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十五章 肝胆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在我们的身体中,肝脏和胆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参与了营养物质的代谢,还在解毒、免疫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肝胆生物化学的奇妙世界,深入了解这两个器官的生化功能。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简直就是一座功能强大的“生化工厂”。
首先,它在糖代谢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当我们进食后,血糖水平升高,肝脏会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
而在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又会迅速分解,补充血糖,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不仅如此,肝脏还能通过糖异生作用,将非糖物质如氨基酸、乳酸等转化为葡萄糖,确保身体在饥饿或能量需求增加时有足够的葡萄糖供应。
在脂类代谢方面,肝脏也是个“能手”。
它能够合成和分泌胆汁酸,这对于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至关重要。
同时,肝脏还是脂肪酸氧化和合成的重要场所。
它可以将脂肪酸分解为乙酰辅酶 A,并进一步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
另一方面,肝脏也能合成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等脂类物质,并对它们进行代谢和转运的调节。
蛋白质代谢同样离不开肝脏。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除了免疫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都由肝脏合成。
例如,白蛋白能够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而凝血因子则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此外,肝脏还能对氨基酸进行代谢,通过转氨基作用和脱氨基作用,将氨基酸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
肝脏的解毒功能更是不能小觑。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有害物质,如药物、酒精、毒素等,进入体内后大多会在肝脏中进行代谢转化,使其毒性降低或失去毒性,然后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等。
说完肝脏,再来说说胆囊。
胆囊虽然体积较小,但它在胆汁的储存和浓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肝脏合成的胆汁会源源不断地流入胆囊,在这里,胆汁中的水分和电解质被吸收,胆汁被浓缩。
当我们进食,尤其是摄入高脂肪食物时,胆囊会收缩,将浓缩的胆汁排入肠道,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肝胆生物化学

肝胆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肝脏和胆囊中发生的生物化学过程的学科。
它主要的是肝脏和胆囊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解毒、免疫反应以及胆汁的分泌和储存。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它涉及到许多关键的生物化学过程。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过程:蛋白质代谢:肝脏是合成和分解蛋白质的关键部位。
它能够合成各种蛋白质,包括血浆蛋白质、凝血因子和载脂蛋白等。
同时,肝脏也负责分解一些蛋白质,如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脂肪代谢:肝脏在脂质的合成、分解和运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合成胆固醇和脂肪酸,同时也负责将它们转运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碳水化合物代谢:肝脏是维持血糖水平稳定的关键部位。
它能够合成糖原,储存能量,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解毒:肝脏在身体的排毒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能够转化许多有毒物质,使其变得无毒或易于排出体外。
免疫反应:肝脏是身体的一道重要防线,能够识别并清除病原体、衰老细胞和外来异物等。
胆囊是一个小型的囊状器官,它主要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
以下是胆囊中发生的几个主要生物化学过程:胆汁的分泌:肝脏产生的胆汁被输送到胆囊中,胆囊通过收缩和放松来调节胆汁的分泌量。
胆汁的浓缩:胆囊通过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盐分,将其浓缩成一种粘稠的物质。
这种浓缩的胆汁有助于消化脂肪。
胆汁酸的合成:在胆囊中,胆固醇被转化为胆汁酸,这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物质,有助于消化脂肪。
肝胆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肝脏和胆囊中发生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学科。
这些过程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包括新陈代谢、解毒、免疫反应以及胆汁的分泌和储存等。
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工作机制,为医学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肝胆疾病是当前社会常见的疾病之一,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肝胆不适或疾病。
中医肝胆辨证施护是一种针对肝胆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法,它基于中医理论和辨证施治的原则,旨在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医肝胆辨证施护的基本概念、应用范围和实施方法。
肝的生物化学-【共72张PPT】

➢ 胆汁中的胆汁酸盐与卵磷脂协同作用,使胆固醇分 催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游离胆汁酸:胆酸、鹅脱氧胆酸、 临床上常根据黄疸发病的原因不同,简单的将黄疸分为三类:
散形成可溶性微团,使之不易结晶沉淀而随胆汁排 通过生物转化作用可增加这些非营养物质的水溶性和极性,从而易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出。
胆汁酸的生成是肝降解胆固醇的最重要途径;
肝在氨基酸代谢中的作用
泄。 反应:结合反应(主要结合物为UDP葡糖醛酸, UDPGA)
(二) 次级胆汁酸在肠道由肠菌作用生成
催化酶:硫酸转移酶 (sulfate transferase)
肝胆疾患:脂类消化不良
脂肪泻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肝在调节机体胆固醇代谢平衡上起中心作用
➢ 肝是合成胆固醇最活跃的器官,是血浆胆固醇的 主要来源;
➢ 胆汁酸的生成是肝降解胆固醇的最重要途径; ➢ 肝也是体内胆固醇的主要排泄器官;
➢ 肝对胆固醇的酯化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肝的蛋白质合成及分解代谢
均非常活跃
• 合成酮体的唯一器官:“肝内生酮肝外用”;
• 肝是合成胆固醇最主要器官,合成量占全身总 合成量的3/4以上。
➢ 分解
• 脂肪酸的β氧化分解; • 肝是降解LDL 的主要器官;
• 肝合成胆汁酸是肝降解胆固醇的最重要途径;
• 肝是体内胆固醇的重要排泄器官。
➢ 运输
• 合成与分泌 VLDL; HDL; apo CⅡ; LCAT; • apo CⅡ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LPL的激活剂; • 肝合成与分泌LCAT将血浆胆固醇酯化。
《肝胆生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肝胆生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学习要点1. 了解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2. 掌握肝生物转化作用的概念、类型、特点、意义及影响因素。
3. 了解胆汁酸代谢及其作用。
4. 熟悉胆色素的代谢过程,掌握两种类型胆红素。
5. 了解黄疸的分类及其特点。
二、测试题(一)填空题1. 肝脏有和双重血液供应,肝有丰富的,有利于物质交换。
肝有和两条输出通路,肝脏含有种类很多的,这是肝具有多种代谢功能的基础。
2. 肝脏通过、和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肝脏在脂类的、、、与等方面起作用。
3. 只能在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有、和等,急性肝炎时血清明显上升。
肝脏通过循环合成来降低血氨。
4. 肝在维生素的、和等方面都有主要作用,肝脏是激素的重要器官。
5. 生物转化共有两相反应,其中第一相反应包括、和,第二相反应是。
其中反应为最主要的生物转化方式。
6. 胆红素在血液中与组合成为胆红素,它随尿排出。
7. 肝脏能迅速从血中摄取胆红素,原因是肝细胞内有两种载体蛋白和。
胆红素被运到滑面内质网上与结合成为胆红素,它由尿排出。
8. 胆汁酸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作为脂肪的,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抑制结石的形成;对有调控作用。
9. 胆红素在血中主要与结合为胆红素,这是胆红素在血中的运输形式,其分子量变大,能随尿排出。
这种形式既了胆红素的溶解度,又了其毒性。
10. 黄疸有三种类型,分别为、和。
(二)选择题A1型题1. 下列哪种物质仅在肝脏合成()A. 胆固醇B. 糖原C. 血浆清蛋白D. 尿素E. 血脂2. 短期饥饿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A. 肌糖原的分解B. 蛋白质分解增加C. 糖异生作用D. 酮体的利用率升高E.肝糖原的分解3. 生物转化时下列哪种物质不能做为结合反应的供体()CO~SCoA C. UDPGA D. ALa(丙氨酸) E. SAMA. PAPSB. CH34. 溶血性黄疸患者的发病原因是()A. 肝实质性病变B. 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C. 肝功能下降D.肝内外胆道阻塞 E. 大量红细胞被破坏5. 胆汁酸对自身合成的调控是()A. 激活3α—羟化酶B. 抑制3α—羟化酶C. 激活7α—羟化酶D. 抑制7α—羟化酶E.抑制12α—羟化酶6. 属于次级胆汁酸的是()A.甘氨胆酸B.鹅脱氧胆酸C.牛磺胆酸D. 石胆酸E. 胆酸7. 有关胆汁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 脂类吸收中的乳化剂B. 胆色素代谢的产物C. 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D. 在肝脏由胆固醇转变生成E.负反馈调节胆固醇的生物合成8. 不参与肝脏生物转化反应的是()A. 结合反应B. 氧化反应C. 分解反应D. 水解反应E.还原反应9.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和解毒作用是()A. 完全相同的B. 完全不同的C. 相反的D. 相关的E.以上都对10. 所有的非营养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后()A. 毒性降低B. 水溶性降低C. 水溶性增强D. 脂溶性增强E.极性减弱11. 下列有关胆红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肝细胞内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B. 由肝内排出是复杂的耗能过程C. 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合成是在肝细胞溶酶体内进行的D. 它具有亲脂疏水的特性E. 在肝内的代谢包括摄取、结合、排泄三个过程。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一)A型题1、不属于肝脏功能的是:A:贮存糖原和维生素B:合成血清白蛋白C:进行生物转化D: 合成尿素E:储存脂肪2、肝脏在脂类代谢中所特有的作用是:A:合成磷脂B:合成胆固醇C:生成酮体D:将糖转变为脂肪E:改变脂肪酸的长度和饱和度3、正常人在肝合成血浆蛋白质,量最多的是:A:脂蛋白B:球蛋白C:清蛋白D:凝血酶原E:纤维蛋白原4、下列哪种物质是肝细胞特异合成的A:脂肪B:尿素C:ATPD:糖原E:蛋白质5、人体合成胆固醇量最多的器官是:A:脾脏B:肝脏C:肾脏D:内质网E:肾上腺6、关于血浆胆固醇酯含量下降的论述正确的是:A:胆固醇分解增多B: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增多C:转变成脂蛋白增多D:胆固醇由胆道排出增多E:肝细胞合成LCAT减少7、肝中不储存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DB:维生素B1C:维生素B2D:维生素CE:维生素A8、下列关于生物转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转化是解毒作用B:物质经生物转化可增加水溶性C:肝脏是人体内进行生物转化最重要的器官D:有些物质经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即可排出体外 E:有些物质必须与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才能排出体外9、不属于肝脏生物转化反应的是: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水解反应D:脱羧反应E:结合反应10、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第一相反应中最重要的酶是微粒体中的:A:加单氧酶B:加双氧酶C:胺氧化酶D:水解酶E:还原酶11、下列哪种不是生物转化中结合物的供体?A:UDPGB:PAPSC:SAMD:乙酰CoAE:葡萄糖酸12、生物转化的第一相反应中最主要的是: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水解反应D:脱羧反应E:结合反应13、所有非营养物质经生物转化后:A:水溶性增强B:水溶性降低C:脂溶性增强D:毒性增强E:毒性降低14、以下哪种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进行?A:糖原合成B:脂蛋白合成C:生物转化作用D:血浆球蛋白合成E:以上都不对15、胆汁酸生成过程的限速步骤是:A:侧链的断裂B:固醇核的还原C:7α-羟化作用D:12α-羟化作用E: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的结合反应16、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初级胆汁酸?A:胆酸B:脱氧胆酸C:鹅脱氧胆酸D:牛磺胆酸E:甘氨胆酸17、初级胆汁酸与次级胆汁酸的区别是后者无: A:C-3羟基B:C-7羟基C:C-12羟基D:C-16羟基E:C-21羟基18、属于初级结合型胆汁酸的是:A:胆酸B:石胆酸C:甘氨鹅脱氧胆酸D:牛磺脱氧胆酸E:鹅脱氧胆酸19、属次级游离胆汁酸的是:A:胆酸B:甘氨胆酸C:牛磺鹅脱氧胆酸D:鹅脱氧胆酸E:脱氧胆酸20、关于胆汁酸盐的错误叙述是:A:在肝脏由胆固醇合成B:为脂类吸收中的乳化剂C:能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D:是胆色素的代谢产物E:能经肠肝循环被重吸收21、下列有关胆红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具有亲脂疏水的特性B:在血中主要以清蛋白-胆红素复合体形式运输 C:在肝细胞内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D:单葡萄糖醛酸胆红素是主要的结合产物E:胆红素由肝内排出是一个较复杂的耗能过程22、血中胆红素的主要运输方式是:A:胆红素-清蛋白B:胆红素-Y蛋白C:胆红素-Z蛋白D:胆红素-球蛋白E:胆红素-氨基酸23、参与胆红素代谢中结合反应的主要物质是:B:甘氨酸C:葡萄糖醛酸D:乙酰基E:谷胱甘肽24、肝中胆红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胆红素-清蛋白B:胆红素-Y蛋白C:胆红素-Z蛋白D:游离胆红素E:胆红素-丙氨酸25、胆红素在小肠中被肠菌还原为:A:血红素B:胆绿素C:尿胆素D:粪胆素E:胆素原26、阻塞性黄疸的原因是:A:大量红细胞破坏B:肝内外胆道阻塞C: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D:肝细胞内胆红素代谢障碍E:以上都不是27、正常人粪便中的主要色素是:A:血红素B:胆素原C:胆红素D:粪胆素E:胆绿素28、可用于判断肝脏蛋白质代谢功能的指标是: A:尿三胆B:A/G比值C:血清ALT活性D:P/O比值29、正常人血清范登白试验结果应是:A:直接反应阳性B:双相反应阳性C:间接反应强阳性D:间接反应弱阳性或阴性E:以上都不是30、严重肝疾患的男性患者出现乳房发育的原因主要是:A:雄激素分泌过多B:雄激素分泌过少C:雌激素灭活不好D:雌激素分泌过多B:雌激素分泌过少(二)填空题1、肝脏具有和双重血液供应,并且有和两条输出通路。
肝胆的生物化学

三、生物转化的特点
(一)连续性
• 非营养物质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是连续进 行的,直到排出体外。
• 一般先进行氧化、还原、水解等第一相反应, 再进行第二相结合反应。
• 连续性可保证有害物质顺利排出体外,避免 中间产物的毒性作用
(二)多样性
• 相同的非营养物质可以经过不同的生物转化 途径,生成不同的代谢产物。
加氢,羟化, 侧链氧化,断链
初级游离胆汁酸
牛磺酸 甘氨酸结合
初级结合型胆汁酸
(初级游离胆汁酸) (初级结合胆汁酸)
• 2、次级胆汁酸的生成:小肠下段和大肠
•
结合初级胆汁酸
•
水解
•
游离初级胆汁酸
7位脱羟
•
次级胆汁酸
胆汁酸肠肝循环
胆汁酸肠肝循环概念
胆汁酸进入肠道后,约有95%被肠壁重吸收,其余 的随粪便排出。由肠重吸收的胆汁酸(包括初级的和次 级的,结合型的和游离型的),经门静脉重新回到肝, 肝细胞将游离型胆汁酸再合成为结合型胆汁酸,并同重 吸收的以及新合成的结合型胆汁酸一道再排入肠道,这 一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解毒产物
二、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
• 概述 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 有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顺利排出体外
• 物质即使经过第一相反应后,极性改变仍不大,必 须与某些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 即第二相反应,才最 终排出
• 增加水溶性是前提,排出体外是生物转化的结果。
• 1、氧化反应:最多见、最重要的一类反 • 应,由多种氧化酶系催化
次级胆汁酸(secondary bile acid) 初级胆汁酸
是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直接合成的胆汁酸, 包括胆酸、鹅脱氧胆酸及相应结合型胆汁酸
肝脏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 由肠菌作用所产生的致癌物质例如肠 菌作用产生的胺类与亚硝酸盐生成亚 硝胺类等。
▪ 药物的生物转化
大多数药物经不同途径被摄入人体后都要发生分子结构的改变, 药物的生物转化主要是在肝细胞滑面内质网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的催化 下完成的,反应也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反应,通过生物转化, 常引起药物药理活性的变化
▪ 三、肝脏的生化改变: (一)胆红素代谢及代谢障碍
1、胆红素代谢:
胆色素
尿胆素原 胆素原粪胆素原
尿胆素
粪胆素
胆绿素 胆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如骨髓、脾脏) 结合胆红素(肝脏)
胆红素的来源
①大部分胆红素是由衰老红细胞(辅基血红素)破坏、降解而 来,约占人体胆红素总量的80%
②小部分胆红素来自组织(特别是肝细胞)中非血红蛋白的血 红素蛋白质(如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过氧化氢酶等 )的血红素辅基的分解;
转化对象:
内源性非营养物:氨、胺、胆色素、激素 外源性非营养物:药物、毒物、食品防腐剂、色素
转化特点:
①连续性, ②多样性, ③失活与活化双重性
生理意义:保护机体,致癌、致畸
第一相反应
大多数毒物、药物等进入肝细胞后,经过氧化、还原和水解作用,一 般能使非极性的化合物产生带氧的极性基团,从而使其水溶性增加以便 于排泄,同时也改变了药物或毒物分子原有的某些功能基团。
第二相反应
结合反应。常见的结合反应有葡萄糖醛酸结合、硫酸结合、乙酰基结合、 甘氨酰基结合、甲基结合、谷胱甘肽结合及水化等。但其中以葡萄糖醛酸 结合最为重要。
致癌物质的生物转化
癌常由各种化学物质所致,已确定至少有约1700种化学物质具有致癌作 用。致癌物的代谢活化及灭活反应是转化的两个方面,许多致癌物质是经 过肝细胞内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被代谢活化而变为终致癌物的。 致癌物质亦可经生物转化而灭活或被排泄,因此,生物转化具有两重性
生物化学考题_肝胆

生物化学考题_肝胆一级要求:肝胆单选1.肠道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率主要取决于:A 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的比例B 食物蛋白质含量C 胆汁分泌量、体内脂溶性维生素贮量D 肠道pH 值E 食物中的指溶性xx含量C2.正常人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质以哪一种最多?B xxA 球蛋白C 纤维蛋白原D 凝血酶原E 脂蛋白3.肝脏分泌到血循环中的血浆脂蛋白主要是:A 低密度脂蛋白(LDL)B 中间密度脂蛋白(IDL)C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D 游离脂酸--清蛋白E 乳糜微粒(CM)BC4.肝细胞对胆红素生物转化作用的实质是A 使胆红素与Y 蛋白结合B 使胆红素与Z 蛋白结合C 使胆红素的极性变小D 增强毛细胆管膜上载体转运系统有利于胆红素排泄E 主要破坏胆红素分子内的氢键并进行结合,极性增加,利于排泄5.肝内胆红素的代谢产物最多的是:A 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酯B 单葡萄糖醛酸胆红素酯C 胆红素硫酸酯D 甘氨酸结合物E 甲基结合物6.血浆胆红素以哪一种为主要的运输形式:A 胆红素-y蛋白B 胆红素-球蛋白C 胆红素-xxD 胆红素-z蛋白E 游离胆红素7.粪胆素原重吸收入肝后的转归是:EACA 大部分以原型再排至胆道,少量成为血液循环中的尿胆素原随尿排出B 全部以原型再排至胆道C 大部分转化成尿胆素原D 全部转化成尿胆素原E 全部入血液循环以原型从尿中排出A8.正常人血清胆红素总浓度不超过:A 5mg%C 1mg%E 0.1mg%B 2mg%D 0.5mg%C9.下列哪项血浆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可提示肝脏严重病变:A 等于1.5-2.5B 小于2.5C 小于1D 小于0.5E 大于2.510.肝细胞性黄疸病人不应出现下述那一种情况A 尿胆红素阳性B 尿胆素原轻度增加或正常C 血清范登堡试验直接反应阳性、间接反应加强D 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CE 血清结合胆红素减少11.复用苯巴比妥类药物可降低血清游离胆红素浓度的机理是:A 刺激肝细胞y 蛋白合成与诱导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合成B 药物增加了它的水溶性有利于游离胆红素从尿液中排出C 刺激Z 蛋白合成D 药物将游离胆红素分解E 药物与游离胆红素结合,抑制了它的肠肝循环12.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的生成需什么酶催化:A 葡萄糖醛酸基结合酶B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C 葡萄糖醛酸基生成酶D 葡萄糖醛酸基酯化酶E 葡萄糖醛酸基脱氢酶13.血浆中的未结合胆红素主要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而运输:A 脂蛋白B α2-巨球蛋白C 糖蛋白D 有机阴离子E 血浆xx14.下列胆汁酸哪一种为次级游离胆汁酸?A 牛磺胆酸B 甘氨胆酸C 脱氧胆酸E 甘氨鹅脱氧胆酸D 牛磺鹅脱氧胆酸CEABE15.血红素加氧酶分布于肝、脾、骨髓中网状内皮细胞的什么部位:A 线粒体内B 微粒体内C 溶酶体内D 质膜上E 胞液内16.肝细胞内胆红素主要以下列哪一种形式存在?A 胆红素-脂类B 胆红素-Y蛋白C 胆红素-Z蛋白D 游离胆红素E 与肝蛋白结合17.下列哪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仅在肝脏中进行?A 尿素B 糖原C 血浆蛋白D 脂肪酸E 胆固醇18.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去路是BBAA 转变成维生素D3B 转变成性激素C 转变成肾上腺皮质激素D 转变成胆汁酸E 在肠道胆固醇受细菌作用生成粪固醇排出D19.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的限速酶是A 1-α羟化酶B 26-α羟化酶C 7-α羟化酶D 还原酶E 异构酶C20.下列哪一种胆汁酸是初级胆汁酸?A 甘氨石胆酸B 甘氨胆酸C 牛磺脱氧胆酸D 牛磺石胆酸E 甘氨脱氧胆酸B21.血中哪一种胆红素增加会在尿中排泄出现?A 未结合胆红素B 结合胆红素C 肝前胆红素D 间接反应胆红素E 与清蛋白结合的胆红素B22.下列哪种情况尿中胆素原族排泄量会减少?A 肝功能轻度损伤B 肠道阻塞C 溶血D 碱中毒E 胆道阻塞E23.溶血性黄疸时下列哪一项不存在?A 血中游离胆红素增加B 粪胆素原增加C 尿胆素原增加D 尿中出现胆红素E 粪便颜色加深D24.阻塞性黄疸的特点是:A 结合胆红素逆流入血B 血清胆素原剧增C 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D 粪胆素原大量生成E 血清游离胆红素增加,间接反应阳性A25.胆红素因为与下列那种物质结合而被称为结合胆红素:A 清蛋白B α1-球蛋白C Y 蛋白D Z 蛋白E 葡萄糖醛酸E26.胆红素在血液中主要与哪一种血浆蛋白结合而运输?A γ-球蛋白B β-球蛋白C α2-球蛋白D α1-球蛋白E 清蛋白E27.下列对结合胆红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主要是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B 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C 水溶性大D 随正常人尿液排出E 不易透过生物膜D28.下列化合物哪一种不是胆色素?A 血红素B 胆绿素C 胆红素D 胆素原族E 胆素族A29.下列关于胆红素代谢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其乙烯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B 在生理pH 下其双葡萄糖醛酸酯有两个阴离子基团C 葡萄糖醛酸酯在肠中生成D 在β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E 血胆红素易于通过肾脏排出体外D30.合成尿素的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分布特点是:A 仅存在于肝细胞内B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C 肝细胞与肾脏组织内并存D 仅存在于肾脏组织E 主要存在于肾脏组织B31.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A 血清游离胆红素猛增,间接反应强阳性B 血清结合胆红素猛增,直接反应强阳性C 尿、粪中的胆素原减少D 患者粪便呈白陶土色E 尿中胆红素增加32.肝细胞生成胆红素的亚细胞部位是:A 微粒体B 线粒体C 高尔基氏复合体D 胞液E 溶酶体33.胆红素与血浆蛋白质结合的作用是:AAA 增加其溶解度便于在血中运输,限制它自由地进入细胞内,以免引起细胞中毒B 使它易于进入细胞内贮存C 便于随胆汁排出体外D 增加其溶解度便于随尿液排出体外E 便于经肠道排泄34.胆绿素还原酶活性需辅助因子:A NADH+H+B NAD+C O2D NADPH+H+E NADP+35.下列哪一种物质不是在肝脏合成?A 尿素B 脂肪酸C 糖原D 血浆清蛋白E 凝血因子Ⅳ36.肝脏自身的能量主要来自:A 葡萄糖B 脂肪酸C 氨基酸D 酮体E 乳酸37.结合胆红素是指:A 胆红素与血浆中清蛋白结合B 胆红素与血浆中球蛋白结合C 胆红素与肝细胞内Y 蛋白结合D 胆红素与肝细胞内Z 蛋白结合E 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38.下列胆汁酸中哪些属于次级结合胆汁酸?A 甘氨脱氧胆酸B 石胆酸C 牛磺鹅脱氧胆酸D 脱氧胆酸E 鹅脱氧胆酸39.下列哪项与间接胆红素无关A 未经肝细胞转化B 不能由肾小球滤过C 具有亲脂、疏水的性质D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E 水中的溶解度小40.下列哪项与直接胆红素无关A 能返流入血使血中间接胆红素升高B 已和葡萄糖醛酸结合C 易随胆汁与尿液排出D 和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E 水中的溶解度大41.脂类代谢中下列哪项与肝脏无关A 分泌胆汁B 合成酮体C 合成LDLD 合成VLDLE 合成胆固醇ADEBEADAC42.胆红素生成与下列哪种物质有关A NADHB FADH2C FMNH2D NADPHE TPP43.下列哪种途径不参与肝脏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A 糖的有氧氧化B 糖原的合成D 糖异生E 以上都是44.与肝脏无关的代谢过程有A 将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C 糖原的分解ADB 将25-OH-D3转变为1, 25-OH-D3C 将维生素PP转变为NAD+和NADP+的组成成分D 将泛酸转变为CoA 的组成成分E 维生素B6转变为磷酸吡哆醛B45.影响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的代谢因素不包括A Y 蛋白缺乏B UDPGA 来源不足C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缺乏D 血中清蛋白浓度E 血中球蛋白浓度E46.阻塞性黄疸不应出现A 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B 尿胆素原↓D 尿胆红素阴性E 粪胆素原↓D47.肝脏在脂类代谢中没有的功能是A 生成酮体B 利用酮体C 使胆固醇转变生成胆汁酸D 合成脂蛋白E 合成胆固醇48.饥饿时肝脏中物质代谢不会A 糖原分解增多B 蛋白质分解增强C 酮体生成增多D 糖异生作用增强E 酮体生成减少49.肝脏在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中的作用是A 合成血浆蛋白C 水解尿素B 合成抗体蛋白D 生成铵盐E 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50.哪一种物质不是初级胆汁酸?A 胆酸B 脱氧胆酸C 鹅脱氧胆酸D 牛磺胆酸E 甘氨胆酸51.正常粪便的棕黄色是由于存在下列什么物质:A 粪胆素B 尿胆素原C 胆红素D 血红素52.肝脏对糖代谢最主要的作用是:A 肝糖原的分解作用B 肝糖原的合成作用C 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D 将糖转变为脂肪E 糖异生作用ABEABC53.下列哪一种物质不易从尿中排出:A 粪胆素原B 中胆素原C 尿胆素原D 未结合胆红素E 结合胆红素54.关于未结合胆红素在肝内的转变,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不经转变直接由胆道排出B 正常情况下主要与1分子葡萄糖醛酸形成复合物C 胆红素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D 葡萄糖醛酸的半缩醛羟基与胆红素上羟基形成苷E 胆红素主要与硫酸结合C55.胆红素主要由下列哪种物质分解产生?A 肌红蛋白B 细胞色素C 过氧化氢酶D 过氧化物酶DE 血红蛋白E56.血浆胆固醇的酯化受哪种酶催化:A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B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C 脂蛋白脂肪酶D 脂酰-CoA合成酶E 甘油三酯脂肪酶B57.下列关于摄取、转化胆红素的机理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肝细胞膜能将结合胆红素排泄到毛细胆管中B 肝细胞膜上存在特异性载体C 在肝细胞浆中存在配体蛋白D 肝细胞能将胆红素转变为尿胆素原E 肝细胞能将胆红素转变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D58.肝脏对脂代谢哪项作用不存在:A 合成VLDL 及HDLC 合成酮体E 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B 合成LCATD氧化酮体D59.下列有关尿胆素原的叙述哪些是错误的?A 溶血性黄疸时尿和粪中尿胆素原增加B 肝细胞性黄疸尿中尿胆素原常常增加C 能氧化成尿胆素D 是胆红素还原的产物E 是胆红素氧化的产物E60.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结果是A 使毒物的毒性降低B 使药物失效C 使生物活性物质灭活D 使某些药物药效更强或毒性增加E 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加,利于排泄E61.下列胆汁酸中哪些属于初级结合胆汁酸?A 牛磺脱氧胆酸B 石胆酸C 甘氨鹅脱氧胆酸E 胆酸D 胆烷酸CABCD一级要求:1.2.3.BCAA/AAACE/C生物转化名词解释8.结合胆红素9.直接胆红素10.生物转化的第二相反应11. Y蛋白12. Z蛋白13.胆红素UDPGa 转移酶14.葡萄糖醛酸胆红素酯15.胆色素的肠肝循环16.游离胆汁酸17.结合胆汁酸18.初级胆汁酸19.次级胆汁酸20.7α羟化酶21.尿三胆22.胆素原与胆素23.胆汁酸的肠肝循环24.生物转化的第一相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
1.葡糖醛酸结合反应
部 位:肝微粒体
被结合物:酚、醇、胺、羧基化合物等
酶: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
glucuronyl transferases UGT)
活性供体:UDPGA
反应产物:葡糖醛酸结合物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苯甲酸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COOH
+ UDPGA 苯甲酸
葡萄糖醛酸基 转移酶
醇脱氢酶 醛脱氢酶 氧化脱羧 CH3CH2OH CH3CHO CH3COOH CO2+H2O 乙醇 乙醛 乙酸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醇脱氢酶
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 催化醇氧化成醛,后者再经醛脱氢酶催化生 成酸,酸再通过结合反应等处理排出体外。 饮酒(乙醇—饮料、调味剂)的代谢:
激素发挥其调节作用转化、降解或失去活 性的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多种激素主要在肝 中灭活。 肝病严重时,由于激素的灭活功能降低, 体内的雌激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水平升 高,可出现男性乳房女性化、蜘蛛痣、肝手掌 体征。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醛脱氢酶系
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
ALDH基因有正常纯合子、无活性纯合子、两者 的杂合子3型,东方人三者的分布比例是45:10:45。 无活性纯合子型完全缺ALDH活性;杂合子型部分缺 乏。饮入少量乙醇(0· 1g/kg体重)→无活性纯合子 血乙醛浓度明显升高(杂合子不明显);当中等量 乙醇饮入(0· 8g/kg体重)→无活性纯合子、杂合子 血乙醛浓度明显升高(纯合子不明显)→面部潮红、 脉搏加快。
生物化学
乙酰水杨酸的水解反应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㈣结合反应
凡含有羟基、羧基或氨基的药物、毒 物、激素均可在肝内与葡糖醛酸、硫酸、 谷胱苷肽、甘氨酸等物质发生结合反应, 或进行酰基化和甲基化等反应,使其容易 排泄,其中与葡糖醛酸结合最普遍。 生物转化的反应有连续性,即经过第 一相反应后还要进行第二相反应。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易排出体外。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二、生物转化的对象
内源性:激素、神经递质、氨、 非营养物 质 胆红素等 外源性:药物、食品添加剂、
色素和毒物等 三、生物转化反应的器官
肝 — 主要器官; 肺、肾、小肠、皮肤次之。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四、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
第一相反应: 氧化(oxidation)
一、生物转化的概念 二、生物转化的对象:非营养物质 三、生物转化反应的器官 四、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 五、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
六、生物转化的影响因素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一、生物转化的概念
机体将一些非营养物质转变成容易排泄形 式的作用,是机体处理非营养物质的过程。 人体内经常存在一些非营养物质,这些物质 既不能构成组织细胞的结构成分,又不能氧化 供能,其中一些对人体有一定生物学效应或毒 性作用,而且常常不容易排泄,机体在排出这 些物质以前常将其进行各种代谢转变,使其容
生物化学第15章
Biochemistry of the liver
生物化学
成人肝组织约重1500g,占体重的2.5%,是人 体最大的腺体,肩负着繁重的代谢任务。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肝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特点
双重血供 肝静脉、肝动脉,丰富的血液供应为
完成繁重的任务提供了物质保证。 亚细胞结构和酶丰富 胜任繁 多功能 线粒体 能量代谢
内质网 线粒体 线粒体或胞液 内质网 胞液或内质网 内质网 细胞液 胞液与内质网 细胞液 线粒体 胞液与线粒体
生物化学
㈠氧化反应(oxidation reaction)
1. 加单氧酶系(monooxygenase)
催化反应可表示为:
RH + O2 + NADPH + H+ →ROH + NADP+ + H2O 分子氧中一个氧原子参与使作用物氧化生 成羟基或环氧化合物,另一个氧原子参与生成 水,又称混合功能氧化酶,微粒体依赖细胞色素 P450加单氧酶系.
生物化学
五、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
对体内的非营养物质进行转化,使其生物 学活性降低或消除(灭活作用)
使有毒物质的毒性减低或消除(解毒作用)
使不易排泄的物质转变为容易排泄形式
目的是排除非营养物质。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六、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年 性 疾 龄:儿童、老人比青壮年弱; 别:少数情况女大于男; 病:肝功能破坏、肾疾病;
大量饮酒(乙醇) → 醇脱氢酶氧化处理 ↓ ↓ 诱导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 → 乙醛(有毒) ↓ 进一步氧化解毒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
ethanol dehydrogenase, ADH
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microsomal ethanol oxidizing system,MEOS) 在大量饮酒时活性可 增加50% ~ 100%,可代谢掉乙醇总量的50%。 乙醇诱导MEOS使得乙醇不能氧化产生ATP, 同时还可增加肝脏对氧和NADPH的消耗 → 肝能 量代谢 → 肝细胞损害。
生物化学
6.甲基化反应
部 位:肝微粒体、细胞液
被结合物:胺类、药物等
酶:甲基转移酶 活性供体:SAM 反应产物:甲基化合物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尼克酰胺的甲基结合反应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生物转化反应的特点
1.连续性 一种物质经过连续反应转化
2.多样性 一种物质可以多种方式转化
3.解毒与致毒性 多数解毒,少数致毒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3.脱氢酶系
肝内存在多种氧化乙醇的酶,主要是: 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
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
两种酶可转化多种非营养物质,ALDH氧化LDH产物 乙醛。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醇脱氢酶与醛脱氢酶促反应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微粒体加单氧酶系的主要作用物
加单氧酶系催化许多脂溶性物质生成羟 基或环氧化合物,是肝内最重要的氧化酶类 (外来物一半): 使药物、毒物增加水溶性→利于排泄;
维生素D3
类固醇激素 胆汁酸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羟化 → 活化与合成
生物化学
微粒体加单氧酶系反应步骤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四、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五、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一、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1.是糖异生的主要场所。
2.通过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维持血糖 恒定。
3.在糖的转化中占主要作用。
是维持血糖恒定的主要器官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二、肝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消化吸收:合成胆汁酸,帮助脂类、
脂溶性维生素消化吸收
生物化学
2.单胺氧化酶系 monoamine oxidase,MAO 在线粒体,含黄素蛋白,使胺类氧化脱氨基生成 醛,醛再经胞液中脱氢酶氧化成酸:
RCH2NH2 + O2 + H2O2→RCHO + NH3 + H2O
RCHO + NAD + H2O → RCOOH + NADH
是腐败产物组胺、酪胺、色胺、尸胺、腐胺等 在肠道、肝内的处理方式。
ALDH缺乏也能引起肝损害。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㈡还原反应
主要是硝基还原酶类(nitrored化 合物从NADPH接受氢,还原成相应的胺类。
NO2 NO NHOH NH2
2H
H2O
2H
H2O
2H
H2O
硝基苯
亚硝基苯
高尔基体
分泌
溶酶体 滑面内质网 合成、生物转化 排泄系统 分泌胆汁,赋予肝分泌、排泄、生物转化功能
保证肝能够进行多种物质代谢,且非常活跃.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第一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第一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一、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二、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三、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诱导物:苯巴比妥等多种药物; 抑制物:几种药物同时用可产生药物之 间对生物转化酶竞争性抑制; 食物、营养状态等体内外因素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
胆汁:肝脏每天利用胆固醇作为原料合成 胆汁酸(0.4~0.6)克/日,再合成胆汁 bile
生物化学
雌酮的硫酸结合反应
O O
+ PAPS
HO
雌酮
转硫酸酶 HO3SO
+ PAP
硫酸雌酮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3.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部 位:肝细胞液
被结合物:卤代化合物、环氧化合物等
酶:谷胱甘肽转移酶
活性供体:GSH
反应产物:GSH结合物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黄曲霉素B1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羟氨苯
苯胺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偶氮还原酶类催化的还原反应
CCl3CHO
三氯乙醛
CCl3CH2OH
三氯乙醇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