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考作文命题的三种价值取向
从中考作文命题趋势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从中考作文命题趋势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作者:朱燕英来源:《成才之路》 2014年第4期江苏昆山朱燕英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要把握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和方向,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进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素养。
回顾近年来的中考作文命题轨迹,我们不难看出中考作文有这样几个趋势。
开放性。
首先,作文命题的开放性体现在作文题目类型上,比如2008年苏州市:“聆听()”;2009年淮安:根据材料,从“种子的心”和“在考验中()”任选一个作为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等等。
不难看出:几种文体类型融合不断深化,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其次,我们发现近年来各地对作文内容的考查愈来愈广泛,愈来愈深入,愈来愈贴近生活。
作文的选题也愈来愈丰富多彩,会更多地出现可选择性的内容,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人文性。
2009年苏州:“一丝惬意心中来”;2009年无锡:“文学是灯”等等。
人文指的是思想文化方面的积累或积淀,关注道德修养和文化积淀。
道德修养主要指学生在作文中体现的向上、向善、向美的积极思想;文化积淀主要表现在中考作文重视训练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的组织和建构。
现实性。
很多命题权威人士指出:“作文选题从哪来?从现实生活中来。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写文章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即“文章合为时而著”。
从考查的角度来看,选择现实性较强的问题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2009年泰州:“懂得责任”;2008年四川乐山:当地震发生后……思辨性。
中考作文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事物、事理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上,不可机械、僵死、片面、绝对地看待事物,理解问题。
在文章内容的选择上,要选取健康的、积极的、正面的内容和题材。
比如,2009年徐州市作文题目:“面对自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具体明确、字从文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江苏省中考作文规律探究及教学启示

江苏省中考作文规律探究及教学启示作者:张金桃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9年第10期关键词:中考作文题;规律探究;作文教学1.命题仍是主角。
江苏省13个市都采取了命题作文的形式。
其中镇江《难得这样》、常州《走在鱼儿的思想里》、盐城《真的有意思》、无锡《你是我生活》、淮安《我当铭记》、南通《致敬奋斗的时光》、泰州《因交流而多彩》采取的是纯命题的形式。
另外几市采取了给出材料然后再命题的形式。
苏州和宿迁采用了半命题的形式。
从江苏省中考语文作文命题上看,基本统一了思想,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
命题作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首先要讀懂题意,然后才能动手写作。
比如“顶出一个春天”,必须抓住这个文题中“春天”的含义,需要学生结合材料的语境去分析,紧扣“顶”字展开,写到“顶意味着承受、担当、碰撞、支持”,学生要结合这些词句展开由表及里的深层思考,做到联系生活展开构思。
命题作文避免了学生的宿构,让阅卷人更有统一的评分标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命题作文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求学生能够抒写自我,表达真我。
比如,苏州卷中提到的“我在_____ 看太阳”,题目新颖,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结合自己的经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是“我在春天看太阳”,也可以是“我在庭院看太阳”,甚至可以是“我在山顶看太阳”。
看的时间、地点不同,收获的美景就不一样,心境也不相同。
作文命题通过一些提示语,让学生能够读懂文题。
在文题的设置上,命题人通过构建的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比如,徐州卷“永远不变的情思”,每一个人的品质不同,接受的教育不一样,其对人和事物所产生的情思也不尽相同。
作文题目还要求学生扣住“永远不变”,不能脱离这一主题只写“情思”。
学生在动笔前一定要想一想“为何永远不变?”“不变的情思实质指的什么?”围绕这些问题到材料中去找,得出它可能是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一种品质,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立意深远。
2.主题强调表现真我。
中考作文的观点选择与立意

中考作文的观点选择与立意中考作文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次考察,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意。
观点的选择和立意的准确性对于一篇中考作文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观点选择和立意准确性两个角度来探讨中考作文的要点。
一、观点选择观点选择是中考作文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在面对作文题目时,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为了体现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综合素材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素材或给出的描述,综合自己的认识和观察,形成自己的观点。
例如,如果作文题目是关于环保的,学生可以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生态平衡等方面综合素材,选取角度展开。
2. 个人经历学生可以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表达自己对于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看法。
例如,如果题目是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或身边同学的真实经历,展开论述。
3. 社会热点学生可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选取自己关注的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
例如,如果题目是关于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对于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的观点。
二、立意准确性除了观点选择,立意准确性也是中考作文中一个重要的要求。
立意准确性体现了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和对于社会问题的把握能力。
以下是几个关键点:1. 阐明主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保持主题的一致性,确保每个段落或每句话都与主题相关,避免偏离主题。
例如,如果题目是关于友情的,学生写作时应围绕友情展开,不要在文章中出现与友情无关的内容。
2. 逻辑清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逻辑性,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有机地连接起来。
例如,在论述一个观点时,可以先列举相关的事实,再进行合理的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3. 材料充实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支持和说明材料,让观点更加充实和有说服力。
例如,可以引用一些权威的调查数据、名人名言或实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总结:中考作文的观点选择和立意准确性是学生写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要点。
江苏省13市中考作文解读

1、2019南京中考作文题《无情岁月有味诗》真题回放2047年6月17日,30年后返回母校聚会,大伙儿齐聚一堂,要求人人发言,请您以“无情岁月有味诗”为题作发言,600字以上、名师点评在如此一则限制材料中,我们能够看出它所限制的是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事件和文体。
1、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上来看,它所讲的是一个特别的背景,即30年后的今天。
那么如此这个地方的深意便不言而喻了,有点类似于冰心先生说的,“年轻人呵!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地描您现在的图画。
”2、从事件地限制上来看,这是30年后发生的一件事,于现在而言是设想,因此就要求我们写的是一种想象的场景描写,因此必须要切出场景描写的要素,突出一种场面感、而您需要做的事是在如此一个场景中作发言,因此必须要切中人物的心理描写、3、从文体的限制上来看,要求我们写的是一篇发言稿。
这便要求在写作的时候注重发言稿的倾诉与对话的内在要求,同时在形式上应像议论文一样突出发言的重点。
4、作文题“无情岁月有味诗"以30年后的同学聚会为情境,以想象为要求,以发言稿为形式,要求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活中人与事的诗意考虑、这道题事实上是从课本中“写作实践”题演化而来的,一方面教材中想象写作的要求较为多见,情境写作的题目也不时出现,诸如《二十年后的一天》等题,学生早已训练有素;另一方面,《岁月如歌》等综合性学习也对学生完成这道考题有帮助。
发言稿的形式更不在话下,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训练中就要求学生写一篇发言稿,除此之外,有些课文后面也有写发言稿的小练习题、5、学生们能够设想告别母校三十年中,自己的事业和取得的成就里品味到的诗意,也能够设计自己在未来普通生活里构建的诗意生活,还能够从三十年后的视角,回忆当今平凡岁月里的点滴……能够说,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就能发现生活中诗境、诗情,也就能从容地完成这道作文题。
2、2019 无锡中考作文题“_________是人一辈子必修课”名师点评1、从2019年的《春天,毕竟是春天》到2019年的《读书滋味长》,再到去年的《比分数更重要的》,无锡的中考作文呈现出半命题的态势。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作文命题思路及佳作点评

2020年南通市中考作文命题思路及佳作点评【原题再现】请以“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解读】从命题形式来看,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因“便于考生自由发挥与老师统一评分标准”的优势,在南通市中考作文中连续多年被采用。
从命题内容来看,“关注生活”“体验成长”类主题一直是中考作文的考查热点。
从命题意图来看,考题意在唤醒考生的成长记忆,引领考生回眸过往的某段日子,回味心弦被拨响的某个瞬间,特别是与2020年这一特殊年份的感受相碰撞,激发考生的家国情怀,充分体现个人成长与国家、时代的深切关联,引导考生在时代潮流中锻炼成长、奋发有为。
要写好这个题目,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1.读懂悟透,把握重难点。
作文题为《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标题中的“那段日子”,提醒考生写“一段时光”中的经历,并且要交代清楚特定的时间段;标题中的“忽然”一词,提示考生这种发现、领悟是发生在瞬间的,是在某件事情发生之后,随着事情的进展,在某一瞬间、某个节点的触动下,有了焕然一新的感悟,产生了与以往不同的体会,得到了非同寻常的收获,一下子变得成熟懂事、担当作为起来,这是写作的重点;而标题中的“长大”一词,在行文中要有具体的体现:从犹豫到果断,从胆小到勇敢,从浮躁到从容,从自卑到自信……“长大”的内涵要点透,从中要能够看出自己的努力、进步、成长。
“那段日子”的经历,得有过程、有细节,这很重要;“忽然”之间的“过程”,尽管是一刹那的,但将其写具体、写充分,才能突出“长大”这一题旨,这也是本文写作的难点。
2.文贵情真,聚焦发力点。
“长大”,不单指个子增高、年龄增长,更是一个心智成熟、心灵成长的缓慢过程。
伴随这一过程的,是每个考生都曾经历过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以及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这与考生的生活积累有关,更与其内心体验、生命感悟、人文修养、道德涵养有着直接的关联。
选择“长大”的“那段日子”中的一件事进行叙写,有时难以产生理想中的那种震慑力量,那么,考生便须借助其中几个片段或情境予以演绎。
江苏省各市近三年中考作文分析

江苏省十三市中考作文分析纵览江苏省13个地市2011-2013年的中考作文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如下一种命题趋势:1.“龙凤呈祥”,同为台柱——命题作文“主角”、半命题作文“配角”。
2011年,有3市是半命题作文,它们是泰州市《努力》或《努力》、扬州市《忍不住》、无锡市《我的快乐来自》,且都是给材料半命题作文。
其他10市皆为命题作文,其中,纯命题作文的有5市,分别是徐州市《有句花儿在心头》、盐城市《歌声》、南京市《也是一堂语文课》、苏州市《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南通市《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给材料命题作文有5市,分别是淮安市《面对规则》、镇江市和常州市《理解是一种慢慢的过程》、宿迁市《课堂》、连云港市《在阳光路上》。
2012年,有2市是半命题作文,它们是宿迁市《我的主张》、镇江市《让我与众不同》,且都是给材料半命题作文。
其他11市皆为命题作文,其中,给材料命题作文的有5市,分别是南京市《带一本书去远行》、南通市《就这样慢慢长大》、无锡市《幸福就是现在》、淮安市《那条河》、连云港市《道路前面还是道路》;纯命题作文有6市,分别是苏州市《心中有支欢乐的歌》、泰州市《感谢阅读》、常州市《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徐州市《又是一个起点》、盐城市《眉头舒展了》、扬州市《不能没有你》。
2013年,有0市是半命题作文,有13市是命题作文。
其中纯命题有4市,给材料命题有9市。
预计,2014年,命题作文将继续挑大梁,半命题回来充当“配角”;给材料作文继续流光溢彩,或是给材料命题作文,或是给材料半命题作文,或是给材料无题作文;话题作文几乎退到历史的角落里,难见其踪迹。
2.“十三太保”,各有神通——水波云天,紫玉仙境南京市——“虚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也是一堂语文课》,2012年《带一本书去远行》,2013年《书里有个“我”》。
不难看出,该市命题者喜好“虚题”,三个文题都有比喻象征类词语或虚实结合的特点,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灵、多元的视角对待语文学习,体现着“生活处处是语文”的理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作文命题思路及佳作点评

2020 年连云港市中考作文命题思路及佳作点评【原题再现】请以“你的光照亮了我的世界”为题,写一篇作文。
【命题解读】2020年连云港市中考作文题《你的光照亮了我的世界》是一篇命题作文,没有任何附加材料和提示语。
这个命题沿袭了连云港中考作文命题一贯的导向——关注当下,关注生活,关注学生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你的光”与“照亮”这两个关键词都充满正能量。
“我的”这一词语指向明确,要求考生必须写自己经历的事情和自己的思考,这样既能防止考生空洞抒情,也能有效避免过度引用。
这个作文题能激励考生树立积极向上、奋发拼搏的人生观。
虽然命题作文往往限制性较强,但这一命题仍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光”“照亮”“世界”等关键词皆可实可虚,考生可以从多方面构思立意、选材组材。
写作指导:1.“光”:“光”一词若仅为实指,那么,它能驱散的可能仅仅为黑暗和寒冷等,这样就严重束缚了学生立意的角度和选材的范围。
因此,“光”一词宜化实为虚。
如可虚化为情感,这样,母爱之光、师生之谊、同学之情等诸多情感皆可以立意与选材。
再如,“光”可虚化为人性与人格,或者一部书籍、一句名言警句等。
2.“照亮”:此处的“照亮”应为影响、启发、启迪、警醒等意思。
“照亮”应为一种持续性动作,因此写作时要体现出变化的过程。
对如何“照亮”这一过程要叙写清楚,情节不可过于突兀。
3.“我的世界”:“我的”是一重要限定语,审题时要特别注意,它限制了“照亮”的对象只能是自己。
如写自己从自卑到自信的转变过程,从迷惘彷徨到执着坚定的过程,等等。
【高分佳作一】你的光照亮了我的世界亲爱的自己:见字如面。
近来总想和你谈谈。
累了吧?你瞧,你眼中的光好像黯淡了不少。
你从来都不是最耀眼的孩子。
你的五官普普通通,唱歌五音不全,没有过人的聪明才智,也没有与人周旋的八面玲珑。
你生在破晓前的黑夜,后来你才知道,万物因太阳而生。
记得吗?初二那段日子,你想参加作文竞赛。
于是,你成了那个灯光下奋笔疾书的女孩,因为你也有个作家梦呢。
取向·导向·走向——2018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评述

———2018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评述取向·导向·走向江苏省海安市紫石中学崔益林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2018年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整个试卷在结构上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3分),包括根据拼音用正楷写汉字、标点符号的使用、短语的选择、整本书的阅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文原句填空等;二是阅读理解(62分),包括古诗阅读1篇,文言文阅读1篇,现代文阅读2篇;三是作文(65分)。
三大板块清晰简约,结构科学合理,试卷题量适中。
与2017年相比,虽然试卷的总题量一样,为22题,但是阅读总量比2017年有所增加,从2017年的5100字,增加到5500多字。
这样的设计不仅符合中考命题总题量不超过25题的要求,而且符合《南通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试行)》《2018年南通市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的文件精神以及“一减五增”的新要求。
客观性试题共5题16分。
包括识记性的填空题13分,分别为第1题(3分)、第2题(1分)、第5题(9分);短语填空选择题1分,为第3题;文言文句逗停顿2分,为第8题。
所占的题量比例为22.73%,分值比例为10.67%。
相关题量和分值比例优于“逐步减少客观性试题的比例,原则上不应超出试题总分的20%”的中考试卷评价要求。
主观性试题共17题134分。
所占的题量比例为77.27%,分值比例为89.33%。
从分值比例来看,命题很好地体现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命题原则。
关于阅读材料的选择,古诗阅读1篇,文言文阅读1篇,现代文阅读2篇(议论文阅读1篇,散文阅读1篇),材料均选自课外。
共16道题,总分62分,所占题量比例为72.73%,分值比例为41.33%。
其中古诗、文言文阅读共7题23分,所占题量比例为31.82%,分值比例为15.33%;现代文阅读共9题39分,所占题量比例40.91%,分值比例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察。 对于宿迁市的题 目来说 , 无论这 “ 网” 是“ 亲情 网” 还是“ 关系 网” , 是“ 师生 网” 还 是“ 乡邻 网” , 是“ 互联
网” 还是 “ 生活 网” , 都 要 求学 生 们 有 自 己对 “ 网 里 网 外” 的生 活观 察 与体 验 , 这样 才 能生成 “ 网 里 网外 的世 界” 的生 活 判 断 。 宿 迁市 中考 作 文 引导 学 生 对 生 活 现 象 进 行 细 细观 察 与 回 味 , 从而写出“ 网里 网外 的 世界 ” 所 展 现 的特 有 天地 、 特有 人 性 、 特 有情 味 。 而常 州 市 的
诺4 q  ̄4 e . Y E N z H 。
网址 : w ww. y wz s z z . c o m
将题 目补 充完 整 , 从“ 你” “ 我” “ 他” “ 她” “ 它” 五个 词 中
的边 界 , 都 有 有 形 和 无 形 的意 趣 。 这 两 个 作 文命 题 意 在 引导 学生 表 达 生 活观 察 。 学 生 只要 立 足 日常 生 活 的 观 察 和 感受 , 真 实 地 叙说 “ 围墙 外 边 ” 和“ 网里 网外 ” 的 故事 , 诚 实 地表 达 自 己的 生 活 发 现 和 生 活 判 断 , 作 文
墙外边” 的意思说得十分明确——“ 围墙 的外边 , 故事 无限 ‘ 可 以领略世界沧桑的无限情怀” 。学生只要把
故 事放 在 “ 围墙 外 边 ” 来写 , 写“ 围墙 外 边 ” 的“ 世 界 沧 桑 的情怀 ” , 自然容 易生 成精 彩 的考 场作 文 。
察的热情 ,能不能引导学生诚实地表达生活观察 , 这 是评价中考作文题 的重要取向。
就 能得 到 阅卷 老师 的青 睐 。
们拥有独特的生活判断和生活判断的结果 , 需要学生们
有扎实鲜 活的生 活观察 , 有深 刻独到 的生活发现 。 2 0 1 7年 宿 迁 市 、 常 州 市 的 中考 作 文 题 分 别 是 “ 网 里 网外 的 世界 ” “ 围墙 外边 ” ,这两 个 作 文题 虽然 有 一 定的“ 写作 屏 障 ” , 但 主 体还 是 在 引导 学 生 表达 生 活 观
如果没有 扎实深 刻的生活 观察 , 就没有 这样鲜 明 的
生活判 断。 2 0 1 7 年南通市以“ 这里 , 也是 我的舞 台” 为
题, 着 眼于 学生 观察 生 活所 形成 的判 断 , 或者 是生 活 回 忆和反 思的结果 。 写好 “ 这里 , 也是 我的舞 台” , 需要学 生
当然 , “ 围墙外边” 和“ 网里 网外 ” 一样 , 都有 虚实
达智慧 , 才能在 日积月累的写作生活中朝气蓬勃地成
长。 这 就 要 求 中考 作文 一 定 要把 学 生 引入 生 活感 叹 的 境界 中去 。 2 0 1 7年 江苏 中考 作 文 题 积 极 用 命 题 引发 学 生 表 达 生 活 感 叹 的 热情 。 镇 江 市 中考 作 文 “ 偏偏是” , 要 求
_。。。。。。。。。。一
“ 围墙外边” , 意在引导学生观察 “ 围墙外边” 的生活世
界。 为 了 写 好 这 个题 目 , 命 题 老 师 还 提 供 了初 步 的解 说— — 比宿 迁 市 的“ 网 里 网外 ” 内涵 要 明确 些 , 这样 ,
2 0 1 7 年1 1 月上( 总第 3 5 5 期)l 5 5l
教 师深 入 思考 。
一
学 生 写 作起 来 自然 就 容 易 区分 “ 围墙 以 内 ” 和“ 围墙 外 边” 的写作 边界 了 。 我们看 ——
围墙 , 有形无形 , 各种各样 。 开满鲜花的 , 引来朋
友; 钢筋水泥的 , 保护安全 ; 无知的围墙 , 使 人 孤 陋寡 闻; 冷脸 的 围墙 , 让你形单影只 。 围墙 的 里边 , 有 你 有 我; 围墙 的外 边 , 故事无限 。 走 出 围墙 , 可 以领 略 世 界
二、 生活感叹是写作意义
作文命题一定要 “ 对 准” 学生 的生活体验 与生 活
感叹 , 让 学 生看 到 作 文题 以后便 能 “ 滔滔不绝” 地把 自 己的生 活感 叹 “ 倾泻” 出来 。 中学 生 写 作永 远 是 一 种 生 长性 写 作 、 成 长性 写 作 。 这 种 写 作 只 有 不 断地 吸纳 生 活体验、 生 活感 叹 , 才 能 生成 时代精 神 、 创 新 意 识 和表
事实上 , “ 围墙 外边” 所提供 的作 文“ 情境材料” ,
本 身就 是 生 活 的观 察 与判 断 。 学 生 们 从 围墙 的 “ 有 形 无形” 、 从 围墙 的功 能作 用上 , 自然就 会 联 想起 自己的 生 活观 察 和生 活 感 受 。 常 州 市 的 隋境 材 料 ” 也把 “ 围
XI EZUOZHI DAO
I 9 — ' ■ ■ l
江苏 中考作文 命题 的三种价值取 向
◎江苏 省 江 阴市敌 山湾 实验 学校 沈志 坚
2 0 1 7 年, 江苏 中考作 文命题 呈现三种价值 取 向—— 重视 引导 表 达 生 活观 察 、重视 引 导表 达 生 活感 叹 、 重 视 引导 表 达 生 活 思 辨 。 这一命题趋表 达 基 础
中考 作 文 的最 大使 命 是 “ 复活” 学 生 的 生 活观 察 ,
沧桑 的 无 限情 怀 。
“ 升华 ” 学生 的生活观察。 中学生写作源于对真实生 活 的观察。 学 生们一直生 活在 真实的生 活现场 中, 对生
活 他 们有 或 深 或浅 的 观察 与 感受 。 如果 中考 作 文题 与 真 实 的生 活 观察 相 脱 节 , 学 生 的 文 字表 达 就 失 去 了生 活 的纯 真 和表 达 的诚 实 。 能不 能 激 发学 生 表 达 生 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