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2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 第一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最新考纲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分。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
2.把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比较不同的人口进展模式的地区差异。
3.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分,理解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微专题一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的自然增长(1)总趋势人口数量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依据:图中曲线上扬)。
(2)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缓慢(依据:图1中a段曲线平稳)农业革命期间增长速度加快(依据:图1中b段曲线坡度增大)近100多年来急剧增长(依据:图2中c段曲线坡度最大)(3)空间差异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进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特殊提示人口的自然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肯定是数量的增多,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负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增长模式是由诞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特殊提示①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由“死”到“生”来实现,生产力进展是关键——“死”是指死亡率下降,“生”是指诞生率下降。
②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20世纪60年月以来,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峻,死亡率有所上升。
③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是现代型,但因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很快。
④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人口增长模式的推断(1)依据生产力水平推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时期多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依据国家类型推断:绝大多数进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进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多属于现代型。
(3)依据数值特征推断:诞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4%左右4%左右4%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传统型3%左右1%以上2%左右现代型1%左右1%左右1%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2.分析人口增长快慢缘由的思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打算性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的凹凸,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进人口的增长正说明白这个问题,因此分析人口增长快慢缘由的思路如下:考向一人口数量增减的相关计算(2022·江苏地理)1980年我国开头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方案生育政策,2021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2011年10月31日凌 晨,成为象征性的 全球第70亿名成员 之一的婴儿在菲律 宾降生。。联合国 将这一天定为“世 界70亿人口日”
你知道吗?
世界人口突破60亿的事件为什么会世界瞩目?
因为60亿人口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 数量。况且,世界人口仍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 长。至2011年,世界总人口已达70亿。
人
人口的自
口
然增长
的
数
量
变
化
人口增长
模式及其
转变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 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 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 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 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1~2题。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3.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C )
A.出生率下降
B.自然增长率下降
C.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
4.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 )
2020-2021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程标准: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
4.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人口措施。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时间差异(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差异性3.空间差异(1)特点: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2)表现:兴旺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1)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基数共同决定的,即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因此不能仅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来比拟人口自然增长数量。
(2)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是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1)构成指标:图中A出生率;B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征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空间差异①以欧美为代表的兴旺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
②大多数开展中国家: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③我国:目前已根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④全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兴旺国家的人口死亡率不一定比开展中国家的低许多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仍属于“传统型〞模式,且人口的死亡率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
相反一些兴旺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虽然已经属于“现代型〞模式,但是由于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大,在不同年龄段人口死亡率中老年人口的死亡率比拟高,往往使这些兴旺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反而比开展中国家的高。
(2)开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不一定属于“传统型〞模式当前,绝大多数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传统型〞模式,但有些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转变为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如古巴。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件: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堂互动提知能
知识点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情景导入]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 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到 2050 年,我国临 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 7 900 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 54%以上。2015 年 10 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 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人们获取食物、防御疾病 之前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数量少,增长缓慢 和灾害的能力低,人口死
亡率高
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
农业革命期 利用简单的工具 数量增多,增长速 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疾病和
间
从事农业活动 度加快
灾害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死
亡率下降
农业革命工 业革命以后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
[学法点击] 1.人口“三率”的计算方法 (1)人口出生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出生并存活的婴 儿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同期活产婴儿数 人口出生率=一定时期内平均总人口数×100% (2)人口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死亡人口数在该 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
A.出生率、死亡率、抚养比
B.出生率、抚养比、死亡率
C.抚养比、出生率、死亡率
D.抚养比、死亡率、出生率
(2)影响 2020 年后人口抚养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生育政策和人口老龄化
B.人口出生率和国内人口迁移
C.产业政策与人口死亡率
1.1《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世界60亿人口日 一名男婴在波黑降 生,联合国秘书长 安南(右一)专程 来到医院看望母子 二人。 1999年10月12日0时2分
2005年1月6日0时2分 中国的第13亿公民 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
讨论: 就一个地区而言,引起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可能有哪些?
两级台阶
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什么变量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了对应时 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 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世界人口增长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
明显加快 加速 缓慢
2050年人口预测
16 14 12 10 8 6 4 2 0
15.29
14.77
3.49
3.35
3.11
印度
中国
美国 巴基斯坦 印尼
现在世界人口 增长的一半来 自印度、中国、 印度尼西亚、 巴基斯坦、尼 日利亚和孟加 拉。欧盟所有 25个成员国在 整个2003年增 加的人口是印 度在同年5天内 的人口增加数。 印度到2050年 将会增加额外 的5亿人口。
世界人口增长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
迅猛增长
历史时 农业革 农业革命 工业革命 20世纪50年 期 命前 时期 时期 代以来 人口数 持续增加 少 较多 庞大 量情况 人口增 缓慢 加速 明显加快 迅猛增长 长情况 人口变 人们获取 生产力 生产力水平 人类对自然环境 化原因 食物能力 水平提 开发利用和改造 高,食 大大提高, 的范围不断扩大 低,抵御 物供应 人们获得充 ,对灾害和疾病 疾病和灾 稳定可 足的食物, 防御能力不断提 害水平差 靠,死 完善的医疗 高,人类对自然 ,人口死 服务,死亡 环境的利用与适 亡率下 亡率高 应性不断增强 率很低 降
人教版必修2《人口的数量变化》文字素材

在本次《人口的数量变化》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人口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理解上的难点。让我来谈谈我的几点观察和思考。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人口现象,这一做法效果不错,学生们能迅速投入到课堂讨论中。但在这一环节,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可能对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讲解。
举例:在分析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时,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带来的具体问题,如资源紧张、环境破坏、劳动力不足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难点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人口的数量变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到了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人口数量变化的奥秘。
1.提升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现象的观察、分析及解释能力,培养其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分析人口增长与减少的趋势,提高数据处理和空间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4.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人口政策与人口数量调控问题,提高其综合思维和决策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增长与减少,它是由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影响的结果。了解这些变化对于我们把握社会发展、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分析我国近几十年来人口数量的变化,以及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1 人口的数量变化(第1课时)说课稿

人口的数量变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四大热点问题。
不难发现,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
因此,教材把人口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开篇。
这也正符合了高中地理课标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的要求。
第一节教材内容的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首先从数量这样一个最直观的角度来探讨人口的变化,因为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的人口问题,正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
并且,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初中已有涉及,由此引入,更显得顺理成章,有助于学生对该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树立起人地关系的思想理念。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替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正唯物主义世界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1.2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教学设计

1.认识到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理解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参与人口政策的宣传和实施;
3.关注弱势群体,尤其是老年人,学会尊重、关爱他们,提高人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交流、合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掌握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世界人口发展趋势;
4.理解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原因、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5.学会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搜集、数据分析等方式,探究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2.分析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政策、经济、文化、教育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3.介绍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引导学生关注老年人,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讲解数据分析方法:如何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学生的图表解读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和老龄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6.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通过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家庭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老年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7.课后延伸,拓展视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人口数量变化和老龄化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心得体会,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8.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
为了巩固本章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了解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原因。
(1)前工业化时期——原始型
18世纪中期,芬兰在普通农民中实行土地私有制,自由建立小农场,这使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那时劳动力需要量大,人口出生率高,但是由于生存环境较恶劣,人口死亡率也高。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传统型
工业化开始后,芬兰人口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
1825~1830年期间,死亡率下降至2.4%,出生率仍在3.8%的水平上,使得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1.4%,人口增长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特征。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型
由于制造业的发展,至1960年产业工人约发展到了人口的30%。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开垦新土地受到了限制,芬兰南部的很多小居民点扩大,人口集中。
工业化导致了城市化(196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从而使城市生活方式普遍得到认同。
伴随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芬兰妇女地位得到提高,传统的生育观念得到较大改变,加之社会福利提高,避孕节育措施的日益普及,使得生育率大大下降。
20世纪70年代以后,芬兰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断降低,人口增长模式开始进入现代型。
培养学生如下能力
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人口增长模式是人口发展的基础。
在不同的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口增长模式不同。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等的差异,因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增长模式类型转变并不具有同步性。
板书设计: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
(1)总趋势:不断增长
(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3.世界人口的增长的地区分布特点:不平衡
(1)大洲之间的差异(2)国家之间的差异
4.人口政策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1)划分依据
(2)划分: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及原因分析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
A.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极高死亡率,很高出生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3.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二、P7页活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