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前三章练习题(老师用)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3章第1节 卤代烃练习下学期(解析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3章第1节 卤代烃练习下学期(解析版)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节卤代烃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卤代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所有卤代烃都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B. 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C. 所有卤代烃都含有卤素原子D. 所有卤代烃都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的【答案】C【解析】A.卤代烃不一定是液体,如一氯甲烷是气体,故A错误;B.卤素所在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的卤代烃才可发生消去反应,故B错误;C.卤代烃一定含有卤原子,故C正确;D.烯烃通过发生加成反应也可得到卤代烃,故D错误。

故选C。

2.将氯丙烷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生成的产物再与溴水反应,得到一种有机物,则这种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有除它之外A. 2种B. 3种C. 4种D. 5种【答案】B【解析】在NaOH的醇溶液中加热,氯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二溴丙烷,即,它的同分异构体有:,,,故B正确。

故选B。

3.关于卤代烃性质叙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是强碱的醇溶液、加热B. 可以直接加硝酸银溶液检验卤素原子类型C.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D. 该卤代烃易溶于水【答案】C【解析】A.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条件为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强碱的醇溶液、加热是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条件,故A错误;B.卤代烃不能电离出卤素离子,所以卤代烃与硝酸银溶液不反应,可以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以后,加硝酸酸化,再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故B错误;C.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则发生消去反应能生成烯烃,故C正确;D.卤代烃难溶于水,则卤代烃难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验证苯和液溴在的催化下发生取代将反应产生的混合气体先通入四氯化碳溶液再通入溶液中,观察是否有淡黄色沉淀生成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A.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有乙烯生成,故A正确;B.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取冷却后反应液滴加硝酸酸化,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原子,故B正确;C.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含有还原性气体硫化氢、等,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不能说明乙炔被氧化,故C错误;D.将反应产生的混合气体先通入四氯化碳溶液除去溴蒸气,再通入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说明苯和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故D正确。

高二物理必修三的练习题

高二物理必修三的练习题

高二物理必修三的练习题物理是一门探究自然现象与规律的科学,它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而高二物理必修三是我国高中物理课程的一部分,涵盖了多个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1. 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一个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开始时的速度为2 m/s,加速度为3 m/s²。

求在6 s内,该物体的位移和末速度分别是多少?解答: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 = ut + (1/2)at²其中,s为位移,u为初速度,t为时间,a为加速度。

代入数据计算:s = 2 × 6 + (1/2) × 3 × (6²)= 12 + 54= 66 m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公式:v = u + at其中,v为末速度。

代入数据计算:v = 2 + 3 × 6= 2 + 18= 20 m/s因此,该物体在6 s内的位移为66 m,末速度为20 m/s。

2. 牛顿第二定律一辆质量为900 kg的小汽车正在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为2 m/s²。

求小汽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是多少?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 = ma其中,F为合外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代入数据计算:F = 900 × 2= 1800 N因此,小汽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1800 N。

3. 电路中的电功率一个电阻为10 Ω的电器在220 V的电压作用下工作。

求这个电器产生的电功率是多少?解答:根据电功率的公式:P = V²/R其中,P为电功率,V为电压,R为电阻。

代入数据计算:P = (220)² / 10≈ 4840 W因此,这个电器产生的电功率约为4840 W。

4. 磁场力的计算一段有限长度为L的导线,通有电流I,放置在垂直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

求该导线受到的磁场力大小。

解答:根据洛伦兹力的公式:F = BIL其中,F为磁场力,B为磁感应强度,I为电流,L为导线长度。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经典练习题(无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经典练习题(无答案)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读下图。

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l ~3题。

1.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A .差异性B .整体性与差异性C .整体性D .阶段性 2.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

A .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B .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C .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D .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 3.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要( )。

A .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B .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C .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D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 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 .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B .生活特点 C .经济发展水平 D .生活条件5.以下叙述可以反映我园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

①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 ②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船舶)北马(马车) ③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 ④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③④D .①②④ 6.导致上图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最主要是( )。

A .气候条件B .交通条件C .土地条件D .历史条件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入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7~8题。

7.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总是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阶段重点突破练习题(三)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阶段重点突破练习题(三)

阶段重点突破练(三)一、选择题(本题包含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官能团进行分类,属于同一类物质的是()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 ℃可反应生成硝基苯B.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一元取代反应,主要生成2-氯甲苯或4-氯甲苯C.乙苯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苯甲酸)D.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3.丙烯醇(CH2===CH—CH2OH)可以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有()①加成反应②氧化反应③加聚反应④取代反应A.仅①②③B.仅①③C.①②③④D.仅①②4.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A.CH3CH2CH2CH3和CH(CH3)3D.CH 2===CHCH===CHCH 3和CH 2===CHCH 35.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苯与浓溴水混合B.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后加热C.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共热D.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脱水反应生成乙醚6.环己醇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H 2SO 4—H 3PO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OH 是环己醇的官能团,能发生酯化反应C.产物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产物的分子式为C 6H 107.绿原酸的结构简式如图,则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绿原酸最多与5 mol H 2反应B.1 mol绿原酸最多与6 mol Br2反应C.该有机物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D.1 mol绿原酸最多能与1 mol NaHCO3反应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有3种含氧官能团B.1 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5 mol H2发生加成C.该有机物中存在手性碳原子,与足量氢气加成后还有手性碳原子D.该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和缩聚反应9.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逐渐加深。

高二物理练习题必修三

高二物理练习题必修三

高二物理练习题必修三1. 题目:小球自由下落一个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9.8 m/s²。

求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a) 小球开始落下时的速度是多少?b) 小球下落3秒后的速度是多少?c) 小球下落5秒后所经过的距离是多少?解答:a) 小球开始自由下落时,速度为0 m/s,因为它没有开始运动,整个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 下落3秒后的速度可以通过重力加速度乘以时间来计算。

根据公式 v = gt,其中 v 是速度,g 是重力加速度,t 是时间。

所以,小球下落3秒后的速度为:v = 9.8 m/s² × 3 s = 29.4 m/s。

c) 小球下落5秒后所经过的距离可以通过重力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来计算。

根据公式 s = (1/2)gt²,其中 s 是距离,g 是重力加速度,t 是时间。

所以,小球下落5秒后所经过的距离为:s = 0.5 × 9.8 m/s² × (5 s)² = 122.5 m。

2. 题目:斜抛运动一个物体以10 m/s的速度和30°的角度斜向上抛。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9.8 m/s²。

求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a) 物体到达最高点时的高度是多少?b) 物体的最大飞行距离是多少?c) 物体的总飞行时间是多少?解答:a) 物体到达最高点时,垂直方向的速度为0 m/s,因为在最高点的时候速度逐渐减小并最终为0。

可以使用 v² = u² + 2as 这个公式来计算高度。

在最高点时,垂直方向的初速度为 u = 10 m/s,加速度为 a = -9.8 m/s²(向下为正方向),所以有 0 = (10 m/s)² + 2(-9.8 m/s²)s,解得s ≈5.1 m。

所以,物体到达最高点时的高度约为5.1米。

b) 物体的最大飞行距离可以通过水平速度乘以飞行时间来计算。

新教材2020-2021高中英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习题-UNIT5POEMS-单元测评-含解析

新教材2020-2021高中英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习题-UNIT5POEMS-单元测评-含解析

UNIT5单元测评(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W:The weather report says there will be plenty of snow in the afternoon.M:Well,I hope so.The skiing’s going to be hopeless otherwise.1.What season is it?B.Autumn.C.Winter.答案CM:Excuse me.Can you tell me when the next bus leaves for Dai Temple?I want to arrive there as soon as possible.W:In five minutes.If you hurry,you might catch it.2.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A.Hurry to catch the bus.B.Wait for another bus.答案AW:What a fine day!Why not go swimming in the afternoon?M:I can’t agree more.But we need to be home before six o’clock for the match between Orlando Magic and Detroit Pistons.A.Have a picnic.B.Watch a match.答案BM:Sarah,I’m prepared to run for class monitor,and I’m wondering if I,er...if I can count on your support.W:Oh,maybe if you had asked me sooner,but my roommate’s running,too,and I’ve already promised her that she had my support.4.What does the woman mean?A.She will choose the man.B.The man was late in asking.答案BW:Have you bought a new camera again?You’re turning my flat into a camera museum!M:I’ll stop.I’ll try.But I probably can’t.I see a new model and my knees go weak!5.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to do?A.Set up a museum.B.Start doing exercise.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高中化学(必修三)第三章羧酸羧酸衍生物练习题

高中化学(必修三)第三章羧酸羧酸衍生物练习题

高中化学(必修三)第三章羧酸羧酸衍生物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羧酸类有机物的是( )A .B .C .2CH CH =-COOHD . 2.油酸的结构简式是( )A .2CH CHCOOH =B .1531C H COOH C .1733C H COOHD .1735C H COOH3.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捕获2CO 生成甲酸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5310.1g N C H 中所含的共价键数目为A 2.1NB .标准状况下,222.4L CO 中所含的质子数目为A 22NC .1mol 乙基所含的电子总数为A 16ND .100g46%的甲酸水溶液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A 5N4.某合成药物路线片段如下,D 为合成该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其中Et —表示25C H —,THF 为四氢呋喃,作为反应的溶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的过程为取代反应,碳酸钠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生成的HClNaBH可选择性还原酯基B.由B→C的过程,说明在THF环境中4C.一个D分子中存在两个手性碳原子D.1mol B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最多消耗4mol NaOH5.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则A、B、C三种醇分子里羟基数之比是()A.3∶2∶1B.2∶6∶2C.3∶1∶2D.2∶1∶36.下列试剂可以鉴别乙醇、乙醛、乙酸、甲酸四种无色溶液的是()A.银氨溶液B.浓溴水C.FeCl3溶液D.新制的Cu(OH)27.下列反应中有C-H键断裂的是()A.光照下三氯甲烷与氯气反应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C.加热条件下乙醇与溴化氢反应D.乙酸与乙醇反应8.下面为三种简单螺环化合物,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化合物m、n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B.化合物m的一氯代物有2种C.化合物n与3-甲基-1-庚烯互为同分异构体D.化合物t的名称为螺[5,4]壬烷9.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最简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

新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三章恒定电流 课时分层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解析)

新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三章恒定电流 课时分层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解析)

第三章恒定电流第一节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 1 - 第二节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 5 - 第三节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 10 -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 15 - 章末综合测验................................................................................................................ - 19 -第一节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A级合格达标1.关于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电流越大B.电子运动的速度越大,电流越大C.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越大D.因为电流有方向,所以电流是矢量解析:据I=qt可知,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积的电荷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并非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电流就越大,故A错误,C正确;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q v S可知,电子运动的速率越大,电流不一定越大,还与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n、横截面积S有关,故B错误;电流有大小和方向,但电流是标量,故D错误.答案:C2.在示波管中,电子枪2 s内发射了6×1013个电子,则示波管中电流的大小为()A.4.8×10-6 A B.3×10-13 AC.3×10-6 A D.9.6×10-6 A解析:电子枪2 s发射的电荷量Q=6×1013×1.6×10-19 C=9.6×10-6 C,所以示波管中的电流大小为I=Qt=9.6×10-62A=4.8×10-6A,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A3.根据欧姆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电阻即为零B.导体中的电流越大,电阻就越小C.当电压增大2倍时,电阻增大2倍D.由I=UR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解析: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公式R=UI只提供了计算电阻的方法,R与UI是在数值上相等,当我们不给导体两端加电压时,导体的电阻仍存在,因此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A、B、C错误.答案:D4.已知纯电阻用电器A的电阻是纯电阻用电器B的电阻的2倍,加在A上的电压是加在B上的电压的一半,那么通过A和B的电流I A和I B的关系是()A.I A=2I B B.I A=I B 2C.I A=I B D.I A=I B 4解析:由I=UR得I A∶I B=U AR A∶U BR B=1∶4,即I A=I B4,故D正确.答案:D5.在电阻为4 Ω的导体中通以恒定电流,5 min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45 C,这时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是()A.60 V B.6 VC.0.6 V D.3.6 V解析: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Qt=455×60A=0.15 A,根据欧姆定律得,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IR=0.15×4 V=0.6 V,故选项C正确.答案:C6.有四个金属导体,它们的U-I图像如图所示,电阻最大的导体是()A .aB .bC .cD .d解析: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 =U R 可得定值电阻的U-I 图像是一条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斜率表示电阻,故导体d 的电阻最大,选项D 正确.答案:D7.某金属导体两端所加电压为8 V 时,10 s 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为0.16 C.(1)求导体的电阻;(2)若导体两端电压为10 V ,求通过导体的电流.解析:(1)电压U 1=8 V ,10 s 内通过的电荷量Q =0.16 C ,则电流I 1=Q t =0.1610A =0.016 A ,电阻R =U 1I 1=80.016 Ω=500 Ω. (2)若导体两端电压为U 2=10 V ,则电流I 2=U 2R =10500 A =0.02 A.答案:(1)500 Ω (2)0.02 AB 级 等级提升8.有甲、乙两导体,甲的横截面积是乙的2倍,而单位时间内通过乙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甲的2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甲、乙两导体的电流相同B .通过乙导体的电流是甲导体的2倍C .乙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是甲导体的2倍D .甲、乙两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相等解析:由于单位时间内通过乙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甲的2倍,因此通过乙导体的电流是甲的2倍,故A 错误,B 正确.由于I =nqS v ,所以v =I nqS ,由于不知道甲、乙两导体的性质(n 、q 不知道),所以无法判断v ,故C 、D 错误.答案:B9.(多选)如图所示是某导体的I-U 图像,图中α=4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 .此导体的电阻R 不变C .I-U 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所以电阻R =1tan 45° Ω=1 ΩD .在该导体的两端加6 V 的电压时,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3 C 解析:由题图可知,电流随着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选项A 正确;由I =U R 可知,I-U 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则导体的电阻R 不变,且R =2 Ω,选项B 正确,选项C 错误;在该导体的两端加6 V 的电压时,电路中电流I =U R =3 A ,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 =It =3×1 C=3 C ,选项D 正确.答案:ABD10.某一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中AB 段(曲线)所示,关于导体的电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B 点的电阻为12 ΩB .B 点的电阻为40 ΩC .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1 ΩD .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9 Ω解析:B 点的电阻R B =U I =61.5×10-1Ω=40 Ω,故A 错误,B 正确;A 点的电阻R A=31.0×10-1Ω=30 Ω,故两点间的电阻改变了(40-30) Ω=10 Ω,故C、D错误.答案:B11.如图所示的图像所对应的两个导体:(1)电阻关系R1∶R2为多少?(2)若两个导体中的电流相等(不为零)时,电压之比U1∶U2为多少?(3)若两个导体的电压相等(不为零)时,电流之比I1∶I2为多少?解析:(1)由I-U图像可知R=1k=ΔUΔI,解得R1=10×10-35×10-3Ω=2 Ω,R2=10×10-3 15×10-3Ω=23Ω,故R1∶R2=2∶23=3∶1.(2)由欧姆定律得U1=I1R1,U2=I2R2,由于I1=I2,则U1∶U2=R1∶R2=3∶1.(3)由欧姆定律得I1=U1R1,I2=U2R2,由于U1=U2,则I1∶I2=R2∶R1=1∶3.答案:(1)3∶1(2)3∶1(3)1∶3第二节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A级合格达标1.关于公式R=UI和公式R=ρl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式对一切情况都适用B.R=UI仅适用于金属导体,R=ρlS适用于任何导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前三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右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2. 如图所示,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通过的人体内环境的名称依次是()A.组织液→血浆B.组织液→淋巴→血浆C.细胞内液→组织液→细胞内液D.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3. 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 B.②③C.②④ D.①③4. 细胞通讯是细胞间交流信息,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生理活动。

如右图甲为两种细胞通讯方式,乙为甲图中括号部位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图中靶细胞1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2一定是肝细胞B.图中结构1的末梢与靶细胞1合称为效应器C.图中⑤的形成与②有关,⑤所在的位置是内环境D.图中靶细胞1对靶细胞2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为体液调节5 右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6.右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D.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7. 右图中甲、乙均表示细胞的一部分,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甲、乙是同一个细胞的两个部分,则该细胞为神经元,乙中a、c为兴奋区B.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兴奋在两者之间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的C.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甲与乙之间应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且兴奋的传递方向应为甲→乙D.图中甲在向外分泌物质,则甲可参与构成突触前膜,该物质的分泌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8. 西班牙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研制出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MV A-B,它能够降低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程度。

下列关于HIV和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艾滋病患者出现的病症通常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有关B.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不能复制C.HIV侵染T细胞,因此艾滋病患者仍保留完整的体液免疫D.接种MVA-B后机体通过记忆细胞直接消灭入侵的HIV9.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

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

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

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0. 如图是在寒冷环境中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在寒冷的环境中,激素③的分泌增加,但与神经调节无关B.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加,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C.切除甲状腺后,①和②的分泌会增加,但不促进代谢D.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使①和②的分泌增加11. 右图为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血糖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分泌C,从而使血糖降低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B.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D,从而使血糖上升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C与D表现为拮抗作用D.血糖平衡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12. 下列对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分析错误的是()A. 由Ⅰ造成,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后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B. 由Ⅱ造成,引起下丘脑分泌②抗利尿激素,最后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 由Ⅲ造成,下丘脑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促使两种激素③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最后使血糖升高D. 由Ⅳ引起,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作用,可以引起④毛细血管舒张,同时体内产热量增加13. 人体的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分别可分泌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

右图表示的是人体内血钙浓度变化时的调节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图示可知甲状旁腺素具有提高血钙浓度的作用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浓度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C.人体内血钙浓度在神经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血钙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人体生命活动异常14. 右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 L清水及饮1 L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

错误的叙述是()A. 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B. 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降低C. 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D. 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15. 右图细胞Ⅰ、Ⅱ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A.若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和肌细胞B.兴奋只能由细胞2传递到细胞3,不能反向传递C.若细胞2可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是性腺细胞D.若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内负电位变为正电位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B.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C.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释放e激素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18.下列是对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肾小管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B.体内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C.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人体散失的热量大于产热量D.大量流汗后,应及时大量饮用矿泉水,以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19.右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甲、乙、丙依次为()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20. 下列结构被破坏,对人体维持体温恒定影响最小的是()A. 皮肤的温度感受器B. 下丘脑C. 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的联系D. 汗腺21. 某人悠闲地在乡间小道上散步,突然从不远处窜出一条成年狗狂叫着向他扑来。

此人吓了一跳,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过程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A.图中的细胞A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细胞B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B.移植的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①、②、⑥、⑦有关;预防接种主要与①、②、③、④、⑤、⑧有关C.⑤、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导致细胞内DNA分子数量的减少D.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⑦或⑧的过程,进而产生G或E,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23. 如图表示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下列对a、b、c、A.a细胞具有吞噬、呈递抗原的作用B.b细胞增殖分化后产生抗体直接清除抗原C.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了变化D.d细胞通过和靶细胞密切接触发挥作用解析:由图可知,a、b、c、d四种细胞分别为吞噬细胞、B细胞、靶细胞、效应T细胞。

b细胞增殖分化后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由此可见,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不能直接清除抗原。

24. 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处施用()A.生长素类物质B.赤霉素类物质C.细胞分裂素D.乙烯生成物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26. 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质量如右图所示:据图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2,4-D浓度超过25 mg·L-1,对果实发育起抑制作用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大约为20 mg·L-1D.2,4-D不仅有促进茎伸长的作用,还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27. 探究吲哚乙酸(IAA)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图所示,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B.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C.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相同D.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28. 分析右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29. 当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下图所表示的生长素分布与生长的情形正确的是(黑点代表生长素的分布)()A.①④⑥B.②④⑧C.③⑤⑥D.②⑤⑦30.如右图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玉米胚芽鞘的伸长生长的影响。

按下图方法处理,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会向右弯曲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1.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

现有一种植物幼苗,为了探究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将其直立生长的胚芽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并用单侧光照射,如下图。

下列结果及判断正确的是()①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②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③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④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32. 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A.a B.b C.c D.d33.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不同组合分别处理幼茎切段。

右图表示幼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此图可说明()A.植物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B.植物激素间具有拮抗作用C.植物激素间具有反馈调节作用D.植物激素间具有连锁调节作用3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脱落酸能促进马铃薯发芽B. 果实发育过程只受生长素和乙烯的调节C. 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D. 根具有向地性是由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而长得快35.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B.高浓度2,4-D可以抑制双子叶植物类杂草的生长C.根尖分生区细胞数目的增多主要是由赤霉素调节的D.温室种植的番茄开花后喷洒乙烯可促进果实的形成36. 将矮茎豌豆植株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处理,然后测量植株的高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