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蓝图实验.docx
实验报告紫外可见光谱实验

实验报告紫外可见光谱实验实验报告:紫外可见光谱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样品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深入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紫外可见光谱仪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能,为后续的化学分析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光谱(UVVis)是基于分子中的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当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紫外或可见光时,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从而在特定波长处产生吸收峰。
不同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具有不同的电子跃迁能量,因此表现出不同的吸收光谱特征。
根据比尔朗伯定律,溶液的吸光度(A)与物质的浓度(c)、光程长度(b)以及摩尔吸光系数(ε)之间存在线性关系:A =εbc。
通过测量已知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可以绘制标准曲线,进而测定未知样品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石英比色皿容量瓶(100 mL、50 mL 等)移液器分析天平2、试剂标准物质(如邻二氮菲、苯酚等)待测样品溶剂(如乙醇、水等)四、实验步骤1、仪器准备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预热 30 分钟,使其稳定。
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和扫描速度。
2、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标准物质,用溶剂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3、绘制标准曲线以溶剂为空白对照,分别测量各标准溶液在选定波长处的吸光度。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样品溶液的制备对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溶解、稀释等),使其浓度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
5、样品测定测量样品溶液在选定波长处的吸光度。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浓度。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标准溶液的浓度与吸光度数据|标准溶液浓度(mol/L)|吸光度(A)||||| 0001 | 0125 || 0002 | 0250 || 0003 | 0375 || 0004 | 0500 || 0005 | 0625 |2、标准曲线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标准曲线方程为:A = 125c (R²= 0999)3、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为 0300,代入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得到样品溶液的浓度为 00024 mol/L。
靛蓝染色扎染实验报告

靛蓝染色扎染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探究靛蓝染色扎染的原理和过程,了解扎染技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2. 实验材料和设备- 棉布- 靛蓝染料- 盐- 小木棍- 橡皮筋- 扎染框架- 水盆- 温水- 扎染工具(扎染针、缝纫针等)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1. 将棉布洗净并晾干,保证表面没有灰尘和杂质。
2. 准备靛蓝染料和盐水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使靛蓝溶解。
3.2 扎染图案设计1. 在棉布上设计出扎染图案的形状,如花朵、条纹等。
可以使用铅笔或彩笔在布料上勾勒出大致形状。
2. 使用橡皮筋将布料扎紧,创建不同区域的隔离。
3. 利用扎染工具(扎染针、缝纫针等)在需要扎染的区域进行薄扎,以防止染料渗透。
3.3 染色过程1. 将扎好的布料固定在扎染框架上,确保不会晃动。
2. 将染料溶液倒入水盆中,加入一定的盐,以增强染色效果。
3. 将框架浸入染料溶液中,确保整个布料都浸泡在染料中。
4. 使用小木棍或其他工具轻轻搅动染料,使其均匀渗透到布料中。
5. 根据所需色彩深浅,决定染色时间长短。
3.4 定色处理1. 取出染好的布料,用清水冲洗干净。
2. 将布料放入一定温度的水中,加入涤纶染色助剂进行定色处理。
3. 将布料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挤去多余的水分。
4. 晾干布料,完成靛蓝染色扎染。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染色了一块棉布,并获得了靛蓝色的扎染效果。
扎染图案的部分未被染色,呈现出与其他区域明显的对比。
同时,我们发现使用不同的扎染工具和方法可以制作出多种不同的扎染效果,增加了染色布料的视觉效果。
5. 实验总结靛蓝染色扎染是一种既简单又有趣的纺织工艺技术,通过控制扎染图案和染料渗透深度,可以实现多种花纹和颜色效果。
本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对扎染技术的实践机会,并加深了对其操作步骤和原理的理解。
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染料和媒染剂,探索更多的扎染效果。
此外,还可以与其他纺织工艺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独特和精美的织物作品。
环境实验报告格式模板

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原理四、实验仪器与材料五、实验方法与步骤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七、实验结论八、实验讨论与改进九、参考文献一、实验名称(此处填写实验的具体名称,如: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 掌握环境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步骤;3. 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与关注。
三、实验原理大气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导致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对人类、动植物及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本实验通过对比不同污染程度环境下的植物生长情况,探究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温度计、湿度计、光照计、土壤pH计、显微镜等;2. 材料:植物种子、土壤、塑料薄膜、培养皿、蒸馏水、农药、化肥等。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选取生长状况良好、品种一致的植物种子,洗净后用蒸馏水浸泡24小时;2. 设置实验组别:将浸泡好的种子均分为A、B、C三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轻度污染组,C组为重度污染组;3. 处理污染环境:B组土壤加入适量农药,C组土壤加入适量农药和化肥,对照组土壤不进行处理;4. 培养植物:将处理好的种子分别播种在培养皿中,放入光照、温度、湿度适宜的温室中培养;5.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植物生长情况,记录植株高度、叶片数、叶片颜色等指标;6. 数据分析: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株高度: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对照组植株高度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2. 叶片数:对照组叶片数最多,B组次之,C组最少;3. 叶片颜色:对照组叶片颜色鲜绿,B组叶片颜色略黄,C组叶片颜色发黄。
分析: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产生了负面影响,污染程度越高,影响越严重。
农药和化肥的施用加剧了污染程度,使植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污染程度越高,影响越严重。
为保护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应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完整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原理四、实验仪器与材料五、实验步骤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七、实验结果与讨论八、实验结论九、实验注意事项一、实验名称(此处填写实验名称,例如: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光照强度)二、实验目的(此处填写实验目的,例如:通过本实验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植物生长与光照的关系)三、实验原理(此处填写实验原理,例如:植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进而促进植物生长。
不同光照强度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四、实验仪器与材料(此处填写实验仪器与材料,例如:实验仪器:培养皿、光照箱、尺子、温度计、电子秤等;实验材料:植物种子、土壤、肥料等)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植物种子洗净,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晾干。
2. 将浸泡好的种子均匀地播种在培养皿中,每皿播种一定数量的种子。
3. 将培养皿放入光照箱中,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例如:100%、80%、60%、40%、20%。
4. 将培养皿放置在相同温度的环境中,保持适宜的温度。
5. 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生长高度、叶片数量等数据。
6. 每隔一定时间(例如:一周)重复以上步骤,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7.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此处填写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例如:记录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的生长高度、叶片数量等数据,并绘制相应的图表)七、实验结果与讨论(此处填写实验结果与讨论,例如: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植物的生长速度逐渐减慢。
这说明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此外,实验还发现,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植物的生长速度最快。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适宜的光照强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八、实验结论(此处填写实验结论,例如:本实验表明,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适宜的光照强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过高或过低的光照强度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九、实验注意事项(此处填写实验注意事项,例如: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温度恒定;2. 在观察植物生长情况时,要注意记录准确的数据;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实验报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蓝晒实践报告

蓝晒实践报告艺术活动:蓝晒——阳光的魔法[导读] 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蓝晒成像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张新红山东省东营市海河幼儿园海河幼儿园257091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蓝晒成像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2.感受古老成像法的工艺,对传统工艺产生喜爱之情。
3.大胆的构思创作出新颖的蓝晒作品。
活动准备PPT、小盘、刷子、A/B溶液、相纸、手帕、双氧水等活动过程一、导入:展示蓝晒图片,引起好奇心。
1.亲爱的小朋友们,猜猜看,这是什么?(随音乐欣赏PPT蓝晒图片)哦,原来这些都是照片,你们猜对了吗?这些蓝底的有趣照片,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跟随阳光,走进神奇魔法---蓝晒。
二、介绍蓝晒法1.物品准备:师:变魔法当然需要神奇的药水(柠檬酸铁和铁氰化钾)注意是两瓶哦,还需要小盘、刷子、小棒、水壶、托盘、透明板、水粉纸等吸水性较好且耐水冲洗的纸张来帮忙。
2.具体操作过程:(边说边进行操作)首先:在小盘里放入同样多的两种神奇药水,用小棒轻轻地搅拌均匀接着,用刷子蘸取药水涂抹在纸上,要均匀哦。
然后把它放到阴凉处晾干。
诺,这是它晾干后的样子,淡棕色的。
我们把平面的、形状清晰的东西,比如(视频:羽毛、剪刀、光盘、树叶、小花、剪纸)选什么呢?嗯,剪纸吧。
轻轻的放在晾干后的纸上,用透明板压紧。
接下来就要请出我们的魔法师太阳,暴晒15到20分钟。
要有耐心哦,孩子们,很期待暴晒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吧?哇!出现了剪纸的影子。
见证奇迹的时刻马上就要开始了。
进入冲洗环节(操作)仔细瞧,淡棕色慢~慢~的~就变成了漂亮的蓝色。
这里有个小秘密,注意,这可不是普通的水,里面加入了少量的双氧水。
看,晾干后,一张非常的漂亮的蓝底照片就洗好了,阳光的魔法真的很神奇吧,你们也想来试试吗?三、展示大班幼儿视频有的小朋友已经等不及了,他们都会制作出什么样的蓝色照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解释蓝晒工艺的起源及简单原理。
1.解释蓝晒工艺起源及简单原理。
师:神奇的魔法就是这位名叫约翰?赫谢尔的爷爷在1842年发明的,距今已经有176年的历史了。
蓝图的制作

蓝图的制作蓝图的制作与走向摘要:建筑施工、规划设计、机械工程都离不开绘制精确的图纸。
在缺少电子技术支持的年代,蓝图便是为了这一目的出现。
关键词:底图、涂料、晒图、白图一、蓝图是什么:蓝图的制作又称为晒图纸,由工程设计人员先画原图、再描底图,最后晒蓝图。
在此过程中,表面涂有由重氮盐和偶联剂等组成的感光涂料,是对工程制图的原图描图、晒图和薰图后生成的复制品。
因用碱性物质显影后产生蓝底紫色的晒图效果,所以被称为“蓝图”。
[1] 蓝图具有与底片相似的功效,可以反复以此制作新图,具有易保存、不模糊、不掉色、无法修改的特点。
二、制作过程:蓝图的制作过程可分为:纸基的选用、涂布面的选择、光敏化、使用方法、晒蓝方法。
纸基的选择:1.特号图纸:90克或80克,生产出的晒图纸供制作需较长期保管的资料和供应出口,或援外工程图纸用。
2.一号图纸:80克,供一般晒图用,国内绝大部分地区都是用一号晒图纸。
3.平板蓝图:有的地方叫技术纸,其标准规格:0号为841×1189毫米(全开),1号为对开,2号为4开,3号为8开,4号为16开。
4.卷筒蓝图:国家规定的宽度为88厘米,为适应个别单位的特殊需要,也有生产宽为93.63厘米的两种,以卷为单位,每卷长度有50或100米的。
涂布面的选择:1.单面涂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仅在使用的纸上涂上感光液;另一种是一面涂感光剂,一面涂硼酸水,以消除纸张的翘度和提高存放期,实际是两面涂布,因只有一面感光,习惯上也叫单面涂布鞋。
2.双面涂布则两面都涂感光剂,两面都可晒图,主要是减少资料的体积和节约纸张。
近些年内的发展方向是白底蓝线而双面涂布,因为蓝线晒图纸在保存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感光速度比紫线快1/5,且色泽鲜艳,感光速度的宽容度大。
光敏化:早期的氰盐印相法工艺中,光敏化主要用到的是柠檬酸铁铵(草酸铁铵,3价铁盐)及赤血盐(铁氰化钾,3价铁盐)这2种铁盐感光涂料。
[2]感光材料的配方可以有如下四种比例:甲液:柠檬酸铁铵1份,配水4或5份;乙液:铁氰化钾1份,配水6或5份。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植物的生长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实验材料,小花盆、土壤、水壶、测量尺、种子(小麦或豌豆种子均可)。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小花盆填满土壤,用测量尺测量并记录土壤的深度,然后在土壤中挖一个适当大小的坑,放入种子,并轻轻覆土。
2. 实验组设置,将准备好的小花盆分成三组,分别标注为A组、B组和C组。
3. 实验条件设置:A组,每天给予适量的水,并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B组,每天给予适量的水,但将其放置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C组,不给予任何水分,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4.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并记录每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片的数量和颜色等。
5. 实验时间,连续观察记录7天。
实验结果:经过7天的观察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A组,在充足的水分和阳光下,植物生长良好,叶片翠绿,高度增长明显。
B组,在充足的水分但缺乏阳光的条件下,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呈现黄绿色,高度增长较少。
C组,在缺乏水分但充足的阳光下,植物生长停滞,叶片逐渐枯萎。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植物的生长受到水分和阳光的影响很大。
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缺乏其中一项条件都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甚至停滞。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给植物提供适量的水分和阳光,才能让它们茁壮成长。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勇于探索,勇于实践,让我们的知识之树茁壮成长。
A1图纸打印(晒蓝图)的教训和反思

A1图纸打印:晒蓝图1.打印,采用缺省模式。
2.打印预览:1.图纸的边框是否打印出来,是否带“Autodesk教育版”2.图纸的名称、图号、日期3.图纸线性的宽度4.图纸字体的大小5.图纸内容是否错误6.图纸的图例、大样是否与内容相配3.线型的宽度:细:0.09/0.13适合:0.18 比较适合:0.2粗:0.25(默认)比较粗:0.3/0.4比如:天花:0.09 尺寸标注:0.13地板砖:0.09/0.13 设备/设备编号:0.18灯盘:0.13 墙体边线:0.3/0.4墙体填充:0.09/0.134.内容:a.出现无关的内容、乱码。
-------删除无关的内容、乱码b.出现无关的图层-------隐藏无关的图层c.出现重叠的文字或标注d.图纸大样是与内容相配5.文字、标注的比例(打印是否看得清)1.尺寸标注中文字的大小:一般为1602.水图、电图中文字大小:116 (尽量大一些)长度:20003.图中的文字的大小:最小:150 一般:180—210比较大,突出:2404.图例中的文字、标注的大小比例:A1图中,图例文字:一般文字2.5比较适合标题文字2.7~3具体大小要与图中内容文字比较,相匹配即可6.文字、图例、大样图在图中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大小A.保证大样中文字、尺寸标注看得清楚。
如:地沟盖示意图的尺寸标注。
墙体及倒圆角示意图的尺寸标注B. 各门、窗(普通窗、传菜窗)、推车通道门、洗碗间回收窗口等大样图,须大小一致,图层、字体及尺寸标注相统一C.土建指标图例、水图及电图指标图例等,必须与其图形内容相匹配,多余的要删掉,不合理的要改过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晒蓝图实验
实验原理:
柠檬酸铁铵遇到日光,被还原成亚铁盐。
亚铁盐遇铁氰化钾(又名赤血盐),立即产生滕氏蓝沉淀。
晒图纸是在纸上涂有两者的混合液,当曝光时,受光部分三价铁被还原成二价,遇水就产生滕氏蓝沉淀;未受光的部分,纸上的盐类仍为可溶性,溶解在水中,仍为白色,既得到“蓝图”。
相关反应方程:
Fe2(NH4)3(C6H5O7)→Fe(NH4)C6H5O7+NH3↑+CO2↑+(CH3)2CO
柠檬酸铁铵柠檬酸亚铁铵丙酮
Fe2++[Fe(CN)6]3-+→Fe[Fe(CN)6]3
药品:溶液甲——草酸铁(草酸、氧化铁)
溶液乙——铁氰化钾(不稳定,需现配)
仪器:烧杯(150ml),玻璃棒,棕色试剂瓶,天平,量筒(100ml),水槽(洗相盆)
其他物品:相纸,排笔,镂空卡纸,玻璃片(与纸张同样大小),夹子,镁光灯
实验步骤:
①晒图液的配制:
溶液甲:4.5g氧化铁,溶于0.1mol/L的草酸溶液
溶液乙:10g铁氰化钾,溶于50ml蒸馏水
②晒图纸的制备:
在暗室中于红纸包裹的电灯泡的弱光下,把上述甲乙两溶液取等量于烧杯中混合均匀。
然后用干净排笔在暗室中蘸着混合溶液,均匀地涂在相纸上。
直刷一次,横刷一次。
涂好后,用夹子在纸边上夹起并悬挂在没有灰尘的暗室中风干。
Notice:
1)整个过程均要处于暗室中,以免曝光;
2)选择红色的弱光是因为怕溶液成分在光线下发生变化,但完全黑暗又无法进行操作,因此选择对纸感光最不敏感的红光,红光波长最长,能量最小;
3)排笔必须干净,如掉毛,不要让它留在纸上;
4)涂抹时一定要厚薄均匀,否则晒出的颜色也不均匀;
5)接触混合液后要立即冲洗双手(有毒)。
③晒制蓝图:
将镂空卡纸在暗处铺在晒图纸上,上下两面用相同大小的玻璃片贴紧,使药面向上,再用夹子夹紧,然后放在镁光灯下7-8分钟。
曝光后,再到暗处用清水洗涤(加入少量NaCl),晾干后即成。
Notice:
1)除光照时间外,其他操作都要在暗室进行;
2)卡纸要和晒图纸贴紧,否则晒出的图线条不清晰。
实验现象:
接受强光照射的部分显现出蓝色,被纸遮住的部分不显蓝色,整张纸显出蓝色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