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9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 学案共3篇

合集下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9课法律在我们身边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9课法律在我们身边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9课法律在我们身边学案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学习目标】1、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2、了解法律的产生及其发展,认识法治对于推动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作用。

3、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重点难点】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自主学习反馈展示】认真阅读教材P84——89,填一填:1.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来调整。

2.我们的生活与法律。

3.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于人们当前生活,而且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4.法律是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的标尺。

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温馨提示:完成上述任务后,向同学、老师展示交流,以把准知识点。

【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活动一:阅读教材P84运用你的经验,说一说:1.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

请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活动二:阅读教材P85“探究与分享”,辨一辨:1.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2.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你赞成这一观点吗?活动三:阅读教材P86探究与分享“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想一想:图表中内容中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活动四:阅读分享教材P87探究与分享“如何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社会”,议一议: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社会,一直是人们力图解答的一个命题。

1.法律产生以后,人类走上依法治国道路了吗?为什么?2.法治强调的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你期待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政府:法院:社会成员:活动五:阅读教材P88探究与分享,写一写:法治建设,人人受益。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案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案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1)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此材料)材料一: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放心购买各类消费品,市质监局出动执法人员980人次,对299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检查。

检查中,共立案查办131起,其中大案要案33起,查获涉案货值280余万元;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掺假,以次充好;标识标注无净含量;无3C、无生产许可证生产;伪造、冒用厂名、厂址;伪造日期;棉花产品无中文标志;定量包装无厂名等。

材料二:张立兵、孙红等四人加工、销售黑心棉被、黑心棉垫子金额达7万多元,已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经检察院提起公诉,张立兵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其女张蒙蒙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妻子孙红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女婿张大山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想一想: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提示:学生可以从法律的作用、执法管理、百姓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

教师总结: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一)法律与生活活动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84“运用你的经验”栏目)想一想:(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提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

食品安全法、建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提示:如果没有法律,就像道路没有交通信号灯一样,车会横冲直撞,交通瘫痪,安全事故频发。

如果没有法律,社会生活就会没有秩序,人类随心所欲,带来的是自己的灭顶之灾。

特别强调:生活需要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框生活需要法律课件(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框生活需要法律课件(部编人教版)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一框 生活需要法律
1.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了解法律的起源 和本质。 2.理解生活需要法律,理解法治的地位和意义。 3.认识法律为我们的成长提供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树立法律意识。
板块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身边的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
大家谈
你期待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 政府: 法院: 社会成员: ……
总结:
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 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 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法治中国在路上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依法治国”的 决定,并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定 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之一。
有发生 。
维护民众“舌尖上的安全”,我国《食品安全法》作 了新的修订,明确规定: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实行 许可制度;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 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 的农作物中;婴儿乳粉配方 必须注册;只要有危险食品 就得召回等。
小组交流
1.你认为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会给生活带来哪些 影响?
下列属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起的作用的是( D )
①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②规范社会成员行为 ③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依法惩治违法犯罪 ④法律无所不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 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综合运行。一 个国家,如果离开法律,政府、社会、企业的运转, 就会出现混乱状态,如果不以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就会乱套。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2)为什么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 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下综合运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人权益的作用。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于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可能理解不深。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缺乏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因此,本课时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人权益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法律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

2.学生解决生活中法律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讨论的问题和探究的任务。

3.准备教学PPT,包括案例、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介绍案例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4.巩固(5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其他法律问题,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3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3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生活的维护作用,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于法律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还不够明确,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生活的维护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生活的维护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准备教材和教案,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

2.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场景,如法庭、警察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通过讲解或展示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同时,呈现一些生活中的法律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框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框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框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的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社会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法律规范行为、维护权益、解决纠纷等方面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初步学习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对法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和重要性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意识。

3.提高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景模拟,准备相关道具和材料。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图片,如交通规则、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与法律的关系。

提问:你们认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案例:小明在超市购物时,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他应该如何维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知识,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1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1

《生活需要法律》教案1【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政治认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让学生感受法律的重要性,为后面学习法律的特征、作用奠定基础。

引言从法律对国家、对个人成长、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切入,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律的产生与作用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从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嵌入生活、法律相伴人的一生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简要的介绍法治的发展进程,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含义和意义,知道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并完成课标的要求“心中有法”,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学情分析】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初中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地丰富,初步感受到了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做出了重要的部署,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等形式,他们对我国的不断推进法治化进程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他们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一提起法律他们更容易联想到,威严、强制性,很少能想到法律的保障作用,有的同学违法犯罪浑然不知,缺少法律意思。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学法守法遵法用法,增强法律意思,提升法律素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步伐,同时,引导学生全面的了解法律的产生、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体会法律让生活更加美好,也为下面的法律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目标】1.通过举例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感受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一框 生活需要法律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一框  生活需要法律

树立法律信仰,认真学法,增强法治意识;维护法律尊严, 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自觉维 护他人和集框
走进法治天地
法律在我们身边
生活需要法律
1.知道生活离不开法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意 义,理解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2.增强对法治的认同感,理解现代中国坚持依 法治国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必然性。
七年级学生小郑家的楼上有一对舞迷夫妇,每天晚上跳 舞都跳到深夜。那“咚嚓嚓”的跺脚声震得顶灯直晃。更 令人心烦的是,摇滚乐每晚都吵到深夜,扰得四邻不安,
的问题上,他们发生了矛盾,多次协商并经他人调解,仍无
结果,最后通过法律途径使此事得到了解决。
案例二:某夫妻将两岁的失聪女儿领到福利院门口后,撒腿
就跑。福利院工作人员发现这个失聪女孩后,将其收留。
后经过调查得知女孩父母的姓名及住址,福利院多次通知,
他们都不肯领回孩子。于是,福利院依法状告了这对夫妻。
法院认定这对夫妻犯了遗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请你结合上述两个案例,分析法律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案例一体现了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
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案例二体现了法律规定人们享有
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利和不履行
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是 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助 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
严重妨碍了小郑的学习以及邻居的休息。邻居曾多次与舞
迷夫妇交涉,可他们不仅不听,反而还和邻居起了争执。 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小郑和其他的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需要法律
【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离不开法律,懂得治理国家需要法律。

2.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和分析有关案例,培养学生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技能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法律;树立法制观念,做自觉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学习重点:生活离不开法律。

学习难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自主学习
1.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法律就在。

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以及由此产生的,不仅需要依靠来协调,而且需要
来调整。

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而的,又对生活加以。

我们的生活与法律。

(2)法律已经深深地我们的生活之中, 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为社会关系的,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而且指导着人们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 。

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
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和的。

2.法治的脚步
(1)法律是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

(2)法治是依法对进行治理,强调、,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法治是人们共同
的,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

(3)法治助推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

(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社会主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把坚持
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二、合作学习
1.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法治的重要性是什么?
三、复习巩固
1.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可以通过()来协调和调整。

①道德②亲情③友情④法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

这一浅显的说法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是( )
A.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 B.法律来源于生活
C.我们的生活与法律密不可分 D.违法的人需要学法
3.法律约束着每个国民的思想和行为,上至宪法下至各种条文历律规章制度都是如此,也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国家安宁、百姓安居。

这表明( )
①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②在我国法律最为重要
③法律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④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以及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制度。

据文献记载,夏朝的法律称为“禹刑”。

这说明()
A 法律自古就有
B 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C法律赋予我们权利和义务
D 法律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统治阶级才开始创制的
5.现代国家用法治替代绵延千年的人治。

下列对法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法治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人治
B.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
C.法治要求国家的所有问题都必须靠法律来解决
D.法治就是要确立法律的权威,形成人人守法护法的风尚
6. 下列做法与法治要求不相符的是( )
A.依法惩治制假售假的行为
B.张某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C.两名身穿便衣的民警未亮明身份即进入李某家搜查
D.王某在网上传播谣言造成恶劣影响,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四、能力提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2018这一学年,某市中学生积极参与“建立法治社会”教育活动,某中学七年级(3)班的全体同学踊跃参加到这一活动中去,他们举行了一次以法制教育为内容的主题班会。

假如你是该班的学生,请你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1)请你为主题班会设计一个主题。

(2)你认为可以通过何种形式来开展这一主题班会?请你说明理由并设计这次“主题班会”的过程。

(3)请你谈谈开展“主题班会”的一些体会。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政治科第四单元导学案(教
师版)
主备人:_______ 审核人:_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 日期:_____
课题9.1生活需要法律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三、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等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自学过程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2、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法律的产生: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法治?它的要求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
(1)含义: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 依法办事。

(3)意义: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二)检测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只有违法的人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
B.任何人都要与法律打交道
C.守法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与法律打交道
D.未成年人年龄尚小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
2.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A )
A.权利和义务B.道德与责任
C.生活习惯D.社会秩序
3.法律所体现的是( D )
A.奴隶主阶级的意志
B.地主阶级的意志
C.资产阶级的意志
D.统治阶级的意志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依法治国的( D )
A.本质B.根本目的
C.基本要求D.总目标
5、在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不准带手机进考场”“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

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因为( B )
A.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B.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C.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D.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三)能力提升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善恶美丑,是非对错,有时候哪怕只是差之毫厘,也会失之千里。

学好学坏,有时候就在一念之间,我们青少年正处于步入成年的转折期,要过好人生的每一天,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1)判断是非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判断是非的依据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2)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好奇心?
答案:一方面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与法律规范的好奇心,避免受其消极影响。

【学习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