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地区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农业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本文将简要分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1.农药、化肥污染目前,我国农业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体系庞大,其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
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污染,水污染,影响生态系统平衡。
市场上流行的化肥和农药普遍有毒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有关规定虽严格,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宽松。
许多不合格走私的化肥、农药在市场上出现,进一步恶化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形势。
2.养殖污染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养殖污染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养殖场数量多,密度大,饲养方式不科学,废水、废料等排放难以得到妥善处置,污染物浓度高,多种病原体污染食品,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3.土地流转加剧随着城市化和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农村土地流转现象越来越普遍。
在有些地区,土地流转为了跻身于投资项目中,政府部门更是出台了大量的土地转让政策,但是大量土地流转中没有充分考虑环境和土地利用的适宜性,从而影响了生态平衡。
二、治理对策1.加强监管力度为了遏制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化肥、农药、养殖等行业的管理,并对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处罚。
对工业污染企业的排放情况应加强监管,重点检查工业企业在水、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情况,减少工业商家对环境的影响。
2.推广绿色农业绿色农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调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削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政府应大力推广绿色种植、绿色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推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还要立法规定非法使用农药、化肥的行为,彻底治理使用假冒伪劣的农资,如化肥、农药等,同时还要推广有机农产品销售等,促进市场消费从价格消费转向质量消费。
3.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农业是指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经济模式转型的一种新型农业。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升级与加速,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越发明显。
本文将介绍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治理对策。
1.水体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等虽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同时会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到水体中,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2.土壤污染:长期的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不仅会降低土壤的肥力,还会对土壤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常用的化肥会产生酸、碱、盐等污染物质,对土壤PH值、微量元素等造成破坏;农药首先会诱发土壤酶的失活,并在土壤中积累,进而引起生态环境的污染。
3.气体污染:农业生产中的大量农业机械工作,放置、燃烧农膜等操作,会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甲烷等气体的排放。
这些不仅会增加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的破坏,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
4.植物生物多样性:随着广泛化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会对其它植物生态生物的影响产生影响,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问题。
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政府应出台更加严厉的立法规定,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升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推动乡村民众生态环保文化的落地和扩散。
2.实行耕减肥增政策:通过种植和喂养一些特定植物、动物,使农田得到生态的恢复和修复,建立优良的生态农业模式,达到耕减肥增、收益增加的效果。
3.推广有机农业模式:通过加强土地、施肥等环节的管理,以土改革、节水减排等现代化制度,有效地发展方法,实现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重视土壤污染治理:不断完善农田地质环境监察工作,有必要加强对土壤的监测、监理,并引入先进技术,着手开展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等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减轻土壤质量的恶化情况。
综上所述,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是不可小视的问题。
政府、农民和企业家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根本上发挥保护环境的作用,一步一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农业行业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改进方案

农业行业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改进方案一、引言农业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产业之一,对维持食品供应、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农业规划、传统的农药使用和化肥施用方式等因素,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增加。
本文旨在探讨农业行业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解决这些问题。
二、主要环境污染问题1. 土壤污染土壤是植物生长和自然生态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但目前我国土壤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威胁。
主要原因包括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残留、畜禽粪便堆积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有机物质减少以及微生物组成失调等问题。
2. 水体污染农业活动中频繁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大量有害物质通过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特别是养殖场沿江沿湖区域,养殖废水的排放直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甚至富营养化衍生的蓝藻等问题。
3. 大气污染农业活动中农药和化肥的喷雾使用对空气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
不合理施用导致农药残留在农田土壤表面,通过风力扩散到周边地区,形成空气污染。
此外,大量的秸秆焚烧也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
三、改进方案1.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政府应加强对有机农业技术的支持和推广,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生物防治以及绿色种植技术。
同时引导消费者购买有机产品,增加市场需求,促进有机农业发展。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减少土壤和水体污染的关键。
应该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求等因素,科学配比化肥,并采用精准施肥技术,避免过度追肥和不必要的浪费。
此外,可考虑使用有机肥料或生物菌肥,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品质。
3. 引导绿色养殖加强对养殖污染防控的监管与执法力度,鼓励农民采取环保措施改进传统养殖方式。
例如,建设合理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场、采用新型的动物废弃物处理技术以及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等。
政府还应出台相关政策激励养殖户投资环保设施。
4. 发展农业科技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在提高产量的同时降低污染。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但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怎样有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影响谈起,从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1. 土壤污染随着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的大量使用,土壤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一些化学农药和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后,难以降解,长期富集在土壤中,直接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土壤的生态功能。
大量的畜禽粪便排放也导致土壤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过量积累,影响了土壤的生态平衡。
2. 水质污染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农业废水、畜禽经营的污染物排放,导致了水质污染问题的严重。
据统计,中国90%以上的地下水和75%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农业化肥农药污染,严重威胁了水资源的安全和人类健康。
3. 空气污染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和畜禽养殖的排放都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化肥挥发和农药飘散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以及畜禽粪便的氨气排放,不仅污染了农田周围的空气,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直接危害。
1.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受到威胁土壤污染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残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生长品质,也威胁了农产品的食品安全。
水质污染导致农产品浸泡在受污染的水中生长,也会使农产品带有有害物质。
2.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不仅是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长期积累下来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人类健康受到威胁农产品带有有害物质,水质受到污染,空气中有毒气体和颗粒物的存在都直接威胁了人类的健康。
1. 加大农业节水、节肥、减药力度推广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合理施肥、施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
启东环境调研报告

启东环境调研报告启东市是江苏省南通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长江口附近,地处沿海地区。
启东市的环境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大气污染、水资源、土壤污染、环境保护措施等。
首先,启东市地理环境优越,处于长江口的北岸,东临渤海,地理位置优越。
这为启东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启东市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冬季较为寒冷,夏季较为炎热,气候适宜生物的生长繁殖。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特别是在冬季供暖季节,大量的燃煤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水资源是启东市的重要资源之一。
长江和渤海的靠近为启东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主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
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土壤污染也是启东市环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工业发展和农药使用的增加,一些重金属和有机物质等有害物质进入土壤,给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的安全带来了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启东市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加大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提升燃煤电厂和工业企业的环保设施,降低排放的污染物浓度。
其次,加强了水污染治理,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力度,提高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启东市还加强了土壤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加大土壤修复力度,减少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结起来,启东市的环境调研报告表明,虽然启东市地理环境优越,但也面临着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启东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
但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提高环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持续改善。
南通生态 调查报告

南通生态调查报告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毗邻长江,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生态环境的城市。
为了更好地了解南通的生态状况,我进行了一次南通生态的调查,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自然环境南通地处长江三角洲,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南通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长江的水质良好,为南通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并为当地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提供了保障。
南通还拥有大片的湿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如东的红旗渠湿地。
红旗渠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物种丰富的湿地保护区。
在这里,我看到了各种珍稀的鸟类和植物。
这个湿地保护区的建立,不仅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观赏自然美景的好去处。
二、生物多样性南通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在我进行的调查中,我发现南通的植物种类繁多,有许多植物是我之前从未见过的。
这些植物不仅美丽,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为当地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支持。
在动物方面,南通也有许多独特的物种。
例如,我在调查中发现了一种叫做“南通白鹇”的鸟类,它是南通的特有物种,非常珍稀。
此外,南通还是一些候鸟的迁徙途径,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在这里栖息和繁殖。
这些候鸟的到来,不仅丰富了南通的生物多样性,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机会。
三、生态保护南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湿地、森林、水资源等生态系统的保护。
例如,南通设立了一些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植物和动物进行保护。
此外,南通还加大了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惩处。
在我进行的调查中,我还了解到南通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南通鼓励居民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提倡垃圾分类,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南通的生态环境。
四、挑战与展望尽管南通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南通地区农村生活污水量估算与评价

21 0 2年第 4 0卷第 3期
. 3 - . — 3- —3 — —
陈守越 , 梁 , 王 卞新 民, 等.南通地 区农村生活污水量估算 与评价[ ] J .江苏农业科学,02 4 ( )3 3 34 2 1 , 3 : — 3 0 3
南通地 区农村生活污水量估算与评价
陈守越 ,王 梁 ,卞新 民 , 雪梅 ,张尚清 杨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1 南 通地 区农 村 人 均 日用 水 量 的 确 定 .
物, 还含有大量 的细菌 、 病毒 和寄生虫卵。农村 污水具有 以下 特 点 :1 分 布较 分散 , () 涉及 范 围广 , 随机 性强 , 防治 十分 困
难 , 网收集系统不健全 , 管 粗放 型排放 , 基本没有 污水 处理设 施 ;2) 村 用 水 量标 准较 低 , ( 农 污水 流量 小 且 变 化 系 数 大 ( . 50 ;3 污水成分 复杂 , 种污染 物 的浓度 较低 , 35~ . ) ( ) 各 污
镇、 区县市 , 具体包 括海安 县 、 如东 县、 如皋 市、 通州 市、 门 海 市、 启东市以及南通市 区, 共计 14个乡镇。 0
1 2 研 区农村年 生活 污水 产生 数量。首先要确定南通地 区农村人均 日用水量 , 后根据南 然 通地 区农村人 口数量和污水排放系数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 南通地 区农村年生活 污水 产生数量 ( 年)=人 均 日 m/ 用水量 X 农村人 口数量 ×污水排放 系数 × 6 35
研究结果表明 , 南通地 区农村生活污水排 放量 为 1 9 . 3 19 15 48×1 m , 20 0 占 0 9年 整个南 通地 区生活 污水排 放量 的
6 .% , 4 1 农村生活污水 已对南通地 区的农村环境产生 巨大影 响。 关键词 : 南通 ; 农村 ; 生活污水 ; 排放 系数 ; 价 评
南通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

南通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保护水体和自然生态环境,减少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我市环境质量,实现畜禽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市环保局、市农委牵头编制“南通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
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 一)畜禽养殖基本情况1.养殖量情况。
2016年,全年生猪出栏量367万头,家禽出栏量10814万羽,山羊出栏量232万头。
年末存栏生猪255万头,家禽存栏4716万羽,山羊存栏188万头。
2.规模养殖情况。
2016年,全市规模养殖主体地位更加巩固,规模结构更加优化。
生猪规模养殖占比92.5%;肉鸡规模养殖占比94.7%;蛋禽规模养殖占比98.1%;奶牛规模养殖占比99.8%。
各区域内的畜禽养殖情况详见表1。
—1—表12016年度南通市畜禽规模养殖情况汇总表2、县级规模为:生猪出栏50-499头、肉禽出栏2000-19999只、蛋禽存栏500-1999只、奶牛存栏20—99头。
3、市级规模为:生猪出栏500-1999头、肉禽出栏20000-49999只、蛋禽存栏2000-9999只、奶牛存栏100-299头。
4、省级规模为:生猪出栏大于2000头、肉禽出栏大于50000只、蛋禽存栏大于10000只、奶牛存栏大于300头。
—2—(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概况1.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全市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和《南通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对畜禽养殖区域进行划分,将以下区域划定为畜禽养殖禁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点水体及考核断面周边区域、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区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养殖的区域。
目前,南通全市10 个县(市)、区均已完成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划定,其中崇川区、港闸区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全区禁养。
各地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具体范围区域详见各地的划定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7月 721江苏南通地区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农业环境保护李敏,张健,谈峰,李玉娟(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江苏 如皋 226541)摘 要:本文在全面分析江苏省南通地区由耕地、农药、化肥和农膜等引起农业自身污染及由工业“三废”等引发的农业环境问题,使该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农业环境保护的建议,以实现南通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环境;存在问题 ;可持续发展The Agricultu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rotection in Nantong,Jiangsu ProvinceLI Min, ZHANG Jiang, TAN Feng, LI Yu-juan(The Yanjiang Aricultural Istitution in Jinagsu,Rugao 226541,China)Abstract:Based on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agricultu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NanTong, which include plantation, the pesticides,chemical fertilizers,agricultural plastic film and the“three waste”caused by industrial pollution.the quality of the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was declining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affected.The improved approach wasput forward for th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NanTong.Keywords:agriculture environment;problem;sustainable development南通地区为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全市地势平坦,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孕育了南通农业,这里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是我国粮、棉、菜主要产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南通地区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1.1 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据统计,南通地区在“十一五”期末,农用耕地面积为45.1万hm2,比“十五”期末减少0.87万hm2。
而有72%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人口基数大,每个劳力耕地不到867.1 m2,都只有世界水平的1/6。
人口与耕地比例失调,加重了土地负担,也增加了土地资作者简介:李 敏(1981—),江苏如东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农业生态研究。
E-mail:alice04@ 源的耗竭与农村环境的污染。
1.2 农业自身的污染1.2.1 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农药对治理病虫害具有重要作用。
但过量使用农药和不合理使用农药是造成农药污染环境的重要途径。
农药的产量和品种不断增加,目前已达1 300余种 ,常用的有2 004 300种 ,使用量已达到22万t。
随着防治的范围不断扩大,其弊端也日益明显。
主要表现在:病虫草害抗性增强、主要病虫草害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农药施用技术落后造成药剂较为严重的浪费、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化学农药污染了土壤及水源环境,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导致食品“不安全”等。
事实表明,农药使用量的逐年增加非但没有控制住农作物病虫害,其发生面积反而呈上升趋势,并使土壤的生产、调节、自净和载体功能受到了严重损害,形成了恶性循环。
1.2.2 化肥对农业环境的污染施用化肥是现代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
然而,过量施用或不合理施用必然造成农业环境污染。
仅2004农业环境监测站/2007年7月 722年,南通地区的农业化肥使用量就高达2 135 789 t,占全省化肥使用量的63.41%,但由于施肥方式粗放,实际利用率只有40%~56%,不合理的施肥方式造成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这主要是化肥中部分营养元素经地表径流和淋溶进入土壤和地下水,形成土壤板结,地下水中硝态盐的含量增加,严重者导致农产品、饲料和饮用水的有毒成分增加,不但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会使人畜中毒。
另外由于化肥的利用率较低,大量氮素由于暴 雨或灌溉不当等原因,随着雨水或灌溉水流入江河湖泊,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影响鱼类的生长,造成成批中毒死亡。
同时,过量使用化肥还会造成大气中氮的氧化物的含量增加,形成大气污染。
1.2.3 农膜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农膜的推广和大面积使用,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这点是肯定的。
但是,由于农膜在自然条件下极难降解,在土壤中可残存400年之久,残膜将严重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抑制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水肥的运移,致使作物减产。
据统计,使用地膜 1年,残留废膜片约32.55 kg·hm2的土地,会使作物减产6.43%;连续使用 5年,残留废膜片325.35 kg·hm2的地块,作物减产则高达24.70%。
研究资料表明,土壤耕作层中残留农膜可导致:一是降低产量,残膜可使蔬菜减产2%~10%,小麦减产5%~9%,花生减产15%,在多年连续使用、残留量高的农田中,甚至会发生“死苗”现象;二是污染环境,部分用于农膜中的抗氧化剂、紫外线稳定和增塑剂属国家优先控制污染物,不仅对农作物生长不利,在被植物吸收后还可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
1.2.4 作物秸秆大面积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
对其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反,对其不利用或不合理利用,则会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如污染农业环境、降低生产效益等。
南通地区的主要农业产区年生成秸杆约为500万t。
其中约40%的粮食作物秸秆在田间和地边被烧掉。
秸秆焚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生物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
据环保部门监测,在夏、秋两季秸秆焚烧比较集中和严重的地区,大气中的 CO、CO2和氮氧化物的浓度为平时的 3~5倍,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同时秸秆燃烧造成的烟雾会使得空气能见度降低,给行人和车辆行驶带来困难,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2.5 禽畜粪便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为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南通也实行了“菜篮子工程”,建起了不少禽畜养殖场。
由于畜禽粪便处置不当或未经处置 ,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禽畜粪便已对水源 、空气和区域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个别地区还造成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
据统计,90%以上的畜禽排泄物在未经有效处理的情况下,便直接进入农田或 随意堆放,给病虫害的繁衍、传播提供了温床,也给部分地区环境承载带来了压力。
1.3 工业“三废”对农业环境的污染随着南通乡镇企业的发展,三废排放量日益增加。
工业废气除了直接影响作物生长之外,其引发的酸雨对土壤的影响更大,使得土壤的宜种性变窄。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经处理未达标便排入水系,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工业废渣受雨水冲刷进入土壤耕作层,也影响作物的生长,加剧了农业环境的污染。
2 关于南通地区农业环境保护的建议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虽然已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困扰着全地区的农业生产,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许多触 目惊心和发人深思的污染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南通地区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的思路应该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科技为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环境的管理,强化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以期使全地区的农业环境质量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改善。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2.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使广大的农民群众树立起环保意识,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自觉主动地加入到农业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从我做起,改变生产、生活习惯,并能与不良行为作斗争。
同时把农业环境带来的问题、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改善农业环境手段的方法等内容列入教学中,并开展在职教育和岗前培训,提高环保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把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和培养环保专业人才结合/农业环境无线监测站2007年7月 723起来。
2.2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推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水旱轮作、稻萍鱼立体种养、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等技术,高效利用农田水土资源,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耕地良性循环,建设高产稳产的生态农田。
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 ,集种植、养殖 、能源为一体的大中型禽畜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模式和 “猪 、沼 、果”的小型农户能源生态模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通过推广秸杆综合利用技术,将秸秆制成草帘、饲料或作沼气原料之用,避免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危害;□积极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绿色食品,利用实力雄厚、辐射带动强的龙头企业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2.3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力度首先,必须注意防治农业内源污染。
一要改变施肥习惯,科学施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N肥深施、化肥与有机肥搭配施用、叶面喷施等施肥方式,减少化肥流失,防止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再污染。
二要推广使用低残留、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化学药的污染。
三要加强农用薄膜的使用管理和回收,推广使用降解薄膜,减轻农村的白色污染。
其次,做好农村生活污染源的防治。
加强农村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沼气和推广太阳能。
搞好村镇规划建设,并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重点解决住宅、给排水、家庭养殖业、乡镇企业以及农贸市场、垃圾场和厕所的合理布局问题,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再次,加强工业“三废”的治理。
严格执行“谁破坏、谁恢复,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政策,从源头上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从根源上杜绝污染的发生。
同时,建立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和质量评价制度,以废水、废气为防治重点,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综合管理体系,切实抓好水泥、火电、造纸 、石油化工等重要污染源的治理,尤其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山区,更应做好小工矿企业的“三废”治理工作。
2.4 防止耕地减少对农业环境影响第一是减少和限制非农业用地,严格执行国家《乡镇建设用地管理条例》,《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等各项法规 。