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范文】中国古代十大奸相介绍-范文模板 (4页)
历史上的十大奸相

历史上的十大奸相历史上的十大奸相0分标签:奸相名相丞相宰相提名回答:2 浏览:2266 提问时间:2008-02-22 15:04之前老虎有提过十到名相,今天我就来提一下十大奸相,注意!我这里的“相”是广义上的,也就是说不局限于“丞相”!宰相也行!最好是能把名字,朝代,以及获得“提名”的理由能简单说明一下!共2条评论...相关资料: 两宋风云27奸相秦桧.mp3更多资料>>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揪错┆评论┆举报爱答知识人[神] 十大奸相一)庆夫———春秋鲁国贵族,“庆夫未死,鲁难未已”即源于此。
(二)赵高———秦朝宦官,原系赵国贵族,“指鹿为马”者即为赵高也。
(三)梁冀———东汉大臣专横朝政、贪得无厌,所掠财产竟相当于全国半年租税。
(四)董卓———东汉凉州豪强,承帝时任并州牧掠夺白银逾百万,后被吕布所杀。
(五)来俊臣——唐武则天时酷吏,“请君入瓮”即是此人手段也是其下场。
(六)李林甫——唐朝权臣,玄宗时任礼部尚书兼中书令,位高一时。
(七)秦桧———北宋历任御史中臣等职,以莫须有罪名将名将岳飞杀害。
(八)严嵩———明朝大臣,嘉靖中任吏部尚书,官至太子太师。
(九)魏忠贤——明朝宦官,为害一时,最为凶残。
(十)和坤———原在清庭銮仪卫当差,因逢迎献媚,为乾隆所宠。
回答:2008-02-22 15:08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咳```回答的人少了点~~~不过谢谢回答的朋友~ ~ 这为爱答知识人朋友,总体上列举的还可以,除了来俊臣和魏忠贤本人认为不是宰相外,其他都挺符合要求的,本人也不喜欢提了问并且有人已经回答了的问题而把问题撤消,所以就采纳了这个答案!再次谢谢回答的朋友,爱答知识人,还有老虎!共5条评论...以下是特别推荐给您的相关问题奸相贾似道被宰于何处?中国第一奸相是谁?信口雌黄的人!----黄奸相#zhitouads1{border:1px solid #CBE8AE; margin-top:10px; padding:10px 0px; width:688px;display:none;}#zhitouads1 .advitem{margin:0px; padding:0px; width:210px; height:40px;border-right:1px dashed #ccc; padding-left:11px; font-size:12px; display:block; float:left; padding-right:7px;}#zhitouads1 .advitem .advline{line-height:20px;height:20px;overflow:hidden;margin:0px; padding:0px; display:block; width:210px;}#zhitouads1 .union_ad{border:0px;}#zhitouads1 .union_ad1{color:#333;text-decoration:none;}其它回答共1条回答评论┆举报tigeer[学者] 1.中国历代十大奸相之赵高(秦朝)赵国人,生而受宫刑。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奸臣的最终结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奸臣的最终结局导语:1、伯嚭害贤祸国,国破被诛伯嚭(pǐ),春秋晚期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
因躲避父难投奔吴国,在伍子胥的引荐下担任了吴国的太宰(大夫)1、伯嚭——害贤祸国,国破被诛伯嚭(pǐ),春秋晚期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
因躲避父难投奔吴国,在伍子胥的引荐下担任了吴国的太宰(大夫),与伍子胥一起共图国事。
起初,由于他在吴国尚未站稳脚跟,与伍子胥同舟共济,出谋划策,为吴国出了不少力。
但得志后,他利欲熏心,干起了祸国殃民的勾当。
公元前494年,吴国和越国交战,越国眼看要灭亡了,越王勾践派文种贿赂伯嚭,送了大量金钱美女。
伯嚭接受了越国的贿赂之后,就极力怂恿吴王夫差答应了越国的议和请求,使越国有了喘息的机会。
越王到了吴国之后,伍子胥劝吴王杀掉勾践,以绝后患,伯嚭极力袒护勾践,使吴王打消了杀掉越王的念头。
羽翼渐丰的伯嚭望恩负义,开始残害伍子胥。
尤其是吴王得了美女西施后,大动土木,修建了姑苏台,日夜与西施等美人享乐。
伍子胥看出了越国的意图,苦苦相劝,令吴王十分反感。
公元前484年,吴王想出兵攻打齐国,伍子胥不同意,并陈述了利害,吴王非但不听,却萌生了要杀掉伍子胥的念头。
伯嚭落井下石,使出借刀杀人之计,想除掉伍子胥,但没有得逞。
伯嚭并不甘心,又编造谎言,陷害伍子胥,最终使伍子胥自杀而死。
公元前482年,也就是伍子胥死后的第三年,越国趁机攻打吴国,几乎使吴国灭亡。
公元前478年,越国再次攻打吴国,吴军大败。
公元前473年冬,越军攻破吴都姑苏,吴王夫差自杀。
伯嚭以为自己对越国有功,竟厚颜无耻地向勾践请功。
没想到,勾践对他早已深恶痛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古代十大奸臣

中国古代十大奸臣中国古代十大奸臣谮(zèn谗也)忠祸吴—伯喜:江东名士,是有名的识马者伯乐的后代,能读懂马语。
有这样一件事:关羽的宝马赤兔在关羽死后一直的在绝食,这样持续下去,恐怕这匹威武的宝马也会变成一只死马。
孙权便召来伯喜,很想让他来问问赤兔绝食的原因。
朝廷叛逆—刘濞(前215-前154),西汉诸侯王,刘邦侄,封吴王。
后来汉景帝采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王国封地,刘濞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国叛乱便在景帝前元三年丁亥带领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后被周亚夫击败,刘濞兵败被杀。
弑君跋扈—尔朱荣(493—530),字天宝,北秀容(今山西朔县北)人,契胡族,北魏末年将领、权臣。
尔朱荣于乱世中南征北战,最终得以挟帝自重、权倾天下。
最终由于骄横跋扈,为魏庄帝所杀,年仅三十八岁。
历史上尔朱荣骂名滚滚,被归入奸雄行列,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肯定。
盛唐大奸—杨国忠,本名杨钊,唐朝蒲州永乐人。
杨贵妃同曾祖兄。
张易之之甥。
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之后升任宰相,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与太子李亨的矛盾最终使杨国忠被杀。
三起三落—蔡京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以贪渎闻名。
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
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
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
一代国贼—张邦昌:北宋末大臣。
字子能,进士出身,徽宗、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
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及皇族470多人,及文武百官2000多人北归,又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张邦昌做了32天的皇帝。
史称“靖康之变”。
生财有道—阿合马(?—1282)回族,元朝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时的近臣之一,理财能手。
在元朝前期,阿合马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
马屁天王—严嵩(1480-1567)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是明朝重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
他出生于寒士家庭。
中国古代十大奸相十个恶名昭彰的宰相级官员

中国古代十大奸相十个恶名昭彰的宰相级官员中国古代十大奸相指我国封建社会时的十个恶名昭彰的宰相级的官员,他们以赵高、秦桧等为代表,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独揽大权、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横征暴敛、奢侈无度,造成朝政黑暗、边防松弛、民不聊生,给整个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赵高赵高(?—前207),中国秦朝著名宦官。
秦始皇死后与李斯合谋篡改诏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并逼死始皇长子扶苏。
秦二世即位后设计陷害李斯,并成为丞相。
后派人杀死秦二世,不久后被秦王子婴所杀。
关于书法...赵高是秦始皇和秦二世宠信的宦官。
一般认为他直接导致了秦朝的覆灭。
他最后被秦三世杀死。
关于他的身世,有很多种说法: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说:“赵高者,诸疏远属也。
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 赵翼在《陔余丛考》卷四十一《赵高志在0》条云:“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卒至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
则高以勾践事吴之心,为张良报韩之举,此又世论所及者也。
” 赵高,(前259─前207)本为赵国贵族,后入秦为宦官(一说赵高为“宦官”乃后世曲解),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
他在任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
公元前207年又设计害死李斯,成为秦国丞相。
第二年他迫二世自杀,另立子婴。
不久被子婴杀掉,诛夷三族。
另外,赵高还是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云:“赵高作《爱历篇》,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
”北魏王情《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汉、吴五十九人,中有赵高。
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谓赵高“善大篆”。
唐张怀罐《书断》卷上《大篆》日:“赵高善篆。
教始皇少子胡女书。
”著有《爱历篇》六章。
司马道子司马道子(364-402) 东晋皇族。
河内温县人。
人神共愤!盘点中国历史上祸国十大奸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人神共愤!盘点中国历史上祸国十大奸臣导语:鳌拜欺主乱政,囚死狱中鳌拜(?1669)出生于将门之家,自幼弓马娴熟,技艺高强。
长大成人后,力大难制,性情凶暴,驰骋疆场,战功鳌拜——欺主乱政,囚死狱中鳌拜(?——1669)出生于将门之家,自幼弓马娴熟,技艺高强。
长大成人后,力大难制,性情凶暴,驰骋疆场,战功显赫,有“巴图普”(勇士)之称号,得以封官晋爵。
皇太极死后,鳌拜为年幼的清顺治帝即位发挥了重大作用,获得顺治帝信任,又以护卫太后有功而位至极品。
康熙即位后,受顺治遗命,任其为四辅政大臣之一。
鳌拜居功自傲,逐渐变得骄横起来,不把年幼的康熙皇帝看在眼里。
他擅杀大臣,私欲膨胀,结党营私,随时准备把持朝政,引起了康熙和孝庄皇太后的警惕。
首辅大臣索尼死后,鳌拜一心想占据此位,便逼迫康熙杀了政敌苏克萨哈一家大小,以首辅自居,更加放纵。
他还常常在康熙面前斥责大臣,拦截奏章,权势已威胁到康熙的统治。
亲政以后的康熙忍无可忍,于1669年五月十六日设计逮捕了鳌拜。
胸怀宽广的康熙没有杀他,也没有牵连更多的人,只是把他囚禁起来。
不久,鳌拜死于狱中。
和珅——惊世巨贪,自作自受和珅(1750——1799),字致斋,满州正红旗人。
少年时贫穷而无所依靠,他的父亲是个不知名的副都统,但他的高祖尼雅哈有军功,因此和珅世袭了三等轻车都尉,不久被授为三等侍卫,当上了清乾隆皇帝的警卫。
和珅巧言令色,非常聪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很快青云直上,十几年时间内升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赏戴双眼花翎;后调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户部;乾隆五十生活常识分享。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位著名的恶人。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位著名的恶人。
编辑|桃子阅读盘点中国古代十位著名的恶人,个个都是作恶多端,遗臭万年之辈。
正是他们的存在,让其所在的王朝走向衰落,甚至灭亡。
那么,他们都是谁?他们又做出了怎样人神共愤的事情呢?第一位和珅和珅,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借助门荫进入官场,初为官时,十分精明强干。
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身份地位,深得乾隆帝宠信。
甚至将十公主许配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促使和珅大权在握,一举成为了皇亲国戚。
并且先后兼任众多关键职务,涉及数十个重要职务,还被拜为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忠襄公。
然而,随着权力地位的成长,他私欲日益膨胀,开始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
而乾隆帝为了所谓帝王心术,对此听之任之,使得清廷吏风益坏,埋下清廷衰败的隐患。
直到乾隆帝死后15天,嘉庆帝才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并赐其自尽而亡。
而当查抄和珅家产时,才发现他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第二位梁冀梁冀,东汉时期有名的外戚,权臣。
因其在朝廷里横行二十几年,人称“跋扈将军”。
他出身世家大族,是大将军梁商之子,而他的两个妹妹梁妠,梁女莹为顺帝,桓帝皇后。
正是因为贵戚的身份,初入官场便是黄门侍郎,拜河南尹。
后来接替父亲成为大将军,袭爵乘氏侯。
而当顺帝死后,梁太后临朝,他更是借此独揽大权,百官莫敢违令,甚至先后选立冲、质、桓三帝,专断朝政近二十年。
其中汉质帝因称其“跋扈将军”而被鸩死,并且当时大臣李固、杜乔在立帝问题忤逆他的意思,均直接被其诬害。
而拥有大权后的梁冀与其妻的生活极其奢华,拓建林苑等同皇家,方圆近千里,并且强掳千名民女充当奴婢称“自卖人”。
不过,他的“跋扈之路”终将走向尽头,桓帝在中常侍们的帮助下,成功诛灭梁太后势力,梁冀也因此被收缴了大将军印绶。
同时他和妻子被迫自裁,满门老少皆被斩首。
其家产查抄变卖后,竟然高达30多亿银钱,相当于当时东汉朝廷半年税收了。
中国历代十大奸臣

中國歷代十大奸臣1.中國歷代十大奸臣之趙高(秦朝)趙國人,生而受宮刑。
及長,強健有力,通獄法,秦始皇聞之,遂以其為中車府令,教其幼子胡亥。
西元前210年七月,始皇死於出遊途中,高偽造詔書,改立胡亥,殺始皇長子贏扶蘇、十二公子、十公主及大將軍蒙恬、右丞相馮去疾等人。
及胡亥即位,高為郎中令。
乃殺丞相李斯,自為丞相,集大權於一身,駕空二世。
他橫徵暴斂,濫殺無辜,譽“殺人眾者為忠臣”;在危機四起之時,又殺二世,立贏子嬰為秦王。
後為子嬰所殺。
2.中國歷代十大奸臣之董卓(漢朝)隴西人,性粗猛,有謀,體力過人。
少時曾遊羌中,盡與其豪帥相結。
初為兵馬掾。
繼為羽林郎、軍司馬、郎中、東中郎將。
西元184年,被黃巾軍擊敗,抵罪。
西元190年,征為少府,辭不受命,駐兵河東,以觀時變。
八月,率兵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
自為相國,專斷朝政,兇暴淫亂,激起全國反對。
他焚燒洛陽,西遷長安。
西元191年二月,為太師,位在諸王之上。
他掠奪錢財巨萬,計黃金二三萬斤、白銀八九萬斤,錦綺奇玩堆積如山。
西元192年,為司徒王允等人所殺。
中國的三國大分裂時代終於到來了。
3.中國歷代十大奸臣之黃皓(三國)宦官。
不知為何許人。
性奸佞,善奉迎。
初,服侍太子劉禪。
禪即位,是為後主。
因先有丞相諸葛亮,後有侍中董允主持朝政,皓不敢售其奸,位不過黃門丞。
西元246年,允死,陳祗代為侍中。
皓、祗二人狼狽為奸,縱後主淫樂,朝治日益腐敗。
及祗死,皓為中常侍、奉車都尉。
自是操弄權柄,以至滅亡。
魏征西將軍鄧艾,知其奸險,將殺之。
皓賄賂艾左右,終免一死。
4.中國歷代十大奸臣之阮佃夫(南北朝)會稽人,初為台小吏,後為淮陽王劉彧主衣,後為世子劉昱之師,頗受信任。
西元456年,佃夫等殺前廢帝,立彧為帝,是為宋明帝。
繼因平定長史鄧琬之亂,遷龍驤將軍、司徒參軍。
後為太子步兵校尉參預朝政,權壓人主。
橫徵暴斂,人有逆之,禍害立至。
大收賄賂,生活奢侈,諸王莫及。
廣用親信。
西元472年,明帝死,立太子劉昱為後廢帝,佃夫加給事中、輔國將軍,權任益重。
中国十大奸臣

中国古代十大奸臣赵高赵高,本为赵国贵族(一说秦国宗室远亲),后入秦为官(一说赵高为“宦官”乃后世曲解),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
他在任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
公元前207年又设计害死李斯,成为秦国丞相。
第二年他迫二世自杀,另立子婴。
不久被子婴诛杀,诛夷三族。
司马道子司马道子(364-402)东晋皇族。
河内温县人。
孝武帝弟,简文帝子。
初封琅邪王,后改会稽王。
淝水之战后,忌谢氏功业,罢谢氏兵权。
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进位丞相。
时孝武帝不理政事,终日酣歌,朝政由司马道子掌握。
他与子元显专事聚敛,奢侈无度,朝政日趋腐败,激起孙恩起义。
元兴元年(公元402元),桓玄东下破建康(今江苏南京),父子皆被杀。
李林甫李林甫(?~752) 唐玄宗李隆基时著名奸相。
善音律,无才学,会机变,善钻营。
出身于李唐宗室,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
初为千牛直长(宫廷侍卫)。
开元初,迁太子中允。
不久通过他舅姑夫的叔叔侍中乾曜的关系,升至国子司业。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迁为御史中丞,隶管刑部、吏部侍郎。
至此,他已跻身李唐高层统治者行列。
其时武惠妃专宠,李林甫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
惠妃之子寿王,极得玄宗钟爱,李林甫托宦官禀告惠妃,“愿护寿王(李瑁)为万岁计”,即是说,他将拥护寿王登上皇帝宝座。
惠妃闻禀感激涕零,在玄宗面前经常称颂李林甫之“德政”。
因谄附玄宗宠妃武惠妃,擢为黄门侍郎。
开元二十二年(734)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他收买嫔妃宦官,探得玄宗动静,迎台意旨,因而获得信任,掌握大权。
他为人忌刻阴险,对于才名高和受到玄宗重视的官员,必设法排斥,表面上甜言蜜语相结,背后却阴谋暗害,时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剑”。
同时为相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皆被他排挤罢相。
为了专权固位,他竭力阻塞言路,补阙杜进上书言事,被他贬为下邦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国古代十大奸相介绍
导语:奸相亦作“奸相”,指弄权误国的宰相。
1、趙高
趙高,本爲趙國貴族,後入秦爲宦官(一說趙高爲“宦官”乃後世曲解),
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秦始皇死後,他與李斯合謀
僞造诏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胡亥爲帝,並自任郎中令。
他在任期
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
公元前207年又設計
害死李斯,成爲秦國丞相。
第二年他迫二世自殺,另立子嬰。
不久被子嬰殺掉,誅夷三族。
2、司馬道子
司馬道子(364-402)東晉皇族。
河內溫縣人。
孝武帝弟,簡文帝子。
初封琅邪王,後改會稽王。
淝水之戰後,忌謝氏功業,罷謝氏兵權。
太元十年(公元
385年),進位丞相。
時孝武帝不理政事,終日酣歌,朝政由司馬道子掌握。
他
與子元顯專事聚斂,奢侈無度,朝政日趨腐敗,激起孫恩起義。
元興元年(公元402元),恒玄東下破建康(今江蘇南京),父子皆被殺。
3、李林甫
李林甫(?~752) 唐玄宗李隆基時著名奸相。
善音律,無才學,會機變,善鑽營。
出身于李唐宗室,是李淵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孫。
初爲千牛直長(宮廷侍衛)。
開元初,遷太子中允。
不久通過他舅姑夫的叔叔侍中乾曜的關系,升至國子司業。
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遷爲禦史中丞,隸管刑部、吏部侍郎。
至此,他已跻身李唐高層統治者行列。
其時武惠妃專寵,李林甫極盡逢迎谄媚之能事。
惠妃之子壽王,極得玄宗鍾愛,李林甫托宦官禀告惠妃,“願護壽王(李瑁)爲
萬歲計”,即是說,他將擁護壽王登上皇帝寶座。
惠妃聞禀感激涕零,在玄宗
面前經常稱頌李林甫之“德政”。
因谄附玄宗寵妃武惠妃,擢爲黃門侍郎。
開
元二十二年(734)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他收買嫔妃宦官,探得玄宗動靜,迎台意旨,因而獲得信任,掌握大權。
他爲人忌刻陰險,對于才名高和受
到玄宗重視的官員,必設法排斥,表面上甜言蜜語相結,背後卻陰謀暗害,時
人稱他“口有蜜,腹有劍”。
同時爲相的張九齡、裴耀卿、李適之等皆被他排
擠罷相。
爲了專權固位,他竭力阻塞言路,補阙杜進上書言事,被他貶爲下邦令。
他對朝臣說:“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作爲儀仗的馬)乎,終日無聲而饫三品
刍豆,一鳴則黜之矣。
”朝臣受其威脅,從此谏诤路絕。
他極力支持玄宗廢太子瑛,勸立武惠妃子壽王瑁,玄宗卻立了忠王玙(後改名亨,即肅宗)。
他怕太子即位後于己不利,屢興大獄,以動搖太子。
他促使楊國忠推究,誅殺太子親戚和不附已的臣僚,株連數百家。
他久踞相位,自張九齡罷相後,獨攬朝政,同列宰相牛仙客、陳希烈都怕他而不敢問事。
天寶八載(749),鹹甯太守趙奉璋擬揭發林甫罪狀二十余條,被他指使禦史台以妖言逮捕杖殺。
天寶十一載,林甫死。
此前,他已和楊國忠有隙,死後,國忠唆使安祿山誣告林甫與蕃將阿布思謀反,玄宗追削林甫官爵,籍沒其家産,子婿流配。
林甫在相位十九年,玄宗晚年政治腐敗,他有很大的責任。
4、楊國忠
唐玄宗時外戚和權臣。
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南)人。
武則天時臣張易之之甥,楊貴妃堂兄。
本名钊,玄宗改其名爲國忠。
國忠少嗜賭好酒,不學無行。
天寶元年,由楊貴妃薦于玄宗,以樗蒲(一種賭具)爲供奉官。
他善于窺測玄宗好惡,得其歡心,累遷監察禦史、禦史中丞、給事中。
十一年(752)李林甫死,國忠代相,兼吏部尚書,領40余使。
他怙權杖勢,排斥異己,破壞铨選制度,阻撓下情上達,生活極其奢侈。
他與安祿山爭寵,屢言祿山必反。
祿山本有野心,十四年即以誅楊國忠爲名起兵叛唐。
十五年國忠隨駕奔蜀,至馬嵬驿(今陝西興平西),爲從駕士兵所殺。
5、盧杞
盧杞(?-約785)唐朝大臣。
字子良,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
以蔭曆忠州、虢州刺史。
建中初,入爲禦史中丞,升禦史大夫。
旬日之內升爲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他爲人陰險狡詐,居相位期間,忌能妒賢,先後陷害楊炎、顔真卿,排斥宰相張镒等。
又征收房屋“間架稅”、“除陌稅”,天下怨聲載道。
建中四年(783),泾原兵變,京師失守,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屢上疏彈劾其罪,遂貶新州司馬,旋徙澧州別駕死。
6、蔡京
蔡京(1047~1126),北宋末權奸。
字元長。
興化軍仙遊(今屬福建)人。
熙甯三年(1070)進士及第,先爲地方官,後任中書舍人,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
元□元年(1086),司馬光任宰相,下令廢罷王安石推行的新法。
蔡京按照限令于五日內在開封府所屬各縣全部改募役爲差役,受到司馬光的稱贊。
紹聖元年(1094),哲宗親政,蔡京任權戶部尚書,力助宰相章□重行新法。
宋徽宗趙佶即位,蔡京被彈劾奪職,閑居杭州。
宋徽宗派宦官童貫到杭州訪求書畫奇巧,蔡京勾結童貫,以書畫達于禁中,得以重新起用。
崇甯元年(1102),他乘機排擠掉宰相韓忠彥、曾布,而爲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右相),後又官至太師。
蔡京善于奉迎,先後四次任相,共達十七年之久。
他與宦官童貫、楊戬、梁師成、李彥,權臣王黼、高俅、朱勔等,把持朝政,向宋徽宗進“豐、亨、豫、大”之言,竭全國之財,供其揮霍。
設應奉局和造作局,大興花石綱之役;建延福宮、艮嶽,耗費巨萬;設“西城括田所”,大肆搜括民田;爲彌補財政虧空,盡改鹽法和茶法,鑄當十大錢;民怨沸騰,幣制混亂不堪,給北宋人民帶來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