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导学案

合集下载

29满井游记导学案

29满井游记导学案
经过:心境“若脱笼之鹄”,尽览初春水光山色,饱览游人怡然之情。
结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六、作业
一、复习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体会写景的特点。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略知大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体会本文写景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正课
1.提问: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5、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6、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
讨论探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生字注音。
廿(niàn)鹄(hú)鬣(liè)茗(míng)罍(léi)蹇(jiǎn)倩(qiàn)髻(jì)鬟(huán)浃(jiá)乍(zhà)澈(chè)靧(huì)曝(pù)呷(xiā)燕地(yān);花朝节(zhāo);鲜妍(yán)堕事(huī);恶能无纪(wū);飞沙走砾(lì);
2.朗读课文,对照注解试翻译课文。放录音。
二、导入
经历了漫长的严冬之后,我们终于盼来了温暖的春天。一场小雨,让我们想起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春之美景吗?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脚步到北京郊外满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那时那地的春之美景吧!
讨论并归纳: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2.提问: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9课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9课导学案及答案

29、《湖心亭看雪》学习目标:1、记住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章的简约之美。

2、通过想象,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意境之美。

3、沉潜涵泳,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 )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本文选自《》,作者字,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3、文章描写西湖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自己及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志趣,寄寓了对的怀念。

课堂探究4、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5、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6、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7.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8、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当堂检测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9.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10.“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11.“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12.“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13.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4.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5.“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初二语文导学案-29湖心亭看雪修改

初二语文导学案-29湖心亭看雪修改

第 29 课 湖心亭看雪【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畅的朗读并背诵全文。

2.能在理解和识记重点字词的基础上通译全文。

3.能说出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学习文章白描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 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更.定( ) 毳.衣( ) 雾凇沆砀..( ) 一芥.( ) 崇祯.( ) 毡.( ) 岱.( )2.走近作者:《湖心亭看雪》作者是 字 号 ,选自 。

3.反复诵读课文。

新知探究★探求一:疏通文意,解释重点词语。

是日更.定矣 余挐.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 强饮三大白. 雾凇沆砀.. 上下一白.. 及.下船 莫说相公..痴★探求二:结合注解,翻译重点句子。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b.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c.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探求三:1.通假字:余挐.一小舟 2.古今异义词:强.饮三大白.古义: 今义: 3.一词多义湖中人鸟声俱绝.佛印绝.类弥勒如果你能够准确的完成综合提升,那你肯定很厉害!综合提升1.赏析雪景,找出写景的句子,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并揣摩出作者的感情。

(学法指导:可以从顺序、角度、感官、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来分析文中景物的特点。

)2.纵观全文的内容,找出最能体现张岱形象的一个字?文中是从哪些语句中体现的?【当堂检测】所见: 奇 写景、叙事湖心亭 上下一白 抒情相结合看雪 两人对坐 清新淡雅【学习反思】我们收获了:不足的方面【知识链接】走近作者:张岱,明末清初山阴人,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

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境深远,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

他一生著作颇丰,今存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石匮书》等。

29章投影与试图导学案

29章投影与试图导学案

3.由于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投射线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在这两种投影下,物体的影子也就有明显的差别。

如图4-14,当线段AB与投影面平行时,AB的中心投影A…B‟把线段AB 了,且AB A‟B…,△OAB OA…B‟.又如图4-15,当△ABC所在的平面与投影面平行时,△ABC的中心投影△A…B‟C…也把△ABC 了,从△ABC到△A…B‟C…是我们熟悉的变换。

源的确定:分别自两个物体的顶端)两幅图表示两根标杆在同一时刻的投影图中画出形成投影的光线.它们是平行投影还是中心投影?并说明理由。

第二学习时间:课堂巩固案(根据同学们的展示,认真完成以下的练习,如有不会的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找到自己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改正)8、如果在阳光下你的身影的方向是北偏东60°方向,太阳在你的方向?第三学习案:自主测试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做完后举手示意,老师会给你批改)1.确定图中路灯灯泡的位置,并画出小赵在灯光下的影子.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点光源位于A(0,5),线段CD⊥x轴于D,C(3,1),求:(1)CD在x轴上的影长;(2)点C的影子的坐标.BD,当他走到点P的底部,当他向前再步行20BD的底部,已知丁轩,则两路灯之间的距离是( )学习感悟(1)当纸板P平行于投影面Q时. P的正投影与P的形状、大小如何?(1)当正方体如图的位置时,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及与其相对的另一面与投影面平行,这两个面的正投影是与正方体的一个面的形状、大小A´B´C´D´.正方形A´B´C´D´的四条边分别是(这些面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因此,正方体的正投影是一个正方形.投影图是( ),这是圆桌正上方的灯泡(看作一个点)发出的光线照射桌面后,在地面形成阴影的示意图。

已知桌面的直径为1.2米,桌面距离地面1米。

若灯泡距离地米,则地面上阴影部分的面积为()π平方米B、0.81π平方米C、2π平方米D、3.24π平方米第三学习案:自主测试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做完后举手示意,老师会给你批改)3.(2010山东淄博模拟灯的底部(点O)20时,人影的53,在Rt△ABC中,∠C=090,在阳光的垂直照射下⑴试探究线段AC、AB和AD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吗?(一)、问题1:如图表示一个由相同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上小立方块的个数,那么该几何体的主视图为A C2011安徽芜湖,)如图所示,下列几何体中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相同的是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特殊的收获?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赶快请写下课题:29.2视图(2)桌面上放着1个长方体和1个圆柱体,按下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左(011江西,3,3分)右图是一根钢管的直观图,画出它的三视图3 (2011山东聊城,2,3分)如图,空心圆柱的左视图是()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左视图是(是一个三视图,则此三视图所对应的直观图是10(2009,本溪)有一个铁制零件(正方体中间挖去一个圆柱形孔)如图放置,它的左视图是()A.B.C. D(A)(B)3.(2010 福建德化)如图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则这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叫.主,益阳)一个物体由多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它的三视图如图D. 55.(2011湖南湘潭市,4,3分)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这个几何第三学习案:自主测试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做完后举手示意,老师会给你批改)某个长方体主视图是边长为1cm形的对角线向垂直于正方形的方向将长方体切开,截面是一个正方形.那3(2010广东广州,7,3分)长方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A.52 B.323。

第29课时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

第29课时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

第29课时《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学习目标】【重点】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知识梳理】1、如何实现人生价值?①②③(P102——106)2、如何理解“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②(P102——103)3、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①②③(P105)4、如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②③(P105——106)【合作探究】2013牟6月26日,神舟十号飞船成功降落于预定区域,这是神舟飞船第10次从太空返航。

10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其中离不开航天员及其团队的艰辛努力。

正如某航天员所说的:“我热爱这项事业胜过自己的生命,任何风险都影响不了我的选择和信念。

”正是有着这样的信念,航天员们的性格往往具有执著、坚定的特点。

此次“神十”飞天的张晓光已经艰苦执著地努力了15年,才终于等到执行飞行任务的一刻。

“他是我见过最执著的人”聂海胜评价说,哪里训练有缺陷,他就在哪里刻苦地练,直至完美。

这十年,航天员一次次载誉归来,一次次成为我国栽人航天的佳话。

在这背后,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巨额投入;有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殷殷期盼;有航天员对栽人航天事业的耿耿忠心和艰苦卓绝的长期训练;有成千上万从事航天事业的劳动者默默无闻的奉献……1.航天员的成功,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巨额投入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这说明什么问题?2.张晓光艰苦执著地努力了15年才等到执行飞行任务的一刻,这给我们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有何启示?3.哪里训练有缺陷,张晓光就在哪里刻苦地练,直至完美。

这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做什么?4.“我热爱这项事业胜过自己的生命,任何风险都影响不了我的选择和信念。

”这说明什么道理?【思考判断】(1)“时势造英雄”,时势、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

( )(2) 实现人生价值一定要经历磨难、挫折和失败。

( )(3) “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可以脱离社会。

( )(4) 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导学案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导学案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导学案29 呼风唤雨的世纪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前准备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

“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本课中“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一个世纪?在20世纪里,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要求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上下史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词句的认识。

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明确:无论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充满神奇的未来,人类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资料展示与交流1、学生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

2、师补充的相关资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2、找出本课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反馈同学自学情况。

4、熟记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5、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9课约分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9课约分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9课约分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9课约分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的内容练习十六的3、4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约分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例4:化成最简分数。

学生先尝试把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得到最简分数。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

2.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

3.指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时还可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5页的例4,试着自己写一写。

学生汇报约分的写法,老师板书:提问:怎样约分比较简便?小结: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

4.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先判断哪些是最简分数,再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练习十六的3、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最简分数和怎样约分。

在约分时,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约成最简分数为止;也可以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

用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但是,必须要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板书设计:约分(四)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教后反思:优点:本节课主要学习怎样进行约分,在学习中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找到约分的技巧,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总结出约分时的注意事项。

29、《寓言两则》导学案

29、《寓言两则》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9、《寓言两则》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学习重难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知识链接: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

寓言最基本的特征是主题有寄寓性。

它总是寓深刻复杂的道理于浅显简单的故事之中。

寓言的主人公常常是人,也有的是动植物。

以动植物为主人公的寓言,都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动植物当成人来写。

寓言一般都有故事性,但情节不太曲折、复杂。

它常运用夸张和想象,但不荒诞。

寓言也多运用比喻,目的是通过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一一、、课课文文生生词词、、课课文文内内容容我我会会学学 1、我会读下面的生字并口头组词给我的同桌听,同时说说读写这些生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妻 虱 昌 绑 蔡 睬 烫剂 刺 扁 鹊 肠 胃2、读完了课文,我知道《纪昌学射》向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

《扁鹊治病》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

二二、、课课文文重重点点我我分分析析1、我能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想象到纪昌练眼力的艰辛。

不管( ),还是(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都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通过了这样艰苦卓绝的训练,纪昌练就了这样的本领:。

2、我能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想象得到纪昌第二次练眼力的艰辛。

不管( )还是( ),纪昌每天都用一个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经过第二次艰苦训练,纪昌练就了这样的眼力: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新人教版)导学案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人:徐霞 审稿人:张霞
【教学过程】
(自我评价:☆ ☆ ☆)
程度 依赖 农耕 幻想 联系 哲学家 原子核 腾云驾雾 归根到底
2、反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一下。

(一)、自主合作学习
1、预习成果展示
2、自由读课文,简洁地说一说初读了解到哪些内容。

3、默读课文,想想一百年内的科学技术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阅读提示:认真读课文,把表现科学技术发展的句子标出来,在旁边空白处写下自己的体会,小组内相互交流。

4、细读课文,找到下列重点字词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以及所蕴含的愿望: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
5、回读课文,进一步充分交流,大胆畅想未来的一百年科学技术又会发生怎样的巨变。

(二)、展示与反馈(同学评价: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三、当堂达标(20)(小组评价:☆☆☆)
1、读拼音写汉字(12分)
gǎi guān chéng dùyīlài nóng gēng
( ) ( ) ( ) ( )
téng yún jiàwùhuàn xiǎng qián rùlián xì
( ) ( ) ( ) ( )
zhéxuéjiāyuán zǐhé
( )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赖()依然()
舒适()回顾()
四、巩固练习(50分)
1、词语巧搭配。

(8分)
例:发明(电灯)
()愿望()天体
()生活()奇迹
例:潜入(深海)
改善()洞察()
探索()实现()
2、选词填空。

(6分)
改观改变改善
A.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我们的生活。

B.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其()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3、课文精彩回放(16分)
○120世纪,人类()月球,()深海,()百亿光年外的天体,()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2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

○3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进文中的括号里。

A、登上
B、洞察 C 、探索D、潜入
(2)指出文中两处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A 、打比方
B 、作比较C、举例子
○1句是○2句是
(3)概括说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作用巨大的是第()句。

(4)你还知道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呢?仿照文中的句式写一写。

20世纪。

人类,,
,。

4、、拓展阅读(20分)
高速磁悬浮列车
高速磁悬浮列车是人类挑战地面交通速度极限的象征。

作为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工具,高速磁悬浮列车是对传统轮轨铁路技术的一次全面革新。

它不使用机械力,而是主要依靠电磁力使车体浮离轨道,在无接触、无摩擦的状态下实现高速行驶。

有“地面飞行器”“超低空飞机”的美誉。

高速磁悬浮列车最大的优点是快,其时速可达四百至五百五十公里,而且对环境影响较小,线路占地面积较小。

磁场强度低,耗能较低。

由于是在轨道上悬浮行驶,且按飞机的防火标准配置设备,因此,乘坐平稳舒适,安全性非常高。

上海磁悬浮示范运营线于 2002年12月31日成功实现试运行通车。

试运行中,磁悬浮列车单程行驶八分钟,行驶里程三十公里,达到设计最高时速四百三十公里的要求。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最高的限度。

()
②悬在空中运动,而不沉下去。

()
(2)磁悬浮列车有和的美誉。

(3)请你用“”画出磁悬浮列车是靠什么行驶的句子。

(4)磁悬浮列车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简单介绍一下。

(5)用下列词语写一段话,简单介绍高速磁悬浮列车。

革新安全强度耗能舒适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