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复习讲解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的两点式方程1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的两点式方程1
������-2 -1-2 5 ,-1 2 ������+2 2 3 2 3
,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得梯形 2x+3y-2=0.
=
,化简得 5 +2 2
已知直线上两点坐标,可用两点式求直线方程,但两点式方程不能 表示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因而,在所给的两点中,若横坐标相等或纵坐 标相等,可直接写出直线的方程.已知两点求直线方程时,也可用点斜式 求解.
章末整合提升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知识网络构建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专题归纳整合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迁移与应用 梯形 ABCD 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A(-5,1),B(1,-3),C(4,1),D(1,3).求该 梯形中位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 kAB=- ,kCD=- ,∴ AB∥CD. 又 AD 中点 M(-2,2),BC 中点 N 的中位线 MN 所在直线方程为
������-������1 y1≠y2 时才能写成 ������2 -������1
=
������-������1 的形式. ������2 -������1
章末整合提升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知识网络构建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专题归纳整合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KETANG HEZUO TANJIU
设 AB 的中点 D(x,y), 2 2 2
可得点 D 的坐标为 - ,0 . 故直线 CD
������-0 的方程为 -3-0
1 2
=
1 3- -2
������+2
1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教材梳理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教材梳理

疱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两条直线的交点如果两条直线相交,则交点坐标分别适合两条直线的方程,即交点坐标是两直线方程所组成方程组的解.把两条直线的方程组成方程组,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条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若方程组有无数个解,则两条直线有无数个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重合.要点提示直线相交的问题转化为求方程组的解的问题,且解的个数决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对应的就是两直线方程所组成方程组的解.二、直线系方程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类直线的集合称为直线系,表示直线系的方程叫做直线系方程.方程的特点是除含坐标变量x 、y 以外,还含有待定系数(也称参变量).(1)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l 1:A 1x+B 1y+C 1=0,l 2:A 2x+B 2y+C 2=0交点的直线方程为A 1x+B 1y+C 1+λ(A 2x+B 2y+C 2)=0,其中λ是待定系数.在这个方程中,无论λ取什么实数,都得不到A 2x+B 2y+C 2=0,因此它不能表示直线l 2.(2)平行直线系: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Ax+By+λ=0(λ≠C),λ是参变量.(3)垂直直线系方程:与Ax+By+C=0(A≠0,B≠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Bx-Ay+λ=0.(4)特殊平行线与过定点(x 0,y 0)的直线系:当斜率k 一定而m 变动时,y=kx+m 表示斜率为k 的平行线系,y-y 0=k(x-x 0)表示过定点(x 0,y 0)的直线系(不含直线x=x 0).要点提示 如果在求直线方程的问题中,有一个已知条件,另一个条件待定时,可选用直线系方程来求解.直线系是直线和方程的理论发展,是数学符号语言中一种有用的工具,是一种很有用的解题技巧,应注意掌握和应用.问题·探究问题1 设两条直线的方程为l 1:A 1x+B 1y+C 1=0和l 2:A 2x+B 2y+C 2=0,如果这两条直线相交,你能分析它们的系数满足什么关系吗?探究:我们可以先解由两直线方程联立的方程组⎩⎨⎧=++=++).2( 0C y B x A ),1( 0C y B x A 222111 ①×B 2-②×B 1,得(A 1B 2-A 2B 1)x+B 2C 1-B 1C 2=0.当A 1B 2-A 2B 1≠0时,得x=12211121B A B A B C C B --;再由①×A 2-②×A 1,当A 1B 2-A 2B 1≠0时,可得y=12212112B A B A C A C A --.因此,当A 1B 2-A 2B 1≠0时,方程组有唯一一组解x 、y. 这时两条直线相交,交点的坐标就是(x ,y).因此这两条直线相交时,系数满足的关系为A 1B 2-A 2B 1≠0.问题2 请你探究一下三条直线l 1:ax+y+1=0,l 2:x+ay+1=0,l 3:x+y+a=0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什么?探究:三直线构成三角形,则需任意两条直线都相交,且不能相交于一点.注意不要忽略三线交于同一点的情况.所以可以从正反两个方向来思考.解法一:任两条直线都相交,则a a 11≠,111≠a ,故a≠±1.又有三条直线不交于同一点, 故其中两条直线⎩⎨⎧=++=++0a y x 0,1ay x 的交点(-1-a,1)不在直线ax+y+1=0上,即a(-1-a)+1+1≠0,a 2+a-2≠0,(a+2)(a-1)≠0,∴a≠-2,a≠1.综合上述结果,三条直线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a≠±1,a≠-2.解法二:因为三条直线能构成三角形,所以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共点,即任意两条直线都不平行,且三线不共点.可以把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情况排除掉.若三条直线交于同一点,则其中两条直线⎩⎨⎧=++=++0a y x 0,1ay x 的交点(-1-a,1)在直线ax+y+1=0上,∴a(-a-1)+1+1=0,∴a=1或a=-2.若l 1∥l 2,则有11-=-a ,a=1;若l 1∥l 3,则有11-=-a,a=1;若l 2∥l 3,则有a a-=-1,a=±1. 所以若三条直线构成三角形,则需a≠±1,a≠-2.典题·热题例1 分别判断下列直线是否相交,若相交,求出它们的交点.(1)l 1:2x-y=7和l 2:3x+2y-7=0;(2)l 1:2x-6y+4=0和l 2:4x-12y+8=0;(3)l 1:4x+2y+4=0和l 2:y=-2x+3.思路解析:判定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转化为讨论方程组解的情况.若两直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且仅有一组解时,说明两直线相交;若方程组无解,说明两直线平行;若方程组有无数多组解,则说明两直线重合.解:(1)方程组⎩⎨⎧=+=07-2y 3x 0,7-y -2x 的解为⎩⎨⎧==-1,y 3,x 因此直线l 1和l 2相交,交点坐标为(3,-1). (2)方程组⎩⎨⎧=+=+0812y -4x 0,46y -2x 有无数组解,这表明直线l 1和l 2重合.(3)方程组⎩⎨⎧=+=++03-y 2x 0,42y 4x 无解,这表明直线l 1和l 2没有公共点,故l 1∥l 2. 深化升华 根据两直线方程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当已知形式是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时,利用斜率以及纵截距来判定两直线是否相交、平行或重合更方便.当已知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时,若系数中含有字母,因为直线斜率是否存在不清楚,若再使用斜率判定,则要进行分类讨论,但用一般式的系数关系来判断则不用讨论,显得较为简单易行.例2 已知两直线l 1:x+my+6=0,l 2:(m-2)x+3y+2m=0,当m 为何值时,直线l 1与l 2(1)平行;(2)重合;(3)相交?思路解析:对于平行及重合的判断,可以通过斜率与截距来分析.而对于l 1与l 2相交的情况,只能通过解方程组来寻求规律.解:当m=0时,l 1:x+6=0,l 2:2x-3y=0,此时l 1与l 2相交.当m≠0时,l 1:y=m x m 61--,l 2:y=m x m 3232---. (1)若l 1∥l 2,则⎪⎪⎩⎪⎪⎨⎧-≠--=-,326,321m mm m 解得m=-1(m=3舍去). (2)若l 1与l 2重合,则62312m m m ==-, 解得m=3.故m=-1时,l 1∥l 2;m=3时,l 1与l 2重合.(3)由l 1的方程得x=-my-6,代入l 2的方程得(m-2)(-my-6)+3y+2m=0,即(m 2-2m-3)y=12-4m.显然,m 2-2m-3=0时无解,只有当m 2-2m-3≠0,即m≠-1且m≠3时,方程才有解,且是唯一解,故只有当m≠-1且m≠3时两直线相交.深化升华 具体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实际上,对于两条直线平行,可以将两直线的方程分别化为斜截式,通过斜率相等,纵截距不相等来判断;对于两条直线重合的情况,实际上是两条直线的方程完全相同,只是化简的程度不同,此时,可通过对应项的系数的比值相等来判断.例3 求经过两直线2x-3y-3=0和x+y+2=0的交点且与直线3x+y-1=0平行的直线方程.思路解析:根据本题的条件,一种思路是先求出交点坐标,再设所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求出所要求的直线方程;另一种思路是利用直线系(平行系或过定点系)直接设出方程,根据条件求未知量,得出所求直线的方程.解:(方法一)由方程组⎩⎨⎧=++=0,2y x 0,3-3y -2x 得⎪⎪⎩⎪⎪⎨⎧-=-=.57,53y x ∵直线l 和直线3x+y-1=0平行,∴直线l 的斜率k=-3.∴根据点斜式有y-(57-)=-3[x-(53-)], 即所求直线方程为15x+5y+16=0.(方法二)∵直线l 过两直线2x-3y-3=0和x+y+2=0的交点,∴设直线l 的方程为2x-3y-3+λ(x+y+2)=0,即(λ+2)x+(λ-3)y+2λ-3=0.∵直线l 与直线3x+y-1=0平行, ∴1321332--≠-=+λλλ.解得λ=211. 从而所求直线方程为15x+5y+16=0.拓展延伸 直线系是指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直线的集合.表示直线系的方程叫做直线系方程.除了本题的共点直线系外,还有过定点的直线系、平行直线系和垂直直线系等.对于求与已知直线有着一定联系的直线的方程时,可以通过特定的直线系方程利用待定系数法来求解.注意要根据题中条件灵活地选择方程进行求解.变式:求与直线2x+3y+1=0垂直,且过点P(1,-1)的直线l 的方程.思路解析:本题可以先求得直线的斜率,应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求得.也可以由垂直直线系方程设出直线的方程求待定的系数.解:设与直线2x+3y+1=0垂直的直线l 方程为3x-2y+c=0.因为点P(1,-1)在直线l 上,所以3×1-2×(-1)+c=0,解之,得c=-5.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3x-2y-5=0.例4 求证:不论m 取什么实数,直线(2m-1)x+(m+3)y-(m-11)=0都经过一个定点,并求出这个定点的坐标.思路解析:题目所给的直线方程的系数含有字母m ,给m 任何一个实数值,就可以得到一条确定的直线,因此所给的方程是以m 为参数的直线系方程.要证明这个直线系中的直线都过一定点,就是证明它是一个共点的直线系,我们可以给出m 的两个特殊值,得到直线系中的两条直线,它们的交点即是直线系中任何直线都过的定点.另一个思路是:由于方程对任意的m 都成立,那么就以m 为未知数,整理为关于m 的一元一次方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的条件求得定点的坐标.解:解法一:对于方程(2m-1)x+(m+3)y-(m-11)=0,令m=0,得x-3y-11=0;令m=1,得x+4y+10=0.解方程组⎩⎨⎧=++=0,104y x 0,11-3y -x 得两条直线的交点为(2,-3).将点(2,-3)代入已知直线方程左边,得(2m-1)×2+(m+3)×(-3)-(m-11)=4m-2-3m-9-m+11=0.这表明不论m 为什么实数,所给直线均经过定点(2,-3).解法二:将已知方程以m 为未知数,整理为(2x+y-1)m+(-x+3y+11)=0.由于m 的取值的任意性,有⎩⎨⎧=++=+0.113y x -0,1-y 2x 解得⎩⎨⎧==-3.y 2,x 所以所给直线不论m 取什么实数,均经过定点(2,-3).深化升华 含参直线过定点问题的解题思路有二:一是曲线过定点,即与参数无关,则参数的同次幂的系数为0,从而求出定点;二是分别令参数为两个特殊值,得方程组,求出点的坐标,代入原方程满足,则此点为所求定点.。

高中数学同步讲义必修二——第三章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高中数学同步讲义必修二——第三章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学习目标 1.掌握直线方程两点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2.了解直线方程截距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3.会用中点坐标公式求两点的中点坐标.知识点一 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思考 过点(1,3)和(1,5)的直线能用两点式表示吗?为什么?过点(2,3),(5,3)的直线呢? 答案 不能,因为1-1=0,而0不能做分母.过点(2,3),(5,3)的直线也不能用两点式表示. 梳理名称已知条件 示意图方程使用范围 两点式P 1(x 1,y 1),P 2(x 2,y 2),其中x 1≠x 2,y 1≠y 2y -y 1y 2-y 1=x -x 1x 2-x 1 斜率存在且不为0知识点二 直线方程的截距式思考 已知两点P 1(a,0),P 2(0,b ),其中a ≠0,b ≠0,求通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 答案 由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得y -0b -0=x -a 0-a ,即x a +yb =1. 梳理名称已知条件 示意图方程使用范围截距式 在x ,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 且a ≠0,b ≠0x a +y b=1 斜率存在且不为0,不过原点知识点三 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若点P 1,P 2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设P (x ,y )是线段P 1P 2的中点,则⎩⎨⎧x =x 1+x 22,y =y 1+y22.1.不经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x a +yb=1表示.( × )2.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y 1)(x 2-x 1)=(x -x 1)(y 2-y 1)表示.( √ )3.能用两点式方程表示的直线也可用点斜式方程表示.( √ )类型一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例1 已知A (-3,2),B (5,-4),C (0,-2),在△ABC 中, (1)求BC 边的方程;(2)求BC 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 (1)BC 边过两点B (5,-4),C (0,-2), 由两点式,得y -(-4)-2-(-4)=x -50-5,即2x +5y +10=0,故BC 边的方程是2x +5y +10=0(0≤x ≤5). (2)设BC 的中点为M (a ,b ),则a =5+02=52,b =-4+(-2)2=-3,所以M ⎝⎛⎭⎫52,-3, 又BC 边的中线过点A (-3,2),所以y -2-3-2=x -(-3)52-(-3),即10x +11y +8=0,所以BC 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10x +11y +8=0. 引申探究若本例条件不变,试求BC 边的垂直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方程.解 k BC =-4-(-2)5-0=-25,则BC 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为52,又BC 的中点坐标为⎝⎛⎭⎫52,-3, 由点斜式方程可得y +3=52⎝⎛⎭⎫x -52, 即10x -4y -37=0.反思与感悟 (1)当已知两点坐标,求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时,首先要判断是否满足两点式方程的适用条件:两点的连线不平行于坐标轴.若满足,则考虑用两点式求方程.(2)由于减法的顺序性,一般用两点式求直线方程时常会将字母或数字的顺序错位而导致错误,在记忆和使用两点式方程时,必须注意坐标的对应关系,即x 2与y 2是同一点坐标,而x 1与y 1是另一点坐标.跟踪训练1 若点P (3,m )在过点A (2,-1),B (-3,4)的直线上,则m =________. 答案 -2解析 由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得y -(-1)4-(-1)=x -2-3-2,即y +15=x -2-5. ∴直线AB 的方程为y +1=-x +2, ∵点P (3,m )在直线AB 上, ∴m +1=-3+2,得m =-2. 类型二 直线的截距式方程例2 求过点A (5,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l 的方程.解 方法一 (1)当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均为0时,方程为y =25x ,即2x -5y =0;(2)当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不为0时,可设方程为x a +y-a =1,即x -y =a ,又∵l 过点A (5,2),∴5-2=a ,解得a =3, ∴l 的方程为x -y -3=0.综上所述,直线l 的方程是2x -5y =0或x -y -3=0. 方法二 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一定存在. 设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y -2=k (x -5), 当x =0时,y =2-5k ,当y =0时,x =5-2k .根据题意得2-5k =-⎝⎛⎭⎫5-2k ,解方程得k =25或1. 当k =25时,直线方程为y -2=25(x -5),即2x -5y =0;当k =1时,直线方程为y -2=1×(x -5),即x -y -3=0. 综上,直线l 的方程是2x -5y =0或x -y -3=0.反思与感悟 (1)如果问题中涉及直线与两坐标轴相交,则可考虑选用直线截距式的方程,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其系数即可.(2)选用直线截距式的方程时,必须首先考虑直线能否过原点以及能否与两坐标轴垂直. 跟踪训练2 过点P (2,3)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无数多条答案 C解析 当过原点时,有一条符合题意;当与坐标轴截距为正数时,有一条;当与坐标轴截距互为相反数且不为0时,有一条,共3条.1.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3,4的直线方程是( ) A.x -3+y4=1 B.x 3+y-4=1 C.x -3-y4=1 D.x 4+y-3=1 答案 A2.经过M (3,2)与N (6,2)两点的直线方程为( ) A .x =2 B .y =2 C .x =3 D .x =6 答案 B解析 由M ,N 两点的坐标可知,直线MN 与x 轴平行,所以直线方程为y =2,故选B. 3.过点P (1,2)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和为0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 答案 2x -y =0或x -y +1=0解析 当直线过原点时,得直线方程为2x -y =0; 当在坐标上的截距不为零时, 可设直线方程为x a -ya=1,将x =1,y =2代入方程可得a =-1, 得直线方程为x -y +1=0.∴直线方程为2x -y =0或x -y +1=0.4.已知点A (3,2),B (-1,4),则经过点C (2,5)且经过线段AB 的中点的直线方程为______. 答案 2x -y +1=0解析 AB 的中点坐标为(1,3), 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可得y -35-3=x -12-1,即2x -y +1=0.5.直线l 过点(1,2)和第一、二、四象限,若直线l 的横截距与纵截距之和为6,求直线l 的方程. 解 设直线l 的横截距为a ,由题意可得纵截距为6-a ,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x a +y 6-a =1,因为点(1,2)在直线l 上,所以1a +26-a =1,解得a 1=2,a 2=3.当a =2时,直线的方程为2x +y -4=0, 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当a =3时,直线的方程为x +y -3=0, 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综上所述,所求直线方程为2x +y -4=0或x +y -3=0.1.当直线没有斜率(x 1=x 2)或斜率为0(y 1=y 2)时,不能用两点式y -y 1y 2-y 1=x -x 1x 2-x 1求它的方程,此时直线的方程分别是x =x 1和y =y 1,而它们都适合(x 2-x 1)·(y -y 1)=(y 2-y 1)(x -x 1),即两点式的整式形式,因此过任意两点的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x 2-x 1)(y -y 1)=(y 2-y 1)(x -x 1)的形式.2.直线的截距式是两点式的一个特殊情形,用它来画直线以及判断直线经过的象限或求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比较方便.注意直线过原点或与坐标轴平行时,没有截距式方程,但直线过原点时两截距存在且同时等于零.一、选择题1.一条直线不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则它的方程( ) A .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截距式 B .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斜截式或点斜式 C .可以写成点斜式或截距式D .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截距式或斜截式或点斜式 答案 B解析 由于直线不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所以直线的斜率存在,且直线上任意两点的横坐标及纵坐标都不相同,所以直线能写成两点式或斜截式或点斜式.由于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有可能为0,所以直线不一定能写成截距式.故选B. 2.直线x a 2-yb 2=1在y 轴上的截距是( )A .|b |B .-b 2C .b 2D .±b 答案 B解析 令x =0,得y =-b 2.3.若直线l 的横截距与纵截距都是负数,则( ) A .l 的倾斜角为锐角且不过第二象限 B .l 的倾斜角为钝角且不过第一象限 C .l 的倾斜角为锐角且不过第四象限 D .l 的倾斜角为钝角且不过第三象限答案 B解析 依题意知,直线l 的截距式方程为x -a +y-b =1(a >0,b >0),显然直线l 只能过第二、三、四象限,而不会过第一象限,且倾斜角为钝角,故选B. 4.以A (1,3),B (-5,1)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是( ) A .3x -y -8=0 B .3x +y +4=0 C .3x -y +6=0 D .3x +y +2=0答案 B解析 因为k AB =1-3-5-1=13,AB 的中点坐标为(-2,2),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y -2=-3(x +2),化简为3x +y +4=0.5.若直线l 过点(-1,-1)和(2,5),且点(1 009,b )在直线l 上,则b 的值为( ) A .2 019 B .2 018 C .2 017 D .2 016 答案 A解析 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得直线l 的方程为y -(-1)5-(-1)=x -(-1)2-(-1),即y =2x +1,令x =1 009, 则有b =2×1 009+1,即b =2 019.6.(2017·菏泽二中检测)一条光线从点A ⎝⎛⎭⎫-12,0处射到点B (0,1)后被y 轴反射,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 A .y =2x +1 B .y =-2x +1 C .y =12x -12D .y =-12x -12答案 B解析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得,点A ⎝⎛⎭⎫-12,0关于y 轴的对称点M ⎝⎛⎭⎫12,0在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上.再由点B (0,1)也在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上,用两点式可求得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 -01-0=x -120-12,即y =-2x +1. 7.两条直线l 1:x a -y b =1和l 2:x b -ya=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以是( )答案 A解析 两条直线化为截距式分别为x a +y -b =1,x b +y-a =1.假定l 1,判断a ,b ,确定l 2的位置,知A 符合.8.直线l 经过点A (1,2),在x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是(-3,3),则其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1,15 B.⎝⎛⎭⎫-∞,12∪(1,+∞) C.()-∞,1∪⎝⎛⎭⎫15,+∞ D.()-∞,-1∪⎝⎛⎭⎫12,+∞ 答案 D解析 设直线的斜率为k ,如图,过定点A 的直线经过点B 时,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为3,此时k =-1;过定点A 的直线经过点C 时,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为-3,此时k =12,满足条件的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1)∪⎝⎛⎭⎫12,+∞.二、填空题9.过点P (1,3)的直线l 分别与两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若P 为AB 的中点,则直线l 的截距式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x 2+y6=1解析 设A (m,0),B (0,n ),由P (1,3)是AB 的中点可得m =2,n =6, 即A ,B 的坐标分别为(2,0),(0,6), 则l 的截距式方程是x 2+y6=1.10.过点(1,3)且在x 轴上的截距为2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3x +y -6=0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过点(2,0), 又直线过点(1,3), 由两点式可得, y -03-0=x -21-2, 整理得3x +y -6=0.11.已知A (3,0),B (0,4),直线AB 上一动点P (x ,y ),则x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答案 3解析 直线AB 的方程为x 3+y4=1,设P (x ,y ),则x =3-34y ,∴xy =3y -34y 2=34(-y 2+4y )=34[-(y -2)2+4]≤3.即当P 点坐标为⎝⎛⎭⎫32,2时,xy 取得最大值3. 三、解答题12.在△ABC 中,已知A (5,-2),B (7,3),且AC 边的中点M 在y 轴上,BC 边的中点N 在x 轴上,求: (1)顶点C 的坐标; (2)直线MN 的截距式方程. 解 (1)设C (x 0,y 0), 则AC 边的中点为M ⎝ ⎛⎭⎪⎫x 0+52,y 0-22, BC 边的中点为N ⎝⎛⎭⎪⎫x 0+72,y 0+32,因为M 在y 轴上,所以x 0+52=0,解得x 0=-5.又因为N 在x 轴上,所以y 0+32=0,解得y 0=-3.即C (-5,-3).(2)由(1)可得M ⎝⎛⎭⎫0,-52,N (1,0), 所以直线MN 的截距式方程为x 1+y-52=1.13.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 (0,4),B (-2,6),C (-8,0). (1)求边AC 和AB 所在直线的方程; (2)求AC 边上的中线BD 所在直线的方程; (3)求AC 边上的中垂线的方程.解 (1)由截距式,得边AC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8+y4=1,即x -2y +8=0.由两点式,得边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46-4=x -0-2-0,即x +y -4=0.(2)由题意,得点D 的坐标为(-4,2), 由两点式,得边BD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26-2=x -(-4)-2-(-4), 即2x -y +10=0.(3)由k AC =12,得AC 边上的中垂线的斜率为-2.又AC 的中点坐标为(-4,2),由点斜式,得AC 边上的中垂线方程为 y -2=-2(x +4),即2x +y +6=0. 四、探究与拓展14.若直线l 与两坐标轴围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且此三角形的面积为18,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答案 x +y ±6=0或x -y ±6=0解析 ∵直线l 与两坐标轴围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或互为相反数且不为0,若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且设为a ,则直线方程为x a +y a=1,即x +y -a =0. ∵12|a |·|a |=18,即a 2=36, ∴a =±6,∴直线方程为x +y ±6=0.若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不妨设横截距为a ,则纵截距为-a ,故直线方程为x a+y -a=1,即x -y -a =0. ∵12|-a |·|a |=18,即a 2=36, ∴a =±6,∴直线方程为x -y ±6=0.综上所述,直线l 的方程为x +y ±6=0或x -y ±6=0.15.已知直线l :x -y +3=0,一束光线从点A (1,2)处射向x 轴上一点B ,又从B 点反射到l 上的一点C ,最后从C 点反射回A 点,求直线BC 的方程.解 作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2,则A 2(1,-2).设点A 关于l :x -y +3=0的对称点为A 1(x 0,y 0),则⎩⎪⎨⎪⎧ x 0+12-y 0+22+3=0,y 0-2x 0-1×1=-1,解得⎩⎪⎨⎪⎧x 0=-1,y 0=4, 即A 1点坐标为(-1,4).由已知条件知点A 1,A 2均在直线BC 上,∴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得y -4-2-4=x +11+1, 即3x +y -1=0.故直线BC 的方程为3x +y -1=0.。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考点及典型例题解析(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考点及典型例题解析(全)

必修(bìxiū)二第一章空间(kōngjiān)几何体知识点:1、空间(kōngjiān)几何体的结构⑴常见的多面体有:棱柱、棱锥、棱台;常见的旋转体有:圆柱、圆锥(yuánzhuī)、圆台、球。

⑵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zhèxiē)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⑶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2、长方体的对角线长;正方体的对角线长3、球的体积公式:,球的表面积公式:4、柱体,锥体,锥体截面积比:5、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⑴圆柱侧面积;⑵圆锥(yuánzhuī)侧面积:典型(diǎnxíng)例题:★例1:下列命题(mìng tí)正确的是( )A.棱柱(léngzhù)的底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B.棱锥(léngzhuī)的底面一定是三角形C.棱柱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可以都是棱柱D.棱锥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不可能都是棱锥★★例2:若一个三角形,采用斜二测画法作出其直观图,其直观图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A 倍B 倍C 2倍D 倍★例3:已知一个几何体是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一个组合体,其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这个组合体的上、下两部分分别是()A.上部是一个圆锥,下部是一个圆柱B.上部是一个圆锥,下部是一个四棱柱C.上部是一个三棱锥,下部是一个四棱柱D.上部是一个三棱锥,下部是一个圆柱正视侧视俯视★★例4:一个(yīɡè)体积为的正方体的顶点(dǐngdiǎn)都在球面上,则球的表面积是A.B. C. D.二、填空题★例1:若圆锥(yuánzhuī)的表面积为平方米,且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这个(zhè ge)圆锥的底面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_.★例2:球的半径(bànjìng)扩大为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 _________ 倍.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单元复习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单元复习教案

必修2第三章 单元复习教学目标:1.能根据已知条件,熟练地选择恰当的方程形式写出直线的方程;2.熟练地进行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题意,确定适当的解题方法课 型:复习课.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及直线的方向向量(1)直线的倾斜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那么α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和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直线的倾斜角为0°.可见,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2)直线的斜率 倾斜角α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k =tan α(α≠90°).倾斜角是90°的直线没有斜率;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都有斜率,其取值范围是(-∞,+∞).(3)直线的方向向量设F 1(x 1,y 1)、F 2(x 2,y 2)是直线上不同的两点,则向量21F F =(x 2-x 1,y 2-y 1)称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向量121x x -21F F =(1,1212x x y y --)=(1,k )也是该直线的方向向量,k是直线的斜率.(4)求直线斜率的方法 ①定义法: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α,且α≠90°,则斜率k =tan α.②公式法:已知直线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且x 1≠x 2,则斜率k =1212x x y y --.③方向向量法:若a =(m ,n )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则直线的斜率k =mn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每一条直线都有斜率.斜率的图象如下图.对于直线上任意两点P 1(x 1,y 1)、P 2(x 2,y 2),当x 1=x 2时,直线斜率k 不存在,倾斜角α=90°;当x 1≠x 2时,直线斜率存在,是一实数,并且k ≥0时,α=arctan k ,k <0时,α=π+arctan k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1)斜截式:y =kx +b .(2)点斜式:y -y 0=k (x -x 0).(3)两点式:121y y y y --=121x x x x --.(4)截距式:ax +by =1.(5)一般式:Ax +By +C =0.二、例题讲解例1.直线l 过点(6,3)P -,且它在x 轴上的截距是它在y 轴上的截距的3倍,求直线l 的方程。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的两点式方程2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的两点式方程2

UITANG LIANXI
已知两点求直线的方程,可利用两点式直接写出其方程;求中线所在 的直线方程,联想到中点坐标公式即可求出中点.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条件下, 以后求出的直线方程化为 Ax+By+C=0 的形式,且尽量满足:①A>0;②A,B,C 均是整数时,最大公约数为 1.
-9-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C.
D.
答案:B
-5-
1.1
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2
自主预习 首 页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NXI
2.中点坐标公式 若点 P1,P2 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且线段 P1P2 的中点 M 的坐标为 x= (x,y),则有 y=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
UITANG LIANXI
【做一做 1】 过点 A(5,6)和点 B(-1,2)的直线的两点式方程是( A. B.
y-5 x-6 y-6 2-6 2-6 y-6 x-6 2-6
= = = =
y+1 x-2 x-5 -1-5 -1-5 x-5 y-5 -1-5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1-
1.1
目标引航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首 页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1.掌握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及其适用条件. 2.会选择适当的方程形式求直线方程. 3.能将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化为截距式和斜截式.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3.3.4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1.掌握两条平行直线间距离的定义.2.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1)定义:夹在两条平行直线间__________的长叫做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求法:转化为求__________的距离,即在其中任意一条直线上任取一点,这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就是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做一做】 两条平行直线x +y +2=0与x +y -3=0的距离等于( ) A.52 2 B.22 C .5 2 D. 2答案:(1)公垂线段 (2)点到直线【做一做】 A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剖析:对于直线l 1:A 1x +B 1y +C 1=0,直线l 2:A 2x +B 2y +C 2=0.当直线l 1∥l 2时,它们的方程可以化为以下形式:直线l 1:A x +B y +D 1=0,直线l 2:A x +B y +D 2=0. 在直线l 1上任取一点P(x 0,y 0),则有l 1:A x 0+B y 0+D 1=0,即A x 0+B y 0=-D 1.所以点P 到直线l 2的距离d =|Ax 0+By 0+D 2|A 2+B 2=|-D 1+D 2|A 2+B 2=|D 1-D 2|A 2+B 2, 即直线l 1,l 2的距离d =|D 1-D 2|A 2+B 2.(1)使用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的前提条件:①把直线方程化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②两条直线方程中x ,y 系数必须分别相等.(2)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通常转化为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且两条平行线间距离与其中一条直线上点的选取无关.(3)当两条直线都与x 轴(或y 轴)垂直时,可利用数形结合方法来解决.①两条直线都与x 轴垂直时,l 1:x =x 1,l 2:x =x 2,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d =|x 2-x 1|;②两条直线都与y 轴垂直时,l 1:y =y 1,l 2:y =y 2,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d =|y 2-y 1|.题型一:求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例1】 求两条平行线l 1:3x +4y -5=0和l 2:6x +8y -9=0间的距离.反思:求两条平行直线间距离有两种思路:①利用“化归”思想将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转化为求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由于这种求法与点的选择无关,因此,选点时,常选取一个特殊点,如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等,以便于运算,如本题解法一.②利用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d =|C 1-C 2|A 2+B 2,如本题解法二. 题型二:两条平行直线间距离公式的应用【例2】 平行于直线x -3y =0,且与其距离为3的直线l 的方程是__________. 反思:求平行于直线A x +B y +C =0的直线方程时,常设为A x +B y +m =0(m ≠C),利用待定系数法来解决.有关平行直线间距离问题,常利用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列出方程来解决.题型三:易错辨析易错点 利用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求距离时,常忽略方程的系数【例3】 求两条平行直线l 1:3x +4y +2=0,l 2:12x +16y -8=0之间的距离.错解:d =|2-(-8)|32+42=105=2. 错因分析:错解中,没有把l 2的方程化为3x +4y +m =0的形式,导致出错.反思:使用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求距离时,应把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同时要使两个直线方程中x ,y 的系数对应相等.答案:【例1】 解:解法一:在直线l 1:3x +4y -5=0上任取一点,不妨取点P (0,54), 则点P 到直线l 2:6x +8y -9=0的距离即为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因此d =|0×6+8×54-9|62+82=110. 解法二:把l 2:6x +8y -9=0化为3x +4y -92=0, 由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得d =|-5-(-92)|32+42=110. 【例2】 x -3y +6=0或x -3y -6=0【例3】 正解:l 2:12x +16y -8=0可化为3x +4y -2=0,根据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可得d =|2-(-2)|32+42=45.1.直线46x y -=1与y =32x +1之间的距离为( )A.13B.13C.2D.242.平行直线x-y=0与x-y+m=0,则实数m=__________.3.直线l与两条平行直线l1:x-3y+1=0,直线l2:x-3y+5=0的距离相等,则直线l的方程是__________.4.两条平行线3x+4y+5=0与6x+a y+30=0间的距离为d,则a+d=__________.5.求与直线l:5x-12y+6=0平行且到l的距离为2的直线方程.答案:1.B 2.±2 3.x-3y+3=0 4.105.解: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5x-12y+m=0(m≠6),由两条直线的距离为2=2.则m=32或m=-20,故所求直线方程为5x-12y+32=0或5x-12y-20=0.。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

数学人教B必修2第二章2.2.1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1.理解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的概念,了解用代数的方法探索直线斜率的过程.2.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3.能利用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思想求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1.直线方程的概念由于函数y=kx+b(k≠0)或y=b都是________方程,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方程y=kx +b的解与其图象上的点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如果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某条直线上,且这条直线上点的坐标都是__________,那么这个方程叫做____________,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_.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之,这条直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两个条件只要缺少一个,命题就是错误的.【做一做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四象限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做一做1-2】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一条直线必是某个一次函数的图象;②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必是一条不过原点的直线;③若一条直线上所有点的坐标都是某个方程的解,则此方程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④以一个二元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某条直线上,则这条直线叫做此方程的直线.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 B.1 C.2 D.3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我们把直线y=kx+b中的系数k叫做这条直线的______.(2)两点斜率公式:已知直线上两点P1(x1,y1),P2(x2,y2),则直线的斜率k=__________(x1≠x2).(3)倾斜角θ:x轴正向与__________所成的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记为θ.当直线l与x轴__________时,规定θ=0°,故θ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4)斜率k与倾斜角θ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倾斜角为锐角时,倾斜角越大,斜率越大,且均为正;当倾斜角为钝角时,倾斜角越大,斜率越大,且均为负.但我们不能错误地认为倾斜角越大,斜率越大.【做一做2】过点P (1,3)和Q (0,5)的直线的斜率为( ).A .2B .-2C .12D .-12对直线斜率的全方位剖析剖析:(1)斜率公式的适用范围.经过两点P (x 1,y 1),Q (x 2,y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 =y 2-y 1x 2-x 1,其适用范围是x 1≠x 2.说明如下:①斜率公式可通过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坐标表示. ②斜率公式与两点的顺序无关,也就是说两点的纵、横坐标在公式中的次序可以同时调换(要一致).③如果y 2=y 1(x 2≠x 1),则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k =0;如果x 1=x 2,y 1≠y 2,则直线与x 轴垂直,倾斜角θ=90°,斜率k 不存在.(2)从运动变化的观点看斜率公式.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求这条直线的斜率k 与这两点在直线上的顺序无关,于是k =y 1-y 2x 1-x 2(x 1≠x 2).如果令Δx =x 2-x 1,Δy =y 2-y 1,则Δx 表示变量x 的改变量,Δy 表示相应的y 的改变量,于是k =ΔyΔx(Δx ≠0).(3)斜率的功能.斜率是用来反映直线倾斜程度的一个量,它与倾斜角都反映倾斜程度,但倾斜角相对直观一些,而斜率较抽象,且倾斜角θ与斜率k 有k =tan θ这一关系式.结合图示说明如下:如图所示,直线PQ ,直线PM ,且直线MQ 与y 轴平行,由直线斜率公式:k PQ =ΔyΔx ,k PM =Δy ′Δx, 由图易知Δy ′>Δy ,∴k PM >k PQ .显然直线PM 相对于x 轴正方向比直线PQ 相对于x 轴正方向倾斜程度要大.比如某人从点P 沿直线PQ 到达点Q ,相对于从点P 沿直线PM 到达点M 来说,此人会感到沿直线PM 走比沿直线PQ 走更费劲.一般地,直线斜率为k ,若有|k |越大,反映直线相对于x 轴倾斜程度越大;反之|k |越小,反映直线相对于x 轴倾斜程度越小.若k AB =k AC ,此时直线AB 与直线AC 的倾斜角相同,即三点A ,B ,C 共线,因此可以利用斜率解决三点共线问题;但k AB =k CD 只能说明直线AB 与直线CD 倾斜角相同,不能说明A ,B ,C ,D 四点共线,因此要用斜率证明共线问题,而线段(或两条直线)必须有公共点才行.题型一 概念辨析题【例1】下列四个命题:①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向所成的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 ②直线l 的倾斜角要么是锐角,要么是钝角;③已知直线l 经过P 1(x 1,y 1),P 2(x 2,y 2)两点,则直线l 的斜率k =y 2-y 1x 2-x 1;④若直线l 的方程是ax +by +c =0,则直线l 的斜率k =-ab.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3B .2C .1D .0 反思:斜率与倾斜角是直线中最基本的概念,正确理解斜率与倾斜角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基础,要注意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对应关系,还有斜率公式是有使用范围的,直线与x 轴垂直时斜率不存在.题型二 求直线的斜率【例2】已知直线l 经过两点A (2,-1),B (t,4),求直线l 的斜率. 分析:点B 的坐标中含参数t ,注意分类讨论.反思:应用斜率公式表示直线斜率时,一定注意x 1≠x 2的条件,遇到参数时要根据参数的取值进行讨论.题型三 斜率公式的综合应用【例3】求证:A (1,5),B (0,2),C (-1,-1)三点共线.分析:根据过同一点的两条直线,若它们的斜率相等,则两直线必重合,从而证明三点共线.反思:通过本题可归纳出:若斜率k AB ,k AC 存在,则k AB =k AC ⇔A ,B ,C 三点共线,当然也可以用|AB |+|BC |=|AC |来证,最后需指出的是当证明四点共线时,一定要注意看是否有公共点.【例4】已知直线l :y =ax +2和两点A (1,4),B (3,1),当直线l 与线段AB 相交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分析:过定点的动直线与线段相交,可借助图形加以解决.反思:通过本题的解决,要掌握斜率与倾斜角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利用.【例5】已知实数x ,y 满足y =-2x +8,且2≤x ≤3,求y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根据yx 的几何意义,本题即是求直线y =-2x +8(2≤x ≤3)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最值.反思:利用斜率公式解决代数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中代数式的特征,看是否可写成y 1-y 2x 1-x 2(x 1≠x 2)的形式,从而联想其几何意义(即直线的斜率),再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性来分析解决问题.题型四 易错辨析【例6】设直线l 过原点,其倾斜角为α,将直线l 绕坐标原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30°,得到直线l 1,则直线l 1的倾斜角为( ).A .α+30°B .α-150°C .150°-αD .当0°≤α<150°时为α+30°,当150°≤α<180°时为α-150°错解:∵直线l 按逆时针旋转,结合倾斜角的定义及旋转角的概念可知l 1的倾斜角为α+30°.答案:A错因分析:没有考虑到α+30°会越过180°,这样就不满足倾斜角的范围[0,π)了.1过点P (-2,m )和点Q (m,4)的直线的斜率为1,则m 的值为( ). A .1 B .4 C .1或3 D .1或42若两直线l 1,l 2的倾斜角分别为α1,α2,则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α1<α2,则两直线的斜率k 1<k 2 B .若α1=α2,则两直线的斜率k 1=k 2 C .若两直线的斜率k 1<k 2,则α1<α2 D .若两直线的斜率k 1=k 2,则α1=α23若直线l 经过第二、四象限,则直线l 倾斜角α的范围是__________. 4若三点A (2,2),B (a,0),C (0,4)共线,则a 的值等于__________.5已知点A (3,4),在坐标轴上有一点B ,使直线AB 的斜率等于2,把直线方程写成一次函数形式,并求出点B 的坐标.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1.二元一次 这个方程的解 这条直线的方程 这个方程的直线 【做一做1-1】y =-x【做一做1-2】A 由直线方程的定义可知③,④均不正确.又y =5表示一条直线,但它却不是一次函数,原因是一次函数y =kx +b 中的k ≠0,∴①也不正确.当一次函数y =kx +b (k ≠0)中的b =0时,其图象经过原点,可知②也不正确.2.(1)斜率 (2)y 2-y 1x 2-x 1(3)直线向上的方向 平行或重合 0°≤θ<180°【做一做2】B 典型例题·领悟【例1】C 根据倾斜角定义知,①正确;倾斜角范围为[0,π),∴②不正确;当x 1=x 2时,直线P 1P 2的斜率k 不存在,不能用公式k =y 2-y 1x 2-x 1求解,∴③不正确;当b =0时,直线斜率不存在,∴④不正确.故选C.【例2】解:(1)当t =2时,直线l 与x 轴垂直, ∴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2)当t ≠2时,直线l 的斜率k =4-(-1)t -2=5t -2,∴综上所述,当t =2时,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 当t ≠2时,直线l 的斜率k =5t -2. 【例3】证明:利用斜率公式计算出AB 和AC 两条直线的斜率,k AB =5-21-0=3,k AC =-1-5-1-1=3. ∵k AB =k AC ,又过同一点A , ∴A ,B ,C 三点共线.【例4】解:如图所示,直线l 过定点C (0,2),k CB =1-23-0=-13,k CA =4-21-0=2,k l =a .当直线l 与线段AB 相交时,k CB ≤k l ≤k CA , ∴-13≤a ≤2.【例5】解:如图,由已知,点P (x ,y )在线段AB 上运动,其中A (2,4),B (3,2), 而y x =y -0x -0,其几何意义为直线OP 的斜率.由图可知k OB ≤k OP ≤k OA ,而k OB =23,k OA =2.故所求的y x 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23.【例6】D 正解:要分类讨论,旋转30°后,看α+30°是否在0°≤α<180°范围内.若在,则l 1的倾斜角为α+30°;若不在,则l 1的倾斜角为α+30°-180°=α-150°.随堂练习·巩固1.A 由斜率公式,有1=4-mm -(-2),得m +2=4-m .∴m =1.2.D 3.90°<α<180° 如图所示,直线过第二、四象限,可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为钝角,其范围是90°<α<180°.4.4 由题意可得k AB =22-a=k AC =2-42=-1⇒a =4.5.解: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 =kx +b ,∵k =2,A (3,4)在直线上, ∴4=2×3+b ,解得b =-2. ∴直线方程为y =2x -2.如果B 在x 轴上,则可设B (x 0,0),代入直线方程解得x 0=1,即B (1,0);如果B 在y 轴上,则可设B (0,y 0),代入直线方程解得y 0=-2,即B (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成的角, 其范围是 [0 ,180 )
2.直线的斜率:
(1)定义: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直线的斜率, 即k=tanα. ( 90 )
思考:斜率何时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
(2)经过两点P(x1,y1),Q(x2,y2)的直线的斜
(3)两平行线距离:l1:Ax+By+C1=0,l2:Ax+By+C2=0 d | C1 C2 | A2 B2
7.中点坐标公式
P1(x1, y1), P2 (x2 , y2 )
x0
y0
x1 x2
2 y1 y2
2
点(1,3)到直线3x 4 y 4 0的距离为
已知直线经过点(1,2),倾斜角为6°,则该直线 的则a=
1
2.
若直线 ax 2y 6 0与 x (a 1) y (a2 1) 0 平行,则a= 1
重合
k1 k2且b1 b2 A1B2 A2B1且B1C2 B2C1
相交
k1 k2
A1B2 A2B1
垂直
k1 k2 =-1
A1A2 +B1B2 =0
若直线 ax 2y 6 0 与 x (a 1) y (a2 1) 0 平行,则a= 1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经过点P(2,-1)且与直线2x+3y+12=0平行;
5.直线的交点个数与直线位置的关系
方程组:
A1x+B1y+C1=0
A2x+B2y+C2=0的解
一组 无数解
无解
两条直线L1,L2的公共点 一个 无数个 零个
直线L1,L2间的位置关系 相交 重合
平行
6、3种距离
(1)两点距离公式 | AB | (x1 x2)2 ( y1 y2)2
(2)点线距离公式设点(x0,y0),直线Ax+By+C=0, d | Ax0 By0 C | A2 B2
(2)已知直线 l过点P (x , y ) 若斜率一定存在,设 y y k(x x ) 若斜率不一定存在,需分类讨论
(3)已知直线的纵截距为 b
若斜率存在,设 y kx b
若斜率不一定存在,需分类讨论
(4)已知直线的横截距a和纵截距b的关系
若a,b不为零,可设
x y ab
1
若a,b可能为零,需分类讨论
2x+3y-1=0
(2)经过点Q(-1,3)且与直线x+2y-1=0垂直; 2x-y+5=0
.
(3)经过点R(-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 x+y-1=0或3x+2y=0
思考:如何设直线方程?
(1)已知直线 l : Ax By C 0 与l平行:设 Ax By C1 0 与l垂直:设 Bx Ay C1 0
(1)点斜式方程为 y 2 3( x 1)
(2)斜截式方程为 y 3x 2 3
(3)一般式方程为 3x y 2 3 0
练习
1.直线 3 x-y+1=0的倾斜角等于( B)
A.

3
C. 5π
6
π
B.
3
D.
π
6
B
两条直线2x-4y+7=0与x-2y-5=0的位置关系是 平行
•直线ax+y-1=0与直线y=-2x+1互相垂直,
两点式 点P1(x1,y1)和点P2(x2,y2) 截距式 在x轴上的截距a
在y轴上的截距b
y y1 x x1 不垂直于x、y轴的直线 y2 y1 x2 x1
x y 1 ab
不垂直于x、y轴的直线 不过原点的直线
一般式 两个独立的条件 Ax By C 0 A、B不同时为零
思考:由直线方程如何求斜率和截距?
C
求经过点(1,3)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与x轴垂直 (2)与y轴垂直
x 1 y3
4、两直线垂直和平行的判定:
平行
L1:y=k1x+b1 L2:Y=K2x+b2 (K1,k2均存在)
L1:A1X+B1Y+C1=0 L2:A2X+B2Y+C2=0
k1 k2且b1 b2 A1B2 A2B1且B1C2 B2C1
率公式.
k y2 y1 x2 x1
x1 x2
(3)若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为 Ax By C 0,
则直线斜率为 k A (B 0)
B
3、直线的5种方程
名 称 已知条件
标准方程 适用范围
点斜式 点P1(x1,y1)和斜率k y y1 k(x x1) 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
斜截式 斜率k和y轴上的截距 y kx b 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