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

合集下载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案北京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案北京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案北京使用范围:适用于北京市五年级社会与品德教育教学内容:《辽海版品德》、《辽海版社会》教学目标一、认识品德和社会的关系,掌握基本的社会和品德相关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社交、情感和行为能力。

三、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教学重点《辽海版品德》和《辽海版社会》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难点品德与社会的相关性的讲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互动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检查学生课前作业,引导学生准备好教材和笔记本。

2. 迅速检查前置知识和主题相关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二、复习和导入1. 复习品德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如善、恶、美德、道德等。

2. 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能够设计自己的目标、思考自己的行动和行为带来的结果。

3. 讨论如何利用自己的行为和行动带来积极的社会影响;介绍相关的示范措施,并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参与、讨论。

三、讲授品德教育1. 动手实践、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

2. 了解自己及其它人所具有的价值观。

3. 容忍和助人为乐。

4. 始终保持诚实和正直的品德。

5. 了解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信任和合作。

6. 了解并强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别、人种等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7. 强调敬老、爱护残疾人、尊重被剥削群体。

社会教育1. 了解家庭的成员、公共资源、街道文化等的特征。

2. 了解城市文明从道德方面的关注点。

3. 了解电子通信、网球成果等资源的价值。

4. 了解政府机关的职能与作用。

5. 介绍城市人民生活的改善,确定改善生活的重要作用。

6. 了解周围世界和国际关系的一些基本特征。

7. 强调公正、公平等道德的重要性。

四、课后练习1. 思考本次教学的收获,评论这次教学。

2. 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即创作一个品德的小故事或者是社会的小事情。

三、本节课天花板据居住在北京市的Kun君介绍,北京市的管城、新城区、朝阳区等地政府设立了许多道德示范站,希望通过示范作用,树立新时代公民的多样化道德形象,促进文明城市的建设。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人与自然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 教学内容2.1 人与自然的关系2.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3 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3. 教学方法3.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4.2 讲解: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热爱大自然和珍惜自然资源。

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第二章:家庭与社区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家庭和社区的关系,认识到家庭和社区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1.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社区的品质。

2. 教学内容2.1 家庭和社区的关系2.2 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2.3 热爱家庭,关心社区3. 教学方法3.1 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家庭和社区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家庭和社区的关系,认识到家庭和社区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庭和社区的感悟。

3.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家人和社区居民相处的场景。

4. 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

4.2 讲解:讲解家庭和社区的关系,以及家庭和社区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4.3 故事讲述:讲述家庭和社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家庭和社区的温暖。

4.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庭和社区的感悟。

4.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家人和社区居民相处的场景。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学期备课兰波儿广超点击工具栏文档取消保护密码为ZCL《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课堂上积极参与,专心听课,勇于发言或讨论。

行为习惯较好,从学习风气看得出班风正,集体舆论起到较好的正确导向。

也有部分学生思想认识不够端正,他们能辨别是非,但自我控自能力差些,表现在:①课堂上随便插嘴的人多,造成纪律松散;②偶尔会表露出消极情绪,不做练习不参与讨论,部分学生平时欠交作业现象严重。

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实践)方面是个需要特别加强的内容,所以课堂教学要增设模拟实践的环节,增加体验。

二、本期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另人,以人宽容”“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

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2、通过学习“学校和班组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培养现代民主意识”让学生了解建立民主平等的重要性。

3、本单元为地方特色教材。

引导学生了解乡村的新面貌,了解经济、法制建设、文化活动、农村新形象。

激发对祖国家乡的热爱4、通过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5、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本期要重点解决的教学问题由于教材综合性和情感性较强,考虑在引导学生学习品德和社会知识的同时,如何建立一种开放性。

让教材的“话题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深入到社会,通过实地调查、参观、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课内外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习活动在时间、空间上得到开放。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和制度,理解规则和制度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事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规则化的社会第1课:社会生活中的规则第2课: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第二单元: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第3课:尊重他人,从我做起第4课:关爱他人,温暖社会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定各种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规则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2. 案例分析: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会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等方面。

3. 情景模拟: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包括规则意识、关爱他人等方面。

4. 课后实践:关注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情况,检验教学效果。

五、教学课时本单元共需8课时,每课时40分钟。

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合作共事,共同进步第5课:合作的力量第6课:公平竞争,共同发展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第7课:认识自我,理解自我第8课:自信的力量八、教学内容第9课:生活习惯与健康九、教学内容第六单元:学会理财,规划未来第11课:金钱的作用第12课:合理消费,理性理财十、教学内容第七单元:法律意识,公民责任第13课:法律常识,公民意识第14课:遵守法律,履行公民责任十一、教学内容第八单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第15课:地球家园,我们需要保护第16课:节约资源,绿色生活十二、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上册全册)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上册全册)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赢的道德品质。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4. 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品质、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社会第1课:我们与社会第2课:社会中的我第二单元:尊重他人第3课:尊重他人,从我做起第4课:尊重他人,快乐自己第三单元:合作共赢第5课:什么是合作第6课:合作的力量第四单元:关爱他人第7课:关爱他人,温暖社会第8课: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第五单元:自我保护第9课:保护自己,从现在开始第10课:安全常识,牢记心间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品德教育。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刻理解品德教育的内涵。

4. 体验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现欲望、合作精神等。

2. 课后实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评价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品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期综合素质评价:全面评价学生在学期内的品德表现,包括课堂表现、课后实践、团队协作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品德与社会》2. 辅助材料: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4. 实践场地:学校、社区等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社会(2周)第1课:我们与社会(1课时)第2课:社会中的我(1课时)2. 第二单元:尊重他人(2周)第3课:尊重他人,从我做起(1课时)第4课:尊重他人,快乐自己(1课时)3. 第三单元:合作共赢(2周)第5课:什么是合作(1课时)第6课:合作的力量(1课时)4. 第四单元:关爱他人(2周)第7课:关爱他人,温暖社会(1课时)第8课: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1课时)5. 第五单元:自我保护(2周)第9课:保护自己,从现在开始(1课时)第10课:安全常识,牢记心间(1课时)6. 第六单元:文明礼仪(2周)第11课:礼仪之邦(1课时)第12课:做一个有礼貌的学生(1课时)7. 第七单元:传统节日(2周)第13课:节日里的中国(1课时)第14课:我们的传统节日(1课时)8. 第八单元:环境保护(2周)第15课:我们的地球(1课时)第16课:保护环境,人人有责(1课时)9. 第九单元:法治教育(2周)第17课:法律保护我们(1课时)第18课: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1课时)10. 第十单元:英勇事迹(2周)第19课:英勇事迹,传承精神(1课时)第20课:学习英雄,做一个有担当的人(1课时)七、教学活动设计1. 情境模拟:设置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实践,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范和道德准则,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课题1: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课题2:遵守社会公德2. 第二单元: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课题1:认识规则,遵守规则课题2:尊重他人,和谐相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范和道德准则,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规范,提高认识。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法:模拟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4. 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道德规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环节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检验品德教育的成效。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2课时)课题1: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1课时)课题2:遵守社会公德(1课时)2. 第二单元:遵守规则,尊重他人(2课时)课题1:认识规则,遵守规则(1课时)课题2:尊重他人,和谐相处(1课时)3. 第三单元:关爱他人,乐于助人(2课时)课题1:关爱他人,传递温暖(1课时)课题2:乐于助人,服务社会(1课时)4. 第四单元:诚实守信,做一个有信誉的人(2课时)课题1:诚实守信,人格担保(1课时)课题2:做一个有信誉的人(1课时)5. 第五单元: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2课时)课题1:了解祖国,热爱祖国(1课时)课题2:弘扬民族精神,做合格公民(1课时)1. 教材:《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2. 辅助材料:案例资料、图片、视频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动案例或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我与学校的互动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意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的心情。

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1.2 教学内容:学校是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是我们成长的园地。

我们应该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1.3 教学活动:讲解学校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校中的美好经历。

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

第二章:家庭的重要性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父母的心情。

让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关心家人的需求。

2.2 教学内容:家庭是我们的港湾,是我们的依靠。

我们应该尊重父母,关心家人,与家人和睦相处。

2.3 教学活动:讲解家庭的重要性。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美好经历。

组织学生参与家庭志愿服务活动,如帮助父母做家务。

第三章:我眼中的社会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的心情。

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则。

3.2 教学内容: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组成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则。

3.3 教学活动:讲解社会的多样性。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和经历。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如帮助老人过马路。

第四章:我眼中的祖国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的心情。

让学生学会尊重和传承祖国的文化。

4.2 教学内容:祖国是我们的根,我们应该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4.3 教学活动:讲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感受。

组织学生参与祖国的庆祝活动,如国庆节。

第五章:我眼中的世界5.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互联性。

培养学生热爱世界,关心世界的心情。

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文化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

5.2 教学内容:世界是由不同国家和文化组成的,我们应该尊重和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国家。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案北京[001]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案北京[001]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案北京[001]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能够描述家庭各成员的角色与职责。

3.能够形成良好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介绍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家庭观念。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课堂活动需求物,如纸张、笔、图片等。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
1.1 自我介绍(5分钟)
•教师首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让学生依次进行自我介绍。

1.2 介绍家庭的重要性(10分钟)
•通过图片和话题让学生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让学生谈论他们的家庭是如何支持他们的,并展示出家庭成员的支持。

1.3 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25分钟)
•教师利用图片和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家庭成员的基本角色与职责。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自主讨论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同时请同学分享各自心得。

1.4 练习(20分钟)
•学生将按照自己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参与角色扮演活动。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话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

例如:家庭晚餐时如何团聚,如何分担家务等。

1.5 总结(10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回顾课程内容和学习的成果,同时让学生分享心得。

五、教学后记
在这堂课中,教师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家庭观念。

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强调了家庭成员间相互支持和协作的精髓,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海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
沈阳市大东区杏坛小学赵朔
课题:瞭望世界
子课题:壮丽而奇异的地球风光(一)世界第三极
学习目标:
1、认识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

2、能够通过中国地形图和世界地形图,找到青藏高原的位置,了解那里的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原因。

3、理解人类在这些自然区域说从事的各种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4、了解青藏铁路之最及相关情况的,感受铁路建设者们的伟大。

学习准备:
教师:第四版十元人民币一张、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世界地形图。

学生:课前收集的青藏高原、青藏铁路的相关资料、中国地形图。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实物投影出示第四版十元人民币)
你知道这张人民币背面是什么图案吗?
(珠穆朗玛峰)
2、珠穆朗玛峰位于什么地方?
(青藏高原)
3、一提起青藏高原你都想到些什么?把你想到的与青藏高原有关的词条写下来。

(学生分组活动,统一写在纸板上)
二、认识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

1、根据学生所写的词条中与自然特征相关的词让学生说说你所了解的青藏高原。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并适时揭示课题——世界第三极)
2、猜测青藏高原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三极”?
(学生分组交流,全班汇报。


3、(出示中国地形图和世界地形图)
(1)你能找到青藏高原的位置吗?
(学生读图,找到青藏高原的位置。


(2)根据图例上的颜色判断青藏高原的高度。

(通过读图,使学生明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区域,是它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之一。


4、(多媒体出示南北极和青藏高原的图片)
猜猜看,哪里是青藏高原?
(通过图片对比,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有与南北极相似的地貌,是它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之二。


5、说说你所了解的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在青藏高原上也会出现烈风、酷寒、暴雪
这些在南北极会出现的自然现象,即它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之三。


三、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课件播放:青藏风光)
考考你的记忆力:你都看到了什么?
(通过学生回忆图片内容,了解那里的人们是如何生存的。


2、说说珠穆朗玛峰的准确高度,你知道它是怎样测得的吗?
(介绍第二次测珠峰的经过。


3、想象一下他们在登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四、了解青藏铁路。

1、说说你所了解的青藏铁路。

(学生根据资料汇报:长度、通车时间、之最、环保等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