点,并认识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的必然性,以及它对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是美国全球霸权的体现,也对世界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充分认识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强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应当适应这一趋势的发展,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学情分析】(1)高一阶段的历史学习,重点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一定的历史学习思维。
(2)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该专题内容相对比较陌生,基础不够扎实。
而且他们在学习历史时存在一些问题:学习方法有缺陷,知识体系不完善,重视程度不够等。
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注意考虑本节课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二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重点要突出鲜明;三是上课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与学生一起思考、讨论【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背景、过程、作用)2.难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作用;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形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8.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学案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案【学习目标】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累经济体系的形成。
2、通过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分析、评价,培养学生动用共性与个性、原因与结果、发展与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节课的分析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个国家要想长盛不衰,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焕发起人民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重点和难点】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难点:比较分析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和世界货币体系【考点分析】1、考点频度:5年中考过4次,属于历史高考中的重要考点。
2、高考考查: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意义;③关税总协定【导学流程】自主学习内容一、回顾旧知全面认识斯大林模式(归纳总结能力)二、基础知识感知(一)“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看p150知识链接)(1)二战后除美国外,各国的社会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并急需恢复经济秩序。
(2)美国凭借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地位,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深度解析: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的衰败为美国规划“世界经济蓝图”提供了有利时机,美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空前膨胀则提供了物质条件。
2、建立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
3、内容(1)美元与______直接挂钩。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______挂钩。
4、金融组织世界银行和______________组织。
(1)资金来源:各会员国认缴的______,股金份额由各会员国的相对经济实力来确定。
(2)权利划分:________的大小与各会员国认缴的股金份额成正比。
深度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体系,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1)二战后除美国外,各国的社会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
(2)美国凭借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地位,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2.建立: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议》。
3.内容(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4.金融组织: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资金来源:各会员国认缴的股金,股金份额由各会员国的相对经济实力来确定。
(2)权利划分:投票权的大小与各会员国认缴的股金份额成正比。
5.影响(1)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
(2)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4)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1.背景(1)二战后初期,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2)“布雷顿森林体系”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
(3)美国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更畅通地进入世界市场,着手建立国际贸易体系。
2.标志:关贸总协定形成。
(1)成立:①1946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接受了美国提出的关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的建议,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
②1947年10月,美、中等23国家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2)宗旨: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
(3)意义:①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建立起缔约方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体制。
②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4.影响: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轻巧识记]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易错提醒]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贷款主要用于稳定国际汇兑,保证各国汇率的稳定;而世界银行提供的贷款主要是用于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是短期贷款,是一个调节机构;而世界银行提供的是长期贷款,是一个发展机构。
2.关贸总协定表面上看只是一项“协定”,但它实际上是一个“组织”,是一个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和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但直到2001年才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2.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
3.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构成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元本位制。
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教你读史]抓住关键信息“美元本位制”“以美元为基准”进行分析。
[提示]说明了美元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材料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的金融协定所决定的。
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
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
[教你读史]关键信息:“金融协定”“美国胜出”,体现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提示]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表现和影响1.表现(1)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将不同社会制度、经济实力悬殊的国家联系在一起,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以制度来规范国际经济活动,有利于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那么“布雷顿森林体系”更像是一个重建《圣经》中通天塔的计划,货币就是前来造塔的各方人等所操的语言,“官方语言”则被指定为美元,每一种其他“语言”都要求按照一定的方式(汇率)“翻译”成美元。
——洪国起《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1)依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教你读史]材料中“‘官方语言’则被指定为美元”和“‘翻译’成美元”等信息是核心,注意从中归纳其特点。
[提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其他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领域中处于霸主地位。
[材料二]作为世界性的国际贸易组织,它所制订的一系列多边贸易规则已成为各缔约国所普遍接受的共同准则。
保证了进行国际贸易相对自由、透明及其稳定性,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和发展。
据统计,自总协定成立以来,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2)根据材料二指出关贸总协定的作用。
[教你读史]通过“共同准则”“世界贸易增长”等信息来分析作用。
[提示]促使世界贸易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综合认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该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包括货币、贸易、市场等方面。
(2)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通过关贸总协定建立了以它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3)美国倡导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体系,是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结果,是美国为建立以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具体步骤。
(4)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影响1.原因(1)必要性:经济大危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2)契机: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欧衰日破,美国独霸。
(3)动力: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4)趋势: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2.主要特点:美元等同黄金,美元“唯我独尊”。
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3.影响(1)积极影响: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消极影响: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
二、二战后与二战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区别1.形成方式不同:二战前是通过殖民扩展和殖民侵略的方式确立;战后是通过会议协商的方式确立。
2.金融中心不同:二战前以欧洲为中心,世界金融中心在英国;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世界金融中心由英国转移到美国。
3.组织形式不同:二战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缺乏体系;二战后则向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
题组一布雷顿森林体系1.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56个国家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针对上述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A.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C.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D.签署了关贸总协定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看,面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西方国家出现了货币战,损失惨重。
吸取这一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货币合作,共同推动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
2.1943年,美国前财政部长助理怀特认为:“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有秩序的方法来决定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我们希望把国际货币体系从大规模投机活动的负面影响中解脱出来。
”此后不久,西方国家找到的“有秩序的方法”() A.实现了战后国际贸易自由化B.加强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特权C.确立了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D.缩小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解析:选B由题目中的信息“1943年”“国际货币体系”“此后不久”“西方国家”可知这应为建立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2002年7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兼执行董事会主席霍斯特·克勒在华盛顿与东帝汶总理阿尔卡蒂里亲切握手,欢迎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第184个成员。
东帝汶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直接有利于()A.增进与美国的关系B.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C.获得长期贷款D.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解析:选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在于稳定国际汇率,故选D项。
题组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4.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
”这有利于() A.进一步削弱发达国家的利益B.缓解其成员国间的贸易不平等状况C.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D.消除关税壁垒,推动世界贸易发展解析:选D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自由贸易。
5.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C.实现了无壁垒的自由贸易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解析:选B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银行,构成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1947年又成立了关贸总协定,这是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
时至今日尚未实现“无壁垒的自由贸易”,排除C项,A、D两项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以来始终存在的共性。
6.二战后初期,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①“关贸总协定”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世界贸易组织④国际复兴开发银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D“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其三大支柱。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世纪40年代某国际会议通过的决议写道:“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
”这次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A.确立美国经济优势地位B.援助并发展西欧的经济C.拓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筹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解析:选D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就已经确立经济优势地位;援助并发展西欧的经济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与材料无关;材料反映的会议是布雷顿森林会议会议,主要目的是重建二战后的经济秩序,而拓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其客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