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与文化夹缝中的女性移民
《扶桑》与《一百种秘密感受》女性作品的相似性对比研究

《扶桑》与《一百种秘密感受》女性作品的相似性对比研究作者:柳杨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7期摘要:《扶桑》和《一百种秘密感受》的作者严歌苓和谭恩美一样,都是美籍女性作家。
一般美国华人文学被分为两个群体,一个是华裔美国文学群体,这类文学创作一般属于英语文学。
另一个是华人移民文学,这类文学则是以汉语和英语写成。
严歌苓和谭恩美作为两个关注华人移民史的作家,一个用英语,一个用汉语,进行对华人女性形象的书写。
但是由于她们在语言、教育背景以及人生经历都不相同,因此,她们书写的形象也存在不同。
关键词:女性作品;华裔作品;相似性对比作者简介:柳杨,女(1981-),吉林通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7-00-02在文章中,笔者把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和大陆移民女作家严歌苓的两部作品,进行对美国华人小说在女性文学中的相似性进行比较。
女性书写角度、身份差异、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对人生的体验等方面都表达了在不同视角下的文学创作。
本文通过对《扶桑》和《一百种秘密感受》进行比较,通过对文中相似性进行对比研究,希望能够为读者在阅读以及理解作品中隐藏的深意有所帮助。
一、《扶桑》和《一百种秘密感受》整体概述严歌苓的《扶桑》,故事取材于早期华人在旧金山生活的、有记载的文献背景,在众多华人的生活中,选取了被贩卖过海的华人妓女畸形生活。
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揭露了早期中国移民的生活史和心路历程。
小说中,扶桑为生活所迫成为旧金山的中国名妓和克里斯在圣弗朗西斯相遇,两个人产生了恋情,但是由于两个人生活、文化差异,使得两个人的爱情不仅凄迷而且成了对命运的挑战。
性格即命运,因为扶桑的性格,让她在大起大落的命运中挣扎起来,但是她从容的听从本能,因此在故事的最后选择了即将死亡的丈夫。
小说的表面是对一个爱情故事的描述,实质上却是对这段历史背后折射的人性思考。
《扶桑》读书笔记

《扶桑》读书笔记《扶桑》讲述了一百年前,为了寻夫而跟随劳工被拐卖到美国的女孩扶桑的一生。
她到了美国被卖给妓院,不得不做起皮肉生意,但是在这段岁月里,她与白人少年克里斯相爱,她在爱情里固执地等,固执地相信,固执地宽容,像不曾相爱过一样淡去了爱情的痕迹,最终两人告别,相逢也没有寒暄,将爱这个秘密守到了死亡。
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华裔作家严歌苓。
严歌苓是当代最著名的海外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浸润了东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共同升华着严歌苓作品的高度。
她还写了很多其他的脍炙人口的小说,例如《陆犯焉识》、《小姨多鹤》和《第九个寡妇》等。
同时,她还是一个出色的编剧,跟许多大导演合作过。
例如《金陵十三钗》、《少女小渔》和《芳华》等,都是由她编写的剧本。
一、怎样让爱保持本真学会宽容,欢喜相遇。
遇见一段感情,很不容易,更何况是想要扶持一生的爱呢。
所以当你喜欢的那个人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去宽容,在自己的原则承受范围宽容他,给他机会,让他为你改变,共同来维持这段感情的本真,保持真实的状态。
学会放手,淡然告别。
如果爱情超越了你的原则,被欲望裹挟,那么你是时候放手了。
说再见告别的确会难过,但你要知道爱情一旦被这些裹挟前进,最终还是会走向没落,最终还是会在平淡的岁月里失去当初让你心动的色彩。
与其纠缠,还不如离去来怀念。
二、如何让爱走得长久而不留遗憾听从你心,不管世俗。
世俗会对你的爱情指指点点,流言蜚语,你要知道,你不必在意。
只要那个人是你喜欢的人就够了。
是你要跟他一起走,不是世俗要跟你走过余生。
如果我们顺从了世俗,但是我们会幸福吗?人生苦短,没有必要迁就那些跟我们没有关系的人。
听从你心,且好好往前走,抓住那人的手,不要给漫长的岁月留下刻骨铭心的遗憾。
三、当爱情开始变质的时候,应该怎么做爱情开始变质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采取措施,来及时止损。
如果可以挽回,那么我们尽力挽回,将爱情引入正道上来,继续往下走;倘若没有办法,那么是时候说再见。
重写华人历史从《扶桑》和《中国佬》看移民和华裔的身份认同

223
这种抵抗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真正爆发,黑人民运的兴起也唤起了美国 华人族群意识的觉醒,亚裔学运动(Asian American Studies Movement)也 在60年代后期开始,哺1重新书写美国华人历史是亚裔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美国华裔文学领域内也相应地出现对美国华人历史 的描述,赵健秀的等小说都试图表现作者对于华裔苦难历史的了解,向美国公 众揭示父辈在美国的种种境遇。汤亭亭的<女勇士》、《中国佬》分别从家族父 母辈的经历来反映美国华人的奋斗和挣扎,<中国佬》尤其通过历史意味较浓 的叙述方式,刻写了祖父等男性家族长辈如何进入美国,辛勤劳作、忍受歧视、 噤声不言的经历。在美国华裔文学中,挖掘华人历史的小说或文学创作很多, 如徐忠雄的《家园》、赵健秀《唐老亚》、伍惹明的《骨》等。美国华裔文学对 早期华人历史的重写既意味着要打破华人在美国历史上的沉默,同时也表明了 华裔作家为自己寻找根源的冲动,这种冲动源于他们对自身身份认同的危机, 虽然在美国出生并自视为美国公民,却得不到主流社会的承认依旧被视为外国 人,在家中又不愿做中国人,没有归宿感的华裔青年便转而去寻找他们作为美 国人的证明。祖父辈在美国历史上所作的贡献需要重新挖掘,他们参与了美国 每一个时期重大的社会和政治活动,他们当之无愧是美国的建设者之一。
女性化视角下的叙事表达——以《扶桑》、《红粉》为例

比较文学女性化视角下的叙事表达——以《扶桑》、《红粉》为例文/张紫怡摘要:严歌苓小说《扶桑》和苏童小说《红粉》都以社会边缘女性为故事的主人公来叙事,本文主要是在女性化视角下从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叙述视角、历史叙述等方面观察分析严歌苓和苏童在叙事表达上的异同。
关键词:叙事;《扶桑》;《红粉》关注女性描写的严歌苓,作为新移民作家以其双重的中外文化身份和独特的叙事主题和技巧而备受人们的关注。
而在小说界被戏称为“红粉杀手”的男性作家苏童却能在女性化的视角下对女性角色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描绘出震摄人心的女性世界。
严歌苓的《扶桑》①和苏童的《红粉》②都是从女性化的视角出发去描写在社会中拥有特殊身份的边缘女性——妓女,他们也都通过小说的描写反映了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从而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性的思考。
但是他们两位作家在故事叙述的模式上和故事叙述的视角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严歌苓《扶桑》中的叙事表达在《扶桑》中严歌苓塑把扶桑塑造成一个具有东方魅力、以宽容性格在边缘求生的女性。
作者笔下的扶桑是失语的,她一贯的动作便是稀里糊涂地对所有人笑。
扶桑是淘金热下第一批前往美国的中国移民,是在西方的东方性奴,是边缘人中的边缘人。
为了活下去,她摆出不抵抗的态度,因为人们是无法打败一个不抵抗的人。
扶桑身上的迟钝感和笨是她的自我保护,就连她最后对大勇的选择也是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因为她从此便有了一个死去的、不再能干涉她的丈夫,以免她被爱情所伤。
作者描绘扶桑神秘的东方韵味时突出了她残颓而俏丽的小脚,一个“活生生躯体上的古老末梢”。
白人少年认为:“这是一种在退化和进化之间的肢体。
这是种似是而非的肢体。
”肢体的主人在外国人眼中同样也是一个似是而非的人。
移民带着坚韧的牲畜般的勤勉与忍耐,在不理解和鄙夷中求生。
《扶桑》在叙事时采用了复杂的复合结构——人称和视角都处在变化之中,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交替出现。
作者用元叙事手法将作者身份暴露在读者面前,颠覆传统叙事模式,却能让读者借着严歌苓的眼睛审视扶桑,穿越百年的古今对视给读者一种陌生新奇之感。
苦难与罪恶中怒放的绝世名花——浅析《扶桑》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文化意蕴

而 扶桑 就是 最具 有母 性 的女 人 。她正 如大地 之
扶 桑 是温 和 而 乖顺 的 。作 为笼 中 待售 的妓 女 ,
母, 或恰 如 大地 本身 , 原 始而 深沉 。她微 笑 着 去面对
一
她从 不 叫喊 , “ 有 人往 你看 , 你 慢 吞吞对 人 一笑 。你 笑得 那 么真 心诚 意 ,让人 觉 得你对 这个 世 道满 足极
多读 者 的心 。
皮 肉生 涯 。 尽 管身 世悲 苦 , 她 却能 逆来 顺 受 。 送往 迎
来 的 日子不 知摧 残 了 多少唐 山女 子 ,惟 有扶 桑娉 婷 玉 立 。扶桑 的魅 力 诱惑 了一个 美 国少 年克 里斯 ,并 由此展 开 了数 十年 的爱 怨纠 缠 。而 同时 ,她 从小 被
W ANG Ab s t r a  ̄: T h r o u l g h t h e s t o r y p l o t o f l f o w i n g r h y t h m o f
J i a n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h i n e s e , 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y , He f e i 2 3 0 0 3 9 , C h i n a )
的歧 视和 迫 害这一 特定 历 史文 化 背景下 ,华 人移 民
切 加 在 她 身 上 的 苦 难 的 忍 受 和 遭 受 苦 难 的从 容
江西 教 育 学 院 学报 ( 社会科学 )
2 0 0 5往
意 和温 暖 的微笑 ,使一 切 巨大 的 苦难都 变 成对 她 的
一
、
母性 之 灵
成全” 。而 “ 受 难不 是羞 辱 的 , 受 难有 它 的高 贵和圣 洁” 。这种 混合 着温 顺 , 谦卑 、 坚 忍和 善解 人意 的 美 德, 被 作 者命 名为 “ 母 性 ”和 “ 雌性” , 它“ 包含 着受
论《扶桑》所体现出的文化困境

摘要:《扶桑》讲述的并不是单纯的爱情传奇,作为“新移民小说”的代表作,严歌苓有意通过对扶桑个人生存经历的叙述来展示整个移民群体的苦难境遇,从而反思东西方文化的冲撞、磨砺和人性的复杂。
关键词:《扶桑》;文化冲突;人性;文化归属作者简介:邢尧尧(1991-),女,汉族,山东省滕州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02一、《扶桑》中表现的东西方的文化冲突《扶桑》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历史上排华势力最强大的19世纪,用作家的话讲就是:“这是两种文化谁吞没谁、谁消化谁的特定环境。
[1]”在这样的环境中,扶桑走上历史舞台,她背后的文化含蕴也是不言而喻的。
竹床、锦缎、刺绣、小脚……这些在西方人眼中代表了东方情调的事物将扶桑簇拥其中,使她具备了典型的东方文化特征。
作家通过对她生存经历的叙述概括了特定时代内包括中国劳工在内的整个移民群体的生存境况。
为了完整地表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对抗,作家还设置了两个男性形象作为对照和补充,这便是和扶桑同为中国人的唐人街恶霸大勇以及白人少年克里斯。
如果说扶桑表现的是东方文化中的柔顺、坚忍,属于民族文化中显性的一面;那么大勇则是代表了东方文化中反抗、不屈的隐性面。
而白人少年克里斯则作为西方文化的象征出现在文中和扶桑、大勇相对照。
作家正是在这三人复杂关系的发展中隐喻了东西方文化的隔阂以及冲突的难以弥合。
十二岁的白人少年克里斯在初次见到二十岁的娼妓扶桑时便被她深深迷住,终其一生不可自拔。
在克里斯对扶桑的迷恋中,异国的东方情调是扶桑吸引克里斯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当扶桑穿着白麻布袍出现在克里斯面前时,克里斯丧失了对扶桑的鬼迷心窍般的感觉。
因为白麻布抹去了东方的痕迹。
只有当扶桑换上红绸衫时,才会激起克里斯走进她的欲望。
对克里斯而言,这件红绸衫是充满东方意蕴的,象征着遥远、神秘的异国情调。
手法的研究解读《扶桑》

手法的研究解读《扶桑》摘要:严歌苓的《扶桑》用女主角的名字命名,以其生活作为主线展开,人物形象非常饱满,在塑造“扶桑”这一人物时使用了极富特色的修辞,本文通过对《扶桑》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来解读文本。
关键字:扶桑;人物塑造;修辞《扶桑》以美国19世纪的排华运动为背景,讲述中国姑娘扶桑被拐卖到美国旧金山后发生的惨剧。
故事以女主角扶桑和白人少年克里斯的感情纠葛作为主线,描述她在旧金山经历的种种痛苦。
但是她坚韧的品格,与生俱来的温婉和母性让她平静地面对一切磨难,最终获得了安宁。
一、通过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解读“扶桑”的生活环境:从《扶桑》在描写环境时所运用的修辞可以看出,19世纪的旧金山是一座文明和科技都还处在发展阶段的城市,为了生存去到旧金山的华人在美国备受歧视。
这一部分的描写,作者采用的喻体和拟体都带有消极色彩,体现作者发自肺腑的厌恶。
如:[1] 你的时代这座城市还在孕育中,还是个奇形怪状的胚胎。
[2] 阿丁在这个天天出奇闻,成长得像毒瘤一样飞快的城市渐渐成了一个古代人物。
“胚胎”形象的描述了这座城市的现代文明还在孕育,用奇形怪状来修饰,更写出旧金山看似欣欣向荣实则混乱无序。
毒瘤在描写混乱无序的同时,突出发展速度快。
在描写扶桑生活的具体环境时作者更多表达自己对扶桑的同情,如[3]那么一个洞窗,窗内暗的像个洞穴,她出现了,浑身无处不珍奇。
[4]眼力再锐些的时候扶桑看见对面床下有只鞋。
鞋歪在那儿,像孤舟搁浅。
这一组比喻写出了扶桑生活的艰难。
例[3]用洞穴比喻扶桑的住处也是反称,即使住在黑得洞穴一样的地方也挡不住扶桑的美和珍奇。
在描写扶桑的生活环境时,比喻和比拟被大量运用,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或相似性,把不同事物联系起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使描写对象逼真,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除了比喻、比拟修辞的运用,作者在描写扶桑的生活环境是还用了大量的示现和迭现,通过对细节的详细描写,向读者绘声绘色的描写出她的生活状态,给读者以直观感受。
浅析《扶桑》中的'他者'形象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浅析《扶桑》中的“他者”形象张毅 天津师范大学摘 要:严歌苓的小说《扶桑》展现了19世纪东方女性移民的“他者”形象。
“他者”概念的形成来源于“自我”对外部事物的否定。
自我对主体的建构源自于“自我”与“他者”的对比、区别和否定之中。
在父权制社会里,扶桑处于性别弱势之中,男性依据性别优势获得特权,而女性则处于弱势。
同时扶桑作为一个中国移民,在与西方世界的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冲突与碰撞,西方世界凭借其强权对华人施行压迫,将东方形象妖魔化来否定东方。
关键词:《扶桑》;他者;东方主义作者简介:张毅(1992.7-),男,山西省长治市人,汉族,天津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32-02在西方哲学的历史上,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对“自我”的发掘与认同。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就像一盏灯塔,为自我意识的启蒙指引了道路。
从17世纪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伊始,“哲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探讨主体性,意识的形成,意识与存在的关系等。
主体被赋予了自主性,自发性和居高临下的地位。
”[1](P120)一直到19世纪后期,这种以自我为主的哲学思想才开始被人们质疑,以自我中心的观念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冲突与矛盾,人们逐渐开始探索自我的对立面——“他者”的意义。
“他者”概念的形成来源于“自我”对外部事物的否定。
自我对主体的建构源自于“自我”与“他者”的对比、区别之中。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提出了“主奴辩证法”的寓言,揭示了“他者”与“自我”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辩证关系。
黑格尔认为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就如同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关系,奴隶主地位的确立直接与奴隶对其身份认同相关联。
虽然奴隶主处于强势位置,但如若缺少了奴隶对自身奴隶身份的认同,那么,奴隶主似乎也并不存在。
只有当奴隶承认自己从属于奴隶主时,奴隶主才能确认其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形象 , 讲 述 了不 同女 人 的各 自不 同命 运 。她 们 以 自己的方式 生活 着 , 始 终 坚守 着 她 们 自己 的信 仰 。 这些女 性移 民身上 总是 有一 种特殊 的气 质 , 或 痴傻 或精 明或执 拗 。严 歌苓 站 在 旁 观 者 的立 场 上 平静 地叙 写她 们 的人 生 , 客观 地 展 现 她们 的生存 状 况 。 作 为弱势群 体 的女性 比男性 生存 更加 困难 , 而移 民 国外 的女性 则更 为艰难 。严 歌 苓 的 《 扶桑 》 以第 一 代移 民为对 象 , 讲 述 第 一 代 移 民女 性 的 生存 状 况 , 剖析她 们在 东西方 文 化夹缝 中的艰 难处 境 。
秤钩 , 蜷起腿 , 三叔 公 叫 : 起 !两 个 汉 子肩 起 扁 担 , 女仔 就成 了悬 在秤 钩 上 的一 块 肉 。三叔 公 举起 马 灯去拨 秤 砣 , 笑眯眯骂道 : 才 五 十 斤 !才 六 十 斤 ! 丢老母 , 轻 得连鸡 也 不 如 , 是 根 鸡 毛掸 子 ! ” 她 们
判决仅 仅拥 有靠不 住 的力 量 , 做 奴隶 或 当偶 像都 不 是她选 择 的命 运 。 ” _ 4 女性 无 权 选择 她 所要 做 的任 何 事情 , 她们 没有 “ 自我 ” , 只是一 个个 货物 而 已。 严 歌苓 着 意 揭示 女 性移 民身 上深 印 的文 化 心
理 性格 , 在女性 移 民的悲 剧命运 中探 寻悲剧 形成 的 文 化根 源 。这些 自我 丧 失 的女 性 移 民本 身 也 没有 反 抗意识 , 对男 性社会 的安排驯 服顺从 。中 国女性
第3 3卷第 5期 郑州航 空工业管理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 0 1 4年 1 O月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e r o n a u t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Ma n a g e m e n t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存, 而作 为弱 势群体 的女 性 , 她 们 的生存 更 为艰 难 , 尤其 是 在 东西文化 冲 突的 夹缝 中, 女 性 移 民们在 困境 中为 了生存 不 惜将 自己当货 物 出卖。
关键 词 : 东方 文化 ; 西方 文化 ; 《 扶 桑》; 女 性 移 民; 生存 困境 中 图分类 号 : 1 2 0 7 . 4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9—1 7 5 0 ( 2 0 1 4 ) 0 5— 0 0 2 6—0 3 不 仅命 运被男 人 掌控 , 当再 次 被拍 卖 时 , 女 性 移 民
一
不许穿衣服 , 还用更具侮辱意义的“ 货色们” 。“ 货 色们这 时堆挤 在 角 落里 , 几 张 草 席 子 围成 了畜栏 ; 赤 身 的货 色们 依 次登 场 。 ” 这些沦为妓女 , 身 处 异 国他 乡 的女性 , 没有 自由 , 没 有 自我 , 主宰 她们命 运 的是 男性 。同 为移 民 , 男性移 民存 活的方 式有 多 种, 可 以找工作 还 可 以找 妓 女 发 泄 ; 而女 性 移 民存 活的方 式就 只有 成 为男 性 发 泄 的工 具 。 由男 性 以 价格决 定她们 的生存 和身 体 。男 性是统 治 者 , 女性 只能按 照男性制 定 的轨 道生 活。西 蒙 ・ 德 ・ 波伏 娃说 : “ 女 人 在被 决 定 扮 演 他 者 角 色 的 同 时 , 也 被
、
被 剥夺“自我 ” 的女性 移 民
长期 的封建 传 统 造成 中 国女 性 逆来 顺 受 和 听
命 于 男性 的性 格 心理 和 道德 意 识 。所 以女 性 的成
在传统 礼教 中习得 的一切 轻贱 女性 , 控制女 性 的规 范, 都淋 漓 尽 致 地 集 聚 在 这 些 第 一 代 女 性 移 民 身 上 。她 们 自觉 地 轻贱 自己, 贬损 自己, 去迎 合 男性
的需求 , 甘愿做 男性 的工 具 , 将 自己归 为物 品 , 如货
长总是 朝着 迎合 男性 统治 的方 向发 展 , 男权统 治使
女性早 就 丧失 地体 现 出传 统 礼 教对 她 们 的深 刻影 响 。在 《 扶桑 》中 , 第 一 代 女 性 移 民 下 了船 就 进 了 妓 院 , “ 大秤 给 吊在一根 宽 扁 担上 , 女 仔们 个 个 双 手抓 住
华 文 文学作 家 严歌 苓 是 一 位颇 有 影 响 的海 外
女 作家 , 她 以 自己独特 的女性 文笔创 作 了丰富 的文
学作 品 , 且 多部作 品被 改编 成 了影 视剧 。严歌 苓从 女性 的角 度 去 关 注 女 性 生 存 的情 况 , 就 像 克 劳 所
说: “ 女性 作 品 是 一 种 不 折 不 扣 的 政 治 写 作 , 渲 满 诗意 的 、 召唤的、 与 表 演 的欲 望语 言 ……是 一种 拯 救 生命 的 书写 。 ” 严 歌苓 的小 说 塑 造 了一 系列 女
物般 叫卖 自己的 肉体 : “ ‘ 中国妞 好 啊 , 先 生里 头看
啦, 您父 亲 刚 刚 出去 啦 ! ’ ‘ 一毛钱看一看 , 两 毛钱 摸 一摸 , 三 毛钱 做 一 做 啦 ! 一 才 到码 头 的 中 国妞 , 好 人家 的女儿 , 三 毛钱 啦 ! ”' _ 女诗 人 萨 克斯 顿 给
V o 1 . 3 3 N o . 5 2 0 1 4 . 1 0
《 扶桑》 与文 化 夹 缝 中的女 性移 民
郑 楠
( 西南 民族 大学 文新 学 院 , 四川 摘 成都 6 1 0 0 4 1 )
要: 严歌 苓 的《 扶 桑》 描 绘 了一幅 生动的 移 民画卷 。各 色各 样 的移 民在 异 国他 乡艰 难地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