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比实用手册
水泥砂浆配合比应用手册

参考用水量」
水泥砂浆配合比
技术要求"
强度等级;M10^
稠度/mm:70〜92
原材料Q
水泥:32.5级P
河砂:中砂3
配合比〜
每1册材料用1/kg^
水泥Q
河砂a
水Q
仍卩
1452
310〜330卩
配合比例门
2
5.2升
参考用水量门
水泥砂浆配合比
技术要求Q
强度等级=M 15P
稠度/mm:70~90a
原材料P
强度等级:K阡
稠度/mm.60〜82
原材科a
水泥’32.5级Q
河砂;中砂Q
配合比&
每im钵才料用量/蚯卩
水泥Q
河砂』
灰菖门
水门
192
1452
162
260—28043
配合比例V
2
7.63Q
H83
参考用水量"
混合砂浆配合出
NO:
技术墓求卩
强度等级小7.59
60〜8 2
P
原材料P
水泥:32.5级弋
河砂:
中4.03^
参考用水量门
技术要求Q
强度等级2 X2. 5P
稠度/mm:60 ~&0门
原材料卩
水泥;32.5级存
河砂;中砂T
配合比/
每1仃材料用量/k叩
水泥P
河砂a
水e
202
1450»
300~322
配合比例。
2
7.25*3
参考用水量Q
水泥砂浆配合比
技术要求P
强度等级:M5口
稠ffi/mm:60 ~80门
混凝土(砂浆)配合比参考手册

C10
75-90
32.5
细
31.5
0.80
40
268
767
1151
214
1:2.86:4.29
13
C10
10-30
32.5
细
40
0.80
42
215
845
1168
172
1:3.93:5.43
14
C10
35-50
32.5
细
40
0.80
41
228
816
1174
182
1:3.58:5.15
15
C10
55-70
40
C20
75-90
32.5
细
31.5
0.58
36
367
657
1168
213
1:1.79:3.18
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表
序
号
强度
等级
坍落度
(mm)
原材料品种
水灰比
W/C
砂率
Sp
(%)
单方材料用量(㎏/m3)
重量比
(水泥:砂:石)
水泥
(强度等级)
砂
碎石最大粒径≤(㎜)
水泥
砂
碎石
水
41
C20
10-30
32.5
中
31.5
0.52
36
394
651
1157
205
1:1.65:2.94
53
C25
55-70
42.5
中
31.5
0.62
38
315
721
1176
混凝土配合比手册

混凝土配合比手册(原创实用版)目录1.混凝土配合比的概念和重要性2.混凝土配合比手册的内容概述3.混凝土配合比手册的主要章节和内容4.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和优化方法5.混凝土配合比手册的应用和实践正文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种组成材料(如水泥、砂、碎石等)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是决定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混凝土配合比手册则是一本详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相关知识和技巧的工具书,为广大建筑行业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混凝土配合比手册的内容概述:混凝土配合比手册系统地介绍了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巧。
内容包括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混凝土的拌和、浇筑和养护等方面,涵盖了混凝土施工的全过程。
此外,手册还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如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的特点和配合比设计方法,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技术知识。
混凝土配合比手册的主要章节和内容:(1)混凝土的组成材料:详细介绍了水泥、砂、碎石等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性质、特点和质量要求,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了基本数据。
(2)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阐述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考虑因素。
同时,手册还介绍了多种设计方法(如经验公式法、试验法等),并给出了具体实例,方便读者学习和应用。
(3)混凝土的拌和、浇筑和养护:详细介绍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混凝土的拌和、浇筑、养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这些内容对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不同类型混凝土的特点和配合比设计方法:介绍了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轻混凝土等不同类型的混凝土的特点和配合比设计方法,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技术知识。
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和优化方法: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配合比可能会受到原材料的实际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配合比调整手册

XX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配合比调整手册(2011年第一版)1.编制说明1.1本手册是根据XX公司原材料情况制定,供生产相关人员调整生产配合比使用。
1.2本手册为公司内部资料,仅供指定岗位的人员使用,没有总工程师的许可,任何人员不得复制外传。
1.3本手册使用岗位为:生产技术部质检员和拌台操作员。
1.4未经授权人允许,擅自将本手册外传者,一律报公司按违反保密条款处理。
2.使用本手册可能会涉及的公式及数据2.1原材料表观密度(g/cm3)2.2砂率:SP=S/(S+G)*100%2.3配合比计算方法:绝对体积法3.调整原则3.1基准配合比适用条件3.1.1原材料要求水泥:XX P.O42.5R、XX P.O42.5R净浆流动度≥200mm河沙:XX河砂,Mx≥0.9,含泥量≤2.0%机制砂:水洗砂---含粉量≤5.0%,MB≤0.75碎石:5~25石灰岩碎石,含泥量≤0.5%,针片状≤5.0%,压碎指标≤8.0%粉煤灰:细度≤35%,需水量比≤105%矿渣粉:S95级外加剂:羧酸减水剂,减水率≥20%3.1.2施工条件:房建工程,泵送高度60m或水平管线100m。
3.2水泥发生变化时调整3.2.1水泥净浆流动度≤200mm时,每减少20mm,外加剂掺量增加0.05%(以胶凝材料计)。
3.2.2水泥净浆出现泌水时,适当减少外加剂掺量,直至达到流动度≥200mm不泌水为准。
3.2.3使用XX、XX P.O42.5水泥时,水泥用量增加10kg/m³,减少相应用量的粉煤灰;未使用粉煤灰时,减少相应用量的矿渣粉;外加剂用量根据水泥净浆流动度参照3.2.1条调整。
3.2.4使用其他品牌或等级的水泥时,必须提前做混凝土对比试验,根据7天强度调整施工配合比。
3.3掺合料发生变化时调整3.3.1矿渣粉供应不足时,根据库存余量适当减少矿渣粉用量。
减少部分用水泥和粉煤灰各取代50%;或者按1.2的取代系数用水泥代替,余量用河砂代替。
混凝土配合比实用手册(电子版)

混凝土配合比实用手册HUNNINGTU PEIHEBI SHIYONG SHOUCE谢洪学编沈承庭审前言1992年,为配合我国混凝土由强度等级取代标号进行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检评等新规范的实施,我们编写了《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手册》一书,经过十年的使用,得到了读者的肯定。
近年来,与混凝土相关的国家规范已经修改,为此,编者根据最新的规范,对前书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收录了混凝土(C10~C50)使用不同强度的水泥,不同种类、规格的砂石,在不同温度、不同坍落度条件下的数千组配合比及材料用量;介绍了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以及用水量、水灰比、砂率、坍落度的适用范围等数据和使用水泥、砂石等材料的标准。
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也作了简要介绍。
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的建筑材料,要设计一个技术经济性很高的混凝土配合比是不大容易的,这并不是因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有什么高不可攀的内容,其主要难点在于各地使用的水泥、砂石材料以及施工工艺和管理水平、气温条件等存在差异。
尽管编者在《混凝土配合比实用手册》中考虑了若干因素,该手册仍仅是指导混凝土试配的一种参考。
因此,务请生产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加强混凝土试验工作和生产质量控制,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及节约水泥的目的。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深盼各位读者在使用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改进。
目录1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6)1.1 水泥 (6)1.1.1水泥的品种及特性 (6)1.1.2水泥的品质指标 (7)1.1.3水泥的选用 (8)1.1.4使用水泥的注意事项 (9)1.2砂 (10)1.2.1砂的分类及特性 (10)1.2.2砂的质量要求 (11)1.3石子 (13)1.3.1石子的种类及特性 (13)1.3.2石子的质量要求 (14)1.4 水 (17)1.4.1混凝土拌和用水的类型 (17)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8)2.1 普通混凝土配合设计的基本要求 (18)2.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参数选择与流程 (19)2.2.1掌握基本资料 (20)2.2.2施工配制强度的确定 (20)2.2.3水泥品种及标号的选择 (21)2.2.4水灰比的确定 (22)2.2.5坍落度的选择 (23)2.2.6石子最大粒径的选择 (23)2.2.7用水量的取值 (24)2.2.8水泥用量的确定 (25)2.2.9砂率的选择 (25)2.2.10砂石用量的计算 (26)2.2.11试配 (27)2.2.12调整 (28)2.2.13配合比的确定 (28)2.2.14配合比使用积累 (29)2.2.1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示例 (29)2.3 施工配合比 (31)2.3.2根据每次搅拌量换算配合比 (32)3 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参考) (33)3.1 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编制依据 (33)3.2 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使用说明 (33)3.3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 (34)4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4)4.1抗渗混凝土 (34)4.1.1原材料 (34)4.1.2配合比 (34)4.1.3抗渗混凝土性能试验 (34)4.2 抗冻混凝土 (35)4.2.1原材料 (35)4.2.2配合比 (35)4.2.3抗冻融性能试验 (36)4.3 高强混凝土 (36)4.3.1原材料 (36)4.3.2配合比 (37)4.3.3试配验证 (37)4.4 泵送混凝土 (38)4.4.1原材料 (38)4.4.2配合比 (39)4.5 大体积混凝土 (40)4.5.1原材料 (40)4.5.2配合比 (40)5 普通混凝土掺合料 (40)5.1 混凝土掺合料的作用 (40)5.2 混凝土掺合料的种类 (41)5.3 混凝土掺合料的品质指标 (41)5.4 混凝土掺合料的应用范围 (42)5.4.1 掺合料的适用范围 (42)5.4.2粉煤灰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42)5.5 使用掺合料的技术要求 (43)5.5.1掺合料的最大限量 (43)5.5.2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 (43)5.5.3粉煤灰掺入混凝土的方式 (43)5.6 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4)5.6.1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44)5.6.2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流程 (44)5.6.3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示例 (45)6 混凝土外加剂 (46)6.1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及定义 (46)6.1.1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 (46)6.1.2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 (47)6.2外加剂的技术要求 (47)6.2.1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和引气剂 (47)6.2.2膨胀剂 (49)6.2.3防冻剂 (50)参考文献 (50)1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石子、砂加水按适当比例配合,经均匀拌制、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
混凝土配合比手册

混凝土配合比手册【原创版】目录1.混凝土配合比的概念及重要性2.混凝土配合比手册的内容概述3.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与方法4.混凝土配合比手册的使用注意事项5.结论正文一、混凝土配合比的概念及重要性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种组成材料(水泥、砂、碎石、水)之间的比例关系。
一个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前,必须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
二、混凝土配合比手册的内容概述混凝土配合比手册是一本详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和实例的工具书。
它通常包含以下内容:1.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包括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确定各种组成材料的比例关系;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介绍如何根据设计原则,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4.混凝土配合比实例:提供各种不同性能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实例,供读者参考。
三、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强度要求:根据工程设计的强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强度等级,并保证水泥用量满足强度要求;2.合适的工作性: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坍落度,以方便施工;3.耐久性:根据工程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混凝土耐久性指标,如水泥用量、水泥品种、骨料种类等;4.经济性: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混凝土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设计方法通常包括:1.试配法:根据设计原则,通过多次试验,调整各种组成材料比例,以达到满足性能要求的配合比;2.经验公式法:根据已有的经验数据,通过公式计算,快速初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3.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利用计算机软件,根据设计原则和经验数据,自动计算混凝土配合比。
四、混凝土配合比手册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混凝土配合比手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册:不同领域的混凝土工程,其性能要求和设计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应选择针对性强的手册;2.结合实际情况调整配合比:手册中提供的配合比实例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工程环境和材料特点,适当调整配合比;3.注意手册的时效性:混凝土技术不断发展,手册中的内容可能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要关注更新版的手册。
混凝土配合比实用手册(电子版)

混凝土配合比实用手册HUNNINGTU PEIHEBI SHIYONG SHOUCE谢洪学编沈承庭审前言1992年,为配合我国混凝土由强度等级取代标号进行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检评等新规范的实施,我们编写了《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手册》一书,经过十年的使用,得到了读者的肯定。
近年来,与混凝土相关的国家规范已经修改,为此,编者根据最新的规范,对前书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收录了混凝土(C10~C50)使用不同强度的水泥,不同种类、规格的砂石,在不同温度、不同坍落度条件下的数千组配合比及材料用量;介绍了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以及用水量、水灰比、砂率、坍落度的适用范围等数据和使用水泥、砂石等材料的标准。
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也作了简要介绍。
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的建筑材料,要设计一个技术经济性很高的混凝土配合比是不大容易的,这并不是因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有什么高不可攀的内容,其主要难点在于各地使用的水泥、砂石材料以及施工工艺和管理水平、气温条件等存在差异。
尽管编者在《混凝土配合比实用手册》中考虑了若干因素,该手册仍仅是指导混凝土试配的一种参考。
因此,务请生产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加强混凝土试验工作和生产质量控制,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及节约水泥的目的。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深盼各位读者在使用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改进。
目录1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6)1.1 水泥 (6)1.1.1水泥的品种及特性 (6)1.1.2水泥的品质指标 (7)1.1.3水泥的选用 (8)1.1.4使用水泥的注意事项 (9)1.2砂 (10)1.2.1砂的分类及特性 (10)1.2.2砂的质量要求 (11)1.3石子 (13)1.3.1石子的种类及特性 (13)1.3.2石子的质量要求 (14)1.4 水 (17)1.4.1混凝土拌和用水的类型 (17)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8)2.1 普通混凝土配合设计的基本要求 (18)2.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参数选择与流程 (19)2.2.1掌握基本资料 (20)2.2.2施工配制强度的确定 (20)2.2.3水泥品种及标号的选择 (21)2.2.4水灰比的确定 (22)2.2.5坍落度的选择 (23)2.2.6石子最大粒径的选择 (23)2.2.7用水量的取值 (24)2.2.8水泥用量的确定 (25)2.2.9砂率的选择 (25)2.2.10砂石用量的计算 (26)2.2.11试配 (27)2.2.12调整 (28)2.2.13配合比的确定 (28)2.2.14配合比使用积累 (29)2.2.1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示例 (29)2.3 施工配合比 (31)2.3.2根据每次搅拌量换算配合比 (32)3 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参考) (33)3.1 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编制依据 (33)3.2 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使用说明 (33)3.3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 (34)4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4)4.1抗渗混凝土 (34)4.1.1原材料 (34)4.1.2配合比 (34)4.1.3抗渗混凝土性能试验 (34)4.2 抗冻混凝土 (35)4.2.1原材料 (35)4.2.2配合比 (35)4.2.3抗冻融性能试验 (36)4.3 高强混凝土 (36)4.3.1原材料 (36)4.3.2配合比 (37)4.3.3试配验证 (37)4.4 泵送混凝土 (38)4.4.1原材料 (38)4.4.2配合比 (39)4.5 大体积混凝土 (40)4.5.1原材料 (40)4.5.2配合比 (40)5 普通混凝土掺合料 (40)5.1 混凝土掺合料的作用 (40)5.2 混凝土掺合料的种类 (41)5.3 混凝土掺合料的品质指标 (41)5.4 混凝土掺合料的应用范围 (42)5.4.1 掺合料的适用范围 (42)5.4.2粉煤灰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42)5.5 使用掺合料的技术要求 (43)5.5.1掺合料的最大限量 (43)5.5.2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 (43)5.5.3粉煤灰掺入混凝土的方式 (43)5.6 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4)5.6.1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44)5.6.2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流程 (44)5.6.3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示例 (45)6 混凝土外加剂 (46)6.1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及定义 (46)6.1.1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 (46)6.1.2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 (47)6.2外加剂的技术要求 (47)6.2.1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和引气剂 (47)6.2.2膨胀剂 (49)6.2.3防冻剂 (50)参考文献 (50)1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石子、砂加水按适当比例配合,经均匀拌制、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
混凝土配合比手册

混凝土配合比手册【原创实用版】目录1.混凝土配合比的概念及重要性2.混凝土配合比手册的内容概述3.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和方法4.混凝土配合比手册的使用注意事项5.结论正文一、混凝土配合比的概念及重要性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种组成材料(水泥、砂、碎石、水)之间的比例关系。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配合比手册的内容概述混凝土配合比手册是一本详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和实例的工具书。
内容包括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配合比设计原则、具体设计方法、施工注意事项等。
手册中还提供了各种混凝土标号和碎石最大粒径的对应关系,方便工程师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
三、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和方法1.设计原则:根据工程结构特点、施工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标号;遵循经济性、安全性和耐久性原则,合理搭配各种组成材料。
2.设计方法:根据混凝土标号和碎石最大粒径,查找手册中的推荐配合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泥用量,使水泥用量满足强度要求;通过实验验证,调整其他组成材料比例,以满足混凝土的性能要求。
四、混凝土配合比手册的使用注意事项1.结合实际工程需要,充分了解工程结构特点、施工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
2.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遵循设计原则,合理搭配各种组成材料。
3.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气候条件、材料状况等因素,适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性能满足要求。
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完成后,要进行试验验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满足工程要求。
五、结论混凝土配合比手册是混凝土工程师必备的工具书,能够帮助工程师快速、准确地设计出满足工程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0 混凝土配合比涉及规程目录:0.0.1 JGJ 51-2002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0.0.2 JGJ 193-2009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0.0.3 JGJ 52-1992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0.0.4 JGJ 70-2009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0.0.5 JGJ 32-2005 预拌砂浆技术规程0.0.6 JGJ 63-2006 混凝土拌合用水0.0.7 JGJ 98-2000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0.0.8 JGJ 23-200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0.0.9 CECS 25:90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0.1.0 CECS 38:92 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0.1.1 CECS 03:2007 钻心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0.1.2 CECS 159:2004 矩形钢管混凝土技术规程0.1.3 SL 352-2006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0.1.4 CJJ 2-2008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0.1.5 JC 474-2008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0.1.6 DLT 5117-2000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0.1.7 JT/T 529-2004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0.1.8 JTJ 270-1998 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0.1.9 JTJ 041-2000 公路工程桥涵施工技术规范0.2.0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0.2.1 JTG D40-200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0.2.2 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0.2.3 JTG E42-2005 集料试验规程0.2.4 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0.2.5 JTG F30-2003 水泥路面施工技术规范0.2.6 G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0.2.7 GB 11836-2009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用排水管0.2.8 G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0.2.9 GB 19496-2004 钻心检测离心高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0.3.0 GB 50082-2009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0.3.1 GB 11969-2008 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0.3.2 GB 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0.3.3 GB 50086-200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0.3.4 GB 50164-19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0.3.5 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0.3.6 GB 50152-199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0.3.7 GB 50476-20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0.3.8 GB 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0.3.9 GB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0.4.0 GB 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0.4.1 GB 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0.4.2 GB 1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0.4.3 GB 14685-2001 建筑用碎石0.4.4 GB 14684-2001 建筑用砂0.4.5 JC 600-2002 石灰石硅酸盐水泥0.4.6 JC 31-2000 明矾石膨胀水泥0.4.7 DLT 5126-2001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试验规程0.4.8 GB 17431.1-1998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1.胶结材料(水泥)1.1-1水泥组成成分表:所有组成成分按照国家标准执行:1.1-2化学指标所有化学指标按照国家标准执行:1.1-3各龄期水泥强度表所有各龄期水泥强度按照国家标准执行:1.2水泥检测1.2.1水泥细度(GB 1345-2005筛分析 GB 8074-2008勃氏比表面积)水泥细度试验按照以上两个国家标准执行,新水泥国家标准GB 175-2007规定42.5以上水泥必须进行勃氏比表面积试验,具体试验过程按照GB 8074-2008执行。
1.2.2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测(GB 1346-2001)以上指标执行GB 1346-2001规范。
1.2.3水泥胶砂强度检验(GB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采取ISO法,具体操作严格执行GB 17671-1999.以上所有试验检测,国家标准中精度低或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专项试验规程起冲突时,执行行业标准及专项试验规程。
混凝土拌合物及水泥原材料试验检测可执行JTG E30-2005,但其范围限定为公路工程或交通部建设工程。
1.3水泥品种及其适用性2.拌合材料(细集料、粗集料)2.1技术指标2.1.1集料分类集料是粒径不同的碎石、砾石等粒状材料的总称,在混合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
依据不同方式可将集料分成不同的类型:2.1.1-1根据集料形成的过程可分为经自然风化、地质作用形成的砂砾石和人工机械加工而成的碎石;2.1.1-2根据粒径大小可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又称砂);2.1.1-3根据化学成分分为酸性集料和碱性集料。
2.1.2物理性能粗集料物理常数:表观密度、表干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坚固性、压碎值、磨耗性。
粗集料技术要求:根据最新《建筑用碎石》(GB 14685-2001)技术标准,将碎石等粗集料按技术要求分为Ⅰ、Ⅱ、Ⅲ级,见表细集料物理常数: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孔隙率等物理常数的含义与粗集料完全相同,但因为粒径较小,试验检测时所需试样的数量相对较少,且精度要求较高。
细集料的技术要求:根据最新国标《建筑用砂》(GB 14684-2001),按有关技术要求将砂分为Ⅰ、Ⅱ、Ⅲ级,见表2.2级配2.2.1粗集料级配:由于粗集料级配要求会根据施工部位不同,具体要求会有所不同,具体级配参照JTJ 041-2000、JTG F30-2003及JGJ 055-2000规范执行。
注意辨别清,其材料是连续级配还是单粒级。
以公路桥涵为例,级配范围为例:2.2.2细集料级配细集料可分为细度模数和级配两种指标。
见图:2.3集料技术等级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关系2.3.1混凝土强度等级与集料技术等级的关系图注:此关系表为粗细集料通用。
2.4粗细集料检测本文主要依据为JTG E42-2005《集料试验规程》,下文中所有代号系具体单项试验规程代号。
序号规程名称规程代号2.4.1 粗集料取样法 T0301-2005 2.4.2 粗集料及集料混合料的筛分试验 T0302-2005 2.4.3 含土粗集料的筛分试验 T0303-2005 2.4.4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 T0304-2005 2.4.5 粗集料含水率试验 T0305-1994 2.4.6 粗集料含水率快速试验(酒精燃烧法) T0306-1994 2.4.7 粗集料吸水率试验 T0307-20052.4.8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容量瓶法) T0308-2005 2.4.9 粗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试验 T0309-2005 2.4.10 粗集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 T0310-2005 2.4.11 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规准仪法) T0311-2005 2.4.12 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游标卡尺法) T0312-2005 2.4.13 粗集料有机物含量试验 T0313-1994 2.4.14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 T0314-2000 2.4.15 粗集料压碎值试验 T0316-2005 2.4.16 粗集料磨耗试验(洛杉矶法) T0317-2005 2.4.17 粗集料软弱颗粒试验 T0320-2000 2.4.18 粗集料磨光值试验 T0321-2005 2.4.19 粗集料冲击值试验 T0322-2000 2.4.20 粗集料磨耗试验(道瑞试验) T0323-2000 2.4.21 集料碱活性检验(岩相法) T0324-1994 2.4.22 集料碱活性检验(砂浆长度法) T0325-1994 2.4.23 控制集料碱活性效能试验 T0326-1994 2.4.24 破碎砾石含量试验 T0346-2000 2.4.25 集料碱值试验 T0347-2000 2.4.26 钢渣活性及膨胀性试验 T0348-2005 2.4.27 细集料筛分试验 T0327-2005 2.4.28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T0328-2005 2.4.29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 T0330-20052.4.30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 T0331-1994 2.4.31 细集料含水率试验 T0332-2005 2.4.32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T0333-2000 2.4.33 细集料砂当量试验 T0334-2005 2.4.34 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 T0335-1994 2.4.35 细集料有机质含量试验 T0336-1994 2.4.36 细集料云母含量试验 T0337-1994 2.4.37 细集料轻物质含量试验 T0338-1994 2.4.38 细集料膨胀率试验 T0339-1994 2.4.39 细集料坚固性试验 T0340-2005 2.4.40 细集料三氧化硫含量试验 T0341-1994 2.4.41 细集料含水率快速试验(酒精燃烧法) T0343-1994 2.4.42 细集料棱角性试验(间隙率法) T0344-2000 2.4.43 细集料棱角性试验(流动时间法) T0345-2005 2.4.44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T0349-2005 2.4.45 细集料压碎值标试验 T0350-20053.混凝土检测3.1混凝土概述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粗细集料和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在需要时掺加适宜的外加剂、掺合料等配制而成。
其中水泥起胶凝和填充作用,集料起骨架和密实作用,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胶凝作用的水化物,将集料颗粒紧密粘结在一起,经过一定凝结硬化时间后形成人造石材,成为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的技术性质概括地讲,可分为新拌和时的工作性和硬化后的力学性质两个方面。
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又称和易性,是指混凝土具有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易密性等几方面的一项综合性能。
3.2混凝土检测混凝土检测主要依据为JTG E30-2005《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下文中所有代号系具体单项试验规程代号。
3.2.1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合与现场取样方法 T0521-2005 3.2.2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方法(坍落度法) T0522-2005 3.2.3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方法(维勃仪法) T0523-2005 3.2.4 碾压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方法(改进VC法) T0524-2005 3.2.5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T0525-2005 3.2.6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试验(混合式气压法)T0526-2005 3.2.7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试验 T0527-2005 3.2.8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泌水试验 T0528-2005 3.2.9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分析试验 T0529-20053.2.10 砼试件制作与硬化砼现场取样方法 T0551-2005 3.2.11 碾压砼抗弯拉试件的制作方法 T0552-2005 3.2.12 砼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T0553-2005 3.2.13 砼圆柱体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T0554-2005 3.2.14 砼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T0555-2005 3.2.15 砼棱柱体抗压弹性模量试验 T0556-2005 3.2.16 砼圆柱体抗压弹性模量试验 T0557-2005 3.2.17 砼抗弯拉强度试验 T0558-2005 3.2.18 砼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 T0559-2005 3.2.19 砼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T0560-2005 3.2.20 砼圆柱体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T0561-2005 3.2.21 砼抗弯拉试件断块抗压强度试验 T0562-2005 3.2.22 砼强度快速试验方法(1h促凝压蒸法) T0563-2005 3.2.23 砼动弹性模量试验(共振仪法) T0564-2005 3.2.24 砼抗冻性试验(快冻法) T0565-2005 3.2.25 砼干缩性试验 T0566-2005 3.2.26 砼耐磨性试验 T0567-2005 3.2.27 砼抗渗性试验 T0568-2005 3.2.28 砼渗水高度试验 T0569-2005 3.2.29 水泥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T0570-2005 3.3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能够影响到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因素概括地分成内因及外因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