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
课件1: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主犯:英、法 罪行: 1.发动了罪恶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2.火烧圆明园
帮凶: 美、俄 罪行: 1.充当英法侵华帮凶,从中牟利。
2.俄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清政府 罪行:
1.腐朽无能、统治者临阵脱逃。 2.联合外敌、镇压国内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D.获得更多的在华贸易机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B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3.圆明园被焚毁于( C )
A.鸦片战争中
B.中法战争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D.甲午战争中
历史的控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中国人 民遭受了沉重的灾难。
(1)要求中国全境开放,至少长江水域允许外商自由航行; (2)鸦片贸易合法化; (3)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
修约的实质(根本目的)是什么?
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侵略中国。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开始时间和标志: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 侵略者: 英法联军 经过: 罪行: 火烧圆明园 结果: 清朝失败,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远瀛观
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汇处,是 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马戈尔尼, 曾至此处游赏。远瀛观分为三部分:远瀛观主体楼、大水法、观水法。
海晏堂
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组成,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正 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 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每昼夜十二个时 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
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重点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及附件内容2.导入新课:导入新课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①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罪行”②三大板块:由全课板书设计构成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2.沙俄——割占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具体的授课方式①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本课极为简略,但为什么把它单列一个板块,一是整体线索的思路结构分明,顺理成章。
二是因为不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学生就无法理解这次侵略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类似“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虽然这是后话),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肯定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联系。
所以这一部分,教师可以从课目引入,即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在此发动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在第二板块“列强罪行”中,可做如下处理:a.讲“火烧圆明园”,可采用说看议的形式进行。
学案1: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学习目标】1.掌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认识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2.了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认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
【自主学习】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疯狂劫掠园中珍宝。
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利用英法侵略中国的机会,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_____多万平方公里。
3、1851年,发动金田起义,建号,起义军称。
领袖是。
4、1860年,太平军进逼上海,并在上海附近的青浦,大败,缴获大量洋枪洋炮。
【达标训练】1.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报复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镇压义和团运动2.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
版图的变化与哪国关系最大A.美国B.日本C.英国D.俄国3.第二次鸦片战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掠中国的机会,巧取豪夺中国领土共计A.50多平方千米B.150多平方千米C.50多万平方千米D.150多万平方千米4.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的地点是A.上海青浦B.浙江慈溪C.上海太仓D.广西桂平金田5.太平天国运动中,列强成立“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A.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城B.清军已失去抵抗能力C.外国势力已全面侵华D.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古老的中华民族历经劫难,但是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不屈的抗争,下面属于抗争的是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②俄国趁火打劫,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③太平军痛打洋枪队④左宗棠收复新疆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英镑。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01-02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编写人: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列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行径,2、说出天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是清政府及抗击洋枪队的史实。
【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平天国运动的关系【学法指导】通过书籍或影视作品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对于列强的恶劣行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态度。
【知识链接】1、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
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五千二百亩。
2、它本是明代一故园。
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150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匹的大型皇家宫苑。
3、它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开凿湖泊,堆积土山,再点缀些亭台楼榭,形成许多秀丽的景点。
4、乾隆先后六下江南,每见美景名胜便命人在圆明园中仿造。
5、在这里人们可以观赏类似庐山飞流直下的瀑布,类似杭州西湖的波光水色,也可以领略神话传说中仙人出没的海岛宫阙。
6、清朝皇帝和皇宫贵族们都很喜欢在圆明园里休养。
7、长春园最北边有一组西式宫殿建筑——西洋楼,是乾隆时期根据西方传教士朗世宁的设计,由中国匠师精心建造的。
西洋风格的大理石和上面雕刻的中国传统图案,显露出中西合璧的风格。
8、圆明园琉璃塔。
当时唯一一座铜鎏金覆钟锦罐式的琉璃塔,也是圆明园最高的一座塔。
9、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10、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三园。
英法联军劫焚圆明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
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
这群贪婪凶残的强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凡是搬不动的就棒打棍敲,任意毁坏。
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从北京发回的通讯写道:“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
辽宁省辽阳市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2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目标过程方法教学重点:以新课标制定教学重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教学难点:以新课标制定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学生熟悉又陌生的,教师可利用课文导的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圆明园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有关火烧圆明园资料片,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取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新学案第2页的“知识网络”,讨论回答问题: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
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
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火烧圆明园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2、学生完成新学案第7页[自我测评]第二题“知识联线”:([ 数字]表示相应的地理位置)(1)——[4];(2)——[1];(3)——[2];(4)——[3]3、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通用6篇)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通用6篇)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通用6篇)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篇1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课堂导学】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知识梳理】一、火烧园明园1、1856年10月1860至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1、19世纪侵占这个领土最多的是俄国,共侵占150多万平方公里。
2、①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②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③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④通过《中俄改订条约》割占了中国西北部七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3、知识拓展:最早侵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葡萄牙,最早侵略我国台湾的殖民者是荷兰,最早同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是英国,19世纪侵占这个领土最多的是俄国,共侵占150多万平方公里。
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来源:第一范文网]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2、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 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率领。
1862年在浙江宁波慈溪战斗中,击毙华尔。
四、课堂练习:1、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d.洋务运动破产2、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课时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
本课内容分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介绍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个子目着重介绍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第三个子目介绍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三个子目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揭示侵略与反抗的发展与演变。
二、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情况与经验:本班学生学习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学史兴趣浓厚,合作调查能力较强。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对本课有了一定的了解。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较少,探究体现历史较缺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以及太平军痛击洋枪队等基本史实。
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说出圆明园残迹留给我们的启示。
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在目的上的共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紧扣课文标题,从侵华罪行展开分析、归纳,得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地图向学生展示圆明园被焚前后的变化,中国边疆领土的变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五、[教法与学法]: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思维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环境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六、[教学手段]:问题引导法讨论法信息提炼法材料分析法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2分钟)复习提问:《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钟)导入:法国文豪雨果关于圆明园的生动描述“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它是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的一个梦,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化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之中。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目标感知1.知识目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识记圆明园被焚毁、领土被大量割占、主权进一步丧失的耻辱。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地侵略我国的根本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息息相关;作为青少年一代要为民族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重难点感知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难点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等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教学图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5200亩。
如此美丽的皇家园林,却被一把火烧光,是谁如此残忍?这又是怎样的一场战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师:英法为什么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始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
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带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标志性事件:“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但已经过期。
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搜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
英国驻广州领事坚持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人员,并谎称中国士兵扯落英国国旗,要求向英方赔礼道款。
两广总督叶名为避免事态扩大,同意释放被捕人员,但拒绝道歉。
这就是所谓的“亚罗号事件”“马神甫”即马赖,法国天主教神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音像及文字资料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
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图片《中国买回被掠走的圆明园文物》
师:这三件国宝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掠走,那么战争是如何发生的?侵略者又犯了哪些罪行?
讲授新课: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师: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生: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师:《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呢?他们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
师: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权益。
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
由于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侵略国:
主凶──英法联军
帮凶──美、俄
[教师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烧杀抢劫,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其中,最可恶的是把“万园之园”──圆明园给烧了。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
1.英法──火烧圆明园(幻灯片)
解说: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艺术的结晶,而且为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园。
园内珍藏着许多中外古今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器古玩,其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是当之无愧。
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却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视频《火烧圆明园》
让学生对圆明园产生直观印象,通过视觉目睹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与罪恶。
英法联军进北京后,闯入圆明园先进行一番抢劫,为掩人耳目,又放火把它化为灰烬。
英国《泰晤士报》一段关于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情况的报道,足以证明他们的罪行。
《投影》雨果谴责英法罪行的一断话加深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不和对清政府软弱的不满。
看到今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交流: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耻辱,我们要努力学习,正视历史、不忘历史,将侵略者的残暴和丑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它表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才能挺直腰杆,面对外来无理的要求,大声说“不”等等。
(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过渡]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除了焚毁圆明园外,在其它地方的表现也暴露了他们的海盗本性。
更为可恶的是俄国趁火打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差不多有今天的新疆那么大。
那么,这些领土是怎样被割去的?通过哪些条约割去的?我们学习完下面的内容,同学们就会明白的。
2.沙俄──割占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请同学们看《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然后试着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多媒体展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学生再看书并结合图表,总结出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特点。
学生:1.趁火打劫
2.武力相逼,调停为诱
3.一纸定夺,强割强占
4.步步蚕食
控诉侵略者罪行:请一名同学结合书上图表痛诉沙俄野蛮割占我国领土罪行。
进行历史和地理学科渗透,一方面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史实的印象。
师: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
生: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和中国的落后。
投影《两次鸦片战争比较表》从目的,时间,规模,结果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结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师: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清政府为了支付列强的赔款,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
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次。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的一场农民运动,它担负着反对清朝统治和反对外来侵略的双重任务。
它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过程中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师提问,学生结合书上的内容回答
1.农民政权主要领袖是谁?定都在哪里?(领导人:洪秀全定都:天京)
2.打击的目标是什么?(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
3.取得了哪些成果?
(1)1853年占领南京,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2)北伐西征,占半壁江山;
(3)1860年,青浦之战大败洋枪队;
(4)1862年,慈溪战斗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
4.结果怎么样?(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
讨论: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
(“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推翻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
)
总结: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等罪恶行径,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是因为当时社会制度的落后及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这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作为青年学生更应该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
努力奋斗,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过反抗斗争,才避免了中国沦为殖民地的命运。
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