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原性皮肤病皮试测定及临床分析
变应性皮肤病病人吸入性过敏原的测定

2 3 测定 方法 .
度为 1 1 [ ( aAr 1 1 [ 的 1 :01 R 、 为 :0 ] ) 8种吸人性 变应原 编号分别
S il 敏率高与其蛋 白质成分 含量有 关。②HD成 分复杂 , P l致 是
维普资讯
护理研究 2 0 年 4月第 2 卷第 4期下旬版 ( 07 1 总第 2 2期) 1
・19 ・ 01
3 结 果
变应 性 皮 肤 病 病 人 吸 入 性 过 敏 原 的 测 定
De er ia i 0 is r t y n ph a - t m n t on f n pia or a a ylc
一
在上臂, 按由上而下 , 由左向右排列次序分别皮内注射 0 0 L ~ .1m
00 .2mL变应原试液 ,5mi~3 n观察速发反应 ,4h观察 1 n 0mi 2
种混合 物 , 以有机成分居 多 , 包含有动物皮屑 、 的表皮脱 屑 、 人
螨、 昆虫残片及其 排泄 物 、 花粉 等。D 是一 类小 昆虫 普遍 存在 f
迟发 反应 。用不含变应 原的溶媒 作阴性对照。观察期间避免搔 抓和擦洗局 部皮肤 。 2 4 阳性结果判 断标准 阴性 ( : 验部 位无反 应 , . 一)试 或仅 出 现 与对 照试验类 似 的丘 疹或 红晕 ; 可疑 ( : ±) 试验 部位 出现直 径 <0 5c . r n的丘疹 和不太 明显的红晕 ; 阳性 ( : +)丘疹直径 0 5 . c ~10c , I . r 有较 明显红晕 ; n n 中阳性 ( ++) 丘疹直径 1 1c ~ : . I n 15c , 相当大的红晕 , . r 有 n 无伪足 ; 强阳性( +++) 丘疹 直径 > : 15c , 明显红晕 及伪足 ; . r 有 n 极强 阳性( +++)局部 反应 同 + :
变应原皮内检测试验的临床分析

变应原皮内检测试验的临床分析作者:洪春兰李爱华邹国岚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22期[摘要] 目的:分析引起变应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减少误诊或漏诊。
方法:采用北京协医诊断试剂厂生产的30种变应原进行皮内检测试验。
对26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屋尘190例(72.43%),尘螨181例(68.82%);多价昆虫155例(58.25%)。
结论:屋尘、尘螨、多价昆虫是最突出的过敏原。
[关键词] 变应原;皮内试验;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图分类号]R392.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a)-184-01变应原皮内检测试验是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种方法,其运用变应原浸液注入真皮后,与组织中肥大细胞表面的相应IgE结合,在短时间可引起组胺活性物质的释放,使受试部位皮肤产生风团及红晕反应,借以测定患者是否对某项物质过敏的原理,主要用于Ⅰ型变态反应——过敏的检测[1]。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63例患者资料均来自我院2005年2月~2006年2月变态反应室。
其中,男103例,女160例,发病时间最短为半年,最长为40余年。
发病年龄5~72岁。
患者以皮肤病为主,呼吸道病次之,也有部分患者同时患有2~3种过敏病。
1.2方法1.2.1受试前准备患者在受试前至少在24 h内停止使用麻黄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组胺类药,在半个月内停止使用这类药品的长效制剂。
1.2.2药物来源变应原由北京协医诊断试剂厂生产,其溶媒由华北制药集团太原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用于测定的过敏原有30种,其中,吸入组20种,食物组10种。
吸入组:屋尘、夏秋花粉Ⅰ、多价真菌Ⅰ、大籽蒿花粉、春季花Ⅰ、豚草花粉、多价真菌Ⅱ、尘螨、春季花粉Ⅱ、棉絮、桑蚕丝、香烟、荞麦壳、麻、多价真菌Ⅲ、多价昆虫、夏秋花粉Ⅱ、多价羽毛、多价兽毛等。
食物组:海鱼、海虾、猪肉、牛肉、鸡肉、鸭肉、鸡蛋、牛奶、淡水鱼等。
1.2.3测定方法用75%酒精消毒受试者上臂皮肤,浓度:吸入组1∶102(其中大籽蒿∶豚草为1∶103),食物组为1∶10,将两组的30种变应原编号,分别在双侧上臂,按由上而下由左向右排列次序分别皮内注射0.01~0.02 ml变应原浸液,15~20 min观察反应。
西南医院皮肤科病理讨论.

(2)“百康”对湿疹的检测结果。共检测86 例,阳性结果64例、阴性结果22例,阳性率 74.4%。各种变应原的分布如下:吸入类21例
(32.8%)、食物类19例(29.7%)、化学类物质18例
(28.1%)、花粉类10例(15.6%)、其他2例(3.1%),
其中同时存在2-3种变应原者3例。
(1)
“百康”对荨麻疹的检测结果。
共检测 142 例,阳性结果 96 例、阴性结果 46 例,
阳性率 67.6% 。各种变应原的分布如下:吸入
类 49 例 (51.1%) 、食物类 33 例 (34.4%) 、花粉类 13 例 (13.5%) 、其他 14 例 (14.6%) ,其中同时存 在2-3种变应原者5例。
完全无关的皮肤病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
阳性结果共检出30例,阳性率为22.2%(非
特异性22.2%,特异性77.8%),这些变应 原中以吸入类(尘螨、霉菌等)为主。
三、讨论
讨论 变应原的确定是变态反应学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对于临床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1895年德国医学家Jadassohn首次提出皮肤斑贴试验 的诊断方法,1967年Wide创立了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
“百康生物共振仪”(BICOM) 对变应原的检测结果分析
桂林市解放军第181中心医院皮肤科 杨卫兵
前言
从1906年奥地利医学家Clemens提 出“变态反应(allergie)”一词至今已 有近100年,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 特别是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变态反应学 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成为了近代临 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前言
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变态反应性疾病在人群中所
变应性疾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

Ⅰ型过敏反应-----IGE 介导
8
IgE介导速发过敏反应
• 特点
– 发作迅速,多为接触过敏原数分钟到1小时内发生; – 典型的疾病和症状: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胃肠
道过敏症状及遗传性过敏症等; – 过敏原分布
• 吸入性过敏原较多,数十到上百种,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 达到25%左右;
• 食物过敏原较少,常见的为10余项,发病率在儿童约5%、成 人仅1%左右;
蛋清,蛋黄 牛奶 鱼混合 虾蟹贝 牛肉,羊肉 水果混合 坚果混合
混合组14项
总E 屋尘螨,粉尘螨 屋尘 艾蒿混合 猫毛。狗毛 树木混合 霉菌混合3 蛋清,蛋黄 牛奶 鱼混合 虾蟹贝 牛肉,羊肉 水果混合 坚果混合
检测方法(抽血,体外检测)
21
操作方法---膜条全自动操作仪
Blotray 866自动蛋白印迹仪
螨混合 猫毛 狗毛 蟑螂 艾蒿 豚草 葎草 梧桐 榆树 霉菌混合
特殊吸入组10项
柏树 树木混合 霉菌混合 苦艾 蚊子 蜜蜂毒 棉絮 烟草屑 花粉组合 草花粉组合
适合县级医院过敏原检测组合(7项和综合14项)
吸入组7项
总E 屋尘螨,粉 尘螨 屋尘 树木混合 艾蒿混合 霉菌混合3 猫毛,狗毛
食物组7项
6
过敏的分类
IgE 介导
以组胺的释放为基础, 迅速发病 (< 1h)大量 过敏疾病
Ⅰ型
IgG介导
形成免疫复合物,迟 发型,导致很多慢性 疾病,包括皮肤病
Ⅲ型
过敏 Allergy
Ⅱ型
IgG或IgM介导
直接针对靶细胞的免 疫反应,例如:输血 反应,免疫血液病
Ⅳ型
细胞介导
接触性皮炎, 移植排斥反应 等
百色市儿童常见过敏性皮肤病变应原检测与分析

百色市儿童常见过敏性皮肤病变应原检测与分析何平;蒋远文;费世杰;蓝剑芸;吕丽华【摘要】目的通过对三种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湿疹及过敏性皮炎)儿童进行皮肤变应原检测,了解这三种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变应原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应用皮肤变应原点刺试剂盒对诊断为荨麻疹、湿疹或过敏性皮炎的236例儿童(年龄≤14岁)进行31种变应原检测分析.结果 23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儿中,检出1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的患儿233例,占98.73%,2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的患儿230例,阳性率为97.46%.变应原中,粉尘螨、屋尘螨、蟑螂阳性率最高,依次为65.25%、60.59%、54.66%.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90,P=0.001).桃子、番茄、牛肉、海虾、粉尘螨、蒿属花粉的阳性率在三种过敏性皮肤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色市儿童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的常见食入性变应原为海鲜、牛奶、蛋类、茄子,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为粉尘螨、屋尘螨、蟑螂.97.46%的受检患儿存在2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反应,发生吸入性过敏的概率大于食入性过敏.【期刊名称】《右江医学》【年(卷),期】2016(044)005【总页数】6页(P530-535)【关键词】过敏性皮肤病;儿童;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作者】何平;蒋远文;费世杰;蓝剑芸;吕丽华【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5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过敏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1]。
其中,过敏性皮肤病就诊率占门诊量的20%~30%[2]。
儿童发病率增高也尤为显著。
儿童容易过敏,主要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肠道屏障功能不完善,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家庭的遗传因素。
变应原皮内检测试验的临床分析

呼吸 道病 次之 , 有部 分患 者 同时 患有 2 3种过 敏病 。 也 ~
12 方 法 .
部分 1 兼 多 种 , 种 只 统 计 前 3种 人 每
22与 性 别 的 关 系 .
1. . 1受试 前 准备 患 者 在 受试 前 至少 在 2 2 4h内停止 使 用 麻
2 3例 皮肤 病 患 者 中男 9 0 7例 , 1 6例 ; 炎 3 女 0 鼻 2例 , 其
变 态 反应 性 疾 病 的病 因复 杂 且 多发 。其 内 因是 过 敏体
质 . 因是 变 应原 。 外 变应 原进 入 体 内引起 特异 性免 疫应 答 , 抗
原 的 分 子 量 一 般 > 00 0k 分 子 量 越 大 , 原 性 越 强 , 敏 1 0 D, 抗 致
率越 高 。本测 定结 果 表 明 , 起变 态 反应 性疾 病 最 主要 的 引 吸人性 过 敏原 是屋 尘 、 螨 , 仅致 敏 率高 , 尘 不 而且 反 应 程度也
黄素 、 肾上 腺 皮 质激 素 和抗 组胺 类 药 , 半 个月 内停 止 使 用 在
这 类药 品 的长效 制剂 。 1. . 2药物 来源 变应 原 由北 京 协 医诊 断试 剂厂 生产 , 溶媒 2 其
中, 1 男 4例 , 1 。哮 喘 4 女 8例 0例 , 中 , 1 其 男 6例 , 2 女 4例 。 经 统 计 学分 析 , 男女 性 别 在 3种 病 的发 生 率 间 比较 , 异 无 差 统 计学 意义 (204 2 P 0O ) X= .4 .> .5 。
变应原皮内试验626例结果分析

变应原皮内试验626例结果分析许静;刘朝炜;吴合【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2页(P928-928,929)【关键词】变态反应和免疫学;变应原;皮肤试验【作者】许静;刘朝炜;吴合【作者单位】陕西省友谊医院免疫过敏科西安710068;陕西省友谊医院免疫过敏科西安710068;陕西省友谊医院免疫过敏科西安7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1我科从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对陕西关中地区变态反应病患者626例进行变应原皮肤试验,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626例病患均为我科门诊病人,男271例,女355例,年龄6~80岁,平均年龄36.5岁,病程2个月至10余年。
其中包括过敏性皮炎263例,湿疹、荨麻疹85例,过敏性鼻炎131例,哮喘35例,过敏性咳嗽25例,过敏性结膜炎6例,过敏性紫癜17例。
所有患者检测前1周内未使用皮质类固醇,3d内未使用抗组胺药物,皮试部位无皮肤病变。
2 方法2.1 试剂:变应原由北京新华联协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变应原溶媒由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2.2 试剂分组与浓度:变应原试液分为吸入组和食物组。
吸入组试液浓度为1∶100,含室尘、螨、花粉、霉菌等种类;食物组试液为原液,含有谷、肉、蛋、奶、蔬等常见致敏食入种类。
2.3 操作方法:①吸入组试验:嘱患者侧坐暴露全臂,以75%酒精消毒上臂皮肤,消毒范围15cm×30cm,以1ml注射器抽取试液注入皮内0.01~0.02ml,每个皮丘间距3cm,并用0.1%组胺作阳性对照及溶媒原液作阴性对照。
②食物组试验:以75%酒精消毒前臂内侧皮肤,以吸管吸取一滴试液滴于皮肤上,使用专用的一次性过敏原点刺针于试液上垂直刺入皮肤,每个点刺点间距大于2cm以上,1min 后用棉签拭去试液,勿相互污染。
同时用0.1%组胺作阳性对照。
2.4 结果判定:阳性反应为风团和红晕,部分有痒感。
医学知识之皮肤试验

皮肤试验皮肤试验(skintest)简称皮试,是在皮肤的体内免疫学试验。
当试验抗原进入致敏者皮肤时,皮肤中结合有IgE的肥大细胞或致敏T细胞就会与试验抗原结合,引发即刻型或迟发型的皮肤超敏反应。
试验抗原也可从注射部位进入微血管,与循环中的相应抗体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在局部沉积,激活补体引起炎症。
所以皮肤试验主要用于检测型和型变态反应,有时也用于检测Ⅲ型变态反应。
一、试验准备首先应当制备试验用抗原,如有合格商品可直接购买。
可以作为变应原的物质种类繁多,例如动物皮毛、家禽羽毛、鸽粪、昆虫、螨类、真菌、花粉、杂草、物理粉尘和各种食品等都可能成为变应原。
不同抗原的制备方法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收集原料;②粉碎与匀浆;③脱脂与提取;④过滤与分离;⑤分装保存。
分装保存之前应对提取产物进行鉴定。
首先必须经过无菌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和热原检查,保证提取产物无明显的毒副作用;还要测定产物的蛋白含量,用凯氏定氮法或磷钨酸沉淀法标定出总氮单位或蛋白氮单位。
变应原的范围很广,难以做得完全,所以查找变应原需依靠患者的病史和医师的经验以将可疑范围缩小,学样成功的机会就大得多。
一般医院和卫生所都能做药物过敏试验,多在注射室完成;防疫部位在一些免疫接种之前有时也要做皮肤试敏;其余的均在变态反应科或检验科的专门实验室。
实验室应有专人负责,除具备各种专用试验器材之外,还应备有意外抢救的药品及设施。
试验部位应清洗干净,严格消毒,以免皮肤的不洁物引起非特异性反应或感染。
当皮肤患湿疹、感染、皮炎或外伤时不宜进行皮肤试验。
正在或近日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抗组胺药物者也不宜进行皮肤试验。
二、试验类型及方法皮肤试验的最常用部位是前臂曲侧,因此处皮肤较为光滑细腻,而且便于试验操作和结果观察。
按正规作法,左右两臂一侧作试验,另一侧作对照。
需要时也可选用上臂或背部皮肤。
具体试验方法可分为皮内试验(intracutaneoustest)、挑刺试验(pricktest)和斑贴试验(patchtes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种吸入性变应原和10种食物变应原为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皮内检测试验, 对2 67例阳性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阳性
率较高的吸入性变应原依次为屋尘土7 1. 5%、尘螨 67. 4 %、多价真菌I 组 58. 4 %; 食物性变应原: 海虾 32. 2 %、海鱼31. 8%、牛肉18. 7%。
通过以上分析, 最突出的过敏原, 它与空气的清新, 家居的环 境卫生有着重要的关系, 所以家居应通风, 保持空气清新, 注意环 境卫生, 减少过敏原, 对吸入性过敏原并结合临床症 状进行脱敏 治疗, 对食物及化学等物品过敏者, 应主动 采取避免疗法。 参考 文献 [ 1 ] 乔 秉善 . 变态反 应实 验技术 [ M ]. 第 2 版. 北 京: 中国 协和医 科大
本组病例男性少于女性, 男女之比为 1 1 7 :1 5 0 。 3 讨论
变应原别皮肤病的病因复杂且多发, 其内因是过敏体质, 外因 是变应原。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到相关的过敏原后, 机体释放激肽 类物质, 使 毛细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加, 血浆蛋白大量进入真皮, 出现风 团和局限性水肿, 原因不明, 反复 发作。本 组测定结果表 明, 引 起变应原性皮肤病最主要的吸 入性过敏原是屋尘、虫螨、 多价真菌 I 组, 不仅致敏率高, 而且反应程度也较强, 其原因:( 1 ) 屋 尘成分复杂, 是一种混合物, 以有机物成分居多, 包含动物皮屑、 人的表 皮脱屑、螨、昆 虫残片及其排泄物、花粉等。尘螨是一 类小昆 虫、除生活在 居室中, 其他如面粉厂、毛纺厂、食品厂、 仓库等 的地面及家禽饲料中, 均可大量滋生, 以大米、面粉为食 料。可在室温 2 0 ~3 0 ℃下生存, 最适温度为( 2 5 ± 2 ) ℃, 相对湿度 8 0 % 左右, 在自然条件下, 每年春秋两季是其繁殖高峰期[1]。( 2 ) 多 价真菌 I 组是由产黄青霉、黑曲菌、康氏木霉、总状毛霉、匐状 根霉混 合, 它们适应的环境也是温暖潮湿, 每 年南方春夏季霉雨 季节是它们繁殖的最佳时期。所以屋尘、尘螨、多介真菌 I 组往 往容易混合在一起, 同时作为变应原导致变态反应的发生。食物 组中, 海虾、海鱼、牛肉是高蛋白食物, 它们是异性蛋白, 当过敏 体质的摄入后, 可触发 I g E 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本组病例中 女性多于男性, 女性内分泌功能失调, 和常用化妆 品等化学物品 有 关。 4 结语
结论 屋尘、尘螨、多价真菌 I 组、海虾、海鱼、牛肉为本地区变应性皮肤病的主要致敏原, 变应原皮试为变应性皮肤病患者可
提供特异 性诊断及 防治依据。
【关键词】变应性皮肤病 变应原 皮内检测试验
【中图分类号】R 5 9 编号】16 7 4 - 0 7 4 2 ( 2 0 0 8) 0 9 ( a) - 0 0 36 - 0 1
1. 2. 3 检测方法 用 7 5 % 酒精消毒受试者上臂皮肤, 将吸 入组浓度为 1 :102 ( 大籽蒿花粉、豚草花粉为 1 :1 0 3 ) , 食物组浓度 为 1: 1 0 的 30 种变应原编号分别在双侧上臂, 按由上而下, 由左向 右排列次序分别注射 0 . 01 ~0 . 02 m L 变应原浸液, 用 0 . 0 1 % 磷酸组 胺作阳性 对照, 溶媒作阴性对照。
1.2. 2 药物来源 变应原由北京新华联协和药业有限责任公 司( 原北京协医诊断试剂厂) 提供。用于测定的变应原有吸入组 2 0 种, 即屋尘、夏秋花粉 I 组, 多价真菌 I 组, 大籽蒿花粉、春季花粉 I 组, 豚草花粉、多价真菌 I I 组、尘螨、春季花粉 I I 组 、棉絮、桑 蚕丝、香烟、荞麦壳、麻、多价真菌Ⅲ组, 春季花粉Ⅲ组, 夏秋花 粉Ⅱ组, 多价昆虫、多价羽毛、多价兽毛; 食物组 1 0 种, 即: 海鱼、 海 虾 、 猪肉 、 牛肉 、 羊 肉、 鸡 肉 、鸭 肉 、鸡 蛋 、牛 奶 、 淡水 鱼 。
1. 2. 4 阳性结果判断标准 结果判定 1 5 ~2 0m in 观察结果。 “-”阴性: 试验部位无反应, 或仅出现与阴性对照试验类似的小 丘疹或红晕“; ±”可疑; 试验部位出现直径小于 0 . 5 c m 的丘疹和 不太明显的红晕“; + ”阳性: 丘疹直径 0 . 5 ~1 . 0 cm , 有较明显的红 晕;“+ + ”中阳性: 丘疹直径 1 . 1 ~1 . 5 c m , 有相当大的红晕, 但无 伪足“; + + + ”强阳性: 丘疹直径大于 1 . 5 c m , 有明显的红晕及伪 足;“+ + + + ”极强阳性: 局部反应与强阳性相同, 但同时出现周身 反应, 如发痒、皮肤潮红、憋气、哮喘发作等[ 1 ] 。 2 结果 2.1 皮试结果(表 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67 例变应性皮肤病病人均来自我院 20 0 5 年 1 0 月至 2 0 06 年 10 月皮肤科门诊, 其中男 1 1 7 例, 女 1 5 0 例, 年龄 5 ~7 5 岁, 病程半 年~40 余年。 1.2 方法
1. 2. 1 受试前准备 患者在接受检查前一般至少在 2 4 h 内 停止使用麻黄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组胺类药物[ 1 ] 。
吸入组阳性率最高为屋尘、尘螨、多价真菌 I 组,食物组依次为 海 虾、海鱼 、牛肉。
表 1 2 6 7 例病人过敏原统计 表
2 .2 与变应原关系 从表 1 可见变应原以吸入组阳性率最高, 其次为食物组。而吸
入组中屋尘1 91 例(71 . 5%) ,虫螨1 8 0 例(6 7. 4%),多价真菌 I 组 156 例 ( 5 8 . 4 %)是最突出的过敏原, 且致敏强度也偏高, 致敏率在 65. 7% 以 上。食物组的致敏率在 2 7 . 5 % 以上。 2 . 3 与性别的关系
中外医疗 200 8 NO.25 C HINA F O REIG N MEDICA L TREA TMENT 变 应原性皮肤病皮试测定及临床分析
临 床医 学
刘春晓 李爱华 邹国岚 ( 江西省新余市人发医院 江西新余 3 3 8 0 2 5 )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变应性皮肤病患者的主要过敏原, 减少误诊或漏诊。方法 采用北京新华联协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