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习题+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材梳理

疱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已知直线过点P 0(x 0,y 0),斜率为k ,则其方程为y-y 0=k(x-x 0).2.注意公式的应用前提是直线的斜率存在,若斜率不存在,则不能应用此式.3.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直线的倾斜角为0°,斜率k=0,仍可用上述公式.此时可简写为y-y 0=0或y=y 0.特别地,x 轴的方程是y=0.当直线与y 轴平行或重合时,直线的倾斜角为90°,斜率不存在,不能应用点斜式方程.此时根据直线上每个点的横坐标都相等,可将方程写成x-x 0=0或x=x 0.特别地,y 轴的方程是x=0.点斜式方程中的点只要是直线上的点,哪一个都可以.辨析比较 过点P(x 0,y 0)的所有直线是x=x 0或y-y 0=k(x-x 0).k x x y y =--00与y-y 0=k(x-x 0)的区别:前者不包含点P(x 0,y 0),后者包含点P(x 0,y 0). 二、直线的斜截式方程1.已知直线过点P 0(0,b),斜率为k ,则其方程为y=kx+b ,其中b 叫做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也叫纵截距.2.“截距”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距离”,截距是一个点的(纵)坐标,是一个实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零;而距离是一个非负数.3.斜截式方程的应用前提也是直线的斜率存在,并且给出的已知点是直线与y 轴的交点.当b=0时,y=kx 表示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y=b 表示与x 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当k=0且b=0时,y=0即表示x 轴.辨析比较 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相同,都是y=kx+b,但有区别:当斜率不为0时,y=kx+b 即为一次函数,当k=0时,y=b 不是一次函数;一次函数y=kx+b(k≠0)必是一条直线的斜截式方程.问题·探究问题1 若直线l经过点P 0(x 0,y 0),且与x 轴垂直,其直线方程怎样表示?若直线l经过点P 0(x 0,y 0),且与y 轴垂直,其直线方程怎样表示?探究: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都相等且等于x 0,纵坐标任意,方程可表示为x=x 0;与y 轴垂直的直线上的所有点的纵坐标都为y 0,而横坐标任意,所以方程可表示为y=y 0. 问题2 是否任何直线都存在y 轴上的截距?探究:不是任何直线都存在y 轴上的截距,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与y 轴没有交点,所以不存在纵截距,其他的直线都有y 轴上的截距,即纵截距.问题3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截距指纵截距,是否也可以导出横截距的直线方程?探究: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是由点斜式自然推出y=kx+b.若k≠0,可化为x=k 1(y-b)=k b y k -1,这时对k 的要求更多,而当k 不存在时,也存在在x 轴上有截距的直线;k=0时,这样的直线与x 轴或者平行或者重合,此时在x 轴上的截距不存在.典题·热题例1 分别求出经过点P(3,4)且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并画出图形.(1)斜率k=2;(2)与x 轴平行;(3)与x 轴垂直.思路解析:经过一个点求直线的方程,若所求直线与x 轴或y 轴垂直,则可直接写出所求直线的方程,其他情形可直接用公式求出.过一点求直线的方程,若斜率不存在或斜率为零时,可直接写出直线的方程,将此作为一种特殊情况熟练掌握.解:(1)这条直线经过点P(3,4),斜率k=2,点斜式方程为y-4=2(x-3),可化为2x-y-2=0.如图3-2-1(1)所示.(2)由于直线经过点P(3,4)且与x 轴平行,所以直线方程为y=4.如图3-2-1(2)所示.(3)由于直线经过点P(3,4)且与x 轴垂直,所以直线方程为x=3.如图3-2-1(3)所示.图3-2-1深化升华 本题是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公式的直接应用,在倾斜角不为90°,即斜率存在时,直接代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即可.若直线倾斜角为90°时方程可直接写出.例2 已知直线l 1:(m 2-m-2)x+2y+m-2=0,l 2:2x+(m-2)y+2=0,求m取何值时,l 1∥l 2?l 1⊥l 2? 思路解析:可以通过两直线斜率的关系来判断,但要注意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解:当m=2时,直线l 2的斜率不存在,可验证l 1的斜率为0,此时两直线垂直.当m≠2时,可把直线方程化为斜截式求出直线斜率和在y 轴上的截距,k 1=222---m m ,k 2=m -22.所以当k 1=k 2时解得m=3或m=0.但m=0时可得两直线方程相同,即直线重合.所以当m=3时l 1∥l 2.当k 1k 2=-1时两直线垂直,解得m=-2.综上可知,当m=3时l 1∥l 2;当m=±2时两直线垂直.拓展延伸 在前面我们已研究了两直线的平行与判定,如果给出两条直线的斜截式方程l 1:y=k 1x+b 1,l 2:y=k 2x+b 2,来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则l 1∥l 2⇔k 1=k 2且b 1≠b 2,l 1⊥l 2⇒k 2k 1=-1.当一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若两直线平行,则另一直线的斜率也不存在;若两直线垂直,则另一直线的斜率等于0.如果给出的方程不是斜截式,可先化为斜截式,在化时要注意等价性(不要丢解).利用此性质,也可求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变式:直线2x-y+k=0和4x-2y+1=0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垂直C.平行或重合D.既不平行也不重合解析:把两直线的方程化为斜截式为y=2x+k 和y=212+x ,其斜率相等.当k=21时,两直线重合,当k≠21时,两直线平行. 答案:C例3 直线经过点A(2,1),B(0,-3),求此直线的斜截式方程.若将A(2,1)换成A(2+a 2,1+a 2),要使k AB 最大,其直线方程又怎样?思路解析:已知两点,可先求出斜率,再写出斜截式方程.要使k AB 最大,需对参数进行取值研究.解:先求出此直线的斜率k AB =2231=+,再由斜截式写出方程y=2x-3.当A(2,1)变成A(2+a 2,1+a 2)时,k AB =221231222++=+++a a a ,当a 2=0时,k AB 取最大值2.此时直线的方程仍为y=2x-3.误区警示 由于斜截式方程和点斜式方程都是用斜率k 表示的,故这两类直线方程不能用来表示垂直于x 轴的直线,这在解题中应注意,否则会产生漏解.。
人教A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分层训练: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3 331 332 含解析

第三章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3.3.2 两点间的距离课时分层训练‖层级一‖……………………|学业水平达标|1.直线x +2y -2=0与直线2x +y -3=0的交点坐标是( ) A .(4,1) B .(1,4) C.⎝ ⎛⎭⎪⎫43,13 D.⎝ ⎛⎭⎪⎫13,43 解析:选C 由方程组⎩⎪⎨⎪⎧x +2y -2=0,2x +y -3=0,得⎩⎪⎨⎪⎧x =43,y =13.即直线x +2y -2=0与直线2x +y -3=0的交点坐标是⎝ ⎛⎭⎪⎫43,13.2.过点A (4,a )和点B (5,b )的直线与y =x +m 平行,则|AB |的值为( ) A .6 B. 2 C .2D .不能确定解析:选B 由k AB =1,得b -a1=1, ∴b -a =1. ∴|AB |=(5-4)2+(b -a )2=1+1= 2.3.方程(a -1)x -y +2a +1=0(a ∈R )所表示的直线( ) A .恒过定点(-2,3) B .恒过定点(2,3) C .恒过点(-2,3)和点(2,3)D .都是平行直线解析:选A (a -1)x -y +2a +1=0可化为-x -y +1+a (x +2)=0, 由⎩⎪⎨⎪⎧ -x -y +1=0,x +2=0,得⎩⎪⎨⎪⎧x =-2,y =3.4.点P (a ,b )关于直线l :x +y +1=0的对称的点仍在l 上,则a +b 等于( ) A .1 B .-1 C .2D .0解析:选B ∵点P (a ,b )关于l :x +y +1=0对称的点仍在l 上,∴点P (a ,b )在直线l 上,∴a +b +1=0,即a +b =-1.5.到A (1,3),B (-5,1)两点的距离相等的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 ) A .3x -y -8=0 B .3x +y +4=0 C .3x -y +6=0D .3x +y +2=0解析:选B 解法一:设P (x ,y ), 则(x -1)2+(y -3)2=(x +5)2+(y -1)2,即3x +y +4=0.解法二:到A 、B 两点距离相等的点P 的轨迹就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AB 中点为M (-2,2),k AB =13,∴k l =-3,l :y -2=-3(x +2),即3x +y +4=0.6.点P (2,5)关于直线x +y =1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解析:设对称点坐标是(a ,b ),则⎩⎪⎨⎪⎧b -5a -2·(-1)=-1,a +22+b +52=1.解得a =-4,b=-1,即所求对称点坐标是(-4,-1).答案:(-4,-1)7.经过两直线2x -3y -3=0和x +y +2=0的交点且与直线3x +y -1=0垂直的直线l 的方程为 .解析:由方程组⎩⎪⎨⎪⎧2x -3y -3=0,x +y +2=0,得⎩⎪⎨⎪⎧x =-35,y =-75.又所求直线与直线3x +y -1=0垂直,故k =13, ∴直线方程为y +75=13⎝ ⎛⎭⎪⎫x +35,即5x -15y -18=0. 答案:5x -15y -18=08.在直线x -y +4=0上求一点P ,使它到点M (-2,-4),N (4,6)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坐标为 .解析:设P 点的坐标是(a ,a +4), 由题意可知|PM |=|PN |, 即(a +2)2+(a +4+4)2=(a -4)2+(a +4-6)2,解得a =-32,故P 点的坐标是⎝ ⎛⎭⎪⎫-32,52.答案:⎝ ⎛⎭⎪⎫-32,529.光线从A (-4,-2)点射出,到直线y =x 上的B 点后被直线y =x 反射到y 轴上C 点,又被y 轴反射,这时反射光线恰好过点D (-1,6),求BC 所在的直线方程.解:作出草图,如图所示,设A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A ′,D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D ′,则易得A ′(-2,-4),D ′(1,6).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可得A ′D ′所在直线经过点B 与C .故BC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 -66+4=x -11+2,即10x -3y +8=0.10.已知两条直线l 1:mx +8y +n =0和l 2:2x +my -1=0,试分别确定m ,n 的值,满足下列条件:(1)l 1与l 2相交于一点P (m,1); (2)l 1∥l 2且l 1过点(3,-1); (3)l 1⊥l 2且l 1在y 轴上的截距为-1.解:(1)把P (m,1)的坐标分别代入l 1,l 2的方程得m 2+8+n =0,2m +m -1=0,解得m =13,n =-739.(2)显然m ≠0.∵l 1∥l 2且l 1过点(3,-1), ∴⎩⎪⎨⎪⎧-m 8=-2m ,3m -8+n =0,解得⎩⎨⎧ m =4,n =-4或⎩⎨⎧m =-4,n =20.(3)由l 1⊥l 2且l 1在y 轴上的截距为-1.当m =0时,l 1的方程为8y +n =0,l 2的方程为2x -1=0.∴-8+n =0,解得n =8.∴m =0,n =8.而m ≠0时,直线l 1与l 2不垂直. 综上可知,m =0,n =8.‖层级二‖………………|应试能力达标|1.直线l :x +2y -1=0关于点(1,-1)对称的直线l ′的方程为( ) A .2x -y -5=0 B .x +2y -3=0 C .x +2y +3=0D .2x -y -1=0解析:选C 由题意得l ′∥l ,故设l ′:x +2y +c =0,在l 上取点A (1,0),则点A (1,0)关于点(1,-1)的对称点是A ′(1,-2),所以1+2×(-2)+c =0,即c =3,故直线l ′的方程为x +2y +3=0,故选C.2.已知平面上两点A (x ,2-x ),B ⎝ ⎛⎭⎪⎫22,0,则|AB |的最小值为( )A .3 B.13 C .2D.12解析:选D ∵|AB |=⎝⎛⎭⎪⎫x -222+(2-x )2=2⎝⎛⎭⎪⎫x -3242+14≥12,当且仅当x =324时等号成立,∴|AB |min =12.3.无论k 为何值,直线(k +2)x +(1-k )y -4k -5=0都过一个定点,则该定点为( )A .(1,3)B .(-1,3)C .(3,1)D .(3,-1)解析:选D 直线方程可化为(2x +y -5)+k (x -y -4)=0,此直线过直线2x +y -5=0和直线x -y -4=0的交点.由⎩⎪⎨⎪⎧ 2x +y -5=0,x -y -4=0,解得⎩⎪⎨⎪⎧x =3,y =-1.因此所求定点为(3,-1).故选D.4.已知点A (3,-1),B (5,-2),点P 在直线x +y =0上,若使|P A |+|PB |取最小值,则P 点坐标是( )A .(1,-1)B .(-1,1) C.⎝ ⎛⎭⎪⎫135,-135 D .(-2,2)解析:选C 点A (3,-1)关于直线x +y =0的对称点为A ′(1,-3),直线A ′B 的方程为y =14x -134,与x +y =0联立方程组解得⎩⎪⎨⎪⎧x =135,y =-135,所以点P ⎝ ⎛⎭⎪⎫135,-135. 5.若两直线(m +2)x -y -m =0,x +y =0与x 轴围成三角形,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当直线(m +2)x -y -m =0,x +y =0及x 轴两两不平行,且不共点时,必围成三角形.当m =-2时,(m +2)x -y -m =0与x 轴平行;当m =-3时,(m +2)x -y -m =0与x +y =0平行;当m =0时,三条直线都过原点,所以m 的取值范围为{m |m ≠-3,且m ≠-2,且m ≠0}.答案:{m |m ≠-3,且m ≠-2,且m ≠0}6.已知A (2,1),B (1,2),若直线y =ax 与线段AB 相交,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如图,直线y =ax 的斜率为a 且经过原点O ,∵直线y =ax 与线段AB 相交,∴实数a 的最小值为OA 的斜率,最大值为OB 的斜率,OA 的斜率为12,OB 的斜率为2,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2,2.答案:⎣⎢⎡⎦⎥⎤12,27.若直线l :y =kx -3与直线2x +3y -6=0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解法一:由题意知直线l 过定点P (0,-3), 直线2x +3y -6=0与x ,y 轴的交点分别为A (3,0),B (0,2),如图所示,要使两直线的交点在第一象限, 则直线l 在直线AP 与BP 之间, 而k AP =-3-00-3=33,∴k >33. 解法二:解方程组⎩⎪⎨⎪⎧y =kx -3,2x +3y -6=0,得⎩⎪⎨⎪⎧x =33+63k +2,y =6k -233k +2.由题意知x =33+63k +2>0且y =6k -233k +2>0.由33+63k +2>0可得3k +2>0,∴6k -23>0,解得k >33. 答案:⎝ ⎛⎭⎪⎫33,+∞8.已知△ABC 的一个顶点A (2,-4),且∠B ,∠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依次是x +y -2=0,x -3y -6=0,求△ABC 的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解:如图,BE ,CF 分别为∠ABC ,∠ACB 的角平分线,由角平分线的性质,知点A 关于直线BE ,CF 的对称点A ′,A ″均在直线BC 上.∵直线BE 的方程为x +y -2=0, ∴A ′(6,0).∵直线CF 的方程为x -3y -6=0,∴A ″⎝ ⎛⎭⎪⎫25,45.∴直线A ′A ″的方程是y =0-456-25(x -6),即x +7y -6=0,这也是BC 所在直线的方程. 由⎩⎨⎧ x +7y -6=0,x +y -2=0,得B ⎝ ⎛⎭⎪⎫43,23,由⎩⎨⎧x +7y -6=0,x -3y -6=0,得C (6,0), ∴AB 所在直线的方程是7x +y -10=0,AC 所在直线方程是x -y -6=0.。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的两点式方程2

UITANG LIANXI
已知两点求直线的方程,可利用两点式直接写出其方程;求中线所在 的直线方程,联想到中点坐标公式即可求出中点.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条件下, 以后求出的直线方程化为 Ax+By+C=0 的形式,且尽量满足:①A>0;②A,B,C 均是整数时,最大公约数为 1.
-9-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C.
D.
答案:B
-5-
1.1
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2
自主预习 首 页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NXI
2.中点坐标公式 若点 P1,P2 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且线段 P1P2 的中点 M 的坐标为 x= (x,y),则有 y=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
UITANG LIANXI
【做一做 1】 过点 A(5,6)和点 B(-1,2)的直线的两点式方程是( A. B.
y-5 x-6 y-6 2-6 2-6 y-6 x-6 2-6
= = = =
y+1 x-2 x-5 -1-5 -1-5 x-5 y-5 -1-5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1-
1.1
目标引航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首 页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1.掌握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及其适用条件. 2.会选择适当的方程形式求直线方程. 3.能将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化为截距式和斜截式.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3.3.4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1.掌握两条平行直线间距离的定义.2.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1)定义:夹在两条平行直线间__________的长叫做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求法:转化为求__________的距离,即在其中任意一条直线上任取一点,这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就是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做一做】 两条平行直线x +y +2=0与x +y -3=0的距离等于( ) A.52 2 B.22 C .5 2 D. 2答案:(1)公垂线段 (2)点到直线【做一做】 A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剖析:对于直线l 1:A 1x +B 1y +C 1=0,直线l 2:A 2x +B 2y +C 2=0.当直线l 1∥l 2时,它们的方程可以化为以下形式:直线l 1:A x +B y +D 1=0,直线l 2:A x +B y +D 2=0. 在直线l 1上任取一点P(x 0,y 0),则有l 1:A x 0+B y 0+D 1=0,即A x 0+B y 0=-D 1.所以点P 到直线l 2的距离d =|Ax 0+By 0+D 2|A 2+B 2=|-D 1+D 2|A 2+B 2=|D 1-D 2|A 2+B 2, 即直线l 1,l 2的距离d =|D 1-D 2|A 2+B 2.(1)使用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的前提条件:①把直线方程化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②两条直线方程中x ,y 系数必须分别相等.(2)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通常转化为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且两条平行线间距离与其中一条直线上点的选取无关.(3)当两条直线都与x 轴(或y 轴)垂直时,可利用数形结合方法来解决.①两条直线都与x 轴垂直时,l 1:x =x 1,l 2:x =x 2,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d =|x 2-x 1|;②两条直线都与y 轴垂直时,l 1:y =y 1,l 2:y =y 2,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d =|y 2-y 1|.题型一:求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例1】 求两条平行线l 1:3x +4y -5=0和l 2:6x +8y -9=0间的距离.反思:求两条平行直线间距离有两种思路:①利用“化归”思想将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转化为求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由于这种求法与点的选择无关,因此,选点时,常选取一个特殊点,如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等,以便于运算,如本题解法一.②利用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d =|C 1-C 2|A 2+B 2,如本题解法二. 题型二:两条平行直线间距离公式的应用【例2】 平行于直线x -3y =0,且与其距离为3的直线l 的方程是__________. 反思:求平行于直线A x +B y +C =0的直线方程时,常设为A x +B y +m =0(m ≠C),利用待定系数法来解决.有关平行直线间距离问题,常利用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列出方程来解决.题型三:易错辨析易错点 利用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求距离时,常忽略方程的系数【例3】 求两条平行直线l 1:3x +4y +2=0,l 2:12x +16y -8=0之间的距离.错解:d =|2-(-8)|32+42=105=2. 错因分析:错解中,没有把l 2的方程化为3x +4y +m =0的形式,导致出错.反思:使用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求距离时,应把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同时要使两个直线方程中x ,y 的系数对应相等.答案:【例1】 解:解法一:在直线l 1:3x +4y -5=0上任取一点,不妨取点P (0,54), 则点P 到直线l 2:6x +8y -9=0的距离即为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因此d =|0×6+8×54-9|62+82=110. 解法二:把l 2:6x +8y -9=0化为3x +4y -92=0, 由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得d =|-5-(-92)|32+42=110. 【例2】 x -3y +6=0或x -3y -6=0【例3】 正解:l 2:12x +16y -8=0可化为3x +4y -2=0,根据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可得d =|2-(-2)|32+42=45.1.直线46x y -=1与y =32x +1之间的距离为( )A.13B.13C.2D.242.平行直线x-y=0与x-y+m=0,则实数m=__________.3.直线l与两条平行直线l1:x-3y+1=0,直线l2:x-3y+5=0的距离相等,则直线l的方程是__________.4.两条平行线3x+4y+5=0与6x+a y+30=0间的距离为d,则a+d=__________.5.求与直线l:5x-12y+6=0平行且到l的距离为2的直线方程.答案:1.B 2.±2 3.x-3y+3=0 4.105.解: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5x-12y+m=0(m≠6),由两条直线的距离为2=2.则m=32或m=-20,故所求直线方程为5x-12y+32=0或5x-12y-20=0.。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圆课后提升作业二十一 3.2.3 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后提升作业二十一直线的一般式方程(30分钟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直线2x+ay+3=0的倾斜角为120°,则a的值是( )A. B.- C.2 D.-2【解析】选A.因为直线的倾斜角为120°,所以直线的斜率k=-,即-=-,所以a=.【补偿训练】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x+y+2=0的斜率为( ) A. B.- C. D.-【解析】选B.将直线化为斜截式y=-x-.故斜率为-.2.(2016·海淀高一检测)已知直线l经过点P(2,1),且与直线2x-y+2=0平行,那么直线l的方程是( )A.2x-y-3=0B.x+2y-4=0C.2x-y-4=0D.x-2y-4=0【解析】选A.由题意可设所求的方程为2x-y+c=0,代入已知点 (2,1),可得4-1+c=0,即c=-3,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2x-y-3=0.3.直线3x+4y+5=0的斜率和它在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A.,B.-,-C.-,-D.,【解析】选C.根据斜率公式k=-=-,令x=0,则y=-,即在y轴上的截距为-.4.若三直线l1:2x+3y+8=0,l2:x-y-1=0,l3:x+ky+k+=0能围成三角形,则k不等于( )A. B.-2C.,-1D.,-1,-【解析】选 D.由得交点P(-1,-2),若P在直线x+ky+k+=0上,则k=-,此时三条直线交于一点;k=时,直线l1与l3平行;k=-1时,直线l2与l3平行,综上知,要使三条直线能围成三角形,应有k≠-,和-1.5.(2016·杭州高一检测)已知直线l:ax+y-2-a=0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相等,则a的值是( )A.1B.-1C.-2或-1D.-2或1【解析】选D.当截距都为0时,-2-a=0即a=-2;当截距都不为0即a ≠-2时,直线方程可变形为:+=1,由已知有=a+2,得a=1.6.(2016·北京高一检测)已知直线ax+by+c=0的图象如图,则( )A.若c>0,则a>0,b>0B.若c>0,则a<0,b>0C.若c<0,则a>0,b<0D.若c<0,则a>0,b>0【解析】选D.由ax+by+c=0,得斜率k=-,直线在x,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如题图,k<0,即-<0,所以ab>0,因为->0,->0,所以ac<0,bc<0.若c<0,则a>0,b>0;若c>0,则a<0,b<0.7.(2016·威海高一检测)直线l过点(-1,2)且与直线2x-3y+4=0垂直,则l的方程是( )A.3x+2y-1=0B.3x+2y+7=0C.2x-3y+5=0D.2x-3y+8=0【解析】选A.由直线l与直线2x-3y+4=0垂直,可知直线l的斜率是-,由点斜式可得直线l的方程为y-2=-(x+1),即3x+2y-1=0.【补偿训练】过点(1,0)且与直线x-2y-2=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 A.x-2y-1=0 B.x-2y+1=0C.2x+y-2=0D.x+2y-1=0【解析】选A.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2y+m=0,把点(1,0)代入,得m=-1,故选A.8.已知m≠0,直线ax+3my+2a=0在y轴上的截距为2,则直线的斜率为( )A.1B.-C.-D.2【解析】选A.令x=0,得y=-,因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2,所以-=2,所以a=-3m,原直线化为-3mx+3my-6m=0,所以k=1.【延伸探究】把题中的“在y轴上的截距为2”改为“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2”,则直线的斜率为( )A.1B.-C.-D.2【解析】选D.令x=0,得y=-,令y=0,得x=-2,因为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2,所以-+(-2)=2,所以a=-6m,原直线化为-6mx+3my-12m=0,所以k=2.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9.(2016·广州高一检测)垂直于直线3x-4y-7=0,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6的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是________.【解析】设直线方程是4x+3y+d=0,分别令x=0和y=0,得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所以6=××=.所以d=±12,则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3或-3.答案:3或-310.若方程(2m2+m-3)x+(m2-m)y-4m+1=0表示一条直线,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解题指南】求x,y的系数不同时为0的m值即可,即先求出x与y 的系数均为零时m的值,再取补集即可.【解析】由得m=1,故要使方程表示一条直线,需2m2+m-3与m2-m不同时为0,故m≠1.答案:m≠1三、解答题11.(10分)求与直线3x-4y+7=0平行,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之和为1的直线l的方程.【解析】方法一:由题意知:可设l的方程为3x-4y+m=0,则l在x轴,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由-+=1知,m=-12.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3x-4y-12=0.方法二:设直线方程为+=1,由题意得解得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1.即3x-4y-12=0.【补偿训练】(2016·大连高一检测)已知直线2x+(t-2)y+3-2t=0,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t的值.(1)过点(1,1).(2)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3.【解析】(1)因为直线2x+(t-2)y+3-2t=0过点(1,1),所以2+(t-2)+3-2t=0,即t=3.(2)令x=0,得y==-3,解得t=.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附赠材料答题六注意:规范答题不丢分提高考分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减少或避免不规范答题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具体来说考场答题要注意以下六点: 第一,考前做好准备工作。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7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8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9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10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1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1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55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56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57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58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59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60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37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3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39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40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4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4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13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14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15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16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17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精品】 18
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习题+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习题+答案(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倾斜角和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 取x轴作为基准, 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α= 0°.2、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0°≤α<180°.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α= 90°.3、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k = tanα⑴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⑵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由此可知, 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4、直线的斜率公式: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斜率公式: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注意: 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1=k2, 那么一定有L1∥L2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l 经过点),(000y x P ,且斜率为k )(00x x k y y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且与y 轴的交点为),0(bb kx y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已知两点),(),,(222211y x P x x P 其中),(2121y y x x ≠≠ ),(1212112121y y x x x x x x y y y y ≠≠--=--2、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A )0,(a ,与y 轴的交点为B ),0(b ,其中0,0≠≠b a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关于y x ,的二元一次方程0=++C By Ax (A ,B 不同时为0)2、各种直线方程之间的互化。
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ABC卷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1.设直线0ax by c ++=的倾斜角为α,且sin cos 0αα+=,则,a b 满足( ) A .1=+b aB .1=-b aC .0=+b aD .0=-b a2.过点(1,3)P -且垂直于直线032=+-y x 的直线方程为( ) A .012=-+y x B .052=-+y x C .052=-+y x D .072=+-y x3.已知过点(2,)A m -和(,4)B m 的直线与直线012=-+y x 平行,则m 的值为( )A .0B .8-C .2D .104.已知0,0ab bc <<,则直线ax by c +=通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C .第一、三、四象限D .第二、三、四象限 5.直线1x =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是( )D .0180,不存在 表示一条直线,则实数m 满足0则2l 的方程为__________;若3l 4l 与1l 关于x y =对称,则4l 的方3.若原点在直线l 上的射影为)1,2(-,则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点(,)P x y 在直线40x y +-=上,则22x 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 5.直线l 过原点且平分ABCD 的面积,若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顶点为(1,4),(5,0)B D ,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新课标第一网1.已知直线Ax By C ++=0,(1)系数为什么值时,方程表示通过原点的直线; (2)系数满足什么关系时与坐标轴都相交; (3)系数满足什么条件时只与x 轴相交; (4)系数满足什么条件时是x 轴;(5)设()P x y 00,为直线Ax By C ++=0上一点,证明:这条直线的方程可以写成()()A x x B y y -+-=000.2.求经过直线0323:,0532:21=--=-+y x l y x l 的交点且平行于直线032=-+y x 的直线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3.1倾斜角和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 取x 轴作为基准, 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α= 0°.2、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0°≤α<180°.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3、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也就是k = tan α⑴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⑵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 由此可知, 一条直线l 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 不一定存在.4、 直线的斜率公式: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斜率公式:3.1.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注意: 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1=k2, 那么一定有L1∥L2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l 经过点),(000y x P ,且斜率为k)(00x x k y y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且与y 轴的交点为),0(bb kx y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已知两点),(),,(222211y x P x x P 其中),(2121y y x x ≠≠),(1212112121y y x x x x x x y y y y ≠≠--=--2、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A )0,(a ,与y 轴的交点为B ),0(b ,其中0,0≠≠b a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关于y x ,的二元一次方程0=++C By Ax (A ,B 不同时为0)2、各种直线方程之间的互化。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3.3.1两直线的交点坐标1、给出例题:两直线交点坐标L 1 :3x +4y -2=0L 1:2x +y +2=0解:解方程组 34202220x y x y +-=⎧⎨++=⎩得 x=-2,y=2所以L1与L2的交点坐标为M (-2,2)3.3.2 两点间距离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2PP =3.3.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点),(00y x P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为:2200BA CBy Ax d +++=2、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1l 和2l 的一般式方程为1l :01=++C By Ax ,2l :02=++C By Ax ,则1l 与2l 的距离为2221BA C C d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A 组一、选择题1.若直线x =1的倾斜角为 α,则 α( ). A .等于0B .等于πC .等于2π D .不存在2.图中的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 ). A .k 1<k 2<k 3B .k 3<k 1<k 2C .k 3<k 2<k 1D .k 1<k 3<k 23.已知直线l 1经过两点(-1,-2)、(-1,4),直线l 2经过两点(2,1)、(x ,6),且l 1∥l 2,则x =( ).A .2B .-2C .4D .14.已知直线l 与过点M (-3,2),N (2,-3)的直线垂直,则直线l 的倾斜角是( ).A .3π B .32π C .4π D .43π 5.如果AC <0,且BC <0,那么直线Ax +By +C =0不通过(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6.设A ,B 是x 轴上的两点,点P 的横坐标为2,且|P A |=|PB |,若直线P A 的方程为x -y +1=0,则直线PB 的方程是( ).A .x +y -5=0B .2x -y -1=0C .2y -x -4=0D .2x +y -7=07.过两直线l 1:x -3y +4=0和l 2:2x +y +5=0的交点和原点的直线方程为( ). A .19x -9y =0B .9x +19y =0C .19x -3y = 0D .3x +19y =08.直线l 1:x +a 2y +6=0和直线l 2 : (a -2)x +3ay +2a =0没有公共点,则a 的值 是( ).A .3B .-3C .1D .-1(第2题)9.将直线l 沿y 轴的负方向平移a (a >0)个单位,再沿x 轴正方向平移a +1个单位得直线l',此时直线l' 与l 重合,则直线l' 的斜率为( ).A .1+a a B .1+-a aC .aa 1+ D .aa 1+-10.点(4,0)关于直线5x +4y +21=0的对称点是( ). A .(-6,8) B .(-8,-6)C .(6,8)D .(-6,-8)二、填空题11.已知直线l 1的倾斜角 1=15°,直线l 1与l 2的交点为A ,把直线l 2绕着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l 1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为60°,则直线l 2的斜率k 2的值为 .12.若三点A (-2,3),B (3,-2),C (21,m )共线,则m 的值为 . 13.已知长方形ABCD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0,1),B (1,0),C (3,2),求第四个顶点D 的坐标为 .14.求直线3x +ay =1的斜率 .15.已知点A (-2,1),B (1,-2),直线y =2上一点P ,使|AP |=|BP |,则P 点坐标为 .16.与直线2x +3y +5=0平行,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和为6的直线方程是 .17.若一束光线沿着直线x -2y +5=0射到x 轴上一点,经x 轴反射后其反射线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三、解答题18.设直线l 的方程为(m 2-2m -3)x +(2m 2+m -1)y =2m -6(m ∈R ,m ≠-1),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m 的值:①l 在x 轴上的截距是-3;②斜率为1.19.已知△ABC 的三顶点是A (-1,-1),B (3,1),C (1,6).直线l 平行于AB ,交AC ,BC 分别于E ,F ,△CEF 的面积是△CAB 面积的41.求直线l 的方程.20.一直线被两直线l 1:4x +y +6=0,l 2:3x -5y -6=0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恰好是坐标原点,求该直线方程..21.直线l 过点(1,2)和第一、二、四象限,若直线l 的横截距与纵截距之和为6,求直线l 的方程.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第19题)参考答案A 组 一、选择题1.C 解析:直线x =1垂直于x 轴,其倾斜角为90°.2.D 解析:直线l 1的倾斜角 α1是钝角,故k 1<0;直线l 2与l 3的倾斜角 α2,α3 均为锐角且α2>α3,所以k 2>k 3>0,因此k 2>k 3>k 1,故应选D .3.A 解析:因为直线l 1经过两点(-1,-2)、(-1,4),所以直线l 1的倾斜角为2π,而l 1∥l 2,所以,直线l 2的倾斜角也为2π,又直线l 2经过两点(2,1)、(x ,6),所以,x =2. 4.C 解析:因为直线MN 的斜率为1-=2-3-3+2,而已知直线l 与直线MN 垂直,所以直线l 的斜率为1,故直线l 的倾斜角是4π. 5.C 解析:直线Ax +By +C =0的斜率k =BA-<0,在y 轴上的截距B C D =->0,所以,直线不通过第三象限.6.A 解析:由已知得点A (-1,0),P (2,3),B (5,0),可得直线PB 的方程是x +y -5=0.7.D 8.D 9.B解析: 结合图形,若直线l 先沿y 轴的负方向平移,再沿x 轴正方向平移后,所得直线与l 重合,这说明直线 l 和l ’ 的斜率均为负,倾斜角是钝角.设l ’ 的倾斜角为 θ,则tan θ=1+-a a. 10.D 解析:这是考察两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问题.直线5x +4y +21=0是点A (4,0)与所求点A'(x ,y )连线的中垂线,列出关于x ,y 的两个方程求解.二、填空题11.-1.解析:设直线l 2的倾斜角为 α2,则由题意知: 180°-α2+15°=60°,α2=135°,∴k 2=tan α2=tan (180°-45°)=-tan45°=-1. 12.21. 解:∵A ,B ,C 三点共线,(第11题)∴k AB =k AC ,2+213-=2+33-2-m .解得m =21. 13.(2,3).解析:设第四个顶点D 的坐标为(x ,y ), ∵AD ⊥CD ,AD ∥BC , ∴k AD ·k CD =-1,且k AD =k BC . ∴0-1-x y ·3-2-x y =-1,0-1-x y =1. 解得⎩⎨⎧1=0=y x (舍去)⎩⎨⎧3=2=y x所以,第四个顶点D 的坐标为(2,3). 14.-a3或不存在.解析:若a =0时,倾角90°,无斜率. 若a ≠0时,y =-a 3x +a 1 ∴直线的斜率为-a3. 15.P (2,2).解析:设所求点P (x ,2),依题意:22)12()2(-++x =22)22()1(++-x ,解得x =2,故所求P 点的坐标为(2,2).16.10x +15y -36=0.解析:设所求的直线的方程为2x +3y +c =0,横截距为-2c ,纵截距为-3c,进而得 c = -536. 17.x +2y +5=0.解析:反射线所在直线与入射线所在的直线关于x 轴对称,故将直线方程中的y 换成 -y .三、解答题 18.①m =-35;②m =34. 解析:①由题意,得32622---m m m =-3,且m 2-2m -3≠0. 解得 m =-35.②由题意,得123222-+--m m m m =-1,且2m 2+m -1≠0. 解得 m =34. 19.x -2y +5=0.解析:由已知,直线AB 的斜率 k =1311++=21. 因为EF ∥AB ,所以直线EF 的斜率为21. 因为△CEF 的面积是△CAB 面积的41,所以E 是CA 的中点.点E 的坐标是(0,25). 直线EF 的方程是 y -25=21x ,即x -2y +5=0. 20.x +6y =0.解析:设所求直线与l 1,l 2的交点分别是A ,B ,设A (x 0,y 0),则B 点坐标为 (-x 0,-y 0).因为A ,B 分别在l 1,l 2上,所以⎪⎩⎪⎨⎧0=6-5+3-0=6++40000y x y x①+②得:x 0+6y 0=0,即点A 在直线x +6y =0上,又直线x +6y =0过原点,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x +6y =0.21.2x +y -4=0和x +y -3=0.解析:设直线l 的横截距为a ,由题意可得纵截距为6-a .∴直线l 的方程为1=-6+aya x .∵点(1,2)在直线l 上,∴1=-62+1a a ,a 2-5a +6=0,解得a 1=2,a 2=3.当a =2时,直线的方程为142=+y x ,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当a =3时,直线的方程为133=+yx ,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综上所述,所求直线方程为2x +y -4=0和x +y -3=0.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