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十大奸相

中国古代十大奸相

中国古代十大奸相中国古代十大奸相指我国封建社会时的十个恶名昭彰的宰相级的官员,他们以赵高、秦桧等为代表,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独揽大权、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横征暴敛、奢侈无度,造成朝政黑暗、边防松弛、民不聊生,给整个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中国古代十大奸相:1、赵高2、司马道子3、李林甫4、杨国忠5、卢杞6、蔡京7、秦桧8、贾似道9、阿合马10、严嵩赵高,本为赵国贵族,后入秦为宦官,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

他在任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

公元前207年又设计害死李斯,成为秦国丞相。

第二年他迫二世自杀,另立子婴。

不久被子婴杀掉,诛夷三族。

司马道子(364-402)东晋皇族。

河内温县人。

孝武帝弟,简文帝子。

初封琅邪王,后改会稽王。

淝水之战后,忌谢氏功业,罢谢氏兵权。

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进位丞相。

时孝武帝不理政事,终日酣歌,朝政由司马道子掌握。

他与子元显专事聚敛,奢侈无度,朝政日趋腐败,激起孙恩起义。

元兴元年(公元402元),恒玄东下破建康(今江苏南京),父子皆被杀。

李林甫,唐玄宗李隆基时著名奸相。

善音律,无才学,会机变,善钻营。

出身于李唐宗室,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

他为人忌刻阴险,对于才名高和受到玄宗重视的官员,必设法排斥,表面上甜言蜜语相结,背后却阴谋暗害,时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剑”。

同时为相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皆被他排挤罢相。

为了专权固位,他竭力阻塞言路,补阙杜进上书言事,被他贬为下邦令。

他促使杨国忠推究,诛杀太子亲戚和不附已的臣僚,株连数百家。

他久踞相位,自张九龄罢相后,独揽朝政,同列宰相牛仙客、陈希烈都怕他而不敢问事。

天宝八载(749),咸宁太守赵奉璋拟揭发林甫罪状二十余条,被他指使御史台以妖言逮捕杖杀。

天宝十一载,林甫死。

此前,他已和杨国忠有隙,死后,国忠唆使安禄山诬告林甫与蕃将阿布思谋反,玄宗追削林甫官爵,籍没其家产,子婿流配。

历史趣谈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奸臣的最终结局

历史趣谈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奸臣的最终结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奸臣的最终结局导语:伯嚭害贤祸国,国破被诛伯嚭(pǐ),春秋晚期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

因躲避父难投奔吴国,在伍子胥的引荐下担任了吴国的太宰(大夫),与伯嚭——害贤祸国,国破被诛伯嚭(pǐ),春秋晚期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

因躲避父难投奔吴国,在伍子胥的引荐下担任了吴国的太宰(大夫),与伍子胥一起共图国事。

起初,由于他在吴国尚未站稳脚跟,与伍子胥同舟共济,出谋划策,为吴国出了不少力。

但得志后,他利欲熏心,干起了祸国殃民的勾当。

公元前494年,吴国和越国交战,越国眼看要灭亡了,越王勾践派文种贿赂伯嚭,送了大量金钱美女。

伯嚭接受了越国的贿赂之后,就极力怂恿吴王夫差答应了越国的议和请求,使越国有了喘息的机会。

越王到了吴国之后,伍子胥劝吴王杀掉勾践,以绝后患,伯嚭极力袒护勾践,使吴王打消了杀掉越王的念头。

羽翼渐丰的伯嚭望恩负义,开始残害伍子胥。

尤其是吴王得了美女西施后,大动土木,修建了姑苏台,日夜与西施等美人享乐。

伍子胥看出了越国的意图,苦苦相劝,令吴王十分反感。

公元前484年,吴王想出兵攻打齐国,伍子胥不同意,并陈述了利害,吴王非但不听,却萌生了要杀掉伍子胥的念头。

伯嚭落井下石,使出借刀杀人之计,想除掉伍子胥,但没有得逞。

伯嚭并不甘心,又编造谎言,陷害伍子胥,最终使伍子胥自杀而死。

公元前482年,也就是伍子胥死后的第三年,越国趁机攻打吴国,几乎使吴国灭亡。

公元前478年,越国再次攻打吴国,吴军大败。

公元前473年冬,越军攻破吴都姑苏,吴王夫差自杀。

伯嚭以为自己对越国有功,竟厚颜无耻地向勾践请功。

没想到,勾践对他早已深恶痛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揭古代十大奸臣最终结局 杨国忠玩火自焚

历史趣谈:揭古代十大奸臣最终结局 杨国忠玩火自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古代十大奸臣最终结局杨国忠玩火自焚
导语: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天子,当然也有很多将臣,而这些将臣也有忠奸之分,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天子,当然也有很多将臣,而这些将臣也有忠奸之分,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奸臣,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最终结局。

1、杨国忠--恶贯满盈,玩火自焚
杨国忠(?--756),本名钊,生年不详,是杨贵妃的堂兄,因杨贵妃得宠而入朝为官。

李林甫死后,被拜为右宰相,封魏国公,独揽朝政大权。

杨国忠本是一个无赖之徒,入朝之初,他与李林甫狼狈为奸,欺上压下,排除异己,干了不少坏事。

后来,他又与李林甫勾心斗角,互相争斗。

李林甫病死后,他取而代之,成为右宰相。

掌握大权之后,杨国忠专横跋扈,任人唯亲,生活腐化,欺压群臣,没有一人能与之抗衡。

安禄山得宠后,他怀恨在心,处处与安禄山争宠,加速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潼关失守后,唐玄宗南逃,当队伍达到金城(今陕西兴平)西郊的马嵬驿时,早就对杨国忠兄妹不满的禁军首领陈玄礼等人发动了兵变,乱刀将杨国忠砍死,应验了那句“玩火者自焚”的古谚。

2、张邦昌--卖国求荣,自缢身亡
张邦昌(1083--1127),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今河北东光县)人,进士出生,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官运亨通。

到了宋钦宗即位时,他官拜副宰相一职,成为朝廷中权倾内外的人物。

早在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兵分两路向宋朝进攻。

张邦昌畏敌如虎,害怕战争一起,耽误了自己的前程,因此力主议和。

宋钦宗派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古代十大奸臣

中国古代十大奸臣

中国古代十大奸臣中国古代十大奸臣谮(zèn谗也)忠祸吴—伯喜:江东名士,是有名的识马者伯乐的后代,能读懂马语。

有这样一件事:关羽的宝马赤兔在关羽死后一直的在绝食,这样持续下去,恐怕这匹威武的宝马也会变成一只死马。

孙权便召来伯喜,很想让他来问问赤兔绝食的原因。

朝廷叛逆—刘濞(前215-前154),西汉诸侯王,刘邦侄,封吴王。

后来汉景帝采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王国封地,刘濞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国叛乱便在景帝前元三年丁亥带领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后被周亚夫击败,刘濞兵败被杀。

弑君跋扈—尔朱荣(493—530),字天宝,北秀容(今山西朔县北)人,契胡族,北魏末年将领、权臣。

尔朱荣于乱世中南征北战,最终得以挟帝自重、权倾天下。

最终由于骄横跋扈,为魏庄帝所杀,年仅三十八岁。

历史上尔朱荣骂名滚滚,被归入奸雄行列,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肯定。

盛唐大奸—杨国忠,本名杨钊,唐朝蒲州永乐人。

杨贵妃同曾祖兄。

张易之之甥。

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之后升任宰相,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与太子李亨的矛盾最终使杨国忠被杀。

三起三落—蔡京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以贪渎闻名。

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

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

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

一代国贼—张邦昌:北宋末大臣。

字子能,进士出身,徽宗、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

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及皇族470多人,及文武百官2000多人北归,又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张邦昌做了32天的皇帝。

史称“靖康之变”。

生财有道—阿合马(?—1282)回族,元朝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时的近臣之一,理财能手。

在元朝前期,阿合马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

马屁天王—严嵩(1480-1567)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是明朝重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

他出生于寒士家庭。

历史上最坏的十大太监

历史上最坏的十大太监

历史上最坏的十大太监太监在古时候被称做宦臣,而且每个朝代的太监都和皇帝是最亲近的人,因此太监有很大的权力,太监也有好有坏。

我们一起来看看史上最坏的太监排行榜。

1. 赵高赵高是秦朝第一,有权势的太监他是当时的宰相,当时秦始皇死之后,赵高组织了沙丘政变立自己为新帝独揽大权,也加速了秦国的灭亡。

2. 张让张让是东汉末年全市最大的宦官,本人非常的贪婪,也是非常让人讨厌的,最后东汉灭亡之际张让也自杀了。

3. 刘瑾刘瑾是朱厚照身边的贴身太监,当朱厚照当上皇帝之后,刘瑾的权利也是大的惊人他当大太监的时候特别贪婪。

4. 魏忠贤魏忠贤是明朝晚期第一太监,他把持朝政,架空皇帝,也是十分最大恶极的在当时可以说是权势滔天。

5. 安德海安德海是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监,本人特别聪明,但是没有用到正道。

不仅干预朝政,还特别的贪婪腐败。

6. 李辅国李辅国是唐朝最坏的太监,他为了权利蛊惑太子李亨当皇帝,还把持朝政,最坏的是,他还谋害了张皇后和李系,想要维持自己的权利。

7. 王震王震本身没有什么才华,考试屡屡不中,因此他为了自己的前途净身入宫,开启了他的权力生活在朱启镇时期把持朝政,独断专权也是权利特别大。

8. 童贯童贯是北宋时期的大奸贼,他掌握了北宋的军权,当时可以说是权倾朝野的人物,整个北宋都被他和蔡京把持,但是期间并没有什么作为,而且还不断地迫害忠良。

9. 高力士高力士是一个比较中心的宦官,但是也是因为它的忠心迫害了很多贤臣,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特别有争议的人物。

10. 李连英李莲英是慈禧太后晚期最重要的一个人物,虽说表面上他没有什么最大恶极的事,但是慈禧太后做出来的一些决定都是李连英在推波助澜。

古代历史各朝代名人简介——十大误国奸臣

古代历史各朝代名人简介——十大误国奸臣

古代历史各朝代名人简介——十大误国奸臣原创2022-05-03 08:06·娱乐道听途说1. 贪赃纵敌害贤祸国——伯嚭。

春秋晚期人,生于楚国。

因躲避父难投奔吴国,在伍子胥的引荐下,担任吴国太宰(大夫),与子胥一起共谋国事。

起初,由于尚未在吴国站稳脚跟,他与伍子胥同舟共济,出谋划策,为吴国出了不少力。

得志后,便利用权力和地位,贪财纵敌,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拿人钱财,替人免灾。

他助勾践引美女西施入吴,把夫搞得神魂颠倒,忘了杀父之仇,放过勾践一马,最终落得国破身死的下场。

吴国既灭,他也完成使命,勾践毫不犹豫送他上了断头台。

2. 祸国奸雄——安禄山。

性狡诈多智,深得唐玄宗宠信,兼任范阳、卢龙、河北三镇节度使,带甲二十万,遂生反心, 755 年他同史思明自范阳起兵,发动叛乱,攻占了洛阳、长安。

昔日威风八面的大唐天子,也惶惶逃离长安,直奔成都。

安禄山攻陷洛阳后,纵军烧杀抢掠,好酒好色,不得人心。

内部纷争日甚一日,一代奸臣死于亲生儿子安庆绪刀下,其人虽死,其毒犹存,好端端的一个大唐帝国,从此江河日下,盛世不在。

3. 盛世奸相——杨国忠。

主杨贵妃堂弟,因杨贵妃得宠而入朝为官,李林甫死后,拜为右宰相,封魏国公。

他本是一位无赖之徒,入朝之初,与李林甫臭味相投,狼狈为奸,后又相互争斗,代李而为相,一时权倾天下。

杨国忠无能就不容能人入朝。

他广收贿赂,纳一批贪劣者入朝,致使朝纲败坏,愚蠢者当道。

他与安禄山争宠,加速了安史之乱的爆发,也把自己逼上黄泉路。

4. 卖国求荣屈身事敌——张邦昌。

张邦昌在金兵南侵,大宋王朝处于危亡之际,畏敌如虎,尤其害怕战争一起,耽误了自己的前程,因此力主议和,向金人屈膝投降。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被作为人质,送到了金营中,被外来征服者表面上的强大和气势,吓得手脚无措,痛哭流涕地向金人求饶,他的丑恶表演,丢尽了大宋王朝的脸面。

张邦昌被金人推举为大楚皇帝,定都南京。

虽登位时间仅仅只有三十三天,但他丝毫没有敷衍金人,徐图后举的打算,而且心甘情愿地卖国求荣,为敌效命。

中国历代十大奸臣

中国历代十大奸臣

中國歷代十大奸臣1.中國歷代十大奸臣之趙高(秦朝)趙國人,生而受宮刑。

及長,強健有力,通獄法,秦始皇聞之,遂以其為中車府令,教其幼子胡亥。

西元前210年七月,始皇死於出遊途中,高偽造詔書,改立胡亥,殺始皇長子贏扶蘇、十二公子、十公主及大將軍蒙恬、右丞相馮去疾等人。

及胡亥即位,高為郎中令。

乃殺丞相李斯,自為丞相,集大權於一身,駕空二世。

他橫徵暴斂,濫殺無辜,譽“殺人眾者為忠臣”;在危機四起之時,又殺二世,立贏子嬰為秦王。

後為子嬰所殺。

2.中國歷代十大奸臣之董卓(漢朝)隴西人,性粗猛,有謀,體力過人。

少時曾遊羌中,盡與其豪帥相結。

初為兵馬掾。

繼為羽林郎、軍司馬、郎中、東中郎將。

西元184年,被黃巾軍擊敗,抵罪。

西元190年,征為少府,辭不受命,駐兵河東,以觀時變。

八月,率兵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

自為相國,專斷朝政,兇暴淫亂,激起全國反對。

他焚燒洛陽,西遷長安。

西元191年二月,為太師,位在諸王之上。

他掠奪錢財巨萬,計黃金二三萬斤、白銀八九萬斤,錦綺奇玩堆積如山。

西元192年,為司徒王允等人所殺。

中國的三國大分裂時代終於到來了。

3.中國歷代十大奸臣之黃皓(三國)宦官。

不知為何許人。

性奸佞,善奉迎。

初,服侍太子劉禪。

禪即位,是為後主。

因先有丞相諸葛亮,後有侍中董允主持朝政,皓不敢售其奸,位不過黃門丞。

西元246年,允死,陳祗代為侍中。

皓、祗二人狼狽為奸,縱後主淫樂,朝治日益腐敗。

及祗死,皓為中常侍、奉車都尉。

自是操弄權柄,以至滅亡。

魏征西將軍鄧艾,知其奸險,將殺之。

皓賄賂艾左右,終免一死。

4.中國歷代十大奸臣之阮佃夫(南北朝)會稽人,初為台小吏,後為淮陽王劉彧主衣,後為世子劉昱之師,頗受信任。

西元456年,佃夫等殺前廢帝,立彧為帝,是為宋明帝。

繼因平定長史鄧琬之亂,遷龍驤將軍、司徒參軍。

後為太子步兵校尉參預朝政,權壓人主。

橫徵暴斂,人有逆之,禍害立至。

大收賄賂,生活奢侈,諸王莫及。

廣用親信。

西元472年,明帝死,立太子劉昱為後廢帝,佃夫加給事中、輔國將軍,權任益重。

中国十大奸臣

中国十大奸臣

中国古代十大奸臣赵高赵高,本为赵国贵族(一说秦国宗室远亲),后入秦为官(一说赵高为“宦官”乃后世曲解),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

他在任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

公元前207年又设计害死李斯,成为秦国丞相。

第二年他迫二世自杀,另立子婴。

不久被子婴诛杀,诛夷三族。

司马道子司马道子(364-402)东晋皇族。

河内温县人。

孝武帝弟,简文帝子。

初封琅邪王,后改会稽王。

淝水之战后,忌谢氏功业,罢谢氏兵权。

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进位丞相。

时孝武帝不理政事,终日酣歌,朝政由司马道子掌握。

他与子元显专事聚敛,奢侈无度,朝政日趋腐败,激起孙恩起义。

元兴元年(公元402元),桓玄东下破建康(今江苏南京),父子皆被杀。

李林甫李林甫(?~752) 唐玄宗李隆基时著名奸相。

善音律,无才学,会机变,善钻营。

出身于李唐宗室,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

初为千牛直长(宫廷侍卫)。

开元初,迁太子中允。

不久通过他舅姑夫的叔叔侍中乾曜的关系,升至国子司业。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迁为御史中丞,隶管刑部、吏部侍郎。

至此,他已跻身李唐高层统治者行列。

其时武惠妃专宠,李林甫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

惠妃之子寿王,极得玄宗钟爱,李林甫托宦官禀告惠妃,“愿护寿王(李瑁)为万岁计”,即是说,他将拥护寿王登上皇帝宝座。

惠妃闻禀感激涕零,在玄宗面前经常称颂李林甫之“德政”。

因谄附玄宗宠妃武惠妃,擢为黄门侍郎。

开元二十二年(734)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他收买嫔妃宦官,探得玄宗动静,迎台意旨,因而获得信任,掌握大权。

他为人忌刻阴险,对于才名高和受到玄宗重视的官员,必设法排斥,表面上甜言蜜语相结,背后却阴谋暗害,时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剑”。

同时为相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皆被他排挤罢相。

为了专权固位,他竭力阻塞言路,补阙杜进上书言事,被他贬为下邦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1)庆父:春秋时期鲁国贵族,鲁庄公的弟弟。

他惯于挑拨离间,先后杀了两个国君,后来自缢身亡。

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就源于此。

(2)赵高:秦朝宦官,原为赵国贵族,他与李斯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六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不久又杀死李斯,自任丞相,后又谋害胡亥,立子婴为帝,后被子婴诛杀。

(3)梁冀:东汉大臣,两个妹妹分别为顺帝、恒帝皇后,顺帝死后,于梁太后合谋,先后立冲、质、恒三帝,专横朝政20年。

他掠夺的财产相当于全国半年租赋。

159年,恒帝诛杀粱氏一家,梁冀自杀身亡。

(4)董卓:初为琼州豪强,汉灵帝时任州牧,凶残异常。

公元189年,率兵入洛阳,毒杀少帝,另立献帝,自立太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被王允、吕布杀掉。

(5)来俊臣:唐朝武则天时酷吏,因告密受宠,任中丞,后因得罪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被武则天处死。

成语“请君入瓮”讲的就是他和右丞周兴之事。

(6)李林甫:唐朝权臣,玄宗时任礼部尚书兼中书令。

他有“口有蜜、腹有剑”之称。

在任19年中,唐王政事败坏,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7)秦桧:北宋历任御史中丞等职。

靖康二年,被金军掠至北方,不久遣归,充当内奸。

他勾结党羽,专横权势,力主投降,以“莫须有”待得罪名杀害岳飞及其子岳云等抗金名将,为后人唾弃。

(8)严嵩:明朝大臣,嘉靖中任吏部尚书,官至太子太师,以其子世蕃等为爪牙,操纵国事,在任时大半军饷被他侵吞。

1562年,御史周应龙,林润相继弹劾世蕃,严世蕃被杀,抄出黄金10000余两,白银200余两,严嵩被革职,不久病死。

(9)魏忠贤:明代宦官,万历年入宫。

1620年,他被任为司礼秉笔太监并监管东厂,网罗死党,杀害东林党人扬涟、左光斗等正直官吏。

(10)和珅:原在清廷銮仪卫当差,因逢迎献媚,为乾隆所宠,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乾隆死后,嘉庆帝宣布他20条罪状并令其自杀,被抄家,家产约值8亿两黄金,等于朝廷10年收入。

二十四节气一、申遗成功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同时也是传统历法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历史渊源公元前1200年的殷商时期,有用甲骨文记载,反应四季变化的“四方风”。

该篇甲骨文中用四个方向的风为春夏秋冬定义,于是有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最早的渊源。

在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已经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的名称。

这八个节气是24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将一年清晰的划分为四季。

二十四节气的完整提出,则是在西汉刘向编著的《淮南子》中。

在这部著作中,以天体运行规律为依据,第一次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的方法。

自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计算。

定气法按太阳运行的位置为准,“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 所到达的位置。

现代“二十四节气”沿用定气法,具体节气时间由专家测算。

以紫金山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年历》为准。

1.一字千金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不惜散尽千金,把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立为秦国国君。

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

由一个商人成为丞相的吕不韦并没有受到来自文武百官的尊重。

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

但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

但也有人反对,觉得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

但万一失利,得不偿失。

有门客认为孔子的名声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吕不韦也可以写一本书,也能名垂青史。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

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领导禁烟运动的林则徐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

2、广州附近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3、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43至1844年,《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继开放。

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巴富尔,故意曲解《虎门条约》,在上海划定了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最早的租界。

5、鸦片战争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

东南沿海的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尽管这种现象是局部地区的情况,但它表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外商也开始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的丝、茶生产依赖于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殖民地化。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瓦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一、中国古代治世总结(一)成康之治成康之治指西周初期,周成王与周康王的统治。

史学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周成王与周康王相继在位四十余年,是周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也是史书记载中,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

(二)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指西汉初期,汉文帝与汉景帝统治的时期,贯彻道家思想,实行无为而治,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休养生息,恢复与发展生产力,百姓安居丽业的局面。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为以后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

(三)武帝盛世汉景帝之后,汉武帝继位。

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位54年,励精图治,对内广纳人才,创设制度,发展经济与文化,第一次确立了儒家思想在国家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对外征伐四夷,开通西域,第一次实现了中西方的交流与融合,使汉王朝走向鼎盛。

(七)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继承了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的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局面。

尤其是唐太宗能任人唯贤、广开言路、虚怀纳谏、厉行节约,平定外患,并尊重边疆民族的风俗习惯,让百姓休养生息,使得社会安定并走向繁荣。

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第一个盛世,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八)开元盛世唐朝在武则天之后,在位时间较长的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在位44年,治国之道还是唐朝开国时期的道家思想。

其在位前期,沿袭了唐太宗时期的国策,使唐朝经济迅速发展,百姓生活富足,人口增多,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当时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九)仁宗盛治宋仁宗赵祯是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在位时间长达42年之久。

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严格约束自己。

此时的北宋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工商都能安居乐业。

这一时期达到了北宋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巅峰。

由于宋仁宗改元次数较多,他统治的最后八年,被称为“嘉祐之治”,也有后人把宋仁宗在位的整个时期称为“仁宗盛治”。

和汉唐的盛世相比,北宋这个开明的治世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成语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一字千金(吕不韦) 胸有成竹(文与可) 焚书坑儒(秦始皇)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明清官方历书中被归入正月节气;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

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诗词曲《立春》·左河水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题望苑驿》(唐代)温庭筠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景阳寒井人难到,长乐晨钟鸟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树名从此号相思。

分明十二楼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凉州词》(唐代)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越调】天净沙.春(元代)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越调】天净沙·春(当代)徐书信青竿翠柳杨花,古槐幽径谁家?白絮明台骏马。

燕飞檐下,东君乱拨轻纱。

1、日本鞋码240的鞋子在欧码中是多大?()A、37.5B、38C、402、碳水化合物是指()A、二氧化碳B、蛋白质C、糖3、《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哪里的民歌()A、四川B、陕北C、陕西4、苹果中含有增强记忆力的微量元素是()A、铁B、碘C、锌5、吃太多手摇爆米花机爆出的米花会导致()A、铅中毒B、铁中毒C、汞中毒6、铅笔上的标识,如“2B”、“HB”等,其中B越多代表铅笔越()A、浅B、硬C、软7、“春雨惊春清谷天”中第二个“春”指什么节气?()A、春至B、春分C、立春8、古时戒指用来表示什么()A、婚否B、禁戒C、富贵9、自来水表上的一度水表示耗水量为()A、1吨B、100公斤C、1立方米10、孙中山建立的兴中会的纲领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B.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C.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民国,平均地权D.民族、民生、民权答案:1-5 BCBCA 6-10 CBBC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