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杜刚第七讲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培训教程(ppt 29页)

不.同 的人
同样的 工作
不同. 的 时间
同样的结果
Procedures\Documents文件、记录
写你所做
——把要做的写出来,形成文件
做你所写
——按你写的来做,按文件做事
记你所做
——把你做的数据记下来,留做证据
改你所错
——改正你做错的并留下改正记录
Procedures\Documents文件、记录
Quality
It is “quality”! What it is now?
It will be nothing!
Without “U”, there is no “quality”!
You are a part of the quality!
超标\低标事件(OOS)
—
程序偏差等
Deviation Control 偏差管理
任何偏差都应:
被及时记录(Deviation Report)
进行相应的调查
— 未完成调查并批准前,偏差对象( 物料\产品、设备\生产车间、检验报告) 都应得到相应管控
—
必要时进行相邻追溯调查
制定相应纠正及预防措施(CAPA)
包括:
—
管理规程
—
标准操作规程
—
质量标准
—
工艺规程
—
批生产记录
—
验证方案
Procedures\Document文件、记录
Procedures体系文件
书面的规程是一个路标:
— 为各项工作提供标准化的步 骤指引 — 确保同样的工作能以同样的 方法被执行
Procedures\Document文件、记录
贯穿生产的始终
企业管理概论第七章质量管理PPT课件1-3【管理精品资料】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1994版ISO9000族标准对全面质量 管理的定义: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 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 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 功 的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三全一多样”
全员 全过程 全组织 管理方法多样
全员的质量管理
(三)质量特性
1、质量特性的定义——产品、过程、 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2、质量特性的分类
技术性或理化性的特性;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时间方面的质量特性; 安全方面的质量特性;社会方面的质量特性。 产品的质量特性包括: 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外观质量。 服务的质量特性 时间性——时间上满足需要的能力 安全性——不受伤害和损失 经济性——费用的合理程度 舒适性——服务过程的舒适程度 文明性——满足精神需要的程度 功能性——服务的效能和作用
◆每个员工都处于不同的质量环中 ◆每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 ◆产品质量人人有责 ◆实现全员参与要做的工作 ——抓质量教育和培训 ——制订质量责任制 ——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整个过程是 由多个环节组成 每个环节的质量都会影响最终质量 要控制影响质量的所有环节和因素 体现两个思想: ——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 ——为顾客服务的思想
3、质量特性值 测量或测定质量指标所得的数值,即质 量特性值。 分类: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 调的活动。 包括: 制定质量方针、目标 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 质量改进
1.质量策划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 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 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策划的结果一般形成文件,如: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计划等。
南京大学运作管理系列讲座质量管理

23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
1)适时适量生产 即“Just Time”一词本来所要表达的含义,“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2)弹性配置作业人数 在劳动费用越来越高的今天,降低劳动费明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 是“少人化”。所谓少人化,是指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地增减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以及 尽量用较少的人力完成较多的生产。这里的关键在于能否将生产量减少了的生产线上的作业人 员数减下来。这种“少人化”技术一反历来的生产系统中的“定员制”,是一种全新人员配置 方法。 但这从作业人员的角度来看,意味着标准作业中的作业内容、范围、作业组合以及作业顺序等 的一系列变更。因此为了适应这种变更,作业人员必须是具有多种技能的“多面手”。
22
JIT—— 丰田生产方式
准时生产方式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它的 基本思想可用现在已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来概括,即“只在需要的时候, 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也就是Just in Time(JIT)一词所要 表达的本来含义。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 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为此而开发了包括“看板”在内的一 系列具体方法,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体系。准时生 产方式在最初引起人们的注意时曾被称为“丰田生产方式”,后来随 着这种生产方式被人们越来越广泛地认识研究和应用,特别是引起西 方国家的广泛注意以后,人们开始把它称为JIT生产方式。
(2)质量管理体系

1.2 政府职能的转变
• 从对企业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用法律与经济 政策引导企业; • 从内外资企业分别管理转变为内外资企业统一 管理,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 • 从对企业的直接经济支持转变为间接地支持, “政、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开发政策成为
间接支持企业的可行方式;
• 积极研究处理出现的新问题,如:农民的收入、
失业、金融风险与经济安全等。
1.3 对企业的影响
• 各类企业同享国民待遇,提高市场竞争 力靠企业增强自身实力:创新产品与服 务、质量管理和组织管理的革新与柔性; • 假冒伪劣、地方保护和各种无序竞争受 到致命的打击,建立信誉; • 主要依靠战略与市场定位、有知识与技 能的人才、先进技术、信息与情报、商 务流程与运作、质量、服务的良好组织 与管理办好企业。
5. TQM的实践与评价(1)
• SPC、QC与TQM出自美国,成功在日本。
• 70-80年代竞争失利,Xerox公司率先学习利 用TQM取得成功,TQM在美国走红。 • 1998年Lawler等人公布跟踪研究《财富》500、 1000强企业的12年变化结果,对全面实施 TQM提出质疑,主张“TQM+EI+PDR”匹配/ 整合集成的质量改进战略、系统规划、系统实 施与再设计。
品管 過程 產品 不良 率
過濾不良
檢驗不良
制造技術
設計/系統/習 慣 低不良 率.(PPM) 6σ品質
高不良率
不良率仍 相當高(%)
百分不良率 已大為降低
結論: 未來的品管過程將是系統下之一種習慣; 顧客將無法忍受 非習慣性品質下之產品.
品質的4個等級
Level Ⅳ Level Ⅲ LevelⅡ LevelⅠ ‘品質保證級’ ‘完美級’
4. 国家级质量奖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课件

•1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2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3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4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5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6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7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8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9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Fra bibliotek0•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11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12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13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14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15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16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17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18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19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20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21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22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23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24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25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26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27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28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29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30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31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32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33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34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35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36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49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50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51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课堂讲义,花很大功夫弄到的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
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强调执行质量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
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各部门中做出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计划,从而以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
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并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但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
◆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
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法。
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 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因此,我们通常所熟悉的ISO 9000系列标准实际上是对原来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
◆质量管理上升到经营管理层面随着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层次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被提升到经营管理的层次。
质量主管培训教程

第1讲质量经理的角色认知(上)我国已经逐渐变成世界的制造基地,这必须要使我们的生产管理水平有一个本质上的提高。
在市场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企业内部的机制又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情况下,作为一个质量经理人,应该对自己工作的环境、角色有一个清醒而充分的认知,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来适应环境和市场的需求,才能够不断地提升企业素质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到今天已经进了第五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到30年代以质量检验把关为主,是从半成品或者产品中间挑出废品和次品,是一种事后把关式的管理,它依靠的是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
2.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之间这个阶段是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适应生产力大发展的要求,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从而采取处理措施,把质量检验发展到由事后把关变成事前控制。
3.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进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阶段,开始叫TQC,后来发展到TQM。
最主要特点是:抓质量不仅仅是抓生产制造的质量,更是从源头抓起,贯穿于从设计开始一直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要动员全体员工、全体人员来参与这项活动,要以顾客为关注的中心来开展活动。
因此全面质量管理意味着是全攻全守型的阶段。
4.第四个阶段也是20世纪60年代这同时还是质量保证阶段。
就是我们所说的QA,以军工企业为代表,它把企业一切应该做的事情订立成质量手册,通过程序文件以及一系列的质量表格文件来控制,它的观点是想到的就要写到,写到的就要做到。
用严密的程序手册来保证过程的进行。
一直延续到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ISO900族系列标准。
5.第五个阶段是21世纪以后零缺陷的质量管理,进入质量哲学时代,这是以美国克劳斯比为代表的。
他主张抓质量,主要是抓住根本,就是人。
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使质量获得进步。
运营管理课件 第12章 全面质量管理

频 数 35 30 25 20 15 10
标准T为6mm±0.45 ,即Leabharlann .55~6.45T5
5.555 5.645 5.735 5.825 5.915 6.005 6.095
6.185 6.275
6.365 6.455
直方图
(二)数据分层法: 把性质相同的、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 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它通常与统 计分析表结合使用。
(三)控制图: 根据数据分类: (1)计量值控制图:一般适用于长度、强度、 纯度等的控制,有单值控制图、平均值和极差 控制图、中位数和极差控制图等。 (2)计数值控制图:以计数值数据的质量特 性为控制对象,属于这类的控制图有不合格品 率控制图、不合格品数控制图、缺陷数控制图、 单位缺陷数控制图。
1、基本格式: 特 性 值
2、质量的形成过程 (1)设计过程质量: (2)制造过程质量 (3)使用过程质量 (4)服务过程质量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质量管理的定义:P384 与质量相关的全部管理活动。 2、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是指生产企业对用户在产品质量方面提供的担保, 保证用户购得的产品在寿命期内质量良好,性能、寿 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都符合规定要求,使用 正常。
(七) 统计分析表:P470
又称调查表、检查表,是利用统计 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原因的一 种工具。
第四节
抽样检查
一、全数检验与抽样检验 (一)全数检验:对全部产品进行检验。 (二)抽样检验: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 地从一批或一个过程中抽取少量个体进行的检 验。 (三)检验方法的选择472 1、必须全检的场合:精密、重型、贵重的关键 产品;不合格品会造成致命后果的产品。 2、必须抽样检验的场合:破坏性检验;测定对 象是连续体;均质物料的化学分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实施 Do C 检查 Check
Act, based on the Results
基于结果
Check Effects
Process Control
检查 效果 过程 控制
*
戴明:用系统的方法解决问题-PDCA
Action
A C P D
plan A
C
P D
Check
A P D A C C
Do
戴明:用系统的方法解决问题SDCA and PDCA
过程控制
Process Control
持续改进过程 的7 个步骤
1. Theme selection
2. Data collection & analysis
*
C
D
需要改进
A
S
Need for improvement
数据收集与分析
3. Causal analysis 原因分析 主题选择
戴明:质量是成本、效率、利润的源泉
1、戴明的质量利润链
降低 提高生 增加 增加市 把企业 增加职 增加就 成本 产效率 利润 场份额 做强大 业安全 业机会
2、提高质量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利润吗?
3、用质量获得的利润才真实持久;
戴明:用系统的方法解决问题— PDCA
P计划 Plan
A 改进 Act
重视数据信息的收集和表达;
process thinking;
石川馨的最大贡献在于:
简化了统计技术在工业质量控制领域的应 用。
Dr Kaoru Ishikawa
1915~1989
日本质量管理:鞍钢宪法
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解决思路: 不是去改变环境(重新设计和建造新窑),而是改变产品 生产的某些参数,这些参数的改变可使产品更具抗干扰的 能力,从而减少环境温度差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稳健设计不是去控制波动源,
而是设法降低波动源的影响;
中国质量管理: QC小组
群众性管理活动 机械工业企业:三自一控活动
自检、自分、自做标记和控制自检正确率;
LINE GRAPH
线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ISTOGRAM
柱状图
. . . . .. . . . . . .
SCATTER DIAGRAM 散布图
日本质量管理:新乡重夫 Shigeo Shingo
新乡重夫,著名的日本工业工程专家,精 通于制造工程。
He was a genius at understanding exactly why products are manufactured the way they are, and then transforming that understanding into a workable system for low-cost, high-quality production.
质量管理 (Quality Management)
Dr. Gang Du (杜刚 博士)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chool of Business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MBA 教育中心 Email: gdu@
Outline 概要
主要贡献:
准时化生产Just In Time (JIT). 零缺陷控制技术Zero Quality Control
Shigeo Shingo
1901~1990
快速换模技术 Single Minute Exchange of Dies (SMED).
防错装置Poka-yoke System
朱兰博士:对质量界的重要贡献列表
1964年 朱兰博士的经典之著《管理突破》问世,阐述了更为普及的 质量管理理论,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1979年 朱兰博士成立了朱兰研究院, 该院不断创造新的工具和技术来传播 质量知识,其第一个产品是以录像形 式制作的“朱兰论质量改进” 。 1986年 朱兰博士提出了“质量三部曲”,这三部曲被质量界人士奉为 经 典,并称之为“朱兰三部曲”以纪念朱兰博士的贡献。 1995年 朱兰博士提出了“21世纪是质量世纪”的科学论断。
1、质量管理三步曲是一个一次循环进行的过程; 2、质量螺旋曲线从动态角度描述质量的形成过程;
朱兰博士:质量三步曲的时间分配模型
时间分配比率
策划
上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主管
改进
控制、维修保养
工人
上层管理者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策划和改进上; 在企业的基层,控制和维修占了主导地位,但仍有少量时间花在策 划和改进上。
P D
A C
P D
戴明:用系统的方法解决问题SDCA and PDCA
过程控制
Process Control
日本的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
*
C D A S
需要改进
Need for improvement
P
D
日、美企业都在找差距,只是找差距的方式不同: 日本企业通过戴明循环,自我比较,自我超越; 美国企业与优秀企业比较以发现差距,然后定点超越;
系统设计
参数设计
容差设计
稳定性好的 产品
日本质量管理:田口方法的独特点
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 ,有以下特色 : (1)工程特色。用工程的方法来研究产品质量 ,把产品设 计当成工程设计 ,把产品设计质量的好坏看成是工程设 计质量 ,用产品给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来衡量产品的质 量。 (2)“ 源流”管理理论。“源流”管理的思想把质量管理 向前推进了一步。认为开发设计阶段是源流是上游 ,制 造和检验阶段是下游。 (3)产品开发的三次设计法。产品开发设计 (包括生产工 艺设计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即系统设计— 参数设 计— 容差设计。
术为先导、以设计规范为目标转向以用户需求为目标的质
量管理发展新趋势。
Roller, rolling bar and distributed sensing Data 滚轧机,滚棒和分布式传感数据
• • •
•
• • • •
30 to 80 roller stations 30到80个滚轧机工作台 Each station has more than 6 typical variables (speed, temp, force, lub, etc…) 每一个工作台有多余6个的典型的变量(速度, 温度,力,润滑,等…..) New sensing tech available for hot surface measurement 新的可获得的传感技术为热的表面测量 Complex interactions among the variables 变量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日本质量管理:田口玄一
田口方法是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田口玄一 博士创立的一门崭新的质量管理技术 , 它立足于工程技术 ,着眼于经济效益 ,开 辟了质量管理的新天地。 • 田口方法通过三个步骤达到健壮性设计:
1. 系统设计 2. 参数设计 3. 容差设计
市场需求
Genichi Taguchi 1924~
P
A
D
C
4. Solution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方案计划与实施
5. Evaluation of effects
效果评估
新的标准
New standard
6. Standardization 标准化 7. Reflection and next problem 反思及下一个问题
自己控制加工质量
质量工程:主要技术
顾客声音(VOC)
质量功能展开(QFD)
新 QC七种工具 并行工程、工程知识 工作结构分解(WBS)等
试验设计(DOE)、田口方法(TM)、故 障树分析(FTA)、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FMEA)、仿真、波动分析等 先进质量系统(AQC) 统计过程控制(SPC) 线内质量管理等 田口方法在测试中的应用 抽 样 检 查 等 质量工程(QE)
戴明还强调了减少质量变动(与一定标准之间的偏差)的必要 性。要减少质量波动,就需要辨别引起波动的特殊原因(即可 纠正的原因)和共同原因(即随机原因)。
戴明14条原则的核心
目标不变
持续改善 知识渊博
(1)系统知识;
(2)掌握质量波动的原理;
(3)理论知识;
(4)心理学知识; 知识渊博的概念使得日本成为世界经济 强国的好学信条和价值观具体化了;
石川磬:QC小组之父
1、公司范围的质量控制; 2、最高管理者的跟踪;
日本的质量有六个特征:
3、教育与培训;
4、质量小组; 5、统计方法;
6、全国性的质量宣传;
日本质量管理: Dr Kaoru Ishikawa 石川馨
QC小组的概念是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提出来的; 借鉴鞍钢宪法 company-wide quality control 七种质量工具;
日本企业,东方文化,强调“自觉”、“修为”,敢于“舍生取 义”,
美国企业西方文化范畴,强调制度,通过别人监督发现问题;
戴明:质量管理专家— 戴明
戴明总结出14条质量管理原则,他认为一个公司要想使其产 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必须遵循这些原则。 主要观点是引起效率低下和不良质量的原因在公司的管理系 统而不在职员。部门经理的责任就是要不断调整管理系统以 取得预期的结果。
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三结合;
日本质量管理:基本质量工具
CHECKSHEET
A B C D E xxx xxxxxxxxxx xx xxxxx xxxxxxxx
核对单
PARETO DIAGRAM 帕累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