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合集下载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掌握下册三单元的相关知识,包括拼音、字形、词语的理解和使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古诗词》、《诗歌欣赏》、《请不要逼我学习》、《读图签名》、《信息采集》、《字形认知》、《猜猜拼音》等。

一、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教具、图片、PPT等。

2.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

二、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放映一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引导学生猜测图片所描述的场景,激发学生对话和想象,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初步的猜想。

2.学习新课(20分钟)教师播放古诗词的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并对全班进行大声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后教师分组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诗词欣赏,运用想象力完成一个小故事,然后班级合作进行展示。

3.合作探究(3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观察、分析并采集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相关问题的回答,并展示出来,进行班级讨论。

4.提供反馈(1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游戏视频、绘本故事等方式进行反馈,让学生在游戏和故事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梳理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课文朗读、阅读理解、写出字形等,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导入、学习新课、合作探究、提供反馈、总结归纳、作业布置等一系列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改进:1.学生活动安排不够合理。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目录1 神州谣(2个)2 传统节日3“贝”的故事4 中国美食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语文园地三1 神州谣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

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

一艘满载着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同学书空。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助。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调动同学的生活积累识字。

比方,各地同学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

再如,通过“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同学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同学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

“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

如: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教师抽查同学自学情况:换偏旁:伸——神勇――涌减一减:写――与眠――民加一加:夹――峡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和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ān)、州(zhōu)、争(zhēng)、族(zú)。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分析(单元规划)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分析(单元规划)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分析(单元规划)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分析(单元规划)一、单元概述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围绕“美丽的大自然”这一主题,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本单元共安排了5篇课文,分别是《邓小平爷爷植树》、《笋芽儿》、《泉水》、《葡萄沟》和《小艇》。

此外,还安排了2个语文园地和1个写字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会正确认读“邓、植、芽、葡”等10个生字,会写“极、终、笔、文”等13个字。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道理。

-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学会提取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通过模仿、创编等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生字认读与写字。

-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朗读。

- 语文园地的学习与实践。

2. 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 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

- 语文园地中的创新与拓展。

四、教学措施1. 课前准备:- 教师需提前准备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便于生动地展示大自然的美。

2. 课堂导入:- 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课文教学:- 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采用讲述、讨论、朗读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生字词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字词。

4. 语文园地:-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提取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与拓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5. 写字课:- 教师需注重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书写质量,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巧。

6. 课后作业:- 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年级部编语文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计划与分析

二年级部编语文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计划与分析

二年级部编语文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计划与分析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课文:本单元的课文包括《偷懒的小狗》、《小蝌蚪找妈妈》、《小小的船》等。

2. 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故事书籍,扩展他们的阅读面。

3. 词语研究:研究本单元中出现的生词和词语搭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2.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问答互动法:在课堂上进行问答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本单元主题的思考。

2. 预:带领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大意和结构,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测故事情节。

3. 阅读理解:分段阅读课文,进行个别或小组讨论,解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词语研究:通过词语搭配、词义解释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

5. 表演活动:根据课文情节,进行小组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总结重点,解决疑惑。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词语掌握情况,批改作文,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教学资源1. 课本:二年级部编语文教材下册。

2. 课外阅读书籍: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故事书籍。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

教学辅助手段1. PPT:用于呈现课文内容和活动设计。

2. 视频和图片资源:用于导入和课堂讲解。

3. 小组合作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材料。

以上是二年级部编语文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计划与分析,旨在通过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口语交际-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口语交际-人教部编版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完整而简要地说出自己的理想、愿望。

2.引导学生简要地与同学说说自己的愿望。

3.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时做到认真、努力地倾听,有礼貌、有兴趣、有自信心地诉说。

【教学重点】乐于与别人交流“长大以后做什么”这个话题,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并能把为什么做这项工作说明白。

【教学难点】能向别人说清楚自己为什么长大了想做这项工作。

【教学准备】材料、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本课出现的情境图是以教师、护士、消防员等几种行业为代表的形象,以此启发学生进行联想。

由于课本里出现的情境图中一些人物职业并不容易看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舍弃了课本中的情境图,借助多媒体,搜集了几种行业工作的情境照片。

这些图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助于激发学生灵感,打开思路。

2.创设了不同层次的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活动,在课堂上我创设了多个不同层次、由易到难的交际情境。

如:小组互相问一问,教师采访,与同桌说一说,邀请好朋友来说等。

这些情境的创设体现了鲜明的互动性,使得学生在双向互动的实践中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表达能力。

3.注重在交际中评价。

把评价的过程也列入口语交际活动,让被评价学生与提出看法的同学形成新的交际互动。

这一点,我认为在口语交际课中尤为重要。

教师要尽量利用各种契机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应对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不足之处]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交流示范指导有所不足。

学生在交流时,还存在着一些各说各的现象,如邀请好朋友上台这一环节,两位学生都说明了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但是彼此没有交流,没有形成交际。

[再教设计]如果在这一环节之前,老师和学生有一次互动交流示范,再让学生与同桌说,最后邀请好朋友说,这样学生应该不会自言自语了。

此外,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对交际时是否态度大方、有礼貌做出评价,如:小组代表汇报时,第一个代表说完了,还说了一句“谢谢”,这本来是一个闪光点,应及时提出表扬。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意在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

《神州谣》让我们感悟祖国的伟大,《传统节日》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贝”的故事》这一课通过讲述“贝”让我们体会到汉字构造的奇妙,《中国美食》则通过讲述我国菜肴来揭示我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课分别以壮丽河山、传统节日、汉字、美食为题来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学生将收获更多有关我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并体会作为华夏子孙深深的自豪之情。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78个字,2个多音字“漂、炸”会写4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传统节日》。

3.积累字词,并掌握字词的基本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78个字,2个多音字“漂、炸”会写40个字。

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难点:1..锻炼学生的信息搜索和语言表达能力。

2.加深学生生活常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本单元课文以我国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为主,而基于学生年纪较小的特点,记忆和理解力较弱,因此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在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用多姿多彩的图片和视频与课文相融合,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述我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丰富课文的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计划用11课时完成教学。

(每篇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语文园地三”2课时)。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识字1 《神州谣》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神州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课以韵文的三字经形式,歌唱了中华美丽山河、民族团结。

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

一艘满载着13亿华夏儿女的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

本课的三字经,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

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

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三字经是传统蒙学教材的一种形式。

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除了识字,还要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读“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本课“州、华”等9个生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朗读中感悟神州的无穷魅力和祖国的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1.会读“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本课“州、华”等9个生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难点】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祖国山河和民族习俗等图片资料。

2.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走近课文。

图片展示美丽风光。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朗读课文1.要求:朗读感悟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

朗读指导:朗读本文的时候,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

读“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现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反思)

识字1 神州谣[教学目标]1.会认“州、涌”等15个生字,会写“州、湾”等9个生字。

2.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3.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词,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启发想象1.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同学们对我们的祖国有哪些了解?(说说自己所了解的祖国的文化、历史、自然风光等。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州谣》,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祖国图画。

(板书课题,识记“州”字,出示“州”字的汉字演变图,与“川”比较讲解)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画出生字。

2.读课后的生字表,请拼音朋友来帮忙,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采用“你演我猜”的游戏来巩固识字。

5.同学们想用哪些好的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6.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适时补充。

(1)偏旁归类识记。

如,“涌、湾、浓”都是三点水旁,“隔、陆”都是双耳旁。

(2)利用熟字识记。

加一加:“耸、湾、峡、浓、奋”。

(3)生活识字。

如,结合地名识记,湾—台湾;峡—三峡。

(4)语境识字。

“繁、荣”二字可组成词语“繁荣”,在具体语境中加深理解。

7.学生分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三、朗读课文,激发情感1.师范读,思考:你有什么发现?(每句三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2.第一节: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1)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祖国的山川壮美,风景如画。

配图)(2)你们喜欢美丽的祖国吗?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全班齐读。

(读出喜欢的感情)3.第二节: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1)指名读,思考:你有什么感受?(2)出示图片,师范读。

思考:你懂得了什么?(师范读时,着重突出“奔、涌、长、耸”的语音语调,引导学生体会)(3)播放相关小视频,绘声绘色感受山川的壮美。

(4)男女生分别读、配合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会写字,会认字。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三字经,一边读一边想画面,积累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祖国的国情。
教具、学具
课件
教法
讲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1.同学们,我们祖国山河壮丽,民族众多,团结一心,共同发展。
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州谣》。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甲 骨 类 漂 珍 饰 品 随 易 损 币 财
出示:奋发民族一齐情谊
1.各民族人民()努力,实现富强、文明、民主的中国梦。
2.祖国各()有着深厚的()。
拿出练习纸,先读一读,想好了再写。
指名读句子,对照答案。
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不仅记住了,会写,也会用,这才是真会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复习词语: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具、学具
课件
教法
讲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赛龙舟、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
神州中华山川黄河奔长江长城台湾海峡民族齐奋发情谊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或背诵儿歌。
4.继续学习《识字1》。(板书:神州谣)
(二)初读儿歌,领悟感知
1.出示课文画面。
教师随机简介。这么有趣的儿歌,你想好好朗读一下吗?
2.出示课文:
(三)精读儿歌
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具、学具
课件
教法
讲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
3.探究第三小节
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1)台湾岛是我们的领土吗?从哪里看出?
(台湾是我国领土,现在虽然独立,没有回到祖国怀抱,但是永远都是和大陆是一家人。)(与大陆,是一家。)
(2)指导朗读:重读“与大陆,是一家”等词语,读出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心愿,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4.探究第四小节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赏月、吃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重阳节)
(2)教师介绍“重阳节”。
(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评价读。
4.指导书写生字。
(1)用田字格课件出示:神奔奋峡湾民族谊齐,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教师指导书写。
(4)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5)展评学生的书写。
(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送词语宝宝回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写好了生字,读准了词语,再来读读。这些词语宝宝要回家,你能不能帮帮他们?
(春节 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1.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读错了,火车火车请停下。修理员来帮着修一下。
(1)横着开火车。
(2)竖着开火车。
(3)开双轨列车,看谁开得快。
(4)开双轨列车,先读读字音,再说一句话。
2.各种方式读。(生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之间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3.通过上面的反复朗读,这些字词已经成为我们的老朋友了,识字和认人是一样的,见面多了就熟悉了,就成了老朋友了。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乞巧 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师介绍“乞巧”: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不同种类的贝壳。
(1)欣赏各种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令人喜爱。
(2)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贝壳,为什么。
导语: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6﹒拍手、齐读小儿歌。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 jiējìng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
贴 街敬舟 艾 转 团 热 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 街敬舟 艾 转 团 热 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黄河的特点是河水水流湍急,长江的水量更大,暗潮涌动,波涛汹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
长城的特点是很长,是个大工程,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珠峰是指“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非常的高,直插云霄。
指导朗读:以舒缓、抒情的语气朗读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句子,重读“奔、涌、长、耸”等词语,读出祖国山河的壮美、雄伟。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五)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传统元宵 满堂 乞巧张贴 祭祀
牛郎 月饼 赏菊小巷小舟 艾条
1.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2.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