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王正云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群文阅读——论写作方法之探讨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群文阅读——论写作方法之探讨

群文阅读——论写作方法之探讨一、教材分析:《荷花》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其中的第二自然段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总分的段落结构方式。

在教学群文阅读时,我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方式,第一篇《荷花》“教”,第二篇《庐山的云雾》“扶”,第三篇《迷人的张家界》“放”的教学方式,全面探讨三篇文章共同的写作方法。

二、学情分析:群文阅读是一个新课题,对于乡下的三年级小朋友来说很陌生,也很新鲜。

之前从没涉及过,在教授时会有一定的难度。

对于班上的中高段,只要很好的引导,还是可以理解和掌握,低段的小朋友在学时,群文阅读简单的核心部分还是能掌握的。

三、教学目标:1.培养默读的能力。

2.学会抓住段落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

3.学会运用阅读策略,对类似的课文放手把握。

教学重点:通过学文章的语言,学习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和总分的段落结构。

教学难点:学习阅读策略,放手自学类似的文章。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勾画圈点法、抓关键词法学法:自主默读、读中感悟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思路:通过默读的方法,直抓荷花第2自然段,找段落中心句和描写荷花美的句子,归纳总结出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总分的段落结构方式。

在教学群文阅读时,我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方式,第一篇《荷花》“教”,第二篇《庐山的云雾》“扶”,第三篇《迷人的张家界》“放”的教学方式,全面探讨三篇文章共同的写作方法。

八、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ppt,让生猜谜语。

(设计意图:猜谜导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2.复习巩固《荷花》一课,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回顾《荷花》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为第二课时写作方法的学习做铺垫。

)3.观看荷花图片,创设情景。

(设计意图:多媒体播放荷花图片,创设情景,让小朋友更能直观感受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堂教学课件)26 方帽子店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堂教学课件)26 方帽子店

tǒng dǒng
嚷嚷 一溜烟 圆筒 古董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 文精品课件设计
课文主要讲了一家只卖自认为好的 __方__帽__子___的店,因为不愿__创__新_____和 __改__变____,最终__成__为__古__董_____的故事。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 文精品课件设计
又___温__柔____又__体__贴_____ 又___乖__巧____又__听__话_____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 文精品课件设计
孩子们开始有了 更大胆的假想。
“假如我们用布做成真的帽子……”一个小孩子说。 “那戴在头上就更舒服了。”另一个小孩子接着说。 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 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敢于假想是成功的第一步。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 文精品课件设计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在一天天在改 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
不合时代潮流的旧东西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 文精品课件设计
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任何事物如果故步自封、墨守 成规,不紧跟时代潮流进行创新和 改变,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想过改变,买帽子、戴帽子的人们同样习惯
一成不变,即使方帽服子!并不是那么舒服。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 文精品课件设计
舒服吗?真不舒服!
这句话用到了哪种修辞手法?
设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引 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强烈 地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 文精品课件设计
谁对方帽子产生了质疑?他 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圆圆的头为什么戴方 帽子呢?圆的不行吗?

202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4火烧云(新学习单)教案新人教版

202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4火烧云(新学习单)教案新人教版
解决办法:
1.对于课文理解,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火烧云的景象,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对于词汇学习,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分组练习和游戏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新词汇和短语。
3.对于口语表达,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描述火烧云的景象。
6.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需要了解火烧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这包括对火烧云相关文化背景的学习,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板书设计
1.火烧云的特点
-美丽景象
-变化过程
-赞美之情
2.生字词学习
-生字词清单
-生字词书写练习
3.口语表达训练
-课文句式练习
-描述火烧云的景象
4.写作技能培养
展示火烧云的图片和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火烧云的魅力。
简短介绍火烧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文阅读与理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火烧云的美丽与变化。
过程: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表达。
通过问题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火烧云的美丽与变化。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课文理解:学生能够理解火烧云的描绘词语和句子,掌握课文内容。
2.词汇学习: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火烧云相关的新词汇和短语。
3.口语表达: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描述火烧云的景象。
难点:
1.火烧云的变化描述:学生对于火烧云变化多端的描绘较难理解和表达。
2.生字词的学习:部分生字词较难书写和记忆,学生需要特别的指导和练习。

西城区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组 25太阳是大家的教案2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25太阳

西城区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组 25太阳是大家的教案2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25太阳
珊瑚—-各种各样。海参——蠕动.大龙虾——威武.(3)第4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讲了几层意思?第4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共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先讲鱼多(成群结队),然后讲鱼的品种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最后讲鱼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先层意思是总述,分述,总结的关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带点部分的意思。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是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讲鱼多,显得很恰当,也很形象.4。第6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几句话是怎么连起来的?第6自然讲西沙群岛上的鸟类.共四句话,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几句话的思路是从总述到分述,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具体思路是:鸟的天下-—→树多(这是成为鸟的天下的原因)—-→鸟多(树多必然鸟多)——→鸟蛋多(鸟多必然鸟蛋也多)——→鸟粪多。—-“鸟的天下”是什么意思?“鸟的天下"是用夸张的手法,说鸟特别多,整个西沙群岛被鸟占据着.--查字典讲讲“栖息”的意思.栖息:本课指鸟类停留、休息。五、学习课文第三段1。分别朗读第1和第6自然段,体会第6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相呼应。
2.课文的六个自然段,是分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学生结合板书回答。)课文的六个自然段,从三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第一方面(第1自然段):讲西沙群岛的位置。第二方面(第2~5自然段):按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第三方面(第7自然段):讲英雄儿女守卫着祖国南大门。四、作业布置
2、摘抄诗句。
教学后记: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音字“参”。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单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B.写字:“彤”这个字的意思就是红,它不仅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字,也是要写的字,书写“彤”字时左半边不要多写一点,左右比例要掌握好,不要把左边写得太大.师范写,生练写.
师小结:第一节是描绘太阳落山的景色.
2)第二小节:指导停顿和“陪”的认写
提示学生在“一天中”后面要略做停顿,看他们扬起后面略做停顿.“陪”字也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联系已学过的“部”字,通过区别形近字来学习新字.
四、指导学习本课生字
要求:书写工整,美观。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作业
书写生字,熟读诗歌。
板书设计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白云()的浪花()的鲜花
()的孩子()的小树()的太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3、引出课题: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爱护它.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和国旗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3、原来,太阳要到别的国家去,太阳去别的国家干什么?指名读第四小节.那里的孩子都还在睡梦中等太阳,所以我们要读得轻一些.

人教2011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6 小真的长头发》优质课教学设计_7

人教2011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6 小真的长头发》优质课教学设计_7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小真的长头发》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认识9个生字,重点指导“栅”和多音字“卷”。

学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棒”,学会写左右结构的字。

3.抓“嗖”、“像紫菜卷那样”、“暄腾腾”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能理解小叶、小美对小真态度转变的原因,并能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抓“嗖”“像紫菜卷那样”“暄腾腾”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并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教学难点:能理解小叶、小美对小真态度转变的原因,并能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竞猜谜语,激趣导入1.听说咱们班的孩子个个都想像丰富。

今天我们就比比看,谁最有想象力?(设计意图:用比一比的方式,用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形式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契合本单元“想象”主题。

)2.(课件出示谜语)生猜。

没错,就是头发。

(板书:头发)3.今天我们要读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名字叫《小真的长头发》。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两种读法)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60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生词,排火车读。

预设:(1)“卷”为多音字,出示[juǎn]:1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

2裹侠带动。

3弯转裹成圆筒形的东西。

[juàn]1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2书籍的册本或篇章3考试用的纸在文中应读哪个音?什么意思?(2)学生识记困难的字有栅、碍。

栅与册对比,了解象形文字的有关知识。

碍与得进行对比,学习用偏旁区分字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字义偏旁和汉字演变来识记汉字,拓宽学生知识面。

)3.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指导书写“棒”:提示木字旁变最后一笔变捺为点,腰、晾、烦、椅、沫、唯、碍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做到左窄右宽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学会质疑1.又到了大家最喜欢的接读课文环节了,谁来当火车头?其他同学把书放平,做到耳到、眼到、心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荷花》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荷花》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荷花》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一至3自然段),看荷花。

“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

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想荷花。

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

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写作背景】《荷花》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叶圣陶专集》,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

本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作者介绍】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荷花》教案

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荷花》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积累描写荷花和夏天的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物的兴趣;- 引导学生体会夏天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的描述;-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荷花的图片、视频等辅助资料;- 学生提前预习材料,包括生字卡片、课文原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夏天到了,大自然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和有趣的花卉。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荷花的课文,让我们一起欣赏荷花的美吧!2. 播放荷花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呈现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2.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3. 教师讲解生字,学生书空练习;4. 结合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5. 学生试背课文中的优美段落,教师点评。

三、巩固练习1. 生字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2. 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检查掌握情况;3. 开展关于夏天的词语接龙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3. 布置课后作业: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优美段落,背诵给家长听。

五、板书设计《荷花》生长环境:池塘、湖泊等水域特点:荷叶挨挨挤挤,荷花亭亭玉立,清香飘逸夏天景象:烈日炎炎,蝉鸣阵阵,荷花盛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学生三年级学生,对神话故事、成语故事比较有哲理性的故事较感兴趣,喜欢观察事物,对事情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判断。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我们班的家长和学生特别喜欢国学,他们已经背诵了《小学生必背古诗文》、《三字经》、《笠翁对韵》、《增广贤文》现在开始背《论语》有一定的国学背诵基础。
教学设计
教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课题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
年级
三年级
执教者
王正云
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是一则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同时也是一个可读性较强的成语故事。故事语言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孩子了解历史、学习知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成语故事能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学生非常喜欢。结合学生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充分利用一体机的优势,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阅读理解”为核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故事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成语故事的“智慧”和“精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激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幼学如漆,学习经典从小开始,根据学生情况练习背诵。小学三年级是记忆力最强的时期是学语言的最佳期,在理解“惊弓之鸟”的意思情况下把原文背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同学们一定会慢慢地消化,把它成为灵魂的一部分。经典文化可以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甚至言行举止,以至于心理状态。让我们亲近经典文化吧!
2.交流评价,学问明理。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惊弓之鸟”。
PPT课件
六、拓展延伸:
幼学如漆,学习经典
1、【成语出处】《战国策17·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作者:刘向创作年代:西汉
2、朗读原文:
幼学如漆,学习经典从小开始,根据学生情况练习背诵。
PPT课件
七、布置作业
2、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提供网址)
1、、利用互联网连接网址,推荐成语故事让学生学习明意。
板书:
惊弓之鸟
裂开
高飞善于观察
直害怕善于思考
边飞边鸣弦响掉了下来
教学资源:图片、音乐、阅读资源
教学环境:一体机教学平台,PPT课件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资源、教学具的使用
一、成语引入,激发兴趣
1看图猜成语,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2学习写“雁”字。学生介绍“大雁”
同学们,成语能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昨天也布置大家收集一些课外的成语,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故事。
1、讨论:
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悲惨,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1)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2)他是怎样分析出来的?
认真观察:
看到:( ),听到:( )
分析:飞的慢——( )
叫的惨——( )
推理:
受过箭伤——不用箭就能()
2、说一说:
大雁因为受过箭伤,所以飞得慢。因为孤单失群,所以叫得悲惨。它一听到弦响,因为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高处飞。因为一使劲,所以伤口又裂开了。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就掉了下来。
二、合作学习,深读品悟
合作探究,朗读指导。
1、听同学读课文,动画配乐
2、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1)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联系上下文理解“直”字的意思。
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2)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再次合作朗读8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直”字的意思。
利用一体机教学平台软件优势,动画配乐。
四、分析问题,推理判断。
探究学习,学会推理。交流探讨问题。
更羸真有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本事吗?读读课文9自然段,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
4、我们学这个成语故事有什么意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5、结合生活实际,想想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惊弓之鸟”。写一写。
1.总结全文。
3、理解词语:悲惨
4、汇报:
仔细观察:看到,飞得慢
听到,叫得惨
认真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作出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学生根据更羸一步一步分析问题,弄懂他推理的依据。
理解词语悲惨的意思。
PPT课件显示。
五、交流探讨,总结明意。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群文阅读。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出更羸的品质是什么?
1、点名汇报。
2、出示图片猜成语:
3、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继续走进《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世界,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魅力。(板书课题)。
4.学习写“雁”字。学生介绍“大雁”。
1.看图片说说自己知道的成语。
利用体机教学平台的PPT课件呈现成语,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导入课文。
利用平台上PPT课件和希沃写字软件指导书写。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