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B.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内焰上加热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D.适当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B解析:BA.燃料本身也可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含有水分子,正确;B.酒精灯外焰与氧气接触充分,燃烧充分温度高,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外焰上加热,选项错误;C.氧气浓度越大,燃料燃烧越充分,故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使燃烧更充分,所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
故选:B。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能燃烧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B解析:BA、铜片上的红磷因未达到着火点,开始不燃烧。
错误。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会燃烧。
正确。
C、热水的作用有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
错误。
D、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才可燃烧。
错误。
故选B。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解析:B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但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如过氧化氢与水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正确;故选项正确;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错误,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故选项错误;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错误,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总结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1.燃烧(1)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2.灭火(1)灭火的实质:根据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如果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
(3)灭火的方法:①隔离可燃物。
例如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②将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例如用灯帽盖灭燃着的酒精灯、油锅着火盖上锅盖等;③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
例如建筑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4)常见的几种灭火器材及适用范围①干粉灭火器:适用于一般火灾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②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③水基型灭火器:适用于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④高压水枪:适用于一般火灾。
(5)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一定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
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灭;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3)易燃物和易爆物①易燃物:指的是易燃气体(氢气、液化石油气等)、易燃液体(酒精、汽油等)和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硫、白磷、面粉等)。
②易爆物:指空气中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或受热、受到撞击时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单元总复习《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2)不充分燃烧的缺点:燃料的利用率低、浪费资源、产生一氧化碳等气体, 污染空气。
5.日常生活中的灭火实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连线)
【微提醒】 1.常见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的氧化反应,但不是所有的燃烧都一定有氧气 参加。如镁能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 2.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
时,就形成了_酸__雨__
汽车 使用 燃料 的燃 烧
汽油和柴油作为多数汽车的燃 料,它们燃烧时产生的尾气中主
要含有_一__氧__化__碳__、未燃烧的碳氢
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 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
防治措施
使用脱硫煤、使用清洁能源等
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 充分燃烧;使用催化净化装置; 使用无铅汽油;使用车用乙醇汽 油;汽车用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 是甲烷)作燃料;禁止没有达到环 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主要含碳、氢两种 “工业的血液”;提取汽油、柴油、溶剂油、煤
元素
油等
甲烷(___C_H_4__)
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C_H_4_+_2_O_2__点__燃___C_O__2+_2_H__2O___
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煤的 燃烧
污染物
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 化氮等污染物。当溶解在雨水中
2.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安全图标
3.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安全知识 (1)火险应对措施。 ①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将火扑灭。 ②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 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
(2)生活中的安全常识。 ①家用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切不可_点__火__检__查__或_打__开__电__器__ _开__关__,应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②进入枯井或深洞时应做_灯__火__试__验__。 ③油库、面粉加工厂、煤矿矿井一定要注意_严__禁__烟__火__。 ④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因为会提供充足的氧气。 ⑤使用燃煤炉子取暖要注意通风,防止_煤__气__中__毒__。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复习》_22

(注:图片拉大可看清内容)
(注:图片拉大可看清内容)
布置任务:
1、完成学案“达标检测”
2、教师用pad采集学生作答成果,
投屏到白板上实行展示、点评,最
终将学生作答准确工整的插入课件
作为标准答案
(注:图片拉大可看清内容)
二、燃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1、引导学生建立本节知识点思维导图:
(注:图片拉大可看清内容)
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的变
化,所以化学反应一定放热
B、生石灰遇水反应放出大量
热,生成熟石灰
学生作答,教师利用pad采集学生作答成果,并把采集的学生作答成果在白板上实行展示,实行批注、点评,把优秀的成果插入课件中作为标准答案。
限时3分钟完成
本课采用了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交流补充、设疑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前面所学实行归纳总结,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得到了锻炼。
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最后的体会与收获实行得较仓促,练习也没有完全实行。
所以,如果时间允许,本课应分成两课时实行,那样会有更多的时间增强巩固训练。
人教版初中化学9年级上期初中化学辅导资料 第十八讲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知识梳理

第十八讲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知识梳理学习目标:一、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1)燃烧的条件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2)缓慢氧化的条件(3)爆炸发生的条件;(4)防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5)防爆炸的措施(列举实例)单元知识结构一、燃烧与灭火1、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2、燃烧⑴可燃物三个条件烧的⑵氧气(或空气)缺一不可与条件⑶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灭3、灭火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三个条件火的⑵隔绝氧气(或空气)符合一个原理⑶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即可二、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1、化学反应⑴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中的能量为热量变化(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变化⑵目前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能量,很多来自于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2燃料的⑴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开发种类⑵可再生能源(酒精:绿色能源,氢气:最理想的能源)3、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①产生温室效应,②形成酸雨③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而污染空气。
4、能源的利⑴合理开采,节约使用现有能源。
用与开发⑵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1、煤的综合利用隔绝空气加热分解⑴固体产物:焦碳→冶炼金属煤⑵液体产物:煤焦油→化工原料化学变化⑶气体产物:煤气→重要燃料2、石油的综合利用汽油→汽车燃料航空煤油→飞机燃料煤油→工业洗涤剂石加热炼制(分离)柴油→拖拉机、重型汽车、军舰、轮船、坦克的燃料油物理变化润滑油→机械润滑剂、沥青四、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然条件剧烈氧化现象氧化影响因素度有关反应热量积累类型:平静燃烧和爆炸(爆炸是有限空间内的达到着火点急剧燃烧)自然课堂练习: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甲烷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2、保护环境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B、合理使用农家肥和化肥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D、禁止焚烧秸杆3、绿色能源不会产生或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下列能源中不能称为绿色能源的是()A.铅蓄电池B.氢能C.风能D.太阳能4、为加快建成“资源节约型城市”,苏州市推出多项措施,其中不属于...“节能减排”的是A.禁止生产、设计和使用粘土实心砖,以节约土壤资源B.“龙芯”绿色节能电脑引入苏州常熟百所学校C.加拿大太阳能有限公司将在苏州新区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D.优先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以减少小轿车尾气排放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水能、风能是可持续发展的能源B.煤、石油、天然气三种矿石燃料是永不枯竭的能源C.地下水资源不能无限量地开发利用D.大量排放SO2、NO2等气体,会形成酸雨6、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H2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可用方程式2H2O2H2↑+O2↑表示。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B.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解析:AA、对比试验必须控制变量,变量唯一性,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不能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符合题意;B、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能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两只烧杯中的试剂没有接触,但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能探究分子不断运动,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选物质必须只消耗氧气,不生成气体,用红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都是催化剂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解析:C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杂质,A错误。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如风能、潮汐能,B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正确。
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使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D错误。
故选:C。
3.“天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它以甲烷(CH4)和液氧为推进剂。
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具有可燃性B.它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C.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C解析:CA、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说法正确;B、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说法正确;C、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甲烷分子含有4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说法错误;D、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说法正确;故选C。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材知识点梳理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材知识点梳理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工业的血液”检验它的纯度。
可燃冰: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大量可燃冰,它是一种甲烷水合物,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
可燃冰的优点:能量高、热值大,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可燃冰的缺点: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温室效应。
★知识点3:燃料的燃烧1.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①加大空气的量;②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实例:将块状的煤加工粉碎成煤粉,或者制成蜂窝煤等。
2.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①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放热多、节省能源);②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①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3.汽车尾气中污染物:汽车尾气中污染物有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以及烟尘等。
防治措施:【教材知识点一】教材P137:讨论:【答案】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切割或焊接金属,驱动汽车,加热物质等。
【教材知识点二】教材P141:讨论:【答案】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若按现在的开采速度,石油大约在15年后被耗尽,天然气大约在38年后被耗尽,看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不开能源,现阶投人类所需的能源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所以,我们首先要合理开采化石燃料;其次,要提高燃料的利用率,从而延长化石燃料的使用期限;不仅如此,还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核能、潮夕能等新能源。
【教材知识点三】教材P141:讨论:【答案】燃气灶或煤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是由于氧气(或空气)不足导致燃气或煤燃烧不充分引起的,调节灶具或炉其的进风口,可以为端气或煤的燃烧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
【教材知识点四】教材P145:讨论:【答案】氢气还不能作为燃科广泛使用,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不存在大量的氢气,需要人工制取,而氢气的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动力,也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
在多样化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B.风能C.天然气D.石油答案:B分析: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A、煤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不正确;B、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C、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不正确;D、石油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D不正确。
故选B。
2、防火安全重于泰山,每个公民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很有必要。
下列有关灭火措施处理不当的是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进行灭火C.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D.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答案:B分析: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B、水能导电,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损坏电器、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故B不正确;C、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降温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则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故C正确;D、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能有效保护物品,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故D正确。
故选B。
3、近期有些地方发生的火灾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A.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答案:AA、如果要灭火可以通过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的方法,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故A选项错误;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和空气成适当比例的混合物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故B选项正确;C、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火灾发生后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故C选项正确;D、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的原理,故D选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重难点有效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燃料及其利用》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2.了解几种常见的燃料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开发各种新能源和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助燃性的物质);(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要点诠释】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每种物质具有对应的着火点。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2.灭火原理实际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不同的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其灭火的方法不尽相同,如家用电器着火、森林火灾、档案室火灾等与普通火灾灭火方法不同。
要点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易燃物和易爆物:(1)易燃物:是指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火就能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
如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面粉等。
易爆物:指的是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如黑火药、硝酸铵等。
(2)安全意识: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要注意采取一些防范措施。
记忆口诀为:易燃爆物要注意,轻拿轻放防撞击;分开放置避暴晒,标志名称要看清;常通风并灭烟火,消防设施要保证;常检查来不轻心,消除隐患为第一。
(3)常见的几种安全标志:2.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因此,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
【要点诠释】由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将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务必检验气体纯度。
要点三、燃料和热量1.化石燃料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
(1)化石燃料通过燃烧以热能的形式给人们提供能量。
(2)化石燃料燃烧过程是化石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3)化石燃料燃烧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的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非常重要。
3.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
许多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燃烧、镁和盐酸反应等。
相反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CO22CO)要吸收热量。
【要点诠释】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或氧气);二是燃料和空气(或氧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如果空气(或氧气)不足或跟燃料接触面积太小,燃料就会不完全燃烧,不仅使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燃料,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要点四、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1.化石燃料燃烧主要污染类型:2.清洁能源:化石燃料燃烧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需要使用和开发清洁的燃料。
乙醇和氢气属于清洁能源。
22【要点诠释】1.氢能源是非常理想的能源,但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
2.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和潮汐能等。
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典型例题】类型一、考查燃烧与灭火1.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①②③④⑤A.①②B. ③④⑤C. ①③⑤D. ②④【答案】C【解析】①禁止吸烟,②节约用水,③禁止放易燃物,④循环利用,⑤禁止烟火。
【总结升华】记住常见的消防标志和节水标志及循环利用标志是解答的关键。
2.(2015•山东中考)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思路点拨】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
【答案】D【解析】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中的氧气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虚”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观察选项,故选D。
【总结升华】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举一反三:【变式】(2015·广东中考)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答案】C【解析】①中自磷接触氧气,③中自磷没有接触氧气,但温度都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故现象①③可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A错误;②③中可燃物不同,且②中红磷接触氧气而③中白磷不接触氧气,涉及两个变量,现象②③不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错误;①②中可燃物不同,不同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其余条件相同,C正确;现象②只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D错误。
类型二、考查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旅客乘坐车船时,以下物品中可以随身携带的是()A.蔗糖B.酒精C.烟花鞭炮D.汽油、煤油【答案】A【解析】酒精、烟花、鞭炮、汽油、煤油都是易燃物或易爆物,因此不准随身携带。
【总结升华】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然或遇火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一些物质。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者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旅客乘坐车船时携带这些物品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严禁携带。
举一反三:【变式】煤窑如果违规操作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矿中泄露的瓦斯遇电火花容易爆炸,这说明瓦斯具有()A.可燃性 B.腐蚀性 C.剧毒性 D.脱水性【答案】A类型三、考查燃料、热量与环境4.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能源,它们燃烧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等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为。
(2)二氧化碳等气体过多的排放,使_________加剧,导致全球变暖。
(3)为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目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种)【答案】(1)甲烷(CH4) CH4 + 2O2CO2 + 2H2O(2)温室效应(3)氢能(合理答案均可)【解析】(1)天然气为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CH4。
(3)此问具有开放性,还可以有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
【总结升华】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地层深处高温、高压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一种不可再生、储藏量有限的能源;而且开采和燃烧过程中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更好的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人们一方面在研究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5. 含硫的煤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污染环境的气体是()A.只有CO B.只有SO2 C.CO和CO2D.SO2和CO【答案】D【解析】含硫煤不完全燃烧时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碳的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这两种气体都会污染环境。
【总结升华】抓住关键词语“含硫的煤不完全燃烧”是解题的关键。
6.煤炭直接燃烧不仅产生大量烟尘,而且煤中所含的硫在燃烧时会生成SO2、这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发展洁净煤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煤炭利用率,正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上的又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1)使煤得到充分燃烧,提高煤的燃烧效率,应采取的措施是鼓入充足的空气将煤粉碎以增大与____的接触面积。
(2)煤燃烧会产生烟尘和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其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的主要气体。
(3)二十一世纪,人类在研究开发新能源方面一定会取得重大突破,你认为无污染的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2种以上)。
【答案】(1)空气(或氧气)(2)酸雨(3)氢能源、核能、地热能、潮汐能、水能、风能、太阳能【解析】煤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为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目前采用的方法有:将煤制成水煤气以提高利用率,或将煤进行脱硫处理以减少污染。
【总结升华】使用燃料要尽可能的减少污染,提倡使用新能源。
举一反三:【变式1】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污染气体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水蒸气【答案】【答案】C【变式2】人类生活需要热量,下列热量主要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物体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B.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C.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D.白炽灯泡通电放出的热量【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