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的地位如何?答: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的地位:统计整理实现了从个别单位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过度,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度阶段,为统计分析提供基础,因而,它在统计研究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什么是统计分组?为会么说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答:1)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
2)因为分组标志作为现象总体划分为各处不同性质的给的标准或根据,选择得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正确地反映总体的性质特征、实现统计研究的目的的任务。
分组标志一经选取定,必然突出了现象总体在此标志下的性质差异,而掩盖了总体在其它标志下差异。
缺乏科学根据的分组不但无法显示现象的根本特征,甚至会把不同性质的事物混淆在一起,歪曲了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
所以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的标志选取择。
3、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答:统计分组可以进行以下分类1)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复合分组3)按分组标志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变量分组5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条件下运用?答:单项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范围小的离散变量可采取单项式分组组距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很大、变量值的项数又多的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可采取组距式分组8、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答:1)在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分布,称为统计分布,是统计整理结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2)统计分布的要素:一、是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的组,二、是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次数10、频数和频率在分配数列中的作用如何?答:频数和频率的大小表示相应的标志值对总体的作用程度,即频数或频率越大则该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作用越大,反之,频数或频率越小则该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作用越小11、社会经济现象次数分布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布特征?答:1) 社会经济现象次数分布有以下四种主要类型:钟型、U 型 、J 型、洛伦茨分布 2)分布特征如下:钟型分布: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U 型分布:两头大,中间小J 型分布:次数随变量值增大而增多;倒J 型分布:次数随变量值增大而减少 洛伦茨分布:各组标志比重随着各组单位数比重(频率)增加而增加;17、有27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如下:5 4 2 4 3 4 3 4 4 2 4 3 4 3 26 4 4 2 2 3 4 5 3 2 4 3 试编制分配数列18、某车间同工种40名工人完成个人生产定额百分数如下 :97 88 123 115 119 158 112 146 117 108 105 110 107 137 120 136 125 127 142 118 103 87115 114 117 124 129 138 100 103 92 95 113 126 107 108 105 119 127 104根据上述资料,试编制分配数列错例:下面解法几个地方错?19、1993年某出口创汇大户出口实绩(万美元)列举如下:1011 1052 865 721 2032 1218 1046 721 546 623 2495 1015 1113 1104 1084 707 878 678 2564 620 575 943 828 2035 2375 4342 751 505 798 728 1103 1285 2856 3200 518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判断题四、填空题1、时间序列 指标数值2、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总量指标时间数列3、简单 na a ∑=间断 连续 间隔相等 间隔不等4、逐期 累计 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逐期 累计5、环比 定基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环比 定基 环比6、水平法 累计法 水平 nx x ∏=或nna a x 0= 累计 032a a x x x x n∑=++++7、26 26 8、79、)-(y y ˆ∑ = 0)-(y y ˆ∑2为最小 10、季节比率 1200% 400% 五、简答题(略) 六、计算题1、4月份平均库存 = 3053008370122505320⨯+⨯+⨯+⨯= 302(辆)2、第一季度平均人数917301024927217270302751026424258++++⨯+⨯+⨯+⨯+⨯=(人)3、第一季度平均库存额142434405408240012221-+++=-+++=n a a a a n = 410(万元) 同理,第二季度平均库存额1424184384262434-+++= 430(万元)上半年平均库存额1724184384264344054082400-++++++= 420(万元)或 2430410+= 420(万元)4、年平均增加的人数 =516291678172617931656++++= 1696.4(万人)5、某酿酒厂成品库1998年的平均库存量12111232121222---+++++++++=n n n n f f f f a a f a a f a a a=121124084122233533012330326+++⨯+++⨯++⨯+=124620= 385(箱)6、列计算表如下:该柴油机厂全年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指标为.346004.47747==∑∑b bc c = 138.0% 7、列计算表如下:该企业第一季度生产工人数占全部职工人数比重232003100320023000225602356249622250++++++==b a c = 77.2% 8、①填写表中空格:②第一季度平均职工人数 =3= 268. 33(人)③第一季度工业总产值 = + + = 83.475(万元) 第一季度平均每月工业总产值 =3475.83=27.825(万元) ④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 =33.268834750=3110.91(元/人)第一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33.26891.3110=1036.97(元/人)或 =33.268278250=1036.97(元/人)9、煤产量动态指标计算表:第①、②与③的要求,计算结果直接在表中; ④平均增长量=552.2=(万吨) ⑤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554065.120.672.8== 107.06% 平均增长速度= 107.06%-100%=7.06% 10、以1991年为基期的总平均发展速度为 62306.105.103.1⨯⨯= 104.16% 11、每年应递增:535.2=118.64%以后3年中平均每年应递增:355.135.2=114.88% 12、计算并填入表中空缺数字如下:(阴影部分为原数据)平均增长量为:3266.39÷6 = 544.40(万台) 平均发展速度为:66556.3= 124.12% 平均增长速度为:124.12%-1=%13、设在80亿元的基础上,按8 %的速度递增,n 年后可达200亿元,即n80200= 108% → n 1 → n = 08.1log 5.2log按8 %的速度递增,约经过年该市的国民收入额可达到200亿元。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单项选择题B.平均差 D.离散系数2.如果峰度系数k >3,表明该组数据是(A )0A. 64.5 和 78.5 D.64.5 和 67.5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o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08.在⽐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oA.标准差不同C 数据个数不同1.⽐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D )。
A.极差 C 标准差A.尖峰分布B 扁平分布C 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3.某⼤学经济管理学院有 1200 名学⽣,法学院有 800 名学⽣,医学院有 320 名学⽣,理学院有 200 名学⽣0上⾯的描述中,众数是(B)0A.1200B.经济管理学院C.200D 理学院4. 某班共有 25 名学⽣ , 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 A)0B.67.5 和 71.5C.64.5和 71.5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 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6.某班学⽣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分是 96分,最低分是 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B)0A ⽅差B 极差C 标准差 D.变异系数A.极差B ⽅差C 标准差D.平均差B.⽅差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C)0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识总量指标 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识单位指标10.反映同⼀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关系的是(D.⽐例相对指标11.2003年全国男性⼈⼝数为 66556万⼈,2002年全国⾦融、保险业增加值为 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 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03617.7亿元。
统计学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3%1%2%5.1++453025453025++++统计学第三章出题优课后习题答案原多项选择第三题D 选项解释有误,现在已经重新更改。
一、单项选择题1. 某商场某月商品销售额为1200万元,月末商品库存额为400万元,这两个总量指标( )。
A. 是时期指标B.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 是时点指标2. 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相差一个( )。
A. 出口与进口的差额B. 固定资产折旧C.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3. 有三批产品,废品率分别为1.5%、2%、1%,相应的废品数量为25件、30件、45件,则这三批产品平均废品率的计算式应为( )。
A. B.C. D.4. 下列各项中,超额完成计划的有( )。
A. 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B.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C. 建筑预算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5. 某厂某种产品生产量1月刚好完成计划,2月超额完成2%,3月超额完成4%,则该厂该年一季度各月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计算方法是( )。
A. 2%+4%=6%B. (2%+4%)÷2=3%C. (2%+4%)÷3=2%453025%1%2%5.1++++3%1%2%5.1⨯⨯6. 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18件和15件。
若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但是甲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下降,则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7. 当各个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该变量的()。
A. 众数不存在B. 众数等于均值C. 众数等于中位数8. 如果你的业务是提供足球运动鞋的号码,那么哪一种平均指标对你更有用?( )A. 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9. 某年年末某地区城市和乡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分别为30.3和33.5平方米,标准差分别12.8和13.1平方米,则居住面积的差异程度( )。
A. 城市大B. 乡村大10. 下列数列的平均数都是50,在平均数附近散布程度最小的数列是( )。
统计学课后第三章习题答案

统计学课后第三章习题答案第3章练习题1、数据筛选的主要目的是()A.发现数据的错误B.对数据进行排序C.找出所需要的某类数据D.纠正数据中的错误2、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A.频数B.频率C.频数分布表D.累积频数3、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称为()A.频数B.频率C.比例D.比率4、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A.频数B.频率C.比例D.比率5、将比例乘以100得到的数值称为()A.频率B.百分数C. 比例D.比率6、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A.条形图B.饼图C.雷达图D.直方图7、下面的哪一个图形适合于比较研究两个或多个样本或总体的结构性问题()A.环形图B.饼图C.直方图D.茎叶图8、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法称为()A.单变量值分组B.组距分组C.等距分组D.连续分组9、组中值是()A.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差B.一个组的最小值C.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值D.一个组的最大值10、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得到的频数称为()A.频率B.累积频数C.比例D.比率11、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于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A.条形图B.茎叶图C.直方图D.饼图12、对于小批量的数据,最适合于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A.条形图B.茎叶图C.直方图D.饼图13、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用于描述其变化趋势的图形通常是()A.条形图B.直方图C.箱线图D.线图14、为描述身高与体重之间是否有某种关系,适合采用的图形是()A.条形图B.对比条形图C.散点图D.箱线图15、气泡图主要用于描述()A.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B.三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C.两个变量的对比关系D.三个变量的对比关系16、为了研究多个不同变量在不同样本间的相似性,适合采用的图形是()A.环形图B.茎叶图C.雷达图D.箱线图17、10家公司的月销售额数据(万元)分别为:72,63,54,54,29,26,25,23,23,20。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统计整理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统计整理测试题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出(①)。
①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②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差异性③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同质性④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同质性2、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②)。
①将总体分成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②将总体分成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③将总体划分成数量相同的若干部分④将总体划分成数量不同的若干部分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组中值为(④)。
① 490 ② 500 ③ 510 ④ 5204、某同学考试成绩为80分,在统计分组时应将其计入(③)。
①成绩为80分以下人数中②成绩为70~80分的人数中③成绩为80~90分的人数中④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确定5、分布数列是说明(①)①总体单位总数在各组的分配情况②总体标志总量在各组的分配情况③分组的组限④各组的分配规律6、按变量的性质和数据的多少划分,变量数列可以分为(②)。
①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②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③开口组数列和闭口组数列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7、将统计表分为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是(①)。
①从表式结构看②从内容上看③从作用上看④从性质上看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作用主要有(③④⑤)。
①反映总体的规模②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③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类型④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⑤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2、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②③④⑤)。
①职工按工龄分组②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③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④工人按技术等级分组⑤人口按居住地分组3、组距数列中,在组数一定的情况下,组距大小与(②⑤)。
①组数的多少成正比②组数的多少成反比③总体单位数多少成反比④全距的大小成反比⑤全距的大小成正比4、在分布数列中,次数(①④⑤)。
①是指各组的总体单位数②只有在变量数列中才存在③只有在品质数列中才存在④又称权数⑤又称频数5、统计表从构成形式上看,一般包括(①②③④)这几个部分。
统计学第3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统计指标是(A)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2、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3、权数对于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D)A、标志值本身的大小B、标志值数量的多少C、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D、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比重的大小4、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其平均指标代表性的测定,往往是用(D)来进行的A、全距B、四分位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5、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上年提高4%,执行结果提高5%,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C)A、5%-4% B、5%÷4%C、(105%÷104%)-100%D、(104%÷105%)-100%6、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分别为12.8和3.7,则(A)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7、某企业按照计划规定单位成本应比上年下降1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5%,则同上年相比单位成本(B)A、下降14.5%B、下降5.5%C、提高14.5%D、提高5%8、分配数列中各组标志值不变,每组次数均增加20%,则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C)A、增加20%B、减少20%C、没变化D、无法判断9、某市某年零售商业网密度=1179000÷10019=108人/个,该指标是(C)A、总量指标B、强度相对正指标C、强度相对逆指标D、无法判断10、假定标志值所对应的权数都缩小1/10,则算术平均数(A)A、不变B、无法判断C、缩小百分之一D、扩大十倍二、多项选择1、国内生产总值是(BCE)A.时点指标B.时期指标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E.价值指标2、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BD)A.商品库存额B.在校学生数C.利税总额D.全国从业人口数E.婴儿出生率3、在相对指标中,子项和母项可以互换的指标有(BCD)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4、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有(AB)A.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B.某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C.某年人均消费额D.某企业今年的销售额是去年的125%E.某年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5、下列有关众数的陈述,错误的有(ACD)A.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C.易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D.当各组次数分布均匀时为零E.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三、计算题123甲市场的平均价格比乙市场要高,其原因在于价格较高的乙、丙品种的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重甲市场(占75%)要高于乙市场(占50%)。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习题答案解析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一.判断题部分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
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D、编制统计表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一.判断题部分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得目得就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得不同。
(X )2:统讣分组得关键问题就是确定组距与组数。
(x )3:组中值就是根据各组上限与下限计算得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得平均分配次数。
(x )3:分配数列得实质就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得组进行分配"(V )4:次数分配数列中得次数,也称为频数。
频数得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得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得作用程度。
(V )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得分配数列就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x )6: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得方法确定组限。
(V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就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得分布就是均匀得, 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得真实性受到损害。
(V )&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得频率大于零,各组得频数总与等于1或100%。
( x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得分配数列与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得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V )10:按数量标志分组得目得,就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得差异。
(X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务组内部各单位得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得差异。
(V ) 12:分组以后,各组得频数越大,则组得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得作用也越大;而各组得频率越大,则组得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得作用越小。
(X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1:统计整理得关键在(B )0A、对调査资料进行审核B、对调査资料进行统计分组C、对调査资料进行汇总D、编制统计表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得组限(A )<>A、必须就是重叠得B、必须就是间断得C、可以就是重叠得,也可以就是间断得D、必须取整数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得就是(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 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 D )。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2.如果峰度系数k>3,表明该组数据是( A )。
A.尖峰分布
B.扁平分布
C.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
3.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
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 B )。
A.1200
B.经济管理学院
C.200
D.理学院
4.某班共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 ,64,56,该班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 A)。
A.64.5和78.5
B.67.5和71.5
C.64.5和71.5
D.64.5和67.5
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 )。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
6.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 B )。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 )。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平均差
8.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
A.标准差不同
B.方差不同
C.数据个数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
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C )。
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识总量指标
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识单位指标
10.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 C )。
A.计划完成成都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11.2003年全国男性人口数为66556万人,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03617.7亿元。
以上总量指标依次是( )。
A.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B.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C.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D.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12.某企业产品第一批废品率为1%,第二批废品率为1.5%,第三批废品率为2%。
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25%,第二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0%,则该厂三批产品的平均废品率为( B )。
A.1.5%
B.1.6%
C.4.5%
D.1.48%
13.某工厂有三个流水连续作业车间,某月份车间制品合格率依次为0.95、0.9、0.85,该工厂产品的平均合格率为( C )。
A.3
10.95+10.9+1/0.85 B.0.95+0.9+0.853 C.√0.95×0.9×0.853 D.
0.95×0.9×0.853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BD )。
也可以只选AD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 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B )。
A.如果计算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离差,则这些离差的和总是等于零。
B.在一组数据中,有75%的数小于上四分位数。
C.在一组数据中,有75%的数大于上四分位数。
D.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等。
E.中位数大于平均数。
3.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ABD )。
A.工资总额
B.钢材消耗量
C.商业网点密度
D.年度国内生产总值
E.流动资金周转天数
4.时期指标的特点是( ACE )。
A.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B.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不能相加
C.某时期的指标数值与该期时间长短有关
D.某时期的指标数值与该期时间长短无关
E.更长时期的指标数值可通过连续相加得到
5.标志变异值可以(ABCD )
A.衡量平均数的代表性
B.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均衡性
C.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D.说明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
6.均值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最主要的测度值,这是因为( BC )。
A.它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B.它反映了数据分布的中心位置和数据必然性的特点
C.它有许多优良的数学性质
D.它比众数和中位数更具稳定性
三.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简单说明理由)。
1.在分组数列中,各组的次数f有权衡各组变量值轻重的作用,某组的变量值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
(错,对平均数的影响是f与变量值共同作用的结果。
)
2.若甲、乙、丙三个企业的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0%、100%和110%,则这三个企业平均的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应为100%。
(错,应该和绝对指标相联系起来。
三个企业总的实际完成量/三个企业总的计划完成量)
四.计算题。
1.某银行为缩短顾客到银行办理业务的等待时间,准备采用两种排队方式进行试验:一种是所有顾客都进入一个等待队列:另一种是顾客在三个业务窗口处
队列三排等待。
为比较哪种排队方式使顾客等待的时间更短,两种排队方式各随机抽取9名顾客,得到第一种排队方式的平均等待时间为7.2分钟,标准差为1.97分钟,第二种排队方式的等待时间(单位:分钟)如下:
5.5
6.6 6.7 6.8
7.1 7.3 7.4 7.8 7.8
要求:
(1)画出第二种排队方式等待时间的茎叶图。
茎叶数据个数
5 5 1
6 6
7
8 3
7 1 3 4 8 8 5
(2)计算第二种排队时间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均值=7,标准差=0.6733)(3)比较两种排队方式等待时间的离散程度。
第一种排队方式离散系数=0.274 第二种排队方式离散系数=0.09618
表明第一种排队方式的离散程度大于第二种排队方式
(4)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排队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试说明理由。
选第二种,因为第二种排队方式的平均等待时间较短,且离散程度小于第一种排队方式。
表明,在很多次排队情况中,第二种排队方式的时间大部分情况小于第一种排队方式。
对一次排队而言,第二种排队方式的时间小于第一种排队方式的概率较大。
2.甲乙两个企业生产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单位成本(元)甲企业总成本(元)乙企业总成本(元)
A 15 2100 3255
B 20 3000 1500
C 30 1500 1500
要求:比较两个企业的总平均成本哪个高,并分析其原因。
产品名称单位成本
(元)
甲企业总
成本(元)
甲企业数
量(元)
乙企业总
成本(元)
乙企业数
量(元)
A 15 2100 140 3255 217
B 20 3000 150 1500 75
C 30 1500 50 1500 50
求和6600 340 6255 342
甲企业平均成本=19.41。
乙企业平均成本=18.29
原因:尽管两个企业的单位成本相同,以及产品C在甲乙企业的产量中所占比重基本一致,但单位成本较低的产品A在乙企业的产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拉低了乙企业的总平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