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时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

合集下载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价值的概念及其在创造与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2.掌握价值创造与实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培养价值创造与实现的意识和能力。

导学内容:一、引入例子(100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手机,我们将如何与他人沟通?如果没有汽车,我们将如何迅速出行?这些工具和服务的存在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快乐。

这些工具和服务的背后都是通过创造和实现价值而得以实现的。

本文将介绍价值的概念、价值创造和实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概念解释(200字)价值是指人们对于其中一种物品、服务或想法所给予的重视程度。

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来获得这种物品、服务或想法,这种代价就是价值。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是指通过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等方式,将有限的资源转化为可以得到的有价值的东西。

三、价值创造的原理和方法(500字)1. 挖掘需求:价值的创造源于对人们需求的挖掘。

通过观察和沟通,了解人们的需求和痛点,找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

例如,苹果公司通过挖掘人们对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的需求,创造出了iPhone和iPad等产品。

2.创新技术:技术的创新是实现价值创造的基础。

通过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

例如,无人驾驶技术的创新为汽车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3.提供更好的体验:价值创造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本身的创新,还包括用户体验的改善。

通过优化产品的设计和功能,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可以让人们更加满意并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例如,优步通过提供方便的叫车服务和舒适的乘车体验,吸引了大量用户。

4.打造品牌:品牌是价值的体现。

通过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为产品和服务赋予附加值,提高其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

例如,可口可乐通过长期的品牌建设,成为了全球最知名的饮料品牌之一四、价值实现的原理和方法(400字)1.市场定位:通过深入研究目标市场和客户需求,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定位,找到独特的卖点和差异化的优势。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及答案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及答案

张家窝中学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课题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编写人杜学芳审定人唐凤顺授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2、过程与方法: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砥砺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

别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条件,别总在黑暗中顾影自怜,唉声叹气,走出自我,勇敢地站出来,敢于对命运说不,勇于向命运挑战,奋起冲击生命的制高点,同样能够与那些有条件的人一起搏击长空,铸就人生辉煌。

二、学习重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三、学习难点:如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五、特别提醒: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

(根本途径--立足实践)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客观条件)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主观条件)原理: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

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六、知识梳理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1)人只有在__________中,才能创造价值。

[高三政治]人教A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doc

[高三政治]人教A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doc
(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3)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探究提示:
我们之所以说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是因为( )
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显示自身的价值②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③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④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活动
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
及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
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
材料二: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不能补。”
(1)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看,翟志刚的成功之路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2)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课后练习题。
材料三:中央台《聚焦80后》:80后的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后,80后的人多数是独生子女,人们都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自私、任性、责任心弱个性张扬…在四川灾区,在奥运赛场,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无私、坚强、乐观、奉献。80后的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掌握自己的命运,开创属于于自己的未来!
阅读材料合作探究问题:
(1)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什么?
(2)雷锋同志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3)结合材料三谈一谈,我们怎样对待自己的个性发展?

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

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

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编制:周琴审核:易泽仁班级:小组: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理解为什么在劳动和奉献中能够创造人生价值、如何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如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砥砺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我们要勇于走出自我,勇敢的站出来,勇于向命运挑战,奋起冲击生命的制高点,铸就人生辉煌。

【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即是如何创造和实现的问题(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从创造的角度来看的1、着的人是幸福的(1)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

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_,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强。

(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只有__。

(3)在社会主义社会,__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2、着的人是幸福的——课本主要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讲的(1) ,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2) _,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从实现的客观角度来看的主要把握三点,首先,明确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然后,从反面来论证:,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最后,得出结论:2.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1)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

(2)人的个性表现于,而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

(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是从实现的主观角度来看的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二、重点掌握1、如何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2、如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课堂探究案】一、2010年2月10日晚,经感动中国组委会结合推选委员会、合作媒体推荐意见以及网友投票的情况,最终获得2009年度“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分别是: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已故);“歼10”战斗机总设计师宋文骢:多民族孤儿的妈妈阿里帕・阿力马洪;给高原盲童带来光明的使者萨布利亚・坦贝肯(德国);26年义务守护滇池环境的农民张正祥;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照顾残疾家人20多年的退休工人朱邦月;小岗村群众的贴心人沈浩(已故);为留守儿童办学的女大学生李灵;中国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英雄群体荣获特别奖。

【教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及学案

【教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及学案
3. 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典型的价值案例,引发学生对价值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案例分析:分析价值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价值的概念和内涵。
3. 知识讲解:讲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互相启发。
3. 分享价值实现的成功经验,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价值实现计划。
九、实践作业:
1.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个价值创造与实现的目标。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实践,将所学价值观付诸行动。
十、总结与反思:
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价值创造与实现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自己在价值创造与实现方面的收获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价值的概念和作用。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观点。
3.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将所学价值观付诸行动。
四、教学准备
1.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典型价值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
十三、跨文化价值观的交流பைடு நூலகம்碰撞:
1. 讲解跨文化背景下价值观的交流与碰撞现象,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跨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2. 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价值观的理解和尊重。
十四、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1. 分析我国价值观教育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 分享 successful value-based education cases,引导学生关注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教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及学案

【教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及学案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及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价值的含义,认识到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 引导学生了解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过程,明白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价值的相关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价值的含义,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过程,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

2. 教学难点: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实现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价值的概念和作用。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过程。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个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价值的思考,如“为什么同样一件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价格会有所不同?”2. 讲解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 分析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过程:讲解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创造与实现的条件。

4. 讨论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价值决定价格的内在逻辑,理解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整理课堂笔记。

2. 结合生活实际,选取一个案例,分析其中的价值创造与实现过程。

3. 思考并回答问题:“如何理解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全面检测学生对《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

12.3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2.实现人生价值需具备的主客观因素【学习重点】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学习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导学案】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从创造价值的角度来看的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1)人只有在中,才能创造价值。

(2)劳动是人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2、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课本主要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讲的积极投身于,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是从价值实现的客观角度来看的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社会提供的。

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

人的价值只能在中实现。

2、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①只有正确处理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②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

人的个性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是从价值实现的主观角度来看的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个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自己能力的过程。

②个人素质,主要包括素质、道德素质、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内容。

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信念,需要正确的指引。

【知识总结】1: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2: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判断】:1.只有极少数天才人物才会出现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

( )2.能力卓越的人,都可以创造出卓越的人生。

( )3.强调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

【当堂检测】1.十年来,美国富豪的慈善捐赠总额超过2 000亿美元,其中比尔•盖茨一人就捐赠466亿美元,“股神”巴菲特也捐了85%以上的个人财富约370亿美元。

【教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及学案

【教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及学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价值的概念,认识到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由人类活动创造的。

2. 使学生了解价值的实现过程,掌握实现价值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具备创造价值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价值的定义与特性:价值的概念、价值的客观性、价值的多样性。

2. 价值的创造:劳动与价值创造、科技创新与价值创造、管理创新与价值创造。

3. 价值的实现:价值实现的条件、价值实现的方法、价值实现的途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价值的定义与特性、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方法。

2. 教学难点:价值的客观性、价值的多样性、价值实现的条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讨论话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价值的定义与特性。

2. 讲授基本概念:讲解价值的定义、特性和价值创造的途径。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价值实现的过程和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价值创造与实现的方法,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请简述价值的定义与特性。

2. 列举三种价值创造的方法,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3. 分析一个生活中的案例,阐述价值是如何实现的。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价值的定义与特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价值创造与实现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价值的概念。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九、拓展学习:1. 价值创造与实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 国内外有关价值创造与实现的最新研究成果。

3. 价值创造与实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

十、课程资源:1. 教材:《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课时《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学习目标】【重点】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知识梳理】1、如何实现人生价值?①②③(P102——106)2、如何理解“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②(P102——103)3、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①②③(P105)4、如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②③(P105——106)【合作探究】2013牟6月26日,神舟十号飞船成功降落于预定区域,这是神舟飞船第10次从太空返航。

10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其中离不开航天员及其团队的艰辛努力。

正如某航天员所说的:“我热爱这项事业胜过自己的生命,任何风险都影响不了我的选择和信念。

”正是有着这样的信念,航天员们的性格往往具有执著、坚定的特点。

此次“神十”飞天的张晓光已经艰苦执著地努力了15年,才终于等到执行飞行任务的一刻。

“他是我见过最执著的人”聂海胜评价说,哪里训练有缺陷,他就在哪里刻苦地练,直至完美。

这十年,航天员一次次载誉归来,一次次成为我国栽人航天的佳话。

在这背后,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巨额投入;有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殷殷期盼;有航天员对栽人航天事业的耿耿忠心和艰苦卓绝的长期训练;有成千上万从事航天事业的劳动者默默无闻的奉献……1.航天员的成功,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巨额投入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这说明什么问题?2.张晓光艰苦执著地努力了15年才等到执行飞行任务的一刻,这给我们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有何启示?3.哪里训练有缺陷,张晓光就在哪里刻苦地练,直至完美。

这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做什么?4.“我热爱这项事业胜过自己的生命,任何风险都影响不了我的选择和信念。

”这说明什么道理?【思考判断】(1)“时势造英雄”,时势、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

( )(2) 实现人生价值一定要经历磨难、挫折和失败。

( )(3) “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可以脱离社会。

( )(4) 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 )(5) 实现人生价值,既需要主观条件,又需要客观条件。

( )【思维拓展】实现人生价值,既需要主观条件,又需要客观条件。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良好而必要的客观条件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基本保证。

脱离客观条件,脱离社会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所提供的基础和条件,只讲主观条件,只讲主观能动性,是难以实现人生价值的。

当客观条件不充分时,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顽强拼搏实现人生价值。

【预习检测】1. 2013年1月18日,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哲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这说明①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②实现了人的自我价值,就实现了人的社会价值③人的价值是在对社会的奉献中实现的④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2.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我十我们=完整的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集体离不开个人 B.人的自我价值高于社会价值C.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D.自我奋斗,也能锤炼人生、升华人生价值3.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梦,都在思考中国梦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为实现中国梦应尽的责任。

从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角度看,思考中国梦与自己的关系应该坚持的正确理论观点是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③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2012·北京卷)下图漫画中人的困境启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要BA.有坚定的理想信念B.以客观条件为基础C.百折不挠反复实践D.努力发展自身才能5、(2010·北京卷)北京某地铁站旁,有一个由退休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站点”,这些退休老人在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

这表明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条件③索取和奉献是统一的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6.(2011·重庆卷)2010中国年度公益人物L说:“公益不应该仅仅是出现灾难的时候的援手,更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

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你会惊喜地发现生活处处皆公益”这表明A.个人素质越高,人生价值越大B.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的态度C.拥有高尚思想才能实现人生价值D.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现实7.“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杨善洲的颁奖词。

杨善洲的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①牺牲个人利益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④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2013年2月19日晚,“充满大爱的圣殿——2013感动中国”电视颁奖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举行。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艾起,爱心小院创办者、农家妇女高淑珍……这些平凡的人,用不平凡的行动,让自己变的不平凡,并感动着中国。

这告诉我们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③索取是贡献的前提和源泉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④人生价值都是在不平凡中实现的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能力提升】1.“我宁愿让别人问我为什么我没有一块丰碑,也不愿让别人问我为什么我有一块丰碑。

”马·加图家这句名言强调的是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B.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C,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D.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2、(2010·江苏卷)“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倾,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

”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3.(2012·江苏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

”这句话说明,学习雷锋同志更加需要A.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4、2013年爱心支教活动在我国的西北、西南省份陆续开展,来自21所高校的5千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350多所革命老区的农村小学,开展爱心支教活动。

他们在为老区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

这表明①要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中实现人生价值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条件③社会价值的实现要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前提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2013年9月23日,湖南省隆重表彰以袁隆平为首的科研团队成功攻克超级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千克世界难题。

袁隆平在会上表示,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其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共同努力的结果。

袁隆平的话表明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②人的价值需要在社会中实现③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我国内地企业家率先承诺“裸捐”。

“裸捐”指的是把特定范围的个人资产全部捐出。

当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是对人生的一种更为深刻的理解。

这表明①个人选择应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③人生的价值只表现为对社会的贡献④人的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统一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12·山东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

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B.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8.(2012·课标卷)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

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

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都借给他。

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这表明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9、 2012年11月25日,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同志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疾病,因公殉职。

30多年来,他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积极投身祖国的航空事业,带领研制团队不断地学习、钻研和积累,攻坚克难,夜以继日地奋战,坚守一线,多次长时间随舰海试,解决了飞行训练中大量的技术难题,实现舰载机在航母“辽宁舰”上成功起降,推动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中共中央追授他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国务院追授他为“航空工业模范”称号。

结合罗阳的先进事迹分析,罗阳是怎样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9分)【预习检测】1—5 ACCBB 6---8 DDB【能力提升】1---5 BCCDC 6---8ACC问答题参考答案: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罗阳坚守一线,多次长时间随舰海试,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罗阳积极投身祖国的航空事业,带领研制团队协同努力,实现舰载机在航母“辽宁舰”上成功起降,党和国家追授他多项荣誉称号,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罗阳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了飞行训练中大量的技术难题,推动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实现了人生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