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域名服务系统模型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的架构和常用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架构和常用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架构和常用协议简介: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技术体系。

计算机网络的架构指的是网络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层次关系,而常用协议是指网络中常用的通信协议。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架构和常用协议。

一、计算机网络的架构1.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架构,它将计算机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

客户端主要负责发送请求和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数据,而服务器则负责处理客户端请求并返回响应结果。

这种架构适用于分布式计算和服务提供模式。

2. 对等网络(P2P)架构对等网络架构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其中的计算机都具有平等的地位,它们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

对等网络常用于分布式文件共享和点对点通信等场景。

3.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和对等网络(P2P)架构结合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将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和对等网络架构结合起来,形成混合型架构。

通过服务器提供核心功能和资源,而对等网络用于辅助传输和共享。

二、常用协议1. TCP/IP协议TCP/IP是互联网所使用的通信协议,包括IP、TCP、UDP等多个子协议。

其中,IP协议负责地址分配和路由转发,TCP协议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UDP协议提供不可靠但效率高的传输服务。

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

2. HTTP协议HTTP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传输超文本数据。

它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通过请求-响应模式进行通信。

HTTP协议常用于Web应用中,如浏览器请求网页、上传下载文件等。

3. FTP协议FTP协议是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它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通过FTP软件连接到服务器,进行文件的操作。

FTP协议在网站维护、文件共享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4. SMTP和POP3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和POP3(邮局协议版本3)是电子邮件服务所使用的协议。

sofa core technology核心技术

sofa core technology核心技术

SoFa-Network核心技术1、Multi-p2p-Protocol Network(MPN)多协议点对点网络2、Dynamic No-Key-Exchange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DN-TLS)动态无密钥交换传输层安全协议3、SoFa Decentralized Name System (SoFa DNS) 虫洞分布式域名系统4、Proof of Packet (PoP) 包传输证明5、Expected Consensus (EC)预期共识1、Multi-p2p-Protocol Network (MPN) 多协议点对点网络Multi-p2p-Protocol Network(以下简称MPN),是通过加密技术和p2p协议构建了一个支持多协议类型的p2p网络。

我们深入研究了多种用于构建p2p网络的协议原理和协议实现,发现现有的p2p协议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节点信用体系不完善、NAT穿透率低、中继节点依赖度高、节点发现和节点寻址效率低下等问题。

在严谨的论文和数学证明的基础上,我们几乎完全自主的通过代码重构并完善了大部分p2p协议以解决其问题弊端使其得以适应各种复杂的网络环境。

MPN通过随机数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Ed25519随机生成一对公钥和私钥作为MPN网络中节点的唯一身份标示。

每个节点拥有唯一的一个公钥地址用于代表它在网络中的身份和一个私钥用以证明对应身份的权限。

并通过密钥对的转换加强用户对密码安全的保护、降低用户操作的复杂度。

MPN通过协议算法的优化解决了p2p网络中的以下常见问题:1、NAT穿透问题:MPN根据各种不同的网络环境重构了ICE框架,使得各类NAT 环境下的节点都可以进行点对点的直连通信;2、中继节点依赖问题:MPN通过改进Gossip协议,使得MPN不需要依赖中继节点,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组网并保持网络的稳定,防止了中继节点失联导致的网络损坏和节点丢失的问题;3、路由效率问题:由于p2p网络的路由是由所有节点共同维护,没有中心化的路由维护,导致大部分p2p网络在节点资源占用、通信负载方面存在较大的负担。

2024年学习笔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四版)第二章-信息技术发展

2024年学习笔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四版)第二章-信息技术发展

第⼆章-信息技术发展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1.1-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络1.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有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

2.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文档,程序是计算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文档是为了便于了解程序所需的阐明性资料。

3.硬件和软件相互依存。

4.从网络的作用范围可将网络类别划分为:个人局域网(P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公用网、专用网。

5.广域网协议主要包块:PPP 点对点协议、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xDSL、DDN 数字专线、x.25、FR 帧中继、ATM 异步传输模式。

6.IEEE 802 协议族:IEEE 802 规范定义了网卡如何访问传输介质(如光缆、双绞线、无线等),以及如何在传输介质上传输数据的方法,还定义了传输信息的网络设备之间连接的建立、维护和拆除的途径。

7.802.3(以太网的 CSMA/CD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802.11(无线局域网 WLAN 标准协议)。

8.OSI 七层网络模型从上到下:应用层(事务处理程序、文件传送协议)、表示层(管理数据的解密加密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会话层(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持通信,以及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网络层(网络地址 IP 地址翻译成对应物理地址 MAC 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实现拥塞控制。

网际互联等)、数据链路层(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

数据的检错重发等)、物理层(物理联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

9.TCP/IP 是 Internet 的核心,共四层有:应用层(FTP 文件传输协议、TFTP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Telnet 远程登录协议、DNS 域名系统、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传输层(TCP 传输控制协议、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网络层(IP 协议、ICMP 网络控制报文协议、IGMP 网际组管理协议、ARP 地址解析协议、RARP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网络接口层(底层协议,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

网络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1.OSI参考模型: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一个国际标准的概念框架,用于描述网络体系结构的各个层次和功能。

它将网络划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协同工作,最终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2.TCP/IP协议族:TCP/IP是一种网络协议族,它是网络通信的基础。

TCP/IP协议族由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络互联协议(IP)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和网络层。

TCP/IP协议族还包括IP地址、域名系统(DNS)、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它们协同工作,完成数据的传输和路由。

3.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是一种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它通过将网络上的计算机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来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提供。

客户端是用户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获取服务的终端设备,服务器是提供服务的主机。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并回应,完成数据的交互和处理。

4.P2P网络:P2P(对等)网络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体系结构,其中所有的计算机都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

P2P网络不依赖于专用的服务器设备,而是通过直接连接来交换数据。

P2P网络的一大特点是去中心化,它能够更好地抵抗单点故障和网络拥塞。

5.三层网络体系结构:三层网络体系结构是一种通用的网络设计架构,它由三层构成:核心层、分布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路由,分布层负责网络的负载均衡和安全策略,接入层则负责用户与网络的连接。

这种分层结构能够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管理性。

上述是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对于网络的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地利用和组织网络资源,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同时还能够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在日益发展的信息时代中,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和创新将继续推动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发展。

计网知识点总结详细

计网知识点总结详细

计网知识点总结详细计算机网络是指由若干结点和链路组成的,能够实现信息交换的系统。

它是信息化时代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不仅涉及到网络基础原理,还包括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网络基础原理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由若干结点和链路组成的系统,可以实现信息交换。

结点可以是计算机、打印机、路由器等任何能够接入网络的设备;链路是连接这些结点的物理或者逻辑通道。

1.2 OSI七层模型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一种模型,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和责任,利用这一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设计网络系统。

1.3 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所采用的协议体系,包括了IP、TCP、UDP、ICMP等一系列协议。

它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协议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环境中。

1.4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结点和链路的物理或逻辑安排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多种形式,每种拓扑结构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1.5 带宽和速率带宽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传输介质的数据量,通常以bps(比特每秒)为单位;速率则是指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速度,常用Mbps(兆比特每秒)或Gbps(吉比特每秒)来表示。

带宽和速率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

二、网络协议2.1 IP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是互联网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它负责网络中数据包的传输、路由和分片等功能。

IP协议是网络层的核心协议,通过IP地址来标识网络中的结点,实现了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pow工作量证明机制案例

pow工作量证明机制案例

pow工作量证明机制案例1. 比特币挖矿:比特币是最早采用pow工作量证明机制的加密货币。

在比特币网络中,矿工通过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来获得新的比特币,并验证交易的有效性。

他们需要计算出一个符合特定要求的散列值,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和电力消耗。

2. 以太坊挖矿:以太坊也采用了pow工作量证明机制。

矿工需要通过解决一个复杂的谜题来获取新的以太币,并验证交易的有效性。

这个谜题是一个基于哈希函数的数学难题,矿工需要不断尝试不同的输入值,直到找到一个满足特定要求的哈希值。

3. Zcash挖矿:Zcash是另一种采用pow工作量证明机制的加密货币。

在Zcash网络中,矿工需要解决一个类似于比特币的哈希难题来获取新的Zcash币,并验证交易的有效性。

与比特币不同的是,Zcash使用了零知识证明技术来保护交易的隐私性。

4. Monero挖矿:Monero也是采用pow工作量证明机制的加密货币之一。

矿工需要通过解决一个名为CryptoNight的哈希难题来获取新的Monero币,并验证交易的有效性。

CryptoNight算法是一种内存硬算法,旨在抵抗ASIC挖矿设备的优势。

5. Grin挖矿:Grin是一种基于MimbleWimble协议的加密货币,也采用了pow工作量证明机制。

矿工需要解决一个名为CuckooCycle的图形难题来获取新的Grin币,并验证交易的有效性。

Cuckoo Cycle算法是一种内存密集型算法,旨在阻止ASIC挖矿设备的使用。

6. Filecoin挖矿:Filecoin是一个分布式存储网络,也采用了pow 工作量证明机制。

矿工需要通过解决一个名为Proof of Spacetime 的难题来获取新的Filecoin代币,并验证存储证明的有效性。

Proof of Spacetime要求矿工证明他们确实存储了特定数量的数据。

7. Handshake挖矿:Handshake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域名系统,同样采用了pow工作量证明机制。

计算机一级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计算机一级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计算机一级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区分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依据是A、传输协议B、联网设备C、联网范围D、网络用户正确答案:C2、字长是CPU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之一,它表示的是A、CPU的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长度B、CPU一次能处理二进制数据的位数C、CPU能表示的最大的有效数字位数D、CPU能表示的十进制整数的位数正确答案:B3、射频识别技术属于物联网产业链的---- 环节。

A、处理B、标识C、感知D、信息传送正确答案:B4、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是-A、三者等价B、数据库包括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D、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正确答案:D5、任何程序要被CPU执行,都必须先加载到A、外存B、内存C、固态硬盘D、机械硬盘正确答案:B6、数据结构里,图由—组成。

A、箭头和顶点B、权和边C^网和边D、顶点和边正确答案:D7、用于电子邮件的协议是——oA、IPB、TCPC、SNMPD、S MTP正确答案:D8、计算思维最根本的内容即其本质是。

A、程序化B、抽象C、自动化D、抽象和自动化正确答案:D9、下列各软件中,不是系统软件的是——oA、操作系统B、语言处理系统C、指挥信息系统D、数据库管理系统正确答案:C10、从大量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称为A、决策支持B、数据挖掘C、数据分析D、数据融合正确答案:B11、下列各数中,比二进制数数中O1O1小的数是------- OA、0001IO1OBB、I1HC、35DD、AOH正确答案:B12、按照机器介入程度,无人驾驶系统可分A、无自动驾驶、部分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B、有条件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C、无自动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D、无自动驾驶、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正确答案:D13、在微型计算机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部件是A、主板B、CPUC、内存D、显卡正确答案:B14、下列各项软件中均属于系统软件的是----- 。

互联网名词解释

互联网名词解释

互联网名词解释在当今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在线购物到社交互动,从远程工作到获取信息,互联网的影响无处不在。

然而,对于互联网中一些常见的名词,您是否真正了解它们的含义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些重要的互联网名词。

首先是“IP 地址”。

简单来说,IP 地址就像是您在网络世界中的家庭住址。

它是一组由数字组成的标识符,用于在互联网上唯一地标识您的设备,比如您的电脑、手机或其他联网设备。

每当您连接到网络时,您的设备都会被分配一个 IP 地址,这样其他设备和服务器就能知道如何与您的设备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

“域名”也是一个关键的概念。

如果说 IP 地址是网络中的数字地址,那么域名就是它的易记别名。

比如,当我们输入“”就是域名。

域名系统(DNS)的作用就是将我们输入的域名转换为对应的 IP 地址,从而让我们能够访问到相应的网站或服务器。

“带宽”这个词您可能经常听到。

它指的是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

想象一下,带宽就像是一条高速公路的宽度,越宽就能同时通过越多的车辆,也就是数据。

较高的带宽意味着您能够更快地下载文件、观看高清视频或进行在线游戏,而较低的带宽可能会导致网络卡顿和加载缓慢。

“云计算”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名词。

它不是指天空中的云,而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

通过云计算,用户可以按需获取计算资源,比如服务器、存储空间和应用程序,而无需自己购买和维护昂贵的硬件设备。

这就像是您不需要自己在家里建一个发电站,而是从电力公司按需购买电力一样。

“物联网”也是一个日益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将各种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实现智能化控制和数据交换。

从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灯泡和智能门锁,到工业设备和医疗设备,物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社交媒体”大家应该都很熟悉。

像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都属于社交媒体。

它们让人们能够轻松地创建、分享和交流信息,与朋友、家人和陌生人保持联系,甚至还能用于商业推广和品牌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域名服务系统模型朱国库蒋文保(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100192)【摘要】域名服务器提供域名和IP地址的转换服务,是Internet中最为关键的基础设施之_。

目前根域名服 务器集中式的管理和组织方式无法避免地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网络造成安全威胁。

针对集中式的组织方式 存在用户隐私被监控、访问重定向、服务中断等安全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域名服务系统模型 DDNS(Decentralized Domain Name System),在此模型基础上设计了分布式一致性算法。

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用于根域名服务器的去中心化和状态同步,集群内的事务请求通过投票方式决定,该事务通过后会在各节点上提交。

【关键词】根域名服务器;域名解析;去中心化;分布式一致性;网络安全;网络主权A Decentralized Domain Name System for the NetworkZ hu G uo-ku Jiang W en-bao(School o f Inform ation M anagem ent, Beijing Inform 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2)【Abstract 】D N Sisan essentialcomponent ofthe functionalityofthe Internet, and itprovidesa distributeddirectoryservice totranslate domain names to the numerical IP addresses. The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the root servers takes an inevitable security risk to the most of the countries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where personal online privacy is being monitored by the root server, and the visitcan be redirected,also the service can be terminated. In this paper, adecentralized domain name system named DDNS (DecentralizedDomain Name System) is proposed, and in this model a consensus algorithm is designed to decentralize the master server, andthe transaction request on the cluster need to be voted by all the nodes instead of updating from the m aster's resource records. While the proposal is admitted by more than half of the active nodes, the transaction will be accomplished on each of them.【Keywords 】rootdnsserver;addressresolution;decentralizedsystem;distributedconsensus;networksecurity;networksovereignty1引言Internet根域名服务器通常有三类:主根域名服务 器、从根域名服务器和镜像根域名服务器'从根域名服务器定期从隐藏主根域名服务器同步根区文件[1],镜像根域名服务器是从根域名服务器的镜像。

编号为 A~M的13个根域名服务器,其中10个在美国,2个在 欧洲,1个在日本。

根域名服务器一旦停止服务、发布 虚假信息或者篡改消息实现访问的重定向,大量 Internet用户将无法正常访问域名[2]。

我国于2003年起 开始引人镜像根,分别于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引人了 F根、I根和J根三个镜像根气镜像根域名服务器提升域名解析效率的同时,还需将解析的细节传送到根域名服务器上,网络用户的信息私密无法得到保护'另外,主根域名服务器如果屏蔽指定的域名,则它们的地址将无法解析。

据报道,伊拉克、利比亚的顶级域名曾经先后被从根域名服务服务器中抹掉了数天,这样即可让世界各国都无法访问这个国家域名下的网站,在这种情况下,该域名的多层解析体系也会跟着土崩瓦解。

根域名服务器集中式的组织和管理方式无法摆脱美国的控制,无法避免地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网络造成潜在的安全威胁。

中国工程院方滨兴院士提出的一个“域名对等扩散”的方法,让各个顶级域名所有者向其他国家级根域名掌握者报告其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信息,文献[6]中比较了“应急根域名解析”模式和“自主根域名解 析”模式,“应急”模式缺乏平时的运行考验,而且所采 取的技术过于复杂,很难保证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有效 使用;而“自主”模式作为常态运行,根域名解析服务器的负载能力可以在日常运行的监控中不断扩充,可 以使得运行过程得到长期有效的考验[6]。

本文认为在 国际根域名服务器客观存在的情况下,“域名对等扩 散”体系下的“自主根”和国际根域名服务器处于一种 混合的工作模式,“自主根域名解析”将目前由中心式 的根域名解析体系引起的管理权问题转移到了顶级域名服务器,如果.com—类的国际顶级域名服务器不 将权威的信息交换给“自主根域名解析”模式下的自主根,自主根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在“自主”模式下,如果国际根域名服务器对部分地址信息封杀,文献[6]中提到的“利比亚式风险”也还是存在的,因此我们认为这也只是一种过渡性改良方案。

所以,从长远角度考虑,本文提出了一种能真正维护主权、体现各国平等的理想方案,就是使用一种去中心化的域名解 析系统,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主权在我、不受制于人的 原则。

本文以DNS(DomainNameSystem)为研究背景,在层次树状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种去 中心化的网络域名服务系统DDNS(DecentralizedDomainNameSystem)模型和相应算法,在Paxos[4]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组织根域名服务器,分级分区域地管理所有的域名。

根区的事务请求要得 到过半根节点的投票才能通过,从而不再依赖于主根 域名服务器,DDNS可以支持国家网络主权的理念,确 保各个根域名服务器掌握者的网络独立权。

2设计思路首先,为了便于区分DDNS网络域名服务系统的 自组织网络部分和被管理网络部分,本文将DDNS划 分为一个骨干区域和若干非骨干区域。

骨干区域由根域名服务器组成,去除主根的绑定,采用去中心化的 设计思路;被管理网络由域名解析过程查询时依赖于 根域名服务器的顶级域名服务器和权限域名服务器组成。

域名解析过程保持现有体系下递归查询和迭代 查询。

在域名注册管理上,各个国家可以建立平等的 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根域名服务器运行机构。

这种去 中心的分层管理模式依赖于本国的根域名服务器,各 个根域名服务器之间保持状态一致性。

LeslieLamport提出的Paxos算法是一种一致性算 法,世界上其他的分布一致性算法都是Paxos算法的 改进或者简化版本[5]。

首先,本文在Paxos算法基础上 设计了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用于骨干区根域名服务器的事务更新。

骨干区的每一次事务请求要先发起操作 提议,提议要通知到每一个根域名服务器节点上。

当本次提议收到过半根节点的投票同意后,本次事务请 求会在每一个根域名服务器上提交,即每一次的提议 要么在所有根域名服务器上都应用,要么都不应用。

为了保证各个根节点上执行的事务是顺序一致的,每 一次的提议都会有编号pId(ProposalId),编号是逐次 递增的。

假设当前已通过的最大提议编号是N,则之后 进人投票表决的提议编号一定是大于N的。

第二步,当骨干区域有多个根域名服务器节点同 时对同一条记录发起事务请求时,并且它们将要操作 的对象的value值不相同,这里会产生冲突。

因此引人 一个Leader的概念,每个根节点的提议都要先发送到 Leader的队列当中,再由Leader顺序地对每个提议向其他根节点(Follower)发起投票。

在Leader收到过半根节点的同意回复后,Leader再将该提议的确认通知 发送到每一个根节点上,再由各根节点来提交该事务。

集群初始化时最先启动的节点作为Leader,如果出 现Leader宕机,存活的根节点会依据提议编号的大小 和根节点唯一标识(ID)的大小两个因素来投票选举出 新的 Leader。

以上两步都是要保证每一个操作事务和事务提交的顺序是一致的,保证各根节点的副本和状态的一 致性。

客户端连接到任意一台根域名服务器,查询到 的顶级域名信息都是一致的,即客户端单一视图。

上述两个步骤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为了确保域名的自主可控,本文考虑在DDNS框 架的基础上设计规则来限制根域名服务器对顶级域名的操作权限,国家顶级域名和本国的底层域名的操作提议只能在本国的域名注册管理和运行机构上提交,各个根域名服务器节点都不会同意和接受某个根 节点对其管辖范围外的域名的操作提议。

针对.com尧.〇rg这类的国际顶级域名,也按照DDNS的去中心化 思路来组织国际顶级域名服务器。

3框架设计3.1相关概念骨干区域:DDNS的中心区域,该区域由非骨干区域中深度最小的根域名服务器组成。

骨干区域内所有的域名服务器组成一张无向图。

所有的域名服务器之间都存在物理链路并且可以相互通信。

如图1中的A、B、C、D所示的根域名服务器节点组成了骨干区域。

非骨干区域:骨干区域以外的区域称为非骨干区域。

各非骨干区域内部的拓扑结构为一棵树,该树的根节点就是本非骨干区域连接骨干区域的根域名服务器。

如图 1所示,顶级域名服务器和权限域名服务器等节点组成了非骨干区域A’。

本文使用骨干域名服务节点名称的方式描述非骨干区域。

Leader:骨干区域内所有操作提议的唯一调度者和处理者,在任一时刻不存在多于1个的Leader,Leader角色并不与某个骨干节点永久绑定,在Leader无法连通后,骨干区会重新选举出新的Leader。

Follower:骨干区域内除Leader外存活的节点,接收来自客户端的操作请求,并将请求转发给Leader,还 参与Leader发起的提议投票,在检测不到Leader心跳 后投票重选 Lead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