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滑脱构造对盆地断层的影响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对重力滑脱作用形成挤压性构造的可能性研究——以龙门山地区为例

本模拟实验 以重力为动力,模 型使用层状模拟材料 ,材 料物质为硅胶 、石 膏、石英砂、重晶石粉;以模型 的逐渐倾 斜模拟再现差异隆升作用 , 各模拟层仅 随模 型倾斜角度 的增 加而发生变形 。设计 思路为 :当逐渐增加模型倾角时,因重 力滑脱作用 ,在滑脱. 流变层 的影 响下 ,上 覆地 层发生构造
图 1 龙 门山盆 地 冲断 内的滑 脱构 造 ( 据汤 良杰,2 0 ) 0 8
上个 世 纪 9 年代 ,研 究 者 在 龙 门 山盆 地 冲 断 带 的 勘 探 0 研 究 中 发 现 ,在 盆 地 深 部 壳 幔 的 位 置 ,存 在标 志 断 裂 系 统 的 晚 I麓鞲 捍静 三醋 } 翔 印
实验在正常重力场 中进行 ,重力加速度的 比值 g l = 。实
验 材 料 中 使 用 的 硅 胶 比 重 为 1 , 石 英 砂 的密 度 约 为 1 g . 2 ./ 5 c , 石 膏 混 合 层 经 重 晶 石 粉 加 重 后 , 实 际 密 度 约 为 m 1 3 /m ,故 当对 实 际 岩 石 的密 度 值 取 27 / 时 ,密 度 比 . gc 4 .gc m
变形。
为平行不整合;在龙门山前 山带 ,此界面上下地层的接触关 系有时表现为角度不整合 ,下伏地层发生强度不等的褶皱 。 该界面在局部表现为整合 接触 ,无 明显 的不连续界面 。
据 刘 树 根 等 学 者 的研 究 , 门 山地 区确 曾经 历 过 拉运动” ] 【。该构造运动中可 以分为 3 3
高阻值域 。该 高阻值域深度涉及地表 下 2 ~10 m,在 剖面 0 0k
上 , 呈现 为 上 半 部 倾 向 NW ,下 半 部 倾 向 S [ 见 图 2 。 E_ z _( )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史

塔⾥⽊盆地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史塔⾥⽊盆地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史摘要:塔⾥⽊盆地是在前震旦纪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型复合叠合盆地。
盆地的形成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个伸展-聚敛旋回演化阶段。
震旦纪到中泥盆世(古亚洲洋阶段或原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被动⼤陆边缘盆地-前陆盆地发展旋回;晚泥盆世到三叠纪(古特提斯洋阶段),塔西南边缘经历了陆内裂⾕/被动⼤陆边缘盆地-弧后伸展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发展旋回;侏罗纪到第四纪(新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坳陷)-挤压调整作⽤-晚期前陆型盆地发展旋回。
陆内裂⾕(坳陷)-挤压调整作⽤出现了3个次级旋回。
伸展期原型盆地地层层序较稳定,聚敛期原型盆地地层侧向变化⼤。
盆地演化与构造体制转换的地球动⼒学过程与⽅式决定了盆地具有复杂的叠加地质结构,制约着油⽓聚集与分布的基本特点。
关键字:塔⾥⽊盆地;叠合盆地;构造特征;演化史1. 区域地质概况塔⾥⽊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治区南部,介于天⼭、昆仑⼭与阿尔⾦⼭之间,⾯积达560000 km2。
盆地腹部为塔克拉玛⼲⼤沙漠.⼈称“死亡之海”,⾯积达330000 km2。
塔电⽊板块北与萨克斯坦板块相邻。
我国境内的伊犁地块(伊犁科克契塔夫微⼤陆的⼀部分)、中天⼭、吐-哈、噶尔地块等均是哈萨克斯地板块的组成部分。
塔⾥⽊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分界线⼀般置于南天北缘,即沿哈尔克⼭北地-巴仑台—库⽶什—卡卢⽐布拉克⼀线[1]。
该线北侧为伊犁地块、中天⼭地块。
向侧为塔⾥⽊板块北部边缘及库鲁克塔格断裂。
⼀般认为.该线向两延伸与尼占拉耶夫线相连,但车⾃成等(1994)、李向东和李茂松(1996)认为,该界线向两延伸进⼈原苏联境内,与纳伦地块南缘断裂带相连、尼⽅拉耶天线(卡拉套捷尔斯科伊断裂带)延⼊中国境内.相当于狭义中天⼭的北界,即阿登⼱拉克—拉尔墩断裂。
塔⾥⽊盆地即是⼀个典型的长期演化的⼤型叠合复合盆地。
构造地质学—— 断层

第十章断层§1断层的几何要素和位移一、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面(ault surface or plane)空间位置,由走倾向、倾角定之◆断层线(fault line)◆断层带(fault zone)◆断盘:上盘(hanging wall),上升盘(upthrow),下盘(foot wall),下降盘(downthrow)二、位移(desplacement)直移运动、旋转运动(一)滑距(slip)以相应点为参照系,两个时应点间的真正位移称为总滑距(net desplacement)(ab)1、滑距(strike slip)(ac)2、倾斜滑距(dip slip)(cb)3、水平滑距(horizontal slip)(am)(二)断距(sepration)两对应层之距离1、垂直被错岩层走向的剖面上测得(1)地层断距(stratigraphic slip)(ho)(2)铅直地层断距(vraticed stratigraphi slip)(hg)(3)水平断距(horizontal slip)(hf)2、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剖面上除铅直地层断距相等外,其余均大于前者,故称视断距。
§2断层分类一、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一)根据断层与岩层走向的方位关系分: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顺层断层。
(二)根据断层与褶皱枢纽走向或区域构造线之间关系分: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二、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1、正断层(Normal Fault)2、逆断层(Revers Fault)●原地岩块(系统)(Autochthon)●外来岩块(系统)(Allochthon)●逆冲岩席(片)(Thrust Sheet)●逆冲推覆构造或推覆构造(Nappe)●构造窗(Fenestlla or Window)●飞来峰(Klippe)(pl.)3、平移断层(transcurrent)●左行平移(left faults)●右行平移(right faults)●斜交断层走向滑动的断层,组合命名4、枢纽断层(hinge fault)§3断层各论一、伸展构造类型(extensional structure)正断层、组合型式:(一)地堑和地垒(graben horst)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组成,两条走向基本一致正断层之间为下降盘,巨型者即为裂谷(rift);地垒与地堑正好相反。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褶皱过渡带油气成藏特征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褶皱过渡带油气成藏特征马金苹;范洪耀;张翼;史瑞其;董朔朋【摘要】The source-rock analysis in Niger delta basin is seriously limited since there is no well drilled into mature source-rock in the deepwater area. Based on a large amount of primary drilling,production and seismic data,the regional structure and sedimentation analyses are combined to research the fault system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attern in the fold transition zone. The GOR inversion is used to predict the source-rock posi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hydrocarbon mainly enriches in the part with well-developed structures along the lateral direction and in the shallow sequence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nd structure is considered as the key controlling-factor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addition,5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atterns areestablished,including"thrust+mud-diapir+normal-fault"thrust upper-wall accumulation,"mud-diapir+normal-fault"accumulation,"mud-diapir+thrust+normal"thrust upper-wall accumulation,"thrust+mud-diapir+normal-fault"lower-wall accumula-tion and"thrust"thrust upper-wall accumulation. This research could provide certain guidance to the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structures related to mud diapir.%由于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无井钻遇成熟烃源岩,因此,烃源岩的分析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针对该难点制约了褶皱过渡带断裂体系和油气成藏模式分析等问题,基于大量一手的钻井、油田和地震资料,运用区域构造和沉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气油比反推法预测烃源岩发育位置的手段,得出油气平面上均富集在构造发育部位、垂向上主要富集在浅层层序、构造是成藏主控因素等结论,并建立了"逆冲+泥拱+正断层"逆冲上盘成藏、"泥拱+正断层"成藏、"泥拱+逆冲+正断层"逆冲上盘成藏、"逆冲+泥拱+正断层"逆冲下盘成藏、"逆冲"逆冲上盘成藏5种油气成藏模式.该研究成果为泥拱相关构造的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8(025)001【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成藏模式;成藏主控因素;气油比反推法;泥拱构造;褶皱过渡带;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作者】马金苹;范洪耀;张翼;史瑞其;董朔朋【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0 引言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世界著名的深水“金三角”之一[1-2]。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含油气盐盆地构造背景及油气地质特征分析(1)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构造演化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构造演化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汪帆】,刘亚伟2(1.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 2.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钻修工程作业部,河北沧州062550〉摘要:尼日尔三角洲是一个拥有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盆地,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高居世界 排名第十二住。
盆地发育有较多的巨型结构和一系列与重力有关的构造类型,根据其构造特征的差异将其划分 为逆冲型、泥拱型以及逆冲一泥拱混合型。
通过古构造恢复结合沉积展布分析,得出结论:中新世托尔托纳晚 期沉积开始受构造活动控制,托尔托纳阶上部及以上地层具有明显的同沉积特征,泥收缩构造相关的冲断裂上 升盘厚度明显小于下降盘厚度,褶皱两翼的地层厚度明显厚于中间背斜顶部的地层厚度。
关键字: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构造演化;油气沉积作用中图分类号:P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95 ( 2020)04-0531-04DOI : 10.3969/j.issn.l006-0995.2020.04.001尼日尔三角洲是非洲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尼日利亚的油气完全出于这个盆地,石油产量约占全 非洲的1/4,为世界产油国的第十二位。
在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公司就开展了关于油田的勘探工作,虽然 因为战争因素被迫中止,但上世纪四十年代又有公司开始尼日尔三角洲的油气勘探项目。
此后随着油气 资源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高,各国相继开始了西非项目。
我国在2002年开始与尼日利亚开始油气领域的合 作,此后随着国内海外项目的增重,各大石油公司都开始了对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的合作开发。
近年来, 中国与尼日利亚合作不断深化,中国石油企业对于西非油气勘探的投资也在逐步增加%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为典型的三角洲含油气盆地。
它具有广泛的油源。
并且其油气藏的发育与生长断 层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前人资料,研究区内油气藏的发育与构造发育的方向一致。
而其沉积特征决定 着物源方向。
因此,深入探讨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的构造演化对于沉积特征的控制作用,对于进一步开展 油气资源勘探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滑脱构造特征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滑脱构造特征王志勇;康南昌;李明杰;臧殿光;张怡;杨昕【摘要】川东地区发育多套滑脱层,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多种构造样式,查清构造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非常重要.为此,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地质等资料,分析川东地区主要滑脱层的分布、滑脱构造特征、构造样式、成因机制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发现,川东地区发育以寒武系和三叠系膏盐岩为主的多套滑脱层,挤压变形后形成多滑脱层构造.以两套膏盐岩顶底为界,纵向分为上、中、下三个构造变形层,上构造层发育北东向展布的“侏罗山式”褶皱,中构造层变形复杂,断裂发育,形成冲起构造、滑脱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双重构造等多种构造样式,下构造层以发育大型宽缓背斜为主.构造挤压、差异负载和重力作用是川东多滑脱层构造发育与演化的主控因素;膏盐岩滑脱层、滑脱断层及相关构造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寒武系盐下构造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场所.【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8(053)0z1【总页数】11页(P276-286)【关键词】四川盆地川东地区;膏盐岩滑脱层;滑脱构造;构造分层;断层相关褶皱【作者】王志勇;康南昌;李明杰;臧殿光;张怡;杨昕【作者单位】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河北涿州07275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0 引言滑脱构造指由于变形所引起的沿一个或几个地层层面的脱离,脱离面两侧地层的变形各自独立或部分独立。
滑脱面的存在是滑脱构造发育的前提条件,顺层发育的断层或断层系、岩性界面及区域不整合面等是产生构造滑脱的最有利部位[1]。
不同物质界面是产生滑脱构造的有利部位,产生滑脱断层的地层往往是低强度和高应变的软弱层,滑脱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往往伴随逆冲和褶皱作用。
滑脱构造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续界面( 不整合)地层岩性及物性特征等方面。 、
不 连续 界面是 滑脱 构造 产生 的重要 因素 , 如地 层 遭受 剥蚀 形 成 的分 化 壳 , 整 合 面 及 假 整 合 面 不
国外的墨西哥湾、 北海 、 西西伯利亚 、 非洲大陆边缘 及南大西洋沿岸等油 区, 中国东部新生代 断陷盆
成 、 移 和 成 藏 创 造 了很 好 的条 件 。 运 关键词 : 滑脱 构 造 ; 成机 制 ; 形 变形 特 征 ; 构造 岩 ; 气成 藏 油 中 图 分 类 号 :E 2 T l2 文 献标 识码 : A
引 言
滑脱构 造作 为油 气勘探 中的重要 构造 类型 , 在
滑脱构造 的产生除了受外在动力机制控制 , 还
滑 脱层 对 滑 脱构 造 的变形 起 着 非 常重 要 的应 力 调节 作用 , 从滑 脱 层 的 底部 向上 , 层 变 形强 度 地
基金项目: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 “ 中国重点地 区页岩气资源潜力及有利 区优选” 2OG X 1 ) (O9 Y Q一 5 作者简介: 吴礼明 (9 5一 . ,09年毕业于长江大学矿产普查专业 , 18 )男 20 现为 中国地质大学石油构造分析与盆地模拟专业在读硕 士研究生 。
从早期 的重力滑脱到伸展滑覆和挤压推覆 的
研究 , 从野 外露 头观 察到 应用 精细地 震技 术研 究地 下深 层滑 脱构 造 , 单层 次滑 脱构 造深 入到 多层次 从 滑脱 构造 的分 析 。随着研 究 的深入 , 现滑脱 构造 发 从 盆地 的形 成演 化 、 积 体 系 的发 育 , 含 油气 系 沉 到
有不 同。岩性越 致密 , 滑脱 效应 越强 。在相 同岩 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下刚果盆地重力滑脱伸展构造演化规律 下刚果盆地重力滑脱伸展构造自阿尔布期开始活动,前缘构造 带自阿尔布期之后构造活动逐渐减弱,晚白垩世之后基本停止; 后缘构造带自晚白垩世之后逐渐减弱并停止;中部构造带至今仍 在活动。其中盐构造活动白垩纪之后基本停止。
4.1阿尔布期-晚白垩世 下刚果盆地自阿尔布期开始发育重力滑脱伸展构造,开始先发育盐 构造、在盐构造和滑脱作用的控制下开始发育正断裂,阿尔布期以盐 构造活动为主,晚白垩世以生长正断裂活动为主。阿尔布期的盐活动 影响了正断裂的发育,而晚白垩世的正断裂活动反作用于盐构造的继 续发育。阿尔布期-晚白垩世重力滑脱伸展构造区的3个构造带都在 活动,其中中部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强,前缘构造带和后缘构造带活动 较弱。晚白垩世结束之后前缘构造带和后缘构造带构造活动基本停止。 4.2古近纪-现今 古近纪至今,下刚果盆地的重力滑脱伸展构造活动主要以中部构造 带为主,且以发育生长正断裂为主,始新世和中新世生长正断裂活动 达到最强,并控制着始新统和中新统的沉积,中新世之后中部构造带 构造活动开始减弱。前缘构造带和后缘构造带以稳定沉积为主,偶有 次级正断裂发育。
重力滑脱构造对盆地断层形成的影响
汇报人:马一行 学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专业:能源地质工程
重力滑脱构造的定义
重力滑脱构造是在基底拉张,翘倾运动时所开辟的空间中, 在沉积的 碎屑岩内发生和发展的, 它依附于基底的构造活动, 由于新堆积的盖层 柔性较大, 当条件适当时, 势必在相对刚性的基底上进行流动。基底在 拉张、翘倾过程中会产生重力不稳, 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岩顺断面和斜坡 向沉降中心滑动, 可造成“ 下挤、上张、顶陷落” 的堑式同生正断层。
2.构造特征 下刚果盆地的形成和发育,与中生代以来南大西洋裂开和后期的 持续扩张作用有关。下刚果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阿普特期发育 陆内裂陷构造体系、阿普特期以盐岩沉积为主、阿尔布期至今发育 被动大陆边缘重力滑脱构造体系。下刚果盆地靠陆一侧的大陆坡上 部主要以重力滑脱伸展构造为主。下刚果盆地的重力滑脱伸展构造 主要发育在大陆坡的上部,称为重力滑脱伸展构造区。该盆地的重 力滑脱伸展构造主要是以正断裂为主的一系列地垒、地堑和低幅度 正盐构造及相关褶皱组成。
前缘构造带断 裂活动强度较 弱、发育规模 较小,基本不 受盐岩活动影 响 中部构造带断裂活动强 烈、发育规模大,以生 长正断裂为主,还发育 有盐构造 后缘构造带, 以正断裂为 主,断裂活 动较弱、且 发育规模较 小。
3.下刚果盆地重力滑脱伸展构造生长发育特征 下刚果盆地重力滑脱伸展构造区在阿普特期盐岩层沉积期之后继续沉积。 随着沉积的继续,重力滑脱伸展构造开始发育,首先在后缘构造带开始发 育正断裂,当上覆沉积地层达到一定厚度、地层倾斜程度达到一定高度时, 在重力极不平衡的状态下,中部构造带开始发育大规模的生长正断裂,之 后在前缘构造带受弱伸展作用的控制多发育盐构造及其相关的正断裂和褶 皱,至此重力滑脱伸展构造雏形形成。可以看出重力滑脱伸展构造的发育 是从早到晚由陆向海推进的前展式发育模式。
重力滑脱构造—下刚果扇为例
1.区域概况 下刚果盆地位于非洲西部被动大 陆边缘中南部,沿加蓬、刚果(布)、 安哥拉的卡宾达、刚果(金)和安哥 拉海岸西侧分布。总面积 16.815×104km² ,其中海域面积为 15.091×104km²,陆以安布里什高原为界, 东部与前寒武系基底相邻,西部与大 西洋洋壳相连。
结 论
1.通过对文献的阅读,我加深了对重力滑脱作用的认识,结 合实例,了解了它的响应情况和实际效果。 2.同时加强了对深海扇发育特征的了解,有助于下阶段项目 工作的开展。
汇报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