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水循环和水资源导学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 掌握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作用;
3. 认识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导学环节:
一、导入:水的重要性
1.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水的存在形态;
2. 引导学生讨论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提出问题:水是如何在自然界中循环利用的呢?
二、水的来源与循环
1. 讲解水的来源: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
2. 分析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渗透;
3. 展示水循环的示意图,让学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三、水循环的作用
1. 讨论水循环对自然界的重要性:维持地球气候、滋润植被、维持生物生存;
2. 分析水循环与生态系统的干系:水循环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3. 思考水资源的利用与珍爱: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珍爱水环境。
四、水循环的实践活动
1. 观察周围的环境,了解当地的水循环情况;
2. 设计小实验,模拟水循环的过程;
3. 制定水资源珍爱计划,提倡勤俭用水、珍爱水源。
五、总结与展望
1. 总结水循环的重要性及作用;
2. 展望未来,呼吁大家关注水资源问题,共同珍爱地球的水环境;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传播水资源珍爱的理念。
导学反思:
1. 你对水循环的认识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 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珍爱水资源?
3. 你愿意为水资源珍爱做出什么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水循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重视水资源的珍爱与利用。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行动起来,为珍爱地球的水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愿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
一轮复习《水循环》导学案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
【学习目标】 1.综合思维:掌握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2.人地协调观: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评价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谋求人地协调。
3.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分析区域内水循环,分析不同区域内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4.地理实践力:绘制水循环示意图,掌握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题一、“水的行星”:地球约有____的表面覆盖着水。
1.从形态上看(1)水呈____、固态和____,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中,形成各种水体。
(2)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____、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2.从空间分布上看3.从水的运动和更新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____的关系。
4.从利用上看(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__、淡水湖泊水以及____,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2)____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
目前人类利用的很少。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1)水循环过程: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在__ __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释放热量,固、液、气三态转化,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
海陆间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
【思考】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 (2)类型及主要环节 【思考】“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维持了全球水的____。
(2)缓解不同纬度__ __不平衡的矛盾。
(3)直接影响到各地的__ __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__ __特征。
地理教案:水资源与水循环

地理教案: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与水循环一、引言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同时也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关键要素。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全球水资源正面临日益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资源的现状、水循环的过程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二、水资源的现状1. 水资源的分布问题全球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有些地区则极度缺乏。
在资源丰富的地区,人们往往享受优质的自来水和灌溉用水,但在资源匮乏的地区,人们面临着缺水问题,甚至不得不长途跋涉寻找水源。
2. 水资源过度开发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许多地区进行了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和湖泊退化等问题的出现。
三、水循环的过程1. 蒸发和蒸腾水循环的第一步是蒸发和蒸腾。
太阳能将水体加热,使其中的水分蒸发成水蒸气。
同时,植物通过叶子表面的气孔释放水蒸气,这个过程被称为蒸腾。
2. 云的形成和降水蒸发和蒸腾产生的水蒸气上升到大气层,在适当的条件下,会经过冷却而凝结成云。
当云中的水粒子足够大时,它们会落下来形成降水,如雨、雪或冰雹。
3. 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降水的一部分直接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形成地表径流。
另一部分降水则渗入土壤,经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后再逐渐向下渗透,最终形成地下水。
地下水可以通过井泉、湖泊和泉眼等途径与地表水相连。
四、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1. 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减少用水量、改用节水设备和确保用水的高效利用来节约水资源。
同时,各个行业也应该采取措施,减少用水量和加强水资源管理,以确保可持续利用。
2. 水资源的保护保护水资源需要综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首先,应加强水污染的监测和治理,禁止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流和湖泊。
其次,要加强水源地的保护,保护植被和湿地,维护水循环的正常进行。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参与与合作。
《地球上的水循环导学案》

《地球上的水循环》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掌握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水循环与自然界的干系。
一、导入1. 引入话题:请同砚们思考一下,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水资源如此重要?2.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介绍水循环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二、探究水循环1. 什么是水循环?- 讲解水循环的定义和观点,引导学生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
2. 水循环的过程- 分析水循环的四个主要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
- 通过图表或动画展示水循环的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水在地球上的运动轨迹。
三、水资源的重要性1. 讨论问题:为什么水资源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如此重要?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展示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水资源对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影响。
四、水循环与自然界的干系1. 探究问题:水循环与自然界的其他因素有着怎样的联系?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循环与大气环流、地球气候等自然现象之间的互相作用,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五、教室练习1. 水循环知识梳理: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检验自己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水平。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模拟水循环过程,加深他们对水循环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室总结1. 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水循环与自然界的干系。
2.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对水循环的疑问或思考,激发他们对环境珍爱和水资源管理的关注。
七、课后作业1. 拓展阅读:安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深入了解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2. 实践探究: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水循环现象,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地球上的水循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和重要性。
希望同砚们能够积极参与环境珍爱,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地球!。
高中地理(新教材)《水循环》导学案

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01水圈、□02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03水汽输送、□04降水、下渗、□05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大气圈、水圈、□01岩石圈和生物圈。
2.促进地球上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02动态平衡。
3.地球上□03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04地表形态。
5.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05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全球的气候和□06生态,对全球□07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1.判断正误。
(1)海陆间循环携带水量最大。
(×)(2)沙漠地区没有水循环。
(×)2.破坏森林会导致()A.水汽输送减少B.蒸发增多C.下渗减少D.降水增多答案 C解析植被破坏,降水会迅速转化为地表径流,下渗减少。
3.“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
这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 B解析“汇入大海的波涛”说明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化为高山的彩虹”说明水循环联系了大气圈。
4.人类可以参与到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提示地表径流,如南水北调、修建水库;降水,如人工降雨;蒸发,如改变地表植被;下渗,如地面硬化等。
任务探究水循环及地理意义我国新疆地区的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
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沿坡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着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下图为坎儿井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指出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该水循环类型的主要环节。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水循环与水资源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水循环与水资源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水循环与水资源的教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了互动式教学,通过让孩子们亲身参与,观察和体验,让他们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水资源的珍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2. 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
3. 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
难点:水资源的珍贵和如何节约用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水循环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贴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什么东西越用越少,越少越要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引入本次活动主题——水循环与水资源。
2. 讲解:通过PPT展示水循环的图片和视频,讲解水循环的过程,让孩子们了解水从哪里来,流向哪里,以及水循环的重要性。
3. 实践:分组进行水循环模型的实验,让孩子们亲身参与,观察和体验水循环的过程,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
4. 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如何保护水资源,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节约用水的随堂练习,让孩子们在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
难点:水资源的珍贵和如何节约用水。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活动拓展: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水库、河流等水源地,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水资源的珍贵和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同时,也可以开展一次关于水资源的绘画比赛,让孩子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用水的理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关于水循环与水资源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引入环节的谜语设计二、讲解环节的PPT展示在讲解环节,我使用了PPT来展示水循环的图片和视频。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导学案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水的来源和循环过程。
2. 掌握水蒸发、降水、蒸发凝结和下渗等概念。
3. 认识水循环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导学内容:1. 水的循环概念及地球上水资源分布情况。
2. 水的循环过程:水蒸发、降水、蒸发凝结和下渗。
3. 水循环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导学步骤:一、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1. 观看短视频《水循环的奇妙世界》,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
2. 提问:地球上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是什么?水如何在地球上循环?二、引导学生探究水的循环过程(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水的循环过程:水蒸发、降水、蒸发凝结和下渗。
2.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探究不同水循环过程的定义、影响和意义。
3. 小结讨论:每组汇报并总结水的循环过程的关键点。
三、展示水循环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10分钟)1. 分享案例:探讨水循环对植物生长、降雨、地下水补给等方面的影响。
2. 分析问题: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3. 思考提问:人类对水资源的破坏会对水循环产生什么影响?四、引导学生思考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内容,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总结水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性。
2. 提问:你认为水的循环对地球和人类有何益处?导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水的循环过程及其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水是生命之源,水的循环不仅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水,共同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及重要性。
2. 掌握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环节。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
导学内容:一、水循环的定义和意义二、水循环的过程及环节三、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导学步骤:一、导入环节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水,水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2. 观看视频:“水循环的奥秘”,引起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水循环导学案

3.1 水循环【学习目标】1、绘制水循环的全过程图,培养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列举水循环的过程,说明水循环的意义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业质量标准】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
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核心素养标准】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课前自主学习】一、地球表面的水体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
2、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______%,是地球水的主体。
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陆地水:包括________、________、沼泽水、土壤水、________、________、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3、陆地水体相互联系: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在___________和地球重力的共同驱动下形成了水循环。
二、水循环过程结合课本59页图,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示意,并将箭头含义注明。
【课堂探究一】水循环的环节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小水滴旅行记》补充完整:我是一滴小水滴,和兄弟姐妹们生活在一起。
有一天,太阳公公格外亲热,照得身上暖洋洋的,我不由自主地飘了起来……小结:【学以致用1】判断下列诗句描述的是水循环的哪一类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课堂探究二】读材料,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材料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材料二: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的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舟山渔场地处长江、钱塘江入海口,来自大陆的地表径流每年平均入海近一万亿立方米,为渔场带来大量浮游生物,与海水营养盐类相结合,促使其迅速生长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昌三中理化学科导学案
课
题
水资源和水循环 年 级 初二 备课人 汪隆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
2、知道云、雨、雹、雪、雾、露等自然界的物态变化的形成。
3、了解人类利用水资源的现状。
学习重点难点 云、雨、雹、雪、雾、露、霜的成因,区分和解释。
增强环保和节水意识。
自学梳理提纲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地表水通过______进入大气,又通过______回来,使陆地淡水得到______.
2.自然界中水的物态变化:
(1)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冷______成小水珠或_______成小冰晶,飘在空中.
(2)雨:云中小水珠(冰晶)→凝聚变大→下降→大冰晶_________成→大水珠(雨).
(3)雹:云中小水珠→随气流上升到0℃以下的高空→_________成冰珠→上下翻腾→聚大下落→雹。
(4)雪:冬,高空水蒸气遇冷_________成小冰晶→聚花→飘落。
(5)雾: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成小水珠附在尘上. (6)露:早晚温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水珠附在草木石上。
(7)霜:冬晨温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___成小冰晶附在草木石上。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
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 进入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 成 ,通过 又回到陆地和海洋。
2、水循环包括三大循环即:(1)海上水循环——海洋水经 被带到上空再经降水过程返回海洋。
它是大气降水的主体约占到降水总量的90%以上。
(2)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经 到达海洋上空经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经降水到达陆地表面然后经地表径流(江、河、湖、海)和地下径流(地下水)再返回海洋。
它可以使陆地水不断的循环再生。
所以陆地水是可再生资源。
(3)内陆水循环——陆地水经 和植物 作用被带到高空再经降水过程返还陆地。
主要存在于内陆地区。
阅读课文106---108页“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完成下列问题:
3、云的成因:云是空气中的 上升遇冷时, 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4、雨的成因:雨是云中的小水珠相互凝聚,逐渐增大成为大水珠,大水珠越来越重,下落到地面形成的。
云中的小冰晶聚集变大,在下落过
程中 成大水珠也会形成雨。
5、冰雹的成因:夏天,当云中的雨滴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 ℃以下的高空时,便会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冰珠;当气流减弱时,小冰珠回落,上升气流再增大则再上升;如此上下翻滚,小冰珠就逐渐成为冰雹。
6、雪的成因:雪是冬天空气中的 急剧降温时,直接 成小冰晶而形成的。
7、雾的成因:若地面附近的水蒸气较多,并遇上冷空气时,水蒸气会以空中的尘埃为核心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这就是雾。
8、露的成因:露是夏季空气中的 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附在树叶、花草上形成的。
9、霜的形成:霜是冬季空气中的 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 态的小冰晶形成的。
10、归纳总结:1、云---水蒸气的液化或凝华形成; 2、雨----云中小冰晶的熔化而成:3、雹---雨滴快速凝固成小冰珠形成; 4、雪----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形成;5、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6、露----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7、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形成。
检测题:1.曾经“其水澄澈,冬夏不减”的罗布泊,现已干涸无水,附近曾繁华一时的楼兰古国早已被茫茫沙漠所吞没。
造成罗布泊干涸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种?( )
A .自然蒸发
B .无节制的引流灌溉
C .土地沙化
D .过度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