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图表专题复习题整理
届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专题练习:13-图表图像数据分析型选择题

2013届高考化学复习卷-专练13图表图像数据分析型选择题1.对于反应A 2(g)+2B2(g)2AB2(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变化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是()2. FeCl 3(aq)与KSCN(aq)混合时存在下列平衡:Fe3+(aq)+ SCN-(aq)Fe(SCN)2+(aq)。
已知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c[Fe(SCN)2+]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Cl3(aq)与KSCN(aq)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3+(aq)+SCN—(aq)===Fe(SCN)2+(aq)ΔH>0B.温度为T1、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C.反应处于D点时,一定有v正>v逆D.A点与B点相比,A点的c(Fe3+)大3.下列各组物质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中的每一步都能一步实现的是()4.关于下列四个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将SO2气体通入溴水中B.图②表示反应N2(g) +3H2(g)2NH3(g)ΔH<0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C.图③中阴、阳两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一定为1∶1D.图④中的ΔH1<ΔH2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pH(NaCN)>pH(Na2CO3)>pH(CH3COONa) B.a mol·L—1 HCN溶液与a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显碱性(pH>7),则c (OH-)>c(H+),c(Na+)>c(CN-)C.冰醋酸中逐滴加水,溶液的导电性、醋酸的电离程度、pH均先增大后减小D.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中,一定有c(Na+)+c(H+)=c(OH-)+c(HCO-3) +c(CO2-3)6.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
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A.根据图①可判断可逆反应A 2(g)+3B2(g)2AB3(g)的ΔH>0B.图②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甲的压强大C.图③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D.根据图④,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7.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 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X 2(g)+ 3Y 2(g)2XY 3(g) ΔH =-92.6 kJ·mol -1,实验测得反应在起始、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B .容器②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C .达到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 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 mol·L -1D .若容器①体积为0.20 L ,则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大于23.15 kJ 8.某Na 2CO 3、NaAlO 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1的盐酸,测得溶液中CO 2-3、HCO -3、AlO -2、Al 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混合溶液中的CO 2-3与Al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 .V 1∶V 2=l ∶5C .M 点时生成的CO 2为0.05 molD .a 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 -2+H ++H 2O===Al(OH)3↓9.已知25 ℃时,CaSO 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向100 mL 该条件下的CaSO 4饱和溶液中,加入400 mL 0.01 mol·L -1的Na 2SO 4溶液,针对此过程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析出CaSO4沉淀,最终溶液中c(SO2-4)较原来大B.溶液中无沉淀析出,溶液中c(Ca2+)、c(SO2-4)都变小C.溶液中析出CaSO4沉淀,溶液中c(Ca2+)、c(SO2-4)都变小D.溶液中无沉淀析出,但最终溶液中c(SO2-4)较原来大10.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若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浓度(纵坐标)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横坐标)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中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一 图形图表专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一图形图表专题类题试解1.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1)图一中A、B、C代表的生物依次是____。
(填字母)A.鼠、蛇、鸟 B.鸟、鼠、蛇C.鸟、蛇、鼠 D.蛇、鸟、鼠(2)作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缺少的生物部分是____。
(3)若甲、乙、丙分别表示C所在的最短的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的总能量,则图一中与丙对应的生物是____。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相对较__。
(5)分析上图可知,生态系统中的____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下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图,请据图回答:(1)对光时,由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显微镜的结构有(填序号):光线→()→()→()→()(2)当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对光时,你将转动显微镜的____号结构。
使用____。
如果光线还暗,你应检查____号结构,使用____,改善光线条件。
(3)转换物镜时,操作人的手应握住____号结构转换,请勿直接抓握镜头,否则易____。
(4)在你已经对好光,要找到观察的物像时,你先转动____号结构,再转动___号结构,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5)实验完毕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前,应做的事情是:把显微镜的外表____,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__偏到___。
3.右图是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用来观察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____,因为____。
(2)显微镜下草履虫的形状像一只____。
(3)图中的结构具有呼吸和排泄作用的是[4]___。
(4)食物由[9]____进入体内,形成食物泡,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6]____排出体外,一个食物泡大约含有30个细菌,所以草履虫对____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5)草履虫在适宜的环境中通过____进行生殖。
(6)草履虫同多细胞生物一样也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____。
4.下图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菜豆种子的结构图玉米种子的结构图(1)填出指示线所指各部分的名称。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期末复习专题一 图表作答题 课件

1. (2023·襄阳期末) 如图是衣藻(甲)、根毛细胞(乙)和小肠绒毛 上皮细胞(丙)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三种细胞中, 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 乙中的⑦和丙中的⑥都能扩大细胞表面积, 有利于它们
吸收物质 C. 经检测甲中某种有毒物质浓度远低于周围溶液中该物质
3. (2023·孝感期末)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 的包含关系,表中各项与之对应表示 不正确的是 ( B )
(第3 题)
选项 A B C D
甲 DNA 双子叶植物 表皮细胞 阳光
乙 染色体 单子叶植物 保护组织 非生物部分
丙 细胞核 被子植物
叶 森林生态系统
丁 细胞 种子植物 植物体 生物圈
4. (2023·随州) 世界首例克隆北极狼在北京呱呱坠地,且健康
(2) 运动员比赛需要消耗的氧气,由B 系统通过气体的 ___扩__散____ 作用进入血液,运送到组织细胞参与细胞呼吸,为人体运动 提供能量。
(第7 题)
(3) 人体运动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通过C 系统排出,还可 通过 ______汗__液_____排出。
(4) 乒乓球运动员接球动作,不仅是靠运动系统的骨骼肌牵引E ____骨____(填运动系统组成部分名称)绕关节活动完成的,还 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 D _____内__分__泌____ 系统分泌激素的调节。
点拨:(1) 胡克观察的实验材料具有细胞壁,来自植物。 (2) 布朗观察到的球状构造是细胞核。 (3) 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4) 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 “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能支持“植物和动物具有共同祖先”这一观点。 (5) 病毒非常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中考语文“图表题”专项复习整理(1)

中考语文“图表题”专项复习班级姓名 .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
浏览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会注意到,图表类材料不时出现在一些地方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并有方兴未艾的趋向。
这类题型的出现无疑使较为单一的文字材料变得活泼而生动。
而且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它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近年各省市中考语文科的命题,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图表分析题型理应得到重视。
下面谈谈图表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图表题她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的答题,主要考察学生认图判断、查找相关信息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例如:下面是对不同学段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的调查。
阅读下表,你得出什么结论?结论:。
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
包括审读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
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
一审标题。
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
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题就不会走题。
上题中图表的标题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也就告诉我们表格反映的是不同学段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认识的深浅,而不仅是不同学段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不同了。
二审图表。
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
在审图表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
我们可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上题中,通过横向比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差距:不同学段的学生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科学性(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认识到体育锻炼科学性(“做了”)的比例;通过纵向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变化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做了”人的数比例越来越高,而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低。
中考复习练习 图表信息专题(含答案)

中考复习图表信息专题(含答案)一、 选择题1. 下表是一个4×4(4行4列共16个“数”组成)的奇妙方阵,从这个方阵中选四个“数”,而且这四个“数”中的任何两个不在同一行,也不在同一列,有很多选法,把每次选出的四个“数”相加,其和是定值,则方阵中第三行第三列的“数”是( )304 2 3 sin 60° 22-3 -2 - 2 sin 45°0 |-5| 6 23⎝⎛⎭⎫13-1425⎝⎛⎭⎫16-1A. 5B. 6C. 7D. 82. 滴滴快车是一种便捷的出行工具,计价规则如下表:计费项目里程费 时长费 远途费 单 价1.8元/公里0.3元/分钟0.8元/公里注:车费由里程费、时长费、远途费三部分构成,其中里程费按行车的实际里程计算;时长费按行车的实际时间计算;远途费的收取方式:行车里程7公里以内(含7公里)不收远途费,超过7公里的,超出部分每公里收0.8元.小王与小张各自乘坐滴滴快车,行车里程分别为6公里与8.5公里.如果下车时两人所付车费相同,那么这两辆滴滴快车的行车时间相差( )A. 10分钟B. 13分钟C. 15分钟D. 19分钟3.甲、乙两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匀速前往B 地、A 地,两人相遇时停留了4 min ,又各自按原速前往目的地,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y(m)与甲所用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有下列说法:① 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 200 m ;② 乙行走的速度是甲的1.5倍;③ b =960;④ a =34.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4. 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 =ax -2b 与反比例函数y =cx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第4题A BCD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条直线l 1:y =-3x +3,l 2:y =-3x +9,直线l 1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直线l 2交x 轴于点D ,过点B 作x 轴的平行线交l 2于点C ,点A ,E 关于y 轴对称,抛物线y =ax 2+bx +c 过E ,B ,C 三点,下列判断:① a -b +c =0;② 2a +b +c =5;③ 抛物线关于直线x =1对称;④ 抛物线过点(b ,c);⑤ S 四边形ABCD =5.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5B. 4C. 3D. 2 二、 填空题6.如图,图①是一个边长为a 的正方形剪去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图②是一个边长为(a -1)的正方形,记图①、②中涂色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 1,S 2,则S 1S 2可化简为________.第6题7.甲、乙两人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相向而行,甲骑自行车从A 地到B 地,乙驾车从B 地到A 地,他们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甲先出发6 min 后,乙才出发,在整个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km)与甲出发的时间x(min)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当乙到达终点A 时,甲还需________min 到达终点B.8. 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A,B,C三地,C地位于A,B两地之间,甲车从A地沿这条公路匀速驶向C地,乙车从B地沿这条公路匀速驶向A地,在甲车出发至甲车到达C地的过程中,甲、乙两车各自与C地的距离y(km)与甲车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甲车出发2 h时,两车相遇;②乙车出发1.5 h时,两车相距170 km;③乙车出发257h时,两车相遇;④甲车到达C地时,两车相距40km.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三、解答题9. 4月9日上午8时,徐州国际马拉松赛鸣枪开跑,一名34岁的男子带着他的两个孩子一同参加了比赛,下面是两个孩子与记者的对话:第9题根据对话内容,请你用方程的知识帮记者求出哥哥和妹妹的年龄.10. 为营造书香家庭,周末小亮和姐姐一起从家出发去图书馆借书,走了6分钟发现忘带借书证,小亮立即骑路边的共享单车返回家中取借书证,姐姐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行走,小亮取到借书证后骑单车原路原速前往图书馆,小亮追上姐姐后用单车带着姐姐一起前往图书馆.已知单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如图是小亮和姐姐距家的路程y(米)与出发的时间x(分钟)的函数图象,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 小亮在家停留了________分钟;(2) 求小亮骑单车从家出发去图书馆时距家的路程y(米)与出发时间x(分钟)之间的函数解析式;(3) 若小亮和姐姐到图书馆花的实际时间为m分钟,原计划步行到达图书馆的时间为n分钟,则n-m=________.11.如图①,在△ABC中,∠A=30°,AC+BC<2AB,点P从点A出发以2 cm/s的速度沿折线A-C-B运动,点Q 从点A 出发以a cm/s的速度沿AB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某一点运动到点B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s,△APQ的面积为y cm2,y关于x的函数图象由C1,C2两段组成,如图②所示.(1) 求a的值;(2) 求图②中图象C2段的函数解析式;(3) 若当点P运动到线段BC上某一段时,△APQ的面积大于当点P在线段AC上任意一点时△APQ的面积,求x 的取值范围.第11题12. 某地新建的一个企业,每月将生产1 960吨污水,为保护环境,该企业计划购置污水处理器,并在如下两个型号中选择:污水处理器型号 A型B型处理污水能力/(吨/月)240 180 已知商家售出的2台A型、3台B型污水处理器的总价为44万元,售出的1台A型、4台B型污水处理器的总价为42万元.(1) 求每台A型、B型污水处理器的价格;(2) 为确保将每月产生的污水全部处理完,该企业决定购买上述的污水处理器,那么他们至少要支付多少钱?13. 某水果店在两周内,将标价为10元/千克的某种水果,经过两次降价后的价格为8.1元/千克,并且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1) 求该种水果每次降价的百分率.(2) 从第一次降价的第1天算起,第x天(x为整数)的售价、销量及储存和损耗费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已知该种水果的进价为4.1元/千克,设销售该水果第x(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1≤x<15)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第几天时销售利润最大.(3)在(2)的条件下,若要使第15天的利润比(2)中最大利润最多低127.5元,则第15天在第14天的价格基础上每千克最多可降多少元?14.如图是某日的钱塘江观潮信息.年月日,天气:阴;能见度:1.8千米.11:40时,甲地“交叉潮”形成,潮水匀速奔向乙地;12:10时,潮头到达乙地,形成“一线潮”,开始均匀加速,继续向西;12:35时,潮头到达丙地,遇到堤坝阻挡后回头,形成“回头潮”.第14题按上述信息,小红将“交叉潮”形成后潮头与乙地之间的距离s(千米)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用图③表示,其中:“11:40时甲地‘交叉潮’的潮头离乙地12千米”记为点A(0,12),点B的坐标为(m,0),曲线BC可用二次函数s=1125t2+bt+c(b,c是常数)刻画.(1) 求m的值,并求出潮头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2) 11:59时,小红骑单车从乙地出发,沿江边公路以0.48千米/分的速度往甲地方向去看潮,她几分钟后与潮头相遇?(3) 相遇后,小红立即调转车头,沿江边公路按潮头速度与潮头并行,但潮头过乙地后均匀加速,而单车最高速度为0.48千米/分,小红逐渐落后.问从小红与潮头相遇到落后潮头1.8千米共需多长时间?[潮水加速阶段速度v=v0+2125(t-30),v0是加速前的速度]1. 图表信息一、 1. C 2. D 3. D 4. C 5. C 二、 6.a +1a -17. 78 8. ②③④ 三、 9. 设今年妹妹的年龄为x 岁,哥哥的年龄为y 岁.根据题意,得⎩⎨⎧x +y =16,3(x +2)+(y +2)=34+2,解得⎩⎨⎧x =6,y =10.∴ 今年妹妹6岁,哥哥10岁 10. (1) 2 点拨:步行速度为300÷6=50(米/分),单车速度为 3×50=150(米/分),∴ 骑单车从家到图书馆需要3 000÷150=20(分钟).30-20=10,∴ C(10,0).∴ A 到B 的时间为300150=2(分钟).∴ B(8,0).∴ BC =2.即小亮在家停留了2分钟. (2) 设小亮骑单车从家出发去图书馆时距家的路程y(米)与出发时间x(分钟)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由题意,它的图象过C(10,0),D(30,3 000)两点,∴ ⎩⎨⎧0=10k +b ,3 000=30k +b ,解得⎩⎨⎧k =150,b =-1 500.∴ y=150x -1 500(10≤x ≤30) (3) 30 点拨:原计划步行到达图书馆的时间为n 分钟,n =3 00050=60, n -m =60-30=30.11. (1) 如图①,过点P 作PD ⊥AB 于点D.∵ ∠A =30°,PA =2x ,∴ PD =PA ·sin 30°=2x ·12=x.∴ y =12AQ ·PD =12x ·ax =12ax 2.由图象可知,当x =1时,y =12,∴12×a ×12=12,解得a =1 (2) 由(1)知,点Q 的速度是1 cm/s ,∵ AC +BC<2AB ,而点P 的速度为2 cm/s ,∴ 点 P 先到达B 点.如图②,当点P 在BC 上时,由图象可知,PB =5×2-2x =10-2x ,∴ PD =PB ·sin B =(10-2x)·sin B .∴ y =12AQ ×PD =12x ×(10-2x)·sin B .根据图象,当x =4时,y =43,∴ 43=12×4×(10-2×4)·sin B ,解得sinB =13.∴ y =12x ×(10-2x)×13=-13x 2+53x (3) 由C 1,C 2的函数解析式,得12x 2=-13x 2+53x ,解得x 1=0(不合题意,舍去),x 2=2.结合图象,当x =2时,函数y =12x 2的最大值为y =12×22=2,把y =2代入函数y =-13x 2+53x ,得2=-13x 2+53x ,解得x 1=2,x 2=3.观察图象,若点P 运动到线段BC 上某一段时,△APQ 的面积大于当点P 在线段AC 上任意一点时△APQ 的面积,此时x 的取值范围为2<x<3第11题12. (1) 设每台A 型污水处理器的价格是x 万元,每台B 型污水处理器的价格是y 万元.根据题意,得⎩⎨⎧2x +3y =44,x +4y =42,解得⎩⎨⎧x =10,y =8.∴ 每台A 型污水处理器的价格是10万元,每台B 型污水处理器的价格是8万元 (2) 设A 型、B 型污水处理器分别需要a 台、b 台,由题意,得240a +180b ≥1 960,化简,得b ≥98-12a9.由于a ,b 取非负整数,因此:① a =0时,b 的最小整数值是11,此时购买污水处理器的费用是8×11=88(万);② a =1时,b 的最小整数值是10,此时购买污水处理器的费用是10+10×8=90(万);③ a =2时,b 的最小整数值是9,此时购买污水处理器的费用是2×10+9×8=92(万);④ a =3时,b 的最小整数值是7,此时购买污水处理器的费用是3×10+7×8=86(万);⑤ a =4时,b 的最小整数值是6,此时购买污水处理器的费用是4×10+6×8=88(万);⑥ a =5时,b 的最小整数值是5,此时购买污水处理器的费用是5×10+5×8=90(万);⑦ a =6时,b 的最小整数值是3,此时购买污水处理器的费用是6×10+3×8=84(万);⑧ a =7时,b 的最小整数值是2,此时购买污水处理器的费用是7×10+2×8=86(万);⑨ a =8时,b 的最小整数值是1,此时购买污水处理器的费用是8×10+1×8=88(万);⑩ a =9时,b 的最小整数值是0,此时购买污水处理器的费用是9×10=90(万).综上可知,最少支付费用的情况是A 型污水处理器购买6台,B 型污水处理器购买3台,费用是84万13. (1) 设该种水果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x ,根据题意,得 10(1-x)2=8.1,解得x 1=10%,x 2=190%(不合题意,舍去).∴ 该种水果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10% (2) 当1≤x<9时,第1次降价后的价格为10×(1-10%)=9(元/千克),∴ y =(9-4.1)(80-3x)-(40+3x)=-17.7x +352.∵ -17.7<0,∴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x =1时,y 有最大值,此时y 最大值=-17.7×1+352=334.3.当9≤x<15时,第2次降价后的价格为8.1元/千克,∴ y =(8.1-4.1)(120-x)-(3x 2-64x +400)=-3x 2+60x +80=-3(x -10)2+380.∵ -3<0,∴ 当x =10时,y 有最大值,此时y 最大值=380.综上所述,y 与x(1≤x<15)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 =⎩⎨⎧-17.7x +352(1≤x<9,x 为整数),-3x 2+60x +80(9≤x<15,x 为整数).∵ 334.3<380,∴ 在第10天时销售利润最大 (3) 设第15天在第14天的价格基础上降a 元/千克,依题意,得 380-[(8.1-a -4.1)(120-15)-(3×152-64×15+400)]≤127.5,解得a ≤0.5.∴ 第15天在第14天的价格基础上最多可降0.5元14. (1) ∵ 从11:40到12:10经过了30分钟,∴ m =30.潮头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230=0.4(千米/分) (2) ∵ 潮头的速度为0.4千米/分,∴ 到11:59时,潮头已前进19×0.4=7.6(千米).∴ 此时潮头离乙地12-7.6=4.4(千米).设小红出发x 分钟与潮头相遇,∴ 0.4x +0.48x =12-7.6,解得x =5.∴ 小红5分钟后与潮头相遇 (3) 把B(30,0),C(55,15)代入s =1125t 2+bt +c ,解得b =-225,c =-245,∴ s =1125t 2-225t -245.∵ v 0=0.4,∴ v =2125 (t -30)+25.当潮头的速度达到单车最高速度0.48千米/分,即v =0.48时,2125 (t -30)+ 25=0.48,解得t =35.∴ 当t =35时,s =1125t 2-225t -245=115.∴ 从t =35(12:15)开始,潮头以快于小红的速度奔向丙地,小红逐渐落后,但小红仍以0.48千米/分的速度匀速追赶潮头.设她离乙地的距离为s 1,则s 1与时间t 的函数解析式为s 1=0.48t +h(t ≥35),当t =35时,s 1=s =115,代入,得h =-735,∴ s 1=1225t -735.当潮头与小红相距1.8千米时,即s -s 1=1.8,∴ ⎝⎛⎭⎫1125t 2-225t -245-⎝⎛⎭⎫1225t -735=1.8,解得t 1=50,t 2=20(不合题意,舍去).∴ t =50.小红与潮头相遇后,按潮头速度与潮头并行到达乙地用时6分钟,∴ 共需时间为6+50-30=26(分钟),∴ 从小红与潮头相遇到潮头离她1.8千米共需26分钟。
图像图表专题复习题整理

图像图表专题复习题考点一:金属与酸反应【例一】相同质量的Al和Mg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图中横坐标表示与酸反应的时间,纵坐标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能正确表示两种金属反应情况的是下图中的()A B C D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率越快,在坐标中斜线越陡,相同质量的Al和Mg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铝生成的氢气比镁多.【例二】如图示出的是将铁、锌、铝、银分别插入足量的CuSO4溶液后,金属溶解的质量与析出金属的质量关系.图中直线a表示()A、锌B、铁C、铝D、银解析:根据金属与硫酸铜的反应质量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与图象的对比得出正确答案.考点二:酸与碱作用【例三】(2008•济宁)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需要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来降低某些环境中酸或碱的含量.学校课外活动小组利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10mL5%的稀盐酸中,将测得溶液pH的变化绘制成右图所示曲线.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说法中,合理的是()A、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酸性,pH=0B、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14C、滴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反应,溶液呈中性,pH=7D、未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显酸性,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显碱性解析:A、根据图象的起点进行分析,B、根据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图象走向进行分析C、根据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的图象进行分析,D、根据反应前后的图象进行分析.【例四】向CuCl2和盐酸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和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反应中,氯离子个数减少B、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C、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解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来考虑;B、P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反应完,再去考虑溶质是谁;C、根据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的变化来考虑;D、根据沉淀质量算出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再除以10%算出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考点三:图像与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例五】镁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含空气)内加热,容器内有关量随时间变化图像正确的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可判断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时,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例六】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③化学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④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⑤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⑥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最新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图表题

〔2〕仔细观察这幅漫画,从多角度思考,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
11.欣赏下面这幅漫画,说说它表达的主题意义。
12.结合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图案及文字介绍,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此标
志的寓意。标志的主体由汉字“心〞、英文字母“V〞〔“V〞是英文“Volunteer〞
全世界
11
6
36
6
发达国家(地区)
发展中国家
5
17
30
5.下列图是著名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欣赏
[一试身手]
10万年前300年前1987年1999年2025年2095年
60亿
〔1〕您有前往香港迪斯尼乐园的打算吗?
有,马上去
19%
男1000米,女子800↓
米
7.读图赏析,想一想。
的首字母,代表“志愿者〞的含义〕、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三局部构成。
13.下列图是上海世博会桔祥物“海宝〞图案,中国2022年上海世博会桔祥
14.请仿照例句写出你的联想或想象。〔不要求句式完全一致〕
15.2022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主口号为:“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诠释口号的含
人教版物理图像复习题

人教版物理图像复习题在复习物理图像时,我们通常会关注几个关键点:图像的类型、图像中所表示的物理量、图像的斜率和截距所代表的物理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一些复习题,可以帮助你巩固对物理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1. 速度-时间图像:在速度-时间图像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
斜率代表加速度,截距代表初始速度。
请绘制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并解释图像中不同部分的物理意义。
2. 位移-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中,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位移。
斜率代表速度,截距代表初始位移。
试分析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像,并讨论其特点。
3. 力-位移图像:在弹簧的力-位移图像中,横坐标是位移,纵坐标是力。
斜率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
请解释在图像中,当位移为零时,力代表什么物理意义。
4. 电流-电压图像:在电路中,电流-电压图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阻的特性。
图像的斜率代表电路的导电性。
请绘制一个理想电阻的电流-电压图像,并解释其特点。
5. 功率-时间图像:功率-时间图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能量的消耗。
图像下的面积代表总能量。
请分析一个电热器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并绘制相应的功率-时间图像。
6. 压力-体积图像: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中,压力-体积图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气体的热力学性质。
请解释在等温过程中,压力-体积图像的斜率代表什么物理意义。
7. 能量转换图像:在能量守恒定律中,能量转换图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
请绘制一个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的过程,并解释图像中不同部分的物理意义。
8. 光的折射图像:在光学中,折射率与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可以通过图像来表示。
请绘制一个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图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通过这些复习题,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图像,从而在物理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记住,图像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像图表专题复习题考点一:金属与酸反应【例一】相同质量的Al和Mg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图中横坐标表示与酸反应的时间,纵坐标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能正确表示两种金属反应情况的是下图中的()A B C D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率越快,在坐标中斜线越陡,相同质量的Al和Mg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铝生成的氢气比镁多.【例二】如图示出的是将铁、锌、铝、银分别插入足量的CuSO4溶液后,金属溶解的质量与析出金属的质量关系.图中直线a表示()A、锌B、铁C、铝D、银解析:根据金属与硫酸铜的反应质量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与图象的对比得出正确答案.考点二:酸与碱作用【例三】(2008•济宁)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需要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来降低某些环境中酸或碱的含量.学校课外活动小组利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10mL5%的稀盐酸中,将测得溶液pH的变化绘制成右图所示曲线.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说法中,合理的是()A、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酸性,pH=0B、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14C、滴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反应,溶液呈中性,pH=7D、未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显酸性,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显碱性解析:A、根据图象的起点进行分析,B、根据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图象走向进行分析C、根据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的图象进行分析,D、根据反应前后的图象进行分析.【例四】向CuCl2和盐酸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和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反应中,氯离子个数减少B、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C、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解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来考虑;B、P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反应完,再去考虑溶质是谁;C、根据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的变化来考虑;D、根据沉淀质量算出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再除以10%算出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考点三:图像与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例五】镁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含空气)内加热,容器内有关量随时间变化图像正确的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可判断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时,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例六】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③化学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④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⑤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⑥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A.①②③8.①②③④⑤C.①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二氧化碳的转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所以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同时在这些变化中化学能和动能、势能之间相互转化,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也能相互转化.理清图示中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其中的变化过程.上图中的关键步骤是以水通电分解得到的氢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等能源.考点四:溶解度曲线图【例七】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 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C 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 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解析:常温下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操作的目的是对饱和溶液进行降温;然后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剩余固体的质量、物质的溶解度等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考点五:看标签解答题【例八】某校化学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过氧化氢溶液(如图所示)。
该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34g,加入适量催化剂,待完全反应后,共收集到0.32g氧气。
试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生成氧气的质量可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利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过氧化氢的质量过氧化氢溶液质量×100%,可计算该瓶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2H2O 2H2O+O2↑68 32x 0.32g68/x=32/0.32g解得:x=0.68g;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0.68g34g×100%=2%答: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考点六:图像与表格相结合【例九】右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种物质直接反应生成丙。
下表四组选项中,符合图中要求的是()解析:A、氯化钡不能直接生成氢氧化钡;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C、铁的金属活动性小于镁,所以铁不能生成镁;D、铜加热可生成氧化铜,但铜和盐酸不反应.考点七:表格分析题【例十】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X。
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m的值为2.8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D.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通过计算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中各元素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X的组成、质量和化学式;经计算知X是一氧化碳,说明乙醇没有充分燃烧,增加氧气的量有助于乙醇的充分燃烧,从而减少一氧化碳的生成.【巩固练习一】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A.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D.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2、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A.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B.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D.水的电解3、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A.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B.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二、选择题1、将一定量的镁条放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下列表示反应过程中变化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A B C D2、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 B C D A.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加入稀硫酸B.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C.等质量Mg 和Zn 分别加入足量盐酸D.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金属锌 3、下列实验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三.典型例题A B C D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锌片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C.将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D.将镁片和锌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4、下列实验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A. 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B.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C.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与锌粒反应D.等质量的Zn 和Mg 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5、下列实验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盐酸的体积中和反应7溶解度温度Ca(OH)2的溶解度曲线等质量Mg 和Zn 分别加足量盐酸溶液质量时间一定量铁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①②③④B溶解度温度Ca(OH)2的溶解度曲线气体质量盐酸的体积等质量Mg 和Zn 分别加足量盐酸Mg Zn 一定量铁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①②③A.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B.等质量、等颗粒大小的金属中加稀盐酸C.镁在空气中燃烧D.一定量铁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 三、选择题1、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A B C DA.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的关系B.O 2在水中的溶解性C.Ca(OH)2的溶解度曲线D.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2、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 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 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3、已知KNO 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下列各图是某KNO 3饱和溶液的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4、现向KNO 3饱和溶液中,逐滴加水稀释使其质量分数降至1.4%,在此稀释过程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图示是( )5、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A.20 ℃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B.t ℃时,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C.稀释NaCl 溶液D.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晶体析出7Ca(OH)2的溶解度曲线气体质量盐酸的体积等质量Mg 和Zn 分别加足量盐酸Mg Zn 溶液质量时间一定量铁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①②③【巩固练习二】 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四.巩固练习A B C D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B.pH=13的NaOH 溶液中加水稀释C.稀盐酸中滴加蒸馏水D.向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2、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B C DA.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C.向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D.向硫酸溶液中加足量水3、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B C DA.稀盐酸滴入Na 2CO 3溶液中B.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烧碱溶液D.中和反应 二、选择题1、下列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或事实的是( )A B C DA.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溶解度温度Ca(OH)2的溶解度曲线气体质量盐酸的体积等质量Mg 和Zn 分别加足量盐酸Mg Zn 溶液质量时间一定量铁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①②③④7B.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向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在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稀盐酸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B.在一定量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CaCl2溶液C.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B.向一定量稀H2SO4中加入NaOH溶液C.大理石投入足量盐酸中D.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5、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