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专题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导学案

高考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专题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导学案

专题中国的自然资源与交通学科高中地理学生核心内容我国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其发开利用中的问题交通教学目标 1. 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的规律性。

2. 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 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会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 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学会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1.中国的交通在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2.以重点交通工程建设为背景材料,或以区域图、数据统计图、坐标图等为切入点,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的主要区位因素,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各类资源特点和发开利用中的问题交通区位因素【互动导学】导学1 我国自然资源概况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1)总量大,种类多。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人口众多。

(3)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1)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2)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①有利: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的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不利:人均占有量少,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林地、耕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

(3)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2)我国水土资源分配特点我国水资源中,南方占80%,北方占20%;土地资源中,南方占40%,北方占60%。

由此可见,我国南方地少水多,北方地多水少,水土资源南北配合不合理,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程度。

(3)我国水能资源的基本特点①蕴藏量大,可开发量居世界第一。

②地区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A西南地区,其次是B西北地区和C东南地区;按流域来说,长江流域最丰富。

《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第1课时)

《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第1课时)

《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以及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理解“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我国水能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及合理利用。

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自然资源时,应结合中国地图,同时将各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

一、基本特征1、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

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2、人均资源占有量______,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3、自然资源形势严峻。

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_____和______的现象严重。

1、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3、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的_____、____及_____,北方以_____为主,南方以____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_____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_____、______的高原、山地及_________。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问题: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水土流失;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导致的沙漠化;__________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5、对策: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加强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中国自然资源导学案

中国自然资源导学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主备人:张瑞芳主审:高二地理组【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2、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分布,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3、通过讨论归纳出,我国土地利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水资源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知识梳理】一、自然资源概况1、含义:直接来自自然界;能被人类所利用2、分类:可再生资源:资源、水资源、资源、生物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资源3、我国自然资源特征:1)总量,种类2)人均资源占有量3)由于利用、管理不善,自然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

二、土地资源1、土地主要利用类型:、林地、、交通建设用地滩涂、沼泽、沙漠、戈壁、石山等2、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1)耕地:A___ _ _,B___ __,分布在_____ _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2)C_____ _: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_______ _地区及青藏高原。

(3)D___ __ :分布在______ 、____ __交通不便的深山及的山地。

3、我国土地资源现状1)总量大,人均占有量;2)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3)各类土地比例不合理,土地资源不足;【合作探究1】结合下图并分组讨论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措施:三、水资源1、地球上的水的类型(1)海洋水:97%(2)陆上淡水:2.5% 冰川、深层地下水:98%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0.3%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空间分布,表现为,;(3)时间分配不均,表现为多,少,年际变化大;(4)水资源与的分布不匹配【合作探究2】分组讨论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及解决的措施有哪些?【当堂检测】1、下列地形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的是()A、大兴安岭B、四川盆地C、内蒙古高原D、准噶尔盆地2、下列地区中,严重缺水的是:()A、三江平原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3、我国土地利用面积最大的是:()A、耕地B、林地C、草地D、建设用地4、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A.非季风区 B.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C.西部高原及山地地区D.半湿润、半干旱地区5、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A.东北、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B.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C.华北、西北和东南地区D.东北山区、青藏高原以及西北山地6、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A.东部季风区B.东部平原和丘陵地区C.西部内陆高原和山地D.半湿润地区7、下列属于难利用的土地是()A.新疆的干旱荒漠地区B.黄土高原C.江南丘陵D.内蒙古草原8、近年来北方冬季频繁发生沙尘暴,说明我国北方土地存在严重的现象 ( )A.水土流失B.荒漠化C.气候骤变D.乱占耕地9、下列做法,不利于节水的是 ( )A.自流灌溉B.喷灌C.滴灌D.生活用水,一水多用10、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是 ( )A.兴修水利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B.多在平原区打井大力开采地下水C.兴修水库拦蓄洪水D.采用喷灌和滴灌方法节约用水11、调节水资源地区间不均的措施是 ( )A.跨流域调水B.兴修水利C.注意节约用水 D.防治水污染12、华北平原发展经济的限制性条件是()A、矿产资源B、水资源C、地形条件 D、交通条件1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调水主要是解决下列哪个地区缺水问题 ( )A 华北地区B 东北地区C 西北地区D 西南地区14、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 ( )A 解决我国江水季节分配不均B 解决东北平原的淡水缺乏问题C 解决我国淡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D 南水北调即把珠江水调到我国北方地区15、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的自然资源_区域地理学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_区域地理学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学习目标:我国自然资源概况,矿产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和保护。

学习重点:我国自然资源和特点及分布地区。

自主学习:一、我国资源基本特征:二、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等。

读右图,填写我国土地利用类型:A ;B ;C ;D ;E 。

土地资源在利用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应对?三、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⑴水资源特点:⑵水能资源: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水系、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

华北地区为什么缺水?解决水资源不足有哪些对策?四、矿产资源特点:(1)矿产资源总量,种类;(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例如:煤、铁、石油产区以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则方居多。

(3)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贫矿、富矿,增加了开采运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

(4)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人均占有量;另一方面,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利用率。

(1)能源资源:我国能源的储量和产量居第一位的是,其次为、。

我国的煤大部分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

煤炭储量居前的省:、、等。

我国大陆上已开发的油田,主要分布在、地区。

我国天然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蒙陕高原、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及东部浅海大陆架地区。

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的煤田(2)我国金属矿的分布:(1)铁矿: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但贫矿多,优质富铁矿少。

我国铁矿分布广泛,其中从、、最多。

著名的铁矿有:河北、内蒙古、辽宁、、湖北、四川、安徽、海南等。

(2)有色金属矿:、、、钛、锑、锂、菱镁矿居世界首位。

重要的矿山有:铜矿:江西、云南、湖北大冶(铜、铁);钨:江西;锡:云南;锑矿:湖南;汞矿:贵州铜仁;镍矿:甘肃;稀土矿:内蒙古;金矿:山东;铝土矿:贵州修文、山东淄博、广西:平果;铅锌矿湖南水口山、青海锡铁山等。

高三地理1轮复习 精品导学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高三地理1轮复习 精品导学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中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的分布区和成因。

2.掌握中国的渔场和成因3.掌握中国的盐场的分布和区位因素课内探究案1.我国风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在哪里?这些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2.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分别在哪里?原因有哪些?3.地热能的分布和什么因素有关?我国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4.我国主要有哪些主要渔场?简要说明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第一,宽浅大陆架,水温适宜;第二,河流注入带来丰富有机质、营养盐类;第三,寒暖流交汇,也使营养盐类丰富。

这样就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饵料。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一年有两个鱼汛:冬季的带鱼汛和夏季的墨鱼汛)5.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事业的有利条件:①大陆架宽而浅,太阳光可以直射海,底水温适宜,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

②有众多的河流往人近海,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海洋鱼类提供足够的饵料。

③有寒暖流交汇,海水容易发生搅动,下层的营养盐类泛到上层,使得上层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特别丰富,吸引大批鱼群到来。

6.我国的主要盐场有哪些?盐场选址应考虑的区位因素有哪些?长芦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合称我国三大盐场。

均为海盐。

此外,苏北沿海也有良好的晒盐场所。

四川自汞盛产井盐;西北与青藏高原多为岩盐和池盐。

长芦盐场形成原因:盐场的分布受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影响。

长芦盐场地处渤海湾西岸。

晒盐的优越自然条件:(1)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

(2)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这是雨季短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课后延伸案根据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全年累计小时数,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分为风能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贫乏区。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类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四地风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①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B.②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C.③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D.④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2.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④地最接近的( )A.雅鲁藏布江谷地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D.东南沿海地区读上图完成下列3-5题3.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较低纬地区向较高纬地区减少B.由沿海向内陆先减少后增多C.由平原向山区逐渐增多D.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多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能丰富与否及其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①地风能丰富是由于接近冬季风的源地B.②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周围高山环绕C.④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距海遥远D.③地风能较丰富是由于地处沿海5.图中M地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A.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B.太阳能、风能和沼气C.地热能、风能和沼气D.太阳能、地热能和水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其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其产业链的产品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

学案13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2、我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分布地区。

3、根据各类资源分布图,分析说明该类资源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能结合相关自然因素分析其形成原因。

【学习过程】一、矿产资源(一)煤炭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南方除省外,几乎没有大煤矿分布。

其我国大陆上已开发的油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

海上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和南海海域。

快速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剧增,我国已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三)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及东部浅海大陆架地区。

(四)非能源矿非能源矿包括:)有色金属矿:(储量少)(3)贵重金属矿:、银等;(4)稀有金属矿:稀土矿,分布于内蒙古的(储量世界第一);(5)非金属矿:、钾盐、菱镁矿、石棉、石墨等。

总结: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①矿产资源总量,种类;②分布广泛,相对;③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贫矿多、富矿少;④人均占有量,浪费严重,利用率低;⑤日渐枯竭。

二、其他能源资源1、风能思考:归纳我国风能较丰富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这些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例:我国可开发风能超过10亿千瓦,风能是我国潜力巨大的新能源。

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1)我国_ _、__等地区(填出二个省级行政单位)为风能资源丰富区。

从整体上看,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季节是_________。

(2)简述甲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乙省工业、经济发达,大力发展风电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是可减少大气中的_危害。

(4)试从资源、经济两角度,分析乙省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主要原因。

(5)简述乙省大力发展风电的生态环境效益。

2、太阳能思考:找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地区和最贫乏地区分别在哪里,并分别分析其原因。

3、地热能地热资源的分布与、岩浆运动、火山、活动等密切相关。

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的,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的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自然资源及主要类型,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学习重点】自然资源的类型,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学习难点】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学习提要】1、自主学习:(1)中,对人类活动有的土地、阳光、水、水能等。

(2)自然资源分为资源和资源。

2、合作学习:(1) 区别下列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并说出理由。

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核能天然气花岗岩土地(2)湘江的水为什么流也流不完?(3)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4)根据64页的资料说说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是什么?丰富,人均。

(5)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更加突出。

讨论从哪些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呢?3、【课堂调查】垃圾分类投放了吗?【请你参与】请为节约资源、保护资源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学习小结】请你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吧!【课堂检测】1、对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正确的是()A. 节约利用,综合利用B. 寻找新的代替品C. 保护和促进更新D. 极大限度地加以利用2、我国自然资源最基本的特征是()A. 总量丰富,所以人均占有量多B. 总量不多,所以人均占有量少C. 自然资源大国,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D. 总量丰富,但因人口特别多,人均占有量就很少3、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数量有限,难以大量增加B.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C.我国人口不断增加,数量众多D.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4、阅读有关“鄂西北与贫困同行”的一段材料,回答:没有树的地方就是谭山镇。

所有的山上都没有树,稍微低一点的山都被开荒了,用石头垒起来的梯田,一层层从山顶一直延伸到山脚,那情景就是一个“农业学大寨”时代“人定胜天”的绝佳版本!持续的干旱,那些依山而建的梯田,不仅没有庄稼,而且连杂草都鲜见。

《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

第21课时中国的自然资源1.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含义及其主要类型。

2.运用资料叙述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运用实例,叙述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4.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的观念,增强资源保护意识。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①1.自然资源与我们(1)用途: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学习生活。

(2)分类②:如③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等。

④:如⑤。

(3)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资源要注意保护和培育,使其能够永续利用;非可再生资源要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2.资源丰富,人均不足(基本国情)(1)⑥: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2)人口众多: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的利用(1)类型特点: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分类: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2)影响有利: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提供条件。

不利: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2.土地资源分布不均(1)耕地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区。

类型秦岭—淮河以北:⑦。

秦岭—淮河以南:⑧。

(2)草地分布:西部、北部内陆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区。

类型:自东向西随降水量的减少而发生变化(温带草原、高山草甸、高寒草原)。

(3)林地⑨林区: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

⑩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

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茂盛。

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全国土地日是。

三、水资源1.水是宝贵的资源意义:生命之源,用于人们生活、工农业生产。

问题:水资源不足、用水紧张和严重。

我国水资源贫乏,总量居世界第位,人均只有世界人均的1/4。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1)时间:夏秋季多,少。

(2)空间:北少、东多西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自然资源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

2.运用相关资料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能够在图上指出我国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

4.结合相关图文资料理解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及我国的土地国策。

5.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6.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7.运用资料说明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预习要点
自然资源的特征,土地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保护
三、预习内容
考点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________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自然资源可分为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__资源两大类。

它们的区别在于该自然资源是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可更新、再生或循环使用。

3.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总量丰富,______不足。

考点2:土地资源
1.土地利用类型
根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差异,我国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________用地。

2.基本国情
(1)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2)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一少一多一不足”——耕地______,难以利用的土地______,后备耕地不足。

3.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南方耕地以________为主,北方耕地以________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

(2)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______。

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

4.土地资源的利用
(1)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________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尤为突出。

(2)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我国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考点3: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我国水资源短缺。

(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从空间分布看,南丰北缺,东多西少;从时间分配来看,________多,________少。

2.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措施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是________或水利枢纽工程。

(2)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方法之一是________。

目前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工程主要有引滦入津、引黄入晋、南水北调等。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探究案
探究点一、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读“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 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以西以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塔里木盆地
D.山西、陕西、甘肃、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区
(2)下列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是( )
①植树种草②陡坡修筑梯田③退耕还林④修建挡土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我国南方丘陵山区,20世纪70年代出现“以粮为纲,开山种粮,越种越荒”的状况,其根本原因是( )
A.土壤贫瘠 B.气候不稳定
C.开山破坏了原有植被 D.背风坡降水稀少
探究点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时空分布不均及解决措施
2.南水北调工程
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分为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1)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

(2)中线工程:目前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

(3)西线方案: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3.为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工程是( )
A.西气东输工程B.南水北调工程
C.西电东送工程D.“三北”防护林工程
4.同学们在考察过程中,了解到国家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问题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连通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
探究点三、低碳生活,节约资源
我国是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人均占有量不足,所以“低碳生活”已经进入人们的意识。

“低碳生活”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5.据人民网2011年5月18日报道,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100立方米,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缺水形势异常严峻。

回答(1)~(2)题。

(1)造成北京缺水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过快,用水量过大
B.位于我国半干旱地区,降水少
C.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D.北京地区河流不多,水量不大
(2)为了节约用水,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③开采地下水④实行阶梯式水价
A.①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以下行为,符合资源节约或合理利用的是( )
A.到商场购物向服务员索要塑料袋
B.经常乘坐公共汽车去奶奶家
C.每年给每个朋友发一张新年贺卡
D.洗衣服洗碗使用大量洗涤剂
参考答案
预习案
价值,可再生,非可再生,人均,建设,少,多,水田,旱地,牧业,耕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夏秋,冬春,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探究案
1.【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了读图能力。

根据水土流失的图例可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400毫米年等降水线以东的中部地区,以山西、陕西、甘肃、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区为主。

第(2)题主要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陡坡开垦梯田,会加剧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可采取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挡土坝等措施。

【答案】 (1)D (2)C
2.【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0世纪70年代的“以粮为纲,开山种粮”是乱砍滥伐,属于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以导致了恶性循环,以致出现“越种越荒”的状况。

【答案】 C
3.【解析】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缺点,可以采用南水北调的方法缓解。

【答案】 B
4.【解析】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而进行建设的。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

【答案】 B
5.【解析】北京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

造成北京缺水严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人口数量多是主要因素,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用水随之增多,人为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

为了保护水资源,北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生活用水实行一水多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重工业的用水量,水费提高等。

【答案】 (1)B (2)C
6.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