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系统实现技术

合集下载

智能化种植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方案

智能化种植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方案

智能化种植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3)1.1 项目背景 (3)1.2 需求分析 (3)第2章系统目标与功能规划 (4)2.1 系统目标 (4)2.2 功能规划 (4)2.3 技术路线 (5)第3章数据采集与管理 (5)3.1 数据采集 (5)3.1.1 采集内容 (5)3.1.2 采集方法 (6)3.1.3 采集设备选型 (6)3.2 数据处理与存储 (6)3.2.1 数据预处理 (6)3.2.2 数据存储 (6)3.2.3 数据同步与备份 (6)3.3 数据更新与维护 (6)3.3.1 数据更新策略 (6)3.3.2 数据维护 (6)3.3.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6)第4章土壤与环境监测 (7)4.1 土壤参数监测 (7)4.1.1 监测内容 (7)4.1.2 监测方法 (7)4.1.3 数据处理 (7)4.2 环境因子监测 (7)4.2.1 监测内容 (7)4.2.2 监测方法 (7)4.2.3 数据处理 (7)4.3 数据分析与预警 (7)4.3.1 数据分析 (7)4.3.2 预警模型 (8)4.3.3 决策支持 (8)4.3.4 优化调整 (8)第5章植物生长模型建立 (8)5.1 植物生理生态过程模拟 (8)5.1.1 光合作用模拟 (8)5.1.2 水分利用模拟 (8)5.1.3 营养吸收与碳代谢模拟 (8)5.2 植物生长模型构建 (8)5.2.1 生命周期模型 (8)5.2.3 生产力模型 (9)5.3 模型验证与优化 (9)5.3.1 模型验证 (9)5.3.2 模型优化 (9)5.3.3 模型适应性分析 (9)第6章智能决策支持算法 (9)6.1 机器学习算法选择 (9)6.2 决策树与随机森林算法 (9)6.2.1 决策树算法 (9)6.2.2 随机森林算法 (10)6.3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算法 (10)6.3.1 神经网络算法 (10)6.3.2 深度学习算法 (10)第7章系统设计与实现 (10)7.1 系统架构设计 (10)7.1.1 总体架构 (10)7.1.2 层次结构 (10)7.2 模块划分与功能实现 (11)7.2.1 数据采集模块 (11)7.2.2 数据处理模块 (11)7.2.3 决策支持模块 (11)7.2.4 用户交互模块 (11)7.3 用户界面设计 (11)7.3.1 界面风格 (11)7.3.2 界面布局 (11)7.3.3 交互设计 (12)第8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2)8.1 系统集成 (12)8.1.1 集成策略 (12)8.1.2 集成步骤 (12)8.2 功能测试 (12)8.2.1 测试策略 (12)8.2.2 测试内容 (13)8.3 功能评估与优化 (13)8.3.1 功能评估指标 (13)8.3.2 功能优化策略 (13)8.3.3 功能监控与维护 (13)第9章案例分析与应用示范 (13)9.1 典型作物种植案例 (13)9.1.1 水稻种植案例 (14)9.1.2 小麦种植案例 (14)9.1.3 番茄种植案例 (14)9.2 效益分析 (14)9.2.2 社会效益 (14)9.3 应用示范与推广 (14)9.3.1 应用示范 (14)9.3.2 推广策略 (14)第10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5)10.1 项目总结 (15)10.2 技术创新与不足 (15)10.2.1 技术创新 (15)10.2.2 不足 (15)10.3 未来展望与发展方向 (16)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 项目背景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种植业的效率和产量要求日益提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离散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离散控制系统
差分方程描述了系统在离散时间点的行为,通过求解差分方程可 以预测系统未来的输出。
Z变换
01
Z变换是分析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 的有力工具,它将离散时间信号 或系统转化为复平面上的函数或 传递函数。
02
Z变换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将离散时 间信号或系统进行无限次加权和 ,将其转化为一个复数域上的函 数或传递函数。
离散状态方程
离散状态方程是描述离散控制系统动 态行为的数学模型,它的一般形式为 $mathbf{dot{x}}(k) = Amathbf{x}(k) + Bu(k)$,其中 $mathbf{x}(k)$表示在时刻$k$的系 统状态向量,$u(k)$表示在时刻$k$ 的输入向量,$A$和$B$是系统的系 数矩阵。
稳态误差主要来源于系统本身的结构 和参数,以及外部干扰和测量噪声。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分析
动态响应定义
动态响应是指系统在输入信号作 用下,系统输出信号随时间变化 的特性。
动态响应的描述方

动态响应可以通过系统的传递函 数、频率特性、根轨迹图等方式 进行描述。
优化动态响应的方

通过调整系统参数、改变系统结 构、引入反馈控制等方法,可以 优化系统的动态响应。
离散控制系统的仿真工具与实例
仿真工具介绍
离散控制系统的仿真工具用于模拟和测试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常见的仿真工具包括MATLAB/Simulink、 LabVIEW等。这些工具提供了丰富的数学函数库和图形化界面,方便用户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
仿真实例分析
通过具体的仿真实例,可以深入了解离散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特点。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通过调整 系统参数和控制算法,观察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特性和稳定性。通过对比不同方案,可以评估各种参数和控 制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数字系统设计》PPT课件

《数字系统设计》PPT课件

慎重地加以选择。总的原则是,所选择的方案既要能满足系统的
要求,又要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a
7
第7章 数字系统设计
2. 逻辑划分,导出系统框图
系统总体方案确定以后,可以根据数据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 各自的功能特点,将系统从逻辑上划分为数据子系统和控制子系 统两部分,导出包含有必要的数据信息、 控制信息和状态信息的 结构框图。逻辑划分的原则是, 怎样更有利于实现系统的工作原 理,就怎样进行逻辑划分。 为了不使这一步的工作太过复杂,结 构框图中的各个逻辑模块可以比较笼统、比较抽象,不必受具体 芯片型号的约束。
a
5
第7章 数字系统设计 7.1.2 数字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
系统调研 ,确定总体 方案
逻辑划分 ,导出系统 框图
功能分解 ,构造数据 子系统
算法设计 ,实现控制 子系统
图 7 - 2 数字系统设计过程
a
6
第7章 数字系统设计 1. 系统调研, 确定总体方案
接受一个数字系统的设计任务后,首先应对设计课题进行充
第7章 数字系统设计
第7章 数字系统设计
7.1 数字系统设计概述 7.2 控制子系统的设计工具 7.3 控制子系统的实现方法 7.4 数字系统设计举例
a
1
第7章 数字系统设计
7.1 数字系统设计概述
1. 什么是数字系统
在数字电子技术领域内,由各种逻辑器件构成的能够实现某
种单一特定功能的电路称为功能部件级电路,例如前面各章介绍
分的调研, 深入了解待设计系统的功能、使用环境与使用要求,
选取合适的工作原理与实现方法,确定系统设计的总体方案。 这
是整个设计工作中最为困难也最体现设计者创意的一个环节。因

第7章 传感系统关键技术

第7章 传感系统关键技术

第7章 传感系统关键技术
7.2.3 传感器系统抗干扰技术 1.干扰源及主要形式 从使用和分析需求上讲,没有价值的信号可以被视为一
种干扰,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干扰信号,下面将列举一些 较为常见且对系统性能影响相对较大的干扰源。
1)外部干扰 从外部侵入检测装置的干扰称为外部干扰,一般分为自 然干扰和人为干扰(或工业干扰)两种。自然干扰主要来源于 自然界,例如雷电、宇宙辐射等,对广播、通信、导航等电子 设备的影响通常较大;人为干扰是指由各种电气、电子设备 所产生的电磁干扰及机械干扰、热干扰、化学干扰等。
第7章 传感系统关键技术
(4)化学干扰。 化学干扰是由于潮湿的环境或化学腐蚀导致的各种零部 件绝缘强度的降低,严重时候可能造成漏电、短路等问题的 干扰。
第7章 传感系统关键技术
2)内部干扰 (1)固有噪声源。 固有噪声源包括热噪声、散粒噪声和低频噪声。由电阻 内部载流子的随机热运动产生的几乎覆盖整个频谱的噪声电 压形成热噪声,其有效值电压值可以表示为公式(7-4)的形 式。其中,K 为玻耳兹曼常数,T 为热力学温度,R 为电阻值,Δf 为与系统带宽相关的噪声带宽,从公式关系不难发现,减小输 入电阻和通频带宽将会对噪声的降低带来有利的作用。
第7章 传感系统关键技术
(1)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类型相对复杂一些,通常包括放电噪声干扰和 电气设备干扰两种。放电噪声是指由各种放电现象产生的噪 声,对电子设备的影响最大。放电现象包括持续放电和过度 放电两种,前者又包括电晕放电、辉光放电和弧光放电,后者 主要是指火花放电。电晕放电主要来自高压输电线,在放电 过程中产生的脉冲电流和高频振荡是潜在的干扰源。引起辉 光放电和弧光放电的放电管(如荧光灯、电弧灯等)具有负阻 抗特性,在与外接电路连接时,非常容易引起电路的振荡,振荡 甚至可达高频波段。

信息系统技术

信息系统技术
据IDC在1999年的调查显示,企业通过知识管理增加利润 收入67%,改善满意度54%,开发新产品与服务35%。知 识与知识员工成为组织管理的新内容,组织的信息管理不 可避免的需要将知识纳入管理范畴,形成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 KM),信息管理的内容也就 从数据、信息提高到知识层次。
现代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 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 是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1.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1) 输入功能;(2) 存储功能;(3) 处理功能;(4) 输出 功能;(5) 控制功能。
2. 信息系统的层次
在不同的组织里,甚至同一个组织的不同群体里,由 于人们的利益、专业和需求层次不相,因此存在着为 满足人们不同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这 些信息系统相互交叉和集成,共同支持整个组织的完 全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按组织层次和功能可划分为以 下几种:
(3) 自动完成和方 便的查错、调 试功能
(4) 大量的组件
(1) 系统功能模型设 计模块
(2) 系统数据模型设 计模块
(3) 应用原型快速生 成模块
(4) 团队开发模块
7.4 从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到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过程
信息管理学思想和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共同促 进了组织信息系统的进步。它们不但改变了信 息系统的功能和目标,还改变着组织的业务模 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现代信息系统使用了数据库和数 据仓库来存储信息系统的数据,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 的到来和知识管理系统的出现,知识库和知识仓库也 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
1.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 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它是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和 重要基础。数据库,顾名思义,是存放数据的仓库, 但严格地讲,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 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第7章管理间子系统工程技术

第7章管理间子系统工程技术
管理间子系统一般根据楼层信息点的总数量和分布密度 情况设计,首先按照各个工作区子系统需求,确定每个 楼层工作区信息点总数量,然后确定水平子系统缆线长 度,最后确定管理间的位置,完成管理间子系统设计。
第7章 管理间子系统工程技术
7.2.2 需求分析 管理间的需求分析围绕单个楼层或者附近楼层的信息点 数量和布线距离进行,各个楼层的管理间最好安装在同 一个位置,也可以考虑功能不同的楼层安装在不同的位 置。根据点数统计表分析每个楼层的信息点总数,然后 估算每个信息点的缆线长度,特别注意最远信息点的缆 线长度,列出最远和最近信息点缆线的长度,宜把管理 间布置在信息点的中间位置,同时保证各个信息点双绞 线的长度不要超过90米。
图7-6(a)24口模块化配线架前端面板图示
图7-6(b) 24口模块化配线架后端
配线架前端面板可以安装相应标签以区分各个端口的用途,方便以后的线路 管理,配线架后端的BIX或110连接器都有清晰的色标, 方便线对按色标顺序端接。
第7章 管理间子系统工程技术
3.BIX交叉连接系统 BIX交叉连接系统是IBDN智能化大厦解决方案中常用的管理器 件,可以用于计算机网络、电话语音、安保等弱电布线系统。 BIX交叉连接系统主要由以下配件组成: (1)50,250,300线对的BIX安装架,如图7-7所示; (2)25对BIX连接器,如图7-8所示; (3)布线管理环,如图7-9所示; (4)标签条; (5)电缆绑扎带; (6)BIX跳插线,如图7-10所示。
管理间子系统中以配线架为主要设备,配线设备可直接安装在19寸机架或者 机柜上。
管理间房间面积的大小一般根据信息点多少安排和确定,如果信息点多,就应 该考虑一个单独的房间来放置,如果信息点很少时,也可采取在墙面安装机柜 的方式。

第7章专家系统

第7章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的分类
(3)善于分析各种子问题,并处理好子
问题间的相互作用。 (4)能够实验性地构造出可能设计,并 易对所得设计方案进行修改。 (5)能够使用已被证明是正确的设计来 解释当前的(新的)设计。
专家系统的分类
设计专家系统涉及电路(如数字电路和
集成电路)设计、土木建筑工程设计、 计算机结构设计、机械产品设计和生产 工艺设计等。 5. 规划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 for planning) 规划专家系统的任务在于寻找出某个能 够达到给定目标的动作序列或步骤。规 划专家系统的特点如下:
专家系统的分类
( 2)
系统能够从不完全的信息中得出 解释,并能对数据作出某些假设。 (3) 系统的推理过程可能很复杂并且 很长,因此要求系统具有对自身的推理 过程作出解释的能力。 作为解释专家系统的例子有语音理解、 图象分析、系统监视、化学结构分析和 信号解释等。
专家系统的分类
2.
专家系统的分类
(3)能够向用户提出测量的数据,并从
不确切信息中得出尽可能正确的诊断。 诊断专家系统的例子很多,如医疗诊 断,电子机械和软件故障诊断以及材料 失效诊断等。用于抗生素治疗的MYCIN、 肝 功 能 检 验 的 PUFF 、 青 光 眼 治 疗 的 CASNET都是国内外颇有名气的实例。
专家系统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专家水平的专门知识
一个专家系统为了能象人类专家那样工
作,就必须具有专家级的知识,知识越 丰富,质量越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 强。 专家系统的知识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数 据级、知识库级和控制级。数据级知识 是指具体问题所提供的初始事实以及问 题求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结论,最终结 论等。

装配式建筑概论 第7章 装配式外围护系统

装配式建筑概论 第7章 装配式外围护系统
预制清水混凝土外挂墙板是直接保留混凝 土本身的肌理颜色,呈现出自然质朴的感 觉。 预制彩装混凝土外挂墙板是在混凝土板外 刷彩色涂料或将混凝土与色料相混合制作 出彩色混凝土,从而形成丰富的立面效果。
7.2.1 预制墙板类
(1)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
按生产工艺分类,可分为正打外挂墙板与反打外挂墙板。
正打工艺
7.2.1 预制墙板类
(1)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
按照建筑立面特征的不同,围护板系统可细分为竖条板体系、横条板体系和整间板体系三类。
横条板体系
将立面设计变现为横向线条,以楼层为 单位划分若干开间的墙板作为一个预制 构件。
竖条板体系
以竖向线条为主,以开间为单位划分竖 向楼层的墙板作为一个预制构件。
7.2.1 预制墙板类
✓ 项目团队将内外叶墙板厚度控制到 60mm,提高了住宅得房率。
7.2.1 预制墙板类
(1)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
按混凝土形式分类,可分为预制普 通混凝土外挂墙板、预制轻质混凝 土外挂墙板。
7.2.1 预制墙板类
(1)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
按外立面效果分类,可分为预制清水混凝 土外挂墙板、预制彩装混凝土外挂墙板。
✓ 装配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主要包括建 筑外墙、屋面、外门窗及其它与外部 环境直接接触的部品部件等,主要用 于分隔建筑室内外环境。
✓ 建筑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是由外围护 系统实现,建筑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 上也依靠外围护系统来展现。
7.1.2 外围护系统的特点
为了抵御风雨、温度变化、太阳辐射等,外围护系统应具有保温、隔热、隔声、 防水、防潮、耐火、耐久等性能。除上述功能外,外围护系统还应满足建筑艺术装饰 的要求。
(1)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
整间板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务的状态变迁
活动
局部提 交
提交
失败
异常终止
事务状态转换图
事务提交和事务撤销
事务的所有操作都完成了,则事务提交 (COMMIT),否则事务撤销(ROLLBACK) BEGIN TRANSACTION标志事务开始执行 BEGIN TRANSACTION和COMMIT或 ROLLBACK一起保证了事务的四个性质 对数据库访问的两个基本操作:读和写,但 完成写操作后,数据可能暂时放在内存中, 而非直接写进数据库。
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
7.1 事务 (综合应用) 7.2 数据库的恢复 (理解) 7.3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 (了解) 7.4 并发事务的可串行化和可恢复性(了解) 7.5 数据库的完整性(理解) 7.6 数据库的安全性(理解) 小结
存储器类型
易失性存储器பைடு நூலகம்volatile storage)
内存、cache存储器
本章重要概念(二)
(4)并发操作带来的三个问题,X锁、PX协议、 PXC协议,S锁、PS协议、PSC协议,活锁、饿死 和死锁,并发调度,串行调度,并发调度的可串 行化,两段封锁法,SQL中事务的存取模式和隔 SQL 离级别。 (5)完整性的定义,完整性子系统的功能,完整性 规则的组成。SQL中的三大类完整性约束,SQL3 中的触发器技术。 (6)安全性的定义、级别,权限,SQL中的安全性 机制,几种常用的安全性措施,自然环境的安全 性。
100 图7.11 事务T2在时间t4读了未提交的A值(70)
图7.12 事务T2在时间t4读了未提交的A值,并在时间t8丢失了自己的更新
并发操作带来的问题3---不可重读
时间 t0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9 t10 t11 t12 t13 读事务T1 FIND A
数据库中A的值
input(A) A output(B)
B
B
磁盘 内存 图7.5 块操作
数据访问
事务
xi
请求read(X)
包含x的块Bx存 在, read(X)
包含x的块Bx存 在,Input(B)
磁盘
X
write(X)
事务工作区
开 始 分配
扫描内存
系统
磁盘缓冲区
恢复和原子性的联系
银行转账系统 A=2000 B=1000 事务 假设没有事务的 原子性,那么重 新启动事务时要 么A因为再执行 一遍而为1800, 要么B因从未执 行而保持原值 A=A-100 B=B+100
XFIND A(失败)
数据库中A的值 100
更新事务T2
A:=A-30 UPD A 70
COMMIT(包括解锁)
wait(等待) wait wait wait wait wait
XFIND A(重做)
A:=A*2 UPD A 140
COMMIT(包括解锁)
例:使用S锁封锁解决数据丢失
时间 t0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UPDX A(失败) wait wait wait UPDX A(失 败) Wait Wait A:=A-30 A:=A*2 SFIND A SFIND A 更新事务T1 数据库中A的值 100 更新事务T2
A已被封锁, 不成功,等待
时间点
T1 XFIND A
A
A刚被释 放,成功 A刚被T2释 A T2 放,成功
T2 XFIND A T1永远等待 活锁!
T3 XFIND A
解决方法:先来先服务 ……
封锁带来的问题2---饿死
每一个事务均请求 A的S锁,成功后一 段时间释放
事务序列 A1 A2 A3 A4 A5 …
协议:
任何企图访问记录R的事务必须先 执行“XFIND R”操作,以获得 对R的X锁,才能读或写记录R; 如果未获准X锁,那么这个事 务进入等待队列,一直到获准 X锁,事务才能继续做下去。 X锁的解除操作应该合并到事务的 结束(COMMIT或ROLLBACK)操 作中
例:使用X锁封锁解决数据丢失
时间 t0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9 t10 t11 更新事务T1 XFIND A
资源A
请求A 的X锁
T2永远不 能封锁
T2
解决方法,改变授权方式: 当事务T2中请对数据项Q加S锁时,授权加锁的条件是: ① 不存在在数据项Q上持有X锁的其他事务; ② 不存在等待对数据项Q加锁且先于T2申请加锁的事务
封锁带来的问题3---死锁
时间 t0 t1 t2 t3 t4 事务T1 XFIND A 事务T2
故障类型和恢复方法
事务故障
可以预期的事务故障,如存款余额透支等 非预期事务故障,如运算溢出、数据错误、死 锁等
系统故障
硬件故障、软件错误或掉电等等
介质故障(硬故障)
磁盘物理故障或遭受病毒破坏
检查点方法
检查点
什么是检查点方法 检查点方法的恢复算 法
根据日志文件建立事 务重做队列和事务撤 销队列 对重做队列中的事务 进行REDO处理,对撤 消队列中的事务进行 UNDO处理
逻辑单元:属性值、属性值集合、元组、关系、索引项、 整个索引、整个数据库 物理单元 :页(数据页或索引页)、块
封锁粒度与系统并发度和并发控制开销密切相关。 粒度越大,系统中能被封锁的对象就越少,并发度 就越小,但同时系统的开销也就越小;相反,粒度 越小,并发度越高,系统开销越大
封锁带来的问题1---(活锁)
并发操作带来的问题2---读脏数据
时间 t0 时间 t1 t0 t2 t1 t3 t2 t4 t3 t5 t4 t6 t5 t7 t6 t8 t9 更新事务T1 更新事务T1 FIND A A:=A-30 FIND A UPD A A:=A-30 UPD A *ROLLBACK* *ROLLBACK* 70 70 140 100 FIND A A:=A*2 FIND A UPD A 数据库中A的值 100 数据库中A的值 100 更新事务T2 读事务T2
事务 T1 T2 T3 T4 T5
故障点
-------------------------------------
检查点 时间
事务T1不必恢复;事务T2和事务T4必 须重做(REDO);事务T3和事务T5必 须撤消(UNDO)
SQL对事务的支持
无begin transaction Commit Rollback 游标
两段封锁协议
在对任何一个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事务必须 获得对该数据的封锁; 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务不再获得任何其他封锁 遵守该协议的事务分为两个阶段:获得封锁阶段, 也称为“扩展”阶段;释放封锁阶段,也称为“收 缩”阶段 如果所有的事务都遵守“两段封锁协议”,则所有 可能的并发调度都是可串行化的
SQL中事务的存取模式
READ ONLY(只读型):事务对数据库的操作只能是
读操作。定义这个模式后,表示随后的事务均是只读型。
READ WRITE(读写型):事务对数据库的操作可以是
读操作,也可以是写操作。定义这个模式后,表示随后的事务 均是读写型。在程序开始时默认这种模式
这两种模式可用下列SQL语句定义:
SET TRANSACTION READ ONLY SET TRANSACTION READ WRITE
例子:事务及其性质
问题:设银行数据库中有一转账事
务T,从账号A转一笔款子($50) 到账号B。
相应的事务:
T:read(A); A:=A–50; write(A); read(B); B:=B + 50; write(B).
原子性(A,B同时被修改 或同时保持原值) 一致性(A+B的值不变) 隔离性 持久性
第七章 系统实现技术
本章重要概念(一)
( 1 ) 事 务 的 定 义 , COMMIT 和 ROLLBACK的语义,事务的ACID性质, 事务的状态变迁图。 (2)存储器类型,稳定存储器的实现,数 据传送过程。 (3)恢复的定义、基本原则和实现方法, 故障的类型,检查点技术,REDO和 UNDO操作,运行记录优先原则。
若事务依赖图 有环则可能死 锁
XFIND B wait wait XFIND A wait
T1
死锁
XFIND B
T2 T4 T1 T3 图7.20 事务的无环 依赖图 T3 图7.21 事务的有环 依赖图 T2 T4
并发操作的调度
事务的调度 :事务的执行次序称为“调度” 串行调度:如果多个事务依次执行,则称为事务的串行 调度(Serial Schedule) 并发调度:如果利用分时的方法,同时处理多个事务, : 则称为事务的并发调度(Concurrent Schedule) 可串行化 :如果一个并发调度的执行结果与某一串行 调度的执行结果等价,那么这个并发调度称为“可串 行化的调度”,否则是不可串行化的调度
更新事务 T2 事 务 进 行 了 不 一 致 的 分 析 FIND A A:=A+10 UPD A
100
FIND A
COMMIT
解决方法
封锁技术 时标
X锁和S锁
X锁定义 操作
XFIND R XRELEASE R
S锁定义 操作
SFIND R UPDX R SRELEASE R
协议
任何要访问记录R的事务必须先执行 “SFIND R”操作,以获得对R的 S锁。当事务获准对R的S锁后, 若要更新记录R必须用“UPDX R” 操作,这个操作首先把S锁升级 为X锁,若成功则更新记录,否 则这个事务进入等待队列 S锁的解除操作应该合并到事务的结 束
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storage)
磁盘和磁带
稳定存储器(stable storage)
这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存储在稳定存储器中的信息是决不 会丢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