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28 观潮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观潮课题:观潮课型新知预展学习目标:1熟读并翻译文章,记住文中的重点文言词汇2整体把握文章,说出文章从哪些方面写“潮”的3通过本文的学习,说说文中有哪些你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至少两点)学习重点:翻译文章,记住文中的重点文言词汇教学随笔知识链接: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

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

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自主预习:1.给下列字词注音雷霆()杨诚斋()艨艟()如履平地()倏尔()一舸无迹()善泅()僦赁()罗绮()2.辨明词义:既望方玉城雪岭出没倏尔略不相睹皆披发文身江干溢目溯迎而上如履平地随波而逝僦赁3.重点句子翻译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合作探究1.通过梳理文章,说说文章四个段落分别写了哪些内容?着眼点和立足点分别是什么?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文中从哪些词语来写钱塘江潮之“伟观”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用成语语来形容一下这种景象。

(至少三个)教学反思:3.第四段中写观潮人数之多与上文写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有何联系?4.文章题目是观潮,通过自主预习,大家已经知道了钱塘江潮之“伟观”,请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场面从写作方法来进行赏析。

拓展运用:请你展开想像,结合课文内容为钱塘江大潮写解说词。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写"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
赠送文档,欢迎留存!
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攻略
题目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向,一是对考生说课、试讲方面的补充提问。这类问题经常是对 试讲内容的追问或试讲内容的细化。 在回答此类问题时最重要的 就是要结合前面试讲的整体设计思路进行作答, 不要脱离自己说 讲的内容,造成相互矛盾的情况。 二是对学科专业设计理念方面 的提问。这里的问题相对较为细致, 可能是对某一个环节和设计 理念的询问。 在这里对考生的分析教材和设计教材内容的要求就 比较高。所以,这也对考生熟悉和准确把握教材提出了要求。针 对内容设计方面,考生要专注于在课程的导入、 新授课重难点和 板书设计等方面多加注意, 这里往往会成为考试问题涉及的侧重 点。三是教育教学理念同教学实际相关联部分的提问。 经常会被 问到的是遵循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在设计时如何体现学生的主 体地位,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还有的会涉及到课程设计的 理念等方面。 这些都是要将教育理论同所讲的学科专业相结合的 题目。这类题目的出现就提示考生在设计所考察的讲课内容时就 要考虑到设计一些环节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体现学生主动性的 环节,同时配有教师的指导和引导环节, 这样就能从容的回答此 类题目。 总而言之,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中的答辩二字听起来容易,准 备起来还是需要技巧,多加思考,多加练习,因此才可以得到更 大的提高。
2、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
赏读课文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题目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向,一是对考生说课、试讲方面的补充提问。这类问题经常是对 试讲内容的追问或试讲内容的细化。 在回答此类问题时最重要的 就是要结合前面试讲的整体设计思路进行作答, 不要脱离自己说 讲的内容,造成相互矛盾的情况。 二是对学科专业设计理念方面 的提问。这里的问题相对较为细致, 可能是对某一个环节和设计 理念的询问。 在这里对考生的分析教材和设计教材内容的要求就 比较高。所以,这也对考生熟悉和准确把握教材提出了要求。针 对内容设计方面,考生要专注于在课程的导入、 新授课重难点和 板书设计等方面多加注意, 这里往往会成为考试问题涉及的侧重 点。三是教育教学理念同教学实际相关联部分的提问。 经常会被 问到的是遵循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在设计时如何体现学生的主 体地位,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还有的会涉及到课程设计的 理念等方面。 这些都是要将教育理论同所讲的学科专业相结合的 题目。这类题目的出现就提示考生在设计所考察的讲课内容时就 要考虑到设计一些环节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体现学生主动性的 环节,同时配有教师的指导和引导环节, 这样就能从容的回答此 类题目。 总而言之,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中的答辩二字听起来容易,准 备起来还是需要技巧,多加思考,多加练习,因此才可以得到更 大的提高。
观潮
课题
观潮
课型
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探Fra bibliotek学习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
把在自学中的疑难,在小组中交流,并将你们小组中认为重点的字词句以及还不能解释的词句写在黑板上。
4、选四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2、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28 、观潮【学习目标】1.读懂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学习重难点】1.读懂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知识链接1.周密,南宋文学家。

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

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

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

其诗文亦佳。

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2.《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预习案】1、大声朗读课文2---3遍。

2、注音或写字。

京尹() shū尔()善泅() sù迎而上()一舸()艨艟()倍穹()鲸波万rèn()jiù赁 ( ) 乘骑()如lǚ平地()珠翠罗qǐ()【探究案】第一课时1、熟读课文。

2、翻译1段。

第二课时1、翻译2---4段。

2.解释加黑的词。

吞天沃日: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珠翠罗绮溢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处海门:如履平地: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皆披发文身:溯迎而上: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出没于鲸波万仞中: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海涌银为郭古义:今义:吞天沃日古义:今义: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骑:古义:今义:标枪:古义:今义: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

①以以此夸能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②仅仅如银线仅有“敌船”为火所焚③观天下之伟观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④势势极雄豪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⑤能以此夸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⑥腾腾身百变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⑦为为火所焚海涌银为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第三课时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海潮的?又从哪几个方面写“观潮”的?2、本文语言生动而形象,运用了准确的动词和比喻、夸张等修辞,试举例说明?【训练案】一.翻译句子。

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 观潮)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学案

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 观潮)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学案

《第28课 观潮》导学案走近作者: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自号弁(bi àn )阳老人、四水潜夫,宋代某某(现在某某某某)人,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

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

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草窗词》等。

写作背景:课文选自《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某某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某某某某),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上到宫廷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观潮》所记即为此事。

相关:雄伟壮观的钱塘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

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的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某某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

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一)、给下列字词注音。

雷霆. 吞天沃.日 玉系.腰 京尹艨艟... 乘骑.倏.尔一舸.善泅.者倍穹僦赁...不容间.(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际.天而来沃.日艨.艟.既而尽.奔腾乘骑弄..旗标.枪略不..相睹随波而逝披..发文.身溯迎..而上鲸波万仞溢目倍穹僦赁........(三)、翻译下列句子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玉城雪岭际天而来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某某亭教阅水军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吴儿善泅者数百珠翠罗绮溢目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四)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_________(1232-约1298)______(朝代)词人,字_____号_______,原籍某某,后为吴兴人,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学案新人教版☆课文导读本文写的是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文章分四段写了不同的内容: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观潮者之多。

文章通过介绍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雷霆.(tínɡ)杨诚斋.(zhāi)艨艟..(ménɡchōnɡ)如履.平地(lǚ)倏.尔(shū)一舸.无迹(ɡě)善泅.(qiú)僦赁..(jiù lìn)罗绮.(qǐ)鲸.波(jīnɡ)二、词语释义既望:农历十六日。

方其远出海门:方,刚刚,开始。

既而:一会儿。

吞天沃日:沃,用水淋洗。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穷尽。

标枪舞刀:标,举,树立。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出,来到。

倏尔:忽然。

人物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溯迎而上:溯,逆流。

皆披发文身:文,画着文彩。

而旗尾略不沾湿:略不,毫无;略,大概,大致。

以此夸能:夸能,夸耀才能。

虽席地不容闲:虽,即使。

三、语句解读1.词类活用。

⑴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

)⑵皆披发文身。

(文:本指花纹,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刺刻花纹。

)⑶乘骑弄旗。

(骑:名词,马。

)2.特殊的文言句式。

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判断句,“也”表示判断语气。

)⑵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3.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四、作家作品周密(1232—1298),南宋词人,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人。

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

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

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

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28观潮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28观潮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1、能借助工具书和说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粗心。

2、累积文言词语,掌握“方”“倏尔”“文”“江干”等词含义。

3、在频频朗读的基础上品尝文中优盛情境。

4、学习正面描绘与侧面描绘相联合的方法。

5、深入领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学习要点:1、认识周祥,累积文言词语的用法。

2、学习正面描绘与侧面描绘相联合的方法。

学习难点:领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风情美相交融的特点,感觉大自然的非凡魅力,感悟弄潮儿的非凡风范。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在频频朗读的基础上品尝文中优盛情境,学习正面描绘与侧面描绘相联合的方法。

2、仔细达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可以解决的问题标志出来,并填写到后边“课后反省“处。

3、利用 15 分钟高效达成。

教材助读1、作者简介周祥( 1232 —约 1298 ),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

原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

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

宋亡以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

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其词格律谨慎,清丽工巧,着重形式美。

其诗文亦佳。

周祥一世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2、背景资料钱塘江观潮,历史悠长,有文件记录的就有两千多年,宋朝时最盛。

此刻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朝,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日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临安,每年阴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天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喧闹。

周祥的《观潮》记述的正是这一盛况。

举世有名的钱塘奇景——海宁潮将要申报“世界遗产”。

这是继温州雁荡山、江南水乡古镇西塘、乌镇、南浔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后,浙江省申报“世界遗产”的又一措施。

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涌潮”的钱塘江潮,从海宁角度观看最为壮观。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浪汹涌,势如万马奔跑;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8《观潮》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8《观潮》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8*观潮【导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

2.把握文章内容,学习生动简洁地描绘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的笔法及对比映衬的写法。

3.体会文章所描写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涨潮吗?海水每天有规律地涨落两次,涨潮时波涛汹涌,很是壮观。

海水顺着出海口涌进江河,那么多的海水同时涌进来,如果出海口很窄,那会怎样呢?会激起更高的浪潮。

钱塘江潮就以其汹涌的浪潮和陡立的水墙闻名于世,自古以来,吸引了很多游人前去观潮。

现在我们就走进周密的《观潮》去体会一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霆(tíng) 斋(zhāi) 艨艟(méng chōng) 履(lǚ) 倏(shū)舸(gě) 泅(qiú) 僦赁(jiù lìn) 仞(rèn) 绮(qǐ)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方:①方其远出海门(当……时)②方出神(正)③方七百里(面积)观:①观潮(观看,动词)②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仅:①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仅仅)②仅如银线(几乎,将近)为:①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②海涌银为郭(成为)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算是)以:①以此夸能(凭借)②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助词)势:①势极雄豪(气势)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能:①以此夸能(本领)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2)词类活用①天下之伟观.也(动词作名词,景观,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观潮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读懂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重点难点
1.读懂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资料链接
1.周密,南宋文学家。

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

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

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

其诗文亦佳。

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2.《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注音或写字。

京尹.shū尔善泅.sù迎而上鲸波万rèn车马塞.途
一舸.艨艟
..倍穹.如lǚ平地 j iù赁.看幕珠翠罗qǐ2.解释加点的词。

吞天沃.日:用水淋洗倏尔
..黄烟四起:突然
人物略.不相睹:微,一点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高
珠翠罗绮溢.目:满自既望
..以至十八日为盛:农历十六方.其远处海门:当……时如履.平地:踩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随波而逝.:去,往
皆披发文.身:刺着文采溯迎
..而上:逆流迎着潮水
江干
..于鲸波万仞中: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上下十余里间:江岸出没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海涌银为郭.古义:外城今义:姓
吞天沃.日古义:用水淋洗今义:肥沃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
..舞刀于水面者
骑:古义:名词,马今义:动词,骑马
标枪:古义:举枪今义:一种体育器材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

①以以.此夸能凭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而,连词
②仅仅.如银线几乎,将近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仅仅,只
③观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
④势势.极雄豪气势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
⑤能以此夸能.本领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
⑥腾腾.身百变翻腾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腾起
⑦为为.火所焚被海涌银为.郭当作,作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算是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口译全文。

巩固提升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海潮的?又从哪几个方面写“观潮”的?
明确: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壮丽雄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把海潮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又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这四个方面来写“观潮”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1.翻译句子。

①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②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③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④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夸张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比喻
③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引用
合作探究
1.第一句话“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在文中作用是揭示描写对象,总领全文,点明题旨。

2.朗读第二段,用原文填空。

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在于参加演习的船舰众多——“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演习中阵势变化多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水兵作战技艺娴熟高超——“如履平地”;演习中双方战斗激烈——“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声势浩大——“水爆轰震,声如崩山”;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最后结束在“烟消波静”
的静景上,动静相衬,起势浩荡,转瞬即逝,令人回味无穷。

3.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明确:写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巩固提升
1.题目为《观潮》,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校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
明确:作者在描写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后,又写了“校阅水军”和“健儿弄潮”的精湛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

这样的描写,是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亲临现场,使中心更加突出。

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不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的赞叹与描绘,你能默写出两句赞叹钱塘大潮的诗句吗?
明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