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的地位如何?答: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的地位:统计整理实现了从个别单位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过度,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度阶段,为统计分析提供基础,因而,它在统计研究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什么是统计分组?为会么说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答:1)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
2)因为分组标志作为现象总体划分为各处不同性质的给的标准或根据,选择得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正确地反映总体的性质特征、实现统计研究的目的的任务。
分组标志一经选取定,必然突出了现象总体在此标志下的性质差异,而掩盖了总体在其它标志下差异。
缺乏科学根据的分组不但无法显示现象的根本特征,甚至会把不同性质的事物混淆在一起,歪曲了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
所以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的标志选取择。
3、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答:统计分组可以进行以下分类1)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复合分组3)按分组标志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变量分组5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条件下运用?答:单项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范围小的离散变量可采取单项式分组组距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很大、变量值的项数又多的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可采取组距式分组8、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答:1)在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分布,称为统计分布,是统计整理结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2)统计分布的要素:一、是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的组,二、是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次数10、频数和频率在分配数列中的作用如何?答:频数和频率的大小表示相应的标志值对总体的作用程度,即频数或频率越大则该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作用越大,反之,频数或频率越小则该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作用越小11、社会经济现象次数分布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布特征?答:1) 社会经济现象次数分布有以下四种主要类型:钟型、U 型 、J 型、洛伦茨分布 2)分布特征如下:钟型分布: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U 型分布:两头大,中间小J 型分布:次数随变量值增大而增多;倒J 型分布:次数随变量值增大而减少 洛伦茨分布:各组标志比重随着各组单位数比重(频率)增加而增加;17、有27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如下:5 4 2 4 3 4 3 4 4 2 4 3 4 3 26 4 4 2 2 3 4 5 3 2 4 3 试编制分配数列18、某车间同工种40名工人完成个人生产定额百分数如下 :97 88 123 115 119 158 112 146 117 108 105 110 107 137 120 136 125 127 142 118 103 87115 114 117 124 129 138 100 103 92 95 113 126 107 108 105 119 127 104根据上述资料,试编制分配数列错例:下面解法几个地方错?19、1993年某出口创汇大户出口实绩(万美元)列举如下:1011 1052 865 721 2032 1218 1046 721 546 623 2495 1015 1113 1104 1084 707 878 678 2564 620 575 943 828 2035 2375 4342 751 505 798 728 1103 1285 2856 3200 518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判断题四、填空题1、时间序列 指标数值2、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总量指标时间数列3、简单 na a ∑=间断 连续 间隔相等 间隔不等4、逐期 累计 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逐期 累计5、环比 定基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环比 定基 环比6、水平法 累计法 水平 nx x ∏=或nna a x 0= 累计 032a a x x x x n∑=++++7、26 26 8、79、)-(y y ˆ∑ = 0)-(y y ˆ∑2为最小 10、季节比率 1200% 400% 五、简答题(略) 六、计算题1、4月份平均库存 = 3053008370122505320⨯+⨯+⨯+⨯= 302(辆)2、第一季度平均人数917301024927217270302751026424258++++⨯+⨯+⨯+⨯+⨯=(人)3、第一季度平均库存额142434405408240012221-+++=-+++=n a a a a n = 410(万元) 同理,第二季度平均库存额1424184384262434-+++= 430(万元)上半年平均库存额1724184384264344054082400-++++++= 420(万元)或 2430410+= 420(万元)4、年平均增加的人数 =516291678172617931656++++= 1696.4(万人)5、某酿酒厂成品库1998年的平均库存量12111232121222---+++++++++=n n n n f f f f a a f a a f a a a=121124084122233533012330326+++⨯+++⨯++⨯+=124620= 385(箱)6、列计算表如下:该柴油机厂全年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指标为.346004.47747==∑∑b bc c = 138.0% 7、列计算表如下:该企业第一季度生产工人数占全部职工人数比重232003100320023000225602356249622250++++++==b a c = 77.2% 8、①填写表中空格:②第一季度平均职工人数 =3= 268. 33(人)③第一季度工业总产值 = + + = 83.475(万元) 第一季度平均每月工业总产值 =3475.83=27.825(万元) ④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 =33.268834750=3110.91(元/人)第一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33.26891.3110=1036.97(元/人)或 =33.268278250=1036.97(元/人)9、煤产量动态指标计算表:第①、②与③的要求,计算结果直接在表中; ④平均增长量=552.2=(万吨) ⑤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554065.120.672.8== 107.06% 平均增长速度= 107.06%-100%=7.06% 10、以1991年为基期的总平均发展速度为 62306.105.103.1⨯⨯= 104.16% 11、每年应递增:535.2=118.64%以后3年中平均每年应递增:355.135.2=114.88% 12、计算并填入表中空缺数字如下:(阴影部分为原数据)平均增长量为:3266.39÷6 = 544.40(万台) 平均发展速度为:66556.3= 124.12% 平均增长速度为:124.12%-1=%13、设在80亿元的基础上,按8 %的速度递增,n 年后可达200亿元,即n80200= 108% → n 1 → n = 08.1log 5.2log按8 %的速度递增,约经过年该市的国民收入额可达到200亿元。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单项选择题B.平均差 D.离散系数2.如果峰度系数k >3,表明该组数据是(A )0A. 64.5 和 78.5 D.64.5 和 67.5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o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08.在⽐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oA.标准差不同C 数据个数不同1.⽐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D )。
A.极差 C 标准差A.尖峰分布B 扁平分布C 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3.某⼤学经济管理学院有 1200 名学⽣,法学院有 800 名学⽣,医学院有 320 名学⽣,理学院有 200 名学⽣0上⾯的描述中,众数是(B)0A.1200B.经济管理学院C.200D 理学院4. 某班共有 25 名学⽣ , 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 A)0B.67.5 和 71.5C.64.5和 71.5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 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6.某班学⽣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分是 96分,最低分是 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B)0A ⽅差B 极差C 标准差 D.变异系数A.极差B ⽅差C 标准差D.平均差B.⽅差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C)0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识总量指标 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识单位指标10.反映同⼀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关系的是(D.⽐例相对指标11.2003年全国男性⼈⼝数为 66556万⼈,2002年全国⾦融、保险业增加值为 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 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03617.7亿元。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答案

9. 解:某工业系统所属企业产值平均计划完成程度表 按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组(%)各组企业数占总数的比重(系数)f 组中值XXf 95~100 0.12 97.5 11.7 100~105 0.56 102.5 57.4 105~110 0.24 107.5 25.8 110~115 0.08 112.5 9 合计1.00—103.9所以企业产值平均计划完成程度%9.10300.19.103===∑∑fXf X13. 解:某地区水稻收获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平均差计算表(1)中位数的位置=30026002==∑f,由向上累计次数可知,中位数在275~375组距内,水稻收获量(千克/亩) 耕地面积(亩)f 组中值X向上累计次数X f X 2 X 2f fX X -150~175 18 162.5 18 292526406.25 475312.5 2085 175~200 32 187.5 50 6000 35156.25 1125000 2906.666667 200~225 53 212.5 103 11262.5 45156.25 2393281.25 3489.166667 225~250 69 237.5 172 16387.5 56406.25 3892031.25 2817.5 250~275 84 262.5 256 22050 68906.25 5788125 1330 275~300 133 287.5 389 38237.5 82656.25 10993281.25 1219.166667 300~325 119 312.5 508 37187.5 97656.25 11621093.75 4065.833333 325~350 56 337.5 564 18900 113906.25 6378750 3313.333333 350~375 22 362.5 586 7975 131406.25 2890937.5 1851.666667 375~425 10 412.5 596 4125 170156.25 1701562.5 1341.666667 425~500 4 487.5 600 1950 237656.25950625 836.6666667 合计 600 — —167000—4821000025256.66667由公式可得:亩千克/3.28325133256260027521=⨯-+=-+=-∑d f S fX M mm L e1Q 的位置15046004===∑f,由向上累计次数可知,1Q 在225~250组距内,亩千克/0.242691034600225411111=-+=-+=-∑f S fX Q Q L ;3Q 的位置4504600343=⨯==∑f ,由向上累计次数可知,2Q 在300~325组距内,亩千克/8.312119389460033004331333=-⨯+=-+=-∑f S fX Q Q L ;次数最多的是133,对应的组距为275~300,则众数就在275~300组距内,亩千克/5.29425)119133()84133(84133275211=⨯-+--+=∙∆+∆∆+=d X M L o 。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统计整理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统计整理测试题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出(①)。
①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②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差异性③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同质性④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同质性2、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②)。
①将总体分成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②将总体分成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③将总体划分成数量相同的若干部分④将总体划分成数量不同的若干部分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组中值为(④)。
① 490 ② 500 ③ 510 ④ 5204、某同学考试成绩为80分,在统计分组时应将其计入(③)。
①成绩为80分以下人数中②成绩为70~80分的人数中③成绩为80~90分的人数中④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确定5、分布数列是说明(①)①总体单位总数在各组的分配情况②总体标志总量在各组的分配情况③分组的组限④各组的分配规律6、按变量的性质和数据的多少划分,变量数列可以分为(②)。
①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②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③开口组数列和闭口组数列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7、将统计表分为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是(①)。
①从表式结构看②从内容上看③从作用上看④从性质上看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作用主要有(③④⑤)。
①反映总体的规模②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③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类型④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⑤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2、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②③④⑤)。
①职工按工龄分组②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③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④工人按技术等级分组⑤人口按居住地分组3、组距数列中,在组数一定的情况下,组距大小与(②⑤)。
①组数的多少成正比②组数的多少成反比③总体单位数多少成反比④全距的大小成反比⑤全距的大小成正比4、在分布数列中,次数(①④⑤)。
①是指各组的总体单位数②只有在变量数列中才存在③只有在品质数列中才存在④又称权数⑤又称频数5、统计表从构成形式上看,一般包括(①②③④)这几个部分。
最新统计学原理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习题答案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一.判断题部分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
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D、编制统计表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对象是什么?P612.什么是统计分组,它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P633.简述编制变量数列的一般步骤。
P70-754.统计表分为哪几种?P785.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P686.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公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P667.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P65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P63(2009.01)二、判断题1.统计整理只能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P61【解析】统计整理分为两情况:一种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另一种是对次级资料即已加工过的现成资料进行在整理。
2.对一个既定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
(×)P67【解析】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分组。
3.在异距数列中,计算次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P74 4.组中值是指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P72【解析】当组内标志值分布均匀时,组中值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平均水平),当组内标志值分布不均匀时,组中值不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平均水平)。
5.在变量数列中,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2010.01)P71【解析】变量数列的分组可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只有在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6.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数和组距。
(×)(2009.10)P65【解析】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
7.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P66【解析】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8.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统计学原理》(财经版、黄立华)第三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思考与练习(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A )。
A.工人按性别分组B.教师按年龄分组C.学生按成绩分组D.商业按销售额分组2.下面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B )。
A.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B.工人按年龄分组C.工人按性质分组D.工人按民族分组3.变量数列中各组变量值在决定总体数量大小时所起的作用就其实质而言(C )。
A.与比重、频率或比率大小无关B.与次数或频数大小有关C.与比重、频率或比率大小有关D.与次数或频数大小有关,与比重、频率或比率大小无关4.组距式变量数列的全距等于(D )。
A.最大组的上限与最小组的上限之差B.最大组的下限与最小组的下限之差C.最大组的下限与最小组的上限之差D.最大组的上限与最小组的下限之差5.对于越高越好的现象按连续型变量分组,如第一组为60以下,第二组为60~70,第三组为70~80,第四组为80以上,则数据(A )。
A.70在第三组B.60在第一组C.80在第三组D.70在第二组6.按连续型变量分组,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1000.已知相邻组的组中值为1250,则该组组中值为(C )。
A.1000B.500C.750D.8507.对连续性变量分组( B )。
A.要用单项式分组B.要用组距式分组C.单项式或组距式分组都可以D.要用等距式分组8.划分连续性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AB )。
A.重叠B.相等C.不相等D.间断9.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C )。
A.划分分组界限B.确定组数C.选择分组标志D.划定分组形式10.次数分配中,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这种分布的类型是( B )。
A.钟型分布B.U型分布C.J型分布D.洛伦茨分布11.对总体进行分组时,采用等距数列还是异距数列,决定于( A )。
A.次数的多少B.变量的大小C.组数的多少D.现象的性质和研究的目的12.区分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根据是( C )。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对象是什么?P612.什么是统计分组,它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P633.简述编制变量数列的一般步骤。
P70-754.统计表分为哪几种?P785.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P686.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公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P667.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P65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P63(2009.01)二、判断题1.统计整理只能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P61【解析】统计整理分为两情况:一种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另一种是对次级资料即已加工过的现成资料进行在整理。
2.对一个既定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
(×)P67【解析】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分组。
3.在异距数列中,计算次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P74 4.组中值是指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P72【解析】当组内标志值分布均匀时,组中值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平均水平),当组内标志值分布不均匀时,组中值不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平均水平)。
5.在变量数列中,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2010.01)P71【解析】变量数列的分组可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只有在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6.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数和组距。
(×)(2009.10)P65【解析】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
7.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P66【解析】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8.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河南电大贾天骐一.判断题部分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
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D、编制统计表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A、60---70分这一组B、70---80分这一组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5: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B )。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分析分组D、结构分组6: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C、组数的多少不同D、组距的大小不同答案:7:有20 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 2,5,4,4,3,4,3,4,4,2,2,4, 3,4,6,3,4,5,2,4。
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 A )A.单项式分组B.等距分组C.不等距分组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8:在分组时, 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B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D.另立一组9:次数分配数列是( D )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10: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A )。
A、重叠B、相近C、不等D、间断11:将某地区国有企业按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组,正确的是( C )。
A:第一种B:第二种C:第三种D:第四种80%-89% 80%以下80%以下85%以下90%-99% 80.1%-90% 80%-90% 85%-95%100%-109% 90.1%-100% 90%-100% 95%-105%110%以上100.1%-110% 100%-110% 105%-115%110.1%以上110%以上115%以上12:复合分组是( C )。
A、用同一标志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总体层叠起来进行分组B、对某一总体选择一个复杂的标志进行分组C、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D、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并列起来进行分组13:对总体按某个标志进行分组,得到的统计表属于( A )。
A、分组表B、复合表C、简单表D、整理表三.多项选择题题目1:统计整理的方法是( A D E )A、统计分组B、划分经济类型C、检验统计资料库D、统计汇总E、编制表统计2:统计分组是(ABCD)A、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B、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量分类C、将同一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D、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不同的、范围更小的总体E、将不同的总体划分为性质不同的组3:统计分组的作用是(:A C E )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B、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C、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D、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E、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4: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A BD E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D、就是组平均数E、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5:在次数分配数列中( C D E )A、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B、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C、各组频率大于0,频率之和等于1D、频率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E、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6: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的程度,可分为( A C D )A、简单表B、一览表C、分组表D、复合表D、单一表7: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C、D、E )A、职工按工龄分组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E、人口按地区分组题目8:下面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A C D )A、企业按销售计划完成程度分组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D、工人按产量分组C、职工按工龄分组E、企业按隶属关系分组9:将某地区国有企业按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组,哪些是正确的?(A、C )A、第一种B、第二种C、第三种D、第四种100% 以下80 % 以下80 % 以下85% 以下100% ~110% 80.1% ~ 90 % 80% ~ 90 % 85% ~ 95%110%以上90.1% ~ 100% 90 % ~ 100% 95% ~ 105%00.1% ~ 110% 100% ~ 110% 105% ~ 115%110.1% 以上110% 以上115% 以上10:次数分配数列( A C D E )A、由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单位数两个因素构成B、由组距和组数、组限和组中值构成的C、包括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两种D、可以用图表形式表现E、可以表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11:下列数列属于( B C D E )按生产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企业数80─90 1590─100 30100─110 5合计50A、品质分配数列B、变量分配数列C、组距式变量分配数列D、等距变量分配数列E、次数分配数列四.填空题部分1:统计整理实现了个别单位的()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过渡。
答案:标志值指标值2:分析分组的分组标志称为(),与其对应的标志称为()。
答案:原因标志结果标志3: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可分为()和()两种。
答案:品质分组变量分组4:社会劳动力资源按学历程度不同分组,属于(),按劳动生产率水平分组属于()。
答案:品质分组变量分组5: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可分为()和()两种。
答案:简单分组复合分组6:离散变量分组中,变量值变动幅度比较小时,应采取(),如变量值变动很大,项数很多时则采取()。
答案:单项式分组组距式分组7:统计分布主要包括()和()两个要素。
答案:统计分组各组单位数8: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和()。
答案:品质分配数列变量数列9:变量数列中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称(),各组单位数占单位总数的比重称()。
答案:頻数頻率10:累计()和累计()可以更简便地概括总体各单位的分布特征。
答案:頻数頻率11:任何一个统计分布都必须满足()和()两个条件。
答案:各组頻率大于零各组頻率之和等于1(或100%)12:统计表中宾词配置可有()和()两种。
答案:平行配置层叠配置五.简答题部分1:为什么说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答案:统计分组就是把总体按某一标志来分门别类,选择不同的标志就有不同的分组、不同的分组体系。
(2分)分组标志是作为现象总体划分各个不同性质的组的标准或根据,选择得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正确反映总体的性质特征、实现统计研究的目的任务。
(2分)所以,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分组界限的确定。
(1分)2: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
答案:变量分组包括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2分)离散变量变动幅度小,分组可以选择单项式分组。
(1分)如果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大,分组应该选择组距式分组。
(1分)而对于连续变量只能用组距式分组。
(1分)3: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答案:单项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变动幅度小的情况下采用;(2分)组距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很大,或连续变量的情况下采用。
(2分)4: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答案: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
(2分)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1分);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1分)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1分)。
5: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答案: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统计分布。
(3分)统计分布包括的两个要素是:一是总体按某标志分的组;二是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