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_国内外发展动态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_陈柳钦
2010年《全球科技经济瞭望》总目录

国内外 物 联 网 发展 动 态 及亟 待 解 决 的
关 键 问题 … … … … … … … … … … … 陈柳钦 ( 2 1 1) 9 美 国生 物 医 学研 究 概 况 … … … … … … … … 顾 雁峰 ( 2 1 1 )3 意 大利 应 对 能 源危 机 和气 候 变 化 的
主要 措 施 … … … … … … … … … … … 全球 核 技 术 及核 安 全发 展 综 述 … … … … … 史 彭 义 (2 9 1 )3 俊 (2 0 1 )5
关 于 低 碳 城 市 的 理 论 、 政 策 和 实 践 的 研 究
… … … … … … … … … … …
金 融危 机 中 的国 外 科技 政 策 专题 经 合组 织 国 家促 进 创新 和 长 期增 长 的
政策 措 施 … … … … … … … … … … … … 唐 茂 华 ( ) 5 1 金 融与 经 济危 机 对 欧美 企 业 研发 战 略 的 影 响 … … … … … … … … … … … … … … 陈宏 生 ( )1 1 l
・
总 目录 ・
21 0 年 《 球科 经漆嘹 》誊 目录 全 技
目录 ・ 名 刊 ( )页 码 期
目录 ・ 名 刊
对新 西 兰 近 年来 创 新政 策 的 回顾 … … … … 2 1 年 日本 战略 性 新 兴产 业 概 要 … … … … 00
( ) 页码 期
吴依 林 ( ) 5 8 梁 晋 ( )1 8 2
展 望 … … … … … … … … … … … … … 王 志 强 ( 0 1 1) 5
低 碳 经 济 :国外 的发 展 动 向 及 中国 的选 择 … 陈 柳钦 ( ) 5 2 低 碳 经 济 :未 来 经济 发 展 的新 规 则 英 国在 金融危 机 下 出台低碳 产 业战略 和低碳 复 苏计 划
我国物联网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物联网现状及发展策略一、本文概述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我国物联网的现状,包括技术发展、产业应用、政策支持等方面,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还将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物联网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们将首先回顾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明确其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我国物联网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布局、市场应用等方面的现状,揭示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结合国内外物联网发展趋势,探讨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和潜在增长空间。
本文还将对物联网的安全问题、隐私保护、数据共享等关键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我们将总结全文,强调物联网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呼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我国物联网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二、我国物联网现状分析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在政策支持、技术研发、产业布局、应用示范等方面。
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这些政策文件不仅明确了物联网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措施,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在技术研发方面,我国物联网的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我国在传感器、网络传输、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同时,我国还在物联网标准制定方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物联网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再次,在产业布局方面,我国物联网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传感器制造、网络传输设备、数据处理服务等多个领域。
我国物联网产业在产业布局上呈现出集群化、园区化的发展趋势,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
物联网中的创新成果与发展趋势

物联网中的创新成果与发展趋势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作为互联网的一个分支,正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物联网领域也涌现了许多创新成果。
本文将介绍物联网中的创新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指在家居环境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互相连接,最终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生活方式。
智能家居目前已经成为物联网领域的代表之一。
通过智能家居,人们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智能调节家庭环境等功能。
比如,智能音响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技术为用户提供信息查询、音乐播放等服务;智能灯具可以自动感知人的位置、情感等信息,根据不同的情境调节光线亮度、色调等。
二、智能医疗智能医疗是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医疗器械、医疗设施之间的互相连接,最终实现对人体健康状态的监测、分析和治疗。
智能医疗可以大大提高医疗保健的质量和效率。
比如,智能医疗器械可以通过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病人的生理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将数据传输到医疗系统中进行分析,以便医生和护士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三、智能工厂智能工厂是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设备、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物流设备等之间互相连接,最终实现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智能工厂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比如,智能工厂可以通过RFID技术对物流设备进行实时跟踪,仓储设备可以自动化调度,提高仓库管理效率;同时,智能生产设备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生产质量进行监测和预测,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智能城市智能城市是指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城市各个部分进行互相连接,实现城市各种信息的智能收集和分析,从而提高城市的安全、环保、便利等方面的管理。
智能城市可以将城市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比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实现对交通流量和路况的实时监测和预测,提高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可以通过空气、水质、噪音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城市环境,保障公众健康。
物联网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联网已经成为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之一,快速发展。
本文介绍了物联网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阐述了面向环境保护的物联网的组织结构、技术现状、应用和产业现状以及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同时对面向保护的物联网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环境保护发展前景1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
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及污染、空气污染、低质量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农村环境退化、环境事故日益频繁、全球环境问题诸如气候变化等。
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目前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信息化程度仍偏低,各地区环保系统相关业务数据共享和服务不对外开放,从而造成各地重复投资。
因此未来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将是促进环境保护向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环保信息化势在必行。
又由于近年来,物联网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环保领域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物联网可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应用十分广泛。
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环境保护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典型领域,将物联网应用到环境保护将成为推动环境管理升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环保产业的重要手段。
物联网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目前业界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物联网”的概念才产生,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互联网研究报告《物联网》后,它才引起各国政府与产业界的重视。
早期的物联网并没有现在这么完善,它仅仅是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的完善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物联网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物联网 = 感知设备 + 互联网 感知设备 = 各种传感器(RFID = 被动传感器) 互联网 = 通信网、互联网、广电网 = 三网融合 物联网 = 各种传感器 + 三网融合
智能处理→云计算、各种应用软件 可靠传递→各种无线网络、各种有 线网络及设备,三网融合
奥 本 大 学 也 获 得 D A R PA 支 持 , 从事了大量关于自组织传感器 网络方面的研究,并完成了一 些实验系统的研制
宾汉顿大学计算机系统研究实 验室在移动自组织网络协议、 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应用层设计 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
国外高校物联网研究现状
STEP1
STEP2
STEP3
州立克利夫兰大学
国内研究机构在理论研究方面,如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协议、 算法、体系结构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想法与理论。 在这方面,国内的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都取得了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成 果。
01 南京邮电大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软件DisWare, DisWare是基于移动代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平台,它实现
物联网的研究现状
BRAND
PLANING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 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 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 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 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 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 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 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 和控制
2
物联网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物联网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从国际上来看,许多发达国家在物联网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究资源,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美国一直处于物联网技术的前沿,其在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例如,美国的一些科技巨头公司致力于开发智能家庭设备,实现家庭中的电器、照明、安防等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化控制。
通过手机应用,用户可以远程操控家中的设备,实时了解家中的情况。
欧洲在物联网领域也表现出色,特别是在工业物联网方面。
德国的“工业40”战略,强调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
工厂中的设备通过物联网相互连接,实时收集生产数据,进行预测性维护,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日本则在物联网的应用方面有着独特的发展,尤其在交通和物流领域。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和交通流量的优化管理,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国内,物联网的发展同样如火如荼。
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其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我国在物联网的基础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国内企业不断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降低成本,满足了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通信技术方面,5G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物联网提供了更高速、低延迟的通信保障,使得大量设备能够实时、稳定地连接到网络。
在应用领域,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在城市中部署各种传感器,如环境监测传感器、交通流量传感器等,实现了对城市的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31物联网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陈柳钦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CT)的不断进步,通信网络作为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基础,已经从人到人的通信发展到人与物以及物与物(M2M),并逐渐趋向于从纵向的局部物物相连过渡到横向的跨应用、跨地域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
物联网是指物品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如果说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那么物联网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连接和交互。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 )上,国际电信联盟(ITU )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包括了所有物品的联网和应用。
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
根据ITU 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32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那么物联网有怎样的表现形态和存在形式呢?形象的说,有了物联网,当司机驾驶中出现误操作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其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动态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 的“ 物联 网” 信 时 代 即将 来 临 , 界 上 所 有 的物 通 世
体 从 轮 胎 到牙 刷 、 房 屋 到 纸 巾都 可 以通 过 因特 网 从
主动进 行 交换 。 频识 别 技术 ( FD)传感 器技术 、 射 RI 、 纳 米 技术 、智 能 嵌 入技 术 将 得 到更 加 广 泛 的应 用 。 根 据 I U 的描 述 , 物 联 网 时代 , 过 在 各 种 各样 T 在 通 的 日常用 品上嵌 入一 种 短 距 离 的移 动 收 发器 , 类 人 在 信 息 与通 信 世 界 里将 获 得 一个 沟通 新 维度 , 从任
作者简 介:陈柳钦 (9 9 ,男 ,天津社 会科 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研究员 ;研究方 向:产业 经济和城市经济。 16 一)
收稿 日期 :2 1 年8 31 1 00 J 1 F
一
l 一 9
全球 科 技经济 嘹 望
2 1 年 1 月 第2 卷 第 1 期 00 2 5 2
油 气管 道 等 人 们 日常工 作 、 活 、 乐 、 习 、 生 娱 学 活动 的各 种对 象 ( 体 ) , 后将 它 们 与互 联 网整 合起 物 中 然
联 网 日益 受到 重视 ,物联 网产业被 正 式 列为 国 家重点 发展 的五 大战略 性新 兴 产 业之 一 。 未
来 ,物联 网亟待 解决的 关键 问题主要 有 : 国家完全 问题 、标 准体 系问题 、信 息安全 问题 以及
商业模 式 完善 问题 等。
关 键 词 : 互 联 网 ; 物 联 网 ;信 息 产 业
外 感 应器 、 球 定 位 系统 、 光 扫 描 器 等信 息传 感 全 激
设 备 , 约 定 的 协 议 , 任 何 物 品 与 互 联 网连 接起 按 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国内外发展动态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陈柳钦摘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物联网对促进互联网发展、带动人类的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点。
目前,国外对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主要集中在美、欧、日、韩等少数国家。
在中国,物联网日益受到重视,物联网产业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未来,物联网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国家完全问题、标准体系问题、信息安全问题以及商业模式完善问题等。
关键词:互联网;物联网;信息产业一、从互联网到物联网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 CT)的不断进步,通信网络作为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基础,已经从人到人的通信发展到人与物以及物与物(M2M),并逐渐趋向于从纵向的局部物物相连过渡到横向的跨应用、跨地域的物联网(I nterne t of Th i n gs,I OT)。
物联网是指物品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 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0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
/物联网0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0。
物联网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如果说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那么物联网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问的连接和交互。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 SI S)上,国际电信联盟(I TU)发布了5I 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6,正式提出了/物联网0的概念,包括了所有物品的联网和应用。
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0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
射频识别技术(RFI 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 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那么物联网有怎样的表现形态和存在形式呢?形象的说,有了物联网,当司机驾驶中出现误操作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其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排放口会对污染物超标发出告警等等。
具体来说,物联网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工厂排放口、大气监测点、流域断面、水库浮台、生态监测点、大坝、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娱乐、学习、活动的各种对象(物体)中,然后将它们与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融合。
物联网颠覆了人类之前物理基础设施和I T基础设施截然分开的传统思维,使得政府管理、生产制造、社会管理以及人们的个人生活全面实现互联互通。
物联网的发展分为信息感知、智慧物联、智慧交互三个阶段。
物联网的信息互联,是以物理对象作者简介:陈柳钦(1969-),男,湖南邵东县人,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和城市经济。
的信息建设为标志,如标签信息、有效证件信息、物联交易平台的建设,具有静态、非实时、非智慧的物联。
物联网的感识是以嵌入式系统入网为标志,如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无线传感网络普及、嵌入式系统各种形式的网络接入等,具有动态、实时、智慧的物联。
物联网的管控阶段是以物、联、网、智、管、控全过程整合为标志,云计算(C loud Co m puti n g)服务为起点,是物联网的完善阶段,有控制行为、有实时需求、无限时空、无限网络,能够实现人、物、网的混合交互,为云计算服务提供全方位的物质基础。
物联网不是另起炉灶的新网,拥有悠久历史的互联网是物联网最重要的网络基础。
虽然要有芯片技术、微型传感技术、智能技术、纳米技术作为其发展的前提,但没有互联网便没有物联网是千真万确的。
由计算机网、通信网、信息网、到数字化虚拟世界的通用计算机互联网和CAN总线、现场总线、无线传感网络等组成的各种总线的嵌入式系统局域网以及各种类型的物联单体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物联网的网络源头。
因而沿着/网而下、网而上0的思路研究其体系结构是可行的,是说得清楚的,也是合理科学的;这样的思路是纲举目张的思路,也是创新的思路。
/网而下、网而上0所说的/网0是互联网。
在物联网体系结构中,互联网处于/中轴0的位置,当然,以这种/中轴0分际的上下两部分并不几何对称,也不内容对称,而是逻辑分际,或者说是逻辑的、抽象的对称。
/网而下0部分涉及单元结构,或者说单元体,/网而上0部分涉及解析定向、链接绑定、内容提供等导航管控功能,简称为导控部分;把前者比喻成/经济基础0、把后者比喻成/上层建筑0是形象恰当的。
这样,三层模式便构成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总框架,这里的/分际线0便是互联网,称之为/驮载网0。
当然,物联网又不同于互联网,它是互联网的高级发展。
从本质上讲,物联网是互联网在形式上的一种延伸,但是它绝对不是互联网的翻版。
互联网本质上是通过简单的数字代码、人机交互实现人与人中间的交流,构建了一个特别的电子社会,而/物联网0则是多学科高度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综合了传感器、嵌入式计算、网络及通信、分布式信息处理等技术。
物联网建立了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信息自由交流,每一个物体都是一个信息终端,构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信息网络系统。
在这个网络中,系统可以自动地、实时地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
大家知道,通过互联网了解某个对象,必须由人去收集这个对象的相关信息,处理后放到网上才能供人们浏览,人要在其中做很多工作,且难以了解其动态变化。
物联网则不需要,它是对象(物体)自己/说话0,通过在对象(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借助无线通信网络,与现在的互联网相连,就可以让其/开口0。
这样一来,人们不仅可以和对象(物体)/对话0,对象(物体)和对象(物体)之间也能/交流0。
所以说,互联网实现的是虚拟世界网络,物联网实现的是物理的、真实的世界网络。
通过物联网,未来我们可以将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连接起来,并对远程物体加以识别与管理,从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毫无疑问,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和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
根据2008年3月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EPOSS)在5Internet o fThings i n20206报告中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 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 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将是现有人人互联业务的30倍,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万亿级信息产业。
在/物联网0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机器和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0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物联网正在引发新一轮的生活方式变革,而且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迅速、规模巨大的市场,被视为通信产业的巨大蓝海。
二、物联网:国外动向(一)美国作为物联网发展排头兵的RFI D技术,早在二战时期就出现了,后来在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大量使用,用于管理军需后勤物资。
1991年由美国提出普适计算的概念,它具有两个关键特性:一是随时随地访问信息的能力,二是不可见性,通过在物理环境中提供多个传感器、嵌入式设备,在用户不察觉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和通信。
美国国防部的研究机构资助了多个相关科研项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也专门针对普适计算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
普适计算总体来说是概念性和理论性的研究,但首次提出了感知、传送、交互的三层结构,是物联网的雏形。
在1995年,比尔#盖茨就在其著作5未来之路6中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重视。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性地提出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0概念。
他们认为,物联网就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的概念,认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0。
美国国防部在2000年时把传感网定为五大国防建设领域之一,仅在美墨边境/虚拟栅栏0(即防入侵传感网)上就投入了470亿美元。
2003年,美国5技术评论6将传感网络技术看作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8年7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表的52025年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6种关键技术6报告将/物联网0技术列入其中,认为物联网技术存在裂变性的影响能力,将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美国I B M公司2008年11月对外公布了/智慧地球(Sm arter P lanet)0战略,其中提到,在信息文明的下一个发展阶段,人类将实现智能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实现I T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从而以科学和智慧的方式对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实施管理。
/智慧地球0提出/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0,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0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智慧地球0其本质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
该战略预言,/智慧的地球0战略能够带来长短兼顾的良好效益,尤其是在当前的局势下,对于美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具有重大意义。
在短期经济刺激方面,该战略要求政府投资于诸如智能铁路、智能高速公路、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能够刺激短期经济增长,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其次,新一代的智能基础设施将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开拓巨大的空间,有利于增强国家的长期竞争力;第三,能够提高对于有限的资源与环境的利用率,有助于资源和环境保护;第四,计划的实施将能建立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2008年12月,奥巴马向I B M咨询了智慧地球的有关细节,并共同就投资智能基础设施对于经济的促进效果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