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油藏课件-油藏工程

N
N p (BT Rsi Bg ) (We Wi W p) Gp Bg
(BT
BTi ) mBTi
Bg Bgi Bgi
BTi
(1 m) 1 Swc
(C
f
CwSwc )P
第一节 物质平衡方法
N
N p (BT Rsi Bg ) (We Wi W p) Gp Bg
第一节 物质平衡方法
弹性驱动+弹性水压驱动: 形成条件: 无注水,有边底水,无气顶,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
m 0; Rp Rs Rsi ;Wi 0;
N
N p (BT (Rsi Rp )Bg ) (We Wi W p)
(BT
BTi ) mBTi
Bg Bgi Bgi
步骤:
历史拟合
动态预测
校正完善
第四章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油藏动态分析的三个阶段:
历史拟合:利用已生产的开发资料,再现油田已开发的历 程,寻找油田开发的规律;(排除干扰)
动态预测:将拟合建立的动态描述方法用于规划和预报以 后的生产,并对调整措施提供帮助;
校正和完善:将预测指标和实际生产资料进行对比,校正 和完善动态变化规律。(识别偶然因素的影响、纠正错误、 校正因不周而出现的偏差)
NRsi
mNBoi Bgi
Np
Rp
(N
N p )Rs Bg
3)水侵入区体积 (We Wi Wp )Bw
Bw 1
(We Wi Wp )
4)孔隙体积和束缚水体积变化
压力变化导致
NBoi 1
1 Swc
m
油藏工程第一章

第一章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油田勘探开发程序 油藏评价 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 井网与注水方式 油田开发方案报告编写 复杂油田开发 油田开发调整
第六节 复杂油田开发
断块油气田
弹塑性油藏
稠油油田
凝析油气田
复杂油田开发-断块
Fault block reservoir
断块油田面积比较小,油水系统又相对独立,勘探开 发的难度很大。祥探的井的井距比较大,容易漏掉。
3.储层内流体的性质及其分布
储层内流体的性质及其分布描述包括: 1)流体分布
(1)分区块、分层系的油气水分布特点。
(2)油气界面、油水界面、油气水分布的控制因素。 (3)研究含油、气、水饱和度。 2)流体性质
(1)分析原油的组分、密度、粘度、凝固点、含蜡量、含硫量、
析蜡温度、蜡熔点、胶质沥青含量和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PVT性质)、 流变性等特性。 (2)天然气性质主要描述相对密度、组分、凝析油含量。 (3)地层水性质主要描述组分、水型、硬度、矿化度、电阻率。
目前断块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
Û² ° Û± Û 23.43 54.24 13.67
采油速度分析
动用储量采油速度分析表(2000年)
É Ó ² Í Ë Ù ¶ È Í Ì Ó ï Ê ý ¯ Ã ¶ Ó ´ ¢ Á ¿ ¨ £ ×10 t© £
(5)裂缝性层状砂岩油藏:要搞清裂缝发育规律,需要实施人工 注水的油藏,要模拟研究最佳井排方向,要考虑沿裂缝走向部署注 水井,掌握合适的注水强度,防止水窜。 (6)高凝油、高含蜡的油藏: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油层温度 和井筒温度。采用注水开发时,注水井应在投注前采取预处理措施, 防止井筒附近油层析蜡。生产井要控制井底流压,防止井底附近大 量脱气。 (7)凝析气藏或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当凝析油质量浓度大于 200 g/cm3时,必须采取保持压力方式开采,油层压力要高于露点压力。 (8)碳酸盐岩及变质岩、火成岩油藏:这些油藏一般具有双重孔 隙介质性质,储集层多呈块状分布。要注意控制底水锥进,在取得 最大水淹体积和驱油效率的前提下,确定合理采油速度。 (9)重油油藏:进行开发可行性研究,筛选开采方法。在经济、 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热力开采。
井网与注水方式姜汉桥油藏工程讲课文档

12 第十二页,共71页。
根据注水井所处位置,边缘注水分为以下三种:
❖不能很好地适应油层的非均质性,对于平面非均质性强的油田,注水效率低;
❖注水井间干扰大,使吸水能力大幅度降低;
❖行列注水方式是多排开采,中间井排由于受到第一排井的遮挡作用,注水受效程度明显变差; ❖在注水井排两侧的开发区内,油层压力不总是一致,其地质条件也不相同,因此有可能出现
区间不平衡,增加平面矛盾。 (南涝北旱)
343-33440N-888
32N8
34NB6
3377N-99 37-510
37-8
36-8 37N7 37-7
36NB6 36N-44
202N0-1381281N22B01-1-1516082222N22N2B2-1N1366136162232NN914242-432-1414-4521423N5N12922526-6N5-0338211622N21622N171N072288N-110028-5092289-28-79-53300063N-3080-5830137N03-516-506323-23N066
7第七页,共71页。
1.早期注水
定义:在油田投产的同时进行注水,或油藏压力降到饱和压力之前就及时注水,使油层压力始终 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或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附近。
注水时间:如地饱压差较大时,可能保持弹性驱动较长时间,故注水时间不是一个绝 对的概念。 优点:原油性质不变(不脱气)、压力较稳定、油水两相渗流,机理清楚、油井产能高, 可形成自喷、采油速度高; 缺点:投资大,回收期长
油藏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油藏工程是石油工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石油工业的生产过程中,油藏工程是最基础的环节,掌握好油藏工程的基础知识是影响整个油田生产效益的核心因素。
因此,为了培养具有油藏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本课程设计将详细介绍油藏工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目标1. 理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理论知识:1.油藏地质和物理性质的基本概念。
2.油藏储量数量估算方法。
3.储层流体流动规律和流动模型。
4.油藏压力动态及其规律。
5.油藏采收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6.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2. 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技能:1.针对不同种类的油藏,进行储量估算和投资评估。
2.解决不同油藏储层中油气流动的基本问题。
3.收集、处理和分析油藏数据的基本能力。
4.把握油藏工程技术发展方向,掌握油藏工程常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形式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油藏地质和物理性质的基本概念。
2.油藏储量数量估算方法。
3.储层流体流动规律和流动模型。
4.油藏压力动态及其规律。
5.油藏采收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6.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2. 教学形式: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授课。
采用讲解和演示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
2.综合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室内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4.实地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对油藏工程的实际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 英文授课:本课程将全英文授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国际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良好的互动环境:在英文授课的基础上,我们将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在课程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发起交流,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
油藏工程基础1专题培训课件

二、油藏工程学科的发展概况
油田开发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1950年代以后
特点:油藏工程逐步成熟。表现在五个方面:
油田开发的科学原理(油层物理、渗流力学、油田开 发基本理论等)和油田开发实践都得到了新的发展(克 雷洛夫:<<油田开发科学原理>>)。
各种先进的观察和测量仪器仪表以及模拟实验技术与 装备的应用,大大加深了人们对油层及其中流体从宏 观到微观方面的认识。
表 1-1 世界主要产油国的产量和储量
可采石油储量 (2000年,108t)
原油产量 (2001年,106/d)
66.27
1.36
28.7
1.29
359.48
1.22
122.37
0.59
32.74
0.52
99.05
0.43
153.48
0.38
133.42
0.34
131.65
0.27
1349.66
12.23
开始生产年代 1865 1859 1936 1913 1904 1917
21
四、世界石油开发现状
中国油田开发历程及现状:
2005年全年国内的原油需求量将达到3.1亿吨,比去 年增长6%左右,而今年国内原油的全年产量达1.8亿 吨,增长速度为3%,仅为需求增长速度的一半。1.3 亿吨的供需缺口主要依靠进口解决,因此今年的原油 进口依存度将超过43%,比去年提高近2%。
13
一、油藏工程及其研究内容
2.油藏工程的研究内容
详探
开发
一次采油
发现
二次采油
勘探
废弃
三次采油
14
二、油藏工程学科的发展概况
1油藏工程设计基础-zgq--1

(1)油田各种天然能量试验
天然能量包括弹性能量、溶解气的能量、边水和底水的
能量;
应认识天然能量对油田产能大小的影响,对稳产的影响, 不同天然能量所取得的各种采收率,以及各种能量和驱 动方式的转化关系等。
(2)井网试验
研究各种井网形式(面积、行列….)及不同井网密度所 能取得的最大产量和合理生产能力、对油层的控制程度 以及对采收率和技术经济效果的影响。
如合理的切割距、注采井排的排距试验;合理的注水方式 及井网;合理的注水排液强度及排液量;合理转注时间及 注采比;无水采收率及见水时间与见水后出水规律的研究 等。
其它还有一些特殊油层注水,如气顶油田注水、裂缝油田 注水、断块油田注水及稠油注水、特低渗透油层注水等等。
总之,各种开发试验都应针对油田实际情况提出,在详探、 开发方案制订和实施阶段应集中力量进行,在油田开发整 个过程中同样必须始终坚持进行开发试验,且坚持使试验 走在前面,以所取得的经验指导全油田开发。
第一章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油田开发前的准备阶段
油藏评价
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
井网与注水方式
油田开发方案报告编写 复杂油田开发 油田开发调整
第一节 油田开发前的准备阶段
油田从勘探到开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就油田勘探
开发整体而言,可以将整个油田勘探开发过程划分为三
个阶段,即区域勘探(预探)阶段、工业勘探(详探) 阶段和全面开采阶段。 其中区域勘探(预探)阶段和工业勘探(详探)阶 段合称为油气勘探阶段,它是油田勘探开发的最初阶段,
小到最低程度。
(3)试验区要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4)试验区的开辟应尽可能考虑地面建设。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图4-2 缘 上 注 水 示 意 图 (3)缘内注水 布在含油面积内进行注水 叫边内注水。边内注水按 注水井与采油井的排列关 系分为边内切割注水和面 积注水。(图4-3) 油水过渡带地层渗透性差 (高粘稠油带、低渗透遮 挡层或在过渡带注水不适 宜)。
图4-3 缘 内 注 水 示 意 图
第一章
边缘注水优点: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优点:①油水边界比较完整,水线推进均匀; ②控制比较容易,无水采收率和低含水采收率高; ③注水井少,注入设备投资少。
边缘注水局限性:
1.要求不断移动注水线,形成油田多阶段开发,地面工程大; 2.大量注入水流向含油边界以外,降低注入水利用率; 3.受到注水井排影响的生产井排不多,仅仅靠边缘注水只能影响构造 边部井,而要使构造顶部井生产,降低采油速度,延长开发年限。
第一章
为什么选择注水?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注水之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商业性开采石油, 主要出于下列原 因: (1)水易于获得; (2)水对于低相对密度和中等相对密度的原油是一种有效的驱 替介质; (3)注水的投资和操作费用低,而利润大; (4)水注入地层相对容易; (5)水在油层中容易流动。
第一章
一、油田注水时间 1. 早期注水
第一章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油气田:在一定地质构造(或地层)因素控制下的、同一产油气面积内的油
气藏总和。一个油气田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油气藏。在同一面积内主要 为油藏的称为油田;若主要为气藏的则称为气田。
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沉降区,接受同一时期的沉积物,有
统一边界,其中可形成并储集油气的地质单元。含油气盆地必须具备三 个基本条件: ①是一个沉积盆地; ②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具备油气生成、运移 和聚集的有利地质条件; ③有工业性油气藏。
s油藏工程原理及方法(§1-2)3

钻探获得随油地气质流认、识或程油度气增显加示后,根据区域地
值
质条件分析和类比的有利地区按容积法估算的
储量。是制定评价勘探方案的依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JHQ
16
1、储量的分级分类
我国油气储量资源量分级分类表
总资源量
储量
工
资源量
业 油 流
探明(一级)
控制 预测
已开发 未开发 基本探明 (二级) (三级)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JHQ 江汉王杨岩丘油田 3
§1-2 油藏评价 (一)分类:根据圈闭(油藏成因)
玉门老君庙油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JHQ
4
§1-2 油藏评价
冷河油田某断块构造图
克拉玛依油田剖面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JHQ
5
§1-2 油藏评价
2、地层油气藏:(stratigraphic reservoir)地层超覆
潜在
以 (I类) (II类) (III类)
推测
上
A
B
C
C~D D~E F
G
非 工
控制储量(Probable) 在某一圈闭内预探井资发现源工业量油气流后,
业 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在评价钻探阶段的过
价 值
程中钻了少数评价井随后地所质计认算识的程储度量增。加其相对
误差不超过正负5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JHQ
设原始条件下单相气体占体积 Vp , 由状态方程 pV=ZnRT,得总物质(Vp)的量:
nt
=
piV p Zi RT
nt-kmol ;Vp-m3 ;R-0.0083159MPa.m3/(kmol.K)
G
=
24.056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油田开发工程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 集的工程 。
在这些部门及相互之间有数以亿计的信息要进行存储、 处理、反馈、控制、衔接、协调等等。因而,在油田开发中 如何充分地将现代电子计算技术、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 制论、优化理论运用于油田开发设计、生产、组织、经营中, 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一个油田开发常常要钻大量的油水井,铺设大量的集输、 注入管路。仅一口三千米深的油井钻井费用可达数百万元, 而海上一座平台则要上亿元的投资。此外,为钻井而修建公 路,铺设管网就要动员大量人员的支援与参加,经常会波及 城镇和乡村。因此,开发上的任何轻率决定,都可能造成经 济上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为此,就要求油藏工作者既要有丰富的经验与知识,又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不断地获得新知识,总结经验,善于学 习,科学地、严肃地、认真地对待每项开发技术工作,搞好 油田的开发经营。
第一节 油田开发的阶段划分与特点 详探的方法:
(3)油井试采: 在通常的情况下试采应分区分块进行, 因为试采的总目的是暴露地下矛盾、认识油 井生产动态,所以油井的选择必须要有充分 的代表性,既要考虑到构造顶部的好油层、 高产井,也要兼顾到边部的差油层。同时必 须考虑到油水边界、油气边界和断层边界上 的井,以探明边水、气顶及断层对生产带来 的影响。
屏障的断层、隔层、盖底层、夹层的封闭条件都应该进行专门研究。 所以,油气藏开发除了要与其它矿藏开发一样研究矿体的几何性、 蕴藏条件、含矿比、储量比,还要特别注意研究流体动力学性质或 称渗滤性质,并注意这些性质随时间、空间及其它因素影响的变化。 也就是说,不仅要研究油气田的静止(或原始)状态,而且要时刻 注意其动态变化,其中包括不同时间各空间处矿产含量比(或称剩
第一节 油田开发的阶段划分与特点
重大和基本的开发试验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
1.油田各种天然能量试验 2.井网试验 3.采收率研究试验和提高采收率方法试验 4.影响油层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和提高油 层生产能力的各种增产措施及方法试验 5.与油田人工注水有关的各种试验
第一章 油田开发第一章 油田开发设计基础
第一节 油田开发的阶段划分与特点
详探的方法:
(1)地震细测工作:通常测线密度应在2 km/km2 以上,主要目的是落实构造形态和其中断裂情况 (包括主要断层的走向、落差、倾角等)从而为确 定含油带圈闭面积、闭合高度等提供依据。而在断 层油藏上,应依据地震工作,初步搞清断块的大小 分布及组合关系,并结合探井资料作出油层构造图 和构造剖面图。
第一章 油田开发设计基础
第一节 油田开发的阶段划分与特点
一、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试验等。
2、开发设计和投产:包括油层研究和评价,全面部 署开发井、制定射孔方案、注采方案和实施。 3、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detailed prospecting ; pilot test ; oilfield development design or scheme ;
第一节 油田开发的阶段划分与特点 详探的方法:
(3)油井试采: 主要任务是认识:①油井生产能力,特 别是分布稳定的好油层的生产能力以及产量 递减情况;②油层天然能量的大小及驱动类 型和驱动能量的转化,如边水和底水活跃程 度等;③油层的连通情况和层间干扰情况; ④生产井的合理工艺技术和油层改造措施。
二、油田开发工程的特点
4、油田开发工程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 集的工程 。
油气田地域辽阔,地面地下条件复杂多样,各种井网 (well pattern)、管网、集输系统星罗棋布,加之存在着 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得油田开发工程必然是个综合 运用多学科的巨大系统工程,它涉及地质、物探、钻井、 采油、油藏、储运、经济、管理,甚至包括水电、土建部 门。在油田所在处常常会建成新的城市,以满足开发上后 勤支援和需求。尤其是海洋油田开发,还需要考虑海洋气 象、风流、海工建筑以及海空的支援,为协调其间的关系 还必须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加以考虑。
二、油田开发工程的特点
1. 油藏的认识不是短时间一次完成的。 2. 油气田是流体矿藏 ,有统一的水动力系统。 3. 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每口井的双重作用— —生产与信息的效能 。 4. 油田开发工程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 金密集的工程 。
二、油田开发工程的特点
1. 油藏的认识不是短时间一次完成的 需经历长期的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油藏埋藏 地下,浅可近地表,深可达万米,面积大者可达数十、数百平方公里, 看不见,摸不着。尤其是流体矿藏又不可能挖掘出来加以观察和描述, 只有用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加以探测,或在其上钻若干口井(油藏窗 口)设法窥视其内部状况。显然,若井钻得越多,直接获得信息越多, 所描述的油气藏则越能接近于实际。这就是说,初期对于油气藏的认 识比较粗糙,而随着它的开发在不断深化。 油田开发是一个对油藏认识不断深入和不断改善油田生产使之更符合 实际、优化开采的过程。这与许多工程通过一、两次调查、研究设计, 就完成全过程是极不相同的。
1.研究主要地层。 2.研究井网。研究布井方式,包括合理的切割距大小、井 距和排距大小以及井网密度等;研究开发层系划分的标准 以及合理的注采井段划分的办法;研究不同井网和井网密 度,对油层的认识程度以及各类油砂体对储量的控制程度; 研究不同井网的产量和采油速度以及完成此任务的地面建 设及采油工艺方法;研究不同井网的经济技术指标及评价 方法。 3.研究生产动态规律。研究合理的采油速度;研究油层压 力变化规律和天然能量大小,合理的地层压力下降界限和 驱动方式以及保持地层能量的方法;研究注水后油水井层 间干扰及井间干扰,观察单层突进、平面水窜及油气界面 与油水界面运动情况,掌握水线形成及移动规律,各类油 层的见水规律。 4.研究合理的采油工艺和技术以及增产和增注措施(压裂、 酸化、防砂、降粘)的效果。
第一章 油田开发设计基础
第一章 油田开发设计基础
油田开发(oil field development):就是依据详探和 必要的生产性开发试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 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oil field),按照国家或市场对 原油的需求,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 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方案(development program)并对 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 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作必要的 调整,保持合理开发,直到开发结束。
第一节 油田开发的阶段划分与特点
油田开发生产试验区和开发试验: 在经过试采了解到较详细的地质情况和基本的 生产动态以后,为了认识油田在正式投入开发以后 的生产规律,对于准备开发的大型油田,在详探程 度较高和地面建设条件比较有利的地区,首先划出 一块面积,用正规井网正式开发作为生产试验区, 是开发新油田必不可少的工作,这一区域应首先按 开发方案进行设计,严格划分开发层系,选用某种 开采方式(如早期注水或依靠天然能量采油),提 前投入开发,取得经验,以指导其它地区。
二、油田开发工程的特点
2、油气田是流体矿藏 ,有统一的水动力系统。
勘探与开发油气田时,不能只局限于较详细地研究任何矿藏
局部地段,而必须对有可能成为统一流体水动力系统的整个矿藏有 足够的全面的认识,此应包括位于含气、含油边缘(contour of
oil pool)以外的那些区域在内,对于那些可以形成分隔流体作为
余油气的分布)的变化,使认识和设计立足于最新的基点上。
二、油田开发工程的特点
3、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每口井的双重作用——生产与信息的效能 。
世界上除了极少数油藏采用矿山坑道开采外,绝大多数的油气田都是从 地面钻井来开采的。井具有双重作用,它既是采集油气的窗口、影响地层的 处所,又是窥视油气藏(oil/gas reservoir)内部获得各种信息的窗口。如 何使用最少的井数既能把油田地下情况搞清楚,又能将油气多快好省地采出 来,这是衡量油田生产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充分利用和发挥每个油藏已钻井的作用,常容易为一些生产者所忽略, 他们只重视井的生产功能而忽视它的信息功能。不少矿场只重视油井 (production well),抓产量,而不注意取全取准资料,更不重视水井,将 含水域的水井、水淹井弃之不管,这是错误的。因为水井至少可以用来观察 和测压,以便了解油藏含水域和水淹区水流的动态与变化,通过它可获得对 油藏更多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指导生产。另一方面,从系统论和控制论的 观点来看,油藏本身是个“黑箱”或是“灰箱”,通过输入输出各种信息, 就可了解其内在结构、状态及规律性,从而影响它,使之服从开发的需要。
第一章 油田开发设计基础
第一节 油田开发的阶段划分与特点
要使油田正式投入开发,必须进行详探。详 探就是运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和方法,对含油构造 或预定的开发区取得必要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研究,力求搞清主要地质情况和生产规律,并计 算出开发储量(development reserves),为编制 开发方案作准备。详探是油田开发的极为重要和 关键性的工作。
第一节 油田开发的阶段划分与特点
油田开发生产试验区和开发试验: 生产试验区也是油田上第一个投入生产 的开发区。它除了担负进行典型解剖的任务 而外,还有一定生产任务。因此在选择时应 考虑油井的生产能力、油田建设的规模、运 输等条件,以保证试验研究和生产任务都能 同时完成,进展较快和质量较高。
油田开发生产试验区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