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506地理基础B卷
地理(全国甲卷B卷)(考试版)

2023高考地理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全国甲B卷)高三地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天然色素厂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生产单一的辣椒红色素发展到主要研制和生产天然色素、天然调味品、天然药用提取物、营养保健品等40多个品种,多项产品和生产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该天然色素厂先后在东北、南疆、云南等地建立种植基地70余万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曲周县天然色素厂从生产单一辣椒红色素发展到研制和生产40多个品种,主要得益于()A.生产原料丰富B.地方政策扶持C.消费水平提高D.科技水平提高2.曲周县天然色素厂在东北、南疆、云南等地建立种植基地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色素产品的质量B.发展色素生产子公司C.保障生产原料的供应D.提高色素品牌知名度3.与云南种植基地相比,南疆农作物色素含量较高,主要是因为()A.热量不易散失B.光照条件好C.作物生长期长D.水质较优良2022年3月18日,中国企业参建的世界跨径最大的悬索桥土耳其1915恰纳卡莱大桥顺利建成通车。
该桥横跨达达尼尔海峡,是连接亚欧大陆的一条重要通道。
大桥通车后原本的1小时航程缩短为6分钟车程。
下图为大桥所在区域位置示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从海洋空间开发的角度,1915恰纳卡莱大桥建设主要利用的是()A.海岸滩涂B.海面空间C.海中水体D.海底空间5.建设该大桥需要克服的自然挑战主要有()①风力强劲①海床淤泥厚①地震多发①海峡宽度大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大气河”是指地球大气对流层中跨越中纬度地区的长条状水汽带,一般长数千千米,宽数百千米,南北半球均有分布。
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地理试卷(山东B卷)(解析版)

2023年高考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山东B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处山西省吕梁山区的某村,村民常年外出打工,90%以上的农田撂荒。
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主导成立合作社,引导村民规模化种植高品质大果榛子(一种坚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大力改善乡村环境(下图),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振兴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村引进大果榛子并规模化种植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农田土壤肥力B.减轻水土流失C.增加村民经济收入D.吸引村民返乡2.该村振兴之路的关键在于通过合作社()A.改善了人居环境B.完善了村内设施C.扩大了农田面积D.盘活了土地资源共享汽车作为一种全新的汽车使用模式,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好选择。
下图示意北京某一周内共享汽车停放站点共享汽车数量的时间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北京共享汽车使用,说法正确的是()A.休息日17:00以后还车更为活跃B.休息日长距离出行需求较少C.工作日18:00以前取车更为活跃D.工作日早通勤中使用率较高4.推测北京共享汽车更多用于()①就业通勤②休闲购物③餐饮娱乐④长途旅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某年7月24日凌晨2时,受台风“麦德姆”的影响,江西省北部德安县出现突发性特大暴雨,其中丰林镇24小时最大降水量使站点水位线高达541.4毫米。
德安县境内特殊造型的“尖底瓶”地形对降水起到较大的影响。
该日,地面有弱冷空气从西北方进入德安县境内,对该日天气也起到一定的影响。
下图示意该时刻丰林镇降水及风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丰林镇出现暴雨时,台风中心位于其()A.偏南部B.偏西部C.偏北部D.偏东部6.“尖底瓶”地形对增强本次暴雨的作用正确的是()A.“瓶口”敞开,增强天气系统势力B.“瓶颈”狭窄,利于气流形成涡旋,辐合上升C.“瓶身”宽阔,利于汇集水汽D.“瓶底”尖锐,利于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7.图中弱冷空气对该地天气的影响是()A.大幅降温B.增加降水C.明显增温D.减少降水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处贺兰山冲积扇与黄河冲积平原之间,南北长200km,东西宽5~30km,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为酿酒葡萄生长和品质形成提供了最佳的风土条件,使之成为中国酿酒葡萄优质产区之一。
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地理模块(B卷)(选考部分B版)新人教版

自然地理模块(B卷)1.(15分)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类活动也有差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人类必须走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中游D湖及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D湖沿岸某地的“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
(1)概述材料一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3分)(2)湖陆风是指由于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
请画出D湖区白天的湖陆风示意图,并简析该湖区湖陆风在每年7~8月份最为明显的主要原因。
(4分)(3)简析该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环境产生的影响。
(3分)(4)针对D湖区出现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先造林”的治理思路。
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谈谈你对这一治理思路的理解。
(5分)解析第(1)题,描述一个地区的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两方面来描述。
从等高线地形图可看出该地东、南、西三面海拔较高,大都在500米以上,主要为山地丘陵,中北部地势较低,主要为平原地形。
第(2)题,本地可以根据海陆风的原理,白天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湖泊气温低,空气冷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风从高压吹向低压。
所以形成逆时针环流。
7~8月是夏季,白天陆地升温更快,水陆热力性质差异更为显著,加大了湖陆风。
第(3)题,根据材料二,该地土地利用主要表现为湖面萎缩、新建造纸厂、植被破坏等。
湖面萎缩会对河流调蓄功能降低、调节气候能力减弱;新建造纸厂会污染水体;植被破坏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第(4)题,河流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多,进入湖泊泥沙淤积,会使湖泊萎缩。
所以治湖的根本应该是在河流上游山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答案(1)①东、南、西三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较高。
②中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2)如图(环流方向全部正确)原因:①7、8月份湖区主要受副高控制,夏季风对湖陆风的影响弱;②湖面宽广或湖水深,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更大。
2023年高考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国乙卷B卷)(全解全析)1

2023年高考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卷高三地理(全国乙卷B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甘肃张掖位于祁连山冲积扇上, 古代因著名的祁连积雪、黑水春融、苇溆秋风、东山烟雾等八景而闻名(黑水即黑河,苇溆即苇池,东山位于张掖古城的东北方向)。
张掖古城呈典型的方形城池格局,下图为古城内外的水系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下列古城水系的主要功能正确的是()A.苇池——灌溉B.苇池——休闲C.黑河——养殖D.护城河——航运2.推测张掖八景中记载“......冬凝春泛,每至三月,农人钊羊祀龙神,则水应期涨,碧波澄鲜......”,最可能描述的景色是()A.祁连积雪B.黑水春融C.苇溆秋风D.东山烟雾3.张掖古城的格局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①抵御洪涝①军事防御①内部交通联系①文化礼制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答案】1.B2.B3.C【解析】1.张掖古城水系可以分为城内城外两部分。
城内的苇池可使得景色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故其主要功能为休闲娱乐,故B正确;城内农田较少,故A错误。
城外的护城河以防御为主,兼有取水排水的功能;黑河沿线人们屯田农耕,因此黑河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此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河流径流量小,水系难以用作航运和水产养殖,C、D错误。
故选B。
2.“冬凝春泛”意为水体冬季冻结,春季解冻后“碧波澄鲜”。
故该诗句描述的是黑河流域到了每年的农历三月期间,结冰期结束,河冰解冻后水位上升,人们祭祀诸神,灌溉土地的场景,故选B。
2023年高考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北京B卷)(全解全析)

2023年高考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地理·全解全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 题,每题 3 分,共45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下图为地表甲、乙、丙、丁四点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相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在乙的东北B.乙在丙的西南C.丙在丁的东南D.丁在甲的西北2.甲、乙、丙、丁四地点中()A.甲地地方时最晚B.乙地地转偏向力最大C.丙地距地心最远D.丁地自转线速度最慢【答案】1.B 2.D【解析】1.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在北面;南半球纬度越高,越在南面;东西方向是相对的,根据两点之间大圆的劣弧来确定东西方向,即都是东经的,经度越大,越在东面;都是西经的,经度越大,越在西面;一个东经,一个西经,若经度之和小于180°,东经在东;经度之和大于180°,东经在西,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地方时与经度有关,越在西面地方时越晚,因此丙、丁地地方时最晚(120°W);纬度越高,所受地转偏向力越大,因此丁地地转偏向力最大(50°N);距地心远近主要与该地海拔有关,因此无法判断;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慢,因此丁地自转线速度最慢,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太阳辐射强度受地形地势、气象气候、纬度、大气透明度、太阳活动强度等因素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可能位于()A.长白山区B.天山山区C.太行山区D.横断山区4.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A.2月1日、晴天B.7月1日、阴天C.3月1日、多云D.12月1日、多云【答案】3.B 4.C【解析】3.各地太阳辐射强度理论值在地方时12时最强,该地在北京时间14时时,太阳辐射最强,可判断与北京时间相比晚2个小时,故经度是90°E,可能位于天山山区。
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地理试卷(河北B卷)(解析版)

2023年高考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卷(河北B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种植落叶阔叶树,房后多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主要植被类型为()A.常绿针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2.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后多种植常绿针叶树,主要是因为()A.温带种植常绿针叶树生态效果更好B.房后光热条件差,适合种植常绿针叶树C.冬季常绿,对冬季风有削弱作用D.常绿针叶林成熟以后,可提供木材水丰水库位于鸭绿江上,发电为其主要功能。
绿江村位于库尾的一个半岛上,该村形成了季节性淹没的“水没地”景观。
下图为“绿江村‘水没地’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照片中河流对岸裸露带形成的原因是()A.岸坡崩塌B.开山采石C.水位涨落D.崖壁贫瘠4.与图中L线高程接近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5.下列月份中,该村“水没地”淹没在水下面积最大的一般是()A.2月B.5月C.7月D.10月东北黑土区近年来因融雪侵蚀黑土而退化严重,有机质明显下降。
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
左图为2019年3月16日~21日东北地区某小流域融雪径流量与泥沙含量的变化过程。
采取“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的农耕方式(右图),可有效减轻黑土退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流域前期(3月16日~17日)径流量大,后期(3月20日~21日)泥沙含量大的成因是()①前期昼夜温差大②后期积雪融水少③前期土壤解冻少④后期土壤冻结浅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7.该流域夏季河流含沙量一般比春季小,主要是因为夏季()A.坡面径流大B.降水强度小C.无冻融作用D.植被覆盖好8.采取“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耕作方式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减缓坡面径流B.增大枯枝落叶含量C.提高作物种植密度D.保持土壤良好墒情植被是气候变化最直接、最灵敏的“指示器”,通过对植被的研究可获得气候变化信息。
2023年高考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广东B卷)(参考答案)

2023年高考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卷高三地理(广东B卷)参考答案17.(18分)【答案】(1)塑造独特的火山地貌景观;形成温泉;新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形成深厚、肥沃土壤层等;火山喷发造成大气透明度低,引燃并摧毁大片原始丛林等。
(任答3点)(6分)(2)降水特征:季节变化大,6~10月降水少,11~次年5月降水多。
成因:11~次年5月,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多;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带来大量水汽,山地迎风坡(地形抬升),降水多。
6~10月受东南信风影响,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
(8分)(3)河流径流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4分)【分析】本题以芝马努河流域示意图与该流域降水柱状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火山喷发对该地自然环境影响与芝马努河流域的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火山喷发对该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展开;有利影响:火山喷发塑造独特的火山地貌景观,形成温泉等地热资源,可以开发旅游资源;火山喷发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形成矿产资源,喷发出的火山灰覆盖地表,形成深厚、肥沃土壤层,有利于农业发展。
不利影响:喷发的火山灰在大气圈中,使大气透明度低,温度高可引燃并摧毁大片原始丛林,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2)降水特征可通过降水柱状图读出,读图b可知,芝马努河流域降水总量大,季节变化大,6~10月降水少,11~次年5月降水多。
成因可结合大气环流、地形等角度分析;该地位于7°S附近,11~次年5月,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此时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带来大量水汽,马努河流域位于山地北坡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多。
6~10月受东南信风影响,山地北坡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带来的水汽少,降水较少。
(3)加蒂格迪大坝发展水电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分析水能丰富的条件,水能丰富一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水量大、落差大;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芝马努河流域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因此水能丰富。
2023年高考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国甲卷B卷)含解析

2023年高考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卷高三地理(全国甲卷B卷)(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注意事项:1. 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 每小题2分, 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塑料花是用布、纱、丝绸、塑料等原料制成的干花, 价格低, 销量大, 一般用于室内装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香港引进欧美生产设备成为世界塑料花生产中心, 大量出口欧美。
改革开放后, 我国深圳等沿海城市成为世界塑料花的出口生产基地。
21世纪初, 深圳等城市有的企业将塑料花生产转移到江西、湖南等内地, 但是出口效益没有明显提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塑料花生产由发达国家转移至我国香港、深圳, 再转移到我国内地, 其主要原因是()A. 塑料花销量快速增长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B. 塑料花市场由欧美地区向东亚地区转移C. 我国内地塑料花的生产原材料丰富D. 企业追求较低的生产成本要素2. 深圳等沿海城市的塑料花企业转移到内地可能增加的成本是()①产品出口运输费用①培训和管理成本①产品研究开发成本①税收成本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答案】1. D 2. A【解析】1. 企业将塑料花生产转移到江西、湖南等内地, 出口效益没有明显提高, A错;塑料花市场由欧美地区向东亚地区转移这个不是原因是结果, B错;我国内地塑料花的生产原材料丰富是对的, 但不是主要原因, C错;企业追求较低的生产成本要素, 企业的最主要目的就是降低成本, 提高利润, D对。
故选D。
2. 深圳等沿海城市的塑料花企业转移到内地, 内地交通不太便利, 产品出口运输费用增加,①对;内陆管理水平较低, 培训和管理成本较高, ②对;产品研究开发成本与地区无关, ③错;内陆政府扶持, 税收成本更低, ④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