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领略艺术魅力 16《音乐之声》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领略艺术魅力 16《音乐之声》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

《音乐之声》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峥嵘()涟漪()忏悔()砰然()2、成语填空流()忘返鳞次()比通()达旦固执()见忍()不禁众说纷()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峥嵘:高峻,突出B.涟漪:细小的波纹C.伫立:短时间站着D.顶礼膜拜: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二、阅读理解。

(一)《音乐之声》节选院长问一位戴眼镜的修女:“你说,卡塔林嬷嬷,你觉得玛丽亚怎么样?”卡塔林:“这姑娘才好呢……可有时候……”院长又问另一位修女:“阿格塔嬷嬷?”阿格塔:“玛丽亚很招人喜欢,就是有时候……有点怪。

”院长转而又问:“索菲娅嬷嬷,你说呢?”索菲娅:“哦,我非常喜欢她,可她总是爱闯祸,你说是不是?”她向其他各位修女问道。

贝尔塔:“她说的一点都不错。

”修女们唱《玛丽亚》:贝尔塔(唱):她爬树,擦破皮,衣服撕窟窿。

索菲娅(唱):做弥撒,蹦蹦跳跳,嘴里还吹着口哨。

贝尔塔(唱):头罩底下留着一头卷发。

卡塔林(唱):修道院里还把歌儿唱。

阿格塔(唱):她上教堂不准时,索菲娅(唱):可忏悔起来倒真心诚意。

贝尔塔(唱):她什么事都拖拖拉拉,卡塔林(唱):就是吃饭挺准时。

贝尔塔(唱):不怪我心直口快,事实就是如此。

众修女(合唱):玛丽亚不适合做修女。

在边上好久没开口的玛格丽塔忍不住了。

玛格丽塔(唱):我倒想替她说几句。

院长:“你说吧,玛格丽塔嬷嬷。

”玛格丽塔(唱):玛丽亚总叫我笑哈哈。

玛格丽塔唱到这里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其他修女也一齐放声地笑了。

院长见状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院长(唱):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1、在众修女的眼中,玛丽亚是一个怎样的人?2、为什么众修女说玛利亚不适合做修女?3、“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

”院长的这句唱词该怎样理解?4、从描写的角度看,节选文字是对玛利亚的什么描写?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二)《泰坦尼克号》(节选)(杰克和罗斯在眨眼的星星下漂浮。

海水像玻璃,只有细微的起伏波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及基本内容。

2. 了解音乐的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3.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1. 知道《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及基本内容。

2.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难点:1.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具设备。

2. 《音乐之声》电影片段。

3. 讲解板书。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通过播放《音乐之声》的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Step 2 导入(5分钟)1. 教师介绍《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和基本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学生根据故事背景和基本内容,猜测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Step 3 学习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听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音乐对人的影响,以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3. 随机抽取几个小组进行发言,让学生相互交流。

Step 4 音乐欣赏(15分钟)1. 教师放给学生播放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

2. 学生对欣赏的音乐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Step 5 小结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总结音乐的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他们的生活有何影响,可以在生活中如何享受音乐的美妙。

Step 6 提问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什么疑惑或不理解的地方。

2. 学生思考回答,并讲解板书。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1.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2. 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板书设计:《音乐之声》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及基本内容。

2. 了解音乐的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3.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山东省泰安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16 音乐之声教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泰安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16 音乐之声教案 新人教版

音乐之声
生1: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影片塑造了一位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

据说许多观众连看十余次都不满足,这其中多半是妇女。

生2:我认为主要是因为音乐不朽的魅力。

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

人们也许彼此言语不遇,但音乐在哪里响起,哪里的人就可以共同起舞。

无怪乎,全世界都为玛丽亚所倾俩倒。

生3:剧中众修女活泼风糙的议论,突出体现了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这也是(音乐之声)成功的一个因素。

……
七,课堂小结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这一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其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

眼前似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田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享受。

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癌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八、布置作业
1:修遭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榆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提示:结合语境,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2: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6、音乐之声 课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6、音乐之声 课件

欣赏玛丽亚出场视频 欣赏从嬷嬷歌唱玛丽亚的视频
作业:1、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 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述这个 人。 2、请你在网上搜索《音乐之声》中 其它经典歌曲,写一段赏析文字,可以从 旋律、歌词内容、画面等角度赏析。

欣赏《哆来咪》
• 画面美 • 形象美 • 音乐美
欣赏影片开头视频
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 裁的基本特点。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 由画面构成的。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 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 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 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 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像的视觉 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 面感。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其剧 情梗概是: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喜爱歌唱的姑娘玛丽亚, 由修道院院长派去给海军上校冯· 特拉普的七个孩子当家 庭教师。特拉普上校失去了妻子,他像统领军队一样严格 死板地管理孩子们,使孩子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玛丽 亚来了以后,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带来欢乐,带来歌声,受到孩 子们的爱戴,也改变了上校的沉闷心境。玛丽亚与上校结 婚,全家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 德国军方胁迫上校接受任命,为他们服务。上校一家在音 乐会上演唱歌曲,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激起全场人们 的爱国之情.在音乐会尚未散场之际,全家摆脱了监视,开车 驶往国外,逃离了德国军方的魔爪.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 歌唱、活泼快乐的女主人玛丽亚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 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感。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音乐之声》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音乐之声》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 3.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 其形象美。
• 4.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 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 事物的挚爱之情,进K而12课件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3
• 重点
• 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 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 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K12课件
36
课文对主人公是如何刻画的?表现 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 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 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 栩如生的刻画了少女玛利亚热爱 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 真快乐的性格。
K12课件
37
艺术特色
• 一、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 刻画人物形象。
• 遐思: 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 肃穆: 严肃安静。
• 款步: 缓慢地步行。
• 虔诚: 恭敬而有诚意。
K12课件
8
按捺: 抑制。
窥视: 暗中察看。 老成持重: 阅历多,办理稳重。 不动声色: 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 固执己见: 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 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 众说纷纭: 各种说法又多又杂,很不一致。
• 二、生动的画面感。
K12课件
38
结构
音乐之声(节选)
勒曼
野外纵情歌唱(正面描写)
热爱 歌唱
玛利亚 心灵美好
活泼自由
修道院内的议论(侧面描写)
纯真快乐
K1形象美------率真活泼、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玛丽 亚如一股清泉流入我们的心田,洗尽生活给我们染 上的污垢。
玛丽亚像田野里的小花,没有精心修饰,还 带着田野里的泥土气息,但她真实而美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6、音乐之声[CAI教案]设计理念:这是一种以读来带动评点的教学模式,音乐故事片是戏剧单元中的新面孔,应简化教学内容,细化教学思路,来培养学生的品评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一、教学导入: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1.作家作品背景勒曼,美国剧作家。

《音乐之声》是根据百老汇一出上演四年而盛况不衰的歌舞剧改编的。

该片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5项奖,。

该剧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2.聆听音乐之声《铃儿响丁当》《朵、来、米》《再见》以及主题歌《音乐之声》等歌曲,优美动听,脍炙人口,其中有的已经成为经典歌曲,深受人们喜爱,在世界广泛流传。

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二、评艺术人物---感知形象美。

1.你眼中的玛丽亚。

根据《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玛丽亚歌唱片断,说一说你从音像中所感知到的玛丽亚的形象。

如: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活泼自由的天性。

2.课本中的玛丽亚。

默读课文,在剧本中寻找依据,从多个角度来点评玛丽亚的性格特点。

提示:①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

如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②品味玛丽亚的唱词。

唱词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

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3.剧中人眼中的玛丽亚。

课文中的修女们怎样评价玛丽亚?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

推荐-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

推荐-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

第十六课音乐之声教学目标1.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2.把握主要人物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3.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

教学重难点把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赏析剧本的画面美。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导入设计1:【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趣型)音乐,是人类发自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的艺术结晶,是人类请安最美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喜爱音乐的人是快乐的,有音乐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今天我们就去文中认识一位与音乐缔结了生命联盟的姑娘。

导入设计2:【设计意图:通过文章内容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激趣型)《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该片生动的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影片的开头部分,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课堂实录一、展示交流1.积累字词峥嵘..(lián)(yī)..(zhēng)(ròng)山麓.(lù)远眺.(tiào)涟漪遐.思(xiá)窥.视(kuī)鳞次栉.比(zhì)2.掌握词语含义峥嵘:高峻,突出。

山麓:山脚。

遐思: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涟漪:细小的波纹。

伫立:长时间的额站立。

群峰环抱:山峦环绕,溪水围抱。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的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

固执己见:顽固的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顶礼膜拜:形容十分虔诚的行礼。

3.影视剧本概念:影视剧本是可供导演作为拍摄蓝图用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与小说哦、诗歌、散文和戏剧(舞台本)等并列的重要文学体裁。

特征:形象性、运动性、综合性和艺术性。

(1)形象性:在影视剧本中要尽可能的避免说明性,陈述性的文字,无论是对剧情的交待,还是对人物的心理介绍,都应形象化。

(2)运动性:所有视觉造型,均应保持在动态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停止。

(3)综合性:影视剧本必须具有艺术张力,即有机融入综合性表现手段,以营构充满艺术魅力的戏剧内蕴。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课文原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课文原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之声》课文原文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

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乐声在旷野中荡漾响。

钟声嘹亮。

山麓下。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座落在绿树浓阴中。

山上。

流连忘返的玛丽亚在山坡草地上远眺群山,她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涟漪。

她又向前走去,一面放声歌唱《音乐之声》: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群山唱着古老的歌儿,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

我的心要把听到的歌儿欢唱。

我的心想要像鸟儿从湖上飞回森林,它的翅膀不停地扑腾;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随风飘出教堂,深深地叹息;像在石头上翻滚的溪水一样欢笑;像初试歌喉的云雀通宵达旦地啼唱。

每当我的心感到寂寞,我要到山里去,我又会听到过去听到过的歌儿,我的心又会充满音乐之声,我又会放声歌唱。

玛丽亚伫立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她陷入遐思。

忽然,她猛省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没跑上几步,又转身奔回捡起地上的外衣,发出一声惊呼:“哦!”急速地跑下山来。

古老的修道院优雅、肃穆,从院里传来阵阵唱圣诗的和谐女声。

修道院内。

修女们从各处走来,端庄严肃的修道院院长、大嬷嬷贝尔塔和玛格丽塔三人正容款步走入经堂,一起虔诚地做日常功课。

钟声响起,院长顶礼膜拜,众修女齐声唱起《哈利路亚》。

院场上。

贝尔尼斯嬷嬷急匆匆走来,对院长说:“院长嬷嬷。

”院长:“贝尔尼斯嬷嬷。

”贝尔尼斯不无抱怨地说:“哪儿都找不着她。

”院长问:“玛丽亚?”贝尔尼斯:“她又跑到外头去了。

”大嬷嬷贝尔塔生气地:“也许……应该在她脖子上拴个铃铛。

”玛格丽塔大嬷嬷对贝尔尼斯说:“牲口棚去过吗?你知道她最喜欢牲口了。

”贝尔尼斯:“我到处找遍了,想得到的地方都去了。

”院长:“贝尔尼斯嬷嬷,别忘了这是玛丽亚,就应该到想不到的地方去找找。

”院长和两位大嬷嬷边走边接着谈论这件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作者: 勒曼:(1888--1976)美国剧作家。1909年在汉 堡歌剧院首次登台扮演《魔笛》中的第三男童。 1910年,在尼古拉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扮演 埃恩肯。1914年在维也纳演出获得成功,1916年 成为维也纳歌剧院的主要演员。此后一直到1945年, 她连续在维也纳歌剧院、伦敦科文特加登皇家歌剧 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由于纳粹德国吞并奥 地利,她于1938年离开维也纳,定居美国。1946 年和1951年先后退出歌剧和音乐会舞台,从事声乐 教学和著述活动。她的著作有《开始和发展》、 《不只歌唱》,《5部歌剧和R.施特劳斯》等。 1902年发表了《我的歌唱艺术》一书,对她的歌唱 体会进行了详尽的总结,在声乐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音乐之声
一课时
情境导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一个 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 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 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 曲。这个故事曾被拍摄成德国影片《菩提树》, 后来由“二十世纪福斯公司”改拍成电影《音乐 之声》。影片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两年内放映收 入剧增至四千二百五十万美元,超过《飘》。许 多观众,多半是妇女,连看十数次,到1971年 《音乐之声》仍然脍炙人口,在美国历年来票房 收入最多的影片中站第三位。
课堂小结
享有“音乐之乡”之称德萨尔茨 堡是音乐大师其特的故乡,浓郁 的音乐氛围使这一片优美的自然 风景更具灵气。影片体现出来的 真善美是献给人类灵魂的声响礼 物,这种美我们将继续传唱!
课后作业
1、修遭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 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榆 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 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提示:结合语境,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而恰 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 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2、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 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板书设计
↗画面美:景物秀丽明快 音乐之声→形象美:活泼快乐天使玛利亚 ↘音乐美:音乐悠扬动听
检查预习
涟漪 (yī)
巍峨峥嵘 (zhēng róng) ) 鳞次栉比 (zhì
通宵达旦 (xiāo)
伫立 (zhù)
顶礼膜拜 (mó)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节选的部分讲述 了怎样的情形。 2、课文中的情节发生在怎样的不同场景 中?它们各自具有怎样的特征?你认为 这样两相比照有什么意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