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56课时生态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八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56课时 荒漠化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八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56课时 荒漠化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

第十八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纲展示]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命题点 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森林和湿地的价值、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开发和保护的措施。

题型设置 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综合题考查频率较高。

考查形式 常结合农业用地统计图,考查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常结合区域图,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第56课时 荒漠化1.荒漠化的含义(1)荒漠化的本质:□01土地退化过程。

(2)不同地区荒漠化的表现⎩⎨⎧云贵高原——□02石漠化——江南丘陵——红漠化———□03水蚀西北地区——沙漠化——□04风蚀华北平原——□05盐渍化——不合理□06灌溉2.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1)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降水量 东部距海近,降水多;西部距海远,降水少植被 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土地生产力 自东向西降低(2)荒漠化的自然条件基本条件:降水□01稀少。

动力条件:多□02大风。

□03物质条件:多□04沙质沉积物。

(3)荒漠化的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05放牧、过度□06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4)荒漠化的防治⎩⎪⎨⎪⎧合理利用□07水资源构建□08防护体系调节□09农林牧用地的关系解决牧区□10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考点七十二 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X 围内。

(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从文字材料可知该地区位于□01青藏高原,□02冬春季节多大风;从图中可知,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西部有□03湖面,沙源东部为□04河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题 选修六 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题  选修六 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题选修六环境保护选修6 环境保护1.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半干旱地区某地的地形剖面示意图(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区域——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特征——灌溉农业。

第(1)题,灌溉农业的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导致地下水位升高,而本区蒸发量大,这样易把盐分带到地表,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

第(2)题,聚落周围被沙地包围,加之本区风的频次高,风力大,因此聚落易遭受风沙侵袭。

答案(1)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问题:次生盐碱(渍)化。

原因:常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以及该区域地表蒸发旺盛。

(2)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风沙危害(风力的侵扰)。

原因:风力搬运堆积。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环境报》曾有一篇报道:吃烧烤等于“吞绿荫”,呼吁不能“为嘴伤林”。

报道中介绍了两位中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算了一笔账,并向社会公众呼吁:“口下留情救树林”。

(1)炭火烧烤对资源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哪些?(2)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既能保留烧烤这种受大众欢迎的饮食文化,又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3)根据你的观察,在目前的餐饮业中,还有哪些对环境保护有严重危害的现象?(结合实际列举两例)解析第(1)题,不良影响主要从对植被的破坏和对大气污染等角度分析。

第(2)题,可从技术更新的角度回答。

第(3)题,结合生活中的体验及对周边环境的观察了解举例回答。

答案(1)污染空气,破坏森林。

(2)电烤。

(其他方式只要合理即可)春季节约为Ⅳ级水标准。

原因: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流速快,自净能力强;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量小,流速慢,自净能力差。

5.左下图是我国化石燃料产生相等能量情况下排放的污染物统计图(以天然气排放量为1),右下图是我国某年能源消费结构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所导致大气污染的具体表现。

(完整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环境保护(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

(完整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环境保护(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

选修6 环境保护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8月9日,英国石油公司表示,MC252油井现已不再向墨西哥湾泄漏石油,截至目前事故处理费用已达到61亿美元。

这场生态灾难已造成近30万只海鸟和无数鱼类死亡,有些珍稀动物甚至面临灭绝之虞.材料二世界石油污染水域图。

(1)墨西哥湾泄漏石油后,A、B两地首先受到污染的是________,对泄油区的社会经济会造成什么危害?(2)简述材料二图中所示石油污染严重的海域的分布规律及油污的来源.解析第(1)题,考虑洋流因素,A地首先受到污染,石油污染不仅降低海滨的生态环境,还会使海洋水产品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第(2)题,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为石油污染区域,污染源来自沿海工业生产、海运航线上的船舶和海上石油开采。

答案(1)A 降低海滨环境的使用价值,破坏海岸的设施;石油污染还会使海洋水产品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2)分布规律:石油污染区域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油污的来源:沿海工业生产、海运航线上的船舶和海上石油开采。

2.读“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

解析第(1)题,从降水量的多少分析湿地面积的变化。

第(2)题,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号称“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答案(1)20世纪80年代湿地面积扩大,20世纪90年代湿地面积缩小。

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增多;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强。

(2)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水质下降。

对策: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退耕;严禁围垦。

3.绿色消费正在全球兴起,成为时尚。

“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 第二讲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新人教版选修6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 第二讲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新人教版选修6

1.(2012·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说出A区域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

(2)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说明危害更严重的地区及理由。

(3)比较D、E两区域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

解析:图中A区域为南方丘陵山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为土壤侵蚀,易引发石漠化。

B、C均面临土壤侵蚀,但B地区危害更严重,这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密不可分。

D处森林具有防风护沙、保护农田的作用,E区域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答案:(1)土壤侵蚀。

石漠化(或土壤贫瘠)。

(2)B区域更严重。

原因:地表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

(3)D区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E区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概括我国A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2)简要分析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

(3)指出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特大沙尘暴的变化趋势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并说明其主要人为原因和治理措施。

解析:第(1)题,A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其自然环境特点应从当地气候、植被、地表径流等方面分析。

第(2)题,沙尘暴路径走向基本与我国冬季风风向相同。

第(3)题,由沙尘暴的定义可知,沙尘暴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应根据原因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答案:(1)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沙漠广布、地表径流量小。

(2)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亚洲高压的东部)盛行西北风。

(3)土地荒漠化。

人为原因:北方草原过垦过牧;不合理灌溉;工矿建设等。

治理措施:退耕还草;合理放牧(控制载畜量);草方格治沙;合理利用水资源;工矿区恢复植被。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1年3月我国公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2-2020高考地理题选修:环境保护答案

2012-2020高考地理题选修:环境保护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44.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

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I44.节约治污成本;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减少污染物入河;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对下游的影响);改善全流域的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II【答案】原因:清晨太阳从东面照射沟谷西侧的山体,明亮的山体和树木的影像映入朝西(西侧)的玻璃幕墙,鸟儿误认为镜像里是真实的山林,由西向东飞向西侧玻璃幕墙,撞击而亡。

傍晚反之。

解决措施:改变玻璃幕墙镜面效应,如在东西两侧立面上贴磨砂膜;在鸟儿撞击路线上设置障碍物;放置驱鸟装置等。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44、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I44、答: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II43、答: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44.(10分)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章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章环境保护

强化环境管理原则
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制定 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 准,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 有效开展。
环境保护的历史与发展
01
环境保护的萌芽阶段
人类早期对环境的破坏较小,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逐渐
凸显。
02
环境保护的兴起阶段
20世纪60年代,全球范围内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出现了环境保护的
思潮和行动。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 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环 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06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考点解析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命题特点
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试题通常围绕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进行命题,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 建设,提高法律意识和执法力 度。
推广生态农业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农业 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促进生 物多样性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 展相结合。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
挑战。
04
环境管理政策与法规
环境管理政策概述
环境管理政策的定义和目标
01
旨在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

的协调。
环境管理政策的分类
02
包括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自愿型等多种类型。
环境管理政策的发展历程
03
从单一的污染治理向全面的环境管理转变,强调源头控制和全
过程管理。
环境法规体系及其实施
环境法规体系的构成
包括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规、环境保护部门 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

山东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课时训练(鲁教版选修6)

山东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课时训练(鲁教版选修6)

山东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地理复习(山东教育版)跟踪训练选修部分选修6 环境保护1.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太湖地处富饶的沪、宁、杭三角中心,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近十几年来,太湖富营养化趋势严重。

2007年5月底,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蓝藻暴发,使整个无锡城大多数水厂无法供应清洁水,造成饮用水危机。

材料二2007年5月太湖水质状况示意图(1)说明造成太湖水体富营养化趋势严重的原因。

(2)描述2007年5月太湖蓝藻暴发时,湖区污染严重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下图是某生态工业园以循环经济的观念和模式建立的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分)(1)该生产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2)该生产模式最适宜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推广。

(3)简述该生产模式对当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4)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有何意义?3.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一2008年全国降水pH年均值空间分布图材料二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示意(1)我国酸雨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你为我国企业排放二氧化硫提几条建议。

4. 2010年3月,一场特大沙尘暴袭击中国。

大风甚至将内蒙古自治区干旱的土地上扬起的沙尘吹到数千千米外的中国东南部,最远甚至到达台湾和日本。

扬沙使得能见度大大降低,北京的空气质量下降到危险水平。

此次沙尘暴肆虐的轨迹同掠过中国大陆的强大冷空气路径是相吻合的。

下图为英国《卫报》近日刊发3月份精彩地球卫星照片中首幅为《肆虐中国沙尘暴》的图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5分)(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沙尘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2)引起沙尘暴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是什么?(3)针对上述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7-2012年高考地理《环境保护》试题答案

2007-2012年高考地理《环境保护》试题答案

2007年高考环境保护试题19.(1)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海岸线长(任答三点)(2)浙江山地丘陵多、平原少(3)经济发达(或城市化水平高) 生态环境意识较强(4)例:绍兴镜瑚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例: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周例:慈溪杭州湾湿地公园(5)水稻田(或鱼塘等) 大型绿地中的人工湖(6)“生物多样性”课题举例:内容:植物(或水生生物、鸟类等)的类型、数量鸟类及数量的季节变化(或年际变化)途径:观察(或文献查阅)“旅游观光”课题举例:内容:游客数量(或游客构成等)的时问变化游客数量与湿地生态变化的关系途径:观察(或问卷调查)20.(本题共8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

运用地理原理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考查考生对探究问题完整过程的了解。

(1)上升,总悬浮微粒(或TSP)。

(2)B(3)不可以。

理由:①NO2(或NOx)浓度不高;②日照时数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的发生;③3月28日11时左右没有日照,光化学烟雾污染发生的可能性更小。

21.(1)主要危害:①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环境,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等;(2分)②松花江自污染源以下水质恶化,生活、生产用水紧张。

(2分)(2)防控的主要措施:①开展重点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

(2分)②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快企业的治污进程。

(2分)③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依法惩治危害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

(2分)22. (1)B处。

原因: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其下游受到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

(2)危害三峡工程安全(分);影响旅游景观(分);阻碍航运。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以及利用各种手段(法律、行政、经济等)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对城乡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采用各种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利用。

2008年高考环境保护试题(08广东地理-选做题:37环境保护)(1)12 7 (2)ABD(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6课时生态环境保护
一、填空题
1.(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表1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2010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

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根据下列材
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1
(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二种。

(2)(多选题)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
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
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
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
E.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70%
(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

(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

3.近30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成为继北美、欧洲之后世界第三大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降水pH空间分布图。

材料二下图是我国城市单位面积二氧化硫排放量空间分布图(单位:t/kin2·a)。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酸雨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2)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空间分布特点是(双选题) ( )
A北方地区多,南方地区少
B.重工业城市多,轻工业城市少
C.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D.东北地区多,西南地区少
(3)从能源消费结构分析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酸雨区的成因。

(4)试分析我国酸雨与二氧化硫排放量空间分布错位的原因。

4.读“天津与太原空气质量周报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两城市共同的首要污染物其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

(2)太原市本周污染指数是天津市的2.4倍左右,从地形特点分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该环境问题的合理化措施。

答案
一、填空题
1.【答案】
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解析】对比表中不同年份的数据的变化,可知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结合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可知湿地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有: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2.解析:第(1)题,据图l可知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生活污染、工业污染。

第(2)题,据图2,近20年来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构成,其他(2.6%)为最低值;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是复杂而非单一的,故选择B、D、耽第(3)题,饮用水一旦发生污染,将直接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并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第(4)题,由图2可知,防控措施应针对各环节采取相应措施。

规范解答:(1)生活污染工业污染
(2)BDE
(3)主要危害:①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②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4)防控措施:①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②加强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③建立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④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⑤提高公众保护饮用
水源
3.解析:本题考查酸雨的成因、分布特点。

第(1)题,据材料一降水pH空间分布可判读出酸雨分布区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区和长江以南。

第(2)题,据材料二分析可知我国SO2排
放量北方地区多于南方地区,并且与我国重工业的分布大体一致。

第(3)题,我国主要是硫
酸型酸雨,这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密不可分的。

第(4)题,据材料可知,酸雨严重区和广布区与S02排放量多的地区并不重叠,这与酸雨的形成条件有关。

可结合南北
方的气候条件、土壤性质进行分析概括。

答案:(1)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南方形成四大酸雨中心;呈连片分布(任答其中2点即可)
(2)AB
(3)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燃煤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粉尘,容易形成酸雨、
酸雾。

(4)南方降水丰富,北方降水少;南方为湿润地区,北方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南
方为酸性土壤,北方为碱性土壤;北方有不断早化的趋势。

4.解析:第(1)题,可从表中直接判断两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为“TsP”,产生的原因可从两市的能源消费结构角度分析回答。

第(2)题,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太原的污染比天津严重,说明太原“TSP”污染扩散慢,天津污染扩散快,地形主要影响两市空气流通速度。

解决措施可从管理的角度和防治提出。

答案:(1)共同:都是TSP。

原因:大量燃烧煤炭等矿物燃料。

(2)原因:太原位于河谷盆地,地形较封闭,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污染指数较高;
天津位于濒海平原,地形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污染指数较低。

措施:加强环保意识宣传教育,加强大气环境监测、预报、预警,提高煤炭等矿物燃料燃烧效率,提高废气的回收效率,综合利用,植树造林。

(任答3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