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改革探究

合集下载

浅析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及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及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及管理体制改革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型水利工程在农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中,一直存在着多种问题。

其中之一便是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问题。

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于多种上下游关系的划分上,而管理体制问题则主要表现在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规范的管理流程。

因此,本文将从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两个方面入手,对于该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供参考。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产权划分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划分问题主要涉及到上下游关系的归属和水权的分配。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而言,由于水的自由流动和生态的互动影响,产权划分非常困难。

而对于有功水利工程而言,结构上具有明确定义的上下游,产权划分则相对简单。

针对小型水利工程的上下游问题,其核心在于如何划定上下游。

当前,国家并没有出台较为统一的标准,多数情况下,由当地政府或者相关单位根据特定情况进行裁定。

在水权的分配方面,通常由政府或者相关商业机构,根据当地水权法律法规进行具体操作。

其核心在于要对水的使用权、控制权和处分权等进行明确的分配,以保障小型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营。

产权异化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异化主要表现在,由于利益分配不公、政府审核不严格等原因,一些持证找不到人、持人找不到证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种情况,不仅让小型水利工程的使用权和管理权混淆不清,也会让小型水利工程形同虚设。

对于产权异化问题,我们应该破解其中的瓶颈,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和行政审批的标准化,才能保障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合法性。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机构建设在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中,我们亟需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以保证小型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营。

例如:鱼池、堰塘等水利工程,应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实现对各项工作的全面把控。

规范管理流程同时,在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中,我们还应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明确各项管理工作的职责与权利,以保障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营效率和合法性。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存在问题及措施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存在问题及措施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存在问题及措施1现行农田水利建设与管护现状农田水利输水渠道中,按渠道职能和规模,一般把固定渠道分为干、支、斗、农四级。

全国水利设施的修建是由水务、农业、国土和农业综合开发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建设。

干、支渠是输水的主要骨干渠道,项目建设实施的主体单位为水利部门,再下一级是斗渠,斗渠下一级是农渠,有的农渠下面还有毛渠,项目建设实施的主体单位除水利部门外,还有农业、财政、农发和国土部门,修建完成后,根据水利工程管理相关规定:水平工程实行属地和分级管理,水源工程和干渠以上的(渠道)由水务部门进行管理,干渠之下的(渠道)、支(渠)、斗(渠)、农(渠),由乡镇及村委会一起进行管理。

就目前管护情况来看,有水务部门管理的水源工程和干渠工程,还有部分养护经费和水费配套资金,尚且能勉强维护、正常运行。

交到乡镇、村委会管理的支、斗、农渠,管护好坏参差不齐。

2工程管护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2.1管护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首先是部分政府干部存在临时观念,把项目工程当成自己的政绩工程,只顾争取项目、资金,重建设、轻管理,工程建起来后,只要任期内不出大问题,工程好坏留给下任去管,还有的干脆推给村里或者农户,自己当“甩手掌柜”。

其次是灌区群众主体意识不强,没有把项目工程看成利人利己的共有财产而自觉维护、主动看管,只顾自己好用,不管工程好坏。

大部分群众对工程建后管护的责任意识不强,认为工程由国家投资建设,应由国家负责管理、维护,工程毁损与己无关,因而漠不关心,置之不理。

2.2产权归属不界定、不明晰工程项目建成后虽要办理一定的移交手续,但实际上只是管护责任、产权和义务在形式上的移交,并未把三者真正落到实处。

产权归属不明晰是导致管护责任和义务不落实的重要原因,工程产权界定困难,产权归属不确定,工程建后管护存在群众不愿管、村里无钱管、乡镇表面上管而实际上不管的现象,导致一些资产尤其是早期建成的固定资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和流失。

武威市凉州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成效探讨

武威市凉州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成效探讨

坚 持 “政 府 引 导 、行 业 指 导 、主 体 明确 、管 理 规 范 ”的原 则 ,出台 了《凉 州 区小 型农 田水 利 工 程 项 目 申报管理办法》,明确 了项 目申请主体 、申请程序 、申
抵押贷款等进行收益 ,拓宽了农 田水利设施经营权。 该试 点改 革工 作开 展后 ,凉 州 区把小 型农 田水
建 立 了工 程长效 管 护机 制 。
水利 基础 设施 的产 权作 用 ,印发 了《凉 州 区放 活小 型
2 试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及成效
农 田水利 工程 经 营权 实施意 见 》,允许 农 田水利 产 权
2.1项 目申报方 式 及 实施 方 式 改革
所有 者将 农 田水利 设施 作为 资产 承包 、租 赁 、人 股 和
关 键 词 :产权 ;改 革 ;管护 中图分 类 号 :F323.213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03—6997(2018)08—0102—03
为 贯 彻落 实 2014年 中 央“1号 文 件 ”关 于 “开展 1.2任 务 目标
农 田水利 设施 产权 制 度改革 和创新 运行 管护 机 制试
2.95万 hm2
产权确 定 和移 交 ,颁 发 了工 程所有 权证 和使用 权 证 ,
收 稿 日期 :2018—01—18 作者简介 :蔺鹏山(1983一),男,甘肃武威人 ,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管理 、勘测设计与产权制度改革 等 工作 。
102 2018端第1)8箍珂(憩第541翼月
案 ,建立 了水权分配 、落实机制 ;完成 了全区农业终 属 ,向产权 所有 者 和使用 者颁 发统一 监 制 的所 有权
端水 价成 本测 算 ,并在 清源 灌 区试点 推行 了末 级 渠 证 书和使 用 权证 书 。

关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长效机制的探索

关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长效机制的探索

关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长效机制的探索1. 引言1.1 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水利工程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防洪排涝、灌溉农田等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安全。

水利工程建设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建设效果也日益显著。

水利工程建设不仅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生活,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洪抗旱、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水平,是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1.2 长效机制的必要性长效机制是指能够长期有效地保障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工作的一种制度机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长效机制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水利工程通常是需要长期维护和管理的,只有建立起长效机制,才能确保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长效机制可以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长效机制还可以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推动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建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长效机制是当务之急,对于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水资源保障和服务。

2. 正文2.1 建设水利工程的意义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工程,包括水库、堤防、渠道、水闸等设施。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水利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调剂水资源,保障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

浅谈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管护机制试点成效

浅谈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管护机制试点成效
库2 9 4座 、 中小 河 流 及 其 堤 防 2 0 2 3处 、 小型 水闸 9 8 9 4座 、 小 型 农 田水 利 工 程 1 7 . 7万 处 、农 村 饮 水 安 全 工 程 3 7 0 0处 、
淤地坝 1 2 0 9处 、 小型水 电站 4 1 0座 。 这些 水利 工程 在保 障农
水 利 设 施 产 权 制度 改 革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并提 出 了相应 的 对 策 与建 议 , 以 期 为后 续 的探 索 与推 广 提 供 经 验 与参 考。 关键词 : 水利设施 ; 产权制度 ; 运行 管护 ; 存 在 问题 ; 对 策 中 图分 类 号 : [ T V 9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3 — 6 9 9 7 ( 2 0 1 7 ) 1 4 ~ 0 0 1 9 — 0 2
业增产 、 农 民增 收 、 农村发展等方 面发挥 了巨大 的作用 , 但 由
于农 田水利设施产权不明晰 , 管护主体 、 责任 、 经 费不落实等
问题 , 致使工程效益难 以长久发挥 。因此 , 积极推进农 田水利
设施产权制度和运行管护机制改革工作 ,创新组织发动机制 、
资金投入机制 、 项 目管理机制 、 运行管护机制 , 逐步解决农 田 水
个 县 区农 田水 利 工 程 的 特点 和 实 际 , 因地 制 宜 , 分类 失策 , 慎
等项 目安排 中, 优先倾斜三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 , 支持完善农 田
水利基础设施 , 夯实改革的“ 硬件” 基础 。据统计 , 2 0 1 4 -2 0 1 6 年,甘肃省共安排 3 个 区小型农 田水利建设资金 4 9 8 5 6 万元 , 其 中: 中央财政 2 8 7 0 0万元 , 省级 财政补助 1 3 6 0 0万元 , 重 点用 于高效节水灌溉和 “ 五小水利 ” 工程建设 。共安排 3 个 区

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中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中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中的主要问题和建议摘要:当前,我国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面临着运行管护方面的挑战,为了有效地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加强对这些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解决策略。

为了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性,以期提升整体的水平,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并有效地改善和提升,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农田灌溉和排涝的重要措施,可以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农田的稳定性。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主要问题;建议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它们不仅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但是,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以及技术上的不足,许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的目的是深入探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成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经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深入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的考察,我们将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以帮助该项目的正常运转。

此外,为了确保它的长远发展,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它的可持续性管理,并不断提高它的运营效率。

通过对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全面考察,我们发现存在许多挑战,为了提高其可持续性,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便使之能够充分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一、现阶段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分析通过改善农田灌溉技术,并且加强对水资源的有效管控,我们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的效率,这也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所在。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包括:小池塘、池塘、蓄水池,还有一些更复杂的蓄水设施,例如河坝、水闸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传统的排水系统,如河流、湖泊、堤坝、桥梁、涵洞,还有许多小型的水利工程,如泵站、水井等,为抽水提供了便利。

灌溉渠道和其他农业设施可以有效地保护乡村、小型农田、河堤等防洪工程,而排水闸、泵房、沟渠等排水系统则在解决农田内涝问题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实施方案

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实施方案

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实施方案东平县水利局2014年9月17日1目录1.试点背景 (3)1.1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3)1.1.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3)1.1.2社会经济状况 (3)1.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状况 (5)1.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5)1.2.2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5)1.2.3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情况 (6)1.3试点任务及拟通过试点解决的主要问题 (7)1.3.1试点任务 (7)1.3.2解决的主要问题 (7)1.4开展改革试点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条件 (8)2.试点思路 (9)2.1指导思想 (9)2.2基本原则 (10)2.3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 (10)3.试点内容及对策措施 (11)3.1改革项目实施方式 (11)3.2明晰和移交工程产权 (13)3.3创新运行管护模式 (14)4.预期成果 (15)5.保障措施 (16)6.进度安排 (172)1.试点背景1.1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1.1.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东平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泰安县最西端,黄河右岸,地处东经116°2′45″~116°39′44″,北纬35°46′40″~36°10′16″之间。

东临肥城,南接汶上,西和梁山县搭界,北与平阴县接壤。

县境南北最大距离45km,东西最大距离56km,总面积1343km2。

105、220国道,济(南)菏(泽)高速,255、250、331省道等公路干线贯穿全县,交通便利。

城区在县境东部,直线距离至首都北京500km,北距省会济南120km,东距泰安县区75km。

东平县辖东平街道办事处、州城街道办事处、彭集街道办事处、沙河站镇、老湖镇、新湖镇、戴庙镇、银山镇、斑鸠店镇、大羊镇、梯门镇、接山镇、商老庄乡、旧县乡等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共716个行政村,总人口8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6万人。

对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的探讨

对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的探讨

对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的探讨周玲【摘要】文章介绍了蒙城县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的具体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期刊名称】《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7)004【总页数】4页(P38-41)【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运行管护机制;改革创新【作者】周玲【作者单位】蒙城县水利工程管理所,安徽蒙城233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932014年,水利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安徽省水利厅把蒙城县列入全国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

蒙城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成立领导小组,落实改革试点经费,进行了3年多的创新改革。

试点工作是具体做法如下:(1) 实行建管一体化。

建管一体化就是解决农田中的小型水利工程如机井、桥涵、小沟、塘坝、泵站等的建设管理问题。

按照全县农田水利设施的规划,坚持“政府主导、统筹整合、民办公助、先建后补、改革创新”的原则,对于愿意自筹资金,作为项目法人自主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的村集体、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用水者协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行财政奖补。

在建设中坚持先设计后实施,设计方案由县水务局统一进行招标设计;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设计施工;在工程质量上,实行项目法人质量终身负责制,工程质量由项目法人负总责。

工程全部完工后,施工单位要上报完工报告及验收单。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农民质量监督员制度。

在招标、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和经费支出方面,接受项目区群众监督,定期公示。

工程建成,验收合格后,项目单位持项目的批复文件、验收鉴定书和补助资金申报书,经县水务局签字确认后,报财政局拨付补助资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