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中国政法大学中外政治制度考试科目,招生人数,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辅导

合集下载

中国政法大学中外政治制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中国政法大学中外政治制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外政治制度招生目录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外政治制度介绍学院的发展历史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是中国政法大学法科强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非法学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排头兵与孵化器,目前已成为国内政治学、公共管理和国际关系学科领域的一方重镇。

政管学院至今已走过了二十一年历程,但其学术积淀和办学经历却有五十余年的历史,学院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积累时期(1952—1985)。

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是由原北京大学的法律系、政治系,原清华大学的政治系,原燕京大学政治学和原辅仁大学社会学系的部分师生为主体组建而成的。

成立之初,我校聚集了一大批政治学者和教师,其中比较著名的学者有来自北京大学的钱端升、楼邦彦、吴恩裕、龚祥瑞,来自清华大学的曾炳均、杜汝辑等人,这些杰出人才为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人力资源。

1959年学校在法律专业外增设政治理论教育专业,1979年北京政法学院复办之初,组建了马列基础理论部,负责全校政治公共课教学。

正因为有如上教学、科研队伍的存在和学术积累,所以我校于1983年在全国政治学恢复之初就早于很多学校拥有了政治学理论硕士点。

第二阶段是初创时期(1985—1988)。

1985年,学校进行教学体制改革,正式成立了法律系、经济法系和政治系,从而标志着我院(系)的诞生。

新成立的政治系由刘圣恩担任首任系主任,设置了政治学与政治教育两个专业,成立了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国际政治、政治学、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七个教研室。

在此时期,云光教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理论方面,杜汝辑先生在西方政治哲学研究方面,为我校政治学学科建设和学术地位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培养了我校第一批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形成了我校在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和西方政治思想与文化研究的两大特色。

第三阶段是稳步发展时期(1988—1998)。

1988年第二届系领导班子在常绍舜系主任的带领下,调整了专业方向,1989年将“政治教育专业”改为“行政管理专业”,1995年又新设企业管理专业,并将政治系就此更名为“政治与管理系”。

法大考研复试班-中国政法大学外国哲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法大考研复试班-中国政法大学外国哲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法大考研复试班-中国政法大学外国哲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

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

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

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进修生院三院办学格局。

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

进修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又合并于中国政法大学。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外国哲学是哲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

外国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西方哲学史,主要包括古希腊哲学研究(主要对古希腊时期的各个哲学流派和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进行研究,诸如爱利亚学派、智者学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希腊罗马时期的思想学派等);中世纪哲学研究(主要研究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以及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和命题);近代哲学研究(主要研究英国经验论、大陆的唯理论、法国的百科全书派以及德国古典哲学思想,比如洛克、笛卡尔、斯宾诺莎、休谟、康德和黑格尔等等),另外还主要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等。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考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外国语(七选一,详见目录说明)③730 哲学综合④832 西方哲学史复试时间地点除以下说明外,其他学院(专业)复试时间为3月23日-26日:1、商学院各专业、外国语学院各专业复试时间另行通知(预计3月27日之后)。

中国政法大学2017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政法大学2017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术型硕士生招生专业共计66个,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专业共计6个,部分专业可在多个学院招生,详见表1、表2。

各专业初试科目、拟招生人数等详见表3。

表3中外国语考试科目“七选一”表示“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240德语、241法语、242西班牙语、243意大利语任选其一”。

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社会工作英语科目为“204英语二”,其他六个外语科目同上。

表3中各专业拟招生人数仅供报考时参考,最终招生人数以实际录取为准。

“拟招生总人数”包含统考、联考及接收推荐免试生人数,不包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援藏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支教团计划等各类专项计划。

各专业拟接收推免生人数占总人数的40%-60%左右。

最终接收推免生人数以研招网推免服务系统中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表1 招生专业(学术学位)
表2 招生专业(专业学位)
表3 各专业初试考试科目及拟招生人数
2016年8月。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专业介绍:行政管理新祥旭考研辅导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专业介绍:行政管理新祥旭考研辅导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专业介绍: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1204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具有平衡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公共精神,具有高度的公民责任感和务实的科学态度,熟练掌握与运用公共行政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技能,具有理解公共问题的全局性视野和解决公共问题的专业思维方法,具有广博的学术视野和较高的语言水准,对公共行政实务操作或理论研究有迅速适应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根据培养目标,本专业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 公共行政理论2. 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3.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4. 公共管理与政府改革5. 公民社会与地方治理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三年。

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为课程学习时间,第三学年为科研时间,主要用于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研究生在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修满规定学分。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成绩特别优秀的,可以申请提前一年毕业。

三年内不能完成全部学业的,可以先离开学校,以后可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和程序申请返校完成学业,最长可延长至四年。

在规定的最长期限内不能完成全部学业的,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发给结业证书,不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分不少于34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历考取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分不少于3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

(一)学位公共课(计10学分)1.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108学时4学分2. 第一外国语72学时4学分3. 专业外语36学时2学分(二)学位专业课(计12学分)1. 公共行政专题研究54学时3学分2. 政府经济学专题研究54学时3学分3. 公共政策分析专题研究54学时3学分4.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研究54学时3学分(三)选修课(计10学分,其中本专业选修课至少6学分)1.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选读36学时2学分2. 社会保障专题研究36学时2学分3. 比较公共行政专题研究36学时2学分4. 组织理论专题研究36学时2学分5. 行政伦理学36学时2学分6. 非营利组织专题研究36学时2学分7. 比较公务员制度专题研究36学时2学分8.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36学时2学分9. 市政管理专题研究36学时2学分10. 政府绩效管理36学时2学分11. 社区治理与中国36学时2学分12. 宪政原理36学时2学分13. 组织与人格(组织行为研究)36学时2学分14.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36学时2学分15. 公共管理前沿问题研究36学时2学分16. 公共危机管理36学时2学分17. 公共选择理论36学时2学分18. 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36学时2学分19. 公共管理案例研究36学时2学分20. 制度分析36学时2学分21. 行政程序研究18学时1学分22. 中国行政改革研究36学时2学分23. 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36学时2学分24. 政府公共关系专题研究36学时2学分第二外国语为非指定选修课36学时2学分(四)读书报告(计2学分)在学期间应在本专业或本学科范围内至少做读书报告2次。

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招生目录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介绍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05年6月,其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中国政法大学马列主义理论部,以及2002年成立的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学院有博士生导师6人(含兼职),硕士生导师23人。

学院设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研究所、伦理学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等五个教学科研机构。

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方面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为我校人才培养起思想导航和信念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培养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开放的视野和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意识,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本、硕、博多层次人才。

学院现有1个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7个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中共党史;1个博士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学院有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我院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勤恳敬业的师资队伍。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抗美教授兼任院长,并兼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高校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才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的研究,承担过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北京市教育工委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负责人)等课题,在青少年创造力国际比较、大学生成长的法制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有较高成就。

总支书记兼副院长、院学位委员会主席卫灵教授,兼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系北京市“两课”学术带头人,主持过司法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北京市教工委学科带头人项目、教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重大课题等项目,在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国际关系特别是中印关系、大国关系等领域有专长。

中国政法大学考考研初试考试大纲

中国政法大学考考研初试考试大纲
物证技术学总论50分、痕迹检验技术50分、文件物证技术50分。
604
政治学综合一
政治学原理100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50分。
605
社会学综合一
社会学理论75分、分支社会学75分。
606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60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60分、科学社会主义30分。
607
英语语言文学综合一
口试:国际关系学综合知识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
笔试:政治理论
口试:管理学原理
笔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0分、时事政治50分
口试:管理学综合知识
006商学院
产业经济学专业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专业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世界经济专业
246
单独考试英语
《在职攻读硕士学法学综合一
法理学(40分):法理学导论;
宪法学(40分):中国宪法;
国际法学(40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
行政法学(30分):行政法、行政诉讼法。
602
哲学综合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100分、形式逻辑50分。
603
物证技术综合一
中国政法大学考考研初试考试大纲(科目命题范围)
科目
代码
考试科目
命题范围
111
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40
德语
大学德语教学大纲
241
法语
大学法语教学大纲
242
二外俄语
大学俄语教学大纲
243
二外日语
大学日语教学大纲
244
二外德语
大学德语教学大纲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哲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哲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人文学院中国哲学招生目录人文学院中国哲学介绍人文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设有哲学、中文和艺术3个教研室,历史和逻辑2个研究所,涵括文、史、哲、艺四个一级学科门类。

哲学和中国语言文学2个本科专业分别于2002年、2003年开始招生。

现有哲学、中国史两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宗教学、美学和中国近现代史7个硕士点;另在法学理论专业下设有法治文化、法律语言、法律逻辑、法治文学等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学院以“法大人文、人文法大”为办学理念,除加强专业教学,努力做到与其他著名高校的专业教学看齐,还重视在全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承担了大量全校性的通识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识教育逐步成为学院发展特色。

由我院教师为主体组建的“中国政法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咨询中心”,成为我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和阵地。

在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上,重视人文学科与法学学科的深度结合,法治文化、法律逻辑、法律语言、法律与宗教等新兴交叉学科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近年来,学院相继成立了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文化研究中心、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中心、艺术与法律研究中心、艺术经纪研究中心等5个非在编教研机构,进一步搭建专业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学院专任教师56人,其中教授15人(含终身教授1人),副教授22人,有7名教师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的资格。

学院不仅有一批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师,在诸多全国性学术研究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还有一批在艺术界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师,在中国书画的创作与研究方面成绩斐然。

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法治精神、扎实专业知识和法学知识、较强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式与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为社会输送了优秀毕业生。

中国政法大学考考研初试考试大纲

中国政法大学考考研初试考试大纲
口试:比较法基础理论、英美法、大陆法
010法律硕士学院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
专业综合
笔试:法理、中国宪法、诉讼法
口试:民法、刑法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
笔试:逻辑分析
口试:专业综合
笔试:不限定范围
口试:民法、刑法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法庭科学方向
法医学
法医学
011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含语法、阅读、翻译技能与写作。
608
新闻传播学综合一
传播学60分、新闻理论60分、中国新闻史15分、外国新闻史15分。
609
公共管理综合一
管理学原理75分、公共行政原理75分。
610
法医学综合一
法医学概论75分、法医病理学75分。
611
侦查学综合
侦查学总论、司法鉴定总论各75分。
801
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50分):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法总论、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继承法;
246
单独考试英语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
601
法学综合一
法理学(40分):法理学导论;
宪法学(40分):中国宪法;
国际法学(40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
行政法学(30分):行政法、行政诉讼法。
602
哲学综合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100分、形式逻辑50分。
603
物证技术综合一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
中共党史专业
中共党史基本问题
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012社会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