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1单元《生物与生物圈》复习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件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教材的第1章“走进生物世界”和第2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细内容涉及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区分不同类别的生物。
2.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认识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 掌握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分析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生物圈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生物圈的照片,引导学生回顾生物圈的概念和特点。
2. 知识回顾:(1)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回答生物的五大基本特征。
(2)生物分类:讲解生物分类的方法,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类别的生物。
(3)生态系统:回顾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
3. 例题讲解:(1)通过例题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加深理解。
(2)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圈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七、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分类3. 生态系统概念结构与功能4. 生物圈结构功能生物关系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的五大基本特征。
(2)列举三个生态系统,并分析其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2. 答案:(1)生物的五大基本特征:生长、繁殖、应激性、新陈代谢、遗传变异。
(2)生态系统案例:1)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较高,生物多样性丰富。
2)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一般,生物多样性较高。
新人教版中考生物总复习:第1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和生物圈》ppt课件

2.生物生活的环境
生存空间 生态因素。 (1)生活环境:包括________ 和________
(2)生态因素Leabharlann 生活 和 ①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________ 分布 ________ 的因素。
考点聚焦
规律与方法
第1课时┃ 生物与生物圈
②种类:
Ⅰ.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
捕食 寄生 物之间的关系有________ 、________ 、 竞争 、________ 合作 、________ 共生 。 ________ 非生命物质 ,如 Ⅱ.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存的__________ 阳光 空气 、________ 水 土壤 等。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动植物种类较多
用水的水源,调节气候 等
以农作物为主, 动植物种 类相对较少
提供粮食
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
影响大
考点聚焦
规律与方法
第1课时┃ 生物与生物圈
规律与方法
考点聚焦
规律与方法
第1课时┃ 生物与生物圈
2.物质循环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 生产者 、________ 分解者 又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例 消费者 和________ ________
如碳循环,水循环。
(2)特点:周而复始(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相互依存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________ ,____________ , 同时进行 不可分割 ________。
第1课时 第2课时 和使用 第3课时
生物与生物圈 显微镜的结构 细胞的结构、
功能及细胞的生活
第4课时
层次
生物体的结构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完整版课件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生物和生物圈》这一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圈的概念、组成及生物圈对生物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列举生物的主要类别。
2.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组成,认识到生物圈对生物的重要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提高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圈的概念、组成及其对生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如植物、动物标本等)。
2. 学具:生物圈示意图、生物分类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圈示意图,引导学生回顾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通过实例使学生加深理解。
接着介绍生物的分类,让学生学会如何对生物进行归类。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4. 例题讲解:针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进行典型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生物特征和分类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2. 生物的分类植物界动物界微生物界3. 生物圈的概念、组成及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物的三个基本特征。
简述生物圈的概念及组成。
解释生物圈对生物的重要性。
2. 答案:生物的基本特征:略。
生物圈的概念及组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
生物圈对生物的重要性: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生活所需的条件,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件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 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详细内容涉及生物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的分类,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适应性、生态位等;以及生物圈的定义、结构、功能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热爱生物,保护生物圈,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及其依据,生物圈的结构与功能。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圈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圈美丽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圈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
2. 新课内容呈现:(1)生物的基本特征: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
(2)生物的分类:介绍生物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展示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态位,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讲解生物圈的定义、结构、功能,强调生物圈对生物和人类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 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意义。
(2)列举三种生物分类方法,并说明其依据。
(3)谈谈你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4)解释生物圈的概念,并说明其重要性。
2. 答案:(1)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它们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优质课件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具体章节包括:第1章“走进生物世界”,第2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3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4章“生物圈中的人”。
详细内容如下:1. 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
4. 人体主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体与生物圈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生物学研究方法,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 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
3. 了解人体主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认识人体与生物圈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人体主要系统的功能。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挂图、模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圈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和生物圈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回顾教材,梳理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 课堂讲解:(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研究方法。
(2)结合模型和挂图,讲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通过实例讲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
(4)讲解人体主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生物圈的关系。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3.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4. 人体主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生物圈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列举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并说明其相互关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件(人教版生物)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组成 ③非生物部分
成分
功能
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为生命提供能量、营养物质和空间
生产者
生 物 ④消费者
部
分
分解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 主要是各种动物
主要是细菌、 真菌等微生物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 ⑤传粉和传播种子
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特别提示】
的视力情况。 ○ 注意:抽样调查时要做到随机取样。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 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 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对照原则:在实验中设置对照实 验(除探究条件不同外,其他条 件都相同的实验); 单一变量原则:探究实验要求一 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 (实验变量); 可重复性原则:进行多次实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 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考点1 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的三大方法 1.视察法:科学视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 ①显微镜等仪器进行视察。科学视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视 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视察法一般在野外自然状 态下进行,主要应用于视察动植物的外形、研究动物的行 为等,如要了解桃花的结构时应采用视察法。
二.生物能进行③呼吸。 ○举例: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鲸浮出水面 进行换气。但呼吸不一定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厌氧细 菌呼吸不需要氧气。
三.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④废物。 ○举例:动物通过排泄(排尿、排汗、呼出气体)和排遗(排便)排 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呼吸等方式排出废物。
探究光照对鼠妇散布的影响
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 进行视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 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 选取模拟对象要准确;所进行的模拟实验 要切实可行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完整版课件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生物和生物圈》这一章节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圈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种类的生物。
2.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认识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3. 掌握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能够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方法、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圈的概念、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生物和生物圈的相关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生物和生物圈的兴趣。
2. 知识回顾:带领学生复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方法和生物圈的概念。
3.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分类和生态系统类型的例题,让学生了解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生物分类和生态系统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引导学生探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方法3. 生物圈的概念与组成4. 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5.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的四个基本特征。
(2)简述生物分类的方法。
(3)解释生物圈的概念,并描述其组成。
(4)分析一个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2. 答案:(1)生物的四个基本特征:营养、呼吸、排泄、繁殖。
(2)生物分类的方法:形态学分类、遗传学分类、生态学分类。
(3)生物圈的概念:地球表面上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
组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4)实例:骆驼适应沙漠环境,具有耐旱、耐热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了解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生物与生物圈复习》课件

《生物与生物圈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生物与生物圈》这一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圈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结构和功能,认识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
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的概念和意义。
2. 知识回顾:(1)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通过PPT展示,让学生回顾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进行分类讨论。
(2)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讲解生物圈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
(3)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介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分析其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提出保护建议。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生物与生物圈的相关例题,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生物与生物圈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3. 生物圈的概念、结构和功能4. 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5.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方法。
(2)论述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
(3)分析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并指出它们的特点。
2. 答案:(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分类方法:形态分类、生态分类、分子分类等。
(2)生物圈的结构: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
功能: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维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2· 株洲)乙生态系统中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是 A.捕食 B.竞争 C.捕食和寄生 D.捕食和竞争 6、(12· 盐城)“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 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体现了 小草 A.需要营养 B.能生长 C.能呼吸 D.能排泄
7、(12怀化)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 A.地里钻出的什笋 B.恐龙的化石 C.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D.珊瑚礁 8、(12临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的实验中,把同样多的鼠妇同时放在较暗和 较亮的环境中。下列哪种曲线能表示较暗环 境中鼠妇的数量变化?
17、(12聊城)素有“中国双孢菇之乡”的莘县,种 植的双孢菇闻名遐迩。双孢菇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不 包括( ) A水分 B温度 C有机物 D阳光 18、(12日照)下列生物现象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是 ( ) A. 池塘里的鱼浮向水面 B. 葵花向阳生长 C. 仙人掌叶变成针刺状 D. 动物随季节换毛
19、科学家珍妮·古多尔在深人坦桑尼亚国家公园 长期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 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量法D调查法 20、(12莱芜)“春兰秋菊”、“南橘北枳”,造 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依次是( ) A。温度和水分 C.水分和光照 B.土壤和温度 D。光照和温度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性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
生物分类: 形态结构分、生活环境分、用途分
生物圈
概念 生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物 作用: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温度生存空间 的 生 活 环 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 境 环境对生物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共生 生物对环境
4、(12·巢湖)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 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 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 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C. 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 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D.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 伟决定把它删掉
15、(12青岛)“ 葵花朵朵向太阳暠 所表现出的生物 特征是 ( ) A.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B.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 生物能进行呼吸 16、(12青岛)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 “ 那 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的, 也丌留 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 这种现象体现了哪 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 阳光 B. 温度 C. 空气 D. 水分
复习
认识生物
动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物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鲸通过呼吸产生 雾状水柱
小鸟呼吸
小狗排尿
枯叶落了
人通过出汗,能排出废物
狮追捕斑马
含羞草
平静时
受惊吓后
红狐的生长 菜 豆 的 生 长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
1. (12绍兴)下列丌能进行新陈代谢 的是( )
2、(12· 巢湖)草原上,一只老鼠发现老鹰 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 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A. 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 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3、(12· 南通)“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 暖鸭先知”此诗句中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 主要是(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9、(12泰安)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 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 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 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10、下列四个实验装置中,哪一个用来探究“光 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 )
13、(12东营)广利河作为连接黄河和渤海、贯穿东营市 中心城区的主要河流,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成为美 化环境、造福群众的靓丽风景。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广 利河的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下列不能作 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A.有细胞结构 B.有应激性 C.体小且为绿色 D.能生长繁殖
11、(12烟台) “沙漠植被之王”梭梭的种子, 萌发所用时间是最短的,只需两三个小时。对 于沙漠植物来说,影响萌发的最重要的环境因 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空气 D.光照 12、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 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14、(12东营)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 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 正确的是( )
位置 黄粉虫 纸盒左半侧 20只 纸盒右半侧 20只
光照 明亮 阴暗
温度 15℃ 30℃
湿度 适宜 适宜
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